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3245B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3245B CN109983245B CN201780072503.1A CN201780072503A CN109983245B CN 109983245 B CN109983245 B CN 109983245B CN 201780072503 A CN201780072503 A CN 201780072503A CN 109983245 B CN109983245 B CN 1099832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axial locking
- clutch mechanism
- clutch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锁定装置(600),其允许在组装离合器机构(100)和变速器(400)期间将离合器机构(10)轴向锁定在变速器(400)上。组装装置包括位于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形成在离合器机构(10)的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的外端部处的轴向锁定器件(620)和与轴向锁定构件(610)及轴向锁定器件(620)协作以实现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元件(630)。本发明同时延伸到包括轴向锁定器件(620)的这种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将被安装在其上的变速器(400)的元件,以及对应于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组装的传动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机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的变速器上组装这种离合器机构的组装装置。本发明属于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变速器的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用于将离合器机构固定在变速器上的固定装置的难以接近性,所述离合器机构在传动链上的组装有时是难以执行的步骤。
已知这样的固定装置,其使用穿过离合器机构轴向取向的螺钉以与位于面向变速器的面上的螺纹孔口协作。这种配置使得这种离合器机构的设计更加复杂,因为需要在离合器机构的不同元件中形成轴向开口,以允许固定螺钉穿过整个离合器机构插入。此外,组装或拆卸操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在能够插入对应的固定螺钉或固定工具之前,需要对离合器机构的每个元件进行角度分度以使不同的开口相对应。
还已知文献WO2015/010699A2,其描述了一种使用这样的固定装置的离合器机构,所述固定装置允许通过轴向取向并位于离合器机构外部的直径上的固定螺钉将所述离合器机构固定在变速器上。这种配置确实简化了对应的离合器机构的设计,因为不再需要设置轴向开口;然而,将固定螺钉定位在比离合器机构更大的直径上导致所述离合器机构的更大的径向体积。此外,需要设置用于固定离合器机构的固定部件,其允许将离合器机构联接在变速器上,所述固定部件以已知的方式包括径向延伸臂,以允许将所述离合器机构固定在更大的直径处。径向延伸臂的刚度有时可能不足够大,特别是对于在离合器机构的操作期间引入的振动而言。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至少大部分地克服前述问题并进一步提供其它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出一种新的离合器机构,以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简化这种离合器机构的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便于将这种离合器机构组装在变速器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一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离合器机构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
-在旋转轴线上定中心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离合器支撑件,设置成径向支撑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致动系统,包括容纳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的壳体,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设置成分别使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离合器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的面上的轴向锁定器件,垂直于所述面的线径向或基本径向地取向,所述轴向锁定器件构成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
在其第一方面中,本发明的目标是符合汽车领域所销售的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机构,更具体地说是在售后市场(la seconde monte)上销售的那些。
因此,离合器机构包括轴向锁定器件,该轴向锁定器件在壳体的径向地或基本径向地取向的面上开口,以允许将所述离合器机构组装在变速器上的操作者更容易地接近所述轴向锁定器件。轴向锁定器件构成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一部分。这样,它与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其它元件协作,以便最终实现所述离合器机构在所述变速器上的组装。当然,轴向锁定装置的其他元件通过后面将描述的其他方面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更容易组装在变速器上,因为轴向锁定器件的径向取向将最终允许更容易地接近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在所述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不同元件。实际上,径向接近比轴向接近更容易,因为操作者不需要“穿过”离合器机构来接近用于离合器机构的轴向锁定器件:可沿垂直于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接近轴向锁定器件。
因此,不需要在离合器机构的所有元件中设置开口以允许接近离合器机构的轴向锁定器件:后者可从径向方向直接接近,离合器机构的设计被简化。
一般性地,在接下来的说明书和在权利要求书中,为了便于理解,将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以下术语:
-形容词“径向”或副词“径向地”限定基本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特别地,如果垂直于一个面的线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旋转轴线O,则所述面是径向取向的;如果一个部件、一个部分或一个支承部沿着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延伸,则其是径向延伸的;
-形容词“轴向”或副词“轴向地”限定基本平行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特别地,如果垂直于一个面的直线与旋转轴线O平行或基本平行,则所述面轴向取向;如果一个部件、一个部分或一个支承部沿与旋转轴线O平行或基本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则其是轴向延伸的;
-沿着相对于由离合器机构和/或传动系统的旋转轴线O确定的轴向取向的方向的“前部”或“后部”,“后部”表示定位于图的右侧的部分、在变速器侧,“前部”表示图的左侧部分、在发动机侧;和
-相对于旋转轴线O沿着与所述轴向取向正交的径向取向的“内/内部”或“外/外部”,“内”表示轴线O的近端部分,“外”表示轴线的远端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可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壳体与离合器支撑件一体地制成。替代地,离合器支撑件附接在壳体上且通过任何固定器件固定,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焊接或胶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包括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在该进入区域内部不包括任何元件。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相对于所述轴向锁定器件径向向外延伸。换句话说,离合器机构包括形成间隙的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以便能够直接“接近”轴向锁定器件而不穿过元件:壳体的轴向延伸支承部的面沿着径向方向朝向离合器机构的外部直接敞开。优选地,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延伸到等于离合器机构的外直径的径向距离。还优选地,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延伸的径向距离相对于离合器机构不受限:对于大于或等于距所述轴向锁定器件的径向距离的任何距离,离合器机构的任何元件均不穿过通向轴向锁定器件的进入区域;
