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0888B -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30888B CN110030888B CN201910306713.3A CN201910306713A CN110030888B CN 110030888 B CN110030888 B CN 110030888B CN 201910306713 A CN201910306713 A CN 201910306713A CN 110030888 B CN110030888 B CN 110030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ck
- hole
- crushing
- holes
- bla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474 deto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1/00—Bla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e.g. loading or tam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3/00—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 F42D3/04—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for rock bla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ill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Min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然后在三角形的形心中设置空孔等,有效的避免井壁围岩受多次爆破扰动的破坏,爆后让爆渣留在井内做临时支撑体,防止井壁围岩松动与坍塌;也可防止井壁围岩应力释放过度、松胀与坍塌,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竖井一次爆破开挖成井技术中掏槽爆破的难题,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爆破效果好的特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炮孔的布置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传统的竖井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下行施工法、上行施工法。其中下行施工法,即自上而下钻孔、爆破、排烟、排险、出渣、修整,支护、测量等,如此多次反复循环,逐渐向下分层开挖,直至将井挖通为止。用这种施工方法,因井下作业面狭窄、通风困难、升降频繁、作业条件恶劣、工效低,遇有坠落物或其它险情时,井下作业人员无处躲避,故在破碎岩体中开挖竖井,属于劳动强度大、安全难保障的作业之一。由于井壁围岩钳制条件所决定,下行施工法的掘进装药量的爆破,对围岩损伤扰动比较严重,在岩石较破碎的情况下,使得井壁经常出现超挖或坍塌现象,给后续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另外,循环掘进中的重复爆破扰动,对附近坑道围岩的累积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可导致已经破碎的岩体进一步松动,使本来已经处于围岩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坑道支护结构雪上加霜。这种施工方法的钻爆作业,还受到上个循环中支护混凝土龄期的制约,致使施工周期加长,难以满足竖井施工的进度需求。
竖井的另一种传统开挖方法是上行施工法,它是借助吊罐或作业平台自下而上的进行掘进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除不用人工井内出渣外,下行施工法的缺点它都具备,并且危险性更大。
地下竖井施工具有开挖难度高、安全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国家工程建设,也一直困扰施工单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的工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中炮孔布置方法是其中的关键,那么如何提供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也同样重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然后在三角形的形心中设置空孔等,有效的避免井壁围岩受多次爆破扰动的破坏,爆后让爆渣留在井内做临时支撑体,防止井壁围岩松动与坍塌;也可防止井壁围岩应力释放过度、松胀与坍塌,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竖井一次爆破开挖成井技术中掏槽爆破的难题。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炮孔布置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掏槽粉碎孔及空孔布置:
首先选定竖井的中央为掏槽粉碎区,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形心位置设置空孔,掏槽粉碎孔与空孔配合,掏槽粉碎孔起爆后,在掏槽粉碎区形成一个与竖井等高的一圆形空腔,为崩落破碎孔的爆破提供自由面和爆渣容纳空间;
第二步、崩落破碎孔布置:
接上步,掏槽粉碎区之外到竖井开挖边沿线为崩落破碎区,崩落破碎区布置崩落破碎孔,崩落破碎孔以中央粉碎区为中心,呈圆周的形式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与由掏槽粉碎孔组成的三角网区域之间,崩落破碎孔将崩落破碎区岩石进行崩落破碎;
第三步、预裂孔布置:
接上步,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预裂孔起爆后,沿着开挖轮廓线形成预裂缝,将竖井轮廓线内开挖区岩体与轮廓线外的岩体分离。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掏槽粉碎区的直径为75mm~250mm,其中优选80mm~150mm。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时两相邻掏槽粉碎孔的布置间距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A、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ρm——岩石的密度,kg/m3;
