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2749B - 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医疗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22749B CN109922749B CN201680090703.5A CN201680090703A CN109922749B CN 109922749 B CN109922749 B CN 109922749B CN 201680090703 A CN201680090703 A CN 201680090703A CN 109922749 B CN109922749 B CN 1099227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material
- heat
- coating
- medical device
- coating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5—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cutting imp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02—Probes for open surge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7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7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A61B2018/00077—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i.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89—Thermal conductivity
- A61B2018/00101—Thermal conductivity low, i.e. thermally insul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107—Coatings on the energy applicat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89—Coagul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9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non-mechanical energy or combining one or more non-mechanical energies with ultrasoun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12—Blad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减少在热源产生的热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部位产生热侵袭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包括:热源,其用于产生热;母材(43),其具有外表面,该母材(43)传递来自所述热源的所述热;第1覆膜(61),其从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43)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该第1覆膜(61)与所述母材(43)比导热性较低;第2覆膜(62),其设在所述母材(43)的所述外表面,露出到外部,并且具有导电性,该第2覆膜(62)通过被供给所述电能而使高频电流流向处置对象;以及层叠部(66),其设在所述母材(43)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延伸设置有所述第1覆膜(6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层叠部(66),所述第2覆膜(62)从所述外侧层叠于所述第1覆膜(6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热和高频电流来处置处置对象的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21017号说明书和国际公开第2013/180293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置在一对把持片之间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的医疗设备。在该医疗设备中,对在一对把持片之间把持的处置对象赋予高频电流和因热源而产生的热。处置对象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凝固,并在因热源而产生的热的作用下被切开。
在使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21017号说明书和国际公开第2013/180293号这样的医疗设备将处置对象切开并凝固的处置中,期望不向除处置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传导因热源而产生的热。即,期望减少因热源而产生的热向一对把持片之间的把持区域的外侧产生的热侵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减少在热源产生的热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部位产生热侵袭的医疗设备。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医疗设备包括:热源,其用于产生热;母材,其具有外表面,该母材传递来自所述热源的所述热;第1覆膜,其从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该第1覆膜与所述母材相比导热性较低;第2覆膜,其设在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露出到外部,并且具有导电性,该第2覆膜通过被供给电能而使高频电流流向处置对象;以及层叠部,其设在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延伸设置有所述第1覆膜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层叠部,所述第2覆膜从所述外侧层叠于所述第1覆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能量处置器具的处置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用与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末端执行器的剖视图。
图3是用与长度轴线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末端执行器的剖视图。
图4是从第2把持片侧观看第1实施方式的导热构件的概略图。
图5是用与长度轴线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导热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用与长度轴线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末端执行器把持生物体组织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7是用与长度轴线大致垂直的截面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导热构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能量处置器具的处置系统的概略图。
