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4671A -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74671A CN110074671A CN201910283949.XA CN201910283949A CN110074671A CN 110074671 A CN110074671 A CN 110074671A CN 201910283949 A CN201910283949 A CN 201910283949A CN 110074671 A CN110074671 A CN 1100746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queous solution
- container
- water
- temperature value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2—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8—Pump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0—Urns with devices for keeping beverages hot or c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饮料机,公开了一种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本发明中,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在被注入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待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后,制得碳酸水。与现有技术现有相比,使得碳化装置体积减小,且要求降低,从而减小成本,同时可让水溶液的碳化程度可控,进而使得该碳化装置可用于家用,便捷的生成需要浓度的碳酸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饮料机,特别涉及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饮料机可用于制造苏打水或果汁等饮品。现以苏打水为例,由于苏打水具有抗氧化预防皮肤老化,有助于消化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定期饮用。但苏打水制造工艺中,将水溶液碳化是主要步骤。具体的说,要通过向容器内注入一定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容器内注入水,通过水的雾化作用来制作碳酸水。该过程中,对水泵的要求较高,水泵的压力需要大于容器内的压力才能将水注入到容器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水溶液碳化时,其主要碳化时间在注水雾化的瞬间,其碳化时间较短,形成的碳酸水浓度达标困难,在制造苏打水的工艺中,为达到需要浓度,需要高工艺标准,条件苛刻。因此,需要较大的容器和高标准的水泵才能作为碳化装置,且为产生达标的苏打水,需要高要求的工艺标准。导致苏打水的制造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均较高,设备占地面积大,苏打水只能在作为商业生产售卖,让用户购买饮用。从而用户无法像喝饮用水一样,随时喝到苏打水,这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使得碳化装置体积减小,且要求降低,从而减小成本,同时可让水溶液的碳化程度可控,进而使得该碳化装置可用于家用,便捷的生成需要浓度的碳酸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在被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
待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后,制得碳酸水。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包括:
容器;
供水组件,用于向所述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容器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液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水组件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气组件注入所述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
主控模块,用于接收制备碳酸水的指令,且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所述供气组件、所述液位检测模块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指令后,打开所述供水组件向所述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液位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供气组件直接向所述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注入所述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关闭所述供气组件。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先在容器内注入水溶液,在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再通过供气组件向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后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使得容器的体积只要满足需要注入的水溶液的量即可,无需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占用容器空间,进而减小容器的体积。且由于直接向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容器内的阻力较小,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更容易进入到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进而使得该装置的成本减小,占地面积也小,更适合家用。同时,在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注入所述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主控模块关闭供气组件,从而制得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碳酸水。进而,使得通过该碳化装置让碳酸水的浓度精确可控,用户按照需求简单的操作即可得到需要浓度的碳酸水,进一步让该碳化装置更适合家庭使用。
另外,在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将水溶液的温度值控制在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另外,在将水溶液的温度值控制在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继续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降低制冷温度;
待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降低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另外,在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提高制冷温度;
待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升高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另外,在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水溶液进行预冷。
另外,所述供气组件包括:
