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0721B -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50721B CN109950721B CN201711388064.3A CN201711388064A CN109950721B CN 109950721 B CN109950721 B CN 109950721B CN 201711388064 A CN201711388064 A CN 201711388064A CN 109950721 B CN109950721 B CN 1099507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ale
- shielding sheet
- groov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其中本发明的接触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母端连接器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差分对以及公端、母端屏蔽片,公端屏蔽片为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母端屏蔽片接触。这样公端屏蔽片和母端屏蔽片形成将插接的差分对包围在内的屏蔽腔,降低了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导电连接的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串扰是指在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因电磁耦合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的不期望的电压噪声干扰。信号在传输线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电磁波包括时变的电场和磁场,变换的电场和磁场会在周围的传输线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而电压和电流就是收到干扰的传输线中的串扰性能的直接原因。
串扰是影响产品传输性能的又一重要因素,减小串扰一直是高速差分连接器设计的重要方向,某些情况下,其对高速性能传输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特性阻抗。尤其是在特性阻抗较为容易保证的情况下,高速差分连接器的传输性能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对连接器抗串扰能力的设计。
过大的串扰会产生两种有害的影响:其一,串扰会使传输线的有效特性阻抗和传输速度发生改变,影响系统信号完整性,从而改变传输线上的传输性能;其二,串扰会在其它传输线上引入感应噪声,进一步降低信号完整性,并使噪声容限减小。
针对这样的问题,现有的差分连接器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各路传输信号进行屏蔽,避免相邻传输信号之间的串扰。如申请日为2012.11.07、授权公告号为CN102969621B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差分接触件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这种差分连接器通过在插合段的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接地接触件实现对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差分对之间的信号屏蔽,但是由于接地接触件为平板状,其对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差分对之间的屏蔽效果较差,在信号密度较大时,还存在串扰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串扰较低的接触单元;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接触单元的技术方案1,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
采用本发明的接触单元在于适配的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极大的降低了相邻两个差分对单元之间的串扰。
在接触单元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2,即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设置能够减小槽形屏蔽片的槽深,便于加工。
在接触单元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3,即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翻边背向槽底的侧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接触臂的接触部接触,增大了侧壁与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接地接触件为片式接触件时,翻边对接触臂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边为外翻边,外翻边在加工时相比内翻边更加方便。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槽形屏蔽片的结构进行限定,即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直接通过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简化了槽形屏蔽片的结构。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数量,即所述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与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对应。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槽形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结构,即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在两个接触单元插合到一起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共同将接触臂夹紧,通过其中一个屏蔽片的侧壁支撑波谷位置,对应的屏蔽片的侧壁压紧波峰位置,在接触臂的自身弹性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接地接触件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的侧壁良好接触,形成封闭屏蔽腔。
本发明的接触组件的技术方案1,包括公端接触单元和母端接触单元,其特征是,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差分对以及公端、母端屏蔽片,公端屏蔽片为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母端屏蔽片接触。
本发明的接触组件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极大的降低了相邻两个差分对单元之间的串扰。
在接触组件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2,即所述母端屏蔽片也为槽形屏蔽片,公端屏蔽片的侧壁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而将其顶紧在母端屏蔽片的侧壁上。
在接触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3,即所述公端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对应于公端屏蔽片的两侧壁设置。
在接触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4,即公端、母端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母端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能够减小槽形屏蔽片的槽深,便于加工。
在接触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5,即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至少一个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对应的接地接触件的接触臂被翻边和相应屏蔽片的侧壁夹紧。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接触臂的接触部接触,增大了侧壁与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接地接触件为片式接触件时,翻边对接触臂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边为外翻边,外翻边在加工时相比内翻边更加方便。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限定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结构,即公端、母端屏蔽片包括立壁,接触臂被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立壁夹紧。
在技术方案2到技术方案7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在上述八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形状,即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在两个接触单元插合到一起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共同将接触臂夹紧,通过其中一个屏蔽片的侧壁支撑波谷位置,对应的屏蔽片的侧壁压紧波峰位置,在接触臂的自身弹性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接地接触件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的侧壁良好接触,形成封闭屏蔽腔。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1,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接触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模块包括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