-所述面界定所述壳体的外部柱形支承部,所述轴向锁定器件采用从所述面的材料去除部的形式并且通过至少一侧被轴向界定。因此,形成轴向锁定器件的材料挖空部由径向延伸面轴向界定或包括至少一个径向部件。有利地,形成轴向锁定器件的材料挖空部由位于变速器侧的面轴向界定,所述挖空部在离合器侧“开口”,也就是说不被径向延伸面界定;
-轴向锁定器件通过两个侧被轴向界定,材料挖空部具有U形或V形的横向轮廓;
根据第一实施变型,轴向锁定器件采用围绕旋转轴线的锥形表面的形式。更具体地,位于离合器侧的锥形表面的第一端部的直径小于位于变速器侧的锥形表面的第二端部。根据该第一实施变型,锥形表面形成在自其形成轴向锁定器件的面上,并且锥形表面在此构成所述轴向锁定器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锥形表面通过所述面的材料去除部形成,所述材料去除部通过一侧被轴向界定——优选地为与离合器相对的侧——以便形成锥形表面。根据第二实施变型,轴向锁定器件采用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径向孔口的形式,以便在其组装在变速器上时同时实现旋转联接。根据该第二实施变型,径向孔口在自其形成轴向锁定器件的面上敞开。换句话说,轴向锁定器件在这里采用自所述面实现的材料去除部的形式,其横向轮廓是U形的。根据第三实施变型,轴向锁定器件采用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周向槽的形式。周向槽的横向轮廓可以有利地采用U形或V形;
-壳体包括柱形支承部,其允许围绕旋转轴线实现定中心。特别地,柱形支承部使得可以实现在离合器机构的组装期间抵靠变速器的元件的互补支承部的径向肩部。为此,柱形支承部与变速器相对地定位。补充地或替代地,壳体还包括后部面,该后部面允许实现抵靠面对变速器的面的轴向支承,离合器机构意于抵靠该面安装;
-壳体包括第一旋转联接器件,第一旋转联接器件能够与位于变速器上的第二旋转联接器件协作,以便承受由于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而在壳体和/或离合器支撑件处存在的阻力矩。特别地,第一旋转联接器件采用凸沟槽的形式,第二旋转联接器件采用凹沟槽的形式。替代地,第一旋转联接器件采用凹沟槽的形式,第二旋转联接器件采用凸沟槽的形式。还替代地,第一旋转联接器件采用径向条纹的形式,第二旋转联接器件采用互补的径向条纹的形式;
-壳体包括第一角度分度器件,其能够与位于变速器上的第二角度分度器件协作。特别地,根据第一实施变型,第一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凸沟槽的形式,第二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凹沟槽的形式。替代地,根据第二实施变型,第一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凹沟槽的形式,第二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凸沟槽的形式。还替代地,根据第三实施变型,第一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径向凹口的形式,第二角度分度器件采用接合在所述径向凹口中的键的形式。还替代地,根据第四实施变型,第二角度分度器件采用径向凹口的形式,并且第一角度分度器件采用接合在所述径向凹口中的键的形式;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根据径向配置布置,第一离合器位于第二离合器的径向外侧;
-离合器机构是湿式的;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是多盘式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腔的变速器的元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离合器机构意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腔中,所述变速器的元件包括:
-径向延伸支承部;
-用于离合器机构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构件,所述轴向锁定构件构成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所述轴向锁定构件采用延伸到所述腔中的轴向延伸支承部的形式,所述轴向延伸支承部包括径向取向的孔口。
在其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旨在一种变速器的元件,其意于再离合器机构组装在变速器上时与离合器机构协作。
因此,变速器的元件包括轴向锁定构件,该轴向锁定构件构成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因此,其旨在与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其他元件协作,并且特别是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的轴向锁定器件协作。
当然,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以与位于离合器机构上的轴向锁定器件相类似的方式沿径向方向取向,以便于其沿着垂直于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接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速器的元件可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径向延伸支承部延伸超出离合器机构的外直径,以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离合器机构,并且一旦离合器机构被组装在变速器上能够保护它;
-径向延伸支承部的孔口包括螺纹,以允许插入有助于组装离合器机构特别是将其轴向锁定在变速器上的螺钉;
-轴向锁定构件位于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的径向内侧,以限制径向尺寸。更具体地,轴向锁定构件定位于变速器的元件的外直径的10%至50%的范围内;
-变速器的元件采用离合器的钟形罩或变速箱的壳体的壁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包括符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离合器机构,其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离合器机构容纳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何一项的变速器的元件的腔中,所述变速器的元件与变速器联结;
-用于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包括轴向锁定元件,该轴向锁定元件容纳在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的孔口中并与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轴向锁定器件协作。
在其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旨在一种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包括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变速器的元件组装在变速器上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离合器机构。特别地,离合器机构通过轴向锁定装置组装在变速器的元件上,该轴向锁定装置将包括:
-位于离合器机构的壳体上的轴向锁定器件;
-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
-与锁定器件和锁定构件协作以实现所述轴向锁定的锁定元件。如下所述,根据轴向锁定器件和轴向锁定构件的不同实施例,锁定元件可采用多种形式。
当然,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以与位于离合器机构上的轴向锁定器件相类似的方式沿径向方向取向,以便于其沿着垂直于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接近。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传动系统可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根据第一实施变型,轴向锁定装置的轴向锁定元件在轴向锁定器件上施加至少径向力,并且可选地以互补的方式在所述轴向锁定器件上施加轴向力。更具体地,轴向锁定元件采用容纳在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的螺纹孔口中的压力螺钉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轴向锁定器件有利地采用径向或基本径向取向的表面的形式,更优选地为锥形表面;
-根据第二实施变型,轴向锁定元件不在位于离合器机构的轴向延伸支承部上的轴向锁定器件上产生任何径向力。更具体地,轴向锁定元件采用销的形式,该销容纳在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的孔口中。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轴向锁定器件有利地采用向着轴向锁定构件的孔口的方向径向取向的周向槽或径向取向的孔口的形式。当然,变速器的元件的孔口或周向槽位于面向离合器机构上的轴向锁定器件的面上;
-变速器的元件的轴向延伸支承部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的径向外侧;
-轴向锁定装置轴向地位于变速器和离合器机构之间的中间位置,使得轴向锁定装置处于相对于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的轴向偏移的位置中,特别是以便在离合器机构组装在变速器上期间促进所述轴向锁定装置的可接近性;
