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7551B - 无线电节点以及操作无线电节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节点以及操作无线电节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37551B CN109937551B CN201780068287.3A CN201780068287A CN109937551B CN 109937551 B CN109937551 B CN 109937551B CN 201780068287 A CN201780068287 A CN 201780068287A CN 109937551 B CN109937551 B CN 1099375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s
- channels
- resources
- transmission
- radio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传输策略的方法和系统。根据一个方面,无线电节点的操作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如果满足预定义标准,则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该多个信号或信道,在第一传输策略中,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如果不满足预定义标准,则根据不同于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该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例如,仅发送信号或信道的子集、组合信号和信道等。预定义标准可以基于用于该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的特征,例如它们的定位、带宽、信号质量、在频域中的相对间隔或其他特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4日递交的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 62/417,62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通信网络内操作的无线电节点的物理层控制信令,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传输。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每立方度量的峰均功率比(PAPR/CM)损失,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OFDM调制器的输入进行预编码。这导致OFDM调制器产生的波形的PAPR/CM较低。DFT 预编码器和OFDM调制的组合称为DFT扩展OFDM(DFT-S-OFDM)(有时也被称为单载波频分多址,或SC-FDMA)。该方案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放大器利用率和更少的功率放大器备份。DFT-S-OFDM的缺陷是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上的性能更差、接收机更复杂以及其受限于连续频域资源这一事实。
需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来向发射机通知接收端处的信道质量。在长期演进(LTE)中,区分两种CQI反馈:周期性CQI反馈 (也称为“周期性CQI”)和非周期性CQI反馈(也称为“非周期性 CQI”)。
在非周期性CQI中,发送节点明确地请求传输CQI反馈。触发可以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中的触发比特发生。如果在上行链路许可(例如,针对于调度的数据)中完成触发,则调度器可以调整所调度资源的大小以适应上行链路数据和CQI反馈二者。
周期性CQI是半静态配置的,并且在周期性时刻发生。与时间模式一起还配置了应该用于周期性CQI报告的周期性资源。
LTE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协议,其中接收机向发射机通知对应传输的成功(即,肯定应答(ACK))/不成功(即,否定应答 (NACK))。通常将用于ACK/NACK传输的资源作为动态信令(在DCI 消息中)和半静态配置参数的组合用信号来通知。
LTE针对每个传输块使用一个HARQ ACK/NACK反馈比特。在空间捆绑的情况下,两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块的反馈可以被捆绑 (例如,使用逻辑“与”操作)为单个值。此外,在载波聚合(CA) 的情况下,通常情况是配置比上行链路载波更多的下行链路载波,和/或HARQ反馈传输甚至可以限于单个分量载波。此外,在下行链路时隙比上行链路时隙多的时分双工(TDD)协议中,必须在较少的上行链路时隙中传送多个下行链路时隙的HARQ反馈。根据配置,针对每个反馈发生必须传送几个比特(例如,不具有载波聚合的频分双工(FDD))或许多比特(例如,具有下行链路重度载波聚合的TDD)。此外,未许可频带中的操作可增加HARQ反馈比特的数量。
仅在调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的情况下才发送非周期性CQI。如果非周期性CQI应该与ACK/NACK一起发送,则这在 PUSCH上进行,因为无论如何PUSCH资源都是可用的。
在包括LTE的传统系统中,根据HARQ反馈大小,将不同的方法应用于与HARQ一起的周期性CQI反馈: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a/2b:对于一个或两个 HARQ反馈比特,CQI可以被丢弃或在CQI资源上与HARQ反馈一起发送。对于较大的ACK/NACK反馈大小,CQI被丢弃,因为ACK/NACK资源或 CQI资源都不足以容纳这两种反馈类型,并且ACK/NACK反馈在ACK/NACK资源上发送。
PUCCH格式3:如果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和调度请求 (SR)的组合有效载荷大小小于或等于22比特,则使用PUCCH格式3 来发送组合的有效载荷。如果组合的有效载荷超过22比特,则将空间捆绑应用于ACK/NACK比特。如果空间捆绑的ACK/NACK、CQI和SR的组合有效载荷大小小于或等于22比特,则使用PUCCH格式3发送空间捆绑的ACK/NACK、CSI和SR。否则,丢弃CSI,并且使用PUCCH格式 3发送ACK/NACK以及SR。
PUCCH格式4和5使用与PUCCH格式3类似的过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无线电节点的操作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在确定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不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比全部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少的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组合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以及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以缩减或压缩的形式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归一化跨度低于预定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所述归一化跨度在归一化用户设备(UE)带宽或载波带宽的预定义阈值百分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归一化间隔低于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被用于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基于所述资源组合的特征,所述特征包括资源的频率、资源的带宽、资源的信号质量或资源集合在频域中的相对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无线电节点(14) 