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6692B - 拉断阀 - Google Patents
拉断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6692B CN110056692B CN201910427011.0A CN201910427011A CN110056692B CN 110056692 B CN110056692 B CN 110056692B CN 201910427011 A CN201910427011 A CN 201910427011A CN 110056692 B CN110056692 B CN 1100566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valve
- fool
- snap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42—Filling nozzles
- B67D7/44—Filling nozzles automatically closing
- B67D7/52—Filling nozzles automatically closing and 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flow-controlling valve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4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with a fracturing member, e.g. fracturing diaphragm, glass, fusible j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管道传输保护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拉断阀,包括:公端阀体,公端阀体内形成有通路,并在通路内设置有弹簧和阀芯,阀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通路的方向运动,公端阀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母端阀体,套接于公端阀体上并抵住阀芯,以使通路畅通,母端阀体上形成有容置部;插销,插销的一部分通过容置部固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嵌合部,以固定母端阀体和公端阀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抗拉能力基本不随着正常使用的过程而衰减,具备了更好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传输保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断阀。
背景技术
拉断阀(紧急脱离装置)能防止管路意外断裂造成的泄漏事故,适用领域包括船对岸卸载,公路、铁路的槽罐装卸以及其他固定和移动流体储存装置,比如鹤管、流体输送臂与运输载体之间的连接。
紧急脱开系统(emergency release couplings)在船用及陆用鹤管中最大程度的确保了流体输送中的安全性。通过一个简单而独特的设计,当鹤管超过了操作系统的额定量时,这种系统在鹤管中可以全自动的安全断开而无任何泄漏。其优点是危险发生时确保触发、瞬间闭合阀门、极少的滴漏和相对小的压力损失。拉断机构既要保证“紧急脱离”时使设备能够自动、快速脱离;又要保证脱离前有“缓冲期”,避免常规操作时出现“脱离”,影响正常作业。
拉断阀,作为断点,应该有准确的拉断设定力,而不应该是个范围值。拉断阀,更常用的属性是连接点。因此,不合格的拉断阀会存在泄露现象,或者成为传输管路效率的瓶颈。
以公路领域上加油机所使用的拉断阀为例。这一类拉断阀可以被安装在加油枪和胶管之间。当加油完毕忘记取出加油枪时,在汽车较强的拉动力作用之下,拉断阀自动断开以防止加油机被汽车拉倒而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
现有技术的加油机所采用的拉断阀通常为弹簧式拉断阀。然而弹簧式拉断阀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自然脱落,而且很难将拉断力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水锤现象的反复冲击,弹簧式拉断阀的弹性元件发生蠕变,容易导致非故障性的脱落。而弹簧式拉断阀的拉断力与摩擦力有很大关系,拉断力的大小涉及到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和硬度,实际生产中,很难控制在一个准确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拉断阀,包括:
公端阀体,公端阀体内形成有通路,并在通路内设置有弹簧和阀芯,阀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通路的方向运动,公端阀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
母端阀体,套接于公端阀体上并抵住阀芯,以使通路畅通,母端阀体上形成有容置部;
插销,插销的一部分通过容置部确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嵌合部,以确定母端阀体和公端阀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抗拉能力基本不随着正常使用的过程而衰减,很好的克服了水锤现象对产品的反复冲击导致的非故障性自然脱落,具备了更好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至方法步骤。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在分解状态时的等轴测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在组装状态时的等轴测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在分解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在组装状态时,在图5所在区域的进一步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的公端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的母端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油气回收型拉断阀在分解状态时的等轴测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公端阀体;11-通路;12-弹簧;13-阀芯;14-嵌合部;15-第一防呆槽;
16-第二防呆槽;17-塑性环;
2-母端阀体;21-容置部;22-挤压件;23-防呆沿;24-主体;241-环形槽;
25-连接件;251-凸圈;26-间隙;
3-插销;
4-气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断阀。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弹簧式拉断阀通常借助于两个塑料件之间的彼此的过盈配合来实现拉断阀的阀体之间的配合连接。然而,在现有技术的不少应用场景中,例如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的操作中,当停止加油时,油压的改变在液体中发生的水锤现象,往往会对拉断阀的阀体形成一个较大的冲击力。在长期的冲击累积下,水锤现象的冲击力长期反复作用于弹性元件上,容易使弹簧逐步发生位移而脱离弹簧卡槽,从而导致非事故性的自动脱落。而且一旦发生拉断,过盈卡合的塑料件往往不能再次使用,需要更换,无形中提高了加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在其他的应用场景中,基于类似的原因,同样会导致类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拉断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拉断阀包括:
公端阀体1,公端阀体1内形成有通路11,并在通路11内设置有弹簧12和阀芯13,阀芯13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通路11的方向运动,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14;