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器在于适配的连接器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极大的降低了相邻两个差分对单元之间的串扰。
在连接器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2,即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设置能够减小槽形屏蔽片的槽深,便于加工。
在连接器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3,即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翻边背向槽底的侧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接触臂的接触部接触,增大了侧壁与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接地接触件为片式接触件时,翻边对接触臂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边为外翻边,外翻边在加工时相比内翻边更加方便。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槽形屏蔽片的结构进行限定,即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直接通过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简化了槽形屏蔽片的结构。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数量,即所述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与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对应。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槽形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结构,即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在两个接触单元插合到一起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共同将接触臂夹紧,通过其中一个屏蔽片的侧壁支撑波谷位置,对应的屏蔽片的侧壁压紧波峰位置,在接触臂的自身弹性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接地接触件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的侧壁良好接触,形成封闭屏蔽腔。
在上述五种技术方案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触单元有多个,接触单元横向成排布置且在纵向设有多排,相邻的两排在纵向方向错开。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母端连接器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其特征是,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差分对以及公端、母端屏蔽片,公端屏蔽片为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母端屏蔽片接触。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极大的降低了相邻两个差分对单元之间的串扰。
在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2,即所述母端屏蔽片也为槽形屏蔽片,公端屏蔽片的侧壁支撑接地接触件而将其顶紧在母端屏蔽片的侧壁上。
在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3,即所述公端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对应于公端屏蔽片的两侧壁设置。
在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4,即公端、母端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母端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能够减小槽形屏蔽片的槽深,便于加工。
在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得到技术方案5,即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至少一个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对应的接地接触件的接触臂被翻边和相应屏蔽片的侧壁夹紧。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接触臂的接触部接触,增大了侧壁与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接地接触件为片式接触件时,翻边对接触臂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边为外翻边,外翻边在加工时相比内翻边更加方便。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限定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结构,即公端、母端屏蔽片包括立壁,接触臂被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立壁夹紧。
在技术方案2到技术方案7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在上述八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限定接地接触件的形状,即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在两个接触单元插合到一起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共同将接触臂夹紧,通过其中一个屏蔽片的侧壁支撑波谷位置,对应的屏蔽片的侧壁压紧波峰位置,在接触臂的自身弹性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接地接触件与对应的两个屏蔽片的侧壁良好接触,形成封闭屏蔽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一在插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公端连接器中显示一排接触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母端连接器中显示接触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一显示插合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一在插合状态下插合位置的截面图;
图6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二在插合状态下插合位置的截面图;
图7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三在插合状态下插合位置的截面图;
图8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四在插合状态下插合位置的截面图;
图9为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五中接地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一,以差分连接器组件为例,如图1-5所示,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壳体20,公端壳体20内通过绝缘体安装有公端接触模块,公端接触模块包括多个公端接触单元。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壳体10,母端壳体10内通过绝缘体安装有母端接触模块,母端接触模块包括多个母端接触单元11。公端连接器的公端接触单元和母端连接器的母端接触单元共同构成接触组件。
其中,公端接触单元包括公端差分对211以及与公端差分对211相对固定设置的公端屏蔽片212。其中,公端屏蔽片212为截面形状为U形的槽形屏蔽片,且其长度方向与公端差分对的延伸方向一致,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213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2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而对对应的公端差分对211呈半包围状。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210,两个接地接触件210分别位于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213位置处。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接触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公端屏蔽片的两侧壁213包括立壁213a和一体连接在立壁213a的自由端即背离槽形屏蔽片槽底的一端的翻边213b。翻边213b为外翻边,且其背离槽形屏蔽片槽底的侧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内翻边,此处主要是考虑到加工工艺较为简单而采用外翻边。
母端接触单元11包括母端差分对111以及与母端差分对111相对固定设置的母端屏蔽片112。母端屏蔽片112接地。其中,母端屏蔽片112也为截面形状为U形的槽形屏蔽片,且其长度方向与母端差分对的延伸方向一致,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母端差分对1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而对对应的母端差分对呈半包围状。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仅包括立壁。
