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269B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87269B CN110087269B CN201910373016.XA CN201910373016A CN110087269B CN 110087269 B CN110087269 B CN 110087269B CN 201910373016 A CN201910373016 A CN 201910373016A CN 110087269 B CN110087269 B CN 1100872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device
- side access
- target
- source side
- bear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应用的迅速发展,现网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随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以下简称:WLAN)网络的广泛部署,热点覆盖区域逐渐增多,然而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简称:3GPP)内异系统间的承载切换中,例如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以下简称:UE)从3GPP网络切换到WLAN网络或者UE从WLAN网络切换到3GPP网络,在切换过程中UE与源侧接入设备断开连接,重新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切换流程中UE将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所有承载转移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但是在上述切换流程中,容易造成业务的中断,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以解决异系统间的承载切换流程中易引起的业务的中断进而影响业务正常进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
源侧接入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在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接入指示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第一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向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第二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所述UE接收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或所述接入信息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UE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UE检测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所述UE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所述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检测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还包括:
所述UE断开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所述UE接收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UE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业务流模板TFT、进程实务标识PTI和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TFT、所述PTI和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所述UE进行数据交互。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进入DRX模式与源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将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接入指示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UE发送第一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第二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或所述接入信息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UE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检测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所述接入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所述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检测到的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接入模块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断开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所述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业务流模板TFT、进程实务标识PTI和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述TFT、所述PTI和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所述UE进行数据交互。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进入DRX模式与源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中控制节点,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将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
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控制节点,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设备后,所述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通过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当前2G,3G通信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ddressing)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涉及的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源侧接入网设备或目的侧接入设备,均可以为独立设置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的设备,例如: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等,也可以为无线接入网侧上述各种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
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各实施例并不限定。
基站控制器,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controller),也可以是WCDMA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本发明各实施例并不限定。
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还可以是GSM网络、GPRS网络或CDMA网络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还可以是CDMA2000网络或WCDMA网络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网络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还可以是WiMAX网络中的接入服务网络的基站(Access Service Network BaseStation,ASN BS)等网元;或也可以是以上所述接入点、基站后面的控制器或认证器等网元。
图1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源侧接入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01、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S102、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源侧接入设备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
可选的,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源侧接入设备确定用户设备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作为一个示例,源侧接入设备当前正在为UE服务,源侧接入设备首先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源侧接入设备确定的方法有两种可实施的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前,源侧接入设备接收UE上报的第一发现消息,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UE检测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前,源侧接入设备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上报的第二发现消息,第二发现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检测到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例如可在目标侧接入设备上安装一个源侧上行接收机,该源侧上行接收机可用于接收UE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目标侧接入设备可以根据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判断出UE是否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目标侧接入设备通过该上行接收机监测到UE在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时,目标侧接入设备将第二发现消息上报给源侧接入设备,源侧接入设备接收到该第二发现消息时就可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在S101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可选的,如果在接入指示消息发送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和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了信息的交互,那么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的资源信息,其中接入特征信息可包括目标侧的标识,如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SSID),Wifi的频点,WLAN的制式,以供UE接收到接入特征信息后根据目标侧的标识接入对应的目标侧;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了资源信息,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无需等待资源分配。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例如指示信息用一个指示比特表示,为1时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继续保持当前连接,保持未转移的承载;为0时指示UE释放当前连接即断开当前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释放资源,可减轻源侧接入设备的负载。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起连接,以使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并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其中,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打开消息,打开消息用于指示UE打开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块。
在S101之后,即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后,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有两种可实施的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到目标侧接入设备。通过有选择性的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提高了灵活性,能够根据源侧和目标侧的不同特性提供更好的性能。此处需说明的是,进行承载的转移的承载转移消息可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或者之后发送,若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发送,则承载转移消息可与接入指示消息一起发送,可以是单独的承载转移消息,也可是包含在接入指示消息中。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以下简称:DRX)模式,UE进入DRX模式时,UE只需在DRX配置指定的时刻唤醒,监听无线信道,在其余的时间内,UE可以关闭其接收机,对UE来说更加省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通过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2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UE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S202、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在S201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在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之前,UE检测到目标侧接入设备时,向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UE检测到目标侧接入设备。