-离合器的钟形罩的轴向延伸支承部的内部面平行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的外部面;
-壳体包括柱形支承部,其允许相对于变速器的元件的互补柱形支承部实现定中心。特别地,变速器的元件的柱形支承部形成抵靠壳体的柱形支承部的径向肩部,和/或变速器的元件的柱形支承部形成抵靠壳体的柱形支承部的轴向肩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传动系统中:
-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输出盘支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
-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输出盘支架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交替地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板,所述输入板旋转地联接到由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的输入轴;
-离合器机构通过扭转振动阻尼器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其改进中的任一项的离合器机构组装在变速器上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离合器组装在离合器支撑件和/或致动系统的壳体上,该组装形成离合器机构;
-将离合器机构装配在变速器的至少一个轴上;
-借助于位于变速器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的孔口中并与位于壳体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轴向锁定器件协作的轴向锁定元件将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的元件上轴向锁定。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组装方法可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在离合器机构的装配之前,轴向锁定元件预先安装在变速器的元件上;
-轴向锁定元件采用预先安装在轴向锁定构件的螺纹孔口中的压力螺钉的形式;
-组装方法包括在轴向锁定步骤之前将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的元件上定中心的步骤;
-组装方法包括将离合器机构旋转联接在变速器的元件上的步骤;
-组装方法包括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的元件上并围绕旋转轴线的角度分度的步骤;
预先考虑到了本发明的变化的实施方式,其根据上述可选的不同特征的所有可行组合而集成有上述可选的不同特征。
附图说明
一方面通过接下来的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参照示意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多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进一步显现,在附图中:
图1A和1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图1A和1B中所示的离合器机构的透视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用于分别在图1A和1B中示出的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细节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变速器的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
当然,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变型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不是不兼容的或彼此相排斥的。尤其可以设想本发明的这样的变型:这些变型仅包括以下孤立于其它所描述特征的方式而描述的特征的选集(une sélection),如果该特征的选集足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技术优点或区别本发明。
特别地,所描述的所有变型和所有实施方式都可以相互组合,如果技术方面不存在对该组合的阻碍。
在附图中,多个附图共有的元件保留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A、1B、2A和2B,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10在以下段落中通过其共同特征被描述。与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有关的这种离合器机构10的每个实施例的细节将参考图3A和3B进一步说明。
一般性实施方式
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机构10的实施例优选地是湿式双离合器型,并且优选地仍处于所谓的径向位置,第一离合器100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外侧。离合器机构10集成在传动链1上,传动链1包括旋转地联接到离合器机构100的变速器400。
替代地,离合器机构10可以被配置在所谓的轴向位置中,第一离合器100轴向向后地布置,第二离合器200轴向向前地布置。
一般性地,离合器机构10被布置为能够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100或第二离合器200使输入轴(未示出)交替地旋转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或第二传动轴A2。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输入轴被发动机的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发动机例如热力发动机;第一和第二传动轴A1、A2用于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400,例如装配机动车辆的变速箱。未示出用于旋转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轴A1和A2的旋转联接器件。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A1和第二传动轴A2是共轴的。更具体地,第二传动轴A2采用空心柱体的形式,第一传动轴A1可插入在该空心柱体的内部。
如图1A、1B、2A和2B所示,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有利地是多盘型的。每个多盘离合器一方面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到输入轴的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102(例如法兰盘),另一方面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的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例如摩擦盘)。
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201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到输入轴的摩擦盘,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包括旋转联结地连接到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的法兰盘。
当第一离合器100被配置在所谓的接合位置中时,第一传动轴A1旋转联接到输入轴,并被输入轴驱动旋转,对于该接合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旋转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替代地,当第一离合器100被配置在所谓的分离位置中时,第一传动轴A1与输入轴解除旋转联接,对于该分离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解除旋转联接。
类似地,当第二离合器200被配置在接合位置中时,第二传动轴A2旋转联接到输入轴并被输入轴驱动旋转,对于该接合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旋转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替代地,当第二离合器200被配置在所谓的分离位置中时,第二传动轴A2与输入轴解除旋转联接,对于该分离位置,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与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解除旋转联接。
当然,每个离合器100、200可以采用接合配置、分离配置及其之间的任何配置。
在图1A、1B、2A和2B所示的离合器机构10中,第一离合器100被布置为接合变速器的奇数档,第二离合器200被布置为接合变速器的偶数档和倒档。替代地,由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负责的档可以分别对调。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被布置为根据每个离合器100和200的相应的配置并通过输入板(voile d’entrée)109将输入轴的所谓的输入功率——扭矩和转速——交替地传递到两个传动轴A1、A2中的一个。