气源,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供气管,与所述气源连接,并插入所述容器内部;所述供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气孔。二氧化碳气体可从管壁上分布气孔渗出进入到水溶液中,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局限于一个地方放出,可从管壁上大面积散出,与水溶液充分接触,有助于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水溶液中,不占用容器空间。
另外,所述供气管为陶瓷膜片管;
或者,所述供气管为中空纤维膜管。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局限于一个地方放出,可从陶瓷膜片管的管壁上大面积散出,与水溶液充分接触,有助于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水溶液中,不占用容器空间。
另外,所述供气管设有若干根,且均与所述气源连接。从而使得有多根供气管向水溶液中供二氧化碳气体,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可分布在水溶液的各区域,使得水溶液中各区域均能快速的溶解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也提高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水溶液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水泵,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供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向所述容器内供水。
另外,所述供水管沿所述容器的轴线方向对所述容器进行盘绕。
另外,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
冷却组件,对所述供水管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
另外,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储冷金属件,具有用于收纳所述容器和所述供水管的腔体;所述储冷金属件与所述供水管紧密贴合;
制冷管,设置于所述储冷金属件的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储冷金属件紧密贴合;所述制冷管内用于流通制冷介质。
另外,所述制冷管与所述供水管紧密贴合。
另外,所述储冷金属件与所述容器压铸成型,且所述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壁进行设置。
另外,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温控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水溶液的温度。
另外,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可设置于所述容器上,或设置封闭所述容器的盖板上,所述安全阀用于在所述容器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被所述容器内部的压力顶开;
所述安全阀用于在被所述容器内部的压力顶开后,对所述容器内部进行排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内水溶液的温度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6是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制冷管和供水管盘绕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装置的电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向容器9内注入水溶液;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通过供水组件向所述容器9内注入水溶液,液位检测模块5检测供水组件的供水管3注入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液位,在液位检测模块5检测到水溶液的液位到达后,主控模块关闭供水组件。从而使得容器9内注入的水溶液为预设容量的水溶液。
步骤120,在被注入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具体的说,容器9内的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主控模块关闭供水组件的水泵,并打开供气组件的气源,供气组件的供气管4向容器9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让二氧化碳气体融入到水溶液中。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供气组件注入容器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到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关闭供气组件。从而让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量满足要求。
步骤130,待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后,制得碳酸水。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先在容器9内注入预设容量的水溶液,在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再通过供气组件向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后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使得容器9的体积只要满足需要注入的水溶液的量即可,无需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占用容器9空间,进而减小容器9的体积。且由于直接向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容器9内的阻力较小,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更容易进入到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进而使得该装置的成本减小,占地面积也小,更适合家用。同时,在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容器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到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主控模块关闭供气组件,从而制得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碳酸水。进而,使得通过该碳化装置让碳酸水的浓度精确可控,用户按照需求简单的操作即可得到需要浓度的碳酸水,进一步让该碳化装置更适合家庭使用。
