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3703A - 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轮廓的旋转纤维预制件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轮廓的旋转纤维预制件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63703A CN109963703A CN201780068934.0A CN201780068934A CN109963703A CN 109963703 A CN109963703 A CN 109963703A CN 201780068934 A CN201780068934 A CN 201780068934A CN 109963703 A CN109963703 A CN 1099637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e
- roller
- support roller
- driven voller
- fibrous tex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2—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on a rotating mould, former or co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1/00—Making preforms
- B29B11/14—Making preform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B29B11/16—Making preform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fillers or reinforc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02—Bending or folding
- B29C53/04—Bending or folding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3/043—Bending or folding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rolls or endless be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56—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 B29C53/562—Winding and joining, e.g. winding spirally spir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B30B3/005—Roll constru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B30B3/04—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co-operating with one another, e.g. with co-operating co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3/8008—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ing and joining
- B29C53/8016—Storing, feeding or applying winding materials, e.g. reels, thread guides, tensioners
- B29C2053/8025—Storing, feeding or applying winding materials, e.g. reels, thread guides, tensioners tensio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48—Machine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L2031/7504—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预制件成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从动辊(400),该从动辊于其横截面上具有由至少一个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构成的轮廓,第一斜面(410)与从动辊的转轴(X400)形成角度,第二斜面(420)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20),其形状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应。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每个支撑辊的保持装置(24,25),以将所述支撑辊保持于距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预设距离处,或者将支撑辊(20)的接触压力施加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支撑辊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其横截面变化的凸起部(411)。
Description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通过缠绕由三维(3D)或者多层编织所获得的纤维织构,成型用于复合材料部件的纤维加强结构的纤维预制件。
本发明尤其涉及将要形成用于轴对称复合材料部件的加强的纤维预制件,该轴对称复合材料部件在其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形状或者厚度变化),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风扇罩。用于这种部件的纤维预制件通过编织纤维织构并通过在拉力下将织构缠绕于轴对称模具上而制成,该轴对称模具包括缠绕表面,缠绕表面的径向截面具有突起的轮廓,该轮廓对应于待制造的部件的轮廓。
为了制造适于不同形状的注塑模具的纤维织构,采用形状编织、或者“轮廓”编织、或者“外形”编织,其包括:根据穿过以条带形式被编织的纤维织构的宽度的这些经纱的位置,卷取经纱的不同长度,以获取经纱长度(切线方向)之间的比率,该比率与限定待制造的最终部件的变化轮廓的半径之间的比率相似。
采用该方式编织的纤维织构被储存于存储心轴上,以便随后在拉力下缠绕于轴对称注塑模具上,该轴对称注塑模具带有缠绕表面,该缠绕表面在径向截面上具有突起的轮廓,该轮廓对应于待制造的部件的轮廓。当纤维织构被缠绕于模具上时,该织构会被存储心轴,也称作“卷取”心轴拉紧,其中一个或多个从动辊设置于存储心轴和注塑模具之间。
在它们的轴向宽度上,从动辊具有限定外表面的变化的半径,该外表面具有突起的轮廓,该轮廓用于保持纱线长度的比率,该比率在存储心轴和注塑模具之间编织的过程中被限定。因此,从动辊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与从动辊的转轴成角度的斜面,该表面会与纤维织构接触。当纤维织构在拉力下经过从动辊的斜面部分时,织构可能会形成褶皱,尤其由于存在编织中的偏差、拉力下织构的变形、和/或织构在斜面上滑动。这些褶皱能够在织构中传送,直到传送至模具,当出现褶皱时,尤其在模具中出现褶皱时,需要将织构的有缺陷部分展开,然后人工拉动它使其再次变平,最后重新开始缠绕。通过缠绕使织构成型变得耗时,而且需要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在缠绕过程中拉动褶皱使其变平还会导致织构拉力被中断,并且这不满足制造规格的要求。
发明目的及概述
