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0485B -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0485B CN110050485B CN201880003954.4A CN201880003954A CN110050485B CN 110050485 B CN110050485 B CN 110050485B CN 201880003954 A CN201880003954 A CN 201880003954A CN 110050485 B CN110050485 B CN 1100504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stem information
- dci
- information
- value
- rms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特别地,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包括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解扰;从包括在DCI中的特定比特获得与系统信息的类型有关的第一信息;基于包括在DCI中的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第二信息来接收系统信息;以及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的类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系统信息标识符来指示由DCI调度的系统信息的类型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因为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随着当前趋势需要更大的通信业务,与传统LTE系统相比,需要下一代第五代(5G)系统来提供增强型无线宽带通信。在下一代5G系统中,通信场景被划分成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性和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等。
此处,eMBB是其特征在于频谱效率高、用户体验数据率高、峰值数据率高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场景,URLLC是其特征在于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以及及超高可用性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场景(例如,车辆对外界(V2X)、紧急服务和远程控制),并且mMTC是其特征在于低成本、低能量、短分组和大规模连接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场景(例如,物联网(IoT))。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本公开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将会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可以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包括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解扰;从在DCI中包括的特定比特获得关于系统信息的类型的第一信息;基于在DCI中包括的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第二信息来接收系统信息;以及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的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系统信息的类型如何,SI-RNTI都可以是相同的。
另外,第一信息可以基于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此外,可以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是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还是其他系统信息(OSI)。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系统信息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连接到存储器的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接收包括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解扰;从在DCI中包括的特定比特获得关于系统信息的类型的第一信息;基于在DCI中包括的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第二信息来接收系统信息;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的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系统信息的类型如何,SI-RNTI都可以是相同的。
另外,第一信息可以基于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此外,可以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是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还是其他系统信息(OSI)。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包括关于系统信息的类型的第一信息和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加扰;发送包括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基于第二信息来发送系统信息。可以通过DCI中包括的特定比特来发送第一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系统信息的类型如何,SI-RNTI都可以是相同的。
此外,第一信息可以基于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此外,可以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系统信息是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还是其他系统信息(OSI)。
本发明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即使当RMSI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等于OSI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时,UE也能够有效地理解所接收的系统信息的类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能够通过本公开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在用户设备(UE)与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架构的视图。
图2是图示物理信道和在3GPP系统中使用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传输方法的视图。
图3是图示用于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SS)的无线电帧结构的视图。
图4是图示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中可用的示例性时隙结构的视图。
图5是图示收发器单元(TXRU)和天线元件之间的示例性连接方案的视图。
图6是从TXRU和物理天线方面抽象地图示混合波束形成结构的视图。
图7是图示在下行链路(DL)传输期间用于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波束扫掠的视图。
图8是图示NR系统中的示例性小区的视图。
图9至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指示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无线设备的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将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配置、操作和其他特征。这里阐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是其中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应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的示例。
虽然在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系统的背景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它们纯粹是示例性的。因此,只要上述定义对通信系统有效,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应用于任何其他通信系统。