图9是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观看第2实施方式的轴和刀具的概略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图9的A-A线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使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的能量处置器具1的处置系统的图。如图1所示,能量处置器具1具有长度轴线C。在此,在能量处置器具1中,将沿着长度轴线C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此外,将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为顶端侧(箭头C1侧),将与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基端侧(箭头C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量处置器具1是利用热来处置把持的处置对象的热处置器具,而且是具备两个处置用电极且利用在上述的电极之间流动的高频电流(高频能量)来处置把持的处置对象的双极高频处置器具。
能量处置器具1包括能够被保持的外壳4、与外壳4的顶端侧连结的轴5、以及设在轴5的顶端部的末端执行器6。在外壳4连接有线缆7的一端。线缆7的另一端以能够与电源单元3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电源单元3。电源单元3包括第1能量输出源8、第2能量输出源9以及控制部10。第1能量输出源8具备用于将来自电池电源或者插座电源的电力转换为向后述的热源供给的电能(直流电力或者交流电力)的转换电路等,该第1能量输出源8将转换成的电能输出。第2能量输出源9具备用于将来自电池电源或者插座电源的电力转换为向后述的电极供给的电能(高频电力)的转换电路等,该第2能量输出源9将转换成的电能输出。控制部10包括存储介质以及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的集成电路或者处理器。
在外壳4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而安装有操作按钮19。通过按压操作按钮19,从而向电源单元3输入从第1能量输出源8和/或第2能量输出源9向能量处置器具1输出电能的操作(信号)。另外,也可以是替代操作按钮19而设有相对于能量处置器具1独立的脚踏开关等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或者除了操作按钮19之外还设有相对于能量处置器具1独立的脚踏开关等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
在外壳4设有把手(固定手柄)11,并且安装有能够转动的手柄(可动手柄)12。通过手柄12相对于外壳4转动,从而手柄12相对于把手11张开或者闭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12位于比把手11靠顶端侧的位置,其在相对于把手11张开或者闭合的动作过程中与长度轴线C大致平行地移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手柄12位于比把手11靠基端侧的位置。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手柄12位于相对于长度轴线C而言与把手11相反的那一侧,其相对于把手11张开或者闭合的动作的移动方向与长度轴线C交叉(也可以大致垂直)。
图2是表示轴5和末端执行器6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轴5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此外,末端执行器6包括第1把持片13和与第1把持片13之间开闭的第2把持片14(钳部件)。第1把持片13具有与第2把持片14相对的第1相对面16。此外,第2把持片14具有与第1把持片13和第1相对面16相对的第2相对面17。手柄12和第2把持片14之间借助在轴5的内部沿着长度轴线C延伸设置的可动构件18相连结。通过使作为开闭操作输入部的手柄12相对于把手11张开或者闭合,从而可动构件18相对于轴5和外壳4沿着长度轴线C移动,一对把持片13、14之间张开或者闭合。通过把持片13、14之间闭合,从而在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之间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血管等生物体组织。在把持片13、14之间闭合的状态下,把持片13、14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持片13固定于轴5,第2把持片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轴5的顶端部。
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与长度轴线C交叉(大致垂直)。将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中的、第2把持片14相对于第1把持片13张开的一侧设为第2把持片14的张开方向(图1的箭头Y1侧),将第2把持片14相对于第1把持片13闭合的一侧设为第2把持片14的闭合方向(图1的箭头Y2侧)。此外,将与长度轴线C交叉且与第2把持片14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末端执行器6的宽度方向。
另外,只要是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设在轴5的顶端部、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之间能够开闭的结构即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1把持片13与轴5一体地形成。而且,第2把持片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轴5的顶端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这两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轴5的顶端部。
图3是用与长度轴线C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的图。如图2和图3所示,第1把持片13具备支承构件41。支承构件41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支承构件41在从第1把持片13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1把持片13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在第1把持片13中,利用支承构件41形成朝向与第1相对面16相反的那一侧的背面53。背面53在第1把持片13露出到外部。
在支承构件41的第2把持片14侧固定有绝热构件42。绝热构件42在从第1把持片13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1把持片13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绝热构件42由绝热性较高且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在绝热构件42的靠第2把持片14侧固定有导热构件43(母材)。导热构件43的导热性较高,且具有导电性。导热构件43例如由金属等形成。导热构件43借助经过第1把持片13的内部、轴5的内部、外壳4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2能量输出源9电连接。导热构件43通过从第2能量输出源9被供给电能(高频电力)而作为(第1)电极发挥功能。绝热构件42具有非导电性。因此,来自第2能量输出源9的电能不会向支承构件41和绝热构件42供给(传导)。
导热构件43包括朝向第1把持片13的宽度方向的侧面51、朝向第2把持片14侧的平面部50、以及从平面部50朝向第2把持片14侧突出的突出部44。突出部44具有朝向第2把持片14侧的突出面45。突出面45在末端执行器6的开闭方向上位于比平面部50靠第2把持片14侧的位置。在第1把持片13中,利用平面部50和突出部44形成第1相对面16。