的传输功率低于预定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使用功率余量报告来估计传输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传输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传输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步骤之前接收或被提供所述预定义标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不同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方案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电节点适于根据上述任何方法进行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无线电节点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包括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无线电节点可操作为确定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在确定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所述无线电节点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在确定不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所述无线电节点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比全部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少的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组合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以及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以缩减或压缩的形式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归一化跨度低于预定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所述归一化跨度在归一化UE带宽或载波带宽的预定义阈值百分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组合资源的归一化间隔低于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被用于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基于所述资源组合的特征,所述特征包括资源的频率、资源的带宽、资源的信号质量或资源集合在频域中的相对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无线电节点的传输功率低于预定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使用功率余量报告来估计传输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传输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 ACK/NACK传输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不同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方案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电节点的操作方法包括:确定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多个信号或信道,在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以及根据所述确定处理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包括新无线电基站(gNB)、增强的或演进的节点B(eNB)或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包括根据设备到设备(D2D)、机器到机器(M2M)或机器类型通信(MTC)协议操作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周期性CQI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或两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电节点适于根据上述任何方法进行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电节点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包括可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无线电节点可操作为:确定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多个信号或信道,在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或者确定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所述无线电节点还可操作为:从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以及根据所确定的策略处理接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包括gNB、eNB或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节点包括根据D2D、M2M或MTC协议操作的无线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周期性CQI反馈、HARQ反馈或两者。
附图说明
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可导致高带外发射的具有宽频域间隔的资源分配;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 的过程;
图4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示例实施例;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处理CQI反馈和HARQ 反馈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阐述的实施例呈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践实施例的信息并且示出实践实施例的最佳模式。在根据附图阅读以下描述以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构思并且将认识到本文未具体给出的这些构思的应用。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构思和应用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组合资源: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组合资源”或备选地“组合传输资源”指代用于发送信号或信道集合的时间/频率资源集。资源的组合不需要彼此在时间或频率上连续。在每个单独的信号或信道占据其自己的不同传输资源集合的情况下,术语“组合资源”指代包括所有不同集合的集。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单独信号或信道可以通过数学方式或其他方式来组合,并使用通常仅用于单独信号中的一些(或甚至仅一个)信号的资源来发送。
无线电节点:本文中所使用的“无线电节点”是无线电接入节点或无线设备。
无线电接入节点:本文中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节点”或“无线电网络节点”是进行操作以无线地发送和/或接收信号的蜂窝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网中的任何节点。无线电接入节点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第五代(5G)NR网络中的新无线电(NR)基站(gNB)或3GPP长期演进(LTE)网络中的增强的或演进的节点B(eNB))、高功率或宏基站、低功率基站 (例如,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eNB等)、中继节点、接入点、无线电接入点、远程无线电单元(RRU)、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核心网节点(例如,跟踪收集实体(TCE)、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路测最小化(MDT)节点、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节点),或者甚至是外部节点(例如,第三方节点、当前网络外部的节点)等。无线电接入节点可以是发送和接收点(TRP)(尤其是使用自回程来与另一节点进行无线通信的节点)或允许与网络通信的其他网络节点。
核心网节点:本文中所使用的“核心网节点”是核心网中的任何类型的节点。核心网节点的一些示例包括例如MME、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等。
无线设备:本文中所使用的“无线设备”是通过无线地向无线电接入节点发送信号和/或无线地从无线电接入节点接收信号来接入蜂窝通信网络(即,由蜂窝通信网络服务)的任何类型的设备。无线设备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3GPP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E)和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UE或无线设备还可以表示目标设备、设备到设备 (D2D)UE、机器类型UE,或者能够进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UE、配备有UE的传感器、iPAD、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智能电话、膝上型嵌入式设备(LEE)、膝上型安装设备(LME)、通用串行总线(USB)加密狗、客户端驻地设备(CPE)、物联网(IoT)设备、能够与5G和/ 或NR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网络节点:本文所使用的“网络节点”是作为蜂窝通信网络/ 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或核心网的一部分的任何节点。