可选的,如果在接入消息发送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和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了信息的交互,那么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目标侧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的资源信息,其中接入特征信息可包括目标侧的标识,UE接收到接入特征信息后根据目标侧的标识接入对应的目标侧;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了资源信息,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无需等待资源分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在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之前,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打开消息,打开消息用于指示UE打开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块,UE根据打开消息,打开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块。
在S202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例如指示信息用一个指示比特表示,为1时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继续保持当前连接,保持未转移的承载;为0时指示UE释放当前连接即断开当前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释放资源,可减轻源侧接入设备的负载。
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还包括:
S203、UE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还包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Template,以下简称:TFT)、进程实务标识(Procedure Transaction Identifier,以下简称:PTI)和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EPS bearer Identity),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UE进行数据交互。
通过有选择性的进行承载的转移,提高了灵活性,能够根据源侧和目标侧的不同特性提供更好的性能。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
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进入DRX模式与源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UE进入DRX模式时,UE只需在DRX配置指定的时刻唤醒,监听无线信道,在其余的时间内,UE可以关闭其接收机,对UE来说更加省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通过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然后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而且,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从而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3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集中控制节点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集中控制节点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
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可选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通过集中控制节点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从而使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4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起连接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S302、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源侧接入设备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
可选的,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源侧接入设备确定用户设备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S301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
可选的,如果在接入消息发送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和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了信息的交互,那么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的资源信息,其中接入特征信息可包括目标侧的标识,如SSID,Wifi的频点,WLAN的制式,以供UE接收到接入特征信息后根据目标侧的标识接入对应的目标侧;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了资源信息,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无需等待资源分配。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例如指示信息用一个指示比特表示,为1时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继续保持当前连接,保持未转移的承载;为0时指示UE释放当前连接即断开当前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释放资源,可减轻源侧接入设备的负载。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起连接,以使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并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其中,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打开消息,打开消息用于指示UE打开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块。
S303、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其中,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S304、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保持连接或者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S304之后,还包括:UE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有三种可实施的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UE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TFT、PTI和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UE进行数据交互。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向UE发送数据。
通过有选择性的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提高了灵活性,能够根据源侧和目标侧的不同特性提供更好的性能。
可选的,指示消息中还包括指示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UE接收到该信息后进入DRX模式时,只需在DRX配置指定的时刻唤醒,监听无线信道,在其余的时间内,UE可以关闭其接收机,对UE来说更加省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通过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UE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或者,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然后UE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而且,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从而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下面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例如源侧接入设备可为LTE网,目标侧接入设备可为WIFI,本实施例中,以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401、UE检测到目标侧接入设备。
S402、UE向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
此处可选的,还可以通过目标侧接入设备来检测UE是否在其覆盖范围,例如可在目标侧接入设备上安装一个源侧上行接收机,目标侧接入设备通过该上行接收机监测到UE在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时,目标侧接入设备将发现UE的第二发现消息上报给源侧接入设备,源侧接入设备接收到该第二发现消息时就可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则S401为:目标侧接入设备检测到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S402为:UE向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二发现消息。
S403、源侧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发现消息或第二发现消息后,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S404、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
其中,如果在接入消息发送之前,源侧接入设备和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了信息的交互,那么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目标侧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的资源信息,其中接入特征信息可包括目标侧的标识,UE接收到接入特征信息后根据目标侧的标识接入对应的目标侧;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预留了资源信息,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无需等待资源分配。
S405、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中可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保持连接或者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S405中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S406、UE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有三种可实施的方式:
第一种中,S406包括以下步骤:
S406a、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
S406b、UE接收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承载转移消息后,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第二种中,S406包括以下步骤:
S406c、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承载信息,承载信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
S406d、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承载转移消息包括需要转移的承载标识或需要转移的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
S406e、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承载转移消息后,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此处需说明的是,进行承载的转移的承载转移消息可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或者之后发送,若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发送,则承载转移消息可与接入指示消息一起发送,可以是单独的承载转移消息,也可是包含在接入指示消息中。
第三种中,S406包括以下步骤:
S406f、UE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TFT、PTI和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
S406g、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承载,向UE发送数据。
此处需说明的是,可选的,指示消息中还包括指示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时,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UE接收到指示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后,进入DRX模式。
图6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在步骤S402之后,还包括:
S407、源侧接入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一发现消息转发给集中控制节点。
S403相应为:
S403’:集中控制节点接收到第一发现消息或第二发现消息后,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S404相应为:
S404’:源侧接入设备将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转发给UE。
在步骤S404’之前,还包括:
S408、集中控制节点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接收到接入指示消息后转发给UE。
其余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例如源侧接入设备可为LTE网,目标侧接入设备可为WIFI,本实施与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源侧接入设备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后,不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而是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起连接,如图7所示,步骤S501-S503与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S401-S4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步骤S503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504、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打开消息。
S505、UE接收到打开消息后,打开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块。
S506、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S507、目标侧接入设备接收到通知消息后,向UE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建立连接。
S508、UE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进行至少一个承载的转移有三种可实施的方式:
第一种中,S508包括以下步骤:
S508a、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
S508b、UE接收到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承载转移消息后,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第二种中,S508包括以下步骤:
S508c、源侧接入设备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承载信息,承载信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
S508d、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承载转移消息包括需要转移的承载标识或需要转移的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
S508e、UE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承载转移消息后,执行下述第三种中的步骤,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此处需说明的是,进行承载的转移的承载转移消息可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或者之后发送,若在UE与目标侧建立连接之前发送,则承载转移消息可与打开消息一起发送,可以是单独的承载转移消息,也可是包含在打开消息中。
第三种中,S508为以下步骤:
S508f、UE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TFT、PTI和承载在网络侧的标识。
S508g、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承载,向UE发送数据。
此处需说明的是,可选的,指示消息中还包括指示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的信息时,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509、UE接收到指示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后,进入DRX模式。
可选的,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源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与源侧接入设备保持连接或者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UE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连接之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图8为本发明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四的信令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在S502之后,还包括:
S510、源侧接入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一发现消息转发给集中控制节点。
S503相应为:
S503’:集中控制节点接收到第一发现消息或第二发现消息后,确定UE处于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
S504相应为:
S504’:源侧接入设备将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打开消息转发给UE。
在S504’之前,还包括:
S511、集中控制节点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打开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接收到之后将打开消息转发给UE。
S506变为:
S506’、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其余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9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和处理模块13,其中,
发送模块12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模块13用于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设备,通过发送模块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或者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处理模块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0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在图9所示接入设备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4,接收模块14用于在发送模块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2还用于:
向UE发送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2还用于:
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到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设备,通过接收模块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发送模块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或者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处理模块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1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设备,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或者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从而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2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在图11所示接入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发送模块24,其中,
发送模块24用于向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UE检测到的目标侧接入设备。
处理模块22还用于:在接收模块21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检测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进一步地,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处理模块22还用于:在接入模块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收模块21还用于:
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4还用于:
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UE进行数据交互。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模块22还用于:
根据接入指示消息进入DRX模式与源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集中控制节点实施例一中,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30,其中,发送模块30用于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
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节点,通过发送模块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从而使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3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31和处理器32,其中,
发送器31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器32用于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设备,通过发送器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或者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处理器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4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在图13所示接入设备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接收器33,接收器33用于在发送模块向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器31还用于:
向UE发送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器31还用于:
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到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41和处理器42,其中,
接收器41用于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处理器42用于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控制面连接或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用户面连接。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设备,通过接收器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或者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处理器根据接入指示消息或接入信息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从而在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UE保持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图16为本发明接入设备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在图15所示接入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发送器43,其中,
发送器43用于向源侧接入设备上报第一发现消息,第一发现消息用于指示UE检测到的目标侧接入设备。
处理器42还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检测目标侧接入设备。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进一步地,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则处理器42还用于:在接入模块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之后,断开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接收器41还用于:
接收源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承载转移消息,第一承载转移消息中携带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承载标识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用于接收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第二承载转移消息用于指示UE将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目标侧接入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器43还用于:
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TFT、PTI和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用于源侧接入设备停止通过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标识所对应的承载与UE进行数据交互。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处理器42还用于:
根据接入指示消息进入DRX模式与源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或与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集中控制节点实施例二中,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其中,发送器用于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
用于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为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进一步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在UE接入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或者断开UE与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UE接入到目标侧设备后,UE进入DRX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节点,通过发送器向源侧接入设备发送接入指示消息,以使源侧接入设备将接入指示消息发送给源侧接入设备,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或者,集中控制节点向目标侧接入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侧接入设备向UE发送用于指示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信息。从而使UE在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源侧接入设备保持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因此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侧接入设备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所述DRX模式用于所述UE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保持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控制面连接;
所述源侧接入设备向所述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含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的标识,所述承载的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
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和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括于一条消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接入指示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
指示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7.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从源侧接入设备接收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所述DRX模式用于所述UE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UE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UE保持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控制面连接;
所述UE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接收承载转移消息,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含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的标识,所述承载的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
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和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括于一条消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UE从源侧接入设备接收接入指示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检测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所述UE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上报发现消息,所述发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检测到的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
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连接。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所述DRX模式用于所述UE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UE接入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保持所述UE与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控制面连接;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UE发送承载转移消息,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含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的标识,所述承载的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
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和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括于一条消息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接入指示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
指示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是接入设备。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源侧接入设备接收接入指示消息,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UE接入目标侧接入设备,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进入不连续接收DRX模式,所述DRX模式用于所述UE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将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中;
其中,在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的连接;
其中,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控制面连接;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接收承载转移消息,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含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之间的承载的标识,所述承载的标识用于指示所述UE将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转移至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
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和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为所述UE所预留的资源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接入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的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和所述承载转移消息包括于一条消息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向所述源侧接入设备上报发现消息,所述发现消息用于指示所检测到的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指示消息还用于:
指示所述UE接入到所述目标侧接入设备后,保持所述UE与所述源侧接入设备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户设备。
2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权利要求21~2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73016.XA CN11008726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3/076113 WO2014186961A1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CN201380002028.2A CN10464168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CN201910373016.XA CN11008726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2028.2A Division CN10464168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7269A CN110087269A (zh) | 2019-08-02 |
CN110087269B true CN110087269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5193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2028.2A Active CN10464168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CN201910373016.XA Active CN11008726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2028.2A Active CN104641689B (zh) | 2013-05-22 | 2013-05-22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942809B2 (zh) |
EP (1) | EP2991405A4 (zh) |
CN (2) | CN104641689B (zh) |
WO (1) | WO20141869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86961A1 (zh) * | 2013-05-22 | 2014-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CN108293218B (zh) * | 2015-12-01 | 2020-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US12052296B2 (en) * | 2020-09-24 | 2024-07-30 | Avaya Management L.P.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conditional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ing terminable authentication signals |
US12041000B2 (en) | 2021-08-05 | 2024-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s |
US11985597B2 (en) * | 2021-08-05 | 2024-05-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periodi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1780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优化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1577946A (zh) * | 2009-06-12 | 2009-1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缝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801055A (zh) * | 2010-02-05 | 2010-08-11 |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切换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
CN102217392A (zh) * | 2009-02-02 | 2011-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
CN102469557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3024054A1 (en) * | 2011-08-12 | 2013-02-21 | Nec Europe Ltd. |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bear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1126A1 (en) * | 2006-06-21 | 2007-12-2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of a mobile device between a source radio cell and a target radio cell with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080039086A1 (en) * | 2006-07-14 | 2008-02-14 | Gallagher Michael D | Generic Access to the Iu Interface |
KR101206181B1 (ko) * | 2006-08-17 | 2012-1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접속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 접속 방법 |