Cm——岩石中的声速,m/s;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B、不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一般取n=10;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其中掏槽粉碎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κ为1.2~1.6,轴向装药系数η为1。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时两相邻预裂孔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裂——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ψE折——孔间距折减系数,取0.8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一般取n=10;
σtd——岩石单轴动抗拉强度,MPa;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其中预裂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κ为1.8~3.0,轴向装药系数η为0.8~1。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预裂孔的直径为50mm~210mm。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布置崩落破碎孔时两相邻崩落破碎孔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γ——为药包布置间距调整系数,取0.8。
Q——装药量,kg;
H——竖井高度,m;
K——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kg/m3
W——最小抵抗线,kg/m3
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崩落孔的直径为75~250mm。
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本发明通过将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然后在三角形的形心中设置空孔等,有效的避免井壁围岩受多次爆破扰动的破坏,爆后让爆渣留在井内做临时支撑体,防止井壁围岩松动与坍塌;也可防止井壁围岩应力释放过度、松胀与坍塌,有效的解决了地下竖井一次爆破开挖成井技术中掏槽爆破的难题,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爆破效果好的特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炮孔布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掏槽粉碎孔及空孔三角网布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掏槽粉碎孔及空孔三角网布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所述炮孔布置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掏槽粉碎孔及空孔布置:
首先选定竖井的中央为掏槽粉碎区,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起粉碎掏槽作用,在等边三角形的形心位置设置空孔,具体如图1所示,掏槽粉碎孔与空孔配合,掏槽粉碎孔起爆后,在掏槽粉碎区形成一个与竖井等高的一圆形空腔,为崩落破碎孔的爆破提供自由面和爆渣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掏槽粉碎区的直径为75mm~250mm,其中优选80mm~150mm;
通过对C-J爆轰理论、岩石冲击波、应力波传播理论及Mises准则研究,得出了相邻深孔柱状装药条件下爆破形成连续粉碎带与炮孔间距、炮孔装药之间的规律,提出无了限岩石中相邻深孔耦合装药和非耦合柱状装药条件下形成连续压碎带的最大炮孔间距公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掏槽粉碎孔装药量与布置方式的关键技术问题,所述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时两相邻掏槽粉碎孔的布置间距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A、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ρm——岩石的密度,kg/m3;
Cm——岩石中的声速,m/s;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B、不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一般取n=10;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掏槽粉碎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K一般为1.2~1.6左右,对于强度较高的岩层,不宜取大值。轴向装药系数η一般取为1为宜,即轴向为耦合装药。
空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为掏槽粉碎孔爆破下的岩渣提供补偿空间,二是为掏槽粉碎孔的爆破提供自由面。
对于无自由面的岩体爆破,其爆破空间被约束,爆破破坏的岩体被挤压在有限的空间里从而再次形成岩石,被爆岩体一旦二次成岩,表示爆破失败。避免二次成岩的关键是爆破过程中能否为岩石的破碎提供足够的膨胀空间。
确保避免二次成岩所必须的最小补偿空间为岩石爆破破碎后的膨胀体积减去岩石未破碎时的体积。其中确定岩石爆破破碎后的膨胀体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岩石爆破破碎后的膨胀体积并不是简单的岩石破碎后爆落下来的松散体积,而是指岩石破碎后虽得到膨胀但又受到一定挤压的体积,这种挤压力一方面确保破碎岩石不是自由松散,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破碎岩石在这种挤压力作用下能被爆轰气体抛掷出去。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并经过现场多次试验后,确定岩石爆破破碎后的膨胀体积V碎大小为:
V碎=γ胀·V系
式中γ胀为破碎岩石的胀大系数,一般为1.18~1.21之间,对于岩石强度较高及含胶质材料少的岩石,采用低值;对于岩石强度较低及含胶质材料多的岩石,采用高值。
第二步、崩落破碎孔布置:
接上步,掏槽粉碎区之外到竖井开挖边沿线为崩落破碎区,崩落破碎区布置崩落破碎孔,崩落破碎孔以中央粉碎区为中心,呈圆周的形式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与由掏槽粉碎孔组成的三角网区域之间,崩落破碎孔将崩落破碎区岩石进行崩落破碎;
