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067818A -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7818A
CN110067818A CN201910048065.6A CN201910048065A CN110067818A CN 110067818 A CN110067818 A CN 110067818A CN 201910048065 A CN201910048065 A CN 201910048065A CN 110067818 A CN110067818 A CN 110067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ontact area
contact
load
co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8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7818B (zh
Inventor
西蒙·奥特曼
安德烈亚斯·达根巴赫
欧尔夫·沃纳
菲利普·瓦格纳
奥雷利昂·高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067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7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20Other details, e.g. assembly with regul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副缸(1),副缸具有壳体(2)、活塞单元(3),活塞单元具有多个容纳在壳体(2)中的单活塞(4a,4b,4c)并且在运行时以调节方式作用于操纵轴承(5),以及副缸具有将单活塞(4a,4b,4c)与操纵轴承(5)耦联的承载元件(6),每个单活塞(4a,4b,4c)借助接触区域(7a,7b,7c)抗移动地支撑在承载元件(6)上的配合接触区域(8a,8b,8c)上,其中两个单活塞(4b,4c)以其接触区域(7b,7c)至少沿径向方向相对于承载元件(6)的配合接触区域(8b,8c)能相对移动地设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副缸(1)的操纵装置以及一种离合器系统。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例如PKW、LKW、公共汽车或其他商用车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副缸,副缸具有:壳体;活塞单元,所述活塞单元具有多个容纳在壳体中的单活塞并且在运行时以调节方式作用于操纵轴承;以及将所述单活塞与所述操纵轴承耦联的承载元件,其中每个单活塞借助接触区域抗移动地支撑在承载元件上的配合接触区域上。因此具有三个单活塞的副缸实现为具有不同单活塞的多活塞分离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其具有该副缸;以及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其具有该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副缸以及离合器操纵系统由现有技术充分已知。DE 10 2012 212 310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操纵离合器的分离系统,其中该分离系统以同心副缸(CSC/“ConcentricSlave Cylinder”)的类型构成。两个不同的活塞在此用于操纵各一个离合器。此外,对于申请人而言,已知还没公开的现有技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两个已知的环形的活塞之一被具有多个分开的单活塞的自身的活塞单元替代。
然而在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实施方案中已证实为缺点的是:为了在运行中相应的定心过程中用确定的预载荷加载,这些实施方案相对复杂地构成并且因此其制造是相对耗费的。对此,迄今例如选择轨道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并且尤其提供尽可能可简单制造的副缸,通过该副缸不仅降低系统的倾斜,而且简化操纵轴承以及承载元件的径向定向/定心。
这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两个单活塞以其接触区域至少沿径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元件方面的接触区域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安置。
由此,操纵轴承能以简单的方式在运行时自身定心。系统的倾斜被避免。同时,实现可相对简单制造的活塞单元,所述活塞单元具有尽可能多个相同构件并且以相对低的耗费与相应的承载元件耦联。
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下面详细阐述。
如果在活塞单元中设有三个单活塞,那么实现充分地支撑承载元件,而没有不必要地提高活塞单元的复杂性。
也有利的是,(活塞单元的)第一单活塞以其(第一)接触区域沿径向方向以及沿环周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一配合接触区域上。由此确保相对于活塞单元/第一单活塞在环周侧固定以及径向地固定承载元件。
在这方面尤其符合目的的是,所述第一单活塞的(第一)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一配合接触区域形成球形接触部。因此,承载元件能围绕在第一单活塞的(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一配合接触区域之间构成的球形接触部/接触点枢转。在此,优选的是,第一接触区域通过(第一)接触元件形成,所述接触元件在其朝向承载元件的一侧上形成球头/球形。第一配合接触区域更优选具有与该球形互补成形的坑/槽,所述坑/槽沿环周方向以及沿径向方向固定地支撑球头。
此外有利的是,(活塞单元的)第二单活塞以其(第二)接触区域沿环周方向/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固定地,然而沿(该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相对于承载元件)能相对移动地安置在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二配合接触区域上。由此,第二单活塞与承载元件连接,使得承载元件能以一自由度相对于该第二单活塞运动。因此,在运行时,围绕通过第一接触区域以及第一配合接触区域形成的球形接触部发生承载元件相对于活塞单元的补偿运动。