在绝热构件42和导热构件43之间设有热源40。热源40从第1相对面16侧固定于绝热构件42。此外,热源40从背面53侧固定于导热构件43。热源40借助经过第1把持片13的内部、轴5的内部、外壳4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1能量输出源8电连接。通过从电源单元3经由电路径向热源40供给电能(直流电力或者交流电力),从而在热源40产生热。在热源40产生的热通过导热构件43被传导到平面部50和突出部44。另外,绝热构件42的绝热性较高。因此,不易向支承构件41和绝热构件42传导在热源40产生的热。
第2把持片14具备支承构件31。支承构件31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支承构件31在从第2把持片1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2把持片14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支承构件31的基端部连结于轴5和可动构件18。在第2把持片14中,利用支承构件31形成朝向与第2相对面17相反的那一侧的背面34。背面34在第2把持片14露出到外部。
在支承构件31的靠第1把持片13侧固定有绝热构件32。绝热构件32在从第2把持片1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2把持片14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绝热构件32由绝热性较高且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绝热构件32包括朝向第1把持片13侧的基底面33和自基底面33向第1把持片13侧突出的突出部35。突出部35在从第2把持片1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2把持片14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在突出部35形成有朝向第1把持片13侧的抵接面37。
在基底面33固定有导电构件36。导电构件36从第1把持片13侧固定于基底面33。导电构件36在从第2把持片14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第2把持片14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其在第2把持片14的宽度方向和延伸设置方向上形成为包围突出部35的环形形状。导电构件36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导电构件36具有朝向第1把持片13侧的电极面52。在第2把持片14中,利用电极面52和抵接面37形成第2相对面17。
导电构件36借助经过第2把持片14的内部、轴5的内部、外壳4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2能量输出源9电连接。导电构件36通过从第2能量输出源9被供给电能(高频电力)而作为与导热构件43(第1电极)不同的(第2)电极发挥功能。绝热构件32由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因此,来自第2能量输出源9的电能不会向支承构件31和绝热构件32供给(传导)。
在以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之间没有处置对象的状态使第1把持片13和第2把持片14之间闭合的状态下,抵接面37抵接于突出面45。此时,平面部50与电极面52不接触。即,导热构件43与导电构件36不接触。因此,能防止由导热构件43与导电构件36接触引起的短路。
在第1相对面16和第2相对面17之间形成有把持处置对象的把持区域。在此,将把持区域中的、形成在抵接面37和突出面45之间的区域设为第1把持区域F1,将形成在电极面52和平面部50之间的区域设为第2把持区域F2。第2把持区域F2在末端执行器6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第1把持区域F1的两侧。在第2把持区域F2中,平面部50与利用第2电极(导电构件36)形成的电极面52相对。与第2把持区域F2相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第1相对面16与第2相对面17之间的距离较小。而且,在把持片13、14之间闭合的状态下,抵接面37被突出面45向第2把持片14侧按压。因此,与第2把持区域F2相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第1把持片13按压第2把持片14的力变大。即,第1相对面16包括形成第1把持区域F1的第1部分(45)和形成第2把持区域F2且与第1部分相比按压第2把持片14的力较小的第2部分(50)。
图4是从第2把持片14侧观看第1把持片13的第1相对面16的图。如图4所示,在导热构件4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沿着长度方向涂覆有作为薄膜的绝热覆膜61(第1覆膜)。在图4中,绝热覆膜61用点状的阴影表示。此外,在导热构件4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沿着长度方向涂覆有作为薄膜的导电覆膜62(第2覆膜)。在图4中,导电覆膜62用竖线的阴影表示。导电覆膜62在导热构件43的外表面露出到外部。
绝热覆膜61由与导热构件43相比导热性较低且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热覆膜61由耐热树脂(PEEK、LCP、聚酰亚胺、聚酰胺、氟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热覆膜61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在其表面形成有凸凹。在该情况下,绝热覆膜61与周边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小,对于接触的周边组织的导热性下降。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绝热覆膜61通过粒径的分布不同且各自具有绝热性的两种空心颗粒(第1空心颗粒和第2空心颗粒)分散地混合于PEEK等通常的树脂材料而形成。第1空心颗粒例如由空心的球壳形的玻璃(苏打石灰硼硅酸玻璃)或者硅石(二氧化硅)构成,其粒径例如分布在20μm~30μm的范围内。第2空心颗粒例如由空心且有底的圆筒形的玻璃(苏打石灰硼硅酸玻璃)或者硅石(二氧化硅)构成,其粒径例如为约0.2μm。因此,两种空心颗粒的形状和粒径分布互不相同。此外,在两种空心颗粒中,空心部分的体积分布和空心部分的形状互不相同。
在该情况下,绝热覆膜61内的导热路径成为绕过上述的空心颗粒的路径。因此,与实际的覆膜的厚度相比,导热路径的长度延长,绝热覆膜61的导热性降低。此外,绝热覆膜61含有空心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分布互不相同的多个种类的空心颗粒。由此,绝热覆膜61的组成更复杂地形成,在绝热覆膜61的厚度方向上导热路径变得更长。由此,绝热覆膜61的导热性进一步降低。此外,在两种空心颗粒各自的内部形成有空心的空间(由空气充满的空间)。即,在绝热覆膜61的内部,所有的空心颗粒形成空间。利用形成在内部的空心的空间的绝热效果,绝热覆膜61的导热性变得更低。
导电覆膜62具有导电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覆膜62例如由金属镀层等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电覆膜62由将非导电材料和导电材料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形成。在非导电材料中例如含有PTFE(聚四氟乙烯)或者PFA(全氟烷氧基烷烃)等氟类树脂和PAI(聚酰胺酰亚胺)、PEEK(聚醚醚酮)和硅石(二氧化硅)、或者PEEK和悬浮微粒。非导电材料作为附加功能而具有生物体组织的防粘合、防水、防油、耐磨损、绝热、加色以及防光晕等中的至少1个功能。导电材料例如是铜、银或者金等,优选为银。此外,导电材料具有形状不同的多个要素。上述的要素例如是扁平形状(flat form或者oblate form)、球形状(sphereform)、多面体形状(polyhedron form)、线形状(line form)以及纤维形状(fiber form)中的任一个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导电材料仅由相同形状的要素构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导电材料包括形状互不相同的第1要素和第2要素,因此在导电覆膜62中形成有导电材料交联的构造。因此,将导电覆膜62的静电容量确保得较大,导电覆膜62形成为具有导电性的状态。