另外,在步骤110向容器9内注入预设容量的水溶液的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对水溶液进行制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制备碳酸水,需要将水溶液制冷,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溶解进入水水溶液中。同时,碳酸水的浓度和水溶液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比例有关,因此在制作合适浓度的碳酸水过程中,先通过冷却组件对水溶液进行制冷,得到合适温度的水溶液,从而再根据需要浓度的碳酸水,可得知向该温度下的水溶液中该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进而可得到后续合适浓度的碳酸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冷却组件包括储冷金属件1和制冷管,储冷金属件1具有用于收纳容器9和供水管3的腔体,储冷金属件1与供水管3紧密贴合。制冷管设置于储冷金属件1的腔体内,并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制冷介质在制冷管内流通。制冷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和供水管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暴露于储冷金属件1外。制冷介质在制冷管中流通,水溶液通过供水管3输送,并通过供水管3的出水端流入到容器9内。制冷管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制冷介质在制冷管中流通,通过制冷管将冷量传输给储冷金属件1,储冷金属件1存储冷量。在水溶液在供水管3中流通时,供水管3又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储冷金属件1将冷量通过供水管3传输给水溶液,实现对水溶液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3所示,在步骤110向容器9内注入水溶液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0,对注入容器9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将水溶液的温度值控制在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为获得需要浓度的碳酸水,需要调节水溶液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比例,因此用户先设定合适的温度值。
另外,步骤150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1,实时检测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判断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
步骤152,继续判断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
步骤153,降低制冷温度;
步骤154,待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降低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另外,在步骤152判断所述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
步骤155,提高制冷温度;
步骤156,待所述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升高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在步骤150中,如判断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具体的说,温控模块14与主控系统电性连接,在容器9内有水溶液后,温控模块14开始检测容器9内水溶液的温度,温控模块14将检测到的水溶液的温度值传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将该温度值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进行对比,当比较后温控模块14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用户预设的温度值,可一直在制冷管中通入制冷介质,让容器9内的水溶液降温,直至容器9内水溶液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值一致。当比较后温控模块14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用户预设的温度值,可采用待机的形式,让容器9内的水溶液升温,直至容器9内水溶液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值一致。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该水溶液的碳化装置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水溶液的碳化,如图4和图7所示,包括:容器9、用于向容器9内注入水溶液的供水组件、用于向容器9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的供气组件、液位检测模块5、压力检测模块6和主控模块,容器9的底部设有将容器9密封的盖板7,盖板7上开设有液位口10、压力口20、供气口30和供水口40,液位检测模块5可为液位探针设置在液位口10,液位探针的针头进入到容器9内,检测供水组件注入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液位。压力检测模块6设置在压力口20,检测供气组件注入容器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供水组件从供水口40进入容器9内向容器9内供水。供气组件从供气口30进入到容器9内,向容器9内供气。主控模块于接收制备碳酸水的指令,且分别与供水组件、供气组件、液位检测模块5和压力检测模块6电性连接。主控模块在接收到指令后,打开供水组件向容器9内注入水溶液。在液位检测模块5检测到容器9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主控模块再开启供气组件直接向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到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主控模块最后关闭供气组件。从而实现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到水溶液中,制备碳酸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检测模块6也可设置在与容器9相连的管路上,并不对它的位置进行局限。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先在容器9内注入预设容量的水溶液,在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再通过供气组件向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后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使得容器9的体积只要满足需要注入的水溶液的量即可,无需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占用容器9空间,进而减小容器9的体积。且由于直接向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容器9内的阻力较小,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更容易进入到水溶液中,形成碳酸水。进而使得该装置的成本减小,占地面积也小,更适合家用。同时,在水溶液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容器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在压力检测模块6检测到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主控模块关闭供气组件,从而制得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碳酸水。进而,使得通过该碳化装置让碳酸水的浓度精确可控,用户按照需求简单的操作即可得到需要浓度的碳酸水,进一步让该碳化装置更适合家庭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供气组件包括:气源和供气管4,气源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供气管4与气源连接,并插入容器9内部,供气管4的管壁上分布气孔。具体的说,供气管4通过盖板7上的供气口30插入进入到溶液内,且在容器9内的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供气管4进入到水溶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可从管壁上分布气孔渗出进入到水溶液中,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局限于一个地方放出,可从管壁上大面积散出,与水溶液充分接触,有助于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水溶液中,不占用容器9空间。