接地接触件210为片式接触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针状接触件,其接触臂在长度方向呈波浪状弯折,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两侧的接触部,并通过波谷位置与翻边213b的侧面接触。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相互插合时,对应的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对应插接。此时,母端接触单元的槽形屏蔽片的两侧槽壁分别对应公端接触单元的两个接地接触件插合,且母端接触单元的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的立壁压在接触臂的背离公端接触单元的侧面上,与波浪形接触臂的波峰位置接触。为了避免在插接过程中,母端屏蔽片的侧壁端面与接触臂相抵,本实施例中,优化地在母端屏蔽片的前端,即朝向公端连接器的一端设有引导面113。由于波浪形弯折的接触臂在两侧受压时,弯折部位具有恢复弹性,这样能够保证其与公端接触单元的槽形屏蔽片的翻边以及母端接触单元的槽形屏蔽片的立壁可靠接触。如此,公端屏蔽片、母端屏蔽片以及接地接触件就共同形成了封闭的屏蔽腔,将相互接触的公端差分对和母端差分对包围在内,从而实现了对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在插接位置处的完全屏蔽,降低了传输回路上相邻差分对之间的串扰。
本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内安装有多个公端接触单元,多个公端接触单元在横向方向成排布置,且在纵向方向有多排,相邻两排接触单元在纵向方向错位,母端连接器内的接触单元也相应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接触单元呈标准的矩阵式布置也可以。
本发明还提供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公端连接器的公端接触单元所包含的接地接触件有一个,且对应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一侧壁,如果定义该侧壁为左侧壁,那么母端连接器的母端接触单元也包含一个接地接触件110,且该接地接触件对应于母端的槽形屏蔽片的右侧壁。这样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插接时,同样能够通过公端的槽形屏蔽片、母端的槽形屏蔽片以及两个接地接触件围成封闭屏蔽腔。而且,公端接触单元的屏蔽片的右侧壁仅包括立壁,母端的槽形屏蔽片的右侧壁113可以包括立壁113a和一体连接在立壁113a的自由端的翻边113b,且通过翻边113b的背离母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面与母端接触单元的接地接触件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母端接触单元所包含的母端屏蔽片112为平直片状,公端接触单元的两个接地接触件210与平直片状的母端屏蔽片的相对侧面接触而围成屏蔽腔。由此也可知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母端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本文所列举的U形槽状或平板状,也可以为半弧形或类似W形等均可以,只要能够在插接时与公端接触单元的屏蔽片围成封闭腔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四,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公端连接器的两侧壁仅包括立壁213a而没有设置翻边,母端连接器的两侧壁也仅包括立壁而没有设置翻边,此时,公端接触单元的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的断面就构成对接地接触件210支撑接触的支撑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五,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接地接触件,如图9所示,接地接触件210包括平直基体,平直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上侧凸起2101和下侧凸起2102。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相互插接时,上侧凸起和下侧凸起分别与公端接触单元和母端接触单元的屏蔽片挤压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并不排除接地接触件为平直片状,其两侧分别与公端的屏蔽片和母端的屏蔽片接触即可。
上述的各种实施例中,不管是公端屏蔽片还是母端屏蔽片,其中一个为槽形时,其两侧壁均位于对应差分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不排除两侧壁位于差分对厚度方向的两侧,只要在插接时公端的屏蔽片和母端的屏蔽片能够将插接的差分对包围即可。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通过公端接触单元和母端接触单元的屏蔽片围成封闭的屏蔽腔,而将相互插接的公端差分对和母端差分对包围在内,有效的束缚了两个信号导体之间的电磁场,减少了磁场能量外泄,降低了信号之间的串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触单元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公端接触模块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触组件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接触组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公端连接器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29)
1.一种接触单元,其特征是,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单元在与适配的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翻边背向槽底的侧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翻边为外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与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8.一种接触组件,包括公端接触单元和母端接触单元,其特征是,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差分对以及公端、母端屏蔽片,公端屏蔽片为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母端屏蔽片接触;所述母端屏蔽片也为槽形屏蔽片,公端屏蔽片的侧壁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而将其顶紧在母端屏蔽片的侧壁上;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公端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对应于公端屏蔽片的两侧壁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公端、母端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母端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至少一个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对应的接地接触件的接触臂被翻边和相应屏蔽片的侧壁夹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边为外翻边。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公端、母端屏蔽片包括立壁,接触臂被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立壁夹紧。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是,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15.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接触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模块包括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差分对以及与各差分对相对固定设置的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的两侧,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用于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单元在与适配的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能够分别与槽形屏蔽片和适配屏蔽片接触,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翻边背向槽底的侧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翻边为外翻边。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包括立壁,立壁的断面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与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槽形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接触单元有多个,接触单元横向成排布置且在纵向设有多排,相邻的两排在纵向方向错开。
23.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公端、母端连接器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其特征是,公端、母端接触单元分别对应包括公端、母端差分对以及公端、母端屏蔽片,公端屏蔽片为槽形屏蔽片,槽形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差分对的两侧,槽形屏蔽片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差分对的延伸方向相同,公端接触单元还包括与屏蔽片相对固定设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具有接触臂,在公端接触单元与母端接触单元插接时,接触臂的两侧面分别与公端的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母端屏蔽片接触;所述母端屏蔽片也为槽形屏蔽片,公端屏蔽片的侧壁与接触臂的一侧接触部接触而将其顶紧在母端屏蔽片的侧壁上;接触臂沿长度方向呈波浪形弯折,且其波峰和波谷分别构成所述的与槽形屏蔽片的侧壁和适配屏蔽片接触的接触部;这样两个接触单元能够共同围成封闭空间而将差分对围在内部,从而实现对差分对的完全屏蔽。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公端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两个接地接触件分别对应于公端屏蔽片的两侧壁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公端、母端屏蔽片的两侧壁分别位于公端、母端差分对宽度方向的两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至少一个侧壁包括立壁以及设置在立壁自由端的翻边,对应的接地接触件的接触臂被翻边和相应屏蔽片的侧壁夹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翻边为外翻边。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公端、母端屏蔽片包括立壁,接触臂被公端、母端屏蔽片的立壁夹紧。