崩落破碎孔作用:将崩落破碎区岩石进行崩落破碎。崩落破碎孔围绕粉碎掏槽区以圆圈形布置,破碎崩落孔按从里圈到外圈的顺序,逐圈爆破,直至整个竖井爆破完毕,
通过对利文斯顿理论研究,得出崩落破碎孔装药量、布置间距与崩落岩体之间的规律,提出了崩落破碎孔装药量、布置间距计算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崩落破碎。
所述布置崩落破碎孔时两相邻崩落破碎孔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γ——为药包布置间距调整系数,取0.8。
Q——装药量,kg;
H——竖井高度,m;
K——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kg/m3
W——最小抵抗线,kg/m3
工程实践表明,崩落破碎孔的布置采用“小排距、大孔距”的布置方式,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炮孔的密集系数(炮孔的间距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一般为1.0~2.0之间,密集系数大于2.0的爆破为宽孔距爆破。崩落破碎孔爆破漏斗是减弱抛掷爆破漏斗,漏斗的张开角θ<900。在实际工程中,顶角θ布置为550~900为宜。崩落破碎孔的间距和圈距是相互关联的,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崩落破碎孔的间距和圈距的确定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结果。
崩落破碎孔以同心圆的形式布置在粉碎区与预裂边界之间,相邻同心圆圈间距称圈距。崩落破碎孔圈距为最小抵抗线W。第一圈崩落破碎孔与掏槽粉碎区临近,所以该圈距设定偏小,以便对掏槽腔进行规整和进一步扩大。
崩落孔的直径一般取75~250mm。一般跟掏槽粉碎孔同直径。
崩落孔的装药量Q根据崩落破碎的岩石确定,装药量较掏槽粉碎孔的药量小,所以一般采用不耦合装药,不耦合系数根据实际的药量确定。
第三步、预裂孔布置:
接上步,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预裂孔起爆后,沿着开挖轮廓线形成预裂缝,将竖井轮廓线内开挖区岩体与轮廓线外的岩体分离;
预裂孔的作用是:预裂孔起爆后,沿着开挖轮廓线形成预裂缝,将竖井轮廓线内开挖区岩体与轮廓线外的岩体分离。
通过对C-J爆轰理论、岩石冲击波、应力波传播理论及Mises准则研究,得出了相邻深孔柱状装药条件下爆破形成贯通裂隙带与炮孔间距、炮孔装药之间的规律,提出了无限岩石中相邻深孔非耦合柱状装药条件下形成贯通裂隙带的最大炮孔间距公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预裂孔装药量与布置间距的关键技术问题。
所述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时两相邻预裂孔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裂——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ψE折——孔间距折减系数,取0.8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一般取n=10;
σtd——岩石单轴动抗拉强度,MPa;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可以认为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其中[σtd]为岩石的动极限抗拉强度,在动应力作用下,岩石的动极限抗拉强度与静极限抗拉强度相比变化不大,可以采用同一值。
预裂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κ一般为1.8~3.0左右,对于强度较高的岩层,不宜取大值。轴向装药系数η一般取为0.8~1为宜。
预裂孔的直径一般取50mm~210mm,如果对爆破表面平整度要求高,钻孔直径应选用50~120mm。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掏槽粉碎区布置在拟开挖竖井的中央,如图1所示。经多次实验表明,掏槽粉碎区的直径为开挖竖井直径的3/20~5/20较为合适,竖井直径大于8.5米可取小值,小于8.5米可取大值。三角网外接圆周直径加上独立深孔柱状装药爆破作用下无限岩石粉碎圈的直径之和就为掏槽粉碎区的直径。
进一步,传统的掏槽方式都是以抛掷爆破漏斗理论为基础,爆炸掏槽后形成的掏槽的空腔为锥形漏斗,这种形式的掏槽均为浅孔掏槽,浅炮孔的深度一般小于2m,掏槽爆破时工作面为自由面进行抛掷,但是这种掏槽方式是不适合于地下竖井一次爆破成井施工技术的。在地下竖井一次爆破成井施工中,炮孔均为深孔,一般深达20多米以上,没有爆破自由面,采用传统的掏槽方式进行掏槽是不能成功的,即使强行装上大量的炸药进行爆破,最后只能形成一的比拟开挖竖井大得多的大坑,不能实现竖井开挖的意图。
地下竖井一次爆破成井要求掏槽爆破后形成的掏槽空腔必须为与竖井等高的圆柱形,这样才能达到掏槽的目的。基于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三角网掏槽新的掏槽方式。三角网掏槽方式为:在掏槽粉碎区内,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网的形式布置,空孔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形心位置,布置形式如图1、图2所示。若粉碎掏槽区较大,可采用三角网的扩展方式布置,如图3所示。掏槽粉碎孔的作用是将掏槽粉碎区内的岩石爆破并粉碎,粉碎后的岩渣在重力和爆轰气体的作用下,被抛出,形成一掏槽空腔;空孔不装炸药,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为掏槽粉碎孔爆破下的岩渣提供补偿空间,二是为掏槽粉碎孔的爆破提供自由面。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项目研究创新成果如下:
1、通过对传统的掏槽理论、掏槽方式研究,提出了深孔粉碎掏槽的思路,并首次提出了三角网爆破掏槽新的掏槽方式,解决了地下竖井一次爆破开挖成井技术中掏槽爆破的难题。
2、通过对C-J爆轰理论、岩石冲击波、应力波传播理论及Mises准则研究,得出了相邻深孔柱状装药条件下爆破形成连续粉碎带与炮孔间距、炮孔装药之间的规律,提出无了限岩石中相邻深孔耦合装药和非耦合柱状装药条件下形成连续压碎带的最大炮孔间距公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掏槽粉碎孔装药量与布置方式的关键技术问题。
3、通过对C-J爆轰理论、岩石冲击波、应力波传播理论及Mises准则研究,得出了相邻深孔柱状装药条件下爆破形成贯通裂隙带与炮孔间距、炮孔装药之间的规律,提出了无限岩石中相邻深孔非耦合柱状装药条件下形成贯通裂隙带的最大炮孔间距公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预裂孔装药量与布置间距的关键技术问题。
