CN110096089B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6089B CN110096089B CN201910346418.0A CN201910346418A CN110096089B CN 110096089 B CN110096089 B CN 110096089B CN 201910346418 A CN201910346418 A CN 201910346418A CN 110096089 B CN110096089 B CN 1100960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unit
- input end
- sub
- bra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7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eedback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第一电流镜单元和恒流输出单元,该第一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用于与第一支路构成负反馈回路以生成基准电流,第一电流镜单元用于按照预设镜像比对基准电流进行处理得到镜像电流;恒流输出单元用于根据镜像电流生成恒流信号给负载。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第一电流镜单元的镜像比的便捷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一般采用驱动电路实现显示驱动,但为了适配不同的应用场合,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范围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应用场合中所采用的不同型号或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但现有的驱动电路无法针对不同的显示装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具体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第一电流镜单元和恒流输出单元,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外接基准电源;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获取支路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实现镜像比的调节;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
其中,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构成负反馈回路以生成基准电流,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用于按照预设镜像比对所述基准电流进行处理得到镜像电流,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镜像电流生成用于驱动所述负载的恒流信号给所述负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子开关和多个第一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第三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每个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子开关和第三子开关;
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各所述第二子开关为PMOS(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该P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数量为2M-1,M>0,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采用温度计码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四子开关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四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第三输入端分别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数量为2N-1,N>0,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采用二进制码值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的镜像比为其中,M为第一支路中的第一开关单元的数量,N为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单元的数量,DR[j]为第一控制信号,DI[i]为第二控制信号,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和内置电阻;
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
所述内置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恒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二误差放大器和第二电流镜单元;
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MOS器件和第二MOS器件;
所述第一MOS器件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MOS器件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源极接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上述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电路结构的巧妙设计,能够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实现对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的镜像比的便捷调节,使得所述驱动电路能够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此外,本申请实施中的第一电流镜单元采用多个单位电流源构成,使得驱动电路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电流失配恒定,与输出电流无关。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基准电压输入单元与第一电流镜单元构成的负反馈回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电流镜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恒流输出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构成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的MOS器件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驱动电路;11-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0-第一误差放大器;111-内置电阻;12-第一电流镜单元;120-第一支路;1200-第一子开关;1201-第一开关单元;1202-第二子开关;1203-第三子开关;121-第二支路;1210-第四子开关;1211-第二开关单元;13-恒流输出单元;130-第二误差放大器;131-第二电流镜单元;1310-第一MOS器件;1311-第二MOS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10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第一电流镜单元12和恒流输出单元13,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包括第一支路120和第二支路121。其中,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与所述第一支路120构成负反馈回路以生成基准电流,所述第一支路120和所述第二支路121构成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按照预设镜像比对所述基准电流进行处理得到镜像电流,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根据所述镜像电流生成用于驱动所述负载的恒流信号。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第一输入端用于外接基准电源以获取基准电压Vref;所述第一支路120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12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以获取支路工作电压;所述第一支路120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支路121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支路120和所述第二支路1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实现镜像比的调节;所述第一支路120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1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前述驱动电路10中,可通过控制字(如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的形式对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镜像比进行快速、便捷的调整,以增大该驱动电路10的输出电流的范围,并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
详细地,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用于获取所述驱动电路10工作过程中的基准电压。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可以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110和内置电阻111。其中,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11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120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120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12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置电阻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120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可选地,所述基准电源可以为但不限于芯片内部的带隙基准源,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110以及所述内置电阻111的大小、型号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路120可包括第一子开关1200和多个第一开关单元1201;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20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第三输入端分别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内的各开关的关断状态以实现对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镜像比的调节、输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实际实施时,由于本申请中给出的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能够与所述第一支路120构成用于生成基准电流的负反馈回路,那么所述基准电源提供的基准电压Vref可经由图2中所示的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110、第一支路120以及内置电阻111构成的负反馈回路处理后生成基准电流I0,且I0=Vref/Rext,其中,Vref代表基准电压,Rext为内置电阻111的阻值,应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驱动电路中,内置电阻111的阻值大小决定基准电流I0的大小。