在这方面符合目的的是,所述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在形状方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接触区域匹配成,使得所述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能沿着导轨沿径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接触区域移动(引导)。
此外有利的是,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具有朝向第二配合接触区域/承载元件的圆柱形的面,所述圆柱形的面的纵向方向沿径向定向。第二配合接触区域又优选形成与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互补形成的坑/槽,因此所述坑/槽同样是圆柱形的,使得所朝向的圆柱形的面仅沿径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配合接触区域的坑之内。由此,在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和第二配合接触区域之间形成圆柱形接触部。
替选于第二接触区域成形为圆柱形的面,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也有利的是,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具有球面。第二配合接触区域优选形成圆柱形的、在直径上与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与球面互补的坑/槽,其中球面又仅沿径向方向能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接触区域的坑之内。由此,在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区域和第二配合接触区域之间形成球形-圆柱形接触部。
因此第一单活塞以及第二单活塞在其(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方面始终凸形地成形并且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配合接触区域凹形地成形。
此外有利的是,第三单活塞以其(第三)接触区域沿环周方向/转动方向以及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能(相对于承载元件)相对移动地安置在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三配合接触区域上/向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三配合接触区域安置。因此,关于第三单活塞,在承载元件上仅存在轴向支撑/固定。由此第三单活塞与承载元件连接,使得承载元件能以两个自由度相对于第三单活塞运动。
在这方面还有利的是,所述第三单活塞的(第三)接触区域在形状方面与所述第三配合接触区域匹配成,使得所述第三单活塞的(第三)接触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配合接触区域能自由地在接触平面中相对彼此移动。
还符合目的的是,在第三单活塞的(第三)接触区域和第三配合接触区域之间存在平面接触或点接触或线接触。由此能尤其熟练地设定在接触区域之间的摩擦力。
如果每个单活塞借助于保持件抗移动地固定在承载元件上,那么能实现将单活塞尽可能相同地安置在承载元件上。由此能够应用尽可能多的相同部件并且还简化了制造。
在这方面尤其符合目的的是,相应的单活塞的保持件在该单活塞方面和/或在承载元件方面形状配合地安置,例如夹紧。由此实现尤其简单地安装这些组成部件。
如果单活塞的每个接触区域(即不仅第一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区域还有第三接触区域)通过与相应的单活塞的活塞基体分开地成形的接触元件形成,那么不同的单活塞仅需在其接触元件方面不同地构成,并且单活塞的其余构造能相同地实施。
在这些接触元件方面还有利的是,这些接触元件经由防错连接在相应的单活塞方面(优选在保持件方面)被容纳/固定。由此确保以正确的定向来安装接触元件。
当在相应的单活塞的活塞基体和接触元件之间设有支撑元件(优选构成为支撑板)时,附加地改进了相应的接触元件的支撑和支承。支撑元件将相应的接触元件在背离承载元件的一侧上支撑。在这方面尤其有利的是,接触元件和支撑元件经由球形接触部彼此支撑。由此,简单地校正在相应的活塞基体的倾斜位置中的小的波动。
此外有利的是,相应的单活塞优选活塞基体具有多个尤其优选四个柱区域,其中柱区域全部在假想的参考平面中终止并且设置用于与固定至承载元件的区域接触。由此确保附加地防止相应的单活塞相对于承载元件倾斜。
如果相应的柱区域直接设有凹槽,那么进一步简化在单活塞和承载元件之间的连接,所述凹槽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保持件。
如果相应的单活塞的保持件附加地经由固定元件,优选呈板形式,固定在承载元件的背离单活塞的一侧上,那么确保在单活塞和承载元件之间的尤其可靠的轴向固定。在这方面又有利的是,固定元件成形为,使得固定元件允许两个第二和第三单活塞相对于承载元件的第二和第三配合接触区域沿着其自由度的运动。
除了形成(第一)活塞单元的单活塞,副缸优选具有形成另一(第二)活塞单元的另一环形活塞。该环形活塞以典型的方式又借助另一(第二)操纵轴承与另外的离合器交互作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的副缸。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其具有离合器以及该操纵装置。
因此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现具有球形接触面、平面接触面和圆柱形接触面(第一至第三接触区域)的多活塞分离器(副缸)。提出,在轴承(操纵轴承)侧的承载板(承载元件)和多活塞分离器的三个活塞(单活塞)之间的接触构成为,使得轴承自定心并且避免系统的倾斜。对此,第一活塞(第一单活塞)经由球形接触,第二活塞(第二单活塞)经由圆柱形接触,并且第三活塞(第三单活塞)经由平面接触、线接触或点接触与承载板(分别借助相应的形状)连接。因此接触在其自由度方面不同。在相应单活塞侧的承载元件的形状也不同。这种连接实现,对于轴承利用其自定心功能,因为活塞至承载件的接触对应于近似形状配合的连接。
附图说明
现在根据附图在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