离合器100和200被布置为不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配置中。相反,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可以同时被配置为处于其分离位置中。
离合器机构10包括输入元件,该输入元件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另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板109,以便将在发动机处产生的功率——扭矩和转速——传递到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中的一个。优选地,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元件包括输入毂130,其优选地围绕轴线O旋转。在其内延伸部上,输入毂130旋转地和/或轴向地连接到输入轴,可选地通过未示出的阻尼装置,例如双飞轮阻尼器。
在其外延伸部处,输入毂130联接到输入板109,更具体地联接到所述输入板109的朝向前部定位的内端部处。优选地,输入板109和输入毂130是联结的,例如通过焊接和/或铆接固定。
在其外端部那一侧,输入板109通过输入盘支架106旋转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输入盘支架106优选地通过形状协作(例如通过沟槽实现的形状协作)旋转连接到所述输入板109。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和200由致动系统300控制,致动系统300布置成能够将它们配置在接合配置、分离配置及其之间的任何配置中。
致动系统300包括:
-第一致动器320,被布置为将第一离合器100配置在接合配置、分离位置及其之间的配置中。
-第二致动器330,被布置为将第二离合器200配置在接合配置、分离位置之间的配置中。
-壳体307,其中容纳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的至少一部分。
壳体307优选地以单体件的方式制成。可选地,其可通过多个零件的组装而被制成。例如,控制系统可包括离合器支撑件500,该离合器支撑件500附接在壳体上并至少部分地轴向地定位在壳体307和输入毂130之间。离合器支撑件500与壳体300至少旋转地联接,并且优选地,离合器支撑件500也轴向联接到壳体307。为此,离合器支撑件500可以例如不带有径向间隙地安装在壳体307的孔口中,以实现所述离合器支撑件500与控制系统300的壳体307之间的旋转联接。替代地,离合器支撑件500可以压接在壳体307的孔口中。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和330是液压缸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致动器320、330每个可包括环形活塞,每个环形活塞与轴线O同轴并进行轴向运动以配置对应的离合器。在这种情况下,致动系统300还包括用于每个致动器320、330的液压流体供应通道。优选地,该液压流体是受压流体,例如油。
第一致动器320一方面通过第一解除联接轴承140、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力传递构件105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第一解除联接轴承140被布置为将第一致动器320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第一力传递构件105。
第一力传递构件105采用在其外径向端部处向前轴向弯曲的波纹板的形式。第一力传递构件105被布置为经由其轴向向前延伸的外延伸部104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一离合器100,以便能够使得第一摩擦元件101一方面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另一方面与输入板109的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分开或按压第一摩擦元件101一方面抵靠第二摩擦元件102、另一方面抵靠输入板109的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当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开时,第一离合器100则被配置在其分离配置中。另一方面,当第一摩擦元件101被按压抵靠第二摩擦元件102时,第一离合器100则被配置在其接合配置中。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力传递构件1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与输入板109联结。优选地,外部反作用器件103与输入板109一体地制成;替代地,外部反作用器件103通过任何固定器件联结地固定输入板109上,例如通过铆接或焊接。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具有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01、10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允许在第一致动器320向前施加轴向力时使得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01、102通过摩擦联接,以将第一离合器100配置在其接合位置中。相反,当第一力传递构件105被后面将描述的弹性返回器件向后推动时,则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开,然后允许所述摩擦元件解除联接并因此允许将第一离合器100配置在其分离配置中。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尤其具有与输入盘支架106的对应的内部沟槽协作的外部沟槽。
第一摩擦元件101意于通过第一输出盘支架110旋转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该第一输出盘支架110形成所述第一离合器100的输出元件。更具体地,第一输出盘支架110一方面在其上端部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构件102,另一方面在其下端部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出毂120。
第一输出盘支架110在其径向外周边上包括轴向伸长部107,该轴向延伸部107设有意于与第一离合器100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上(更特别地,位于每个第一摩擦元件102的径向内周边处)的互补的齿协作的齿。第一输出盘支架110由此通过啮合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二摩擦元件102旋转联接。
第一输出盘支架110在其径向内端部处连接到第一输出毂120,这两者优选地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一起。
第一输出毂120径向地在内侧包括轴向沟槽,所述轴向沟槽被布置为与定位于第一传动轴A1上的互补沟槽协作,以实现旋转联接。
第一离合器100还包括弹性返回器件,其用于将第一致动器320自动推压到分离位置。优选地,弹性返回器件由弹性垫圈(诸如“Onfuflex TM”类型的波浪形垫圈)形成。弹性返回垫圈轴向地插置于第二摩擦元件101、102之间。这些弹性返回垫圈优选地布置在第一摩擦元件101的径向内侧。每个弹性返回垫圈轴向地支承抵靠一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径向前部面和抵靠轴向相邻的另一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径向后部面。
弹性返回器件轴向地促动第二摩擦元件,以便于释放第一摩擦元件101和使第一致动器320向着分离位置返回。
径向轴承117插置于第一输出毂120和输入毂130之间,以承受输入毂130和/或输入板109的径向力,尽管输入轴和第一传动轴A1可以分别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类似地,离合器机构10的第二离合器200的设计类似于第一离合器100的设计。
第二致动器330一方面通过第二解除联接轴承240、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力传递构件205连接到第二离合器200。第二解除联接轴承240被布置为将由第二致动器330产生的轴向力传递到第二力传递构件205。
第二力传递构件205轴向定位于输入盘支架106与第一力传递构件105之间。
第二力传递构件205被布置为经由其上延伸部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二离合器,所述上延伸部轴向向前延伸并穿过设置在输入盘支架106中的开口108,以便能够使得第一摩擦元件201一方面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开且另一方面与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分开或按压第一摩擦元件201一方面抵靠第二摩擦元件202且另一方面抵靠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当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开时,第二离合器200则被配置在其分离配置中。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201被按压抵靠第二摩擦元件202时,第二离合器200则被配置在其接合配置中。
