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6203B -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6203B CN110056203B CN201910234201.0A CN201910234201A CN110056203B CN 110056203 B CN110056203 B CN 110056203B CN 201910234201 A CN201910234201 A CN 201910234201A CN 110056203 B CN110056203 B CN 1100562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leakage
- layer
- waterproof
- hole
- decorative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353 potassium silic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THWMYGWWRZVTN-UHFFFAOYSA-N sodium 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Si]([O-])=O NTHWMYGWWRZV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将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根据地下水在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漏水位置,得知漏水位置所在的漏水区域;再在漏水区域内,从装饰面层的顶部向下开设若干个第一孔,使任一所述第一孔的孔底伸入所述结合层内;最后至少向所有所述第一孔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以下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填充第一防水堵漏材料。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的结合层处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防水区域,地下水无法从结构层的裂缝进入结合层,进而水分和湿气等无法进入到装饰面层;无需拆除漏水区域内的装饰面板即可完成漏水堵漏工作,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防水堵漏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地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漏水现象,比如,地下室地面结构漏水。地下室底板分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与混凝土装饰面层,底板漏水通常由结构层裂缝形成渗水通过,有压力的地下水沿结构层裂缝渗入结构层与装饰面层之间的结合层,结合层的材料为细石混凝土或者其他混凝土;装饰面层与底板结构层之间的结合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形、收缩或脱壳等现象进而在结合层处出现裂缝,地下水会再由结合层缝隙渗入装饰面层的裂缝,再从装饰面层的缝隙处渗出地面,造成地下室地面渗漏。
目前地下室地面堵漏主要的施工方法是先将地下室地面渗漏区域的装饰面层整体拆除,再对地下室底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层进行裂缝检查,查找到底板上的裂缝后向裂缝处灌浆堵漏,然后再重新浇筑装饰面层,完成全部堵漏工作。
但是上述的地下室地面堵漏方法,要先将装饰面层整体拆除,底板裂缝处灌浆堵漏后再重新浇筑装饰面层,工作量大、费时费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面结构漏水堵漏工作量大、费时费工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地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在地基上的结构层、结合层及装饰面层,所述结合层用于将所述结构层与所述装饰面层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在每个所述区域的每个边上,从所述装饰面层顶部向下开设且水平间隔的若干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底至少贯穿所述装饰面层的底部;
向每个所述第二孔内填充第二防水堵漏材料;
在所述装饰面层的每个区域的中部向下开设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第二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向每个所述第二孔内填充防水浆料之后,在所述S1步骤中,待所述第二孔内的防水浆料凝结后,观察所述第三孔内是否出现漏水,若所述第三孔内出现漏水,则所述漏水位置落在该所述第三孔所在的区域内;
S2:在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从所述装饰面层的顶部向下开设且水平面上间隔的若干个第一孔,使任一所述第一孔的孔底至少伸入所述结合层内;
S3:至少向所有所述第一孔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以下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填充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在所述S2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孔的底部穿过所述结合层伸入所述结构层内。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地面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地基与所述结构层之间的垫层,及将所述垫层与所述结构层固定的粘结层;
在所述S2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孔的底部穿过所述结构层并至少伸入所述粘接层内;
在所述S3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孔向所述粘结层内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在所述S3步骤中,先向所述第一孔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以下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注入防水浆料,待所述防水浆料凝结后,再向所述第一孔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中的第二部分的内腔注入无机胶凝浆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所述防水浆料为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改性环氧类、硅酸盐类浆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和/或