另外,由图2中所示的负反馈回路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驱动电路10在生成基准电流时,无需设置额外的外置电阻进行基准电流的调节,而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201的通断数量实现对基准电流的调节,有效减少了驱动电路10中的PIN的数量,同时还可降低所述驱动电路10的电路设计成本以及电路功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阅图2,每个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201均可包括第二子开关1202以及用于控制该第二子开关1202通断状态的第三子开关1203。其中,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子开关12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1203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以及各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可以为但不限于PMOS管,该P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的第一输入端、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的第二输入端、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的输出端。此外,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201的数量可以为2M-1,M>0,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DR[j]可采用温度计码实现,j≥0。另外,所述第三子开关1203也可采用但不限于MOS管或者其他类型的晶体管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120除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构成如图2中所示的负反馈回路之外,还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121构成如图3所示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且该第一电流镜单元12可以基于所述基准电流得到精准匹配的镜像电流。
其中,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第二支路121可包括第四子开关1210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1211;所述第四子开关121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第三输入端分别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与所述第一支路120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所述第二支路121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201的电路结构类似,如,每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也可包括第二子开关1202和第三子开关1203。实际实施时,所述第二支路121中的第二子开关120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子开关12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1203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中的第三子开关1203和第四子开关1210也可以是但不限于PMOS管。另外,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的数量为2N-1,N>0,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可采用但不限于二进制码值实现。
基于上述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假设所述第一子开关1200、第二子开关1202均采用PMOS器件,那么当多个PMOS器件具有相同的偏置电压时,各PMOS器件的输出电流与器件尺寸成正比,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相同尺寸的多个PMOS器件构成如上所述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而该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镜像比则由处于导通状态的PMOS器件的数量决定,进而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调整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PMOS器件的数量以得到所需要的预设镜像比。
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求,在上述图3中给出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所述第一支路120和所述第二支路121均是由单位电流源(如PMOS器件)构成,且第一支路120和所述第二支路121中的各PMOS器件具有相同的栅源、漏源偏置电压,也就是第一电流镜单元12输出的镜像电流与负反馈回路输出的基准电流之比等于第一支路120中处于连通状态的PMOS器件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支路121中的处于导通状态的PMOS器件个数的比值,也就是说第一电流镜单元12输出的镜像电流与负反馈回路输出的基准电流之比由第一控制信号DR与第二控制信号DI两组控制信号(控制字)对应的码值决定。
如,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201的数量为2M-1,M>0,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11的数量为2N-1,N>0,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码值为DR[j],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应的码值为DI[i]时,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镜像比为即第一电流镜单元12输出的镜像电流与负反馈回路输出的基准电流之比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码值为DR[j]以及第二控制信号对应的码值为DI[i]可通过写寄存器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进行所述驱动电路10的设计时,为了精准的控制该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的栅源电压、漏源电压,以及综合考虑电流镜的驱动能力与电路功耗平衡,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驱动电路10中可采用两次电流镜像结构,一次是上述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另一次可以通过在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中增加电流镜像结构。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恒流输出单元13可包括第二误差放大器130和第二电流镜单元131;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13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1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工作电压源(VCRES)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13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131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12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
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131可包括第一MOS器件1310和第二MOS器件1311;所述第一MOS器件1310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130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121的输出端连接、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器件1311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130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源极接地。
在实际实施时,假设所述第一MOS器件1310和所述第二MOS器件1311可以分别由多个尺寸相同但数量不等的NMOS管构成,且各NMOS管在相同的偏置电压下构成电流镜结构,那么所述驱动电路10的输出电流Iout(恒流信号)可以为其中,K为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131的镜像比。
基于上述描述的驱动电路10,如图5所示,假设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的第一子开关1200、所述第二子开关1202均为PMOS器件,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131中第一MOS器件1310和所述第二MOS器件1311可以分别由多个尺寸相同但数量不等的NMOS管构成,且第二电流镜单元131的镜像比为K,那么,下面对本申请中给出的驱动电路10工作过程中的电流失配恒定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本申请中给出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的电流失配主要由构成该电路的单位电流源决定,如PMOS器件,那么,当构成该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各PMOS器件处于深度饱和区时,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中的电流失配主要来自于PMOS器件的阈值电压δVth的失配。
其次,请结合参阅图6,MOS器件等效失配电流δI与漏端电流Ids之比为:
其中,W为PMOS器件中的导电沟道的宽,L为PMOS器件中的导电沟道的长,δVth为失配引入的阈值电压的变化,κ为比例因子,取决于PMOS器件的制程工艺,那么可根据PMOS器件模型得到因此,在输出信号恒定且PMOS器件的L值不变的前提下,PMOS器件的等效失配电流δI与源漏电流Ids之比与器件W值无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尽管所述驱动电路10需要适配多种应用场合,使得输出的恒流信号Iout的电流范围通常需要在0.5mA~20mA之间变化,但由于前述的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匹配电流由最小电流单元决定,那么随着电流范围的增加,构成第一支路120中的PMOS器件的数量减半,电流单元的电流加倍,减半,同时阈值电压Vth的失配加倍,最后等效失配电流不变,即对于不同电流范围下由第一电流镜单元12贡献的电流失配不变。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驱动电路10,其中,由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与所述驱动电路10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因此,关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详细描述可参照前述对所述驱动电路10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LED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上述驱动电路10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电路结构的巧妙设计,能够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实现对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12的镜像比的便捷调节,使得所述驱动电路10能够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驱动。此外,本申请实施中的第一电流镜单元12采用多个单位电流源构成,使得驱动电路10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电流失配恒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第一电流镜单元和恒流输出单元,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外接基准电源;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获取支路工作电压;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实现镜像比的调节;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负载连接;
