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6869A - 一种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6869A CN110056869A CN201910153691.1A CN201910153691A CN110056869A CN 110056869 A CN110056869 A CN 110056869A CN 201910153691 A CN201910153691 A CN 201910153691A CN 110056869 A CN110056869 A CN 1100568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rner
- gas
- fuel
- air
- m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8246 gaseous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0843 Hyperther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031 hypertherm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084 catalytic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4 det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2 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1/00—Staged combustion
- F23C2201/30—Staged fuel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一级燃料喷枪、混合器、二级燃料喷枪、耐火砖,混合器穿过燃烧器筒体,在燃烧器筒体底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所述一级燃料喷枪通过燃烧器筒体底部伸入到混合器下部入口处,在所述混合器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腔,一级燃料气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在所述混合集气腔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区内迅速燃烧。采用燃料分级技术,一级燃料采用预混合技术,二级燃料采用烟气回流技术,配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调节阀门与燃烧器之间设置压力表,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独调节控制。有效解决低温炉膛烟气CO超标问题,提高燃尽率。消除加热炉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式加热炉用燃烧器应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炼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管式炉对燃烧器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超低NOX燃烧器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低NOX燃烧器是通过降低火焰区温度来降低燃烧过程中热力学NOX的生成。火焰区温度越低NOX生成量越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加热炉炉膛温度低,炉膛温度<600℃时,超低NOX燃烧器极易出现燃烧不完全,大量生成中间产物CO,炉膛内不完全燃烧的CO会在火焰区爆燃,引起炉膛负压波动。严重时出现炉膛正压、助燃空气不足、燃烧器火焰熄火等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1009727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底部分级燃烧低NOx气体燃烧器,包括风箱、耐火砖、引射器和燃料枪,耐火砖置于炉子底部,内部空心处为空气流道,引射器穿过风箱伸入空气流道;在耐火砖和炉底之间设有孔道,燃料枪穿过风箱、孔道伸入炉膛;在燃料枪的末端设有燃料喷头,燃料枪向两个方向喷射:经耐火砖上的通孔喷射到空气流道内和平行于耐火砖的侧壁喷射到耐火砖的出口处;风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风箱分成上部和下部,在下部设有一次风门,在上部设有二次风门,且引射器的进风口位于风箱下部,引射器引射比为25-41。该燃烧器通过采用贫燃预混技术和分级燃烧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NOX实现低排放,而且在低的炉膛温度条件下,燃料燃烧完全充分,CO排放满足加热炉正常操作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燃烧器在NOX低排放时燃料燃烧不充分、CO排放不满足正常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一级燃料喷枪、混合器、二级燃料喷枪、耐火砖,所述混合器穿过燃烧器筒体,在所述燃烧器筒体与混合器之间形成筒体流道,燃料气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每级燃料都通过独立的调节阀单独控制负荷,在所述燃烧器筒体底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所述一级燃料喷枪通过燃烧器筒体底部伸入到混合器下部入口处,在所述混合器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腔,一级燃料气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在所述混合集气腔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区内迅速燃烧。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集气腔设置为圆环状或者锥形,在所述混合集气腔上设置混合气喷孔,所述混合气喷孔直接设置在混合集气腔上或者通过分支管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集气腔通过导气管与混合器相连接,所述导气管分为垂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混合器相连,且所述倾斜段向接近耐火砖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段的顶部连接垂直段,在所述垂直段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段的顶部与垂直段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砖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气入口段、过渡段以及空气出口段,所述空气入口段设置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所述的空气出口段设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伸入炉膛段,空气出口段的流道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收缩或扩张,所述过渡段设置为一个横截面积不变的平直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喷孔沿耐火砖内侧圆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围成的区域内部,且所述混合气喷孔的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在所述耐火砖与炉底之间设置有孔道,所述二级燃料喷枪穿过所述孔道伸入到炉膛内,经所述二级燃料喷枪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料产生的烟气混合燃烧。