所述无机胶凝浆料为速凝无机胶凝浆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在所述S3步骤中,采用注入方式向所述第一孔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且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的注入压力P1满足:
P2<P1≤2MPa,其中,P2为渗漏水压。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在所述S3步骤中,预先将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装入针筒内,将注浆针头伸入所述第一孔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并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可选地,上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区域呈网格状,相邻两个第一孔等间距排布。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将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根据地下水在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漏水位置,判断该漏水位置落在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的区域内;再在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从所述装饰面层的顶部向下开设且水平面上间隔的若干个第一孔,使任一所述第一孔的孔底伸入所述结合层内;最后至少向所有所述第一孔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以下的第一部分的内腔中填充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此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先判断结构层上的漏水位置,再在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在装饰层顶部开设若干第一孔,至少向第一孔内填充第一防水堵漏材料,第一防水堵漏材料将结合层内的空隙、裂缝等填补起来,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的结合层处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防水区域,水分和湿气等无法从结构层的裂缝进入结合层,进而水分和湿气等无法进入到装饰面层;无需拆除漏水区域内的装饰面板即可完成漏水堵漏工作,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地下室地面漏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地下室地面漏水判断漏水位置网格划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地下室地面漏水堵漏点布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地下室地面漏水区域注入防水浆料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地下室地面漏水区域注入防水浆料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变形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网格划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基层;2-垫层;3-粘结层;4-结构层;5-结合层;6-装饰面层; 7-第一孔;71-第一部分;72-第二部分;8-第二孔;9-第三孔;10-地下室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地面结构为地下室地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在地基层1上的结构层4、结合层5及装饰面层6,结合层5用于连接结构层4与装饰面层6。地下室漏水通常是由结构层4出现裂缝,地下水通过结构层4裂缝进入结合层5,结合层5中由于有空鼓、缝隙等缺陷存在,进入结合层5的地下水会沿着结构层4裂缝处朝向左、右方向在结合层5中流动(渗水路径如图1 中箭头所指方向),地下水最后再由装饰面层6裂缝处渗出地下室装饰面层 6,造成地下室地面出现渗水或漏水。
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漏水区域的装饰层顶部表面采用长方形网格划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不同区域,如图2所示,长方形网格的轴线可以沿着地下室柱10的方向设置,便于网格的定位放线,在每个长方形的边上向下开设若干个第二孔8,若干个第二孔8在长方形的每条边上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孔8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装饰面层6的厚度。
比如,每个第二孔8为直径为14mm的圆孔,每个第二孔8的深度大于装饰面层6厚度2cm。
然后向每个第二孔8内注入第二防水堵漏材料,具体地,第二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由于注入第二孔内的防水浆料具有流动性,能够从第二孔内沿径向朝向相邻位置处流动及渗透,从而能将相邻两个第二孔之间的位置填充,待防水浆料凝结后,就会填充满各个第二孔,及相邻两个第二孔之间的位置处,从而在各个不同区域的第二孔所在的边上形成隔离带,将相邻两个区域隔离开,隔离带的厚度为第一孔的孔深,也即在装饰面层6 下形成连续的止水网格带,即使结构层发生漏水,此时地下水经过结构层只能从止水网格带的内部(也即各个区域的内部)渗出,从而判断结构层上的漏水位置。
然后在每个长方形网格的中部开设第三孔9,一定时间后(比如48小时后)观察每个长方形网格内第三孔9的出水情况,哪个长方形网格内的第三孔9有出水,即判断结构层4上的漏水位置位于该第三孔所在的长方形网格内。
比如,图2中网格A中的第三孔9有出水,则判断漏水位置位于网格A 下方,确定网格A为漏水位置所在的区域,即网格A为漏水网格。
然后进入步骤S2:在漏水网格内向下开设若干个第一孔7,若干个第一孔7在漏水网格内水平间隔设置,比如,相邻两个第一孔7等间距排布,每个第一孔7的孔底伸入结合层5内,比如,每个第一孔7为直径为14mm 的圆孔,每个第一孔7的孔深大于装饰面层6厚度2cm;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孔7位于装饰面层6以下的部分为第一部分71,位于装饰面层6中的部分为第二部分72。