母端阀体2,套接于公端阀体1上并抵住阀芯13,以使通路11畅通,母端阀体2上形成有容置部21;
插销3,插销3的一部分通过容置部21确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嵌合部14,以确定母端阀体2和公端阀体1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说,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通过各自容纳插销3的一部分限定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使得在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之间受到小于预定拉力作用下,至少保持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不变。在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之间受到大于等于预定拉力作用下,插销3断裂,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分离。
参见图2所示,在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组装之前,阀芯13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抵持在公端阀体1所形成的通路11的内壁上。
而参见图3所示,当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组装之后,受母端阀体2的挤压,阀芯13压迫弹簧12并使之压缩,从而使得通路11成为畅通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插销3固定母端阀体2和公端阀体1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即可防止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之间发生轴向上的相对运动,进而使得通路11始终保持畅通状态。
为了实现对公端阀体1的挤压,在母端阀体2上可以设置有挤压件22。挤压件22的形状可以针对阀芯13的形状匹配设置。
将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组装之后,分别将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连接在管道上,即可完成拉断阀的组装。在拉断阀使用的过程中,当拉断阀的一端遭受预定的力量的拉扯时,插销3将因遭受预定的剪切力而断开,随即母端阀体2和公端阀体1发生脱离。此时,弹簧12将释放弹性势能,推动阀芯13,并使得阀芯13得以堵住通路11,从而阻止液体继续从断开的公端阀体1处流出。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容置部21可以为任意的,能够容置插销3的部位。据此容置部21可以是盲孔、通孔或者是其他的任意与插销3相匹配的形态。而插销3只要能够起到阻挡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之间相对运动的作用,其形态也并不需要严格限定。例如被设计成卡环形式的插销3也是可行的。
而进一步可选地,容置部21可以为螺纹孔,插销3形成为带有螺纹的销钉。通过螺纹孔可以方便地旋转并取出断掉的插销3。
同时,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嵌合部14可以为盲孔,插销3插入盲孔后即可形成固定。采用盲孔作为嵌合部14时,一旦插销3断裂后,可以敲出插销3断裂的部分,更换插销3即可继续使用拉断阀,从而显著地降低了拉断阀的更换成本,并降低了整机的维护成本。具体来说,可以令插销的与容置部接触的部分带有螺纹,与嵌合部接触的部分不带有螺纹。不带有螺纹的部分在断裂后,更容易被从盲孔中敲出。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插销3的数量为1至4个。更进一步来说,插销3的数量为2至4个。采用中心对称的排布方式可以均匀化插销3的受力,使得拉断阀在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时依然可以准确地断开,提高了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于这里记载的插销数量。插销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合理数量。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嵌合部14也可以不为孔的形式。例如,嵌合部14形成为沿外圆周方向环绕公端阀体1的嵌合槽。插销3只要嵌入嵌合槽中,就能够实现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之间的轴向固定了。
由于大部分的拉断阀都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因此常常采用车床制造。此时,采用嵌合槽的方式可以省去打孔的工艺步骤,在车床一次成型,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插销3为刚体,其屈服断裂的力较为可控,也不会在液体的反复冲击下发生老化,具备十分稳定的抗拉能力。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抗拉能力基本不随着正常使用的过程而衰减,具备了更好的耐用性。另外,采用了插销3的拉断阀在被拉断时,仅需更换插销3即可继续使用,降低了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实施方式二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采用插销作为拉断阀的断裂触发结构具有稳定的抗拉能力,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成本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不但对拉断阀在轴向上的拉断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拉断阀在非轴向(非轴向包括除轴向以外的任意方向,例如径向、斜向)上受到拉力时的情形也同样提出了要求。
同样以加油站用的拉断阀为例。在加油站的加油机的应用中,人们往往会将拉断阀安装在加油枪的入口部位。当加油枪被忘记在汽车的加油口上时,开动的汽车将通过加油枪赋予拉断阀一个斜向、甚至横向的拉力,而非轴向的拉力。
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传统的拉断阀的阀体结构容易因公端阀体1在母端阀体2内部发生小角度的倾斜,并卡在母端阀体2内。在汽车的大马力拉动下,依然可能导致加油机被拉倒,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在这一类的应用场景中,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均为弹簧12式拉断阀。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拉断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断阀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图5、图6所示,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防呆槽15,第一防呆槽15的槽底直径小于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第一防呆槽15更靠近嵌合部14的部位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防呆槽15位于相对于嵌合部14而言,更靠近母端阀体2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
为了简化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以图4、图5为例,定义公端阀体1相对母端阀体2的所在方向为“下方”,母端阀体2相对公端阀体1的所在方向为“上方”,则第一防呆槽15位于嵌合部14的“上方”。
相比于未设置第一防呆槽15的情形而言,所设置的第一防呆槽15使得拉断阀在受到横向或斜向的剪切拉力时,公端阀体1得以发生小角度的倾斜,形成让位效果。第一防呆槽15所提供的让位空间能够防止公端阀体1卡住,显著地提高拉断阀的公端阀体1和母端阀体2彼此脱离的成功几率。