进一步的,在燃烧器筒体的底部设置二级燃料集气腔,二级燃料调节阀通过连接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所述二级燃料集气腔的内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一级燃烧区内设置有蓄热稳焰罩,所述蓄热稳焰罩的底部设置在混合集气腔的内圆周的上表面,也可以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所述蓄热稳焰罩平行于混合气喷头向接近耐火砖的方向延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器采用燃料分级技术,主燃料气分为两级。一级燃料采用预混合技术。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通过文丘里来提高一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不仅可以使一级燃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而且能够完全燃烧。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形成。
通过调节一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能够增大一级燃料的流量,进而提高一级燃料燃烧区的燃烧器温度,降低CO生成。同时可以引燃二级燃料,保证二级燃料的稳定燃烧,避免脱火现象出现。也可以通过调节二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增大二级燃料的含量,进而提高烟气循环量,控制二级燃料燃烧火焰温度,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本发明所述燃烧器配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调节阀门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压力表,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独调节控制。减小二级燃料增大一级燃料可以降低CO。增大二级燃料减小一级燃料可以降低NOX,现场可根据实际排放数据进行灵活调节。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操作压力可在0.01-0.2Mpa之间分别进行调节。
有效解决低温炉膛烟气CO超标问题,提高燃尽率。消除加热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燃烧器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燃烧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催化床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催化床层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级燃料喷枪,2、燃烧器筒体,3、文丘里混合器,4、二级燃料喷枪,5、混合气集气腔,6、混合气喷孔,7、耐火砖,8、二级燃料集气腔,9、二级燃料调节阀,10、一级燃料调节阀,11、空气调节挡板,12、长明灯,13、炉底,14、炉膛,15、燃气三通,16、空气入口,17、一级燃烧区,18、导气管,19、垂直段,20、倾斜段,21、固定螺钉,22、空气入口段,23、过渡段,24、空气出口段,25、筒体流道,26、连接部,27、蓄热稳焰罩,28、分支管,29、催化床层,30、侧翼,31、底板,32、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2,一级燃料喷枪1,混合器3,二级燃料喷枪4,混合集气腔5,混合气喷头6,耐火砖7,二级燃料集气腔8,二级燃料调节阀9,一级燃料调节阀10,空气调节挡板11,长明灯12等主要部件。
耐火砖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气入口段22、过渡段23以及空气出口段24,其中,空气入口段22设置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过渡段23是一个横截面积不变的平直流道,空气出口段24设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伸入炉膛段,空气出口段24的流道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收缩或扩张。其中空气入口段22处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结构设置使得助燃空气能顺利的从筒体流道25进入到耐火砖7形成的空气流道中,然后助燃空气在经过平直的过渡段23后通过空气出口段24到达炉膛14内与二级燃料混合后燃烧。
其中,燃烧器筒体2设置为圆柱状结构,且燃烧器通过固定螺钉21安装到炉底13上。在燃烧器筒体2的内部设置混合器3,用于对燃料和空气进行混合。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设置一级燃料喷枪1,所述一级燃料喷枪1通过燃烧器筒体2底部伸入到燃烧器筒体2内部。且一级燃料喷枪1与燃烧器筒体2内部的混合器3同心布置,一级燃料喷枪1伸至混合器3下部入口处与混合器3内部连通。优选的,将所述混合器3设置为文丘里混合器,有助于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在文丘里混合器3接近上部设置混合集气腔5,混合集气腔5通过导气管18与文丘里混合器3相连接。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段20,所述倾斜段20与文丘里混合器3相连,且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倾斜段20的顶部连接垂直段19,垂直段19平行于燃烧器的筒壁向上延伸,在垂直段19的顶部连接有混合气集气腔5。优选的,混合气集气腔5可以设置为圆环状或者锥型结构。
进一步的,在混合气集气腔5上设置多个燃料混合气喷孔6。且混合气喷孔6可以设置为在混合集气腔5上直接开孔。一级燃料和被一级燃料引射后吸入文丘里混合器3的空气完全混合后经过混合气集气腔5并由多个混合气喷孔6喷出燃烧。混合气集气腔5的设置保证了燃料在燃烧前能够充分混合,增加混合的均匀性,混合气集气腔5内混合有一级燃料的助燃空气经混合气喷孔6时流通面积急剧减小、使得混合气的风速迅速增加,喷出后一级燃烧燃料能够迅速,在保证火焰温度均匀的同时且能防止局部高温的产生,很好地抑制的NOX产生。
