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623B - 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6623B CN109906623B CN201780067665.6A CN201780067665A CN109906623B CN 109906623 B CN109906623 B CN 109906623B CN 201780067665 A CN201780067665 A CN 201780067665A CN 109906623 B CN109906623 B CN 1099066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file
- eid
- euicc
- mobile
- mobile op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档下载技术。在一种简档下载方法中,第一设备(101)获取副设备(102)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所述EID用于主设备(101)从移动运营商服务器(103)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103)接收简档下载信息:发送所述简档下载信息至所述副设备(102),所述简档下载信息用于所述副设备(102)从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副设备(102)的嵌入式UICC(eUICC)中。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主设备(101)为副设备(102)下载简档,进而为用户提供一种便捷开通一号多卡业务的技术方案。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6/105237、发明名称为“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同时要求于2016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928977.9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两者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移动设备被配置为可移除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进行操作访问由移动网络运营商(MNO)提供的服务。MNO往往为每个使用UICC卡的用户终端分配一个用户识别号,也即一个用户识别号对应一个用户终端。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用户所持有的用户终端个数也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随着嵌入式UICC(eUICC)的设备的增多,一个用户的两个及以上用户终端共用一个用户识别号(即,一号多卡(multiple IMSI numbers with asingie MSISDN)业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客户办理一号多卡业务时通常需要到MNO营业厅提交业务申请,由营业员根据客户申请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这样客户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到营业厅办理,从而导致客户体验差,进而影响到MNO业务的推广。
采用eUICC的设备,如果要开通一号多卡业务,需要客户前往营业厅扫描二维码来实现从某个MNO网络下载该MNO网络的简档(profile),简档可以指设备的用户订阅的MNO的订户信息的软件类型的封包。一号多卡业务的签约文件也需用户当场签名确认才能开通。这样营业厅不仅需要增加扫描二维码的设备,而且营业员需要培训一号多卡的发放流程。由于营业厅数量众多,会造成运营商的财务成本以及员工培训成本高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捷下载简档及开通一号多卡业务的技术来降低用户/运营商的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和设备,以提升简档下载及开通一号多卡业务的便捷性,进而降低用户/运营商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档下载方法。简档下载方法可应用于具有集成电路卡UICC的主设备。主设备可以为副设备申请简档下载信息。方法包括:获取副设备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所述EID用于主设备从移动运营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发送所述简档下载信息至所述副设备,所述简档下载信息用于所述副设备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副设备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用户的主设备开通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的网络服务时,需要通过实名登记购买UICC并开通相应的套餐,从而可以使用MNO的网络和应用服务。用户购买的副设备采用eUICC,并不希望前往营业厅扫描二维码来实现从MNO网络下载该运营商网络的简档。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副设备通过主设备即可完成简档下载,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副设备简档下载并安装完毕后,主设备还可以向MNO申请一号多卡业务,即,一个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对应多个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主设备发送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至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所述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携带主设备的标识和副设备的标识,主设备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的任一种,副设备的标识包括E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设备可以向MNO为副设备申请简档下载信息的同时请求开通一号多卡业务。主设备发送EID和主设备的标识(ICCID、MSISDN或IMSI)至移动运营商服务器,移动运营商服务器为主设备和副设备登记开通一号多卡业务。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设备为副设备申请简档下载信息需要通过网页签约并同意MNO的服务条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设备通过主设备和副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或者WIFI连接获取副设备的EID。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需要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主设备。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主设备通过认证后,移动网络运营商服务器才将EID发送至简档管理服务器并通知简档管理服务器准备简档及简档下载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设备还可以向MNO申请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请求,即,解除主设备和副设备之间的一号多卡业务绑定,取消主设备和副设备之间的FA或MAH业务。副设备可以请求简档管理服务器释放简档资源,并删除副设备eUICC中的简档。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主设备与副设备执行配对操作,向移动运营商服务器发送针对副设备的简档下载请求。简档下载请求之后被移动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至简档管理服务器,简档管理服务器准备简档下载信息和简档。因为主设备是UICC设备,无法直接访问简档管理服务器,需要通过移动运营商服务器将简档下载请求发送至简档管理服务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主设备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包括通信单元、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支持设备执行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相应的功能。所述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处理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嵌入式集成电路卡eUICC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发送EID至主设备;从主设备接收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毕后安装于eUICC中。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集成电路卡UICC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副设备的标识,副设备的标识包括ICC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所述副设备具有UICC;发送一号多卡业务请求至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所述一号多卡业务请求携带终端标识和所述副设备的标识,所述主设备的标识包括ICC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一号多卡业务开通结果。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档下载方法。简档下载方法应用于具有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和嵌入式UICC(eUICC)的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基于UICC向移动运营商网络认证电子设备;从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认证完成信息;基于认证完成信息发送eUICC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至移动运营商网络,EID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接收简档下载信息;根据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电子设备的eUICC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
这样,对于同时具有UICC和eUICC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UICC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并为eUICC下载eUICC简档。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终端包括:通信单元,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嵌入式UICC(eUICC)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UICC向移动运营商网络认证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获取认证完成信息;基于所述认证完成信息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所述eUICC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EID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eUICC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档下载方法。简档下载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第二设备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一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第二设备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第二设备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一设备接收的验证码(例如,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设备手动输入第一设备接收的验证码,或者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如NFC)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第一设备接收的验证码);第二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简档下载信息;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