第二力传递构件205采用在其外径向端部处轴向向前弯曲的波纹板的形式。第二力传递构件205被布置为经由其外延伸部204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二离合器200,所述外延伸部204轴向向前延伸,以便能够使得第一摩擦元件201一方面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开并且另一方面与输入板109的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分开,或按压第一摩擦元件101一方面抵靠第二摩擦元件102且另一方面抵靠输入板109的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当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开时,第二离合器200则被配置在其分离配置中。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201被按压抵靠第二摩擦元件202时,第二离合器200则被配置在其接合配置中。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力传递构件2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内部反作用器件203与轴向延伸部分206联结,轴向延伸部分206朝向前部取向并与输入盘支架106联结,通过任何方式固定到输入盘支架106,例如通过焊接或铆接。替代地,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和输入盘支架106是一体的。外部反作用器件203具有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201、20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允许在第二致动器330施加向前的轴向力时使得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201、202通过摩擦联接,以将第二离合器200配置在其接合位置中。相反,当第二力传递构件205通过后面将描述的弹性返回器件被向前推动时,则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然后允许所述摩擦元件201、202解除联接并因此允许将第二离合器200配置在其分离配置中。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外部反作用器件230可以采用环的形式,该环在外周边上具有齿并具有轴向向后延伸的中央支承槽。
第二离合器200用于通过形成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出元件的第二输出盘支架210旋转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更具体地,第二输出盘支架210一方面在其上端部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202,另一方面在其下端部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二输出毂220。
第二输出盘支架210在其径向外周边上包括轴向延伸部207,该轴向延伸部207设有意于与第二离合器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上(更特别地,在每个第一摩擦元件200的径向内周边处)的互补齿协作的齿。第二输出盘支架210由此通过啮合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二摩擦元件202旋转联接。
第二输出盘支架210在其径向内端部处连接到第二输出毂220,优选地通过焊接或铆接组装在一起。此外,轴向轴承116插置于第一输出盘支架110和第二输出盘支架210之间,以便能够在这两个输出盘支架110、210之间传递轴向力,当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被配置在不同的配置中时,这两个输出盘支架110、210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第二输出毂220径向地在内侧包括轴向沟槽,所述轴向沟槽被布置为与定位于第二传动轴A2上的互补沟槽协作,以实现旋转联接。
优选地,第二传动轴A2采用空心柱体的形式,第一传动轴A1可插入在该空心柱体的内部。
第二离合器200也包括用于将第二致动器330自动推压到分离位置的弹性返回器件。优选地,弹性返回器件由弹性垫圈(诸如“Onfuflex TM”类型的波浪形垫圈)形成。弹性返回垫圈轴向地插置于第二摩擦元件201、202之间。这些弹性返回垫圈优选地径向布置在第一摩擦元件201的内部。每个弹性返回垫圈轴向地支承抵靠一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径向前部面和抵靠轴向相邻的另一第二摩擦元件202的径向后部面。
在未示出的变型中,用于第二致动器330的返回器件由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形成。
输入盘支架106还包括内部部段r,该内部部段径向地朝向离合器机构10内部延伸并轴向地向前延伸。输入盘支架106的内部部段111在其内端部处支承在根部118上,该根部118径向支承在滚动轴承113上,该滚动轴承113被布置为承受输入盘支架106的径向荷载。
径向地,滚动轴承113联结地连接到定位于致动系统300与第一和第二输出毂120、220之间的轴向中间位置中的离合器支撑件500。
轴向地,滚动轴承113的位置朝向前部被止挡件114限定。止挡件114可以优选地是锁止环或止动环。此外,止挡件114可以优选地容纳于实现在离合器支撑件500的周边表面上的槽中。
更具一般性地,滚动轴承113径向布置在离合器支撑件500与输入盘支架106之间。轴向地,滚动轴承113通过止动环114被轴向地止动,该止动环114布置在与由第一或第二致动器320、330施加的轴向力相对的那一侧。
有利地,滚动轴承113是倾斜接触式的滚珠轴承,以便能够同时传递轴向力和径向力。在滚动轴承113处的该轴向力由止动环114承受。实际上,当第一或第二致动器320、330将轴向力传递到第一或第二力传递构件105、205以便将对应的离合器100、200配置在接合或分离配置中时,轴向力在包括所述第一或第二致动器320、330的第一端部与定位于传动轴A1、A2处的第二端部之间传递。
壳体307在其后端部处包括柱形支承部3073,该柱形支承部3073允许同时实现与变速器400的对中和抵靠所述变速器的前部面的轴向平面支承。更具体地,壳体307的柱形支承部3073的内部面3075支承抵靠变速器400的径向取向的肩部412。内部面3075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变速器400的肩部412的直径,以实现壳体307在所述变速器400上的定中心。特别地,变速器400的肩部412在此采用第二沟槽412的形式,第二沟槽412与形成在壳体307的内部面3075上的第一配置30705协作,并且同时允许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旋转锁定和/或角度分度。替代地,可以在柱形支承部3073的外部面处实现定中心。
变速器400包括与壳体307的柱形支承部3073互补的前部轴向孔口473。如前所述,前部轴向孔口473具有与壳体的柱形支承部4073的尺寸和/或形状互补的尺寸和/或形状,以便允许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旋转联接和/或角度分度。前部轴向孔口43的前部面允许实现壳体307的后部面3074的轴向支承。在前部轴向孔口473的径向内侧,变速器400包括内柱形支承部474,当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上时,内柱形支承部474的前部面413不接触壳体307的后部面3076。
一方面的图1A、2A、3A和另一方面的图IB、2B和3B分别示出了离合器机构10的两个不同实施例,并且更具体地示出了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的实施例。
参考图3A和3B,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每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变速器400上的离合器机构10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包括:
-位于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更具体地,轴向锁定构件610位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上。轴向锁定构件610采用螺纹孔口的形式并且从一侧到另一侧地穿过所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轴向锁定构件有利地径向地取向。换句话说,轴向锁定构件610的母线垂直于离合器机构10的旋转轴线O取向。替代地,轴向锁定构件610大致垂直于轴线O取向,轴向锁定构件610的母线相对于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线形成的角度在-30°至30°的范围内。轴向延伸支承部420在离合器100、200的内部并且在致动系统300外部径向延伸。轴向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位于离合器机构10的后面,第一和第二力传递构件105、205位于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前端部与离合器100、200之间的轴向中间位置。
-形成在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的外端部处的轴向锁定器件620。轴向锁定器件620在此采用具有轴线O并且朝向前部取向的锥形表面3072的形式:锥形表面3072的后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表面3072的前端部的直径。因此,锥形表面3072在变速器侧通过柱形支承部3073延长,该柱形支承部3073的直径略小于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内部面的直径,以使得壳体307能够没有接触地插入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中。在离合器100、200那一侧,锥形表面3072通过直径小于柱形支承部3073的直径的柱形支承部3071延长。轴向地,当离合器机构10安装在变速器400上时,也就是说当壳体307的后部面3074轴向支承抵靠所述变速器400的前部面411时,锥形表面3072定位为与轴向锁定构件610对齐;