进一步的,混合气喷孔6沿耐火砖7内侧圆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7内部,且混合气喷孔6也设置为倾斜结构,其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的方向倾斜,减小一级燃料喷出后的一级燃烧区17,使其能够迅速燃烧。一级燃料燃烧采用的预混合燃烧技术,不仅可以使一级燃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而且能够完全燃烧。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形成。
在燃烧器筒体2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空气入口16,外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空气入口16进入到燃烧器筒体内部参与燃烧。在空气入口内部设置空气调节挡板11,通过调节空气调节挡板11的旋转角度,调节空气的进入量,进而实现对燃烧器内部燃料与空气比例的合理调节。
进一步的,空气调节挡板11与燃烧器筒体2相连,与燃烧器筒体2上方的耐火砖7一同构成空气通道。当助燃空气经空气调节挡板11进入燃烧器筒体2内部后,一部分空气在一级燃料气的引射作用下,进入文丘里混合器3。另一部分经过文丘里混合器3外侧和燃烧器筒体2之间形成的筒体流道25进入耐火砖7形成的空气流道中,经耐火砖7喷入一级燃烧区后再进入炉膛14。
进一步的,耐火砖7与炉底13之间设置有孔道,二级燃料喷枪4穿过耐火砖7与炉底13之间的孔道伸入到炉膛14内,经二级燃料喷枪4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料产生的烟气混合燃烧。由于文丘里混合器3的作用,使得一级燃料燃烧区为贫燃预混燃烧,供应了过量的氧气,其产生的烟气的含氧量较高,可以做为二次燃料的助燃风,烟气自身循环,火焰稳定性好,同时也起到了降低燃烧区域氧气浓度和温度的作用,极大的抑制了NOx的产生。
进一步的,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连接有燃料气供给系统,具体的,将主燃料气通过燃气三通15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并通入到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另一路连接二级燃料的进气端。
进一步的,燃料气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每一路燃料气配有独立的燃料调节阀,单独控制负荷大小。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一级燃料调节阀10,用于调节一级燃料的进气量,进而实现对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比例的调节。
经燃气三通15后连接二级燃料进口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二级燃料调节阀9,通过调节二级燃料调节阀9进而调节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的分配比例。进一步的,所述燃料气供给系统还包括有二级燃料集气腔8,二级燃料集气腔8设置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且通过两侧的连接部26与燃烧器筒体2相连接,增加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安装稳定性。二级燃料调节阀9通过连接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内部,其中,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上设置有二级燃料进口。其中二级燃料进口设置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下部,且通过连接管路与二级燃料调节阀9相连接。
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上还设置有多个二级燃料出口,多支二级燃料喷枪4通过二级燃料出口与二级燃料集气腔8相连通,使得二级燃料喷枪4沿燃烧器筒体2的圆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7外侧。优选的,二级燃料喷枪数量为3支以上,每支穿过燃烧器筒体2的内部,头部伸出耐火砖7,露出炉膛平面。使得二级燃料喷到燃烧器耐火砖7上方与空气接触后燃烧。
进一步的,在燃烧器筒体2内部还设置有长明灯12,长明灯12采用独立的燃气,不受炉膛14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的,在一级燃烧区17设置有蓄热稳焰罩27,所述蓄热稳焰罩27的底部设置在混合集气腔5的内圆周的上表面,也可以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蓄热稳焰罩27平行于混合气喷头相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延伸。用于保证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沿着耐火砖7内壁面向上流通进行燃烧,对火焰根部起到稳定的作用,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将耐火砖形成的空气流道分为三段,有助于助燃空气的流通和增速,使得二级燃料能够充分燃烧,有效控制NOX生成。另一方面通过混合集气腔的设置增加了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使得一级燃料能够迅速燃烧,在保证火焰温度均匀的同时且能防止局部高温的产生,很好地抑制的NOX产生。
采用燃料分级技术,主燃料气分为两级。一级燃料采用预混合技术,二级燃料采用烟气回流技术。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通过文丘里来提高一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不仅可以使一级燃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而且能够完全燃烧。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形成。
再者,通过调节一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能够增大一级燃料的流量,进而提高一级燃料燃烧区的燃烧器温度,降低CO生成。同时可以引燃二级燃料,保证二级燃料的稳定燃烧,避免脱火现象出现。也可以通过调节二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增大二级燃料的含量,进而提高烟气循环量,控制二级燃料燃烧火焰温度,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本发明所述燃烧器配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调节阀门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压力表,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独调节控制。减小二级燃料增大一级燃料可以降低CO。增大二级燃料减小一级燃料可以降低NOX,现场可根据实际排放数据进行灵活调节。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操作压力可在0.01-0.2Mpa之间分别进行调节。