因此,希望能够制造3D或者多层纤维预制件,同时明显降低通过缠绕成型纤维织构时在纤维织构中出现褶皱的任何风险。
为达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轴对称纤维预制件的装置,该轴对称纤维预制件在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该装置包括用于以缠绕条带的形式存储纤维织构的存储心轴、一个或多个从动辊及轴对称模具,纤维织构将通过缠绕方式于该轴对称模具上成型,包括至少一个从动辊,该从动辊在轴向和径向限定的平面截面中具有轮廓,该轮廓至少包括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角度的第一斜面和与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所述部分平行于从动辊的转轴或者对应于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本装置的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其形状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互补。本装置包括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辊的安装,其配置为以距第一斜面和距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的预设距离,保持所述支撑辊,或者配置为将来自于支撑辊的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
因此,当支撑辊被保持于距从动辊的预设距离处时,该预设距离对应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支撑辊构成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纤维织构中的褶皱形成的物理障碍。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辊使得纤维织构上没有可用空间产生褶皱。
同样地,当支撑辊被保持于远离从动辊的预设距离处时,该预设距离小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当支撑辊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从动辊时,支撑辊则会将接触压力施加于插入在从动辊和支撑辊之间的纤维织构上,从而防止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纤维织构中的褶皱形成。这增大了织构和从动辊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可以避免织构中的褶皱形成,尤其通过在从动辊的斜面上滑动。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特定特征,每个支撑辊具有粗糙表面,使得织构经过从动辊时,进一步增大其摩擦力。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特定特征,至少一个支撑辊于其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部分,该突起的部分对应于支撑辊的截面变化的部分。这样使得支撑辊能够适于在纤维织构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厚度变化。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特定特征,至少一个支撑辊包括至少两个辊子,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辊子的保持装置,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所述辊子分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和距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的预设距离处,或者配置用于保持所述辊子的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来自于辊子的接触压力分别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辊可以包含至少三个辊子,其中两个辊子平行设置并且在垂直于辊子转轴方向上相对彼此偏移。这样使得支撑辊能够适于在纤维织构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厚度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从纤维织构成型轴对称纤维预制件的方法,该轴对称纤维预制件在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通过在与纬纱互连的多层经纱之间的三维或者多层编织获得该纤维织构,纤维织构在拉力下缠绕于轴对称模具上而被成型,纤维织构从存储心轴上被展开,纤维织构行进经过一个或多个位于存储心轴与轴对称模具之间的从动辊,至少一个从动辊,该从动辊在轴向和径向限定的平面截面中具有轮廓,该轮廓至少包括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角度的第一斜面和与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所述部分平行于从动辊的转轴或者对应于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本方法的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使用至少一个支撑辊,该支撑辊形状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互补,每个支撑辊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和距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的预设距离处,该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每个支撑辊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上的纤维织构。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特定特征,每个支撑辊具有粗糙表面。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二特征,纤维织构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厚度变化,其中至少一个支撑辊于其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部分,该突起的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厚度变化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三特定特征,至少一个支撑辊包括至少两个辊子,辊子被分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的预设距离处,该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所述辊子施加压力分别抵靠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相邻的部分上的纤维织构。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四特定的特征,纤维织构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厚度变化,支撑辊包括至少三个辊子,其中两个辊子平行设置并且在垂直于辊子转轴方向上相互彼此偏移,以配合所述至少一个厚度变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如下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显示了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为参照附图的非限定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用于成型不同形状的纤维织构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将纤维织构缠绕于图1装置中的注塑模具上的透视示意图;