图5是用与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1把持片13的导热构件43的图。如图5所示,绝热覆膜61从侧面51连续地形成到平面部50。绝热覆膜61具有设在平面部50的第1绝热覆膜部61A和设在侧面51的第2绝热覆膜部61B。第1绝热覆膜部61A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平面部50,第2绝热覆膜部61B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紧密贴合于侧面51。绝热覆膜61未设在突出面45。绝热覆膜61在第1相对面16上形成在第2把持区域F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覆膜62从突出面45连续地形成到平面部50。导电覆膜62具有设在平面部50的第1导电覆膜部62A和设在突出面45的第2导电覆膜部62C。第1导电覆膜部62A在平面部50的一部分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绝热覆膜61,第2导电覆膜部62C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突出面45。在第1相对面16,导电覆膜62在第1把持区域F1和第2把持区域F2连续地形成。
在平面部50中,第1绝热覆膜部61A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平面部50,第1导电覆膜部62A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第1绝热覆膜部61A上的一部分。即,在平面部50形成有导电覆膜62从外侧(第2把持片14侧)层叠在绝热覆膜61上的层叠部66。层叠部66在第1相对面16上形成在第2把持区域F2。在此,平面部50与利用第2把持片14的导电构件36形成的电极面52相对(参照图3)。即,层叠部66设在与设于第2把持片14的电极(36)相对的位置。在层叠部66中,在平面部50和导电覆膜62之间存在绝热覆膜61。因此,在层叠部66中,导热构件43与导电覆膜62不接触。
此外,在突出面45中,第2导电覆膜部62C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导热构件43。即,在突出面45形成有导电覆膜62从外侧(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母材(43)的相对面(45)的单层部67。单层部67与层叠部66连续地形成。即,在单层部67和层叠部66之间,导电覆膜62连续地延伸设置。此外,单层部67在第1相对面16上形成在第1把持区域F1。在单层部67中,第2导电覆膜部62C经由突出面45与导热构件43接触。因此,导电覆膜62与导热构件43电连接。
接着,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的能量处置器具1的作用和效果。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1进行处置时,手术操作者保持能量处置器具1的外壳4,将末端执行器6插入到腹腔等体腔中。而且,通过在把持片13、14之间配置血管等处置对象,使手柄12相对于把手11闭合,从而使把持片13、14之间闭合。由此,能在把持片13、14之间把持血管。
图6是表示在把持片13、14之间把持着生物体组织M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能量操作输入部(操作按钮19)进行操作输入,从而从第2能量输出源9分别向导热构件43和导电构件36供给电能(高频电力)。通过分别向导热构件43和导电构件36供给电能,从而高频电流经过把持的生物体组织M向第2相对面17的电极面52和第1相对面16之间流动。由此,在第1把持区域F1和第2把持区域F2中,生物体组织M凝固。
此外,通过利用能量操作输入部(操作按钮19)进行操作输入从而从第1能量输出源8向热源40供给电能。通过向热源40供给电能,从而在热源40产生热。借助导热构件43和突出面45对生物体组织M赋予在热源40产生的热。即,在第1把持区域F1中,对生物体组织M赋予热。
此外,与第2把持区域F2相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第1相对面16与第2相对面17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与第2把持区域F2相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对把持的生物体组织M赋予的把持力量变大。
在第1把持区域F1中,对生物体组织M赋予热,并且对把持的生物体组织M赋予比较大的把持力量。通过对生物体组织M适当地赋予热和把持力量,从而在第1把持区域F1中切开生物体组织M。即,第1把持区域F1作为切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切开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部50形成有层叠部66。在层叠部66中,导热构件43与第1导电覆膜部62A不接触。因此,不易从平面部50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传导来自热源40的热。此外,经由经过突出面45和第2导电覆膜部62C而形成的热路径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传导来自热源40的热。由于该热路径形成得比较长,因此不易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传导热。因而,将来自热源40的热仅在突出面45集中地传导到导电覆膜62。即,第1相对面16中的集中地传导有热的部分限定于第1把持区域F1。通过将第1相对面16中的集中地传导有热的部分限定于第1把持区域F1,从而能抑制热传导到生物体组织M中的位于把持区域F1、F2的外侧的部分的状况。即,能减少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产生的热侵袭。
此外,导电覆膜62与导热构件43电连接。因此,将供给到导热构件43的电能传导到层叠部66的第1导电覆膜部62A。在此,层叠部66形成在与第2电极(36)相对的位置。因此,通过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供给电能,从而在第2电极(36)和作为第1电极的第1导电覆膜部62A之间,流向生物体组织M的高频电流的电流密度升高。此外,高频电流也在第2电极(36)和第2导电覆膜部62C之间也流向生物体组织M。因而,在第2电极(36)和导电覆膜62之间,对把持的生物体组织M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通过像前述那样形成绝热覆膜61和导电覆膜62,从而能减少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产生的热侵袭,而且能对处置对象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
此外,在生物体组织的处置过程中,有时在末端执行器6的宽度方向上生物体组织从外侧与侧面51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热覆膜61具备形成在侧面51的第2绝热覆膜部61B。因此,即使在生物体组织与侧面51接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对生物体组织中的与侧面51接触的部分赋予热的状况。此外,能抑制经由导热构件43的侧面51对生物体组织中的与侧面51接触的部分赋予高频电流的状况。由此,能有效地防止对生物体组织中的除了欲凝固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赋予高频电流的状况。另外,在一个变形例中,也可以是,绝热覆膜61不形成在侧面51。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也可以不设置单层部67。图7是用与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导热构件43的图。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绝热覆膜61仅设在平面部50。即,绝热覆膜61仅具有设在平面部50的第1绝热覆膜部61A,仅形成在第2把持区域F2。绝热覆膜61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平面部50。
