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303A - 遮阳帘及其帘片 - Google Patents
遮阳帘及其帘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78303A CN109878303A CN201910272351.0A CN201910272351A CN109878303A CN 109878303 A CN109878303 A CN 109878303A CN 201910272351 A CN201910272351 A CN 201910272351A CN 109878303 A CN109878303 A CN 1098783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tain sheet
- connecting rope
- mounting rail
- sunshade
- he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遮阳帘及遮阳帘的帘片,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帘片包括发热层和反光层,发热层的材料包括红外长余辉材料。反光层设于所述发热层一侧。本公开的帘片能实现防晒和升温,且便于收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遮阳帘及遮阳帘的帘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采用遮阳帘阻挡光线。例如,对于汽车而言,在烈日下暴晒下,车内温度过高,需要专门降温才能驾乘,且阳光暴晒容易对仪表盘和座椅造成损伤。现有的遮阳帘通常仅能阻挡光线,功能单一,且在光照下,其自身容易发热,成为车内的热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阳帘及遮阳帘的帘片,能实现防晒和升温,且便于收纳。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遮阳帘的帘片,包括: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的材料包括红外长余辉材料;
反光层,设于所述发热层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帘片还包括:
基底,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面,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金属,且所述帘片还包括:
电介质层,覆盖于所述反光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帘片还包括:
增透层,覆盖于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反光层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遮阳帘,包括:
安装梁;
多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帘片,所述帘片呈条状并设于所述安装梁一侧,且各所述帘片朝远离所述安装梁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均沿所述帘片的分布方向依次串连各所述帘片,且所述第二连接绳和所述第一连接绳沿所述帘片的宽度方向分布;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梁,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用于牵引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以调节所述帘片偏转角度;
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可拆卸地固定于一安装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梁设有轮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轮槽内,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轮槽;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靠近所述安装梁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调节轮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调节轮两侧;所述调节轮的端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轮槽的侧壁过盈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吸合件,能固定于所述安装面;
第二吸合件,能与所述第一吸合件可拆卸地吸合,且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吸合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帘片为可弯折的柔性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梁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遮阳帘还包括:
第一粘扣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粘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梁的第一端;
第二粘扣带,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梁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粘接端能与所述第二粘接端搭接并粘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遮阳帘还包括:
吸附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梁,用于可拆卸地吸合于一固定面。
本公开的遮阳帘的帘片,由于发热层包括红外长余辉材料,因而可在光照下发出红外线,从而可作为热源;而反光层可反射光线。在将帘片应用于遮阳帘时,若帘片的发热层朝向用户所在空间内,反光层朝外,则可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有利于防止该空间内的温度过高;若反光层朝内,而发热层朝外,则可通过发热层利用光照发出红外线,并通过反光层向内反射,从而起到升高上述空间内温度的作用。
本公开的遮阳帘,在使用时,可将安装梁固定于窗户上,由于第二连接绳和第一连接绳沿帘片的宽度方向分布,从而可通过调节组件牵引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使各个帘片绕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从而调节帘片的角度,以实现避免温度过高或升温的目的,待帘片角度调节适宜后,可通过定位组件将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面,对帘片的角度进行限定。在不需使用时,只需拆卸掉安装梁和定位组件,再将帘片层叠,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收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帘片的剖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收纳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中帘片调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的调节轮与轮槽配合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帘片;101、发热层;102、反光层;103、基底;104、电介质层;105、增透层;1、安装梁;11、轮槽;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绳;22、第二连接绳;3、调节组件;31、限位凸起;4、定位组件;41、第一吸合件;42、第二吸合件;5、吸附装置;6、第一粘扣带;7、第二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遮阳帘的帘片,该遮阳帘可用于用户所处空间的窗户,例如车辆的车窗,建筑物的窗户等,车窗可包括前窗、后窗、侧窗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车窗中的前窗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帘片100可包括发热层101和反光层102,其中:
发热层101的材料包括红外长余辉材料;反光层102设于发热层101一侧。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帘片,由于发热层101的红外长余辉材料可在光照下发出红外线,从而可作为热源,在温度较低时,例如在冬季,可进行升温。而反光层102可反射光线,可用于防止温度过高。
举例而言:对于具有多个帘片100的遮阳帘而言,在温度较高时,例如在夏季,可调节帘片100的角度,使帘片100的发热层101朝向车辆的前窗内,反光层102朝外并可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有利于防止车内的温度过高,防止仪表盘和座椅暴晒损伤;在温度较低时,例如在冬季,可使反光层102朝前窗内,而发热层101朝外,可通过发热层101利用光照发出红外线,并通过反光层102向前窗内反射,从而升高车内温度。
帘片100可为条状,在将其水平放置时,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为矩形、当然,也可以腰圆形或其它形状。同时,帘片100可为平板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弧形板结构。
发热层101和反光层102可为相互平行的两个膜层,其中,发热层101的红外长余辉材料可包括Zn3Al2Ge2O10:Cr3+、ZnGe2O4:Cr3+、La3Ga5GeO14:Cr3+,Zn2+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还可以是其它Li3Ga5O8:Cr3+等其它材料,只要能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出红外线,从而产生热量即可,在此不对红外长余辉材料做特殊限定。反光层102可为金属材料,例如Al、Au、Ag或Cu等,只要能反射光线即可。当然,反光层102还可以是具有反光功能的树脂等非金属材料。
帘片100为可弯折的柔性结构,以便于收纳,同时,为了提高帘片100的韧性,使帘片100不易损坏,帘片100还可包括基底103,基底103可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发热层101可设于该第一面,反光层102可设于第二面,使得发热层101和反光层102分居基底103的两侧。当然,发热层101和反光层102也可层叠于基底103的第一面或第二面。基底103可为耐弯折的材质,提高帘片100的韧性,不易因弯折而损坏。举例而言,基底103的材料可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当然,基底103还可以是PP(聚丙烯)或其它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实施方式中,反光层102的材料为金属,为了避免因金属材料被氧化而使反光效果降低,帘片100还可包括电介质层104,电介质层104覆盖于反光层102远离发热层101的表面,从而对反光层102加以保护,防止反光层102被氧化,电介质层104的材料可以包括一氧化硅、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还可以选择其它能保护反光层102的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光线进入发热层101时被反射,影响发热效率,帘片100还可包括增透层105,增透层105可覆盖于发热层101远离反光层102的表面,可使光线全部入射至发热层101,提高发热效率,增透层的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增透层105可采用增透膜,其材料可以是包括冰晶石、氟化钙、三氧化二铝中一种或多种,当然,还可以是氟化铈或其它材料。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遮阳帘,该遮阳帘可用于用户所处空间的窗户,例如车辆的车窗,建筑物的窗户等,车窗可包括前窗、后窗、侧窗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车窗中的前窗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遮阳帘可包括安装梁1、帘片100、连接组件2、调节组件3和定位组件4,其中:
帘片100的数量为多个,且为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帘片100。帘片100呈条状,并设于安装梁1一侧,各帘片100朝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均沿帘片100的分布方向依次串连各帘片100,且第二连接绳22和第一连接绳21沿帘片100的宽度方向分布。
调节组件3设于安装梁1,并与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连接,用于牵引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以调节帘片100偏转角度。
定位组件4用于将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可拆卸地固定于一安装面。
本公开的遮阳帘,在使用时,可将安装梁1固定于前窗上,由于第二连接绳22和第一连接绳21沿帘片100的宽度方向分布,从而可通过调节组件3牵引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使各个帘片100绕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从而调节帘片100的角度,以实现避免温度过高或升温的目的,待帘片100角度调节适宜后,可通过定位组件4将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可拆卸地固定在仪表盘的上表面或其它安装面,对帘片100的角度进行限定,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遮阳帘打开时的状态。在不需使用时,只需拆卸掉安装梁1和定位组件4,再将帘片100层叠,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收纳。
举例而言,在夏季或其它温度较高的时候,如图4所示,可通过调节组件3牵引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也就是,收放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使二者相对移动,使帘片100绕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从而调节帘片100的角度,如图5所示,使遮阳帘处于第一状态,即帘片100的发热层101朝向车辆的前窗内,而反光层102朝外,从而可通过反光层102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防止车内的温度过高,防止仪表盘和座椅暴晒损伤,发热层101此时接收不到光线,所以不发热。
在冬季或其它温度较低的时候,如图4所示,可通过调节组件3反向收放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调节帘片100的角度,如图6所示,使遮阳帘处于第二状态,即反光层102朝向前窗内,而发热层101朝外,此时,外界光线可照射至发热层101,使发热层101可发出红外线,同时,一帘片100的发热层101发射的红外线可照射至上方相邻的一帘片100的反光层102,通过该反光层102可将红外线向前窗内反射,从而升高车内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帘片100绕自身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并不限定为该中轴线不动,也可以沿帘片100的分布方向移动,只要调节了帘片100的角度即可。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遮阳帘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安装梁1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安装梁1的横截面可为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如图3所示,安装梁1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帘片100的长度,以便将帘片100层叠至安装梁1时,即遮阳帘处于收纳状态时,帘片100的端部不会超出安装梁1的端部,防止帘片100损坏。安装梁1可固定于前窗的边缘,例如前窗的挡风玻璃的上边缘,当然,也可固定于前窗外围的车体上。安装梁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接或利用螺钉连接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遮阳帘还可包括吸附装置5,吸附装置5可固定于安装梁1,并能可拆卸地吸合于一固定面,从而将安装梁1固定。该固定面可为前窗的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吸附装置5可以是吸盘,吸盘的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其可直接吸附于前窗的挡风玻璃上。吸附装置5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沿安装梁1的长度方向分布,提高吸力,防止安装梁1脱落。
