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234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22341A CN110022341A CN201810025236.9A CN201810025236A CN110022341A CN 110022341 A CN110022341 A CN 110022341A CN 201810025236 A CN201810025236 A CN 201810025236A CN 110022341 A CN110022341 A CN 1100223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storage area
- shared storage
-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cl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1—Client-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程序的层出不穷,大量的应用程序的出现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运行过程中应用程序的前端页面和客户端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互,尤其是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视频编辑和图片处理功能时,所产生的数据量是巨大的,因此数据传输的效率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目前,针对客户端向前端传输数据的情况,普遍采用先将数据通过Base64编码方法编码二进制数据流,再把二进制数据传输给前端的方式,而前端仍然使用直接向客户端传输数据的方式。然而,在传输较大的二进制数据流时,数据传输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实现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客户端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客户端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包括起始地址和存储区域大小。
其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数据大小。
其中,所述客户端包括Java端或kotlin端,所述Web端包括Javascript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Web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所述Web端从查找到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Web端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的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数据大小的所述应用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端,包括:
内存申请模块,用于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内存申请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内存申请模块具体用于:
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包括起始地址和存储区域大小。
其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数据大小。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Web端,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从查找到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
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其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的所述应用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数据大小的所述应用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行为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是硬件。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通过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标识信息,Web端根据标识信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与Web端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配共享存储区域的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配共享存储区域的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eb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Web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客户端、Web端和共享存储区域,其中,客户端可以包括Java端或kotlin端,Web端可以包括Javascript端。例如,Java端可以是利用Java中的Native方法开发的应用程序的系统层,Java端具有离线存储和发出网络请求的功能,Javascript端可以是利用Javascript开发应用程序的逻辑层,Javascript端可以提供程序注册、页面注册等服务。Java端可以向Javascript端提供本地离线存储的图片、用户数据以及向Javascript端发出网页浏览请求,Javascript端可以为Java端提供应用程序入口、页面注册等服务。其中,应用数据可以在Java端和Javascript端之间通过共享存储区域进行双向传输,并且Java端向Javascript端传输数据的方法与Javascript端向Java端传输数据的方法相同,例如,当Java端向Javascript端传输离线存储的图片时,Java端首先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标识信息,向共享存储区域写入该图片对应的应用数据;最后向Javascript端发送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Javascript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基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1,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具体实现中,客户端可以首先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然后根据所述数据大小,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同时,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其中,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为共享存储区域分配标识信息,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可以包括起始地址和存储区域大小。
例如:首先Java端计算得到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为2M,接着Java端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身份识别号(Identification,ID)“1”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然后Java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调用C++编程语言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从系统内存中申请一块2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malloc函数将通过一个指针返回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如图3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并建立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与标识信息“1”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可生成映射表,该映射表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映射表中包括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其中,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
表1.映射表-1
标识信息 | 起始地址 |
1 | 0x00000010 |
可选的,客户端可以首先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接着将所述应用数据分割成多块,然后根据每块应用数据的大小,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同时,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可生成映射表,该映射表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例如:Java端首先计算得到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为2M,接着将这2M的应用数据分割成一块大小为1.5M的应用数据和一块大小为0.5M的应用数据。针对大小为1.5M的应用数据,Java端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ID号“1”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并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调用C++编程语言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从系统内存中申请一块1.5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malloc函数将通过一个指针返回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如图4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然后建立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与标识信息“1”的映射关系。针对大小为0.5M的应用数据,Java端重复上述过程,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ID号“2”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申请一块0.5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如图4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建立起始地址0x00000040与标识信息“2”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生成映射表,如表2所示,映射表中包括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其中,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标识信息“2”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
表2.映射表-2
标识信息 | 起始地址 |
1 | 0x00000010 |
2 | 0x00000040 |
可选的,客户端可以首先判断是否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若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若不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则首先判断上一次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的共享存储区域是否已被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对应的内存释放函数(如free)释放,若共享存储区域已被释放,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若共享存储区域未被释放,则判断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于是否不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若数据大小不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则跳过本步骤,直接执行下述操作步骤,若数据大小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
S202,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客户端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如SetNativeBuffer)向共享存储区域写入所要传输的应用数据。
例如,Java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申请到2M的共享存储区域,并建立标识信息“1”与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的映射关系之后,SetNativeBuffer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写入标识信息“1”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
S203,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