导电覆膜62仅设在平面部50。在平面部50中,导电覆膜62从第2把持片14侧紧密贴合于第1绝热覆膜部61A上的一部分。即,导电覆膜62仅具有设在平面部50的第1导电覆膜部62A,仅形成在第2把持区域F2。
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在平面部50形成有导电覆膜62从外侧(第2把持片14侧)层叠在绝热覆膜61上的层叠部66。此外,层叠部66在第1相对面16上形成在第2把持区域F2,设在与设于第2把持片14的电极(36)相对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在导电覆膜62连接有电路径(未图示)的一端分。电路径经过轴5的内部、外壳4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并与电源单元3的第2能量输出源9电连接。导电覆膜62通过从第2能量输出源9被供给电能(高频电力)而作为(第1)电极发挥功能。
在本变形例中,不向作为母材的导热构件43供给来自第2能量输出源9的电能。因此,导热构件43例如也可以由氮化铝等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在平面部50形成有层叠部66。因此,不易从平面部50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传导来自热源40的热。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1相对面16中的集中地传导有热的部分限定于第1把持区域F1,减少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产生的热侵袭。即,能减少向把持区域F1、F2的外侧产生的热侵袭。
在本变形例中,经由前述的电路径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直接供给电能。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第1导电覆膜部62A也作为与第2电极(36)相对的第1电极发挥功能。通过向第1导电覆膜部62A供给电能,从而在第2电极(36)和作为第1电极的第1导电覆膜部62A之间,流向生物体组织的高频电流的电流密度升高,对把持的生物体组织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能抑制对于位于生物体组织的把持区域的外侧的部分产生的热侵袭,而且能对生物体组织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
另外,末端执行器6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配置有热源40的第1把持片13未设置突出部44。在该情况下,在第2把持片14形成有自第2相对面17向第1把持片13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把持片13、14之间闭合的状态下,突出部与第1相对面16抵接。而且,在突出部和第1相对面16中被突出部所抵接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第1把持区域F1。而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第1相对面16被突出部向第1把持片13侧按压。因此,与第1把持区域F1的外侧的第2把持区域F2相比,在第1把持区域F1中,第1把持片13按压第2把持片14的力变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和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8是表示使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的能量处置器具2的处置系统的图。如图8所示,能量处置器具2具有长度轴线D。在此,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将沿着长度轴线D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此外,将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为顶端侧(箭头D1侧),将与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基端侧(箭头D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量处置器具2也是利用热作为能量来处置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的热处置器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量处置器具2是具备处置用电极、利用在安装于人体的对极板和处置用电极之间流动的高频能量(高频电流)来处置处置对象的单极高频处置器具。
能量处置器具2包括能被够保持的外壳71、与外壳71的顶端侧连结的轴74、以及设在轴74的顶端部的板状的刀具72(母材)。在外壳71连接有线缆73的一端。线缆73的另一端以能够与前述的电源单元3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电源单元3。
在外壳71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而安装有操作按钮(未图示)。通过按压操作按钮,从而向电源单元3输入从第1能量输出源8和/或第2能量输出源9向能量处置器具2输出电能的操作(信号)。另外,也可以是替代操作按钮而设有相对于能量处置器具2独立的脚踏开关等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或者除了操作按钮之外还设有相对于能量处置器具2独立的脚踏开关等作为能量操作输入部。
刀具72沿着长度轴线D延伸设置。刀具72由具有导电性且导热性较高的材料形成。刀具72例如由金属等形成。刀具72借助经过外壳71的内部和线缆73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2能量输出源9电连接。刀具72通过从第2能量输出源9被供给电能(高频电力)而作为单极高频处置器具的处置用电极发挥功能。
在轴74的内部设有热源75。热源75借助经过外壳71的内部和线缆73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1能量输出源8电连接。在热源75中,通过从第1能量输出源8被供给电能而产生热。热源75与刀具72接触。因此,将在热源75产生的热传导到刀具72。另外,也可以是,热源75设在刀具72的内部。
图9是表示轴74和刀具72的图。此外,图10是表示图9的A-A线截面的图。图10用与长度轴线D大致垂直的截面表示刀具72。如图9和图10所示,刀具72包括朝向与长度轴线D大致垂直的方向的侧面81和形成刀具72的刃的刃部82。在此,将侧面81所朝向的方向设为刀具72的宽度方向。此外,将与长度轴线D和宽度方向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方向设为垂直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将一侧设为上侧(图10的箭头Z1),将与上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下侧(图10的箭头Z2)。刃部82的一侧随着朝向上侧去而变尖锐,刃部的另一侧随着朝向下侧去而变尖锐。