-采用固定螺钉的形式的轴向锁定元件630。一旦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轴向锁定元件630就拧入轴向锁定构件610中,使得其下端部631接触抵靠柱形表面3072的一部分。压力螺钉的下端部631有利地是锥形的,以便增加与锥形表面3072接触的表面。在该位置中,径向锁定元件在壳体307上同时施加分别朝向内部和朝向变速器400取向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因此,这种有利的配置使得可以将离合器机构10轴向和径向地锁定在变速器400上。在该组装位置中,轴向锁定元件630的上端部632有利地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外部面421接触。替代地,在组装位置中,轴向锁定元件630的上端部632可以不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外部面421接触。仅需要轴向锁定元件630的下端部631与形成轴向锁定器件620的锥形表面3072接触。
在将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的过程中,轴向锁定元件630有利地预先安装在轴向锁定构件610上,使得其下端部631不通到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内部。
然后将离合器机构10装配到传动轴A1、A2上,直到抵靠所述变速器止挡。特别地,离合器机构10有利地通过壳体307的、与变速器400的互补的前部轴向孔口473协作的后柱形支承部3073在变速器400上轴向地定中心。
可选地,离合器机构10通过位于壳体307的后柱形支承部3073上的并且与变速器400的在图4中可见的互补的第二沟槽412协作的第一沟槽3075与变速器400旋转地联接,第二沟槽412形成用于离合器机构10与变速器400对中的肩部412。旋转联接使得可以补偿支撑轴承113和/或第一和第二解除联接轴承140、240的阻力矩。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3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变速器400上的离合器机构10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包括:
-位于变速器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更具体地,轴向锁定构件610位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上。轴向锁定构件610采用螺纹孔口的形式并且从一侧到另一侧地穿过所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轴向锁定构件有利地径向地取向。换句话说,轴向锁定构件610的母线垂直于离合器机构10的旋转轴线O取向。替代地,轴向锁定构件610大致垂直于轴线O取向,轴向锁定构件610的母线相对于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线形成的角度在-30°至30°的范围内。轴向延伸支承部420在离合器100、200的内部并且在致动系统300外部径向延伸。轴向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位于离合器机构10的后面,第一和第二力传递构件105、205位于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前端部与离合器100、200之间的轴向中间位置。
-形成在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的外端部处的轴向锁定器件620。轴向锁定器件620在此采用径向孔口3077-3079的形式,径向孔口3077-3079由圆形轮廓3077、3078径向界定并且由底部表面3079轴向界定,底部表面3079在此是锥形的。替代地,轴向锁定器件620可以由周向槽形成。径向孔口3077-3079的深度使得当离合器机构10安装在变速器400上时,也就是说当壳体307的后部面3074轴向支承抵靠所述变速器400的前部面411时,轴向锁定元件630不接触底部表面3079。轴向地,径向孔口3077-3079的尺寸大于、略大或等于轴向锁定元件630的横向尺寸,使得所述轴向锁定元件630可以带有或不带间隙地引入径向孔口3077-3079中。轴向地,当离合器机构10安装在变速器400上时,径向孔口3077-3079与轴向锁定构件610对齐。这里,壳体307的柱形支承部3073的直径小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内直径。
--采用定心螺钉的形式的轴向锁定元件630。一旦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轴向锁定元件630就拧入轴向锁定构件610中,使得其下端部631容纳在径向孔口3077-3079中或周向槽中。因此,这种有利的配置使得可以将离合器机构10轴向地锁定在变速器400上。在该组装位置中,轴向锁定元件630的上端部632有利地与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外部面421接触。替代地,轴向锁定元件630可以采用装配在轴向锁定构件610中的销的形式,所述轴向锁定构件610则采用光滑孔口的形式。
在将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的过程中,轴向锁定元件630有利地预先安装在轴向锁定构件610上,使得其下端部631不通到变速器400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内部。
然后将离合器机构10装配在传动轴上,直到抵靠所述变速器止挡。特别地,离合器机构10有利地通过壳体307的、与变速器400的互补的前部轴向孔口473协作的后柱形支承部3073在变速器400上轴向地定中心。
可选地,离合器机构10通过位于壳体307的后柱形支承部3073上的并且与变速器400的在图4中可见的互补的第二沟槽412协作的第一沟槽3075相对于变速器400围绕旋转轴线O成角度地分度,第二沟槽412形成用于离合器机构10与所述变速器400对中的肩部412。角度分度一方面允许通过促进轴向锁定构件610和轴向锁定器件620之间的径向对准来促进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上的组装,另一方面允许补偿支撑轴承113和/或第一和第二解除联接轴承140、240的阻力矩。
变速器的元件的实施例的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变速器400的元件,其采用离合器的钟形罩的形式。
离合器的钟形罩具有圆形的整体形状并且包括多个同心的支承部,这些支承部轴向向前地连续延伸,以便形成腔,一旦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离合器的钟形罩上,该腔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离合器机构10。为此目的,离合器的钟形罩的外部面优选地具有比离合器机构10的外直径更大的直径。
在径向内侧,离合器的钟形罩包括以轴线O定中心的圆形开口414,其允许传动轴A1、A2(在图4中不可见)无接触地通过。
离合器的钟形罩包括内柱形支承部474,其轴向向前延伸并且由第二沟槽412径向向外界定,第二沟槽412还形成用于离合器机构10与变速器400的对中的肩部412。
相对于第二沟槽412径向向外地,离合器的钟形罩包括前部面411,当离合器机构10组装在变速器400上时,壳体的后部面3074轴向支承抵靠该前部面411。前部面411由离合器的钟形罩的前部轴向孔口473形成,使得前部面411相对于内柱形支承部474的前部面413定位在后面。
在前部轴向孔口473的径向外侧,离合器的钟形罩包括轴向延伸支承部420,在该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上形成用于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的轴向锁定构件610。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相对于上述径向地定位在内侧的不同表面进一步向前轴向延伸。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外部柱形面421包括轴向锁定构件610。轴向锁定构件610包括穿过所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至少一个径向孔口。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轴向锁定构件610由围绕轴线O规则地成角度分布的三个径向孔口形成:连续的两个径向孔口在它们相应的轴线之间分开120°的角度。
相对于轴向延伸支承部420径向向外地,离合器的钟形罩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径向延伸支承部。
总之,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锁定装置600,其允许在组装离合器机构100和变速器400期间将离合器机构10轴向锁定在变速器400上。组装装置包括位于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形成在离合器机构10的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的外端部处的轴向锁定器件620和与轴向锁定构件610及轴向锁定器件620协作以实现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元件630。