而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呆槽15可以至少有部分的直径自靠近母端阀体2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公端阀体1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第一防呆槽15的直径大小自“上方”向着“下方”方向可以逐渐增加,更进一步地,第一防呆槽15的直径可以非线性地增加,从而形成一个横截面为曲线的坡面。第一防呆槽15与嵌合部14的壁之间可以平滑过渡,从而使得坡面更加柔和。柔和的坡面可以提高防呆效果。
具体而言,第一防呆槽15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第一防呆槽15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可以在30°至75°范围内。进一步地,第一防呆槽15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第一防呆槽15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可以在45°至60°范围内。
如此设计的第一防呆槽15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提供让位空间,进一步提高脱离的成功几率。
此外,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呆槽15上还可以套设有第一弹性环(图中未示意)。所填充的第一弹性环可以防止过大的第一防呆槽15可能导致的公端阀体1的松动,使拉断阀具备更好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来说,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第一防呆槽15而言,更靠近母端阀体2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各部位的直径可以均小于第一防呆槽15的槽底直径。
也就是说,第一防呆槽15的“上方”的各部位的直径均小于第一防呆槽15的槽底的直径,从而能够为公端阀体1的倾斜运动提供更充分的让位空间。
除此之外,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二防呆槽16,第二防呆槽16的槽底直径小于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相对于第二紧缩部而言更靠近嵌合部14的部位的直径;
第二防呆槽16位于相对于嵌合部14而言,更靠近公端阀体1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防呆槽15乃至嵌合部14而言,第二防呆槽16位于“下方”。
由于在连接时,母端阀体2需尽可能好地包裹公端阀体1,因此在嵌合部1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呆槽,能够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进而提升防卡效果。
而进一步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呆槽16的直径自靠近母端阀体2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公端阀体1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如此一来,第二防呆槽1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近似地形成一个“凹”字形,能够提供更充分的让位空间。
而同样进一步地,第二防呆槽16的槽壁直径可以沿着上述规律非线性地增加或减少,同样可以形成上下两个横截面为曲线的坡面。
所形成的平滑而非连续的坡面过渡,可以提高防呆效果。
同样具体而言,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呆槽16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第二防呆槽16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也可以在30°至75°范围内。
而同样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呆槽16上也可以套设有第二弹性环(图中未示意)。所填充的第二弹性环同样可以防止的第二防呆槽16可能带来的公端阀体1的松动,使拉断阀具备更好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而言,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母端阀体2的内表面的对应部位形成有与第二防呆槽16相配合的防呆沿23。防呆沿23的形状与第二防呆槽16的配合,并非指在公端阀体1与母端阀体2连接时二者需要完全吻合,而是指防呆沿23的形状根据第二防呆槽16的形状来设计,而使得公端阀体1倾斜运动时,防呆沿23可以对第二防呆槽16的槽壁部位形成避让。
具体而言,参见图5、图6所示,可以令防呆沿23的表面与第二防呆槽16的表面的直线距离自靠近母端阀体2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公端阀体1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防呆沿23可以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弧线的沿,而且这一弧线的曲率大于第二防呆槽16靠近公端阀体1一侧(也就是“下方”)的槽壁的横截面的曲率。
随着公端阀体1发生倾斜,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将和母端阀体2的内表面发生接触。而具有更大曲率的防呆沿23以此能够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使公端阀体1保持相对的松动,并使外部拉力更好地作用在插销3而非槽壁上,进而使插销3在拉断阀中的剪断力更可控。
实施方式三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管道传输设备中,常常在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有可操作装置,如把手、加注枪等等。为了方便操作,通常需要使这些可操作装置能够相对于管道本身自由旋转。
因此,在这一类的应用场景中,目前市场上常常会设置有类似轴承的可旋转装置,以支持旋转功能。
有鉴于此,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拉断阀,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断阀是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拉断阀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母端阀体2的连接外部管路的部件能够相对公端阀体1的至少部分部件同轴旋转。
在母端阀体2上直接设置可以相对公端阀体1同轴旋转的部件,可以将可旋转装置合并入拉断阀中,避免额外增设装置带来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母端阀体2包括主体24和嵌套于主体24上的连接件25,连接件25上形成有外螺纹,外螺纹用于螺接外部管路;其中,连接件25能够相对主体24同轴旋转。
更具体地,在主体24上可以形成有环形槽241,连接件25的内表面形成有凸圈251,凸圈251嵌入环形槽241以形成相对固定。
采用凸圈251和环形槽241的配合,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优势。由于无需设置单独的可旋转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拉断阀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安装也更方便。
实施方式四
在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拉断阀,第四实施方式的拉断阀是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的拉断阀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塑性环17,塑性环17位于相对于嵌合部14而言,更靠近公端阀体1的用于连接外部管道的部位上;