这样,针对用户同时拥有两台电子设备的情形,可以通过第一设备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并为第二设备下载eUICC简档。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嵌入式UICC(eUICC)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单元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终端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一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所述终端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控制通信单元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一设备接收的验证码;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获取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终端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提升简档下载的便捷性和一号多卡业务开启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操作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开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开通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档下载的方法和设备,可应用于任何移动终端,如蜂窝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2G/3G/4G/5G终端、或W-LAN(无线局域网)终端,提供针对上述设备的简档下载和一号多卡业务开通等服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词仅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表示主次关系,因此亦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一号多卡业务,即一个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Mobile Station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号码对应多个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号码的业务,也就是说,多个移动终端可以使用不同的SIM卡而共用一个MSISDN号码。当这些移动终端作为被叫时,其业务流程分为移动台接入寻线(Mobile Access Hunting,MAH)和灵活振铃(Flexible Alerting,FA)两种流程。
FA流程:用户拨打一个FA引导号码,系统将振铃所有的被叫终端,当其中的任意一个被叫终端应答时,系统将立即停止振铃其他被叫终端。例如,将移动终端A的电话号码与移动终端B手机号码捆绑,将移动终端A的电话号码设置为FA引导号码,用户拨打引导号码时,同时振响登记的移动终端A和B,这里振铃的移动终端A和B称为成员,在某一成员应答后,其它成员停止振铃。上述的FA引导号码可以是其引导成员中的一个成员号码,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号码。
MAH流程:用户拨打一个MAH引导号码,系统将按照被叫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中设置的振铃顺序,先振铃第一个被叫终端,如果第一个被叫终端没有接通,则按顺序振铃下一个被叫终端,直至有一个被叫终端应答。同样的,上述的MAH引导号码可以是其引导成员中的一个成员号码,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号码。
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用户所持有的用户终端个数也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随着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环带等等)的增多,一个用户的两个及以上用户终端之间开通一号多卡业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当前客户办理一号多卡业务时通常需要到MNO营业厅提交业务申请,由营业员根据客户申请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这无疑增加了用户/运营商的成本。
可穿戴设备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场合,但正是由于可穿戴设备体积小、硬件资源有限,其功能也比较简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可穿戴设备大多都只具备监测生理指标、显示时间、显示短信和蓝牙通话等功能。eUICC可以提供优于传统的、可移除的UICC的若干优点。eUICC被配置为存储多个设备用来向MNO注册并与MNO交互的MNO简档(profile),简档可以指设备的用户订阅的MNO的订户信息的软件类型的封包(例如,eSIM)。一些eUICC包括可重写的存储器,并且提供与上述的传统可移除订户身份模块SIM卡相似的功能的电子订户身份模块(eSIM)。eSIM比SIM卡更灵活,因为eSIM可以被添加到eUICC的可重写存储器,在其中被修改或移除。因此,eUICC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可穿戴设备在通信业务方面的应用,例通话业务、短信业务、语音视频业务、邮件业务等。
开通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间的一号多卡业务,实现用户多设备间的电话的FA或MAH业务,可以显著提升终端客户体验。例如,当手机由于故障、丢失、遗忘、掉电而无法使用时,用户依然可以通过手表实现接打电话等功能,这将给用户的工作、生活会带来极大方便。
采用eUICC的智能设备开通一号多卡业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下载简档。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1,包括第一设备(也称为主设备)101,第一设备101安装有能够被插入到第一设备101中且能够从第一设备101中移除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UICC中存储有关于移动通信订户的个人信息,诸如网络接入证书信息、电话本和短消息。在连接到诸如GSM、WCDMA或LTE的移动通信网络时,UICC执行订户识别和业务安全密钥创建,并因而允许移动通信的安全使用。UICC可以在其中安装有诸如SIM、USIM等通信应用,而且在其中安装有诸如移动信用卡、移动钱包或电子护照的其他各种应用。
第一设备101具有无线通信电路,可采用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Network,WWAN)协议经由无线链路120与移动网络运营商(MNO)103进行通信。WWAN协议包括:GSM/GPRS协议、CDMA协议、EDGE协议、EV-DO协议、EV-DV协议、HSDPA协议、LTE协议等。MNO103可以包括签约服务器、授权服务器、BOSS系统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
第一设备101可以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链路110与第二设备102进行通信。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利用蓝牙(Bluetooth)、ZigBee、WIFI(IEEE 802.11)协议和第二设备102通信。
图1中包括不止一个第二设备(也称为副设备)102,例如第二设备102可以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戒指等。第二设备102采用替代UICC并以不可移除的方式被嵌入在终端中的嵌入式UICC(eUICC)。eUICC包括不可移除安全模块(Secure Element,SE)或可移除安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因为在制造时在第二设备102中以不可移除形式安装该安全模块,所以不可能在制造终端时提前安装特定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诸如IMSI或USIM的网络接入认证信息。因此,购买该设备的用户仅能够在加入特定运营商后才能建立这样的认证信息。例如,可以使用OTA(空中下载)技术下载简档(profile)并安装在eUICC中。
此外,与仅为特定移动网络运营商制造和启动的典型UICC相反,新引入的被嵌入在终端中的eUICC应当根据用户加入或离开特定移动网络运营商或者改变到其他运营商而安全且灵活地安装和管理关于各种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认证信息。
用户的第一设备101现在已经加入了MNO 103的网络,例如通过实名登记购买了MNO 103的UICC并开通了3G/4G套餐,可以使用MNO 103的网络和应用服务。用户购买的第二设备102采用eUICC,并不希望前往营业厅扫描二维码来实现从MNO 103网络下载该运营商网络的简档。因为用户第一设备101已经是MNO 103的客户并且可以使用MNO 103的网络和应用服务。因此,用户希望经由第一设备101为第二设备102申请下载简档并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进而实现用户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间的电话的FA或MAH业务。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2,步骤120中,用户的第一设备101已经加入了MNO 103的网络,向MNO 103发出了简档下载请求,此时第二设备102的eUICC尚未下载简档,需要先从MNO 103下载简档,第一设备101将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发送至MNO 103。
在步骤130,MNO 103通过简档管理服务器向第一设备101提供简档下载信息,其中简档下载信息可以包括激活码(Activation Code),所述激活码可以包括简档服务器的地址,第一设备101通过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链路110将激活码传递至第二设备102。具体的通过激活码下载简档的过程在GSMA规范RSP Architecture Version 1.0(2015-12-23)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简档管理服务器可以为订阅管理器-数据准备+(Subscription Manager Data Preparation,SM-DP+)。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简档管理服务器可以包括订阅管理器-数据准备(Subscription Manager Data Preparation,SM-DP)和订阅管理器-安全路由(Subscription Manager Secure Routing,SM-SR)。
激活码可以为一个二维码。其中,该二维码可以是用户与运营商签约时,该运营商的简档管理服务器为用户临时生成的,或者,该二维码也可以是该运营商的简档管理服务器预先生成的,该激活码中可以携带获取下载目标简档所需的下载信息,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获取简档下载信息。
在步骤140,第二设备102扫描激活码通过WIFI网络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第二设备102还可以经由与第一设备101之间的蓝牙连接通过第一设备101间接访问简档管理服务器,并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第二设备102简档准备完毕后,第一设备101可以再次向MNO 103发送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所述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携带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可以为第一设备101的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所述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可以为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MSISDN或IMSI。之后,MNO 103根据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进而实现用户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间的电话的FA或MAH业务。
图3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3,包括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运营商网络103中部署有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Web服务器(Web Server)1032、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BOSS系统1034、短消息中心1033等。
BOSS是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的简称,即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通常所说的BOSS系统分为四个部分:计费及结算系统、营业与账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BOSS系统来承载MNO的业务系统、CRM系统、计费系统。