附图示出:
图1从一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实施的副缸的立体图,在所述侧上,能看到在活塞单元的多个单活塞之间借助承载元件的安置,其中没有示出与该承载元件抗移动地耦联的操纵轴承,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副缸的立体图,其中附加地没有示出承载元件,使得能看到单活塞的不同成形的接触区域,
图3示出根据图1的副缸的立体图,其中与图1相比现在也描绘与承载元件耦联的操纵轴承,
图4示出根据图3的副缸的纵剖图,其中剖面伸展成,使得能看到活塞单元的第一单活塞的剖面,
图5示出根据图4的副缸的在第一单活塞的区域中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选择成,使得剖开地示出两个销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经由保持件将第一单活塞形状配合地安置在承载元件上,
图6示出副缸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现在伸展成,使得能看到活塞单元的第二单活塞的剖面,
图7示出副缸的在第二单活塞的区域中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选择成,使得剖开地示出保持件的两个销形的凸起部,所述保持件将第二单活塞与承载元件耦联,
图8示出副缸的在第二单活塞的区域中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与图8相比错开成,使得能从侧面良好地看到构成在单活塞上的柱区域之一,
图9示出副缸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选择成,使得示出活塞单元的第三活塞的剖视图,
图10示出副缸的在第三单活塞的区域中的纵剖图,其中剖平面选择成,使得能看到保持件的两个销形的凸起部,所述保持件将第三单活塞与承载元件连接,
图11从在运行时朝向承载元件的一侧示出用于第一至第三单活塞的活塞基体的立体图,其中也能看到柱区域,
图12示出根据图11的活塞基体的沿纵向剖开的立体图,
图13示出形成第一单活塞的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的立体图,
图14示出形成第二单活塞的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区域的立体图,
图15示出形成第三单活塞的第三接触元件的(第三)接触区域的立体图,
图16从承载元件的在安装状态下朝向单活塞的一侧示出在图1至10中应用的承载元件的立体图,
图17从承载元件的在安装状态下朝向操纵轴承的一侧示出根据图16的承载元件的立体图,
图18从保持件的在安装状态下朝向承载元件的一侧示出在安装状态下将相应的单活塞与承载元件连接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9示出根据图18的保持件的沿纵向剖开的立体图,
图20从朝向接触元件的一侧示出在安装状态下支撑相应的接触元件的支撑元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21示出固定元件的立体图,所述固定元件在安装状态下与第三单活塞的保持件的凸起部锁定。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并且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相同的元件设有同一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副缸1。在图中尤其能看到,在副缸1的(第一)活塞单元3与承载元件6之间的连接,该连接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副缸1构成为液压的副缸1。副缸1尤其实现为多重分离器。因此副缸1除了(第一)活塞单元3之外还具有另一(第二)活塞单元16,其中每个活塞单元3、16用于操纵单独的离合器。因此,副缸1以典型的方式实现,用于操纵多个离合器或操纵双离合器或三离合器的多个子离合器。副缸1在运行时以典型的方式是机动车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操纵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述离合器操纵系统在此为清楚起见没有进一步示出。操纵系统又是离合器系统的组成部分,至少两个离合器属于所述离合器系统,所述离合器能通过副缸1操纵。副缸1在运行时在其活塞单元3、16方面继续与主缸连接。
副缸1原则上具有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中央的贯通孔17。贯通孔17沿着壳体2的中心轴线9伸展。壳体2基本上环形地围绕中心轴线9延伸。机动车动力传动系的轴或者传动轴在运行时以典型的方式伸出穿过贯通孔17。
两个活塞单元3、16集成到壳体2中。第二活塞单元16以典型的方式构成为CSC单元(具有与中心轴线9同心伸展的活塞18的单元)。例如在图4中能看到的第二活塞单元16的活塞18构成为环形活塞18。该环形活塞18在壳体2的环形的容纳腔19中可移动地引导。在环形活塞18和容纳腔19之间围成环形的压力室20,其中,依据在此施加的压力,环形活塞18被引入到移出或移入的位置中,以便操纵与第二活塞单元16有效连接的离合器。环形活塞18对此以典型的方式与呈滚动轴承即滚珠轴承形式的(第二)操纵轴承21抗移动地耦联。
第一活塞单元3以其三个单活塞4a至4c设置在第二活塞单元16的径向外部。第一活塞单元3也集成在壳体2中。在此,三个单活塞4a、4b、4c沿着假想的、围绕中心轴线9环绕的圆形线(成相同角度地)分布地设置。每个单活塞4a至4c可移动地容纳在壳体2的单独的单室22a至22c中。单室22a至22c以典型的方式与共同的液压的输入端连接。每个单活塞4a至4c与相应的单室22a至22c围成单个的压力腔23a至23c。三个单个的压力腔23a至23c液压地彼此耦联。
如在图1中也可特别清楚看到的一样,每个单活塞4a、4b、4c与承载元件6抗移动地连接。承载元件6实施为承载板。承载元件6如图3中也可见的一样与呈滚动轴承形式的(第一)操纵轴承5抗移动地连接。第一操纵轴承5设置在第二操纵轴承21的径向外部。承载元件6在第一操纵轴承5方面经由环形的/完全环绕的支撑区域24轴向地(沿着中心轴线9)支撑。承载元件6还设置在第一操纵轴承5上,从而实现在第一操纵轴承5和承载元件6之间的径向错位,进而实现操纵轴承5的转动轴线/中轴线相对于中心轴线9的偏离。