图3A和3B分别为表示与图2装置有关的从动辊和支撑辊的透视示意图与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与由多个辊子构成的支撑辊有关的图2装置的从动辊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与支持辊有关的图2装置的从动辊的截面示意图,该支撑辊在其表面中具有突起的部分;及
图6为与支持辊有关的图2装置的从动辊的截面示意图,该从动辊包括多个棍子,其中两个辊子平行设置并且彼此相互偏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常应用于制造轴对称纤维预制件,其在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并且适于构成用于预制件的纤维增强件,用于制造轴对称形状的复合材料部件,该轴对称形状同样具有变化的轮廓和/或变化的厚度。尤其在径向截面上,其中径向截面对应于模具的轴向和径向限定的平面,预制件成型在该模具上,例如图2所示的轴向DA和径向DR。通过将纤维织构缠绕于模具上并将基质前体注入所得的纤维预制件中,从而获得该部件,该基质通常为树脂。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成型纤维预制件的装置10,纤维预制件具有变化的形状。装置10包括存储心轴300、两个从动辊400和500以及模具600,沿纤维织构的行进方向,从动辊400和500位于存储心轴300的下游,模具600位于从动辊500的下游。存储心轴300上的纤维织构210从存储心轴300展开,以通过被缠绕于模具600上而被成型,在存储心轴控制的拉力作用下发生该缠绕。
纤维织构210通过三维编织或者多层编织而获得,采用提花式织布机以已知方式进行编织,该织布机上已经布置有一捆经纱或者以多层组织的股线,经纱和纬纱互连。
这里所用的技术术语“三维”编织或者“3D”编织意指一种编织,其中至少一些纬纱穿过多个经纱层与经纱互连,或者反之亦然。3D编织可以是如文献WO2006/136755中所述的互锁型。
这里所用的技术术语“多层”编织用于表示具有多个经纱层的3D编织,每个经纱层具有相当于传统2D编织的基层编织,例如平纹、缎纹或者斜纹编织,但是其中编织的特定点互连经纱层,或者反之亦然。
通过3D或者多层编织制成的纤维结构用于获得纱层之间的连接,因此使纤维结构和所得到的复合材料部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并可应用于单次纺织操作中。
纤维织构可以由纱线编织而成,该纱线尤其可以由碳纤维、陶瓷纤维(例如碳化硅纤维)、玻璃纤维或者芳基聚酰胺纤维制成。
为了制造纤维织构,该纤维织构适于将要在注塑模具上被成型的纤维预制件的变化形状,采用形状编织,也称作“轮廓”编织,其包括:根据穿过以条带形式被编织的纤维织构的经纱的宽度位置,卷取经纱的不同长度。为达到该目的,在织布机的出口处使用一个或多个卷取辊,卷取辊在它们的轴向宽度上呈现出变化的半径,以便限定具有突起的轮廓的外表面,该外表面能够根据穿过纤维织构宽度的经纱的位置,卷取经纱的不同长度,通过具有半径大于卷取辊其余部分半径的卷取辊的一部分,卷取经纱的更大长度。在插入随后列的纬纱之前,通过拉出经纱的正确长度,由卷取辊进行的不同卷取工作回到织布机的编织单元中。以这种方式编织的织构被缠绕于存储鼓或者心轴上,也可称作“卷取”心轴上,其位于卷取辊的下游。因此,存储纤维织构用于随后在模具上成型。
如图2所示,纤维预制件通过将纤维织构210缠绕于注塑模具600上而成型,在多个经纱211和多个纬纱212之间通过三维编织而制成纤维织构210,形成条带的纤维织构在横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例如,在横截面上具有形状和/或厚度的变化。在径向截面上,模具的轮廓对应于待制造部件的轮廓,在当前描述的例子中,该部件对应于航空发动机的风扇罩。
为达到该目的,模具600具有外表面601,该外表面具有突起的轮廓,该外表面对应于待制造的风扇罩的内表面。通过被缠绕于心轴200上,纤维织构210紧密地贴合于其轮廓。模具600还具有两个颊板620和630,用于形成纤维预制件的对应于待制造风扇罩的凸缘的部分。例如,由电动机(图2未示出)驱动模具600沿旋转方向S600旋转,通过从动辊400和500,纤维织构210在存储心轴300和模具600之间被拉紧。
位于存储心轴300下游的第一从动辊400和第二从动辊500分别沿图2所示的旋转方向S400和S500被驱动旋转。在它们的轴向宽度上,从动辊呈现出变化的半径,用于分别限定具有突起的轮廓的外表面401和501,外表面对应于待制造的纤维预制件的轮廓,这些轮廓具有一个或多个斜面,纤维织构从该斜面行进经过。
装置10还包括存储鼓或者心轴300,也可称作“卷取”心轴,主要沿旋转方向S300被驱动旋转。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支撑辊与从动辊配合使用。在当前描述的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装置10还包括与从动辊400一起使用的支撑辊20。从动辊400沿转轴X400轴向延伸,具有沿转轴X400变化的半径R400(图3B),使得从动辊400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分别与从动辊400的转轴X400形成角度β410和β420。支撑辊20的形状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互补。本发明中,当使用支撑辊时,技术术语“互补形状”是指基本上沿着支撑辊要接合的从动辊的面对斜面或部分的形状,支撑辊的表面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起的部分,用于适应纤维织构的厚度变化,如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在当前描述的实施例中,支撑辊20包括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22,第一斜面21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互补,第二斜面22与从动辊400的第二斜面420互补。
装置10包括用于保持支撑辊20的装置,该装置配置为使支撑辊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保持对齐。在该实施例中,保持装置包括连接支撑辊20的转轴X20的两个致动装置24和25,被配置为以距第一和第二斜面410和420的预设距离保持支撑辊20,或者在支撑辊20以及第一和第二斜面410和420之间施加接触压力。当以距从动辊400的斜面410和420的预设距离保持支撑辊20时,该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10的厚度。
因此,当以对应于纤维织构厚度的预设距离,保持支撑辊远离从动辊时,当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支撑辊构成纤维织构中褶皱形成的物理障碍。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辊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空间使得纤维织构中产生褶皱。