注意,本文中所给出的描述集中于3GPP蜂窝通信系统,并且因此经常使用3GPP术语或与3GPP术语类似的术语。然而,本文中所公开的构思不限于3GPP系统。
注意,在本文的描述中,可以参考术语“小区”;然而,特别是对于5G NR概念,可以使用波束代替小区,且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同等适用于小区和波束二者。
无线电节点(其可以是无线设备,例如UE)确定其用于周期性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的组合传输资源是否满足对“射频(RF)友好的”的某个标准。如果满足,则无线电节点在它们各自的资源上同时发送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如果确定用于周期性CQI和ACK/NACK的组合传输资源不是“RF友好的”,则无线电节点将丢弃或减少有效载荷类型中的一个有效载荷或者在资源之一发送组合的/简化的报告。确定组合资源是否是“RF友好的”可以基于它们的频率简档,例如每个频率“岛”的带宽、频域中频率岛之间的间隔、频率“岛”内的信号质量和/或其他特征。
本文中呈现的主题具有以下优点:它提供了在CQI比特自己各自的资源上发送CQI比特而不是必须与ACK/NACK反馈进行组合并且可能因缺少空间而被丢弃的可能时机。结果是,周期性CQI比特不太经常 (或可能永不)被丢弃,这避免了发射机只能拥有过时CQI信息的问题。这改进了链路适应性并增加了吞吐量。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方面,图1A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系统10(例如,蜂窝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无线系统10包括第一无线电节点12,在该示例中,第一无线电节点12是无线电接入节点,且因此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无线电接入节点12”。然而,第一无线电节点12不限于无线电接入节点,并且可以是诸如允许无线电网络内的通信的通用无线电节点之类的另一设备,包括如下所述的无线设备。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节点12提供对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覆盖区域16(例如,小区)内的其他无线电节点14的无线接入。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节点12提供对第二无线电节点14的无线电接入,在该示例中,第二无线电节点14是无线设备(WD),且因此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无线设备14”或“WD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点14是LTE UE。注意,术语“UE”在本文中以其广义使用来意指任何无线设备。这样,术语“无线设备”和“UE”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对于周期性CQI和较大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大小的同时反馈,CQI比特被丢弃,这导致发射机处的CQI信息过时。过时的CQI信息导致较低的链路适应效率并且降低了吞吐量。因此,希望尽可能避免丢弃CQI比特。
至少对于数据而言,NR上行链路支持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两者作为传输方案。虽然DFT-S-OFDM要求连续的传输资源(至少完全达到其峰均功率比或立方度量(PAPR/CM)潜力),但OFDM没有这种限制。DFT-S-OFDM方案中对连续资源分配的要求是丢弃有效载荷类型之一或在一个资源上发送多个有效载荷类型(例如,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比特)而不是在每个有效载荷类型自己的资源上发送该有效载荷类型的原因。至少在原理上,OFDM没有这种限制。
在OFDM中,传输资源不必是连续的。这使得能够将传输资源匹配到信道质量(例如,以跳过具有较低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的资源),或者它还允许在为每个信号/信道独立分配的资源上传输信号/信道。后者可以例如应用于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的同时反馈。用于周期性CQI的资源通常是半静态配置的。另一方面,用于 ACK/NACK反馈的资源被至少部分地动态指派,例如,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中的指示符或者从调度命令隐式地导出。在OFDM (其中资源不必是连续的)中,在相同的OFDM符号中同时发送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是可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相同概念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形式的无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D2D通信。在图1B中示出了这种情况的示例。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方面,图1B示出了无线系统10的一个示例,其中第一无线电节点12 也是根据D2D、M2M或MTC协议操作的无线设备。
图2示出了可导致高带外发射的具有宽频域间隔的资源分配。在图2中,X轴是频率,标记了UE和/或载波系统带宽(BW)。图2示出了所指派的传输资源集中在表示频率范围的两个(或更多)“岛”(分别标记为FR1和FR2)中的场景。如果所指派的传输资源看起来如图2 所示,即集中在频域中彼此间具有大间隔的一些频率范围中,则在非线性器件(例如,功率放大器)中出现非线性互调产物。这些互调产物可能导致高带外发射,并且可能要求大幅降低功率(“功率回退”)。因此,即使对于OFDM,避免这样的资源分配也是有利的,尤其是在UE 必须以高功率水平进行发送的情况下。注意,图2示出了简化的图片;如果资源分布在岛内和/或包含两个以上的岛,则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发送CQI和HARQ ACK/NACK的过程。本文中描述的主题提出将周期性CQI和ACK/NACK 反馈在其各自的资源上发送,只要它们在频域中的间隔不超过某个阈值。对于太大的间隔,要么在单个资源上发送ACK/NACK和CQI(大小可能减小),要么丢弃有效载荷类型之一。
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向UE提供与将在CQI和ACK/NACK 各自的资源上发送CQI和ACK/NACK的预定义标准有关的信息(步骤 100)。这也可以被称为接收描述了所定义的类别或条件的信息,基于该所定义的类别或条件,将在每个信号或信道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该信号或信道。以这种方式,当UE应该在周期性CQI和 ACK/NACK各自的资源上发送该周期性CQI和ACK/NACK时以及当UE应该使用备选传输策略时,向UE通知该分类。可以经由标准中的硬编码或经由半静态配置(例如,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处理通知UE。这可能仅发生一次,之后UE维持该信息,避免了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通知UE。因此,步骤100被示出为具有虚线轮廓的框。
以相同的含义使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预]定义条件”、“[预] 定义标准”和“[预]定义类别”。同样地,以相同的含义使用短语“满足预定义标准”、“满足预定义条件”、“具有预定义类别”、“落入定义的类别中”等。
当确定在发送信号或信道时采用的传输策略时,可以考虑各种标准。标准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分配以用于发送信号或信道的每个频率范围或“岛”的带宽;两个不同频率范围之间的间隔;频率范围在载波所支持的总带宽内的位置或定位;频率范围在载波所支持的总带宽内的位置或定位;频率范围内信号或信道的传输功率;以及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质量。
可以使用上述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准来定义触发选择一种传输策略而不是另一种传输策略的预定义条件。出于说明的目的,假设第一传输策略是在每个信号或信道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例如,每个信号或信道占用单独的频率范围或“岛”)上发送该信号或信道,且第二传输策略可以是对于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该信号或信道仅一部分在其频率范围或岛内发送。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第二传输策略可以是在一个频率范围或岛内发送信号或信道的选择子集。
使用该示例,第一传输策略可以是默认策略,且如果出现以下任何条件或其组合(这些示例旨在说明而非限制),则可以代之以使用第二传输策略:
·该两个频率范围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一阈值量;