有效解决低温炉膛烟气CO超标问题,提高燃尽率。消除加热炉安全隐患。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燃烧器正常运行48h后,测量燃烧器的炉温、内部的氧含量、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并记录。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还可以将燃烧器作如下变形,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2,一级燃料喷枪1,混合器3,二级燃料喷枪4,混合气喷头6,耐火砖7,二级燃料集气腔8,二级燃料调节阀9,一级燃料调节阀10,空气调节挡板11,长明灯12等主要部件。优选的,将所述混合器设置为文丘里混合器,有助于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在文丘里混合器3接近顶部的位置连接导气管18,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段20,所述倾斜段20与文丘里混合器3相连,且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倾斜段20的顶部与垂直段19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在混合气集气腔5的上部通过多个分支管28引出混合气喷孔6,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通过混合气喷孔6向斜上方喷出并燃烧。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其他部位的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混合集气腔5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混合器3和导气管18的连接部位设置催化床层,这样燃料气分子和助燃空气中的氧化剂分子就会以一个比较低的活化能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保证燃料气快速充分燃烧。
具体的,催化床层29设置为锥台型结构,包括侧翼30和中间的底板31,在侧翼30和底板31上都附着催化剂。底板31设置为圆盘状或者其他与混合器形状匹配的结构,底板31卡接在混合器的上部。所述侧翼30伸入到导气管18内部,侧翼30设置为条形板状结构,且设置为多孔板,孔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燃料气的流速、燃烧器的操作条件等设置。在侧翼30的顶端设置有连接件,用于将催化床层29挂靠在导气管上,保证催化床层29与燃烧器的连接。
侧翼30的厚度和宽度根据导气管18的内径大小来设置,避免堵塞导气管。侧翼30设置为多个,且侧翼30的数量不大于导气管18的数量,使得通过导气管18进入到混合集气腔5中的燃气都能通过催化床层,充分降低其活化能。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侧翼30和底板31上的催化剂脱落,进而影响燃料气和助燃空气随后的反应,本实施例在侧翼30和底板31的下部设置网格层,允许燃料气和助燃空气通过的同时对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在侧翼30的下部还连接有支撑件32,所述支撑件32的下部抵接在导气管18的外壁上,且支撑件32设置为铁丝状结构,保证燃料气和助燃空气顺利通过,且与连接件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加催化床层29与燃烧器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分级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以及催化燃烧技术结合起来,在保证燃料能充分完全燃烧的同时,对NOX和CO的生成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一级燃料调节阀10,将一级燃料经过一级燃料喷枪1引入到文丘里混合器3的内部;同时打开空气调节挡板11,通过文丘里混合器3的低压吸附作用将部分助燃空气吸附到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并向上流通,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的气体经过导气管18进入到混合气集气腔5中,使得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气经混合气喷头6喷出后在靠近耐火砖7内壁的空气出口段24处进行一次燃烧;
其中该环节中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一级燃料与空气的比例为1:(9~12)。
S2:通过空气入口16进入到筒体流道25内且未被文丘里混合器3吸收的另一部分助燃空气进入到炉膛14内部;
S3:打开二级燃料调节阀9,将二级燃料通入到二级燃料集气腔8中,二级燃料经过二级燃料喷枪4顶端的喷头喷出,沿着耐火砖7的内部进入到炉膛14内部与未经过文丘里混合器的助燃空气、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燃烧方法采用一次燃烧前先将以及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的方法,保证一级燃料与氧气能充分混合均匀,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全的燃烧,避免燃烧过程中CO的生成。且通过控制二级燃料的流量,控制二级燃烧火焰温度,有效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对比例
取消实施例1中混合气集气腔5的设置,将通过文丘里混合器的混合气体通过导气管和混合气喷头6直接喷出进行燃烧。燃烧器正常运行48h后,测量燃烧器的炉温、内部的氧含量、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并记录。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测得的炉温、内部的氧含量、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结果如下:
炉温/℃ | 内部的氧含量% | NO<sub>X</sub>排放量/ppm | CO排放量/ppm | |
实施例1 | 550~630 | ≤3 | 28~32 | 1~7 |
实施例3 | 540~630 | ≤3 | 20~27 | ≤4 |