同样地,当支撑辊被保持在距底部从动辊的预设距离处时,该预设距离等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当支撑辊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从动辊上时,支撑辊则会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插入从动辊和支撑辊之间的纤维织构上,从而防止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纤维织构中的褶皱形成。这增大了织构和从动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用于避免织构中的褶皱形成,尤其通过在从动辊的斜面上滑动。通过给从动辊提供粗糙表面也可以增大摩擦力。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中支撑辊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上述支撑辊2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辊由多个辊子构成。更确切地,在图4中,支撑辊30由第一辊子310和第二辊子320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纤维预制件成型装置包括特定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用于支撑辊30的第一辊子310和第二辊子320,配置保持装置以保持第一辊子310和第二棍子320分别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对齐。在本实施例中,保持装置包括与第一辊子310的转轴X310相连的第一制动装置311、和与第二棍子320的转轴X320相连的第二制动装置321,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辊子310和320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的预设距离处,或者是为了将来自于支撑辊30的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上。当支撑辊30的辊子310和320被保持于距从动辊400的斜面410和420的预设距离处时,该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10的厚度。
因此,当支撑辊30的辊子310和320被保持于远离从动辊的预设距离处时,该预设距离对应于纤维织构的厚度,由于辊子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空间使得纤维织构中产生褶皱,当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辊子构成纤维织构中褶皱形成的物理障碍。同样地,支撑辊的辊子被保持于距底部从动辊的预设距离处,该距离小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当支撑辊的辊子将从接触压力施加于从动辊上时,支撑辊的辊子则会将接触压力施加于纤维织构上,从而防止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织构中的褶皱形成。这增大了织构和从动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织构中的褶皱形成,尤其通过在从动辊的斜面上滑动。同样可以通过在支撑辊的辊子上设置粗糙表面来增大摩擦力。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中支撑辊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上述支撑辊2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辊的表面适于遵循纤维织构厚度的变化。更确切地,在图5中,支撑辊40具有第一斜面41和第二斜面42,第一斜面41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互补,第二斜面42与从动辊400的第二斜面420互补。在当前描述的实施例中,纤维预制件成型装置伴随纤维织构220使用,该纤维织构220具有更大厚度221的部分,导致相对于织构的其他部分222,织构的轮廓中(即织构的宽度中)的厚度变化22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纤维织构中存在的这种厚度变化,支撑辊的表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突起的部分,用于配合纤维织构中厚度的变化。
在当前描述的实施例中,经过支撑辊40的第一斜面41的纤维织构中可具有厚度变化223,斜面41具有突起的部分或者肩部411,为了减小支撑辊40于厚度变化223处的截面,以适应纤维织构变化的厚度。
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支撑辊40的保持装置,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保持支撑辊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对齐。该实施例中的保持装置包括两个与支撑辊40的转轴X40相连的制动装置44和45,配置该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支撑辊40在距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的预设距离处,或者用于将来自于支撑辊40的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当支撑辊40被保持于距从动辊400的斜面410和420的预设距离处时,该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20的厚度。
因此,当支撑辊以预设距离被保持远离从动辊时,该预设距离对应于纤维织构的厚度,当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支撑辊构成纤维织构中抗褶皱形成的物理障碍。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辊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空间使得纤维织构中产生褶皱。
同样地,当支撑辊以预设距离被保持远离从动辊时,该预设距离小于纤维织构的厚度,或者当支撑辊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从动辊上时,支撑辊则会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插入从动辊和支撑辊之间的纤维织构,从而防止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纤维织构中的褶皱产生。这增大了织构和从动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用于避免织构中的褶皱形成,尤其通过在从动辊的斜面上滑动。可以特别地通过在支撑辊上设置粗糙表面来增大摩擦力。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中支撑辊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上述支撑辊2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支撑辊包括多个适于循着纤维织构中厚度变化轨迹的辊子。在当前描述的实施例中,纤维预制件成型装置伴随纤维织构220使用,该纤维织构220具有更大厚度的部分221,导致织构轮廓相对于织构的其他部分222的厚度变化223。在图6中,支撑辊50首先包括第一辊子510和第二辊子520,其次包括第三辊子530。由于与支撑辊50的第一辊子510和第二辊子520对齐的纤维织构中具有厚度变化223,辊子510和520被保持于相互偏移的位置上以适应纤维织构的厚度变化,保持辊子510朝向具有额外厚度的部分221,而辊子520则被保持朝向纤维织构220的其它部分222设置。换而言之,由于第一辊子510朝向纤维织构220的更大厚度的部分221设置,第二辊子520朝向部分222设置,纤维织构中部分222的厚度小于部分221的厚度,因此第一辊子510比第二辊子520更远离斜面410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预制件成形装置具有特定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支撑辊50的第一辊子510、第二辊子520及第三辊子530,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辊子510和520与从动辊400的第一斜面410对齐,将辊子530与从动辊400的第二斜面420对齐。在本实施例中,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制动装置540和第二制动装置541。第一制动装置540同时与第一支撑部511和第二支撑部521相连,第一支撑部511与第一辊子510的转轴X510相连,第二支撑部521与第二辊子的转轴X520相连,第二制动装置541与第三辊子530的转轴X530相连。如上所述,第一辊子510和第二辊子520以相互偏移的位置与制动装置540相连。