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主要用来对第一设备101进行鉴权(认证),以验证第一设备101的合法性。鉴权操作可以采用蜂窝移动网络中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身份认证模块的可扩展认证协议和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认证和密钥的可扩展认证协议(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3G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EAP-AKA)认证。鉴权操作还可以采用验证码的方法,例如MNO随机生成一组验证码,通过短消息中心1033给用户第一设备101采用的手机号码发短信,将验证码通知用户,再由用户输入该验证码进行二次验证,以保证用户身份的正确性。
Web服务器(Web Server)1032主要负责用户的网络签约操作,例如,Web服务器1032向第一设备101返回签约页面,签约页面包含运营商关于下载简档或开通一号多卡业务的服务条款,签约页面还包括一个同意签约的点击框和不同意签约的点击框,如果用户点击同意签约的点击框,运营商开始为用户准备简档和/或开通一号多卡业务。
简档管理服务器可以为用户生成简档下载信息以及简档。其中,该简档管理服务器可以由SM-DS、SM-DP、SM-SR、SM-DR等网络侧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组成。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4,在步骤401,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执行蓝牙配对操作,配对操作可以通过第一设备101的UI界面实现,之后,步骤402中,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建立蓝牙连接以传输数据,第一设备101可通过蓝牙连接获取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在步骤403,第一设备101与MNO执行鉴权操作,以验证第一设备101的合法性,鉴权操作可以采用验证码的方法,例如MNO随机生成一组验证码,通过给用户第一设备101采用的手机号码发短信,将验证码通知用户,再由用户输入该验证码进行二次验证,以保证用户身份的正确性。步骤404中的鉴权操作还可以采用基于卡的EAP-SIM/AKA鉴权,第一设备101根据鉴权协议完成鉴权,接入MNO的网络。在步骤404,第一设备101向MNO发送简档获取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第二设备的EID(eUICC标识符)。在步骤405,MNO向简档管理服务器传递EID。在步骤405,MNO将EID传递给简档管理服务器,简档管理服务器准备与EID匹配的简档激活码,并在步骤406中将激活码传递给MNO。步骤407中,MNO将激活码传递给第一设备101。步骤408中,第一设备101将激活码传递给第二设备102。在步骤409中,第二设备102通过WIFI网络或者通过第一设备101和简档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获取简档。在步骤410中,第一设备101向MNO发送一号多卡业务申请,所述一号多卡业务申请携带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和第二设备102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可以为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所述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可以为EID(eUICC标识符)、MSISDN或IMSI。之后,MNO103根据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这样,第一设备101的MSISDN就可以对应第一设备101的IMSI和第二设备102的IMSI,进而实现用户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间的电话的FA或MAH业务。
应当注意的是,图4中步骤403可以在步骤401和402之前发生,即,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配对之前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第一设备101。
用户如果有多个第二设备102,可以参照图4的方法为第一设备101和多个第二设备102申请一号多卡业务。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5,步骤501-步骤503和图4中步骤401-步骤4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4中第一设备101可以向MNO 103申请一号多卡业务的同时触发简档下载流程,第一设备101向MNO 103提供第一设备标识(例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和第二设备102的EID。MNO 103根据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EID开通一号多卡业务。步骤506-步骤509和图4中步骤406-步骤409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509中,MNO 103将一号多卡业务申请结果通知第一设备101。应当注意的是,图5中步骤503可以在步骤501和502之前发生,即,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配对之前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第一设备101。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在步骤6010,第一设备101向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发送简档获取请求;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EID是向每个eUICC唯一分配的标识符且是不可改变的值。
在步骤6020,授权服务器1031检测到用户未签约,将签约网页(contracted webpage)网址发给第一设备101;
在步骤6030,第一设备101通过网页浏览器打开签约网页,签约网页提示用户是否愿意与运营商进行签约,例如显示签约条款和一个同意签约的点击框和不同意签约的点击框;第一设备101获取用户的签约结果并将签约结果发送至Web服务器1032。如果用户点击同意签约点击框,则表明用户签约成功,跳转至步骤6040;如果用户点击不同意签约点击框,则表明用户不同意签约,流程结束。
在步骤6040,WS1032将用户签约结果发送至BOSS系统1034;
在步骤6050,BOSS系统1034通知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准备简档及简档下载信息(激活码);
在步骤6060,BOSS系统1034将激活码(Activation Code)发送至授权服务器1031;
在步骤6070,授权服务器1031将激活码(Activation Code)发送至第一设备101;
在步骤6080,第一设备101将激活码发送至第二设备102;
在步骤6090,第二设备102通过无线链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下载简档;
在步骤6100,第二设备102通知第一设备101简档下载成功;
在步骤6110,第一设备101向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发送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所述请求携带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和第二设备102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可以为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所述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可以为EID(eUICC标识符)、MSISDN或IMSI。
步骤6120为可选流程,可选地,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从运营商BOSS系统1034获知用户是否需要二次签约,如果需要则将签约网址发送给第一设备101,具体的签约流程不再赘述;运营商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可以将简档下载过程和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过程作为两个独立的操作,这两项操作需要用户分别签署相应的协议才能开通。
步骤6130为可选流程,可选地,对第二设备102进行短信验证码验证,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通知短消息中心1033,短消息中心1033将短信验证码发往第一设备102,用户通过第一设备101将验证码发往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以验证第二设备102的合法性;
在步骤6140,授权服务器1031向BOSS系统1034申请为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开通一号多卡业务;BOSS系统1034负责处理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的一号多卡业务,这样第一设备101的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Number)号码同时对应第一设备101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号码和第二设备102的IMSI号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共用一个MSISDN号码。
在步骤6150,BOSS系统1034将一号多卡业务开通结果发送至授权服务器1031;
在步骤6160,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向第一设备101发送一号多卡业务开通结果;
在步骤6170,第一设备101向第二设备102发送一号多卡业务开通结果。
可选地,在步骤6010之前,第一设备101还需向MNO网络认证,认证可以采用上丈提到的EAP-SIM/AKA认证或者短信验证码认证。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框图。
图7示出了终端700,终端700包括处理器701、通信单元702、UICC 703和存储器704。终端700可以为图1-3中的第一设备101。其中,通信单元702可支持如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BT:Bluetooth)、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之类的近距离通信协议或者如因特网(Internet)、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re area network)、远程通信网络(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卫星网络(satellite network)。通信单元702还可包括使终端700能够与另一个设备(例如,计算机)耦合,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的电路。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指令(例如,从触摸屏获取的指令)、中断处理、定时和其他功能。另外,处理器701可进一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
终端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未示出),用于存储处理器701或其他构成要素(例如,从输入模块、显示模块、通信单元)接收或由所述处理器701或其他构成要素产生的指令或数据。
处理器701被配置为:获取副设备(即,丈中的第二设备102)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所述EID用于用于主设备从移动运营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发送所述简档下载信息至所述副设备,所述简档下载信息用于所述副设备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副设备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处理器701还被配置为执行图4-6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中的相应功能。
处理器701还被配置为:发送一号多卡(multiple IMSI numbers with a singleMSISDN)业务开通请求至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所述一号多卡业务开通请求携带所述主设备标识和所述副设备标识,所述主设备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Card Identity,ICCID)、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的任一种,所述副设备标识包括E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
其中,所述EID是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和所述副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或者WIFI连接获取的。
处理器701还被配置为: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终端,所述认证的方式可以为扩展认证协议-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EAP-SIM/AKA认证或短信验证码认证。