根据本发明,每个单活塞4a至4c经由不同成形的接触区域7a至7c安置/支撑以及抗移动地耦联在承载元件6的配合接触区域8a至8c(分别构成为突出的接片)上。在此,两个单活塞即第二单活塞4b和第三单活塞4c以其第二和第三接触区域7b和7c关于中心轴线9至少沿径向方向能相对于这两个第二和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b、8c相对移动地设置。第三单活塞4c还(以其第三接触区域7c)围绕中心轴线9沿环周方向/转动方向能相对于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相对移动地设置/容纳。另一(第一)单活塞4a以其第一接触区域7a不仅沿环周方向/转动方向也沿中心轴线9的径向方向固定地安置在承载元件6的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上。不同的单活塞4a至4c和其在接触区域7a至7c和配合接触区域8a至8c之间的接触部位在下面详细描述。
原则上应指出,不同的单活塞4a至4c基本上相同地构造,然而在其接触区域7a至7c或其形成接触区域7a至7c的接触元件13a至13c的成形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单活塞4a至4c的关于第一单活塞4a下面描述的原理上的构造也适用于第二单活塞4b和第三单活塞4c。
第一单活塞4a具有活塞基体14。在活塞基体14上固定地安置有第一接触元件13a。在图4和5中也能看到第一接触元件13a。在背离第一接触元件13a的轴向侧上在活塞基体14上以典型的方式安置有活塞密封件25,所述活塞密封件用于将第一压力腔23a朝环境密封。活塞密封件25相应地(沿轴向方向)可移动地在第一单室22a中引导。
第一接触元件13a在其朝向承载元件6的一侧上又具有第一接触区域7a。第一接触区域7a通过第一接触元件13a的朝向承载元件6的球形的接触面/球面27成形。在图2也能尤其良好地看到球形的接触面27。第一接触区域7a沿径向方向以及沿圆周方向固定地贴靠在与此对应地构成的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中。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构成为与第一接触区域7a对应地构成的坑26(也称为凹处/凹陷部)。该坑26通过凹部/压入部实现(图1)。由此第一单活塞4a不仅沿径向而且沿环周方向固定在承载元件6上。此外,在第一接触区域7a和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之间实现球形接触。这意味着,承载板6能围绕球形接触部枢转地容纳在第一单活塞3a上进而可相对于第一单活塞3a倾斜/转动。
第一接触元件13a如也在图13中可看到的一样整体上成形为球。第一接触元件13a在其背离承载元件6的一侧通过单独的与活塞基体14固定地连接的支撑元件15支撑。支撑元件15又如在图20中可详细看到的一样具有与第一接触元件13a的球面27对应地构成的凹部28。由此在第一接触元件13a和支撑元件15之间实现球形接触。此外,支撑元件15容纳在构成于活塞基体14中的凹部28中。
此外,第一接触元件13a借助于如在图11和12中能看到的四个柱区域29在第一单活塞4a的移动方向上引导。对此,第一接触元件13a的外环周侧支撑在相应的柱区域29上。
保持件12实现用于将第一单活塞4a与承载元件6抗移动地耦联。如在图4和5的概览中能看到的一样,该保持件12直接在柱区域29方面形状配合地固定。对此,也在图18和19中单独示出的保持件12具有第一卡锁区域/卡锁突起区域30,所述第一卡锁区域/卡锁突起区域接合到相应的柱区域29的凹槽31中。第一卡锁区域30与柱区域29和其凹槽31匹配成,使得保持件12在安装位置中轴向固定地与活塞基体14连接。第一卡锁区域30从保持件12的盘形的支承区域32中朝面向活塞基体14的轴向侧延伸。支承区域32在安装状态中在承载元件6一侧支撑。
在支承区域32的朝向承载元件6的一侧,保持件12形成第二卡锁区域/卡锁突起区域38。第二卡锁区域38的两个销状的凸起部33轴向地远离支承区域32地延伸。也称为卡锁连接销的凸起部33如在图1中能看到的那样通过容纳孔34穿过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凸起部33在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的背离支承区域32的轴向侧上轴向地锁定/形状配合地固定。由此,保持件12以及第一单活塞4a在其活塞基体14方面沿轴向方向与承载元件6固定地连接。
在图6至8中详细地示出第二单活塞4b。因为第二单活塞4b的构造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尽可能与第一单活塞4a的构造相同,那么为了简练下面仅描述第二单活塞4b相对于第一单活塞4a的不同之处。
形成第二单活塞4b的第二接触区域7b的第二接触元件13b尤其与第一接触元件13a不同。也能在图14中看到第二接触元件13b。第二接触元件13b现在具有半个球面27,第二接触元件13b借助于所述半个球面支撑在支撑元件15上。第二接触区域7b圆柱形地/圆柱式地成形。第二接触区域7b通过圆柱面39的环周区域形成。圆柱面39如在图1和2中能看到的那样以其纵向方向/纵向延伸部沿着中心轴线9的径向方向伸展。第二接触区域7b/圆柱面39能沿径向方向相对移动地容纳在与此对应地成形的坑26(也称为长孔)中。因此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的坑26形成导轨10,第二接触区域7b沿着导轨沿径向方向能移动地引导。因此,第二单活塞4b关于中心轴线9沿环周方向/转动方向与承载元件6固定地连接/在承载元件6上支撑/容纳,然而沿中心轴线9的径向方向能相对于承载元件6相对移动地容纳。由此,在第二接触区域7b和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之间实现圆柱形接触部。根据其他实施方式也可行的是,又根据第一接触区域7a构成第二接触区域7b或者将第二接触元件13b与第一接触元件13a相同地整体上构成为球。
对此,如在图16和17中能看到的那样,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的用于穿引凸起部33的相应的容纳孔34根据沿径向方向的可移动性构成为长孔。
结合图9和10详细地示出第三单活塞4c。第三单活塞4c同样原则上根据第一单活塞4a构造,因此为了简练下面仅描述在单活塞4a和4c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第三接触区域7c的第三接触元件13c又与第一接触元件13a不同地成形。第三接触元件13c具有半个球面27,第三接触元件借助于半个球面支撑在支撑元件15上(图15)。第三接触区域7c又成形在其朝向承载元件6的一侧上。第三接触区域7c平坦地成形/成形为平坦的面35。该平坦的面35与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的同样基本上平地/平坦地构成的配合面40面式接触/面接触(替选地,点接触或线接触也可行)。由此第三接触区域7c和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在接触平面11中接触。因此对于第三接触区域7c允许关于中心轴线9c不仅沿径向方向而且沿环周方向(在接触平面11内部)相对于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能移动。