保持装置,尤其制动装置540和541,配置为将辊子510、520及530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的各自的预设距离处,或者将来自于辊子510、520及530的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第二斜面420。当支撑辊50的辊子510、520及530被保持距从动辊400的斜面410和420的预设距离处时,这些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10的厚度。
因此,当以对应于纤维织构厚度的预设距离,保持支撑辊50的辊子510、520及530远离从动辊时,当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辊子构成纤维织构中褶皱形成的物理障碍,因为它们没有留下任何可用空间使得纤维织构中产生褶皱。同样地,当以等于纤维织构的厚度的预设距离,保持支撑辊的辊子远离底部从动辊时,或者当支撑辊的辊子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从动辊时,支撑辊的辊子则会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纤维织构上,用以防止纤维织构经过从动辊时织构中的褶皱形成。这增大了织构和从动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用于避免该部分中的褶皱形成,尤其由于在从动辊的斜面上滑动。也可以通过在支撑辊的辊子上设置粗糙表面来增大摩擦力。
Claims (8)
1.一种成型轴对称纤维预制件的装置(10),该纤维预制件在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该装置包括以缠绕条带的形式存储纤维织构(210)的存储心轴(300)、一个或多个从动辊(400,500)及轴对称模具(600),纤维织构通过缠绕于轴对称模具上而成型,至少包括一个从动辊,该从动辊在轴向和径向限定的平面截面内具有轮廓,该轮廓至少包括第一斜面(410)和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第一斜面(410)与从动辊的转轴(X400)形成角度(β410),所述相邻部分平行于从动辊(400)的转轴(X400)或者对应于第二斜面(420),第二斜面(420)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β420);及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20),其形状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互补,该装置包括用于每个支撑辊的保持装置(24,25),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所述支撑辊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的预设距离处,或者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来自于支撑辊(20)的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辊(40)于其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部分(411),该突起的部分对应于支撑辊截面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支撑辊(20)具有粗糙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支撑辊包括至少两个辊子(310,320),该装置包括用于保持辊子的保持装置(311,321),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所述辊子分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距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的预设距离处,或者配置该保持装置是为了将来自于辊子的接触压力(311,321)分别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辊(50)包括至少三个辊子(510,520,530),其中两个辊子(510,520)平行设置且在垂直于辊子(510,520)的转轴(X510,X520)的方向上彼此偏移。
5.一种从纤维织构(210)成型轴对称纤维预制件的方法,该纤维预制件在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的轮廓,在与纬纱(212)互接的多层经纱(211)之间通过三维或者多层编织获得该纤维织构(210),纤维织构(210)在拉力下通过被缠绕于轴对称模具(600)上而成型,纤维织构从存储心轴(300)开始被展开,纤维织构行进经过位于存储心轴(300)和轴对称模具(600)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从动辊(400,500),至少一个从动辊(400)在轴向和径向限定的平面截面内具有轮廓,该轮廓包括至少第一斜面(410)和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第一斜面(410)与从动辊的转轴(X400)形成角度(β410),所述相邻部分平行于从动辊(400)的转轴(X400)或者对应于第二斜面(420),第二斜面(420)与从动辊的转轴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β420);及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至少一个支撑辊(20),其形状与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互补,每个支撑辊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的预设距离处,该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10)的厚度,或者每个支撑辊将接触压力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的纤维织构(210);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纤维织构(220)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厚度变化(223),支撑辊(40)于其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的部分(411),以配合所述至少一个厚度变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支撑辊(20)具有粗糙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支撑辊(30)包括至少两个辊子(310,320),辊子被分别保持于距第一斜面(410)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的预设距离处,该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纤维织构(210)的厚度,或者所述辊子(310,320)将压力分别施加抵靠于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的相邻部分。