·该频率范围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范围在距UE支持的频率范围的上限或下限的第二阈值量范围内;
·该频率范围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范围在距载波支持的频率范围的上限或下限的第二阈值量范围内;
·该频率范围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范围具有高于第三阈值量的带宽;
·该频率范围中的至少一个频率范围内的发射功率高于第四阈值量;
·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五阈值量;以及
·该频率范围中的一个频率范围内的一个信号的定位与相同频率范围内的另一个信号相距大于第六阈值量距离。
可以用绝对项、相对项和/或归一化项来定义间隔、距离、带宽和/或功率的阈值。例如,第一阈值(用于两个频率范围的间隔)可以用绝对项(例如,500MHz)、相对项(例如,最大岛的带宽的2倍)或归一化项来定义。归一化项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center-center-distance)除以UE带宽;最大带宽跨度 (最高资源的最高频率减去最低资源的最低频率)除以UE带宽;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或最大带宽跨度)除以载波边缘与最近资源边缘之间的(较小的)距离。
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标准和/或条件进行组合以定义类别,并且将信号或信道标识为属于特定类别可以触发对一种传输策略或另一种传输策略的使用。例如,两个频率范围之间的间隔大于间隔阈值的场景可以被分类为“不是RF友好的”,除非该两个频率范围中的每个频率范围中的信号或信道低于功率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场景可以被分类为“RF友好的”)。在另一示例中,可以根据若干因素将场景分类为“RF友好的”,因素包括两个频率岛彼此以及到载波或UE的频率界限的接近度,以及还有每个岛的传输功率。
注意,以上示例旨在说明而非限制。可以定义其他标准、条件和 /或类别,并且将其视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步骤102处,确定要发送的组合CQI和ACK/NACK资源是否落入定义的类别中或满足定义的条件。如果是,则使用CQI和ACK/NACK 各自的资源发送CQI和ACK/NACK(步骤104);如果不是,则使用备选传输策略发送CQI和ACK/NACK(步骤106),例如丢弃CQI且仅发送ACK/NACK等。因此,如果UE的资源分配不符合所定义的类别,则它采用另一种传输策略。该策略可以是丢弃周期性CQI或HARQ ACK/NACK 反馈,或者在单个资源(例如,周期性CQI或ACK/NACK资源)上发送组合的有效载荷。还可能减少有效载荷,例如,执行ACK/NACK捆绑,或者发送简化的CQI报告。我们称之为备选传输策略。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一种传输策略的传输方案(例如,相比于DFT-S-OFDM是否使用OFDM等)可以与用于另一种传输策略的传输方案不同。在一种传输策略和另一种传输策略之间,其他方面可能不同。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当UE需要将周期性CQI与HARQ反馈一起报告时,该UE检查周期性CQI和ACK/NACK的组合资源是否落在第一类别中,且如果是,则UE在周期性CQI和ACK/NACK各自的资源上发送周期性CQI和ACK/NACK。如果组合资源没有落在第一类别中,则UE使用备选传输策略。
应理解,尽管前面的示例仅处理两个资源集合,但是相同的原理可以扩展以覆盖任何数量的资源集合。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存在多个资源集合(例如,类似于图2中所示出的情况,但具有附加的频率范围[FR3、FR4,......])。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丢弃和/ 或减少信号,直到剩余信号足够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优先级顺序丢弃/减少信号。备选地,可以根据信号质量按顺序丢弃或减少信号,例如,具有较低质量的信号在具有较高质量的信号之前被丢弃或减少。
尽管描述集中于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但是相同的想法可以应用于需要同时发送的任何数量的信号/信道类型。
本文中呈现的主题具有以下优点:它提供了在CQI比特自己各自的资源上发送CQI比特而不是必须与ACK/NACK反馈进行组合并且可能因缺少空间而被丢弃的可能时机。结果是,周期性CQI比特不太经常 (或可能永不)被丢弃,这避免了发射机只能拥有过时CQI信息的问题。这改进了链路适应性并增加了吞吐量。
因此,本发明提出在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各自的资源中的每个资源上同时发送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只要组合资源分配在一种资源分配模式类别内。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全部连续资源分配以及类似于图2的具有低于阈值的频域间隔的资源分配落入该第一类别。还可以设想更复杂的模式/分类,在这些模式/分类中,分类取决于多个参数或标准,例如,间隔、每个“岛”的带宽、UE/载波系统带宽内的资源分配等。与边缘处的较宽间隔或传输相比,位于UE/载波系统带宽中间的频域资源分配中的较小间隔导致较低的带外发射。
还可以将传输功率包括在分类中。例如,如果UE以较低的传输功率进行发送,则与UE以较高功率进行发送相比,频域中更宽的间隔或更接近UE/载波系统带宽边缘的分配也是可行的。更高的功率放大了宽间隔或带宽边缘处的传输的问题。因此,分类可以基于任何数量的标准,并且不限于仅是上述间隔、每个岛的带宽、UE/载波系统带宽内的资源的定位或位置以及传输功率的标准。
至少对于数据而言,NR将支持DFT-S-OFDM和OFDM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方案。传输方案可以是另一分类标准(作为独立标准或与上述任何一个标准组合)。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如果UE将OFDM用于数据,则UE在周期性CQI和ACK/NACK各自的资源上发送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在优选实施例中,UE会将传输方案的选择与之前提及的任何标准组合在一起。
注意到的是,目前为止的分类基于周期性CQI和ACK/NACK的组合资源。如果UE应该同时发送第三信号/信道,则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分类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第三传输的资源。同样地,尽管到目前为止已经针对周期性CQI和ACK/NACK反馈的同时传输对本发明进行了概述,但是可以将传输推广到其他和更多的信道和信号。
在具有独立资源分配的三个或更多信号/信道类型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具有多个资源岛的资源分配。如果可同时传输全部信号/信道或多个信号/信道,则可以例如基于岛之间的最大(归一化)间隔或最外侧岛之间的间隔来进行分类。如果同时传输全部信号/信道是可行的,则发送全部信号/信道。如果这是不可能的,则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确定发送什么:
·除了一个资源外,丢弃全部资源。丢弃哪些信号/信道以及在单个资源上发送哪些信号/信道(大小可能减小)可以基于预定义的优先级顺序。确定要保留哪个资源可以基于对应信号/信道的预定义优先级顺序或基于资源的属性:例如,可以保留从无线电角度而言最佳 (例如,产生最少带外发射、要求最少回退等)的资源。
·逐步丢弃一个资源,直到传输是可能的。确定要丢弃哪个资源可以基于对应信号/信道的预定义优先级顺序或基于资源的属性:例如,可以丢弃从无线电角度而言使组合资源更差(例如,产生最多带外发射、要求最高回退等)的资源。确定丢弃哪些信号/信道以及发送哪些信号/信道(大小可能减小)可以匹配于已经丢弃哪些资源或基于信号和信道的预定义的优先级顺序。