优选的,供气管4为陶瓷膜片管,陶瓷膜片管的管壁上有微小气孔,二氧化碳气体可从陶瓷膜片管的管壁渗出进入到水溶液中,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局限于一个地方放出,可从陶瓷膜片管的管壁上大面积散出,与水溶液充分接触,有助于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水溶液中,不占用容器9空间。或者,供气管4为中空纤维膜管。同样的,中空纤维膜管的管壁上有微小气孔,用于二氧化碳气体从管壁上散出,也可直接从管道底部散出。在实际使用中,也可选择其他管道,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另外,供气管4设有若干根,且均与气源连接。从而使得有多根供气管4向水溶液中供二氧化碳气体,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可分布在水溶液的各区域,使得水溶液中各区域均能快速的溶解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也提高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水溶液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供水组件包括:水泵和供水管3。水泵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供水管3与水泵连接,用于向容器9内供水,供水管3通过盖板7上的供水口40进入到容器9内。主控模块控制水泵开启,让供水管3内进入水溶液,水溶液可从供气管4进入到容器9中。在容器9内的水溶液到达预设液位后,主控模块关闭水泵,水溶液停止在流入供水管3。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5所示,供水管3沿容器9的轴线方向对容器9进行盘绕。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管3的出水端位于容器9的顶部,方便进水端从盖板7上的进水口进入到容器9内,相应的供水管3的进水端在容器9的底部,从而使得可盘绕在容器9上的供水管3较长。供水管3的从而使得该碳化装置结构空间更为紧凑,让该碳化装置体积较小。
进一步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对供水管3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
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冷却组件包括储冷金属件1和制冷管2,实际使用中储冷金属件1可为铝件或银件。储冷金属件1具有用于收纳容器9和供水管3的腔体,储冷金属件1与供水管3紧密贴合。制冷管2设置于储冷金属件1的腔体内,并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制冷介质在制冷管2内流通。具体的说,制冷管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和供水管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暴露于储冷金属件1外。制冷介质在制冷管2中流通,水溶液通过供水管3输送,并通过供水管3的出水端流入到容器9内。制冷管2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制冷介质在制冷管2中流通,通过制冷管2将冷量传输给储冷金属件1,储冷金属件1存储冷量。在水溶液在供水管3中流通时,供水管3又与储冷金属件1紧密贴合,储冷金属件1将冷量通过供水管3传输给水溶液,对水溶液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制冷管2也沿容器9的轴线方向对所述容器9进行盘绕。制冷管2和供水管3可沿轴线的方向依次交替盘绕,即制冷管2的任意一层制冷管段与供水管3的一层供水管3段相邻。如图6中,制冷管2盘绕后形成多层制冷管段,如制冷管段21、制冷管段22、制冷管段23,供水管3盘绕后形成多层供水管段,如供水管段31、供水管段32、供水管段33,从图6中可看出,供水管段31在制冷管段21和制冷管段22之间,供水管段32在制冷管段22和制冷管段23之间。从而供水管3内的水溶液在被储冷金属件1冷却的同时,又由于与每层供水管段与制冷管段相邻,可吸收制冷管段内制冷介质的冷量,进一步进行冷却,从而实现水溶液的快速冷却,且水溶液得到的制冷效果更好,可得到更低的温度,无需再添加辅助制冷。实际使用中,供水管段和制冷管段均可有更多,在此不再详述。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制冷管2与供水管3紧密贴合。从而制冷管2中制冷介质的冷量可通过管壁传输给供水管3中的水溶液,使得水溶液在通过储冷金属件1实现换热的同时,还被制冷管2中制冷介质产生的冷量所影响,进一步被冷却,从而使得制冷介质中的冷量得到更好的利用,实现水溶液的进一步冷却。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5所示,储冷金属件1与容器9压铸成型,储冷金属件1与容器9充分接触,容器9也可接收到储冷金属件1上的冷量,容器9的内壁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且供水管3的出水端从盖板7的供水口40插入后,供水管3的出水端沿着容器9的内壁进行设置,水溶液从出水端流出后会直接到达容器9的内壁上,水溶液流动时按照惯性沿容器9的内壁流下,实现与容器9的内壁充分接触,内壁又一直处于低温状态,水溶液进一步被内壁冷却,温度降低。在实际使用中,供水管3的出水端也可从容器9的侧壁插入到容器9,在沿着容器9的内壁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7所示,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温控模块14,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检测容器9内水溶液的温度。实际使用中,为了能制得需要浓度的碳酸水,预先记录预设温度的水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成预设比例。其中,温控模块14为温度传感器,盖板7上开设温度口50,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温度口50上,温度传感器部分进入容器9中检测容器9内溶液的温度,并将温度传送给主控模块,在主控模块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一样时,即水溶液的温度达标,可注入对应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安全阀13,安全阀13可设置于容器9上,安全阀13用于在容器9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被容器9内部的压力顶开,安全阀13在被容器9内部的压力顶开后,对容器9内部进行排压。安全阀13也可以设置封闭容器9的盖板7上,盖板7上开设有安全口60,安全阀13塞入安全口60。从而在安全阀13打开,让容器9与大气相通,二氧化碳气体可排除,从而保证容器9内的压力一直在安全范围内。在容器内的压力不大于预设压力后,安全阀13有可自动关闭,将容器9密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在被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根据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值,向水溶液内注入与该浓度值所对应的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
待注入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后,制得碳酸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将水溶液的温度值控制在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水溶液的温度值控制在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实时检测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等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继续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降低温度;