为了确保该移动,容纳孔34相应大地构成。然而为了确保与保持件12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如在图1中良好可见的那样,安置有呈固定板形式的附加的固定元件36。该固定元件36同样具有容纳孔34,所述容纳孔与凸起部33共同作用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轴向地支撑凸起部33,使得第三单活塞4c的保持件12抗移动地与承载元件6耦联。
回到图2、图18和图19,关于保持件12也提出,保持件12在支承区域32中具有窗37。该窗37构成为,使得窗用于实现防错连接。该窗37的尺寸设计为,使得在安装时尤其第二接触元件13b以及第三接触元件13c相对于活塞基体14以及承载元件6的相对转动位置和沿径向方向的定向被引入正确的位置中。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形成三活塞分离器(副缸1),该三活塞分离器是用于子离合器K1的操纵装置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用于子离合器K2的操纵装置。根据本发明基于在液压活塞系统(单活塞4a、4b、4c)和轴承(第一操纵轴承5)的承载板6之间的三个接触部实现运动学方面的设计,轴承的径向错位补偿位于所述承载板上。因此活塞4a配设有球形的接触部。第二活塞4b配设有圆柱形的接触部,其中外侧面39沿径向方向向外示出。第三活塞4c配设有平面的、线状的或点状的接触。接触点1和2(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7a、7b)分别可理解为凸形的和凹形的。因此球形接触部由球构成,所述球接合在承载板6的球形的凹部26中。同样,接触部2由圆柱构成,所述圆柱接合在承载板6的圆柱形的凹部26中。仅在接触部3(第三接触区域7c)处在承载板6中放弃凹形的配合形状。在此,考虑线接触、点接触或面接触。
多活塞系统K1(第一活塞单元3)被分成三个活塞组件(单活塞4a、4c、4c)。由此在最佳的定位的情况下确保:接合轴承K1一直或者大多情况下达到离合器的转动中心。在此,由在不同的构件之间的未知的摩擦值、不同的热膨胀和公差得出的效应被考虑作为干扰量。因此还建议下面的运动学方案:在离合器与外环K1接触时设有浮动的接触部,所述浮动的接触部在未操纵的状态下仅经由离合器的预载荷加载。在分离轴承5与承载板6接触时,提出预紧的接触部(径向错位补偿)。在承载板6与活塞4a、4b、4c接触时,提出近似静止的系统。该系统通过球形接触部构成,在球形接触部中,活塞4a承载球,所述球接合到在承载板6中的相应的形状中。该接触部定位承载板6。倾斜和转动自由度还没确定。该系统通过圆柱形接触部构成,其外侧面39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weiβt)。该接触部确定旋转的自由度。也可考虑球,所述球在圆柱形的面中伸展。该系统通过平面的接触部构成,该接触部排除了系统的倾斜并且阻挡了最后的自由度。在此也可考虑点接触或线接触。
这种设置在应用三个或更多个活塞时产生如下特性,所述特性能够与通常的CSC类似,这涉及轴承5自定心在转动中心上。通过准静态的特性,或者通过在承载板6与活塞接触时近似确定摩擦值为1(阻挡),该定心功能发生在为此设置的位置上:在轴承5的径向错位补偿中。
实现由接触区域7a至7c和配合接触区域8a至8c构成的、准静态的接触部,以便一方面限定位置,在所述位置中轴承5能达到其位置。对此需要的是,在接触时用于偏心的力大于在径向错位补偿时用于偏心的力。同时,在接触部4中需要制造公差补偿以及用于可能不同的热膨胀的补偿。对此,由a/b/c(7a至7c和8a至8c)构成的接触部提供必要的自由度,尽管它对于轴承5的自定心表示接触部的相应阻挡。因此在热膨胀时或公差补偿时在相应的单接触部中发生匹配。球形的接触部(具有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的第一接触区域7a)一直限定系统的径向位置。它在壳体2(塑料)出现膨胀(温度)时例如使承载件6相对于承载板6(钢)偏心。该膨胀或偏心由其他接触部抵挡。因此,该接触部(具有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的第二接触区域7b)仅确定承载板6的经由圆柱体的环绕的定向。但不阻挡圆柱体的径向位置,而是开放其径向位置,使得在圆柱体膨胀时达到新的位置。在承载板6中的圆柱形的面有角度误差的情况下,承载接触部7b的活塞4b通过轻微的旋转补偿角度误差,但或者圆柱体在活塞4b中大致以其角位置定向。接触部7c(具有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的第三接触区域7c)对于主题热膨胀丝毫没有阻挡运动,因为它仅平面地贴靠。在补偿热膨胀时,相应于球的接触部,例如轴承5与承载板6一起从转动中心拉出。然而在下一次操纵时,轴承5在离合器的转动中心中又经由径向错位补偿达到其位置。
此外提到,构件13b和13c在其朝向活塞的一侧上分别具有球的形状,这实现了对于所有接触部分别使用相同的构件15,以及实现了在该球形接触部中补偿在系统中的轻微的角度误差的可行性。此外,在构件14(活塞)中经由四个柱(柱区域29)限界可能的倾斜缝隙。这些柱29在运行时被预载荷或者在操纵时被压力腔中的压力朝向承载板6挤压。当现在出现倾斜时,这些柱29根据实施方案碰到承载板6,或者如这里实现的一样碰到贴靠在承载板6上的构件12。由此产生力,所述力与倾斜力相反地作用并且阻止倾斜。在所示出的变型方案中,预载荷通过离合器施加在该系统上。该预载荷经由构件的下面的顺序支撑在壳体2上:轴承K15→承载板6→构件13a、13b、13c→支撑板15→活塞(活塞基体14)。在压力加载时,经由密封件和活塞以相反的顺序施加力。
附图标记列表
1 副缸
2 壳体
3 第一活塞单元
4a 第一单活塞
4b 第二单活塞
4c 第三单活塞
5 第一操纵轴承
6 承载元件
7a 第一接触区域
7b 第二接触区域
7c 第三接触区域
8a 第一配合接触区域
8b 第二配合接触区域
8c 第三配合接触区域
9 中心轴线
10 导轨
11 接触平面
12 保持件
13a 第一接触元件
13b 第二接触元件
13c 第三接触元件
14 活塞基体
15 支撑元件
16 第二活塞单元
17 贯通孔
18 环形活塞
19 容纳腔
20 压力室
21 第二操纵轴承
22a 第一单室
22b 第二单室
22c 第三单室
23a 第一压力腔
23b 第二压力腔
23c 第三压力腔
24 支撑区域
25 活塞密封件
26 坑
27 球面
28 凹部
29 柱区域
30 第一卡锁区域
31 凹槽
32 支承区域
33 凸起部
34 容纳孔
35 平面
36 固定元件
37 窗
38 第二卡锁区域
39 圆柱面