图4和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设备14的示例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设备14(例如,UE 14) 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无线设备14包括电路18,电路18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类似物)和存储器22。无线设备14 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机24,每个收发机24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 26和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30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设备14的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地以例如存储在存储器 22中并由处理器20执行的软件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当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实施例的无线设备14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4可以操作为确定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在确定满足预定义标准时,无线设备14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在确定不满足预定义标准时,无线设备14根据不同于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包含前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载体。所述载体是电子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诸如存储器之类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之一。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其他实施例的无线设备14的示意性框图。无线设备14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32,每个模块32以软件实现。模块32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设备14(例如,UE 14)的功能。
图6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示例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节点12的示意性框图。其他类型的网络节点可以具有类似的架构(特别是关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的架构)。如图所示,无线电接入节点12包括控制系统 34,控制系统34包括电路,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6(例如,CPU、ASIC、FPGA和/或类似物)和存储器38。控制系统34还包括网络接口40。无线电接入节点1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单元42,每个无线电单元42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44和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 48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46。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地以例如存储在存储器38中并由处理器36执行的软件实现。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其它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示意性框图。无线电接入节点12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50,每个模块50 以软件实现。模块50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例如,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功能。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虚拟化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其他类型的网络节点可以具有类似的架构(特别是关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的架构)。本文中所使用的“虚拟化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是(例如,经由在网络中的物理处理节点上执行的虚拟机)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被实现为虚拟组件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如图所示,无线电接入节点12 可选地包括控制系统34,如关于图6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 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单元42,每个无线电单元42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44以及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48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46,如上所述。控制系统34(如果存在的话)经由例如光缆等连接到无线电单元42。控制系统34(如果存在的话)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 52,处理节点52经由网络接口40耦接到网络53或被包括在网络53 中而作为网络53的一部分。备选地,如果不存在控制系统34,则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单元42经由网络接口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52。每个处理节点52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4(例如,CPU、ASIC、FPGA 等)、存储器56和网络接口58。
在该示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功能60在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52处实现,或者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分布在控制系统 34(如果存在的话)和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52上。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的功能60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被实现为由在由处理节点52托管的虚拟环境中实现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执行的虚拟组件。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为了执行期望功能中的至少一些,使用处理节点52与控制系统34(如果存在) 或者替代地无线电单元42之间的附加信令或通信。尤其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控制系统34,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单元42经由适当的网络接口直接与处理节点52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当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2或处理节点52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接入节点12可以操作为确定第二节点14是否将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或确定第二节点14是否将根据不同于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无线电接入节点12从第二节点14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并根据所确定的策略处理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包含前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载体。所述载体是电子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诸如存储器之类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之一。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处理CQI反馈和HARQ 反馈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在步骤200处,在第一无线电节点处确定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或者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否将根据不同于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在步骤202处,第一无线电节点从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在步骤204处,第一无线电节点根据所确定的策略处理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或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电节点是gNB、eNB或基站。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电节点是无线设备,其可以是根据D2D、M2M 或MTC协议操作的UE。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节点可以是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可以根据或可以不根据D2D、M2M或MTC协议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周期性CQI反馈、HARQ反馈或两者,但是本文中所描述的主题不仅限于这些信号或信道。