29.根据权利要求23-28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公端屏蔽片和/或母端屏蔽片的截面形状为U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88064.3A CN109950721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88064.3A CN109950721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50721A CN109950721A (zh) | 2019-06-28 |
CN109950721B true CN109950721B (zh) | 2020-11-17 |
Family
ID=6700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88064.3A Active CN109950721B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507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2342B (zh) * | 2020-01-20 | 2021-12-0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的插座 |
TWI792271B (zh) | 2020-06-19 | 2023-02-11 |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 背板連接器組件 |
CN111682368B (zh) | 2020-06-19 | 2021-08-03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 |
CN112652906B (zh) | 2020-06-19 | 2022-12-02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
CN112636102B (zh) * | 2020-11-30 | 2022-10-0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连接器 |
CN112736524B (zh) | 2020-12-28 | 2022-09-0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CN112909660B (zh) * | 2021-01-20 | 2022-04-22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组件 |
CN113193438B (zh) * | 2021-04-21 | 2022-05-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母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0775A (zh) * | 2010-03-12 | 2011-12-14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电磁干扰屏蔽的连接器系统 |
CN102969621A (zh) * | 2012-11-07 | 2013-03-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接触件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3975488A (zh) * | 2011-12-08 | 2014-08-06 | 泰科电子公司 | 电缆插头连接器 |
CN104393450A (zh) * | 2013-08-16 | 2015-03-04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信号通道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系统 |
CN204333356U (zh) * | 2014-12-16 | 2015-05-13 | 佳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铜板夹持结构 |
CN105470736A (zh) * | 2014-08-27 | 2016-04-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990766A (zh) * | 2015-02-02 | 2016-10-05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背板插头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5406B (zh) * | 2007-06-28 | 2011-06-08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对和屏蔽片整体式双重屏蔽电连接器 |
WO2014035755A1 (en) * | 2012-08-27 | 2014-03-06 | Fci |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I648925B (zh) * | 2015-12-14 | 2019-01-21 | 莫仕有限公司 | Backplan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
-
2017
- 2017-12-20 CN CN201711388064.3A patent/CN1099507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0775A (zh) * | 2010-03-12 | 2011-12-14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电磁干扰屏蔽的连接器系统 |
CN103975488A (zh) * | 2011-12-08 | 2014-08-06 | 泰科电子公司 | 电缆插头连接器 |
CN102969621A (zh) * | 2012-11-07 | 2013-03-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接触件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4393450A (zh) * | 2013-08-16 | 2015-03-04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信号通道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系统 |
CN105470736A (zh) * | 2014-08-27 | 2016-04-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333356U (zh) * | 2014-12-16 | 2015-05-13 | 佳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铜板夹持结构 |
CN105990766A (zh) * | 2015-02-02 | 2016-10-05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背板插头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50721A (zh) | 2019-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50721B (zh) | 接触单元及包含该单元的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273866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8047875B2 (en) | Connector device | |
TWI847482B (zh) | 電纜線連接器 | |
US8808029B2 (en) | High density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transmit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s | |
CN109742606A (zh) | 电连接器 | |
US1134925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547073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176561A (zh) | 模块化的连接器系统 | |
CN20562191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112928550B (zh) | 电缆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1370915A (zh) | 电连接器 | |
TW202130064A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 |
CN111092342A (zh) | 高速连接器的插座 | |
CN109599726B (zh) | 一种差分连接器组件及其差分连接器 | |
CN111987516A (zh)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 |
CN109950753B (zh) | 一种连接器组件 | |
CN20502905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952790A (zh) | 高速高密容纳槽薄片单元及组件 | |
CN215816691U (zh) | 连接器屏蔽结构及使用该屏蔽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9950748B (zh) | 接触单元及接触组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09592377U (zh) | 一种高速连接器 | |
CN21522106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098510A (zh) | 一种高速连接器 | |
CN219203677U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