术语“基站”(BS)可用于覆盖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演进型节点B(eNB或e节点B)、传输点(TP)、接收点(RP)、中继站等等的术语的含义。
3GPP通信标准定义下行链路(DL)物理信道和DL物理信号,下行链路(DL)物理信道对应于承载源自更高层的信息的资源元素(RE),DL物理信号在物理层中使用并且对应于不承载源自更高层的信息的RE。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被定义为DL物理信道,并且参考信号(RS)和同步信号(SS)被定义为DL物理信号。RS,也被称为导频信号,是具有对g节点B(gNB)和UE都知道的预定特殊波形的信号。例如,小区特定RS、UE特定RS(UE-RS)、定位RS(PRS)、和信道状态信息RS(CSI-RS)被定义为DL RS。3GPP LTE/LTE-A标准定义上行链路(UL)物理信道和UL物理信号,上行链路(UL)物理信道对应于承载源自更高层的信息的RE,UL物理信号在物理层中使用并且对应于不承载源自更高层的信息的RE。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被定义为UL物理信道,用于UL控制/数据信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用于UL信道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被定义为UL物理信号。
在本公开中,PDCCH/PCFICH/PHICH/PDSCH指的是一组时频资源或一组RE,它们承载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控制格式指示符(CFI)/DL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DL数据。此外,PUCCH/PUSCH/PRACH指的是承载UL控制信息(UCI)/UL数据/随机接入信号的一组时频资源或一组RE。在本公开中,特别地,分配给或属于PDCCH/PCFICH/PHICH/PDSCH/PUCCH/PUSCH/PRACH的时频资源或RE被称为PDCCH RE/PCFICH RE/PHICH RE/PDSCH RE/PUCCH RE/PUSCH RE/PRACH RE或PDCCH资源/PCFICH资源/PHICH资源/PDSCH资源/PUCCH资源/PUSCH资源/PRACH资源。在下文中,如果说UE发送PUCCH/PUSCH/PRACH,这意味着UCI/UL数据/随机接入信号在PUCCH/PUSCH/PRACH上或通过PUCCH/PUSCH/PRACH被发送。此外,如果说gNB发送PDCCH/PCFICH/PHICH/PDSCH,这意味着DCI/控制信息在PDCCH/PCFICH/PHICH/PDSCH上或通过PDCCH/PCFICH/PHICH/PDSCH被发送。
以下,CRS/DMRS/CSI-RS/SRS/UE-RS被分配给或者为其配置CRS/DMRS/CSI-RS/SRS/UE-RS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载波/子载波/RE被称为CRS/DMRS/CSI-RS/SRS/UE-RS符号/载波/子载波/RE。例如,跟踪RS(TRS)被分配给或者为其配置TRS的OFDM符号被称为TRS符号,TRS被分配给或者为其配置TRS的子载波被称为TRS子载波,并且TRS被分配给或者为其配置TRS的RE被称为TRS RE。此外,被配置以发送TRS的子帧被称为TRS子帧。此外,携带广播信号的子帧被称为广播子帧或PBCH子帧,并且携带同步信号(SS)(例如,主同步信号(PSS)和/或辅同步信号(SSS))的子帧被称为SS子帧或PSS/SSS子帧。PSS/SSS被分配给或者为其配置PSS/SSS的OFDM符号/子载波/RE被称为PSS/SSS符号/子载波/RE。
在本公开中,CRS端口、UE-RS端口、CSI-RS端口和TRS端口指的是被配置以发送CRS的天线端口、被配置以发送UE-RS的天线端口、被配置以发送CSI-RS的天线端口、以及被配置以发送TRS的天线端口。被配置以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可以根据CRS端口通过CRS占用的RE的位置彼此区分,被配置以发送UE-RS的天线端口可以根据UE-RS端口通过UE-RS占用的RE的位置彼此区分,并且被配置以发送CSI-RS的天线端口可以根据CSI-RS端口通过CSI-RS占用的RE的位置彼此区分。因此,术语CRS/UE-RS/CSI-RS/TRS端口还用于指代由CRS/UE-RS/CSI-RS/TRS在预定资源区域中占用的RE的图案。
图1图示在用户设备(UE)和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之间的遵循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无线电接口协议架构中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和用户平面协议栈。控制平面是UE和E-UTRAN发送控制消息来管理呼叫的路径,并且用户平面是其中发送从应用层生成的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者互联网分组数据)的路径。
在层1(L1)处的物理(PHY)层向其更高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到MAC层。传输信道在MAC层和物理层之间递送数据。数据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物理层之间的物理信道上被发送。该物理信道使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具体地,物理信道对于下行链路(DL)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调制,并且对于上行链路(UL)以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
在层2(L2)处的MAC层经由逻辑信道向其更高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在L2处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RLC功能可以在MAC层的功能块中实现。在L2处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以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信息量,并且因此,经由具有窄带宽的空中接口有效率地发送互联网协议(IP)分组,诸如IP版本4(IPv4)或者IP版本6(IPv6)分组。
在层3(或者L3)的最低部分处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仅在控制平面上定义。RRC层关于无线电承载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而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无线电承载指的是在L2提供的、用于UE和E-UTRAN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服务。为此目的,UE和E-UTRAN的RRC层互相交换RRC消息。如果RRC连接已经在UE和E-UTRAN之间建立,则UE处于RRC连接模式,并且否则,UE处于RRC空闲模式。在RRC层之上的非接入(NAS)层执行包括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用于将数据从E-UTRAN递送到UE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携带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携带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P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业务或控制消息或者下行链路广播业务或者控制消息可以在下行链路SCH或者单独定义的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上发送。用于将数据从UE递送到E-UTRAN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携带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SCH。在传输信道之上定义的、并且映射到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等。
图2图示物理信道和3GPP系统中在该物理信道上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
参考图2,当UE被通电或者进入新的小区时,UE执行初始小区搜索(S201)。初始小区搜索涉及获取对eNB的同步。具体地,UE对eNB同步其定时,并且通过从eNB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获取小区标识符(ID)和其他信息。然后UE可以通过从eNB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取小区中广播的信息。在初始小区搜索期间,UE可以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来监视DL信道状态。