对比例 | 600~670 | 3 | 33~35 | 48~170 |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的对比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器采用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和烟气再循环技术相结合,能充分降低炉温,且在低炉膛温度的条件下能保证燃料能充分完全燃烧,同时抑制NOX和CO的生成,满足加热炉的安全操作要求,保证燃烧器能正常稳定运行。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对比可知,将分级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以及催化燃烧技术结合起来,保证在燃料能充分完全燃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NOX和CO的含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2)、一级燃料喷枪(1)、混合器(3)、二级燃料喷枪(4)、耐火砖(7),所述混合器(3)穿过燃烧器筒体(2),在所述燃烧器筒体(2)与混合器(3)之间形成筒体流道(25),其特征在于,燃料气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每级燃料都通过独立的调节阀单独控制负荷,在所述燃烧器筒体(2)底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所述一级燃料喷枪(1)通过燃烧器筒体(2)底部伸入到混合器(3)下部入口处,在所述混合器(3)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腔(5),一级燃料气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在所述混合集气腔(5)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区(17)内迅速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集气腔(5)设置为圆环状或者锥形,在所述混合集气腔(5)上设置混合气喷孔(6),所述混合气喷孔(6)直接设置在混合集气腔(5)上或者通过分支管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集气腔(5)通过导气管(18)与混合器(3)相连接,所述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段(20),所述倾斜段(20)与混合器(3)相连,且所述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20)的顶部连接垂直段(19),在所述垂直段(19)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20)的顶部与垂直段(19)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砖(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气入口段(22)、过渡段(23)以及空气出口段(24),所述空气入口段(22)设置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所述的空气出口段(24)设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伸入炉膛(14)段,空气出口段(24)的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收缩或扩张,所述过渡段(23)设置为一个横截面积不变的平直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喷孔(6)沿耐火砖(7)内侧圆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7)围成的区域内部,且所述混合气喷孔(6)的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耐火砖(7)与炉底(13)之间设置有孔道,所述二级燃料喷枪(4)穿过所述孔道伸入到炉膛(14)内,经所述二级燃料喷枪(4)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料产生的烟气混合燃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设置二级燃料集气腔(8),二级燃料调节阀(9)通过连接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所述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燃烧区(17)内设置有蓄热稳焰罩(27),所述蓄热稳焰罩(27)的底部设置在混合集气腔(5)的内圆周的上表面,或者蓄热稳焰罩(27)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所述蓄热稳焰罩(27)平行于混合气喷头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3691.1A CN110056869B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一种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53691.1A CN110056869B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一种燃烧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869A true CN110056869A (zh) | 2019-07-26 |
CN110056869B CN110056869B (zh) | 2024-09-24 |
Family
ID=67316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53691.1A Active CN110056869B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一种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5686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83500A (zh) * | 2021-10-09 | 2022-01-04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燃烧器 |
CN117387084A (zh) * | 2023-12-11 | 2024-01-12 | 西安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火炬燃烧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2671A (zh) * | 2009-11-03 | 2011-05-11 | 李芳春 | 利用辅助的对冲火焰来提高燃烧及热传递强度的燃烧器 |
CN104180371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嵊州市罗孚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CN204063038U (zh) * | 2014-07-07 | 2014-12-31 |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低nox烟气自回流燃烧器 |
CN104964282A (zh) * | 2015-02-11 | 2015-10-07 | 上海浩用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一种管式加热炉双预热环保燃烧器及其应用 |