而且,参见图8所示,母端阀体2的内表面的对应部位设置有挤压件22,挤压件22挤压塑性环17,以使母端阀体2与塑性环17形成过盈配合。
利用二者的过盈配合可以稳定公端阀体1与母端阀体2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同时,塑性环17的可塑性质使得公端阀体1遭受横向或斜向的拉力时,能够侵入所述塑性环17的所在位置,防止卡住并提高防呆能力。
据此,塑性环17和挤压件22均可以采用塑性材料,例如塑料、高硬度橡胶等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塑性环17在周向上的宽度周期性地增大和减小,形成齿形结构。
齿形结构所提供的让位空间相比于全包围的结构而言更大,而相比于镂空的结构而言强度、可靠性都更好,且成本低廉。
其中,挤压件22可以沿着径向形成至少两层的结构,并在两层之间预留有间隙26。所预留的间隙26同样可以作为让位空间使用。间隙26的宽度可以在0.5至2mm之间。
实施方式五
对于在加油站的应用场景而言,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拉断阀可以是非油气回收式拉断阀,也可以是油气回收式拉断阀。在图1至图8中,示意了非油气回收式拉断阀的形状结构。
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油气回收技术逐渐替代了非油气回收技术,起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作用。
具体而言,加油站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而具体到拉断阀领域,参见图9所示,油气回收型的拉断阀与非油气回收型拉断阀的结构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通路11内还设置有供回收的气进一步返回的气路4,气路4与通路11彼此密封。
因此,拉断阀同样包括:
公端阀体1,公端阀体1内形成有通路11,并在通路11内设置有弹簧12和阀芯13,阀芯13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通路11的方向运动,公端阀体1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14;
母端阀体2,套接于公端阀体1上并抵住阀芯13,以使通路11畅通,母端阀体2上形成有容置部21;
插销3,插销3的一部分通过容置部21固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嵌合部14,以固定母端阀体2和公端阀体1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油气回收型拉断阀中,形成气路4的部件可以作为抵住阀芯13的部件来使用,以简化拉断阀的内部结构,节约空间。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方式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大体上等于”、“大体上垂直于”、“大体上对称”等等的意思是,所指的两个特征之间在宏观上的尺寸或相对位置关系十分接近于所述及的关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由于误差、公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物体的位置关系在小尺度乃至微观角度难以被正好约束。因此即使二者之间的尺寸、位置关系稍微存在点误差,也并不会对本申请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产生较大影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信息、信号和数据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技术和技艺来表示。例如,以上描述通篇引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学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单元、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单元、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申请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K1、一种拉断阀,包括:
公端阀体,所述公端阀体内形成有通路,并在所述通路内设置有弹簧和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所述通路的方向运动,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
母端阀体,套接于所述公端阀体上并抵住所述阀芯,以使所述通路畅通,所述母端阀体上形成有容置部;
插销,所述插销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容置部确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所述嵌合部,以确定所述母端阀体和所述公端阀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K2、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防呆槽,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直径小于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更靠近所述嵌合部的部位的直径。
K 3、根据K2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一防呆槽上套设有第一弹性环。
K 4、根据K2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一防呆槽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
K 5、根据K4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一防呆槽至少有部分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
K 6、根据K5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一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30°至75°范围内。
K 7、根据K6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一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45°至60°范围内。
K 8、根据K4至K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而言,更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各部位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直径。
K 9、根据K4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防呆槽,所述第二防呆槽的槽底直径小于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二紧缩部而言更靠近所述嵌合部的部位的直径;
所述第二防呆槽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
K 10、根据K9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二防呆槽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K 11、根据K10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二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30°至75°范围内。
K 12、根据K9所述的拉断阀,所述第二防呆槽上套设有第二弹性环。