具体实现中,客户端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如SetIdtoJs)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包括一块或多块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Web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例如,如图4所示,Java端向共享存储区域1写入了1.5M的应用数据,向共享存储区域2写入了0.5M的应用数据,则Java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IdtoJs将共享存储区域1的标识信息“1”和共享存储区域2的标识信息“2”发送给Javascript端。
可选的,数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然后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最后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通过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标识信息,Web端根据标识信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与Web端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501,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本步骤与上一实施例的S201相同,本步骤不再赘述。
S502,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本步骤与上一实施例的S202相同,本步骤不再赘述。
S503,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本步骤与上一实施例的S203相同,本步骤不再赘述。
S504,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Web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中的标识信息,在映射表中查找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接着根据起始地址,从系统内存中查找共享存储区域,最后从查找到的共享存储区中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例如,Javascript端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中的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为“1”,则Javascript端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1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最后Javascript端从该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Java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又如,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1”和标识信息“2”,则Javascript端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2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1,同理,根据标识信息“2”可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2,最后Javascript端依次从共享存储区域1和共享存储区域2中读取Java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客户端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利用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从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应用数据,例如,通过GetNativeBuffer(ID)即可读取标识信息“ID”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中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包括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Web端根据标识信息和数据大小,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的所述应用数据。进一步的,Web端可以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标识信息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然后Web端根据起始地址,从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数据大小的应用数据。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Web端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到起始地址,进而从系统内存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后,Web端根据起始地址,从查找到的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大小的应用数据,例如,Javascript端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的标识信息为“1”、数据大小为1.5M,则Javascript端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1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然后从起始地址0x00000010开始从该共享存储区域读取1.5M的应用数据。
第二种情况,Web端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到起始地址,进而从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多块共享存储区域后,根据起始地址,从多块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应用数据,从多块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的应用数据的总量等于数据大小。例如,Javascript端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1”和标识信息“2”、数据大小为1.8M,则Javascript端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2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1,同理,根据标识信息“2”可以查找到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的共享存储区域2,然后Javascript端从共享存储区域1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开始从共享存储区域1读取1.5M的应用数据,从共享存储区域2的起始地址0x00000040开始从共享存储区域2读取0.3M的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程序中。例如,在微信小程序中,利用Java的Native方法开发的系统层向利用Javascript开发的逻辑层发送本地离线存储的图片时,Java端(系统层)首先计算待发送的图片对应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为2M,并通过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一个ID号“1”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接着,Java端(系统层)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调用C++编程语言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从系统内存中分配一块2M的连续存储空间作为共享存储区域,malloc通过一个指针返回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并建立标识信息“1”与起始地址0x00000010的映射关系,并将该图片对应的2M的应用数据写入标识信息“1”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其次,Java端(系统层)将标识信息“1”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IdtoJs发送给Javascript端(逻辑层);然后Javascript端(逻辑层)接收标识信息“1”;最后Javascript端(逻辑层)根据标识信息“1”获得起始地址,并根据起始地址在系统中查找到共享区域,再从查找到的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图片对应的应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主要介绍了从客户端向Web端传输应用数据,而Web端向客户端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然后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通过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标识信息,Web端根据标识信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与Web端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该客户端可以包括:
内存申请模块601,用于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具体实现中,可以首先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然后根据所述数据大小,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同时,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其中,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为共享存储区域分配标识信息,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可以包括起始地址和存储区域大小。
例如:首先计算得到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为2M,接着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ID号“1”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然后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调用C++编程语言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从系统内存中申请一块2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malloc函数将通过一个指针返回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如图3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并建立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与标识信息“1”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可生成映射表,该映射表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映射表中包括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其中,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
可选的,可以首先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接着将所述应用数据分割成多块,然后根据每块应用数据的大小,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同时,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可生成映射表,该映射表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例如:首先计算得到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为2M,接着将这2M的应用数据分割成一块大小为1.5M的应用数据和一块大小为0.5M的应用数据。针对大小为1.5M的应用数据,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ID号“1”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并通过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调用C++编程语言中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从系统内存中申请一块1.5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malloc函数将通过一个指针返回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如图4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并建立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与标识信息“1”的映射关系。针对大小为0.5M的应用数据,重复上述过程,利用应用程序接口GetNativeBufferId分配ID号“2”作为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申请一块0.5M的连续存储区域作为共享存储区域,如图4所示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建立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40与标识信息“2”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生成映射表,如表2所示,映射表中包括标识信息和起始地址,其中,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标识信息“2”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