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UE可以通过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基于在PDCCH中包括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详细的系统信息(S202)。
如果UE最初接入eNB或者不具有用于到eNB的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则UE可以执行与eNB的随机接入过程(S203至S206)。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可以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发送预先确定的序列作为前导(S203和S205),并且可以在PDCCH和与PDCCH相关联的PDSCH上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204和S2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UE可以附加地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在上述过程之后,UE可以从eNB接收PDCCH和/或PDSCH(S207),并且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到eNB(S208),这是一般的DL和UL信号传输过程。具体地,UE在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此,DCI包括控制信息,诸如用于UE的资源分配信息。根据DCI的不同使用来定义不同的DCI格式。
UE在UL上发送到eNB或者在DL上从eNB接收的控制信息包括:DL/UL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等。在3GPP LTE系统中,UE可以在PUSCH和/或PUCCH上发送诸如CQI、PMI、RI等等的控制信息。
图3是图示LTE系统中的用于发送同步信号(SS)的无线电帧结构的图。特别地,图3图示用于以频分双工(FDD)发送同步信号和PBCH的无线电帧结构。图3(a)示出在由正常循环前缀(CP)配置的无线电帧中发送SS和PBCH的位置并且图3(b)示出在由扩展CP配置的无线电帧中发送SS和PBCH的位置。
将参考图3更详细地描述SS。SS被归类成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PSS用于获取时域同步,诸如OFDM符号同步、时隙同步等和/或频域同步。并且,SSS被用于获取小区的帧同步、小区组ID和/或CP配置(即,指示是使用正常CP或者扩展CP的信息)。参考图3,通过每个无线电帧中的两个OFDM符号发送PSS和SSS。具体地,考虑到4.6ms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帧长度,在子帧0和子帧5的每一个中的第一时隙中发送SS,有助于无线电间接入技术(RAT间)测量。特别地,在子帧0的第一时隙和子帧5的第一时隙中的每一个中的最后OFDM符号中发送PSS。并且,在子帧0的第一时隙和子帧5的第一时隙中的每一个中的倒数第二个OFDM符号中发送SSS。可以通过SSS检测相应无线电帧的边界。PSS在相应时隙的最后OFDM符号中发送,并且SSS在紧接其中发送PSS的OFDM符号之前的OFDM符号中发送。根据SS的传输分集方案,仅使用单个天线端口。然而,SS标准的传输分集方案在当前标准中没有被单独定义。
参考图3,通过检测PSS,UE可以获知相应的子帧是子帧0和子帧5中的一个,因为PSS每5ms被发送一次,但是UE不能获知该子帧是子帧0还是子帧5。即,不能仅从PSS获得帧同步。UE以检测在具有不同序列的一个无线电帧中两次地发送SSS的方式检测无线电帧的边界。
通过使用PSS/SSS执行小区搜索过程已经解调DL信号并且确定在准确时间执行UL信号传输所需的时间和频率参数,UE能够仅在从eNB获得UE的系统信息所必要的系统信息之后与eNB通信。
系统信息配置有主信息块(MIB)和系统信息块(SIB)。每个SIB包括功能相关的参数集,并根据所包括的参数被归类为MIB、SIB类型1(SIB1)、SIB类型2(SIB2)和SIB3至SIB8。
MIB包括最频繁发送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于UE最初接入由eNB服务的网络是必不可少的。UE可以通过广播信道(例如,PBCH)接收MIB。MIB包括下行链路系统带宽(DL BW)、PHICH配置和系统帧号(SFN)。因此,UE能够通过接收PBCH明确地获知关于DL BW、SFN和PHICH配置的信息。另一方面,UE可以隐含地获知关于eNB的传输天线端口的数量的信息。通过将与传输天线的数量相对应的序列掩蔽(例如,XOR运算)到用于检测PBCH的错误的16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来隐含地用信号发送关于eNB的传输天线的数量的信息。
SIB1不仅包括关于其他SIB的时域调度的信息,还包括确定特定小区是否适合于小区选择所必需的参数。UE经由广播信令或专用信令接收SIB1。
能够通过PBCH承载的MIB获得DL载波频率和相应的系统带宽。能够通过与DL信号对应的系统信息获得UL载波频率和相应的系统带宽。在接收到MIB之后,如果不存在在相应小区中存储的有效系统信息,则UE将包括在MIB中的DL BW的值应用于UL带宽,直到接收到系统信息块类型2(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SIB2)为止。例如,如果UE获得SIB2,则UE能够通过包括在SIB2中的UL载波频率和UL带宽信息来识别能够用于UL传输的整个UL系统带宽。
在频域中,不管总共6个RB(即,相对于对应的OFDM符号内的DC子载波的左侧的3个RB和右侧的3个RB)的实际系统带宽,发送PSS/SSS和PBCH。换句话说,PSS/SSS和PBCH仅在72个子载波中发送。因此,UE被配置成检测或解码SS和PBCH,不管为UE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如何。
在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之后,UE能够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完成对eNB的接入。为此,UE经由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并且能够响应于前导经由PDCCH和PDSCH接收响应消息。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其可以发送附加PRACH并执行竞争解决过程,诸如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
在执行上述过程之后,UE能够执行PDCCH/PDSCH接收和PUSCH/PUCCH传输作为通用UL/DL信号传输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也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随机接入过程用于各种用途,包括初始接入、UL同步调整、资源分配、切换等。随机接入过程被归类成基于竞争的过程和专用(即,基于非竞争的)过程。通常,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用于执行初始接入。另一方面,专用随机接入过程被限制性地用于执行切换等。当执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时,UE随机选择RACH前导序列。因此,多个UE能够同时发送相同的RACH前导序列。结果,此后需要竞争解决过程。相反,当执行专用随机接入过程时,UE使用由eNB专门分配给UE的RACH前导序列。因此,UE能够在不与不同UE冲突的情况下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描述的4个步骤。经由4个步骤发送的消息在本发明中能够被分别称为消息(Msg)1到4。
-步骤1:(UE到eNB)(通过PRACH)的RACH前导
-步骤2:(eNB到UE)(经由PDCCH和PDSCH)的随机接入响应(RAR)
-步骤3:(UE到eNB)(通过PUSCH)的层2/层3消息
-步骤4:(eNB到UE)的竞争解决消息
另一方面,专用随机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描述的3个步骤。经由3个步骤发送的消息在本发明中能够分别称为消息(Msg)0到2。其还可以执行与PAR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即,步骤3)作为随机接入过程的一部分。能够使用PDCCH(下文中,PDCCH命令)来触发专用随机接入过程,其被用于eNB以指示RACH前导的传输。
-步骤0:(eNB到UE)经由专用信令的RACH前导分配
-步骤1:(UE到eNB)(经由PRACH)的RACH前导
-步骤2:(eNB到UE)(经由PDCCH和PDSCH)的随机接入响应(RAR)
在发送RACH前导之后,UE尝试在预先配置的时间窗口中接收随机接入响应(RAR)。具体地,UE尝试在时间窗口中检测具有RA-RNTI(随机接入RNTI)的PDCCH(下文中,RA-RNTIPDCCH)(例如,在PDCCH中用RA-RNTI掩蔽的CRC)。如果检测到RA-RNTI PDCCH,则UE检查在与RA-RNTI PDCCH对应的PDSCH中是否存在针对UE的RAR。RAR包括指示用于UL同步的定时偏移信息的定时提前(TA)信息、UL资源分配信息(UL许可信息)、临时UE标识符(例如,临时小区-RNTI、TC-RNTI)等。UE能够根据包括在RAR中的资源分配信息和TA值来执行UL传输(例如,消息3)。HARQ被应用于与RAR相对应的UL传输。具体地,UE能够在发送消息3之后接收与消息3相对应的接收响应信息(例如,PHICH)。