4、通过对利文斯顿理论研究,得出崩落破碎孔装药量、布置间距与崩落岩体之间的规律,提出了崩落破碎孔装药量、布置间距计算式,解决了新工法竖井开挖中的崩落破碎孔布置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为了公开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发明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Claims (7)
1.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炮孔布置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掏槽粉碎孔及空孔布置:
首先选定竖井的中央为掏槽粉碎区,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形心位置设置空孔,掏槽粉碎孔与空孔配合,掏槽粉碎孔起爆后,在掏槽粉碎区形成一个与竖井等高的一圆形空腔,为崩落破碎孔的爆破提供自由面和爆渣容纳空间,所述掏槽粉碎孔以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布置时两相邻掏槽粉碎孔的布置间距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A、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ρm——岩石的密度,kg/m3;
Cm——岩石中的声速,m/s;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B、不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相邻三角网掏槽孔布置间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碎——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取n=10;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σ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σcd——岩石动抗压强度,MPa;动抗压强度σcd=8σc;
其中掏槽粉碎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κ为1.2~1.6,轴向装药系数η为1;
第二步、崩落破碎孔布置:
接上步,掏槽粉碎区之外到竖井开挖边沿线为崩落破碎区,崩落破碎区布置崩落破碎孔,崩落破碎孔以中央粉碎区为中心,呈圆周的形式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与由掏槽粉碎孔组成的三角网区域之间,崩落破碎孔将崩落破碎区岩石进行崩落破碎;
第三步、预裂孔布置:
接上步,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预裂孔起爆后,沿着开挖轮廓线形成预裂缝,将竖井轮廓线内开挖区岩体与轮廓线外的岩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掏槽粉碎区的直径为75mm~2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掏槽粉碎区的直径为80mm~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裂孔布置在竖井的开挖轮廓边线上时两相邻预裂孔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ψE裂——孔间距修正系数,取1.45;
ψE折——孔间距折减系数,取0.85;
D——爆轰波的速度,m/s;
ρ0——炸药初始状态下的密度,kg/m3;
rb——炮孔半径,m;
κ——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
η——柱状装药轴向装药系数;
n——爆轰产物撞击炮孔岩壁时压力增大系数,取n=10;
σtd——岩石单轴动抗拉强度,MPa;
μd——岩石的动泊松比,μd=0.8μ,μ为岩石的静泊松比;
其中预裂孔柱状装药径向不耦合系数κ为1.8~3.0,轴向装药系数η为0.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裂孔的直径为50mm~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崩落孔的直径为75~2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06713.3A CN110030888B (zh) | 2019-04-17 | 2019-04-17 |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06713.3A CN110030888B (zh) | 2019-04-17 | 2019-04-17 |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0888A CN110030888A (zh) | 2019-07-19 |
CN110030888B true CN110030888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6723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06713.3A Active CN110030888B (zh) | 2019-04-17 | 2019-04-17 |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308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4079B (zh) * | 2019-09-11 | 2021-09-14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直角三角形预裂掏槽方法 |
CN112880503A (zh) * | 2021-03-29 | 2021-06-01 |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盲天井逐孔微差爆破一次成井炮孔布置结构及方法 |
CN113686215B (zh) * | 2021-09-09 | 2022-06-21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岩巷大直径双空孔装药精确延时逐孔垂直掏槽爆破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71513C2 (ru) * | 2003-11-28 | 2006-03-1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иаргу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горно-хим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 Способ проходки восстающих с отбойкой породы скважинными зарядами вв |