在刀具7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涂覆有绝热覆膜91(第1覆膜)。在图9中,绝热覆膜91用点状的阴影表示。绝热覆膜91由与刀具72相比导热性较低且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绝热覆膜91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热覆膜61相同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刀具7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涂覆有导电覆膜92(第2覆膜)。在图9中,导电覆膜92用竖线的阴影表示。导电覆膜92具有导电性。导电覆膜92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覆膜62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热覆膜91具有设在侧面81的第1绝热覆膜部91A。第1绝热覆膜部91A在刀具72的宽度方向上从外侧紧密贴合于侧面81。绝热覆膜91未设在刃部82。导电覆膜92与侧面81、刃部82连续地形成。导电覆膜92具有设在侧面81的第1导电覆膜部92A和设在刃部82的第2导电覆膜部92B。第1导电覆膜部92A在侧面81中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紧密贴合于绝热覆膜91的一部分,第2导电覆膜部92B从上侧或下侧紧密贴合于刃部82。导电覆膜92在刀具72的外表面露出到外部。
在侧面81中,第1绝热覆膜部91A从宽度方向的外侧紧密贴合于侧面81,第1导电覆膜部92A从宽度方向的外侧紧密贴合于第1绝热覆膜部91A上的一部分。即,在侧面81形成有导电覆膜92从外侧层叠在绝热覆膜91上的层叠部96。在层叠部96中,在侧面81和导电覆膜92之间存在绝热覆膜91。因此,在层叠部96中,刀具72与导电覆膜92不接触。
此外,在刃部82中,第2导电覆膜部92B从上侧或下侧紧密贴合于刀具72。即,在刃部82形成有导电覆膜92从上侧或下侧紧密贴合于母材(72)的外表面(82)的单层部97。单层部97与层叠部96连续地形成。即,在单层部97和层叠部96之间,导电覆膜92连续地延伸设置。在单层部97中,第2导电覆膜部92B经由刃部82与刀具72接触。因此,导电覆膜92与刀具72电连接。
接着,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设备的能量处置器具2的作用和效果。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进行处置时,在患者安装有对极板。手术操作者保持能量处置器具2的外壳71,利用能量操作输入部进行操作输入。通过利用能量操作输入部(操作按钮19)进行操作输入,从而从第2能量输出源9向刀具72供给电能。即,在刃部82和侧面81形成有处置用电极。此外,通过利用能量操作输入部进行操作输入,从而从第1能量输出源8向热源75供给电能。通过向热源75供给电能,从而在热源75产生热,将产生的热传导到刀具72。
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切开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时,手术操作者在向刀具72供给了电能(高频电力)和热的状态下将刀具72的刃部82按压于生物体组织。高频电流经过生物体组织和体内在刃部82和对极板之间流动。即,对生物体组织赋予热和高频电流。此外,在刃部82,生物体组织被按压。因此,在刃部82中,对生物体组织赋予高频电流、热以及按压力。由此,将生物体组织凝固并切开。即,刃部82是切开生物体组织的切开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81形成有层叠部96。在层叠部96中,刀具72与第1导电覆膜部92A不接触。因此,不易从侧面81向第1导电覆膜部92A传导来自热源75的热。此外,经由经过刃部82和第2导电覆膜部92B地形成的热路径向第1导电覆膜部92A传导来自热源75的热。由于该热路径形成得比较长,因此不易向第1导电覆膜部92A传导热。因而,将来自热源75的热仅在刃部82集中地传导到导电覆膜92。即,刀具72的外表面中的、集中地传导有热的部分限定于切开部(刃部82)。通过刀具72的外表面中的、集中地传导有热的部分限定于切开部,从而能减少对于除处置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产生的热侵袭。
此外,在使用能量处置器具2使生物体组织等处置对象凝固时,手术操作者在刀具72被供给有高频电力和热的状态下将刀具72的侧面81按压于生物体组织。高频电流经过生物体组织和体内在侧面81和对极板之间流动。即,对生物体组织赋予高频电流。在侧面81中,通过对生物体组织仅赋予高频电流,从而使生物体组织凝固。即,手术操作者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抵接于处置对象的部分而适当地选择处置方法。
在刃部82中,导电覆膜92与刀具72电连接。因此,将供给到刀具72的电能传导到层叠部96的第1导电覆膜部92A。通过向第1导电覆膜部92A供给电能,从而高频电流在对极板和作为处置用电极的第1导电覆膜部92A之间适当地流向生物体组织。因而,借助第1导电覆膜部92A对生物体组织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通过像前述那样形成绝热覆膜91和导电覆膜92,从而减少对于除了欲处置的部分之外的生物体组织等产生的热侵袭,而且对生物体组织适当地赋予高频电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不设置单层部97。在该情况下,导电覆膜92仅设在侧面81,在侧面81中,该导电覆膜92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层叠在第1绝热覆膜部91A上。此外,导电覆膜92借助经过轴74的内部、外壳71的内部以及线缆7的内部地延伸设置的电路径(未图示)与电源单元3的第2能量输出源9电连接。导电覆膜92通过从第2能量输出源9被供给电能(高频能量)而作为处置用电极发挥功能。在本变形例中,不向作为母材的刀具72供给来自第2能量输出源9的电能。因此,刀具72例如也可以由氮化铝等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表示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向接触的生物体组织供给热和电能的各种医疗设备。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医疗设备(1;2)包括:热源(40;75),其用于产生热;母材(43;72),其具有外表面(45、50、51;81、82),该母材(43;72)传递来自所述热源(40;75)的所述热;第1覆膜(61;91),其从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43;72)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该第1覆膜(61;91)与所述母材(43;72)相比导热性较低;第2覆膜(62;92),其设在所述母材(43;72)的所述外表面(45、50、51;81、82),露出到外部,并且具有导电性,该第2覆膜(62;92)通过被供给所述电能而使高频电流流向处置对象;以及层叠部(66;96),其设在所述母材(43;72)的所述外表面(45、50、51;81、82)中的延伸设置有所述第1覆膜(61;9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层叠部(66;96),所述第2覆膜(62;92)从所述外侧层叠于所述第1覆膜(61;9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形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3)
1.一种医疗设备,其中,
该医疗设备包括:
热源,其用于产生热;
母材,其具有外表面,该母材传递来自所述热源的所述热;
第1覆膜,其从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该第1覆膜与所述母材相比导热性较低;以及
第2覆膜,其设在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露出到外部,并且具有导电性,该第2覆膜通过被供给电能而使高频电流流向处置对象,
在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中的、延伸设置有所述第1覆膜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2覆膜从所述外侧层叠于所述第1覆膜,从而构成层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母材具有导电性,
所述第2覆膜的从所述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的部分构成单层部,