处理器701还被配置为:与副设备执行配对操作;向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副设备的简档下载请求,所述简档下载请求携带所述EID。
副设备接收所述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并安装所述简档,其中,终端700是通过终端700和副设备之间的连接(例如,蓝牙连接、WIFI连接)获取所述副设备的EID(eUICC标识符)的。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8示出了设备800,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通信单元802、eUICC 803和存储器804。设备800可以为图1-3中的第二设备102。
其中,通信单元802可支持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BT:Bluetooth)、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之类的近距离通信协议或者如因特网(Internet)、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re area network)、远程通信网络(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卫星网络(satellite network)。通信单元802还可包括使设备800能够与另一个设备(例如,计算机)耦合,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的电路。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指令(例如,从触摸屏获取的指令)、中断处理、定时和其他功能。另外,处理器801可进一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
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未示出),用于存储处理器801或其他构成要素(例如,从输入模块、显示模块、通信单元)接收或由所述处理器801或其他构成要素产生的指令或数据。
处理器801被配置为:发送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至第一设备101;从第一设备101接收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并安装所述简档,简档下载信息可以为二维码,第二设备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简档管理服务器的地址等信息开始下载简档。其中,第二设备102是通过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连接(例如,蓝牙连接、WIFI连接)向第一设备101传递所述第二设备102的EID(eUICC标识符)的。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9,在步骤910,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执行配对操作。配对操作可以采用蓝牙或者WIFI技术,但不限于此。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执行配对操作时,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设备的EID。在步骤920,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EID至MNO服务器,MNO服务器之后将第二设备EID发送至简档管理服务器。在步骤930,第一设备从简档管理服务器接收下载信息;在步骤950,发送简档下载信息至第二设备,之后,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可以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并将简档安装至eUICC。
应当注意的是,图9中步骤910之前第一设备101需要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即,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配对之前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第一设备101,认证方式可以为EAP-SIM/AKA方式或者短信验证码方式。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流程图。
参照图10,在步骤1010,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执行配对操作。配对操作可以采用蓝牙或者WIFI技术,但不限于此。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执行配对操作时,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设备的EID。这样,第一设备将EID通过MNO服务器传递至简档管理服务器,就可以获取简档下载信息并将简档下载信息传递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可以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并安装所述简档至eUICC。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开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中,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均为UICC设备,第一设备101现在已经加入了MNO 103的网络,例如通过实名登记购买了MNO 103的UICC并开通了3G/4G套餐,可以使用MNO 103的网络和应用服务。用户购买的第二设备102也采用UICC,用户希望为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开通一号多卡业务。这样第一设备101的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Mobile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号码同时对应第一设备101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号码和第二设备102的IMSI号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共用一个MSISDN号码。
参照图11,步骤1101-步骤1103和图4中步骤401-步骤4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1104中第一设备101可以向MNO 103申请一号多卡业务,第一设备101向MNO 103提供第一设备标识(例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和第二设备102的标识(例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MNO 103根据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开通一号多卡业务。在步骤1105中,MNO 103将一号多卡业务申请结果通知第一设备101。在步骤1106中,第一设备101将一号多卡业务申请结果通知第二设备102。
应当注意的是,图11中步骤1103可以在步骤1101和1102之前发生,即,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配对之前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第一设备101,认证可以采用上丈提到的EAP-SIM/AKA认证或者短信验证码认证,步骤的顺序不应对本申请造成限制。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开通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2,步骤1210-1240和图6中步骤6010-6040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1210携带第一设备101的标识和第二设备102的标识,由于第二设备102为UICC设备,因而此处的第一设备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第二设备102的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和IMSI中的任一种。
步骤1250为可选流程,可选地,对第二设备102进行短信验证码验证,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通知短消息中心1033,短消息中心1033将短信验证码发往第二设备102,用户通过第一设备101将验证码发往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AS)1031以验证第二设备102的合法性;
步骤1260-1290和图6中步骤6140-617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授权服务器1031向BOSS系统1034申请为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开通一号多卡业务;BOSS系统1034负责处理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的一号多卡业务,这样第一设备101的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号码同时对应第一设备101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号码和第二设备102的IMSI号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共用一个MSISDN号码。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中,步骤1301-1303和图4中的步骤401-403相同,步骤1304中第一设备101可以向MNO 103申请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操作,即解除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一号多卡业务绑定关系,第一设备101向MNO 103提供第一设备标识(例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MSISDN或IMSI)和第二设备102的标识(例如,EID、MSISDN或IMSI)。MNO 103根据第一设备101的标识以及第二设备102的标识解除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一号多卡业务绑定关系。在步骤1305中,MNO103将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操作结果通知第一设备101。在步骤1306中,第一设备101将一号多卡业务解除绑定操作结果通知第二设备102。可选地,在步骤1307中,第二设备102向简档管理服务器发送简档释放请求,在步骤1308中,第二设备102从简档管理服务器接收简档释放结果。第二设备102可以删除eUICC中存储的简档。
应当注意的是,图13中步骤1303可以在步骤1301和1302之前发生,即,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配对之前向移动网络运营商认证所述第一设备101,认证可以采用上丈提到的EAP-SIM/AKA认证或者短信验证码认证,步骤的顺序不应对本申请造成限制。
上丈中主要描述了eUICC设备通过UICC设备进行认证并下载简档的过程,针对同时具有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和嵌入式UICC(eUICC)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丈中类似的方法,通过电子设备内置的UICC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为eUICC下载并安装简档。
具体方案包括:电子设备基于UICC向移动运营商网络认证;从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认证完成信息(例如,短信验证码或认证成功信息);基于认证完成信息发送eUICC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至移动运营商网络,EID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接收简档下载信息;根据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电子设备的eUICC中。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中,第三设备同时支持UICC和eUICC(例如,第三设备具有一个SIM卡槽,同时预先配置有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芯片)。第三设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SIM卡槽和至少一个eSIM芯片。
第三设备的用户现在已经加入了MNO 103的网络,例如通过实名登记购买了MNO103的UICC卡并开通了3G/4G套餐,用户将UICC卡插入SIM卡槽即可以使用MNO 103的网络和应用服务。用户同时需要为eUICC下载简档以开通eUICC的通信服务,运营商可以通过第三设备已经安装的SIM卡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并为合法用户下载eUICC简档。
参照图14,步骤1401中第三设备与MNO 103执行鉴权操作,以验证第三设备的合法性,鉴权操作可以采用验证码的方法,例如MNO随机生成一组验证码,通过给用户第三设备UICC卡采用的手机号码发短信,将验证码通知用户,再由用户输入该验证码进行二次验证,以保证用户身份的正确性。步骤1401中鉴权操作还可以采用基于SIM卡的EAP-SIM/AKA鉴权,第三设备根据鉴权协议完成鉴权。
步骤1402中,若步骤1401中第三设备鉴权成功,第三设备可以向MNO 103为第三设备的eUICC申请简档。第三设备向MNO 103提供第三设备的eUICC标识(EID)以获取简档。