40 配合面。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副缸(1),所述副缸具有壳体(2)、活塞单元(3),所述活塞单元具有多个容纳在所述壳体(2)中的单活塞(4a,4b,4c),并且所述活塞单元在运行时以调节方式作用于操纵轴承(5),以及所述副缸具有将所述单活塞(4a,4b,4c)与所述操纵轴承(5)耦联的承载元件(6),其中每个单活塞(4a,4b,4c)借助接触区域(7a,7b,7c)抗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承载元件(6)上的配合接触区域(8a,8b,8c)上,
其特征在于,两个单活塞(4b,4c)以其接触区域(7b,7c)至少沿径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配合接触区域(8b,8c)能相对移动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第一单活塞(4a)以其接触区域(7a)沿径向方向以及沿环周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中心轴线(9)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活塞(4a)的接触区域(7a)与所述第一配合接触区域(8a)形成球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第二单活塞(4b)以其接触区域(7b)沿环周方向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9)固定地、然而沿径向方向能相对移动地安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活塞(4b)的接触区域(7b)在形状方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匹配成,使得所述第二单活塞(4b)的接触区域(7b)能沿着导轨(10)沿径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接触区域(8b)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第三单活塞(4c)以其接触区域(7c)沿环周方向以及沿径向方向相对于中心轴线(9)能相对移动地安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活塞(4c)的接触区域(7c)在形状方面与所述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匹配成,使得所述第三单活塞(4c)的接触区域(7c)以及所述第三配合接触区域(8c)能自由地在接触平面(11)中相对彼此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缸(1),其特征在于,每个单活塞(4a,4b,4c)借助于保持件(12)抗移动地固定在所述承载元件(6)上。
9.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副缸(1)。
10.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所述离合器系统具有离合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纵装置。
CN201910048065.6A 2018-01-23 2019-01-18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Active CN110067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1409.0A DE102018101409B3 (de) 2018-01-23 2018-01-23 Nehmerzylinder mit mehreren Einzelkolbe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sowie Kupplungssystem
DE102018101409.0 2018-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818A true CN110067818A (zh) 2019-07-30
CN110067818B CN110067818B (zh) 2022-09-13

Family

ID=6572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8065.6A Active CN110067818B (zh) 2018-01-23 2019-01-18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7818B (zh)
DE (1) DE102018101409B3 (zh)

Citation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71432A (en) * 1942-01-01 1945-08-24 Frank Henry Tarl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utch-operating devices
GB1065819A (en) * 1963-07-30 1967-04-19 Ferodo Sa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lutches
DE2404352A1 (de) * 1973-02-02 1974-08-08 Ferodo Sa Kupplung mit hydraulischer schaltung
AR230102A1 (es) * 1982-06-28 1984-02-29 Borg Warner Embrague de arranque accionado hidraulicamente
JPS6283518A (ja) * 1985-10-07 1987-04-17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クラツチ作動装置
US5133439A (en) * 1991-02-01 1992-07-28 Rms Engineering, Inc.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actuator mechanism for clutches and the like
FR2674922A1 (fr) * 1991-04-02 1992-10-09 Automotive Prod France Butee d'embrayage a commande hydraulique.