K 13、根据K9至K 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母端阀体的内表面的对应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防呆槽相配合的防呆沿,所述防呆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表面的直线距离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
K 14、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容置部为螺纹孔,所述插销形成为带有螺纹的销钉。
K 15、根据K14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嵌合部为盲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盲孔形成固定。
K 16、根据K14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插销的数量为1至4个。
K 17、根据K16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插销的数量为2至4个。
K 18、根据K14至K 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插销的与所述容置部接触的部分带有螺纹,与所述嵌合部接触的部分不带有螺纹。
K 19、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嵌合部形成为沿外圆周方向环绕所述公端阀体的嵌合槽。
K 20、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母端阀体的连接外部管路的部件能够相对所述公端阀体的至少部分部件同轴旋转。
K 21、根据K20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母端阀体包括主体和嵌套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螺接所述外部管路;
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主体同轴旋转。
K 22、根据K2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凸圈,所述凸圈嵌入所述环形槽以形成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凸圈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K 23、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塑性环,所述塑性环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外部管道的部位上;
所述母端阀体的内表面的对应部位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挤压所述塑性环,以使所述母端阀体与所述塑性环形成过盈配合。
K 24、根据K23所述的拉断阀,所述塑性环在周向上的宽度周期性地增大和减小,形成齿形结构。
K 25、根据K23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挤压件沿着径向形成至少两层的结构,并在两层之间预留有间隙。
K 26、根据K25所述的拉断阀,所述间隙的宽度在0.5至2mm之间。
K 27、根据K1所述的拉断阀,所述拉断阀为油气回收式拉断阀或非油气回收式拉断阀。
Claims (18)
1.一种拉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端阀体,所述公端阀体内形成有通路,并在所述通路内设置有弹簧和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向着阻塞所述通路的方向运动,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嵌合部;
母端阀体,套接于所述公端阀体上并抵住所述阀芯,以使所述通路畅通,所述母端阀体上形成有容置部;
插销,所述插销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容置部确定相对位置,另有部分嵌入所述嵌合部,以确定所述母端阀体和所述公端阀体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防呆槽,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直径小于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更靠近所述嵌合部的部位的直径;所述第一防呆槽上套设有第一弹性环;所述第一防呆槽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所述第一防呆槽至少有部分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塑性环,所述塑性环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外部管道的部位上;所述塑性环在周向上的宽度周期性地增大和减小,形成齿形结构;
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防呆槽,所述第二防呆槽的槽底直径小于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二防呆槽而言更靠近所述嵌合部的部位的直径;
所述第二防呆槽位于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而言,更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
所述母端阀体的内表面的对应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防呆槽相配合的防呆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30°至75°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45°至60°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阀体的外表面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防呆槽而言,更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各部位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防呆槽的槽底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直径发生变化的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槽底所形成的夹角在30°至75°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呆槽上套设有第二弹性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防呆槽的表面的直线距离自靠近所述母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公端阀体的用于连接管道的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螺纹孔,所述插销形成为带有螺纹的销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为盲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盲孔形成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数量为1至4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数量为2至4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与所述容置部接触的部分带有螺纹,与所述嵌合部接触的部分不带有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形成为沿外圆周方向环绕所述公端阀体的嵌合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母端阀体的连接外部管路的部件能够相对所述公端阀体的至少部分部件同轴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阀体包括主体和嵌套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螺接所述外部管路;