步骤1403中MNO 103将第三设备的EID传递给简档管理服务器。简档管理服务器准备与EID匹配的简档激活码,并在步骤1404中将激活码传递给MNO 103。步骤1405中,MNO103将激活码传递给第三设备。在步骤1406中,第三设备通过网络和简档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获取eUICC简档。
应当注意的是,图14中仅描述了通过第三设备的UICC验证第三设备的合法性并为第三设备的eUICC下载简档的过程。可选地,步骤1402中,第三设备可以向MNO 103同时申请简档下载和一号多卡业务,即,传递SIM卡的标识信息(例如,ICCID、MSISDN或IMSI)和eUICC的标识EID。具体的申请流程和图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开通一号多卡业务后,第三设备的UICC卡和eUICC可以共用一个MSISDN号码。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5,步骤1500中,授权服务器1031验证第三设备的合法性,具体可以采用上丈提到的EAP-SIM/AKA认证或者短信验证码认证的方式实现对第三设备的UICC卡的鉴权。
步骤1502-1514和图6中步骤6010-6070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1502中第三设备向授权服务器发送的简档下载请求携带第三设备的eUICC的标识(EID)。
步骤1516中,第三设备利用1514步骤中获取的激活码从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下载简档。之后,第三设备完成简档激活后,第三设备的eUICC生效,可以使用eUICC获取通信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实现图15中第三设备的各项功能,终端包括:通信单元,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嵌入式UICC(eUICC)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UICC向移动运营商网络认证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获取认证完成信息;基于所述认证完成信息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所述eUICC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EID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eUICC中。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16中,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隶属于同一用户,第一设备101与图1中的第一设备101功能相同,第二设备102和图1中的第二设备102功能相同。第一设备101安装有能够被插入到第一设备101中且能够从第一设备101中移除的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第二设备102采用替代UICC并以不可移除的方式被嵌入在第二设备102中的嵌入式UICC(eUICC)。
第二设备102为用户替换旧的第一设备101而新购买的设备,用户希望更换设备后仍然沿用原有的电话号码。第二设备102接收用户输入的升级eUICC业务的请求,下载简档并完成简档激活后,新卡(例如,第二设备102的eUICC)生效,旧卡(例如,第一设备101的UICC)作废,类似于运营商现有业务中的4G换卡业务(即,用户弃用旧的SIM卡,并更换新的SIM卡),但是此处的第二设备102采用不可移除的被嵌入在终端中的嵌入式UICC(eUICC),因此流程有所不同。
第二设备102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也可以称为“升级eUICC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第二设备102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一设备101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第二设备102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第二设备102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一设备101接收的验证码(例如,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设备102手动输入第一设备101接收的验证码,或者用户可以利用第二设备102通过近距离通信(如NFC)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第一设备101接收的验证码);第二设备102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简档下载信息;第二设备102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第二设备102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参照图16,步骤1601中,第二设备102向授权服务器1031发送“升级至eUICC”的请求,“升级至eUICC”的请求携带用户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第二设备102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
步骤1602中授权服务器1031生成验证码并发送验证码至短消息中心1033;
步骤1603中,短消息中心1033以短信的方式将所述验证码给用户第一设备101发短信,将验证码通知用户;
步骤1604中,第二设备102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并将验证码发送至授权服务器1031。之后,授权服务器1031对验证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在步骤1605中,授权服务器1031通知BOSS 1034用户验证通过。
在步骤1606,BOSS系统1034通知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准备简档及简档下载信息(激活码);
在步骤1607,BOSS系统1034将激活码(Activation Code)发送至授权服务器1031;
在步骤1608,授权服务器1031将激活码(Activation Code)发送至第二设备102;
在步骤1609中,第二设备102利用1608步骤中获取的激活码从简档管理服务器1035下载简档。
第二设备102完成简档下载并成功激活简档后,第二设备102的eUICC生效,旧卡(第一设备101的UICC)作废,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设备102使用原有的电话号码进行通话业务。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实现图16中第二设备的各项功能,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嵌入式UICC(eUICC)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单元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终端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一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所述终端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控制通信单元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一设备接收的验证码;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获取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终端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简档下载方法的示意图。
图17中,第四设备和第五设备隶属于同一用户,第四设备和第五设备均采用替代UICC并以不可移除的方式被嵌入在设备中的嵌入式UICC(eUICC)。
第五设备事先已经加入了MNO 103的网络,例如第五设备的eUICC下载了简档并开通了MNO 103的通信服务,用户通过第五设备可以使用MNO 103的网络和应用服务。第四设备为用户替换旧的第五设备而新购买的设备,用户希望更换设备后仍然沿用原有的电话号码。第四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eUICC迁移业务的请求,下载简档并完成简档激活后,第四设备的eUICC完成简档下载并生效,第五设备的eUICC的简档作废,类似于运营商现有业务中的4G换卡业务(即,用户弃用旧的SIM卡,并更换新的SIM卡),但是此处的第四设备和第五设备均采用不可移除的被嵌入在终端中的嵌入式UICC(eUICC),因此流程有所不同。
第四设备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也可以称为“迁移eUICC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第四设备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五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第四设备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第四设备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五设备接收的验证码(例如,用户可以利用第四设备手动输入第五设备接收的验证码,或者用户可以利用第四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如NFC)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第五设备接收的验证码);第四设备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接收简档下载信息;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第四设备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参照图17,步骤1701中,第四设备向授权服务器1031发送“eUICC迁移”的请求,“eUICC迁移”的请求携带用户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第四设备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
步骤1702-1709和图16中步骤1602-1609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设备简档下载完成并激活成功后,第四设备的eUICC生效,第五设备的eUICC简档作废,用户可以通过第四设备使用原有的电话号码进行通信业务(通话或短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实现图17中第四设备的各项功能,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嵌入式UICC(eUICC)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单元向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发送简档获取请求,所述简档获取请求携带终端的嵌入式集成电路卡标识符(EID)和第五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所述EID用于所述终端从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获取与所述EID匹配的简档下载信息;控制通信单元发送验证码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服务器,所述验证码为第五设备接收的验证码;从所述移动运营商服务器获取简档下载信息;根据所述简档下载信息从简档管理服务器下载简档,所述简档下载完成后安装于所述终端的嵌入式UICC(eUICC)中。
用于执行本申请的上述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简档下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被配置为:
获取第二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的标识EID;
发送第一消息至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简档下载请求,且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EID;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简档,所述简档与所述EID相关联;
发送所述简档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
安装所述简档至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eUICC中,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共用所述第一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
所述第一设备还被配置为:
发送解除绑定请求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解除绑定请求用于解除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一号多卡业务绑定关系;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解除绑定操作结果并将所述解除绑定操作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解除绑定结果,删除所述简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的标识EID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获取第二设备的EI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被配置为:
显示包含运营商服务条款的网页;
接收同意所述运营商服务条款的输入。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被配置为:
执行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认证过程;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获取认证成功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过程是扩展认证协议和密钥协商EAP/AKA认证过程。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所述简档包括:
向简档管理服务器发送简档释放请求;
从所述简档管理服务器接收简档释放结果;
响应于所述简档释放结果,删除所述简档。
9.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第二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的标识EID;
发送第一消息至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简档下载请求,且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二设备的EID;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简档,所述简档与所述EID相关联;
发送所述简档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简档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设备的eUICC上,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共用所述第一设备的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
发送解除绑定请求至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所述解除绑定请求用于解除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一号多卡业务绑定关系;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接收解除绑定操作结果;
将所述解除绑定操作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解除绑定操作结果用于删除所述第二设备的eUICC中的所述简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的标识EID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获取第二设备的EID。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SISDN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的任一种。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时,还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显示包含运营商服务条款的网页;
接收同意所述运营商服务条款的输入。
13.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绑定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
14.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时,还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执行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的认证过程;
从所述移动运营商网络获取认证成功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过程是扩展认证协议和密钥协商EAP/AKA认证过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289779 | 2016-10-31 | ||
CN201610928977 | 2016-10-31 | ||
CNPCT/CN2016/105237 | 2016-11-09 | ||
CN2016105237 | 2016-11-09 | ||
PCT/CN2017/088142 WO2018076711A1 (zh) | 2016-10-31 | 2017-06-13 | 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6623A CN109906623A (zh) | 2019-06-18 |
CN109906623B true CN109906623B (zh) | 2021-04-09 |
Family
ID=6202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7665.6A Active CN109906623B (zh) | 2016-10-31 | 2017-06-13 | 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0764745B2 (zh) |
EP (2) | EP4203532A1 (zh) |
JP (3) | JP6871374B2 (zh) |
CN (1) | CN109906623B (zh) |
ES (1) | ES2955479T3 (zh) |
WO (1) | WO20180767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47399B2 (en) | 2013-03-14 | 2016-01-2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Alert peripheral for notification of events occuring on a programmable user equipment with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ES2955479T3 (es) * | 2016-10-31 | 2023-12-01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descarga de perfiles |
EP3358867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8 | Gemalto Sa |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erver and a user equipment |
US11122419B2 (en) * | 2017-05-10 | 2021-09-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itial network connectivity for a terminal device |
KR102458790B1 (ko) * | 2017-09-07 | 2022-10-2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들의 프로파일 이동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480627B1 (ko) * | 2018-01-12 | 2022-12-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
EP3794777A1 (en) * | 2018-05-17 | 2021-03-2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acilitating residential wireless roaming via vpn connectivity over public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
KR102600813B1 (ko) * | 2018-06-07 | 2023-11-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하여 프로파일을 설치하고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766266B1 (en) * | 2018-07-23 | 2023-1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ing subscription profile |
KR102538663B1 (ko) * | 2018-08-08 | 2023-06-0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외부 전자 장치 및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
KR102480623B1 (ko) * | 2018-08-08 | 2022-12-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외부 전자 장치 및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
US10924921B2 (en) * | 2018-10-29 | 2021-02-16 | Apple Inc. | Cellular service account transfer and authentication |
US11516649B2 (en) * | 2018-10-29 | 2022-11-29 | Apple Inc. | Mechanism to activate and manage a standalone device for cellular service |
US10771943B1 (en) * | 2019-02-19 | 2020-09-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ivacy-enhanced method for linking an eSIM profile |
WO2020184995A1 (ko) | 2019-03-13 | 2020-09-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Euicc 단말을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200110101A (ko) * | 2019-03-13 | 2020-09-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eUICC 단말을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0205011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Google Llc | Seamless embedded sim transfer |
WO2020235626A1 (ja) * | 2019-05-23 | 2020-11-2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10351346A (zh) * | 2019-06-21 | 2019-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eSIM换卡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1277718B2 (en) * | 2019-06-25 | 2022-03-15 | T-Mobile Usa, Inc. | Customer profile and billing lifecycle management in connected endpoi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KR20210004809A (ko) * | 2019-07-03 | 2021-0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회선을 이동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0536284B (zh) * | 2019-07-03 | 2020-09-01 | 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的eSIM管理方法和系统 |
US11395132B2 (en) * | 2019-07-03 | 2022-07-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ubscrip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
US11463883B2 (en) | 2019-09-09 | 2022-10-04 | Apple Inc. | Cellular service account transfer for accessory wireless devices |
DE102019125959A1 (de) * | 2019-09-26 | 2021-04-0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Kommunikationsfunktion in einem Fortbewegungsmittel |
CN110839234A (zh) * | 2019-09-30 | 2020-02-25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号转移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0764732B1 (en) | 2019-09-30 | 2020-09-0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ubscription services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n operational profile |