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纤维织构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厚度变化(223),支撑辊(50)包括至少三个辊子(510,520,530),其中两个辊子平行设置且在垂直于辊子(510,520)的转轴(X510,X520)的方向上彼此偏移,以配合所述至少一个厚度变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658307A FR3055575B1 (fr) | 2016-09-07 | 2016-09-07 |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pour la formation d'une preforme fibreuse de revolution presentant en section radiale un profil evolutif |
FR1658307 | 2016-09-07 | ||
PCT/FR2017/052333 WO2018046826A1 (fr) | 2016-09-07 | 2017-09-04 | Installation et procédé pour la formation d'une préforme fibreuse de révolution présentant en section radiale un profil évolutif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63703A true CN109963703A (zh) | 2019-07-02 |
CN109963703B CN109963703B (zh) | 2021-05-28 |
Family
ID=5728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8934.0A Active CN109963703B (zh) | 2016-09-07 | 2017-09-04 | 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轮廓的旋转纤维预制件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4659B2 (zh) |
EP (1) | EP3509826B1 (zh) |
CN (1) | CN109963703B (zh) |
BR (1) | BR112019004467B1 (zh) |
CA (1) | CA3036137A1 (zh) |
FR (1) | FR3055575B1 (zh) |
RU (1) | RU2741944C2 (zh) |
WO (1) | WO20180468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54433A1 (de) * | 2017-01-31 | 2018-08-01 |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 Vorrichtung mit freilaufenden kühlwalz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bundwerkstoffs in form eines mit polymer imprägnierten faserband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s faserbands, ein imprägniertes faserband und ein aus dem imprägnierten faserband hergestellter mehrschichtverbund |
CN109703055A (zh) * | 2018-12-13 | 2019-05-03 |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高尺寸精度异形孔抗冲刷绝热管的成型方法 |
DE102021102764A1 (de) * | 2020-02-19 | 2021-08-19 | Daido Kogyo Co., Ltd. | Profilwal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stärkten kunststoff-profilwalzteils |
FR3128658B1 (fr) * | 2021-11-04 | 2023-11-03 |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 Fabrication d’une préforme d’une partie d’aube ou d’hélice par enroulement d’une texture obtenue par tissage en forme |
FR3151525A1 (fr) | 2023-07-26 | 2025-01-31 |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arter annulaire pour une turbomachine d’aeronef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9590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通用电气公司 | 连续压实方法 |
WO2010003494A1 (de) * | 2008-06-17 | 2010-01-14 | Eads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ringförmigen vorformlings aus fasermaterialhalbzeug, sowie verwendung derartig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
CN103465593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车顶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内饰板的级进模压工艺及装置 |
CN104822515A (zh) * | 2012-08-31 | 2015-08-05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复合物的自动层片铺放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87601B1 (fr) | 2005-06-24 | 2007-10-05 | Snecma Moteurs Sa | Piece mecan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piece |
US20080160122A1 (en) * | 2006-12-28 | 2008-07-03 | Lee Alan Blanton | Continuous debulking systems |
DE102007054645A1 (de) | 2007-11-15 | 2009-05-28 |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serverbundwerkstoff-Bauteils |