所述第2覆膜在所述单层部和所述层叠部之间连续地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在所述单层部借助所述母材向所述第2覆膜供给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母材具有非导电性,
所述第2覆膜的从所述外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的部分构成单层部,
并且在所述第2覆膜连接有能够传递电能的电路径,
所述第2覆膜在所述单层部和所述层叠部之间连续地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该医疗设备还包括钳部件,该钳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母材开闭,在该钳部件和所述母材之间把持处置对象,
所述母材的所述外表面具有与所述钳部件相对的相对面,
所述层叠部至少设在所述相对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相对面包括第1部分和与第1部分相比按压所述钳部件的按压力较小的第2部分,
所述层叠部设在所述第2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母材具有导电性,
所述第2覆膜具有从所述钳部件侧紧密贴合于所述母材的所述相对面的单层部,
所述第2覆膜在所述单层部和所述层叠部之间连续地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钳部件具有电极,
所述层叠部设在与所述电极相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第1覆膜由耐热树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第1覆膜由在树脂材料中混合有空心颗粒的混合物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第2覆膜由混合有非导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具有导电性的混合物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导电材料是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其中,
所述非导电材料是氟树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83227 WO2018087840A1 (ja) | 2016-11-09 | 2016-11-09 | 医療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22749A CN109922749A (zh) | 2019-06-21 |
CN109922749B true CN109922749B (zh) | 2021-10-12 |
Family
ID=6211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90703.5A Active CN109922749B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医疗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4180B2 (zh) |
CN (1) | CN109922749B (zh) |
WO (1) | WO20180878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65490B2 (en) | 2019-12-21 | 2022-06-21 | Covidien Lp | Thermal cutting elements,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rmal cutting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US12251155B2 (en) | 2021-05-27 | 2025-03-18 | Covidien Lp | Methods for open dissection using sealing instrumen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98137A (ja) * | 2000-01-20 | 2001-07-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凝固切開システム |
JP2004188012A (ja) * | 2002-12-12 | 2004-07-08 | Olympus Corp | 医療器械 |
EP1977707A1 (en) * | 2007-04-04 | 2008-10-08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reducing current densities at an insulator conductor junction |
CN101543420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CN104334107A (zh) * | 2012-06-01 | 2015-02-0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
CN105658162A (zh) * | 2013-12-27 | 2016-06-0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7795A (en) * | 1974-08-28 | 1976-10-26 | Valleylab, Inc. | Electrosurgical devices having sesquipolar electrode structures incorporated therein |
US5308311A (en) * | 1992-05-01 | 1994-05-03 | Robert F. Shaw | Electrically heated surgical blade and methods of making |
US6296637B1 (en) * | 1997-05-29 | 2001-10-02 | Link Technology, Inc. | Electrosurgical electrode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
US5976132A (en) * | 1997-10-10 | 1999-11-02 | Morris; James R. | Bipolar surgical shears |
US20030171747A1 (en) * | 1999-01-25 | 2003-09-1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 |
JP2001355960A (ja) * | 2000-06-16 | 2001-12-26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冷蔵庫 |
US6994709B2 (en) * | 2001-08-30 | 2006-02-07 | Olympus Corporation | Treatment device for tissue from living tissues |
US6589234B2 (en) * | 2001-09-27 | 2003-07-08 |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 Cryogenic medical device with high pressure resistance tip |
US6929644B2 (en) * | 2001-10-22 | 2005-08-16 | Surgrx Inc. | Electrosurgical jaw structure for controlled energy delivery |
US7025763B2 (en) * | 2002-03-26 | 2006-04-11 | Olympus Corporation | Medical apparatus |
JP4253540B2 (ja) * | 2003-07-24 | 2009-04-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器械 |