FR2730532A1 (fr) * 1995-02-09 1996-08-14 Valeo Butee de debrayage a commande hydraulique pour embrayage a diaphragm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anchon de guidage
FR2808067A1 (fr) * 2000-04-21 2001-10-26 Bio Merieux Dispositif pour actionner au moins un piston et son procede de detection d'une defaillance dans un dispositif
EP1391615A2 (de) * 2002-08-22 2004-02-25 ZF Sachs AG Kolben-Zylindereinheit
EP1655521A1 (de) * 2004-11-05 2006-05-10 FTE automotive GmbH Kolbenanordnung einer hydraulische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an Kraftfahrzeugen
JP2006189086A (ja) * 2005-01-06 2006-07-20 Ntn Corp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軸受
EP1898111A2 (de) * 2006-09-08 2008-03-12 FTE automotive GmbH Zentralausrück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
CN201059322Y (zh) * 2007-07-12 2008-05-14 无锡市第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活塞式气动离合器
US20080156129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eal retainer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with seal retainer device
DE102007010835A1 (de) * 2007-03-03 2008-09-04 Fte Automotive Gmbh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FZ-Kupplungs- oder Bremsbetätig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lbens hierfür
DE102008047835A1 (de) * 2007-10-15 2009-04-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Nehmerzylinder und Ausrücksystem
JP2011226492A (ja) * 2010-04-15 2011-11-10 Exedy Corp 油圧式クラッチレリーズ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
DE102011003846A1 (de) * 2011-02-09 2012-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DE102012207876A1 (de) * 2011-05-13 2012-11-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sch betätigter Kupplungsausrücker mit mehrteiligem Gehäuse
DE102012212310A1 (de) * 2011-08-05 2013-02-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usrücksystem
DE102013204126A1 (de) * 2012-03-28 2013-10-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ehmerzylinder
AT512663A4 (de) * 2012-08-08 2013-10-15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Zylinder-Kolben-Einheit
KR101438425B1 (ko) * 2013-04-22 2014-09-05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
WO2014139524A2 (de) * 2013-03-12 2014-09-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kupplung
DE102014212772A1 (de) * 2013-07-24 2015-01-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Nachstelleinrichtung
US20150267760A1 (en) * 2014-03-19 2015-09-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Integrated piston bearing
EP2988013A1 (en) * 2014-08-19 2016-02-24 Aktiebolaget SKF Piston bearing unit,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locking differential having the piston bearing unit
DE102014217995A1 (de) * 2014-09-09 2016-03-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usrück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die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eines Fahrzeuges
DE102015217554A1 (de) * 2015-09-15 2017-03-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olben mit optimierter Schnappgeometrie für das Kupplungsbetätigungslager, insbesondere ein Ausrücklager
DE102016202035B3 (de) * 2016-02-11 2017-06-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zylinder mit an ihm befestigten Faltenbalg
DE102016007906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Fte Automotive Gmbh Geb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in Kraftfahrzeugen

Patent Citation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71432A (en) * 1942-01-01 1945-08-24 Frank Henry Tarl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utch-operating devices
GB1065819A (en) * 1963-07-30 1967-04-19 Ferodo Sa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lutches
DE2404352A1 (de) * 1973-02-02 1974-08-08 Ferodo Sa Kupplung mit hydraulischer schaltung
AR230102A1 (es) * 1982-06-28 1984-02-29 Borg Warner Embrague de arranque accionado hidraulicamente
JPS6283518A (ja) * 1985-10-07 1987-04-17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クラツチ作動装置
US5133439A (en) * 1991-02-01 1992-07-28 Rms Engineering, Inc.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actuator mechanism for clutches and the like
FR2674922A1 (fr) * 1991-04-02 1992-10-09 Automotive Prod France Butee d'embrayage a commande hydraulique.