如图2所示,各个帘片100均可平行于安装梁1设置,且朝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帘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距离不小于帘片100的宽度,以保证相邻两帘片100可以转动至层叠接触的位置,避免漏光。帘片10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帘片100的实施方式中帘片100,在此不再详述。同时,帘片100可为可弯折的柔性结构,以便收纳。
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组件2可包括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其中:
第一连接绳21沿帘片100的分布方向依次串连各帘片100,即沿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将各个帘片100串连,且帘片100不会沿第一连接绳21滑动。第一连接绳2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尼龙或者其它材料,只要能制作柔性的绳即可。
第二连接绳22沿帘片100的分布方向依次串连各帘片100,即沿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将各个帘片100串连,且帘片100不会沿第二连接绳22滑动。第二连接绳22的材料可与第一连接绳21相同,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同时,第二连接绳22和第一连接绳21同时穿过每个帘片100,且沿帘片100的宽度方向分布,从而可通过牵拉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使帘片100绕自身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来调节帘片100的角度,其中,同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21或第二连接绳22)上的帘片100同步转动。
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2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沿帘片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各个连接组件2与帘片10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相邻两连接组件2的距离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连接组件2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帘片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连接组件2位于安装梁1的中间位置,其它两个连接组件2对称关于该连接组件2对称,从而保证帘片100受力平衡。
如图2、图4所示,调节组件3可牵引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具体而言,可通过调节组件3收放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使帘片100绕自身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转动,以调节帘片100偏转角度。例如,向靠近安装梁1的方向拉动第一连接绳21,向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放出第二连接绳22;或者,向靠近安装梁1的方向拉动第二连接绳22,向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放出第一连接绳21。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7所示,调节组件3可包括调节轮,安装梁1可设有轮槽11,调节轮可设于轮槽11内,并可通过轮轴与安装梁1转动连接,且调节轮的转动轴线沿安装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同时,调节轮的至少部分区域伸出轮槽11,以便于用户拨转调节轮。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靠近安装梁1的一端均可固定于调节轮的外周,且位于调节轮两侧,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贴合调节轮的外周向远离安装梁1的方向延伸,通过转动调节轮可使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反向移动,实现对帘片100角度的调节。
如图7所示,为了防止调节轮自由转动,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可定位于任意位置。可在调节轮的端面设置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凸起31,限位凸起31与轮槽11的侧壁过盈配合,从而通过轮槽11的侧壁对限位凸起31的阻碍作用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对调节轮的拉力,在使用时,用户需要施加外力,克服轮槽11对限位凸起31的阻力,使调节轮转动,在不施加外力时,调节轮不转动。
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4可用于将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可拆卸地固定于一安装面,从而对帘片100进行定位,使遮阳帘保持展开。该安装面可为车辆的仪表盘靠近前窗的表面,即仪表盘的上表面。当然,安装面也可以是前窗的挡风玻璃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4可包括第一吸合件41和第二吸合件42,其中:
第一吸合件41可固定于安装面。第二吸合件42可与第一吸合件41可拆卸地吸合,第一吸合件41和第二吸合件42可为能相互吸合的磁铁。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可滑动地穿过第二吸合件42,使得第二吸合件42可沿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滑动,防止第二吸合件42脱离,不易丢失。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调节组件3完成对帘片100角度的调节后,可将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夹持在第一吸合件41和第二吸合件42之间,使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无法被拉动,实现对帘片100的定位,若需调节,则可先将第二吸合件42可与第一吸合件41分离,再对调节组件3进行操作。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合件41和第二吸合件42也可以是粘扣带或能够相互卡接的卡扣结构等,只要能将第一连接绳21和第二连接绳22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面即可。
为了对折叠于安装梁1的帘片100进行固定,以方便收纳,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遮阳帘还可包括第一粘扣带6和第二粘扣带7,其中:
第一粘扣带6可为柔性结构,从而可自由弯折,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粘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可连接于安装梁1的第一端。第二粘扣带7为可自由弯折的柔性结构,且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粘接端,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于安装梁1的第二端。