待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降低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是否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如在判定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值未高于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提高制冷温度;
待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升高至用户所设定的温度值后,保持当前的制冷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容器内注入水溶液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水溶液进行预冷。
6.一种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供水组件,用于向所述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供气组件,用于向所述容器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液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水组件注入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气组件注入所述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
主控模块,用于接收制备碳酸水的指令,且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所述供气组件、所述液位检测模块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指令后,打开所述供水组件向所述容器内注入水溶液;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液位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容器内的水溶液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供气组件直接向所述水溶液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注入所述水溶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当前所设定的碳酸水的浓度所需的压力值时,关闭所述供气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
气源,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供气管,与所述气源连接,并插入所述容器内部;所述供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为陶瓷膜片管;
或者,所述供气管为中空纤维膜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设有若干根,且均与所述气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水泵,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供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向所述容器内供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沿所述容器的轴线方向对所述容器进行盘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
冷却组件,对所述供水管内的水溶液进行制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储冷金属件,具有用于收纳所述容器和所述供水管的腔体;所述储冷金属件与所述供水管紧密贴合;
制冷管,设置于所述储冷金属件的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储冷金属件紧密贴合;所述制冷管内用于流通制冷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与所述供水管紧密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金属件与所述容器压铸成型,且所述供水管的出水端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壁进行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温控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水溶液的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液的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的碳化装置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可设置于所述容器上,或设置封闭所述容器的盖板上,所述安全阀用于在所述容器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被所述容器内部的压力顶开;
所述安全阀用于在被所述容器内部的压力顶开后,对所述容器内部进行排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3949.XA CN110074671A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3949.XA CN110074671A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74671A true CN110074671A (zh) | 2019-08-02 |
Family
ID=6741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83949.XA Pending CN110074671A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7467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9150A (zh) * | 2019-10-09 | 2021-04-0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水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3453A (zh) * | 2005-06-24 | 2008-06-18 | 可口可乐公司 | 管线内瞬时碳酸化作用系统 |
CN201192273Y (zh) * | 2006-09-16 | 2009-02-11 | 伟嘉电业有限公司 | 容纳牛奶容器的冷却装置及带有这样的冷却装置的咖啡机 |
CN101603753A (zh) * | 2008-05-15 | 2009-12-16 | 曼尼托沃食品服务有限公司 | 特别用于饮料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
CN101731175A (zh) * | 2009-12-18 | 2010-06-16 | 宁波大学 | 一种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 |
CN102188162A (zh) * | 2010-03-14 | 2011-09-21 | 苏打斯特里姆工业有限公司 | 家用苏打机的气体计量设备 |
CN202027415U (zh) * | 2011-03-18 | 2011-11-09 | 韩永彬 | 多功能饮料机 |
CN102551541A (zh) * | 2012-02-03 | 2012-07-11 | 宁波瑞易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雾化装置的苏打水机碳化罐 |
CN102578913A (zh) * | 2012-03-02 | 2012-07-18 | 宁波百年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苏打水制作装置以及具有该苏打水制作装置的饮水机 |
US20140004240A1 (en) * | 2012-06-29 | 2014-01-02 | Darren Hatherell | Beverage carbon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bonating a beverage |