其中,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构成负反馈回路以生成基准电流,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用于按照预设镜像比对所述基准电流进行处理得到镜像电流,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镜像电流生成用于驱动所述负载的恒流信号;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子开关和多个第一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第三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子开关和第三子开关;
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一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四子开关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四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外接第二工作电压源、输出端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作电压源连接、第三输入端分别用于外接第二控制信号以在该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关断状态、输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恒流输出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恒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二误差放大器和第二电流镜单元;
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工作电压源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各所述第二子开关为PMOS管,该P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子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关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数量为2M-1,M>0,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采用温度计码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数量为2N-1,N>0,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采用二进制码值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镜单元的镜像比为其中,M为第一支路中的第一开关单元的数量,N为第二支路中的第二开关单元的数量,DR[j]为第一控制信号,DI[i]为第二控制信号,i、j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输入单元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和内置电阻;
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基准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
所述内置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MOS器件和第二MOS器件;
所述第一MOS器件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MOS器件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漏极用于与所述负载连接、源极接地。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6418.0A CN110096089B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46418.0A CN110096089B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6089A CN110096089A (zh) | 2019-08-06 |
CN110096089B true CN110096089B (zh) | 2024-06-28 |
Family
ID=6744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46418.0A Active CN110096089B (zh) | 2019-04-26 | 2019-04-26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960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1078B (zh) * | 2020-09-03 | 2023-07-11 | 成都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led显示屏恒流源分段模组及控制方法 |
CN112530365A (zh) * | 2020-12-17 | 2021-03-19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电电路、芯片和显示屏 |
CN112423436B (zh) * | 2020-12-17 | 2025-04-01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电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571011B (zh) * | 2021-08-11 | 2023-01-24 |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电阻型led显示驱动芯片的电流镜像电路 |
CN114142578B (zh) * | 2022-01-30 | 2022-04-26 |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oc电流设置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514447U (zh) * | 2019-04-26 | 2019-10-18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45946A (ja) * | 1995-07-31 | 1997-02-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805643B2 (ja) * | 2005-09-21 | 2011-11-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電圧回路 |
JP5168910B2 (ja) * | 2007-01-18 | 2013-03-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電流回路及び定電流回路を使用した発光ダイオード駆動装置 |
CN202210399U (zh) * | 2011-09-28 | 2012-05-02 | 合肥工业大学 | 镜像比自选的led显示屏恒流驱动电路 |
CN102881251B (zh) * | 2012-08-20 | 2015-08-26 | 深圳市易事达电子有限公司 | 电流驱动电路 |
JP6168864B2 (ja) * | 2012-09-07 | 2017-07-26 |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 |
US9715245B2 (en) * | 2015-01-20 | 2017-07-25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n output voltage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n output voltage of a low dropout regulator |
JP6426030B2 (ja) * | 2015-03-13 | 2018-11-21 |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 駆動回路 |
CN105163431B (zh) * | 2015-08-21 | 2017-10-31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电路、发光电路和移动终端 |
CN204883456U (zh) * | 2015-09-06 | 2015-12-16 | 湘潭大学 | 一种对温度自适应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
CN107678486B (zh) * | 2017-10-19 | 2020-02-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准电路及芯片 |
CN208239921U (zh) * | 2018-06-01 | 2018-12-14 | 上海汉容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准电压源电路 |
-
2019
- 2019-04-26 CN CN201910346418.0A patent/CN1100960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514447U (zh) * | 2019-04-26 | 2019-10-18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6089A (zh) | 2019-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6089B (zh)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
KR101099406B1 (ko) | 캐스코드 회로 및 반도체 장치 | |
US20140091780A1 (en) |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or | |
KR20100080958A (ko) | 기준 바이어스 발생 회로 | |
CN104460811A (zh) | 基准电压温度系数校准电路和方法 | |
CN101291147A (zh) | 模拟电平转换器 | |
KR19980021154A (ko) | 기준 전압 발생 회로 | |
US6894555B2 (en) |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 |
US9425789B1 (en) | Reference voltage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9514447U (zh) |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
JP4868868B2 (ja) |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 |
CN113031694B (zh) | 一种低功耗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控制电路 | |
KR100930500B1 (ko) | 비교기를 이용한 밴드갭 기준회로 | |
CN100411264C (zh) | 激光二极管控制回路 | |
CN109582077B (zh) | 低耗电电源启动重设电路与参考信号电路 | |
KR20070009703A (ko) | 전압 조정을 수행하는 회로 | |
CN113885639A (zh) | 基准电路、集成电路及电子设备 | |
KR20220103049A (ko) | 집적 회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4238106B2 (ja) | 論理回路 | |
CN108628379B (zh) | 偏压电路 | |
KR940002433B1 (ko) | 정 전압회로 | |
US11507123B2 (en) | Constant voltage circuit | |
KR100863529B1 (ko) | 연산 증폭기 회로 | |
TWI667563B (zh) | 電壓調節電路 | |
CN111030422A (zh) | 电源电路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