预先将第一防水堵漏材料装入注浆针筒内,然后将注浆针头放入第一孔7中,然后向每个第一孔7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第一防水堵漏材料,具体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比如,防水浆料具体可以为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改性环氧类、硅酸盐类等浆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及多种的混合物。具体地,丙烯酸类浆料可以为丙烯酸盐,聚氨酯类浆料可以为油性聚氨酯注浆液或者水性聚氨酯注浆液,改性环氧类浆料为改性环氧树脂注浆液。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与第二防水堵漏材料可以是同一种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根据公式P2=HΔ/100计算渗漏水压(其中P2为渗漏水压,单位为MPa, HΔ为地下水位与装饰面层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高度差,该高度差的水柱压力即为渗透压力,由于100米的水柱所对应的压力大约为1MPa),在向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防水浆料的注入压力P1应满足P2<P1≤2MPa,防止注浆压力过大将装饰面层顶起而造成破坏。防水浆料注入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后浆料沿着第一孔7孔底位置处朝向左、右方向流动(如图4所示)填充满整个结合层5中的空隙或裂缝等。
最后进入步骤S3:待结合层5中的浆料凝结后,即浆料失去塑性,不在流动后,将注浆针头拆除,清理第一孔7内残余的防水浆料,再向第一孔7的第二部分72的内腔中注入无机胶凝材料,比如无机胶凝材料为速凝无机胶凝材料。速凝无机胶凝材料充分凝固后即完成所有地下室结构漏水处理步骤。速凝无机胶凝材料优先选用速凝堵漏水泥。
按照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处理地下室结构漏水后,在漏水区域内的结合层5处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防水区域,地下水无法从结构层4的裂缝进入结合层5,进而地下水无法进入到装饰面层6;无需拆除漏水区域内的装饰面板即可完成漏水堵漏工作,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封堵缝隙过程中,只对结构层内的一个缝隙进行封堵,当结构层和装饰面层及结合层出现二次裂缝时,有压力的地下水还会沿着结构层渗入到结合层裂缝处,再从结合层裂缝处渗入到面层裂缝处,从而地面结构出现二次渗水现象的概率高;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防水堵漏效果好,当结构层4 再次或多次开裂时,由于对漏水区域内的结合层内的空隙、裂缝均进行了封堵,结合层再次产生空隙、裂缝的概率较小,从而能够减少结构层再次开裂时的渗水现象。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长方形网格的轴线还可以不沿着地下室柱10布置,如图6所示,长方形网格的轴线可以错开地下室柱10的方向布置。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S1步骤中长方形网格可以替换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网格,不受具体网格形状的限制,只要采用网格划分的方法将漏水区域的装饰面层6的顶部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在每个网格的轴线上开设若干个第二孔8,然后向第二孔8内注入防水浆料,防水浆料凝结后形成连续止水网格带即可。
作为进一步地变形,相邻的两个第一孔7还可以不是等间距排布,只要向第一孔7内的防水浆料能够在结合层5处流动并凝结,在结合层5处形成连续的防水区域接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装饰面层6的中部还可以不开设第三孔9,向第二孔8内注入防水浆料形成连续止水网格带后直接观察每个网格内的渗水情况,哪个网格内出现渗水,即判断漏水位置位于该网格内。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不用注浆针头,直接向第一孔7的第一部分71中注入防水浆料,在直接向第二部分72的内腔中注入速凝无机胶凝材料。速凝无机胶凝材料还可以为速凝混凝土,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无机胶凝材料,对凝结时间不限定,比如任意型号的水泥、混凝土或者其他的浆料。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水堵漏材料还可以为堵漏剂,比如水玻璃、堵漏灵、防水宝、确保时、水不漏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与实施例1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在S2步骤中,第一孔7的底部伸入结构层4内,然后向所有第一孔7 上位于结合层5以下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防水浆料,防水浆料在结构层4中流动并逐渐失去塑性而凝结,填充满结构层4中的空隙或裂缝等,在漏水区域的结构层4处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防水区域,地下水无法从结构层4裂缝处渗入到结合层5;最后再向所有第一孔7的位于结构层4以上的第二部分72的内腔中注入速凝无机胶凝材料,速凝无机胶凝材料充分凝固后即完成所有地下室结构漏水处理步骤。无需拆除漏水区域内的装饰面板即可完成漏水堵漏工作,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防水堵漏效果好,当结构层4再次或多次开裂时,地下水分和湿气等也无法从粘结层3进入到结合层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与实施例1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地下室地面结构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在地基层1与结构层4之间的垫层2和粘结层3,在S2步骤中,第一孔7的底部伸入垫层2,然后向所有第一孔7的位于结构层4以下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防水浆料,防水浆料在粘结层3中流动并逐渐失去塑性而凝结,填充满粘结层3中的空隙和裂缝等,在漏水区域的粘结层3处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防水区域,地下水无法从垫层2进入到粘结层3,最后再向所有第一孔7的位于结构层4及结构层4以上的第二部分72的内腔中注入速凝无机胶凝材料,速凝无机胶凝材料充分凝固后即完成所有地下室结构漏水处理步骤。无需拆除漏水区域内的装饰面板即可完成漏水堵漏工作,节约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防水堵漏效果好,当结构层4再次或多次开裂时,地下水分和湿气等也无法从垫层2进入到结构层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地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在地基上的结构层(4)、结合层(5)及装饰面层(6),所述结合层(5)用于将所述结构层(4)与所述装饰面层(6)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装饰面层(6)的顶部表面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在每个所述区域的每个边上,从所述装饰面层(6)顶部向下开设且水平间隔的若干第二孔(8),所述第二孔(8)的孔底至少贯穿所述装饰面层(6)的底部;
向每个所述第二孔(8)内填充第二防水堵漏材料;