随机接入前导(即,RACH前导)由长度为TCP的循环前缀和长度为TSEQ的序列部分组成。TCP和TSEQ取决于帧结构和随机接入配置。前导格式由更高层控制。RACH前导在UL子帧中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限于特定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资源称为PRACH资源。为了在无线电帧中将具有PRB的索引0与较低数量的子帧进行匹配,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号和频域中以PRB的升序对PRACH资源进行编号。根据PRACH配置索引定义随机接入资源(参考3GPP TS36.211标准文档)。RACH配置索引由(由eNB发送的)更高层信号提供。
在LTE/LTE-A系统中,对于前导格式0到3和前导格式4,随机接入前导(即,RACH前导)的子载波间隔分别通过1.25kHz和7.5kHz调节(参考3GPP TS 36.211)。
<OFDM参数集>
新RAT系统采用OFDM传输方案或类似于OFDM传输方案的传输方案。新RAT系统可以使用来自LTE OFDM参数的不同OFDM参数。或者,新RAT系统可以遵循传统LTE/LTE-A的参数集,但具有更大的系统带宽(例如,100MHz)。或者一个小区可以支持多个参数集。也就是说,以不同参数集操作的UE可以在一个小区内共存。
<子帧结构>
在3GPP LTE/LTE-A系统中,无线电帧为10ms(307200Ts)长,包括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SF)。可以对一个无线电帧的10个SF分配编号。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被表示为Ts=1/(2048*15KHz)。每个SF为1ms,包括两个时隙。一个无线电帧的20个时隙可以从0到19顺序编号。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传输一个SF所花费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间资源可以通过无线电帧编号(或无线电帧索引)、SF编号(或SF索引)、时隙编号(或时隙索引)等来区分。TTI指的是可以调度数据的间隔。例如,在当前LTE/LTE-A系统中,在短于1ms的时间内不需要多个UL/DL许可机会的情况下,每1ms就存在一个UL许可或DL许可传输机会。因此,在传统LTE/LTE-A系统中,TTI是1ms。
图4图示在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中可用的示例性时隙结构。
为了最小化数据传输延迟,在第五代(5G)NR中考虑一种其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以时分复用(TDM)被复用的时隙结构,。
在图4中,用斜线标记的区域表示承载DCI的DL控制信道(例如PDCCH)的传输区域,黑色部分表示承载UCI的UL控制信道(例如PUCCH)的传输区域。DCI是gNB发送到UE的控制信息,并且可以包括关于UE应当知道的小区配置的信息、DL特定信息(诸如DL调度)和UL特定信息(诸如UL许可)。此外,UCI是UE发送到gNB的控制信息。UCI可以包括用于DL数据的HARQACK/NACK报告、用于DL信道状态的CSI报告、调度请求(SR)等。
在图4中,具有符号索引1至符号索引12的符号可以用于传输承载DL数据的物理信道(例如PDSCH),也可以用于传输承载UL数据的物理信道(例如PUSCH)。根据图2中图示的时隙结构,当DL传输和UL传输在一个时隙中顺序发生时,DL数据的传输/接收和用于DL数据的UL ACK/NACK的接收/传输可以在一个时隙中被执行。因此,当在数据传输期间生成错误时,可以减少对数据重新传输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最小化最终数据传输的延迟。
在此时隙结构中,需要时间间隙来允许gNB和UE从传输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或者从接收模式切换到传输模式。对于传输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间的切换,对应于DL-到-UL切换时间的一些OFDM符号被配置为时隙结构中的保护时段(GP)。
在传统LTE/LTE-A系统中,DL控制信道以TDM与数据信道复用,并且控制信道,PDCCH在整个系统频带上分布地发送。然而,在NR中,预期一个系统的带宽将至少约为100MHz,这使得在整个频带上发送控制信道是不可行的。如果UE监视总频带以接收DL控制信道,则对于数据传输/接收,这可能增加UE的电池消耗并降低效率。因此,DL控制信道可以在系统频带内的一些频带中,即,在本公开中的信道频带内,集中式或分布地发送。
在NR系统中,基本传输单元是时隙。时隙持续时间包括14个符号,每个符号具有正常循环前缀(CP),或者12个符号,每个符号具有扩展CP。此外,通过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的函数在时间上缩放时隙。也就是说,随着子载波间隔增加,时隙的长度减小。例如,每个时隙给定14个符号,如果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10ms帧中的时隙的数目是10,则对于30kHz的子载波间隔,时隙的数目是20,并且对于60kHz的子载波间隔,时隙的数目是40。随着子载波间隔增加,OFDM符号的长度减小。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正常CP或扩展CP而不同,并且不根据子载波间隔而改变。考虑到基本的15-kHz子载波间隔和2048的最大FFT大小,LTE的基本时间单位,Ts定义为1/(15000*2048)秒。Ts也是15kHz子载波间距的采样时间。在NR系统中,除了15kHz之外的许多其他子载波间隔可用,并且因为子载波间隔与对应的时间长度成反比,对应于大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实际采样时间Ts变得短于1/(15000*2048)秒。例如,30kHz、60kHz和12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实际采样时间可以分别是1/(2*15000*2048)秒,1/(4*15000*2048)秒和1/(8*15000*2048)秒。
<模拟波束形成>
对于正在讨论的5G移动通信系统,考虑使用超高频带,即,在6GHz或以上的毫米频带的技术,以便于在宽频带中以高传输速率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3GPP称此技术为NR,并且因此在本公开中5G移动通信系统将会被称为NR系统。然而,毫米频带具有这样的频率特性,即信号由于使用过高的频带而引起其根据距离过快地衰减。因此,使用至少6GHz处或以上的频带的NR系统采用窄波束传输方案,其中信号以集中能量在特定方向上发送,而不是全向发送,从而补偿快速传播衰减,并因此克服由快速传播衰减引起的覆盖范围减少。然而,如果仅通过使用一个窄波束来提供服务,则一个gNB的服务覆盖范围变窄,并且因此gNB通过收集多个窄波束来提供宽带中的服务。
随着毫米频带,即毫米波(mmW)带中的波长变短,能够在相同的区中安装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在5cm×5cm板上的二维(2D)阵列中,在波长约1cm的30GHz频带中可以以0.5λ的(波长)间隔安装总共100个天线元件。因此,考虑通过使用mmW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增加波束成形增益,从而增加覆盖范围或吞吐量。
为了在毫米频带中形成窄波束,主要考虑这样的波束成形方案,其中gNB或UE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具有适当相位差的相同信号,从而仅在特定方向上增加能量。这种波束成形方案包括用于在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生成相位差的数字波束成形、用于通过使用时间延迟(即,循环移位)在经调制的模拟信号之间生成相位差的模拟波束成形、以及使用数字波束成形和模拟波束成形两者的混合波束成形。如果为每个天线元件提供TXRU以使能够控制对每天线的发送功率和相位,则每频率资源的独立波束成形是可能的。然而,就成本而言,为所有大约100个天线元件安装TXRU并不有效。也就是说,为了补偿毫米频带中的快速传播衰减,应当使用多个天线,并且数字波束成形需要与天线的数目一样多的RF组件(例如,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混频器、功率放大器、和线性放大器)。因此,实现毫米频带中的数字波束成形面临通信设备的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在毫米频带中需要大量天线的情况下,模拟波束成形或混合波束成形被考虑到。在模拟波束成形中,多个天线单元被映射到一个TXRU,并且波束的方向由模拟移相器控制。这种模拟波束成形方案的缺点是不能够提供频率选择性波束成形(BF),因为仅能在整个频带中产生一个波束方向。混合BF介于数字BF和模拟BF之间,其中使用少于Q格天线元件的B个TXRU。在混合BF中,虽然波束方向的数目根据B个TXRU和Q个天线元件之间的连接而不同,但是可同时传输的波束方向被限制到B或B以下。
图5是图示TXRU和天线元件之间的示例性连接方案的视图。
图5的(a)图示TXRU和子阵列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元件仅连接到一个TXRU。相比之下,图5的(b)图示TXRU和所有天线元件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元件连接到所有TXRU。在图5中,W表示在模拟移相器中经过乘法运算的相向量。也就是说,模拟波束成形的方向由W确定。这里,CSI-RS天线端口可以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映射到TXRU。