KR102651703B1 (ko) * | 2019-10-02 | 2024-03-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SIM Profile을 재설치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56121B1 (en) | 2019-10-22 | 2020-12-0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ubscription services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shares an operational profile with another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764746B1 (en) * | 2019-10-28 | 2020-09-0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transfer from inactive device |
US11159927B2 (en) | 2019-11-04 | 2021-10-2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an active subscription for services of a mobile network |
US10834574B1 (en) * | 2019-11-04 | 2020-11-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obtaining a profile enabling establishment of an active subscription for services of a mobile network |
US11146948B1 (en) | 2019-11-05 | 2021-10-12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transfer via activation code |
US11381658B2 (en) | 2019-11-08 | 2022-07-0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anaging devices through use of blocks of operational profiles |
FR3105696A1 (fr) * | 2019-12-20 | 2021-06-25 | Orange | Procédé d’obtention d’une commande relative à un profil d’accès réseau d’un module de sécurité de type eUICC |
CN111163455B (zh) * | 2020-02-18 | 2023-04-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识别号的迁移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US11146944B1 (en) | 2020-02-20 | 2021-10-12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Mobile phone peer-to-peer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transfer |
US20230171593A1 (en) * | 2020-02-24 | 2023-06-0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of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in a User Equipment |
US10917766B1 (en) * | 2020-03-10 | 2021-02-09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bring your own device eligibility platform |
US11277734B2 (en) * | 2020-03-23 | 2022-03-15 | T-Mobile Us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automatic system-network dual-activation |
JP7447610B2 (ja) | 2020-03-27 | 2024-03-1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JP7257590B2 (ja) * | 2020-04-30 | 2023-04-1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機種変更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
FR3110319B1 (fr) * | 2020-05-14 | 2022-04-22 |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
KR20220017212A (ko) * | 2020-08-04 | 2022-02-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간 번들 또는 프로파일 이동 시 연계 방법 및 장치 |
CN112040503B (zh) * | 2020-09-02 | 2024-04-05 | 塞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配置设备及其对应的网络配置方法 |
CN111918275B (zh) * | 2020-09-03 | 2023-04-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KR20220039417A (ko) * | 2020-09-22 | 2022-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 변경 시 서로 다른 버전의 프로파일 이동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1956638B2 (en) | 2020-10-30 | 2024-04-09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Method for remote provisioning of software modules in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US11540110B2 (en) * | 2020-11-24 | 2022-12-27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alable remote SIM provisioning |
CN112822672B (zh) * | 2020-12-31 | 2023-11-1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954629B (zh) * | 2021-02-20 | 2022-12-09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eSIM设备入网更新的方法、系统、eSIM设备、存储介质 |
EP4292313A4 (en) * | 2021-05-11 | 2024-08-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 PROFILE DELETION WHEN THE EUICC TERMINAL IS CHANGED |
CN115412886A (zh) * | 2021-05-26 | 2022-11-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20400012A1 (en) * | 2021-06-14 | 2022-12-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ed device access control |
JP7619177B2 (ja) | 2021-06-14 | 2025-01-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ダウンロード要求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3013032A1 (ja) | 2021-08-06 | 2023-02-09 |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ネットイニシアティブ | プロファイルダウンロード方法、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およびサーバ |
CN113852934B (zh) * | 2021-09-10 | 2024-08-13 | 浙江嘉兴数字城市实验室有限公司 | 基于eSIM和5G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JP7308906B2 (ja) * | 2021-11-15 | 2023-07-14 |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ネットイニシアティブ | 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IoT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
CN114374967B (zh) * | 2021-12-30 | 2023-12-12 |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号多终端配置方法、系统及装置 |
WO2023200092A1 (ko) * | 2022-04-12 | 2023-10-1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들 간의 프로파일 이동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
CN116233820B (zh) * | 2022-08-02 | 2024-09-2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参数更新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芯片系统 |
JP7376217B1 (ja) | 2022-09-01 | 2023-11-08 | Kddi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7221873B (zh) * | 2023-08-15 | 2024-09-13 | 惠州市百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eSIM卡的配置方法、配置装置以及配置设备 |
CN119155670A (zh) * | 2024-11-19 | 2024-12-17 | 中国星网网络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网络终端的eSIM迁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0071A (zh) * | 2015-07-10 | 2015-11-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UICC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
KR20160002326A (ko) * | 2014-06-30 | 2016-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프로파일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282731A (zh) * | 2014-07-19 | 2016-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处理配置简档的方法和用于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
EP3024261A1 (en) * | 2014-11-24 | 2016-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ownloading a communication profile in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by us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mobile device |
CN106162602A (zh) * | 2014-08-14 | 2016-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群组设备的配置文件下载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38360B2 (en) * | 2007-12-27 | 2017-01-0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registering user identities |
EP3096503A1 (en) * | 2009-10-15 | 2016-11-2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gistration and credential roll-out for accessing a 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 |
US8666368B2 (en) | 2010-05-03 | 2014-03-04 | Apple Inc. | Wireless network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EP3493571A1 (en) * | 2010-06-14 | 2019-06-05 | Koninklijke KPN N.V. | Authenticity verification of authentication messages |