FR2730532A1 (fr) * 1995-02-09 1996-08-14 Valeo Butee de debrayage a commande hydraulique pour embrayage a diaphragm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anchon de guidage
FR2808067A1 (fr) * 2000-04-21 2001-10-26 Bio Merieux Dispositif pour actionner au moins un piston et son procede de detection d'une defaillance dans un dispositif
EP1391615A2 (de) * 2002-08-22 2004-02-25 ZF Sachs AG Kolben-Zylindereinheit
EP1655521A1 (de) * 2004-11-05 2006-05-10 FTE automotive GmbH Kolbenanordnung einer hydraulische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an Kraftfahrzeugen
JP2006189086A (ja) * 2005-01-06 2006-07-20 Ntn Corp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軸受
EP1898111A2 (de) * 2006-09-08 2008-03-12 FTE automotive GmbH Zentralausrück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
US20080156129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eal retainer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with seal retainer device
DE102007010835A1 (de) * 2007-03-03 2008-09-04 Fte Automotive Gmbh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Geberzylind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FZ-Kupplungs- oder Bremsbetätig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lbens hierfür
CN201059322Y (zh) * 2007-07-12 2008-05-14 无锡市第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活塞式气动离合器
DE102008047835A1 (de) * 2007-10-15 2009-04-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Nehmerzylinder und Ausrücksystem
JP2011226492A (ja) * 2010-04-15 2011-11-10 Exedy Corp 油圧式クラッチレリーズ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
DE102011003846A1 (de) * 2011-02-09 2012-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DE102012207876A1 (de) * 2011-05-13 2012-11-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sch betätigter Kupplungsausrücker mit mehrteiligem Gehäuse
DE102012212310A1 (de) * 2011-08-05 2013-02-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usrücksystem
DE102013204126A1 (de) * 2012-03-28 2013-10-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ehmerzylinder
AT512663A4 (de) * 2012-08-08 2013-10-15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Zylinder-Kolben-Einheit
WO2014139524A2 (de) * 2013-03-12 2014-09-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kupplung
KR101438425B1 (ko) * 2013-04-22 2014-09-05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
DE102014212772A1 (de) * 2013-07-24 2015-01-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Nachstelleinrichtung
US20150267760A1 (en) * 2014-03-19 2015-09-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Integrated piston bearing
EP2988013A1 (en) * 2014-08-19 2016-02-24 Aktiebolaget SKF Piston bearing unit,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locking differential having the piston bearing unit
DE102014217995A1 (de) * 2014-09-09 2016-03-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usrück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die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eines Fahrzeuges
DE102015217554A1 (de) * 2015-09-15 2017-03-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olben mit optimierter Schnappgeometrie für das Kupplungsbetätigungslager, insbesondere ein Ausrücklager
DE102016202035B3 (de) * 2016-02-11 2017-06-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zylinder mit an ihm befestigten Faltenbalg
DE102016007906A1 (de) * 2016-06-30 2018-01-04 Fte Automotive Gmbh Geberzyli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ydraulische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in Kraftfahrzeuge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峻峰: "富勒变速器气动操纵管路系统的原理", 《轻型汽车技术》 *
王立勇等: "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磨损量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818B (zh) 2022-09-13
DE102018101409B3 (de)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4634B2 (en) Cooling system with coolant circulation duct
US6840364B2 (en) Power train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KR20230162122A (ko) 멸균 차단 조립체, 장착 시스템, 및 수술용 구성 요소들을 결합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2762908B (zh) 顺应式管道连接器
CN109789764B (zh) 混合动力模块
US11746942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thermoregulation assembly
US11746939B2 (en) Blind mate fluid connector
CN110440499A (zh) 用于锁定冰箱的家用酒吧门的装置
CN110067818A (zh) 具有多个单活塞的副缸,操纵装置以及离合器系统
JPH10231970A (ja) 真空断熱配管継手
JP2016521338A (ja) ロック可能な作動装置を備えたクラッチ装置
US12235032B2 (en) Ice maker and a refrigera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712779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ring assembly
CN109424660B (zh) 具有偏心地布置的环形活塞单元的从动缸系统
US20210008950A1 (en) Stabilizer device
US9194531B2 (en) Kinematic mount
JPH09188227A (ja) ウォッシャポンプ
CN103256021A (zh) 球阀封壳和传动机构
CN101334074B (zh) 离合器分离系统
CN103314243A (zh) 流体联接器
RU2375616C1 (ru) Управляемая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муфта (варианты)
CN110382317A (zh) 具有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的执行器
CN102588591B (zh) 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环状密封件
CN111075856B (zh) 一种车用离合器
US10280987B2 (en) Axial movement compensation of clutch actu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