如前所述,由于要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接收的数字基带信号在数字波束成形中经受信号处理,因此可以在多个波束上在多个方向上或从多个方向发送或接收信号。相比之下,在模拟波束成形中,要发送的模拟信号或接收的模拟信号在调制状态下经受波束成形。因此,信号不能够在一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之外的多个方向上或从多个方向同时发送或接收。gNB通常依赖于宽带传输或多天线特性,同时与多个用户通信。如果gNB使用模拟BF或混合BF,并在一个波束方向上形成模拟波束,则鉴于模拟BF的性质,gNB除了仅与在相同模拟波束方向上覆盖的用户通信之外别无选择。通过反映由模拟BF或混合BF的性质引起的缺陷,提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后述RACH资源分配和gNB资源利用方案。
<混合模拟波束形成>
图6抽象地图示在TXRU和物理天线方面的混合波束形成结构。
对于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况,已经出现了数字BF和模拟BF相结合的混合BF。模拟BF(或RF BF)是在RF单元中执行预编码(或组合)的操作。由于基带单元和RF单元中的每一个中的预编码(组合),因此混合BF提供了接近数字BF性能的性能的益处,同时减少了RF链的数目和DAC(或模数转换器(ADC))的数目。为了方便起见,混合BF结构可以用N个TXRU和M个物理天线来表示。要由发送端发送的L个数据层的数字BF可以表示为N×N矩阵,然后N个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TXRU转换为模拟信号并经历表示为M×N矩阵的模拟BF。在图6中,数字波束的数目是L,以及模拟波束的数目是N。此外,在NR系统中考虑的是gNB被配置为基于符号而改变模拟BF,以便更高效地支持用于位于特定区中的UE的BF。此外,当一个天线面板由N个TXRU和M个RF天线限定时,还考虑的是引入独立混合BF适用于的多个天线面板。正因如此,在gNB使用多个模拟波束的情况下,对于每个UE处的信号接收,不同的模拟波束可能是优选的。因此,正在考虑的是波束扫掠操作,其中对于至少SS、系统信息、和寻呼,gNB在特定时隙或SF中基于符号改变多个模拟波束,以允许所有UE都具有接收机会。
图7是图示用于DL传输期间的SS和系统信息的波束扫掠的视图。在图7中,广播新RAT系统的系统信息的物理资源或物理信道被称为xPBCH。来自不同天线面板的模拟波束可以在一个符号中同时发送,并且正在讨论引入针对与特定天线面板相对应的单个模拟波束发送的波束参考信号(BRS),如图7中所图示,以便于测量每个模拟波束的信道。可以为多个天线端口定义BRS,并且BRS的每个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于单个模拟波束。与BRS不同,可以针对包括在模拟波束组中的所有模拟波束发送SS或xPBCH,使得任何UE可以成功地接收SS或xPBCH。
图8是图示NR系统中的示例性小区的视图。
参考图8,与其中一个eNB形成一个小区的、诸如传统LTE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NR系统中正在讨论由多个TRP形成一个小区的配置。如果多个TRP形成一个小区,即使服务于UE的TRP被改变,无缝通信也是有利地可能的,从而促进对UE的移动性管理。
与其中全向发送PSS/SSS的LTE/LTE-A系统相比,考虑了一种用于通过在应用毫米波的gNB处将波束方向顺序切换到所有方向而执行的BF来发送诸如PSS/SSS/PBCH的信号的方法。通过切换波束方向执行的信号发送/接收被称为波束扫掠或波束扫描。在本公开中,‘波束扫掠’是发送侧的行为,并且‘波束扫描’是接收侧的行为。例如,如果对于gNB多达N个波束方向是可用的,则gNB在N个波束方向上发送诸如PSS/SSS/PBCH的信号。也就是说,gNB通过在对gNB可用或由gNB支持的方向上扫掠波束而在每个方向上发送诸如PSS/SSS/PBCH的SS。或者如果gNB能够形成N个波束,则可以对波束进行分组,并且可以在组的基础上发送/接收PSS/SSS/PBCH。一个波束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在相同方向上发送的诸如PSS/SSS/PBCH的信号可以被定义为一个SS块(SSB),并且在一个小区中可以存在多个SSB。如果存在多个SSB,则可以使用SSB索引来识别每个SSB。例如,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在10个波束方向上发送PSS/SSS/PBCH,则在相同方向上发送的PSS/SSS/PBCH可以形成一个SSB,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系统中存在10个SSB。在本公开中,波束索引可以被解释为SSB索引。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示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同时,在以下描述中,对应于从包括在PBCH中的主信息块(MIB)获得的系统信息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可以被称为系统信息块1(SIB1)。另外,其他系统信息(OSI)可以意指除了MIB和SIB1之外的剩余SIB
最小信息意指UE访问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执行PRACH传输、msg.2/4接收以及msg.3传输所需的基本系统信息。为此,一些最小信息通过PBCH中的MIB发送,并且剩余的最小信息在传输PBCH之后作为RMSI发送。换句话说,PBCH中的MIB提供RMSI的配置/调度信息。
同时,OSI是UE在获取RMSI之后获得的系统信息。也就是说,RMSI提供OSI的配置/调度信息。因为OSI被广播并且用于接收广播的OSI的频率区域信息与用于接收RMSI的频率区域信息相同,所以如果UE已经具有用于接收RMSI的频率区域信息,则UE能够获知用于接收OSI的频率区域信息。
然而,在时间区域信息的情况下,用于接收RMSI PDCCH的监视窗口可以与用于接收OSI PDCCH的监视窗口不同。也就是说,RMSI PDCCH监视窗口的持续时间和时段可以与OSI PDCCH监视窗口的持续时间和时段不同。
更具体地,用于OSI CORESET的参数,即,OSI CORESET的频率位置、带宽和参数集可以等于用于RMSI CORESET的参数,即,RMSI CORESET的频率位置、带宽和参数集。
然而,因为OSI CORESET的时间信息可能与RMSI CORESET的时间信息不同,所以应通过RMSI明确地用信号发送OSI CORESET的时间信息。
换句话说,RMSI CORESET的时间信息,即,RMSI PDCCH监视窗口由一个时隙内的持续时间和监视时段来定义。因此,OSI PDCCH监视窗口由持续时间和监视时段以与RMSIPDCCH监视窗口类似的方式定义。
通过RMSI明确地用信号发送关于OSI PDCCH监视窗口的信息,并且在OSI PDCCH监视窗口和RMSI PDCCH监视窗口之间可能存在超过特定大小的重叠区域。
从UE的角度来看,能够对此进行如下解释。在一个时隙内可以存在用于RMSI的PDCCH/PDSCH和用于OSI的PDCCH/PDSCH。也就是说,UE能够盲目地检测用于系统信息的多条DCI,并且因此UE需要确定检测到的DCI是用于RMSI还是用于OSI。
通常,DCI调度系统信息用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掩蔽以识别UE特定的DCI。因此,如果网络能够发送用于系统信息的多个DCI,则可以针对每个SIB不同地定义SI-RNTI。例如,不同的SI-RNTI可以分别被配置用于RMSI和OSI。
作为另一种方法,无论SIB类型或SIB索引如何,公共SI-RNTI都能够被用于所有SIB。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时隙内的PDCCH监视窗口中发送多个DCI调度SIB,则使用调度系统信息的DCI的特定字段来识别SIB类型可能更有效。例如,HARQ进程ID可以被配置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DIC。对于RMSI,即,SIB 1/2,HARQ进程ID可以被设置为0,并且对于OSI,即,除了SIB 1/2之外的SIB-x,HARQ进程ID可以在HARQ进程ID字段中被设置为X。换句话说,当利用SI-RNTI执行加扰时,能够使用HARQ进程ID字段来区分SIB类型。因此,为了区分SIB类型,即,使用DCI的RMSI和OSI,调度RMSI的DCI和调度OSI的DCI中的每一个应该具有对应于每个系统信息类型的唯一HARQ进程ID。
另外,UE操作和系统设计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而变化。因此,RMSI和OSI需要公共SI-RNTI。
假设调度RMSI的DCI具有设置为0的HARQ进程ID并且包括用于RMSI的冗余版本(RV),则可以允许UE组合数据,即,RMSI。类似地,调度OSI的DCI需要具有与分配给RMSI的HARQ进程ID不同的HARQ进程ID,并且因此UE能够识别调度的数据是OSI,其与RMSI不同。如在LTE系统的SIB中那样,OSI能够被划分成几个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OSI生成DCI,则应确定被划分的SIB或广播的OSI。
每个SIB类型的DCI生成具有优点,因为UE能够基于HARQ进程ID执行每SIB类型的组合,但是其可以使UE过度缓冲。因此,网络可能给予一些可组合的SIB优先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组合其他没有优先级的剩余SIB。通过基于如上所述的优先级仅组合一些SIB,能够使用DCI中的HARQ进程ID来识别SIB类型或SIB组。
同时,当DCI具有RV值时,UE可以将调度数据与相同的HARQ进程ID组合。相反,当DCI没有RV时,不允许UE组合调度数据。换句话说,UE不能组合调度数据。