在本公开中可以使用以下缩略词。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5G 第五代
·ACK 肯定应答
·ASIC 专用集成电路
·BW 带宽
·CA 载波聚合
·CM 立方度量
·CPE 客户驻地设备
·CPU 中央处理单元
·CQI 信道质量指示符
·CSI 信道状态信息
·D2D 设备到设备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FT 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S-OFDM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
·eNB 增强的或演进的节点B
·FDD 频分双工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gNB 新无线电基站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oT 物联网
·LEE 膝上型嵌入式设备
·LME 膝上型安装设备
·LTE 长期演进
·M2M 机器到机器
·MBMS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
·MDT 路测最小化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TC 机器类型通信
·NACK 否定应答
·NR 新无线电
·OFDM 交频分复用
·P-GW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PAPR 峰均功率比
·PAPR/CM 每立方度量的峰均功率比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F 射频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RH 远程无线电头端
·RRU 远程无线电单元
·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
·SCEF 服务能力开放功能
·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SR 调度请求
·TCE 跟踪收集实体
·TDD 时分双工
·TRP 发送和接收点
·UE 用户设备
·USB 通用串行总线
·WD 无线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改进和修改。所有这些改进和修改被认为落入本文公开的构思的范围内。
Claims (33)
1.一种无线电节点(14)的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102)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以及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104)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归一化跨度低于预定义阈值,其中,所述归一化跨度是:
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除以UE带宽;或
最大带宽跨度,所述最大带宽跨度是通过最高资源的最高频率减去最低资源的最低频率且然后除以UE带宽而获得的,或
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除以载波边缘与最近资源边缘之间的距离,或
最大带宽跨度除以载波边缘与最近资源边缘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不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比全部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少的信号或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组合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以及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以缩减或压缩的形式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所述归一化跨度在归一化用户设备UE带宽或载波带宽的预定义阈值百分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在频域中的归一化间隔低于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被用于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基于所述资源组合的特征,所述特征包括资源的频率、资源的带宽、资源的信号质量或资源集合在频域中的相对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无线电节点(14)的传输功率低于预定义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14)使用功率余量报告来估计传输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传输有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传输有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信号或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确定步骤之前,接收(100)或被提供所述预定义标准。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不同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
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即DFT-S-OFDM。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14)包括无线设备。
19.一种无线电节点(14),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20);
存储器(22),包括能够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0)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无线电节点(14)能够操作为:
确定(102)用于多个信号或信道的资源组合是否满足预定义标准;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根据第一传输策略发送(104)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每个信号或信道在其各自的一个或多个资源上发送;以及
在确定不满足所述预定义标准时,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的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归一化跨度低于预定义阈值,其中,所述归一化跨度是:
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除以UE带宽;或
最大带宽跨度,所述最大带宽跨度是通过最高资源的最高频率减去最低资源的最低频率且然后除以UE带宽而获得的,或
最外侧频率范围的最大中心距除以载波边缘与最近资源边缘之间的距离,或
最大带宽跨度除以载波边缘与最近资源边缘之间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比全部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少的信号或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组合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以及在比与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相关联的全部资源少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组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发送(106)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信号或信道包括:以缩减或压缩的形式发送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或信道。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的所述归一化跨度在归一化用户设备UE带宽或载波带宽的预定义阈值百分比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资源组合在频域中的归一化间隔低于阈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被用于数据传输。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基于所述资源组合的特征,所述特征包括资源的频率、资源的带宽、资源的信号质量或资源集合在频域中的相对间隔。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预定义标准之一是所述无线电节点(14)的传输功率低于预定义阈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14)使用功率余量报告来估计传输功率。