WO2012172533A1 (en) * | 2011-06-16 | 2012-12-20 | Accuris Technologies Limited | A de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
US9686399B2 (en) * | 2012-09-07 | 2017-06-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otec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gainst unauthorized use |
CN106851628B (zh) * | 2013-12-05 | 2020-08-0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下载运营商的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
GB2522044A (en) | 2014-01-10 | 2015-07-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rovis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therefor |
HK1193318A2 (zh) * | 2014-04-01 | 2014-09-12 | Chaatz Ltd | 種通信代理方法 |
KR102200209B1 (ko) | 2014-04-22 | 2021-01-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파일 설치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250685B1 (ko) * | 2014-07-01 | 2021-05-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eUICC(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를 위한 프로파일 설치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297334B1 (ko) | 2015-01-14 | 2021-09-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입자 프로파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KR102303504B1 (ko) * | 2015-03-25 | 2021-09-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프로파일 설치 방법 및 장치 |
US10285050B2 (en) * | 2015-04-13 | 2019-05-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profile of a termi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43885B2 (en) * | 2015-08-12 | 2017-12-12 | Apple Inc. | Methods, procedures and framework to provision an eSIM and make it multi-SIM capable using primary account information |
EP3618478B1 (en) * | 2015-08-31 | 2021-08-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oading profil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45569B2 (en) * | 2016-06-27 | 2020-05-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mote provision of a subscriber device |
KR102484367B1 (ko) * | 2016-09-09 | 2023-0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UICC와 eUICC의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
AU2016427098B2 (en) * | 2016-10-20 | 2021-05-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eUICC |
ES2955479T3 (es) * | 2016-10-31 | 2023-12-01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descarga de perfiles |
FR3062768A1 (fr) * | 2017-02-09 | 2018-08-10 | Orange | Technique d'obtention d'un profil d'acces a un reseau |
US10440558B1 (en) * | 2018-04-18 | 2019-10-08 |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America, Inc. | Embedded SIM profile download and management system |
US10917790B2 (en) * | 2018-06-01 | 2021-02-09 | Apple Inc. | Server trust evaluation based authentication |
KR102480623B1 (ko) * | 2018-08-08 | 2022-12-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외부 전자 장치 및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
-
2017
- 2017-06-13 ES ES17863817T patent/ES2955479T3/es active Active
- 2017-06-13 EP EP22198373.7A patent/EP4203532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6-13 EP EP17863817.7A patent/EP35285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6-13 JP JP2019522891A patent/JP68713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6-13 WO PCT/CN2017/088142 patent/WO2018076711A1/zh unknown
- 2017-06-13 US US16/346,532 patent/US107647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13 CN CN201780067665.6A patent/CN109906623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30 US US16/943,390 patent/US11082833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15 JP JP2021068982A patent/JP724725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7-15 US US17/376,755 patent/US11659377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15 JP JP2023041111A patent/JP7540673B2/ja active Active
- 2023-04-17 US US18/301,417 patent/US2023032850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02326A (ko) * | 2014-06-30 | 2016-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프로파일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282731A (zh) * | 2014-07-19 | 2016-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处理配置简档的方法和用于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
CN106162602A (zh) * | 2014-08-14 | 2016-11-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群组设备的配置文件下载的方法和装置 |
EP3024261A1 (en) * | 2014-11-24 | 2016-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ownloading a communication profile in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by us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mobile device |
CN105050071A (zh) * | 2015-07-10 | 2015-11-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eUICC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64745B2 (en) | 2020-09-01 |
JP2019532593A (ja) | 2019-11-07 |
US20230328509A1 (en) | 2023-10-12 |
JP6871374B2 (ja) | 2021-05-12 |
US20220007174A1 (en) | 2022-01-06 |
WO2018076711A1 (zh) | 2018-05-03 |
EP3528518B1 (en) | 2023-06-21 |
US11659377B2 (en) | 2023-05-23 |
JP7540673B2 (ja) | 2024-08-27 |
JP2023082023A (ja) | 2023-06-13 |
US11082833B2 (en) | 2021-08-03 |
ES2955479T3 (es) | 2023-12-01 |
US20200059778A1 (en) | 2020-02-20 |
EP4203532A1 (en) | 2023-06-28 |
JP7247259B2 (ja) | 2023-03-28 |
CN109906623A (zh) | 2019-06-18 |
JP2021122116A (ja) | 2021-08-26 |
EP3528518A4 (en) | 2019-08-21 |
EP3528518C0 (en) | 2023-06-21 |
EP3528518A1 (en) | 2019-08-21 |
US20210014670A1 (en) | 2021-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6623B (zh) | 一种简档下载方法及设备 | |
US12022571B2 (en) | Profile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53684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 virtualization of sim and sim-less mobile terminals | |
CN109314855B (zh) | 能够迁移订阅的方法 | |
CN106899540B (zh) | 用户签约数据的更新方法、管理系统、eUICC以及终端 | |
CN113632513B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变换方法和设备 | |
JP7384920B2 (ja) | 加入プロファイル、加入者id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加入サーバを提供する方法 | |
US20040043788A1 (en) | Management of parameters in a 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 | |
US11832348B2 (en) | Data downloading metho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 |
CN113439449A (zh) | 用于链接esim简档的隐私增强方法 | |
WO2019161939A1 (en) |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sioning or controlling operator profiles in terminals | |
CN111629373B (zh) | 运营商参数动态配置的方法及后台系统 | |
CN112399399B (zh) | 网络标识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终端 | |
KR102469218B1 (ko) | 가입자 인증 모듈의 초기화 방법 및 가입자 인증 모듈을 초기화하는 사용자 단말 | |
CN119545327A (zh) | 一种eSIM终端码号迁移的方法和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 | |
WO2021053693A1 (en) | Utilization of one type of rsp eco system for doing rsp (remote sim provisioning) on both m2m and consumer seg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