将参考图9至图11详细描述上述实施例。
图9是用于从UE操作的角度解释上述实施例的流程图。
UE接收用于调度SIB的DCI[S901]。随后,UE解调和解码DCI[S903]并且使用一个相同的SI-RNTI对DCI的CRC进行解扰而不管SIB类型如何[S905]。此后,UE从DCI的特定比特获得用于识别SIB类型的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使用用于HARQ进程ID的比特作为用于识别SIB类型的比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HARQ进程ID与一个SIB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则UE可以使用用于HARQ进程ID的比特或基于HARQ进程ID来识别SIB类型[S907]。在识别SIB类型之后,UE基于DCI中包括的PDSCH的调度信息来接收SIB,并分析SIB中的信息[S909]。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从BS的角度描述上述实施例。BS根据DCI调度的SIB的类型通过将包括在DCI中的HARQ进程ID的比特设置为比特值来生成DCI[S1001]。随后,不管SIB类型如何,BS都使用一个相同的SI-RNTI值对DCI的CRC进行加扰[S1003],并且对DCI进行编码和调制[S1005]。此后,BS将DCI发送到UE[S1007]并且基于DCI的调度信息根据比特值向UE发送包括具有类型的SIB的PDSCH[S1009]。
参考图11,将从系统的角度描述前述实施例。BS通过使用用于HARQ进程ID的比特配置用于识别SIB的类型的比特值来生成DCI[S1101],并且使用一个相同的SI-RNTI对DCI的CRC进行加扰[S1103]。此后,BS将DCI发送到UE[S1105]。在接收到DCI之后,UE使用一个相同的SI-RNTI对DCI的CRC进行解扰[S1107],并使用用于HARQ进程ID的比特来识别由DCI调度的SIB的类型[S1109]。此后,UE基于DCI的调度信息根据识别的SIB类型从BS接收SIB[S1111]。
图12是图示无线设备10和网络节点20之间的通信的示例的框图。这里,网络节点20可以用图12的无线设备或者UE替换。
在本说明书中,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和/或网络的其他元件通信的收发器11、21。收发器11和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器、一个或多个接收器、和/或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
另外,收发器11和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天线用作在处理芯片12和22的控制下将由收发器11和21处理的信号发送到外部,或者从外部接收无线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处理芯片12和22。天线也称为天线端口。每个天线可以对应于一个物理天线,或者可以由多于一个物理天线元件的组合来配置。从每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可以不被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进一步划分。针对相应天线发送的参考信号(RS)从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的角度定义天线,并且使得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能够对天线执行信道估计,不管信道是来自一个物理天线的单个无线信道还是来自包括天线的多个物理天线元件的复合信道。也就是说,定义天线使得用于递送在天线上的符号的信道可以从通过其发送相同天线上的另一符号的信道被导出。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功能的收发器可以连接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在本发明中,收发器11和21可以支持接收波束形成和传输波束形成。例如,在本发明中,收发器11和21可以被配置以执行图5至图8中所图示的功能。
此外,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包括处理芯片12、22。处理芯片12和22可以包括诸如处理器13、23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诸如存储器14、24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设备。
处理芯片12和22可以控制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或过程中的至少一个。换句话说,处理芯片12和22可以被配置成实现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器13和23包括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的功能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控制图12的一个或多个收发器11和21发送和接收信息。
包括在处理芯片12和22中的处理器13和23对要发送到无线设备10或网络节点20的外部的信号和/或数据执行预定的编码和调制,并且然后向收发器11和21发送信号和/或数据。例如,处理器13和23通过解复用、信道编码、加扰和调制过程将要发送的数据序列转换成K个层。编码的数据序列也称为码字,并且等同于传输块,其是由MAC层提供的数据块。一个传输块(TB)被编码为一个码字,并且每个码字以一个或多个层的形式被发送到接收设备。为了执行频率上转换,收发器11和21可以包括振荡器。收发器11和21可以包括Nt个发射天线(其中Nt是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此外,处理芯片12和22包括存储器14、24,其被配置成存储数据、可编程软件代码和/或用于实现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其他信息。
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存储器14和24由至少一个处理器(诸如处理器13和23)执行时,存储器允许处理器13和23执行由图12处理器13或者23控制的一些或者所有过程,或者存储包括用于实现基于图1至图11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指令的软件代码15和25。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设备10的处理芯片12被配置成接收用于调度SIB的DCI,对DCI进行解调和解码,并且使用一个相同的SI-RNTI对DCI的CRC进行解扰,不论SIB类型如何。另外,处理芯片12被配置成从DCI的特定比特获得用于识别SIB类型的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HARQ进程ID的比特可以用作用于识别SIB类型的比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HARQ进程ID与一个SIB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则处理芯片12可以被配置成使用用于HARQ进程ID的比特或基于HARQ进程ID来识别SIB类型。处理芯片12被配置成基于DCI中包括的PDSCH的调度信息来接收SIB,并且在识别SIB类型之后分析SIB中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节点20的处理芯片22被配置成根据DCI调度的SIB类型通过将包括在DCI中的HARQ进程ID的比特设置为比特值来生成DCI。另外,处理芯片22被配置成使用相同的SI-RNTI值来加扰DCI的CRC,不管SIB类型如何,并且编码和调制DCI。此外,处理芯片22被配置成将DCI发送到UE,并且基于DCI的调度信息根据比特值向UE发送包括具有类型的SIB的PDSCH。
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要素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认为要素或特征是选择性的。可以在不与其他要素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践每个要素或特征。此外,可以通过组合要素和/或特征的部分来构造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重新布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任何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结构可以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可以用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结构代替。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组合地呈现,或者在提交申请之后通过随后的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被包括。