在所述装饰面层(6)的每个区域的中部向下开设至少一个第三孔(9);所述第二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向每个所述第二孔(8)内填充防水浆料之后,在所述S1步骤中,待所述第二孔(8)内的防水浆料凝结后,观察所述第三孔(9)内是否出现漏水,若所述第三孔(9)内出现漏水,则所述漏水位置落在该所述第三孔(9)所在的区域内;S2:在漏水位置所在区域内,从所述装饰面层(6)的顶部向下开设且水平间隔的若干个第一孔(7),使任一所述第一孔(7)的孔底至少伸入所述结合层(5)内;
S3:至少向所有所述第一孔(7)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6)以下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填充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孔(7)的底部穿过所述结合层伸入所述结构层(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地基与所述结构层(4)之间的垫层(2),及将所述垫层(2)与所述结构层(4)固定的粘结层(3);
在所述S2步骤中,使所述第一孔(7)的底部穿过所述结构层(4)并至少伸入所述粘结层(3);
在所述S3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孔(7)向所述粘结层(3)内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为防水浆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步骤中,先向所述第一孔(7)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6)以下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防水浆料,待所述防水浆料凝结后,再向所述第一孔(7)上位于所述装饰面层(6)中的第二部分(72)的内腔注入无机胶凝浆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浆料为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改性环氧类、硅酸盐类浆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和/或
所述无机胶凝浆料为速凝无机胶凝浆料。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步骤中,采用注入方式向所述第一孔(7)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且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的注入压力P1满足:
P2<P1≤2MPa,其中,P2为渗漏水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步骤中,预先将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装入针筒内,将注浆针头伸入所述第一孔(7)的第一部分(71)的内腔中,并注入所述第一防水堵漏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呈网格状,相邻两个第一孔(7)等间距排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4201.0A CN110056203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4201.0A CN110056203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203A CN110056203A (zh) | 2019-07-26 |
CN110056203B true CN110056203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731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34201.0A Active CN110056203B (zh) | 2019-03-26 | 2019-03-26 |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562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4473A (zh) * | 2019-08-08 | 2019-11-08 | 威海楼医生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底板补漏结构及底板渗漏的维修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4534A (zh) * | 2005-08-29 | 2007-03-07 | 李海军 | 混凝土建筑物漏水源的检测堵漏方法 |
CN102605796A (zh) * | 2012-04-12 | 2012-07-25 | 天津建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基坑堵漏方法 |
CN104480844A (zh) * | 2014-12-15 | 2015-04-0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方法 |
CN105369833A (zh) * | 2015-10-15 | 2016-03-02 | 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地下室顶板渗漏注浆维修工法 |
CN205822824U (zh) * | 2016-06-24 | 2016-12-21 |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注浆结构 |
CN106638710A (zh) * | 2017-02-17 | 2017-05-10 | 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 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处理工艺 |
KR101845451B1 (ko) * | 2017-09-08 | 2018-04-05 | 리콘시스템(주) | 콘크리트 구조체 배면 누수 보수방법 |
CN107916945A (zh) * | 2017-12-07 | 2018-04-17 | 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采用抗渗喷射混凝土的防水喷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KR101892712B1 (ko) * | 2016-05-20 | 2018-08-28 | 주식회사 대한방수 | 콘크리트구조체의 균열 보수 공법 |
CN208088323U (zh) * | 2018-03-27 | 2018-11-13 | 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24186A1 (de) * | 1975-05-31 | 1976-12-16 | Zeiss Chemie Kg | Verfahren zum sanieren von gebaeuden mit schadhaften fassaden |
DE3535654A1 (de) * | 1985-10-05 | 1987-04-23 | Friedrich Roehrmann | Verfahren zum trocknen und isolieren von feuchtem mauerwerk |