CN101338999A (zh) * | 2008-08-26 | 2009-01-07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低渗透砂岩型铀矿床爆破增渗的方法 |
CN102401616A (zh) * | 2011-10-11 | 2012-04-0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立井爆破掘进方法 |
KR20120034328A (ko) * | 2010-10-01 | 2012-04-12 | 흥도이엔지 주식회사 | 터널 심발공의 발파방법 |
KR101286128B1 (ko) * | 2011-12-14 | 2013-07-15 | (주)성풍건설 | 수직터널 확공방법 |
CN104989405A (zh) * | 2015-06-12 | 2015-10-21 | 北京科技大学 | 大倾角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定向防治方法 |
-
2019
- 2019-04-17 CN CN201910306713.3A patent/CN1100308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71513C2 (ru) * | 2003-11-28 | 2006-03-1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иаргу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горно-хим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 Способ проходки восстающих с отбойкой породы скважинными зарядами вв |
CN101338999A (zh) * | 2008-08-26 | 2009-01-07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低渗透砂岩型铀矿床爆破增渗的方法 |
KR20120034328A (ko) * | 2010-10-01 | 2012-04-12 | 흥도이엔지 주식회사 | 터널 심발공의 발파방법 |
CN102401616A (zh) * | 2011-10-11 | 2012-04-0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立井爆破掘进方法 |
KR101286128B1 (ko) * | 2011-12-14 | 2013-07-15 | (주)성풍건설 | 수직터널 확공방법 |
CN104989405A (zh) * | 2015-06-12 | 2015-10-21 | 北京科技大学 | 大倾角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定向防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技术研究及应用;陈胜云 等;《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1031;第37卷(第10期);第5-8页第2.2-3.5节及图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0888A (zh) | 2019-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u et al. | Study on the raising technique using one blast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long-hole presplitting and vertical crater retreat multiple-deck shots | |
CN110030888B (zh) | 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工法的炮孔布置方法 | |
CN105874299A (zh) | 设置有气隙的炸药管及利用此炸药管的岩石爆破施工法 | |
CN106288995B (zh) | 一种逐孔起爆爆破处理废弃采空区方法 | |
CN110879026B (zh) | 适用于高塑低强岩石隧洞开挖掏槽爆破方法 | |
CN102967191A (zh) | 处理采空区的爆破方法 | |
CN102080545B (zh) | 高危矿柱露天深孔协同回采方法 | |
CN106761745A (zh) | 脉外分段空场采矿法 | |
CN105333779A (zh) | 一种硬岩巷道不同阶微差掏槽爆破技术 | |
CN103822555B (zh) | 一种水利工程加固改造建设中的爆破方法 | |
CN107576235B (zh) | 一种干旱区露天矿的爆破方法 | |
CN102269544A (zh) | 一端封闭的聚能爆破切缝管装置 | |
Li et al. | Theory and field tests of innovative cut blasting method for rock roadway excavation | |
CN110030889B (zh) | 一种深孔分区三角网掏槽一次爆破成井的方法 | |
CN114293995A (zh) | 一种煤层改性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 |
CN111486760B (zh) | 一种地下矿山高阶段控制爆破方法 | |
CN113188388A (zh) | 孔内延期分段起爆掏槽结构和方法 | |
CN113482618A (zh) | 辅助崩落的采矿方法 | |
RU2066838C1 (ru) | Способ дробления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взрывом | |
CN213021276U (zh) | 一种用于爆破的装药漏斗 | |
CN113251878A (zh) | 一种边坡坡面液压劈裂爆破联合施工方法 | |
CN115493465A (zh) | 一种地下矿山垂直溜井堵塞处理的方法 | |
JP7061853B2 (ja) | 岩盤類の掘削部位からの掘削物を資材として採取することにより資材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115012941A (zh) | 一种厚大矿体剔除破碎带的低贫损采矿方法 | |
CN103175450B (zh) | 深孔爆破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