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层节点执行。即,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可以由BS或除BS之外的网络节点执行用于与UE通信的各种操作。术语“BS”可以用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节点B或eNB)”、“接入点(AP)”等替换。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模块、过程、功能等的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除了本文所述之外的其他特定方式执行。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在其中。
工业实用性
基于5G新RAT系统描述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但是该方法和设备能够被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以及5G新RAT系统。
Claims (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获得所述DCI;
从所述DCI获得用于通知系统信息的类型的值;
基于所述值是第一值接收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以及
基于所述值是第二值接收其他系统信息OSI,
其中,所述SI-RNTI被相同的用于所述RMSI和Q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系统信息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计算机存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并存储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的操作包括:
接收包括用于调度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获得所述DCI;
从所述DCI获得用于通知系统信息的类型的值;以及
基于所述值是第一值接收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以及
基于所述值是第二值接收其他系统信息OSI,
其中,所述SI-RNTI被相同的用于所述RMSI和QS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值基于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BS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I-RNTI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包括用于通知系统信息的类型的值;
发送包括所述DC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
基于所述值是第一值发送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以及
基于所述值是第二值发送其他系统信息OSI,
其中,所述SI-RNTI被相同的用于所述RMSI和QS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值基于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标识ID的比特来获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87481P | 2017-11-17 | 2017-11-17 | |
US62/587,481 | 2017-11-17 | ||
PCT/KR2018/014131 WO2019098767A1 (ko) | 2017-11-17 | 2018-11-16 | 시스템 정보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0485A CN110050485A (zh) | 2019-07-23 |
CN110050485B true CN110050485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653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3954.4A Active CN110050485B (zh) | 2017-11-17 | 2018-11-16 |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693592B2 (zh) |
EP (1) | EP3522609B1 (zh) |
JP (1) | JP6770651B2 (zh) |
KR (2) | KR102114622B1 (zh) |
CN (1) | CN110050485B (zh) |
WO (1) | WO20190987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11171B2 (en) * | 2018-01-11 | 2023-07-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over network resources |
CN110167159B (zh) | 2018-02-13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EP3568936B1 (en) * | 2018-04-06 | 2023-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ation of type of system information |
US11356978B2 (en) * | 2018-04-23 | 2022-06-07 | Kyocera Corporation | Multiuser broadcast transmission node |
US11563541B2 (en) * | 2018-05-11 | 2023-0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mapping for broadcasted system information |
US11202311B2 (en) | 2018-07-20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sponse to idle mode requests |
WO2022039451A1 (ko) * | 2020-08-17 | 2022-0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임의 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220128990A (ko) * | 2020-08-25 | 2022-09-22 |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 무선 네트워크 임시 식별자와 관련된 방법 및 장치 |
US12150134B2 (en) * | 2021-01-08 | 2024-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and download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higher bands |
US11716675B2 (en) * | 2021-03-02 | 2023-08-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quiring OSI for son from macro 5G base station configured with on-demand OSI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4286A (zh) * | 2008-05-26 | 2009-1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EP2341679A2 (en) * | 2008-10-15 | 2011-07-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
WO2014045322A1 (ja) * | 2012-09-21 | 2014-03-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JP2017514325A (ja) * | 2014-03-20 | 2017-06-01 |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共通制御チャネルに対してシグナリングする変調及び符号化スキームについて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 |
WO2017100355A1 (en) * | 2015-12-07 | 2017-06-1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and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88150B2 (en) * | 2008-08-07 | 2013-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NTI-dependent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