本发明同时延伸到包括轴向锁定器件620的这种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将被安装在其上的变速器400的元件,以及对应于离合器机构10在变速器400上的组装的传动系统。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例子,可以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地对这些例子进行大量的改造。特别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形式、变型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各种各样的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不是不兼容的或彼此相排斥的。特别地,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和变型是可相互组合的。
Claims (21)
1.一种离合器机构(10),其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400)之间,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
在旋转轴线(O)上定中心的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
离合器支撑件(500),设置成径向支撑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
致动系统(300),包括壳体(307),所述壳体容纳第一致动器(320)和第二致动器(330),所述第一致动器(320)和所述第二致动器(330)被设置成分别使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接合或分离;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07)的轴向延伸部分的面(3073)上的轴向锁定器件(620),垂直于所述面(3073)的线径向地取向,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构成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所述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3073)界定所述壳体(307)的外部柱形支承部,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采用从所述面(3073)的材料去除部的形式并且通过至少一侧被轴向界定。
3.根据权利要求中2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通过两个侧被轴向界定,所述材料去除部具有U形或V形的横向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7)包括柱形支承部(3073),所述柱形支承部允许实现围绕所述旋转轴线(O)定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7)包括第一旋转联接器件(30705),所述第一旋转联接器件能够与位于所述变速器(400)上的第二旋转联接器件(412)协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7)包括第一角度分度器件,所述第一角度分度器件能够与位于所述变速器(400)上的第二角度分度器件协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采用围绕所述旋转轴线(O)的锥形表面(3072)的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采用位于所述壳体(307)的所述轴向延伸部分上的径向孔口(3077-3079)的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采用位于所述壳体(307)的所述轴向延伸部分上的周向槽的形式。
10.一种变速器(400)的元件,其形成腔,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包括:
径向延伸支承部(410);
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构件(610),所述轴向锁定构件(10)构成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所述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所述轴向锁定构件(610)采用延伸到所述腔中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的形式,所述轴向延伸支承部(420)包括径向取向的孔口(6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速器(400)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构件(610)位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的径向内侧。
12.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10)容纳在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变速器(400)的元件的腔中,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与所述变速器(400)联结;
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所述变速器(400)上的轴向锁定的轴向锁定装置(600)包括轴向锁定元件(630),所述轴向锁定元件容纳在位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的孔口中并与位于所述壳体(307)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协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元件(630)采用容纳在位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的螺纹孔中的压力螺钉的形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元件(630)采用容纳在位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的孔口中的销的形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100)通过第一输出盘支架(110)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变速器(400)的第一输出轴(A1);
所述第二离合器(200)通过第二输出盘支架(210)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变速器(400)的第二输出轴(A2);
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交替地旋转地联接到输入板(109),所述输入板(109)旋转地联接到由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的输入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装置(600)的轴向锁定元件(630)在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上至少施加径向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装置(600)的轴向锁定元件(630)还在所述轴向锁定器件(620)上施加轴向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的轴向延伸支承部(420)位于所述壳体(307)的轴向延伸部分的径向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7)包括柱形支承部(3073),所述柱形支承部允许相对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的与所述壳体(307)的柱形支承部(3073)互补的前部轴向孔口(473)实现定中心。
20.一种组装方法,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安装在变速器(400)上,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离合器(100,200)组装在离合器支撑件(500)上和/或致动系统(300)的壳体(307)上,该组装形成离合器机构(10);
将所述离合器机构(10)装配在所述变速器(400)的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上;
通过位于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的轴向锁定构件(610)的孔口中的并与位于所述壳体(307)的轴向延伸部分上的轴向锁定器件(620)协作的轴向锁定元件(630)将所述离合器机构(10)在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轴向锁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装配所述离合器机构(10)之前,所述轴向锁定元件(630)预先安装在所述变速器(400)的元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661466 | 2016-11-24 | ||
FR1661466A FR3059065B1 (fr) | 2016-11-24 | 2016-11-24 | Assemblage radial d'un mecanisme d'embrayage sur une transmission |
PCT/EP2017/080398 WO2018096114A1 (fr) | 2016-11-24 | 2017-11-24 | Assemblage radial d'un mecanisme d'embrayage sur une transmiss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3245A CN109983245A (zh) | 2019-07-05 |