29.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传输有关。
30.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中的一个信号或信道与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传输有关。
31.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所述多个信号或信道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信号或信道。
3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与所述第一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不同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策略相关联的传输方案。
3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14),其中,传输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
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即DFT-S-0FD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417624P | 2016-11-04 | 2016-11-04 | |
US62/417,624 | 2016-11-04 | ||
PCT/SE2017/051091 WO2018084790A1 (en) | 2016-11-04 | 2017-11-03 | Ack/nack transmission strategi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7551A CN109937551A (zh) | 2019-06-25 |
CN109937551B true CN109937551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6207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82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37551B (zh) | 2016-11-04 | 2017-11-03 | 无线电节点以及操作无线电节点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6217B2 (zh) |
EP (1) | EP3535919A4 (zh) |
CN (1) | CN109937551B (zh) |
WO (1) | WO20180847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72213B2 (en) | 2016-11-04 | 2021-04-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periodic CQI and ACK/NACK |
CN114363967A (zh) * | 2018-06-21 | 2022-04-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0535585B (zh) * | 2018-08-10 | 2022-07-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Cqi反馈增强方法、装置、系统、ue及基站 |
US11412464B2 (en) * | 2018-12-21 | 2022-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current uplink transmissions to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
US11889502B2 (en) * | 2020-02-24 | 2024-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
US12133228B2 (en) * | 2020-03-23 | 2024-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for multiple downlink transmission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307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2948103A (zh) * | 2010-05-03 | 2013-02-27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用于无线电间接入技术载波聚合的反馈 |
CN103068047A (zh) * | 2011-10-21 | 2013-04-2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CN103209483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3283286A (zh) * | 2010-11-09 | 2013-09-0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采用载波聚合的ack/nack格式的功率控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6921B2 (ja) | 2007-03-16 | 2013-06-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01663907B (zh) | 2007-03-19 | 2013-04-24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上行链路许可作为第一或第二类型cqi报告的触发器 |
JP5213414B2 (ja) | 2007-10-30 | 2013-06-1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US9030948B2 (en) | 2008-03-30 | 2015-05-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2357735B1 (en) * | 2008-11-14 | 2016-11-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715938B1 (ko) | 2009-03-03 | 2017-03-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PL2908585T3 (pl) | 2009-06-19 | 2017-12-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ygnalizowanie informacji sterującej łączem wysyłania w LTE-A |
WO2011019795A1 (en) | 2009-08-13 | 2011-02-1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 2010-04-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 2014-09-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
CN102281133B (zh) | 2010-06-13 | 2014-0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448113B (zh) | 2010-09-30 | 2014-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US8670379B2 (en) | 2010-10-02 | 2014-03-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
US8437705B2 (en) | 2010-10-11 | 2013-05-07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coding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and CQI collided with uplink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 |
CN102468936B (zh) | 2010-11-09 | 2014-12-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Ack/nack反馈信息和周期cqi/pmi/ri反馈比特同时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701559B (zh) | 2010-11-09 | 2017-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9337984B2 (en) * | 2011-08-19 | 2016-05-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