KR102058999B1 (ko) * | 2012-02-21 | 2019-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US9504090B2 (en) * | 2013-01-17 | 2016-1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CN105325042B (zh) * | 2014-05-30 | 2019-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
US10200920B2 (en) * | 2015-02-10 | 2019-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
EP4247065B1 (en) | 2016-02-04 | 2025-03-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RU2743580C2 (ru) | 2016-05-11 | 2021-02-20 |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в системах радиосвязи |
US20190215906A1 (en) * | 2016-11-04 | 2019-07-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ignaling to support reduced processing time |
JP7079583B2 (ja) * | 2017-09-15 | 2022-06-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873938B2 (en) * | 2017-10-09 | 2020-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matching for broadcast channels |
US11082320B2 (en) * | 2017-10-25 | 2021-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RMSI PDCCH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
JP7148538B2 (ja) * | 2017-11-16 | 2022-10-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CN109802751B (zh) * | 2017-11-17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类型的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EP3568936B1 (en) * | 2018-04-06 | 2023-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ation of type of system information |
US11563541B2 (en) * | 2018-05-11 | 2023-0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mapping for broadcasted system information |
-
2018
- 2018-11-16 KR KR1020187038243A patent/KR102114622B1/ko active Active
- 2018-11-16 JP JP2019539763A patent/JP67706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1-16 KR KR1020207013655A patent/KR102210637B1/ko active Active
- 2018-11-16 EP EP18826910.4A patent/EP3522609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1-16 WO PCT/KR2018/014131 patent/WO2019098767A1/ko unknown
- 2018-11-16 US US16/316,690 patent/US106935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16 CN CN201880003954.4A patent/CN110050485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19 US US16/877,734 patent/US1156993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06 US US18/075,975 patent/US1195607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4286A (zh) * | 2008-05-26 | 2009-1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
EP2341679A2 (en) * | 2008-10-15 | 2011-07-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
WO2014045322A1 (ja) * | 2012-09-21 | 2014-03-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JP2017514325A (ja) * | 2014-03-20 | 2017-06-01 |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共通制御チャネルに対してシグナリングする変調及び符号化スキームについて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 |
WO2017100355A1 (en) * | 2015-12-07 | 2017-06-1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and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elivery of Other System Information;CATT;《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 R1-1710030》;20170626;全文 * |
Organization of NR System Information;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bis R2-1711514》;20170929;全文 * |
Other system information delivery;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3 R1-1715911》;20170912;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80395A1 (en) | 2020-09-03 |
JP6770651B2 (ja) | 2020-10-14 |
EP3522609A4 (en) | 2020-12-02 |
US20230106192A1 (en) | 2023-04-06 |
US11569937B2 (en) | 2023-01-31 |
EP3522609A1 (en) | 2019-08-07 |
US20190215101A1 (en) | 2019-07-11 |
CN110050485A (zh) | 2019-07-23 |
US10693592B2 (en) | 2020-06-23 |
KR20200056472A (ko) | 2020-05-22 |
KR102114622B1 (ko) | 2020-05-25 |
JP2020505842A (ja) | 2020-02-20 |
KR20190057206A (ko) | 2019-05-28 |
WO2019098767A1 (ko) | 2019-05-23 |
US11956078B2 (en) | 2024-04-09 |
KR102210637B1 (ko) | 2021-02-02 |
EP3522609B1 (en) | 2021-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4349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 |
US10945253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10521146B (zh) | 接收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10574447B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10495112B (zh) | 用于收发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557081B (zh) |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
EP3471296B1 (en) | Method for measur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10945805B (zh) | 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9588062B (zh) | 发送和接收广播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050485B (zh) |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