JP2005348820A (ja) * | 2004-06-08 | 2005-12-22 | Olympus Corp | 発熱素子、それを用いた医療用処置具、処置装置 |
US20090048589A1 (en) * | 2007-08-14 | 2009-02-19 | Tomoyuki Takashino | Treatment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ing tissue |
US8500735B2 (en) * | 2008-04-01 | 2013-08-06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ing tissue using energy |
US8647343B2 (en) * | 2010-06-23 | 2014-02-11 | Covidien Lp | Surgical forceps for sealing and dividing tissue |
DE102011082102A1 (de) * | 2011-09-02 | 2013-03-07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Elektrodenanordnung und elektronisches Greifinstrument |
JP5625135B2 (ja) * | 2012-06-01 | 2014-11-12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エネルギを用いた処置具 |
US9439711B2 (en) * | 2012-10-02 | 2016-09-13 | Covidien Lp | Medical device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tissue |
JP5988885B2 (ja) * | 2013-01-30 | 2016-09-0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治療用処置装置 |
WO2014141530A1 (ja) * | 2013-03-12 | 2014-09-1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治療処置具および治療処置方法 |
WO2015122351A1 (ja) * | 2014-02-12 | 2015-08-2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処置具 |
CN107072709B (zh) * | 2014-11-18 | 2020-02-2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处置器具及处置系统 |
WO2017031712A1 (en) * | 2015-08-26 | 2017-03-02 | Covidien Lp | Electrosurgical end effector assemblies and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configured to reduce thermal spread |
-
2016
- 2016-11-09 CN CN201680090703.5A patent/CN109922749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09 WO PCT/JP2016/083227 patent/WO20180878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
- 2019-05-09 US US16/407,233 patent/US1150418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98137A (ja) * | 2000-01-20 | 2001-07-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凝固切開システム |
JP2004188012A (ja) * | 2002-12-12 | 2004-07-08 | Olympus Corp | 医療器械 |
EP1977707A1 (en) * | 2007-04-04 | 2008-10-08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reducing current densities at an insulator conductor junction |
CN101543420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超声波处理装置 |
CN104334107A (zh) * | 2012-06-01 | 2015-02-0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
CN105658162A (zh) * | 2013-12-27 | 2016-06-0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处理器具及处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22749A (zh) | 2019-06-21 |
US20190262062A1 (en) | 2019-08-29 |
US11504180B2 (en) | 2022-11-22 |
WO2018087840A1 (ja) | 2018-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51678B (zh) | 电外科手术器械 | |
US10617462B2 (en) | Medical device | |
WO2018061124A1 (ja) | 処置具 | |
US7896875B2 (en) | Battery powered electrosurgical system | |
US11969204B2 (en) | Non-stick coated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12201345B2 (en) | Electrode for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s | |
US11179174B2 (en) |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end effector | |
CN106999228B (zh) | 把持处置单元 | |
CN107613890B (zh) | 医疗设备 | |
JP2013255802A (ja) | 熱管理を伴う電気外科用ディセクター | |
US20210128226A1 (en) |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treatment system | |
CN109922749B (zh) | 医疗设备 | |
US10070913B2 (en) | Grasping treatment unit, grasp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grasping treatment system | |
JP2011135988A (ja) | 医療用処置具 | |
JP6250244B1 (ja) | 手術器具 | |
WO2018092278A1 (ja) |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 | |
CN108697451B (zh) | 处置器具 | |
WO2018198339A1 (ja) |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
US11490953B2 (en) |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and passively cooled jaw members thereof | |
US20250032169A1 (en) | Treatment tool | |
WO2018131126A1 (ja) | 熱処置具 | |
JP2002248112A (ja) | 医療用処置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