US8036664B2 (en) * | 2006-09-22 | 2011-10-11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ove-out |
EP1909520A1 (en) * | 2006-10-02 | 2008-04-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upon changing connectivity or point of attac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391210B2 (en) * | 2006-12-15 | 2013-03-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path control method |
US8023467B2 (en) * | 2007-04-27 | 2011-09-2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RX operation during handover in LTE |
WO2009018164A2 (en) * | 2007-07-27 | 2009-0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obility between non-3gpp to 3gpp networks |
US8676201B2 (en) * | 2007-08-10 | 2014-03-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E-UTRAN and handover |
CN101374341B (zh) * | 2007-08-21 | 2012-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接入网及利用其实现业务的方法 |
WO2009063434A1 (en) * | 2007-11-16 | 2009-05-2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
DE102008025552B4 (de) * | 2008-05-28 | 2020-06-10 | Muhr Und Bender Kg | Riemenspannvorrichtung für Starter-Generator-Anwendung |
EP2289264B1 (en) * | 2008-06-16 | 2019-05-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of non-voice bearers in packet-switched and cicuit-switched networks |
KR101260210B1 (ko) * | 2008-06-18 | 2013-05-09 | 리서치 인 모션 리미티드 | 3세대 파트너쉽 프로젝트 다중 네트워크간 서비스 품질 연속성을 위한 메카니즘 |
EP2509345A1 (en) * | 2011-04-05 | 2012-10-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proved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for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
US9060328B2 (en) * | 2011-04-13 | 2015-06-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BR112014002424A2 (pt) * | 2011-08-01 | 2017-02-21 | Intel Corp | método e sistema para controle de acesso de rede |
WO2013058687A1 (en) * | 2011-10-19 | 2013-04-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riving a permanent ue identifier |
CN104641682B (zh) * | 2011-10-28 | 2019-01-15 | 黑莓有限公司 | 在电路交换回退操作期间处理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
US8724590B2 (en) * | 2012-01-04 | 2014-05-1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mary point handovers |
JP5851586B2 (ja) * | 2012-03-16 | 2016-02-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管理装置、及びホーム基地局 |
WO2013141508A1 (ko) * | 2012-03-19 | 2013-09-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지국 협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3161233A1 (ja) * | 2012-04-26 | 2013-10-3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ユーザーノード、コア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これらに実装される方法 |
CN108566685B (zh) * | 2012-06-08 | 2021-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方法 |
WO2014019740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
WO2014043500A1 (en) * | 2012-09-14 | 2014-03-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 Inc. | Methods for mobility control for wi-fi offload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US9609602B2 (en) * | 2012-09-28 | 2017-03-28 | Intel Corporation | Always-on bearer for small data transfers in LTE systems |
US9973966B2 (en) * | 2013-01-11 | 2018-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ser-plane congestion management |
US10104540B2 (en) * | 2013-01-23 | 2018-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to use multi-RAN interworking by correlating different RAN identifiers |
WO2014148860A1 (en) * | 2013-03-22 | 2014-09-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987354A1 (en) * | 2013-04-16 | 2016-02-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arget network node, sour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781650B2 (en) * | 2013-04-26 | 2017-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rtial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186961A1 (zh) * | 2013-05-22 | 2014-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
-
2013
- 2013-05-22 WO PCT/CN2013/076113 patent/WO201418696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5-22 EP EP13885135.7A patent/EP2991405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3-05-22 CN CN201380002028.2A patent/CN104641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22 CN CN201910373016.XA patent/CN110087269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20 US US14/947,398 patent/US99428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09 US US15/917,104 patent/US104199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22 US US16/518,402 patent/US111724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1780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优化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2217392A (zh) * | 2009-02-02 | 2011-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
CN101577946A (zh) * | 2009-06-12 | 2009-1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缝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801055A (zh) * | 2010-02-05 | 2010-08-11 |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切换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
CN102469557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3024054A1 (en) * | 2011-08-12 | 2013-02-21 | Nec Europe Ltd. |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bear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WLAN/3GPP Radio Interworking – More on IDLE and CONNECTED mode;Ericsson, ST-Ericsson, Orange;《3GPP TSG-RAN WG2 #82,Tdoc R2-131886》;20130510;第1-1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91405A1 (en) | 2016-03-02 |
CN110087269A (zh) | 2019-08-02 |
CN104641689A (zh) | 2015-05-20 |
US11172416B2 (en) | 2021-11-09 |
US20160088532A1 (en) | 2016-03-24 |
US10419986B2 (en) | 2019-09-17 |
WO2014186961A1 (zh) | 2014-11-27 |
US20180199248A1 (en) | 2018-07-12 |
EP2991405A4 (en) | 2016-06-01 |
US9942809B2 (en) | 2018-04-10 |
CN104641689B (zh) | 2019-05-10 |
US20190349823A1 (en) | 2019-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28827B2 (en) | Service message send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10425876B2 (en) | Data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4247553B (zh) |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 |
US11172416B2 (en) | Method for accessing network by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device | |
US2015013905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d configuring state of function module of user equipment | |
KR101632254B1 (ko) | 다중모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제어 서버 및 단말 | |
US9860929B2 (en) |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device 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EP2987354A1 (en) | Target network node, sour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20160242090A1 (en) | Service handover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 |
WO2016049806A1 (zh) | 一种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 |
US9854620B2 (en) | Connection setup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moving base station based on joint movement detection | |
KR20130018884A (ko) | 이동국 및 무선제어장치 | |
WO2015096720A1 (zh) | 一种进行切换判决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8419280B (zh) | 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 |
EP2943010A1 (en) | Approach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inter-frequency neighbour cells,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user equipment | |
EP2643991B1 (en) | Qos handling in s4-sgsn | |
WO2017166291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基站和移动性管理设备 | |
CN108463008B (zh) | Wlan状态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2019532527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
WO2015042883A1 (zh) | 上行业务传输方法、下行业务传输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