CN1156634C (zh) * | 2000-03-06 | 2004-07-07 | 崔椿植 | 混凝土结构的漏水部分的防水构造方法 |
CN102022009B (zh) * | 2010-11-12 | 2012-11-28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非破损性修复防潮层的方法及后置防潮层 |
CN103866780B (zh) * | 2014-03-28 | 2016-01-06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在岩溶管道渗漏区进行快速防渗帷幕灌浆的施工方法 |
CN205502257U (zh) * | 2016-01-29 | 2016-08-24 | 朱柯 | 一种防漏水结构 |
CN205976019U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盛世安泰建筑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微创防水堵漏结构 |
CN107448008A (zh) * | 2017-09-25 | 2017-12-08 | 韩旭 | 一种利用微创法再造耐久防水层的施工工艺 |
-
2019
- 2019-03-26 CN CN201910234201.0A patent/CN1100562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4534A (zh) * | 2005-08-29 | 2007-03-07 | 李海军 | 混凝土建筑物漏水源的检测堵漏方法 |
CN102605796A (zh) * | 2012-04-12 | 2012-07-25 | 天津建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基坑堵漏方法 |
CN104480844A (zh) * | 2014-12-15 | 2015-04-0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方法 |
CN105369833A (zh) * | 2015-10-15 | 2016-03-02 | 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地下室顶板渗漏注浆维修工法 |
KR101892712B1 (ko) * | 2016-05-20 | 2018-08-28 | 주식회사 대한방수 | 콘크리트구조체의 균열 보수 공법 |
CN205822824U (zh) * | 2016-06-24 | 2016-12-21 |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注浆结构 |
CN106638710A (zh) * | 2017-02-17 | 2017-05-10 | 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 新旧地下建筑接头施工缝防水处理工艺 |
KR101845451B1 (ko) * | 2017-09-08 | 2018-04-05 | 리콘시스템(주) | 콘크리트 구조체 배면 누수 보수방법 |
CN107916945A (zh) * | 2017-12-07 | 2018-04-17 | 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采用抗渗喷射混凝土的防水喷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8088323U (zh) * | 2018-03-27 | 2018-11-13 | 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围护墙渗水处堵漏补强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203A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88364B (zh) | 一种地下室防渗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US4952097A (en) | Permanent concrete wal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 |
CN103469815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护坡施工方法 | |
CN105297743B (zh) | 一种地连墙缺陷渗漏止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499070A (zh) | 装配式建筑构件与构件间连接缝的施工方法 | |
CN104818711A (zh) | 一种抗液化立体排水刚性桩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622256A (zh) | 筏板基础中塔吊基础一体化成型方法 | |
CN112878367A (zh) | 一种地铁主体结构施工缝、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 | |
CN107165177A (zh) | 一种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0056203B (zh) | 一种地面结构漏水的处理方法 | |
CN111894124B (zh) | 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 |
CN112459115A (zh) | 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室外墙再建的施工方法 | |
CN111877369A (zh) | 边坡支护加固的施工方法 | |
US9790657B2 (en) | Method for waterproof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s | |
CN107227771B (zh) |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施工工艺 | |
US11891802B2 (en) | Modular slab, slab system, pil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
CN110607921B (zh) | 一种自动修补的堵漏处理方法及防水堵漏结构 | |
JP3481508B2 (ja) | 石積擁壁補強方法 | |
RU2324788C2 (ru) | Способ уплотнения грун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111608185A (zh) | 深基坑狭窄空间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 |
CN211773800U (zh)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
KR102282102B1 (ko) | 자연석의 전면부가 노출된 축조용 블럭 제조방법 및 그 축조용 블럭 | |
CN110593284B (zh) | 一种溶孔溶隙发育区水下承台施工防渗方法 | |
CN107542094A (zh) | 与地下室外墙结构相结合的嵌入隐蔽式土钉施工方法 | |
CN216999883U (zh) | 一种地下室结构底板渗漏封堵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