WO2013043017A2 (ko) | 2011-09-23 | 2013-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108398B (zh) | 2011-11-11 | 2016-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US9973297B2 (en) | 2013-01-11 | 2018-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
US9462499B2 (en) | 2013-09-04 | 2016-10-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entity collision detection |
US9876623B2 (en) | 2014-12-22 | 2018-0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
EP3251245B1 (en) | 2015-01-28 | 2023-04-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feedback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arriers |
WO2016162803A1 (en) | 2015-04-09 | 2016-10-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transmission method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10182467B2 (en) | 2015-08-06 | 2019-01-15 |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06559198B (zh) * | 2015-09-25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pucch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972213B2 (en) | 2016-11-04 | 2021-04-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periodic CQI and ACK/NACK |
-
2017
- 2017-11-03 CN CN201780068287.3A patent/CN1099375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03 US US16/336,788 patent/US113562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03 EP EP17867995.7A patent/EP353591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11-03 WO PCT/SE2017/051091 patent/WO2018084790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8103A (zh) * | 2010-05-03 | 2013-02-27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用于无线电间接入技术载波聚合的反馈 |
CN102300307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3283286A (zh) * | 2010-11-09 | 2013-09-0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采用载波聚合的ack/nack格式的功率控制 |
CN103068047A (zh) * | 2011-10-21 | 2013-04-2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CN103209483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 R1-094037 UL ACK-NACK and CQI feedback in Carrier Aggregation》;CMC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20091007;全文 * |
《Efficient Receiver Scheme for LTE PUCCH》;Dan Wa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20127;第352-355页 * |
《基于LTE-A系统的发射分集技术研究》;余相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4061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7551A (zh) | 2019-06-25 |
EP3535919A4 (en) | 2020-06-24 |
EP3535919A1 (en) | 2019-09-11 |
US11356217B2 (en) | 2022-06-07 |
WO2018084790A1 (en) | 2018-05-11 |
US20190245661A1 (en) | 2019-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37551B (zh) | 无线电节点以及操作无线电节点的方法 | |
EP3453220B1 (en) | Lbt parameters for uplink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
US10735240B2 (en) | Preemption indication for new radio | |
CN103209483B (zh)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US20210352658A1 (en) | UCI Resource Determination | |
CN113225173B (zh) |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537615B2 (en) | Flexible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 |
EP3678408A1 (en) |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
WO2019029823A1 (en) | DYNAMIC MANAGEMENT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EP3456132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kipping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depending o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
KR101474851B1 (ko) | 기지국장치 및 유저장치 | |
US10972213B2 (en) |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periodic CQI and ACK/NACK | |
US20190260548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signaling | |
TW201830908A (zh) | 通信方法及終端 | |
US10251181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
EP3823397A1 (en) | Traffic-dependent transmission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
US20230081073A1 (en) |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7431943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KR20210010267A (ko) |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서 채널 상태 측정 및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073152A (zh) | 用于支持传输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089446A1 (en) | Beam state upd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US9860895B2 (en) | Mobile statio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assigning resource blocks to the mobile station | |
WO2012061996A1 (en) | Enhanc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