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主体同轴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凸圈,所述凸圈嵌入所述环形槽以形成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凸圈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断阀为油气回收式拉断阀或非油气回收式拉断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27011.0A CN110056692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拉断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27011.0A CN110056692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拉断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692A CN110056692A (zh) | 2019-07-26 |
CN110056692B true CN110056692B (zh) | 2024-08-06 |
Family
ID=6732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27011.0A Active CN110056692B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拉断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566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5479B (zh) * | 2020-12-22 | 2024-05-31 | 苏州赤松机电有限公司 | 加油机用拉断阀 |
CN113007408A (zh) * | 2021-03-31 | 2021-06-22 | 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油气回收拉断阀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2968A (zh) * | 2011-06-01 | 2014-04-16 | 伊莱弗莱克斯·希贝·唐克特赫尼克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液体管道的断开式联管器 |
CN203549048U (zh) * | 2013-11-12 | 2014-04-16 | 成都宇思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可靠的拉断阀 |
CN206802426U (zh) * | 2017-05-16 | 2017-12-26 | 优必得石油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油气回收式拉断阀 |
CN210266062U (zh) * | 2019-05-22 | 2020-04-07 | 苏州三米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拉断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202956C1 (zh) * | 1992-02-01 | 1993-03-11 | Albert Hiby Gmbh & Co. Kg, 5970 Plettenberg, De | |
CN201818862U (zh) * | 2010-06-21 | 2011-05-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通道拉断阀及其密封圈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10427011.0A patent/CN1100566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2968A (zh) * | 2011-06-01 | 2014-04-16 | 伊莱弗莱克斯·希贝·唐克特赫尼克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液体管道的断开式联管器 |
CN203549048U (zh) * | 2013-11-12 | 2014-04-16 | 成都宇思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可靠的拉断阀 |
CN206802426U (zh) * | 2017-05-16 | 2017-12-26 | 优必得石油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油气回收式拉断阀 |
CN210266062U (zh) * | 2019-05-22 | 2020-04-07 | 苏州三米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拉断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692A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56692B (zh) | 拉断阀 | |
US9879809B2 (en) | Coupling with safety valve function | |
EP2224155B1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ubular connection member and joint member | |
US9657881B2 (en) | Fluid conduit safety system with separable coupling | |
US4119111A (en) | Frangible hose end fitting | |
US20020007847A1 (en) | Safety system for fluid conduit | |
US11389682B2 (en) | Sprinkler assembly with cap and cover | |
US6644408B2 (en) | Equalizing flapper for down hole safety valves | |
CN210266062U (zh) | 拉断阀 | |
WO2024109095A1 (zh) | 具备多重泄压功能的双球阀 | |
CN105485383A (zh) | 紧急切断安全装置 | |
CN203770789U (zh) | 拉断阀 | |
CN103939695A (zh) | 管线连接锁紧机构 | |
US5433163A (en) | Pump out adaptor | |
CN104364575A (zh) | 用于流体联接件的止挡件及相应的阀、缸和填充方法 | |
CN111279110A (zh) | 改进的带减压装置的联接件 | |
CN203797210U (zh) | 管线连接锁紧机构 | |
JP2012047256A (ja) | 給油装置の緊急遮断装置 | |
WO2015072472A1 (ja) | 帯電防止機能付バルブとその装着治具 | |
EP3244117B1 (en) | High-pressure cryogenic fluid conduit | |
CN210266061U (zh) | 拉断阀和拉断阀的母端阀体 | |
US20210293364A1 (en) | Disconnectable Fluid Coupling | |
EP3011217B1 (en) | High-pressure fluid conduit | |
JP6978414B2 (ja) | 逆止弁及び水素ステーション | |
CN203162427U (zh) | 液压式管道强制截止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215123 3rd floor, building 2, 38 Dongfu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SanMi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3rd floor, building 2, 38 Dongfu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SANM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