KR20170004374A (ko) * | 2015-07-02 | 2017-01-11 |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 산소부화 연소장치, 그가 적용된 화력발전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CN108954318A (zh) * | 2018-08-29 | 2018-12-07 |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气体燃料轴向分级预混燃烧特性的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
CN209960489U (zh) * | 2019-02-28 | 2020-01-17 |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 |
-
2019
- 2019-02-28 CN CN201910153691.1A patent/CN1100568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2671A (zh) * | 2009-11-03 | 2011-05-11 | 李芳春 | 利用辅助的对冲火焰来提高燃烧及热传递强度的燃烧器 |
CN104180371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嵊州市罗孚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CN204063038U (zh) * | 2014-07-07 | 2014-12-31 |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低nox烟气自回流燃烧器 |
CN104964282A (zh) * | 2015-02-11 | 2015-10-07 | 上海浩用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一种管式加热炉双预热环保燃烧器及其应用 |
KR20170004374A (ko) * | 2015-07-02 | 2017-01-11 |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 산소부화 연소장치, 그가 적용된 화력발전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CN108954318A (zh) * | 2018-08-29 | 2018-12-07 |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气体燃料轴向分级预混燃烧特性的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 |
CN209960489U (zh) * | 2019-02-28 | 2020-01-17 |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83500A (zh) * | 2021-10-09 | 2022-01-04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燃烧器 |
CN113883500B (zh) * | 2021-10-09 | 2023-09-22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燃烧器 |
CN117387084A (zh) * | 2023-12-11 | 2024-01-12 | 西安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火炬燃烧器 |
CN117387084B (zh) * | 2023-12-11 | 2024-03-08 | 西安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火炬燃烧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869B (zh) | 202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51776B (zh) | 低nox和co燃烧器方法及设备 | |
CN101135442B (zh) | 柯恩达气体燃烧器装置和方法 | |
EP0592081B1 (en) | Inspirated staged combustion burner | |
CN104654306B (zh) |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 |
JPS5843642B2 (ja) | 燃焼による窒素酸化物の生成を抑制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H03177703A (ja) | 燃焼設備を運転する方法 | |
EP3152490B1 (en) | Non-symmetrical low nox bur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RU2429414C2 (ru) | Плоскопламенная свод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низким уровнем загрязняющих выбросов | |
CA3009668C (en) | Low nox bur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08139272U (zh) | 一种低氮气体燃烧器 | |
US20240288157A1 (en) | Industrial premixed gas combustor using 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0145737A (zh) | 一种旋流稳焰径向喷射低氮燃烧器 | |
CN110056869A (zh) | 一种燃烧器 | |
US11353212B2 (en) | Low NOxbur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RU158820U1 (ru) | Газомазутная горелка | |
CN204806403U (zh) | 一种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 |
CN105531541B (zh) | 用于燃烧气体燃料或者液体燃料的燃烧器组件和方法 | |
CN111649324B (zh) | 燃烧器和锅炉 | |
US8016590B2 (en) | Combustion burner resulting in low oxides of nitrogen | |
CN112189113A (zh) | 燃料喷嘴系统 | |
CN209960489U (zh) | 一种燃烧器 | |
KR100578110B1 (ko) | 액체 및 가스용 배가스 재순환 3단버너 | |
CN118302635A (zh) | 燃烧装置、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 | |
JPH08501143A (ja) | 低NO▲下x▼バーナー | |
EP1495262B1 (en) | Burner system with improved flue gas recircul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