FR2974027B1 (fr) * | 2011-04-13 | 2014-09-26 | Snecma | Dispositif de compactage pour machine d'enroulement d'une texture fibreuse sur un mandrin d'impregnation |
-
2016
- 2016-09-07 FR FR1658307A patent/FR3055575B1/fr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04 CA CA3036137A patent/CA3036137A1/fr active Pending
- 2017-09-04 BR BR112019004467-1A patent/BR11201900446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9-04 CN CN201780068934.0A patent/CN10996370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04 US US16/331,316 patent/US113646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04 EP EP17780785.6A patent/EP3509826B1/fr active Active
- 2017-09-04 WO PCT/FR2017/052333 patent/WO2018046826A1/fr unknown
- 2017-09-04 RU RU2019108998A patent/RU2741944C2/ru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9590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通用电气公司 | 连续压实方法 |
WO2010003494A1 (de) * | 2008-06-17 | 2010-01-14 | Eads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ringförmigen vorformlings aus fasermaterialhalbzeug, sowie verwendung derartig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
CN104822515A (zh) * | 2012-08-31 | 2015-08-05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复合物的自动层片铺放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465593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车顶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内饰板的级进模压工艺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036137A1 (fr) | 2018-03-15 |
RU2019108998A3 (zh) | 2020-10-08 |
FR3055575A1 (fr) | 2018-03-09 |
RU2741944C2 (ru) | 2021-01-29 |
FR3055575B1 (fr) | 2019-10-18 |
RU2019108998A (ru) | 2020-10-08 |
CN109963703B (zh) | 2021-05-28 |
BR112019004467B1 (pt) | 2022-12-27 |
BR112019004467A2 (pt) | 2019-05-28 |
WO2018046826A1 (fr) | 2018-03-15 |
US20190263021A1 (en) | 2019-08-29 |
EP3509826A1 (fr) | 2019-07-17 |
US11364659B2 (en) | 2022-06-21 |
EP3509826B1 (fr) | 2021-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63703A (zh) | 径向截面上具有变化轮廓的旋转纤维预制件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 |
CN104593928B (zh) | 织造预制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998905B (zh) | 用于复合结构的多向强化成形编织预成形件 | |
JP5043936B2 (ja) | 複合材料部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強化用繊維織物 | |
JP2013511625A (ja) | 閉じた管状の繊維構造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 |
CN108430746A (zh) | 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轻质壳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779590B (zh) | 用于制造横截面有变化轮廓的带状纤维织构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641371A (zh) | 用于在径向截面上成形具有演化轮廓的旋转纤维预制件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1051585B (zh) | 用于形成壳体预制件的编织纤维结构 | |
BR112013018173B1 (pt) | Processo de realização de uma estrutura tecida e estrutura fibrosa tecida | |
US20220250338A1 (en) | Component of revolution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delamination | |
CN108004650B (zh) | 大尺寸变厚度回转体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84335B (zh) | 附合编织物 | |
CN112877862B (zh) | 回转体预制体的制备方法及回转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8883549A (zh) | 用于形成具有在径向横截面变化的轮廓的旋转体的纤维预制件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715359A (zh) | 用于成形具有沿径向截面变化的轮廓的轴对称的纤维预制件的设备和方法 | |
CN1821466B (zh) | 带端框的三维桶形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
US20170198421A1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extile structure of varying thickness | |
CN117043403A (zh) | 具有加强区域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涡轮机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12280328B (zh) | 发动机风扇包容机匣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40117533A1 (en) | Wov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CN109715873A (zh) | 适用于热塑性树脂浸渍方法的织物增强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