可选的,可以首先判断是否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若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若不是首次向Web端传输数据,则首先判断上一次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的共享存储区域是否已被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对应的内存释放函数(如free)释放,若共享存储区域已被释放,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若共享存储区域未被释放,则判断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于是否不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若数据大小不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则跳过本步骤,直接执行下述操作步骤,若数据大小大于共享存储区域的大小,则执行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的操作。
数据写入模块602,用于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如SetNativeBuffer)向共享存储区域写入所要传输的应用数据。
例如,Java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NativeBuffer申请到2M的共享存储区域,并建立标识信息“1”与该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的映射关系之后,SetNativeBuffer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写入标识信息“1”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
信息发送模块603,用于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
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如SetIdtoJs)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可以包括一块或多块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Web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写入模块602写入的应用数据。
例如:如图4所示,数据写入模块602向共享存储区域1写入了1.5M的应用数据,向共享存储区域2写入了0.5M的应用数据,则信息发送模块603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SetIdtoJs将共享存储区域1的标识信息“1”和共享存储区域2的标识信息“2”发送给Web端。
可选的,数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待传输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通过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标识信息,Web端根据标识信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与Web端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Web端的结构示意图,该Web端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数据读取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中的标识信息,在映射表中查找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接着根据起始地址,从系统内存中查找共享存储区域,最后从查找到的共享存储区中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例如,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中的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为“1”,则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1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最后从该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又如,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1”和标识信息“2”,则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2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1,同理,根据标识信息“2”可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2,最后依次从共享存储区域1和共享存储区域2中读取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利用相关的应用程序接口从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应用数据,例如,通过GetNativeBuffer(ID)即可读取标识信息“ID”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中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包括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根据标识信息和数据大小,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进一步的,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标识信息对应的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然后根据起始地址,从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数据大小的应用数据。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到起始地址,进而从系统内存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后,根据起始地址,从查找到的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大小的应用数据,例如,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的标识信息为“1”、数据大小为1.5M,则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1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根据起始地址0x00000010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然后从起始地址0x00000010开始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1.5M的应用数据。
第二种情况,在根据标识信息查找到起始地址,进而从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多块共享存储区域后,根据起始地址,从多块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应用数据,从多块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的应用数据的总量等于数据大小,例如,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包括标识信息“1”和标识信息“2”、数据大小为1.8M,则根据标识信息“1”可以在如表2所示的映射表中查找到与标识信息“1”对应的起始地址为0x00000010,接着在如图4所示的系统内存中查找到共享存储区域1,同理,根据标识信息“2”可以查找到起始地址为0x00000040的共享存储区域2,然后从共享存储区域1的起始地址0x00000010开始从共享存储区域1读取1.5M的应用数据,从共享存储区域2的起始地址0x00000040开始从共享存储区域2读取0.3M的应用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通过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标识信息,Web端根据标识信息从共享存储区域读取应用数据,从而减少了客户端与Web端之间传输数据的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客户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802,至少一个存储器8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4。
其中,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总线8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8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8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存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存储(PhaseChange RAM,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Magetoresistive RAM,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半导体器件,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存储器8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8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8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801执行存储器803中的程序。
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Web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Web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902,至少一个存储器9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904。
其中,处理器901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器。通信总线9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总线9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90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903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903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9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903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901执行存储器903中上述通信设备所执行的程序。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从查找到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的所述应用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9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步骤:
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数据大小的所述应用数据。
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配合,执行上述发明实施例中Web端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客户端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所述客户端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客户端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客户端调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包括起始地址和存储区域大小。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数据大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括Java端或kotlin端,所述Web端包括Javascript端。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Web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8.如权利要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所述Web端从查找到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9.如权利要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包括:
所述Web端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系统内存中查找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的所述应用数据。
11.如权利要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eb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包括:
所述Web端从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共享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起始地址的映射关系;
所述Web端根据所述起始地址,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数据大小的所述应用数据。
12.一种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括:
内存申请模块,用于从系统内存中申请共享存储区域,建立所述共享存储区域与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
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共享存储区域写入应用数据;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Web端发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所述Web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应用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申请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应用数据的数据大小;
根据所述数据大小,从所述系统内存中申请所述共享存储区域。
14.一种Web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eb端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共享存储区域的标识信息;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共享存储区域读取所述客户端写入的应用数据。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25236.9A CN110022341B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25236.9A CN110022341B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2341A true CN110022341A (zh) | 2019-07-16 |
CN110022341B CN110022341B (zh) | 2022-01-25 |
Family
ID=67188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25236.9A Active CN110022341B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2234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6257A (zh) * | 2020-12-02 | 2021-02-26 | 北京中指讯博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存储方法及装置 |
CN114553931A (zh) * | 2022-02-23 | 2022-05-27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共享存储空间的处理方法、设备、车辆及系统 |
CN115016955A (zh) * | 2022-05-06 | 2022-09-06 | 乐视新生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一种多应用间信息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071158A1 (zh) * | 2021-10-26 | 2023-05-04 | 西安广和通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 内存优化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0978A (zh) * | 2004-08-23 | 2006-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共享内存数据库的方法及内存数据库系统 |
US20060230118A1 (en) * | 2005-04-12 | 2006-10-12 | Digi Chain Information Co., Ltd. | Share memory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eb service oriented applications |
CN102184226A (zh) * | 2011-05-09 | 2011-09-14 | 河海大学 | 一种实时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和数据检索方法 |
CN102945169A (zh) * | 2012-12-05 | 2013-02-27 |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Android的Native APP融合Web APP开发系统 |
CN103067502A (zh) * | 2012-12-31 | 2013-04-24 | 博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开发测试云的硬件系统 |
US20140026057A1 (en) * | 2012-07-23 | 2014-01-23 | Vmware, Inc. | Providing access to a remote application via a web client |
US20140033213A1 (en) * | 2012-07-27 | 2014-01-30 | Richard Huds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mory management |
CN105677491A (zh) * | 2015-12-31 | 2016-06-15 |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466A (zh) * | 2016-07-18 | 2017-02-15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一种智能电视系统 |
-
2018
- 2018-01-10 CN CN201810025236.9A patent/CN1100223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0978A (zh) * | 2004-08-23 | 2006-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共享内存数据库的方法及内存数据库系统 |
US20060230118A1 (en) * | 2005-04-12 | 2006-10-12 | Digi Chain Information Co., Ltd. | Share memory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eb service oriented applications |
CN102184226A (zh) * | 2011-05-09 | 2011-09-14 | 河海大学 | 一种实时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和数据检索方法 |
US20140026057A1 (en) * | 2012-07-23 | 2014-01-23 | Vmware, Inc. | Providing access to a remote application via a web client |
US20140033213A1 (en) * | 2012-07-27 | 2014-01-30 | Richard Huds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mory management |
CN102945169A (zh) * | 2012-12-05 | 2013-02-27 |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Android的Native APP融合Web APP开发系统 |
CN103067502A (zh) * | 2012-12-31 | 2013-04-24 | 博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开发测试云的硬件系统 |
CN105677491A (zh) * | 2015-12-31 | 2016-06-15 |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466A (zh) * | 2016-07-18 | 2017-02-15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一种智能电视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武军彪: ""嵌入式操作系统核间任务同步与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6257A (zh) * | 2020-12-02 | 2021-02-26 | 北京中指讯博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存储方法及装置 |
WO2023071158A1 (zh) * | 2021-10-26 | 2023-05-04 | 西安广和通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 内存优化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CN114553931A (zh) * | 2022-02-23 | 2022-05-27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共享存储空间的处理方法、设备、车辆及系统 |
CN114553931B (zh) * | 2022-02-23 | 2024-03-08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共享存储空间的处理方法、设备、车辆及系统 |
CN115016955A (zh) * | 2022-05-06 | 2022-09-06 | 乐视新生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一种多应用间信息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2341B (zh) | 2022-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10818B (zh) | 访问限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065637B (zh) | 网页游戏运行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389905B (zh) | 资源释放方法、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1752480B (zh) | 一种数据写方法、数据读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CN11002234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607428B (zh) | 一种访问共享内存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287708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209716B (zh) | 内存管理装置和方法 | |
CN111124270B (zh) | 缓存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7835986B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数据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961510B (zh) |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881227B (zh) | 远程白板系统的操作控制方法和装置、远程白板系统 | |
CN106817388B (zh) | 虚拟机、宿主机获取数据的方法、装置及访问数据的系统 | |
CN113806300B (zh) | 数据存储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078410A (zh) | 内存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KR20220125198A (ko) | 데이터의 추가 기록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저장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매체 | |
CN111400598A (zh) | 信息推送方法、服务器、多端口转发器和存储介质 | |
CN112540731B (zh) | 数据的追加写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11803917B (zh) | 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EP412006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toring data,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ading data | |
CN10924608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225314A (zh) | 数据写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990296B (zh) | 类组件的识别方法及服务器、终端、存储介质 | |
CN112395245B (zh) | 处理器的访问装置、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2306372B (zh) |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