CN104207645A (zh) * | 2014-08-03 | 2014-12-17 | 许倩霞 | 一种快速高浓度苏打水制作机 |
US20150183627A1 (en) * | 2011-09-09 | 2015-07-02 | Fountain Master, Llc. | Internet-enabled beverage maker |
CN105486015A (zh) * | 2014-10-01 | 2016-04-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0013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气体溶液的制备装置及提高气体在液体中溶存度的方法 |
US20160325243A1 (en) * | 2015-05-05 | 2016-11-10 | David Arlen McDonald | Carbonated fluid dispenser with ultrasonic foaming mechanism |
CN108272346A (zh) * | 2018-04-04 | 2018-07-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嵌入式净饮机 |
CN109008623A (zh) * | 2018-04-15 | 2018-12-18 | 乔治·M·于 | 一种饮用水碳化循环泵 |
-
2019
- 2019-04-10 CN CN201910283949.XA patent/CN1100746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3453A (zh) * | 2005-06-24 | 2008-06-18 | 可口可乐公司 | 管线内瞬时碳酸化作用系统 |
CN201192273Y (zh) * | 2006-09-16 | 2009-02-11 | 伟嘉电业有限公司 | 容纳牛奶容器的冷却装置及带有这样的冷却装置的咖啡机 |
CN101603753A (zh) * | 2008-05-15 | 2009-12-16 | 曼尼托沃食品服务有限公司 | 特别用于饮料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
CN101731175A (zh) * | 2009-12-18 | 2010-06-16 | 宁波大学 | 一种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 |
CN102188162A (zh) * | 2010-03-14 | 2011-09-21 | 苏打斯特里姆工业有限公司 | 家用苏打机的气体计量设备 |
CN202027415U (zh) * | 2011-03-18 | 2011-11-09 | 韩永彬 | 多功能饮料机 |
US20150183627A1 (en) * | 2011-09-09 | 2015-07-02 | Fountain Master, Llc. | Internet-enabled beverage maker |
CN102551541A (zh) * | 2012-02-03 | 2012-07-11 | 宁波瑞易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雾化装置的苏打水机碳化罐 |
CN102578913A (zh) * | 2012-03-02 | 2012-07-18 | 宁波百年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苏打水制作装置以及具有该苏打水制作装置的饮水机 |
US20140004240A1 (en) * | 2012-06-29 | 2014-01-02 | Darren Hatherell | Beverage carbon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bonating a beverage |
CN104207645A (zh) * | 2014-08-03 | 2014-12-17 | 许倩霞 | 一种快速高浓度苏打水制作机 |
CN105486015A (zh) * | 2014-10-01 | 2016-04-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0013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上海纳诺巴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气体溶液的制备装置及提高气体在液体中溶存度的方法 |
US20160325243A1 (en) * | 2015-05-05 | 2016-11-10 | David Arlen McDonald | Carbonated fluid dispenser with ultrasonic foaming mechanism |
CN108272346A (zh) * | 2018-04-04 | 2018-07-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嵌入式净饮机 |
CN109008623A (zh) * | 2018-04-15 | 2018-12-18 | 乔治·M·于 | 一种饮用水碳化循环泵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9150A (zh) * | 2019-10-09 | 2021-04-0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水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629150B (zh) * | 2019-10-09 | 2022-08-2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水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33051B2 (ja) | 有害な生物物質の増殖を防止するための、製氷機の水溜の排水 | |
KR100853445B1 (ko) | 제빙기능을 구비한 냉온수기 | |
CN104067074B (zh) | 饮料冷却装置及利用该冷却装置的饮料供给系统 | |
US6981387B1 (en) |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carbonated liquid at a temperature near or below the freezing point of water | |
US20150128615A1 (en) | Cold beverage dispenser implementing thermoelectric cooling | |
CN101363680B (zh) | 瓶装、罐装和盒装饮品快速冷却装置 | |
RU2309117C2 (ru) | Подача разливных напитков | |
US7814763B2 (en) |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with a water dispenser | |
CN110074671A (zh) | 水溶液的碳化方法及碳化装置 | |
CN201005504Y (zh) | 一种制冷饮料机 | |
CN106524622B (zh) | 一种双冷式扎啤机 | |
US20220018589A1 (en) | Stand-alone ice and beverage appliance | |
JP2001153523A (ja) | 飲料用温水器及び飲料用冷水器及び飲料用温水・冷水器 | |
CN203116431U (zh) | 葡萄酒冷却装置 | |
CN103129841A (zh) | 啤酒保鲜装置 | |
KR200472311Y1 (ko) | 음료의 보냉을 위한 이송 시스템 | |
CN205505560U (zh) | 快速冷却装置 | |
JP2007293756A (ja) | カップ式自動販売機 | |
CN210952424U (zh) | 一种直冷式的热交换装置及其饮料机 | |
CN114608264A (zh) | 气泡水模块高温工况降低蒸发端负荷启动控制方法 | |
CN109110719A (zh) | 苏打水机潜水泵的控制方法和苏打水机 | |
CN207570191U (zh) | 一种液体快速降温装置 | |
CN112056936A (zh) | 管路系统、饮水机、饮水机的控制方法 | |
CN219186493U (zh) | 气泡水制造装置 | |
TWM406163U (en) | Refrigerating/cold storage/air conditioning composite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