CN109983245B true CN109983245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5854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25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83245B (zh) | 2016-11-24 | 2017-11-24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3245B (zh) |
FR (1) | FR3059065B1 (zh) |
WO (1) | WO20180961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81948B1 (fr) * | 2018-05-31 | 2020-11-27 | Valeo Embrayages |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et trans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
DE102019117003A1 (de) * | 2019-06-25 | 2020-12-3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ntriebsmodul mit Kippschwingungsdämpfung |
DE102021108593A1 (de) | 2021-04-07 | 2022-10-1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Hydraulikanordnu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24217A1 (de) * | 2008-06-16 | 2009-12-17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oppelkupplung mit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CN102695891A (zh) * | 2009-11-24 | 2012-09-2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3842679A (zh) * | 2011-07-11 | 2014-06-04 |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 分离装置 |
DE102014209618A1 (de) * | 2013-06-17 | 2014-12-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radial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
WO2015010699A3 (de) * | 2013-07-25 | 2015-03-2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kunststoffausrücksystem |
DE102015213874A1 (de) * | 2014-08-06 | 2016-02-1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xiale Lamellenkupplung |
-
2016
- 2016-11-24 FR FR1661466A patent/FR3059065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11-24 CN CN201780072503.1A patent/CN1099832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24 WO PCT/EP2017/080398 patent/WO2018096114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24217A1 (de) * | 2008-06-16 | 2009-12-17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oppelkupplung mit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
CN102695891A (zh) * | 2009-11-24 | 2012-09-2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3842679A (zh) * | 2011-07-11 | 2014-06-04 |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 分离装置 |
DE102014209618A1 (de) * | 2013-06-17 | 2014-12-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radial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
WO2015010699A3 (de) * | 2013-07-25 | 2015-03-2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kunststoffausrücksystem |
DE102015213874A1 (de) * | 2014-08-06 | 2016-02-1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xiale Lamellenkuppl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96114A1 (fr) | 2018-05-31 |
CN109983245A (zh) | 2019-07-05 |
FR3059065B1 (fr) | 2019-01-25 |
FR3059065A1 (fr) | 2018-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54023B2 (ja) | トルク伝達用の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 |
US7966901B2 (en) | Torque transfer device | |
US10458486B2 (en) | Clutch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uch mechanism on transmission drivetrain | |
US20160084322A1 (en) | Double wet clutch mechanism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 |
US9726232B2 (en) |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a double wet clutch mechanism | |
KR102320702B1 (ko) | 제어 시스템의 피스톤의 행정을 제한할 수 있는 안전 베어링을 구비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 |
EP3543556B1 (en) |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 |
CN109983245B (zh)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
CN109661526B (zh) | 紧凑的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机构的变速器系统 | |
CN109661525B (zh) | 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 |
US20160061275A1 (en) |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a double wet clutch mechanism | |
CN110382899B (zh) | 可拆卸的双离合器机构 | |
CN107448502B (zh) | 用于离合器机构的轴向卡合系统 | |
KR101786805B1 (ko) | 이중 클러치용 액츄에이터 | |
CN101292099B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10914563B (zh) | 包括由用于调节轴向距离的装置分开的两个组件的离合器机构 | |
KR101909224B1 (ko) | 이중 클러치 | |
CN109790881B (zh) | 离合器系统以及用于该离合器系统的致动单元 | |
CN110892167B (zh) | 包括由组装装置连接的两个组件的离合器机构 | |
KR20180016297A (ko) | 듀얼-클러치 메카니즘 및 그러한 듀얼-클러치 메카니즘을 포함하는 변속기 시스템 | |
JP5460460B2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JP2020502447A (ja) | 自動車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に装備するためのトルク伝達モジュール | |
KR20170135767A (ko) | 트랜스미션 체인 상의 클러치 메카니즘의 축방향 전부하 장치 | |
CN112313421B (zh) | 润滑环和包括这种润滑环的离合器模块 | |
CN110273940B (zh) | 具有被构造用于促动盘包的内盘载体的双湿式离合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