第一粘扣带6和第二粘扣带7的长度之和大于安装梁1长度,例如第一粘扣带6和第二粘扣带7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安装梁1长度的一半。由此,如图3所示,使得第一粘接端能与第二粘接端搭接并粘合,从而可对折叠至安装梁1的帘片100进行捆绑定位,使帘片100不易松脱,便于收纳。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遮阳帘的帘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的材料包括红外长余辉材料;
反光层,设于所述发热层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还包括:
基底,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面,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的材料为金属,且所述帘片还包括:
电介质层,覆盖于所述反光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还包括:
增透层,覆盖于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反光层的表面。
5.一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梁;
多个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帘片,所述帘片呈条状并设于所述安装梁一侧,且各所述帘片朝远离所述安装梁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均沿所述帘片的分布方向依次串连各所述帘片,且所述第二连接绳和所述第一连接绳沿所述帘片的宽度方向分布;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梁,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用于牵引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以调节所述帘片偏转角度;
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可拆卸地固定于一安装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设有轮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轮槽内,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轮槽;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靠近所述安装梁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调节轮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调节轮两侧;所述调节轮的端面设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轮槽的侧壁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吸合件,能固定于所述安装面;
第二吸合件,能与所述第一吸合件可拆卸地吸合,且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吸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为可弯折的柔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梁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遮阳帘还包括:
第一粘扣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粘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梁的第一端;
第二粘扣带,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粘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梁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粘接端能与所述第二粘接端搭接并粘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还包括:
吸附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梁,用于可拆卸地吸合于一固定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2351.0A CN109878303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遮阳帘及其帘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2351.0A CN109878303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遮阳帘及其帘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8303A true CN109878303A (zh) | 2019-06-14 |
CN109878303B CN109878303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693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2351.0A Active CN109878303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遮阳帘及其帘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78303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4550A (en) * | 1976-01-26 | 1980-03-25 | Insulating Shade (Limited Partnership) | Apparatus for insulating against conductive, convective and radiant heat transmission |
US4784215A (en) * | 1986-08-01 | 1988-11-15 | Peter Sing | Thermal insulating shades |
US4986343A (en) * | 1986-08-01 | 1991-01-22 | Peter Sing | Thermal insulating shade |
CN2321338Y (zh) * | 1997-12-24 | 1999-06-02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 复合保温隔热帘 |
CN101112286A (zh) * | 2006-07-26 | 2008-01-30 | 林克明 | 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 |
CN201196008Y (zh) * | 2008-05-22 | 2009-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冬暖夏凉中空百叶窗 |
WO2010133896A3 (en) * | 2009-05-21 | 2011-02-24 | Brian John Howard Hughes | Energy control device for windows and the like |
CN202294177U (zh) * | 2011-10-13 | 2012-07-04 | 山东科技大学 | 车用隔热窗帘 |
CN104775728A (zh) * | 2014-12-23 | 2015-07-15 | 冯刚克 | 双层通风保温窗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
CN105627469A (zh) * | 2014-12-23 | 2016-06-01 | 冯刚克 |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
CN206581858U (zh) * | 2016-09-28 | 2017-10-24 | 南京锐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遮阳帘及安装有遮阳帘的中空玻璃百叶窗 |
CN207212232U (zh) * | 2017-09-16 | 2018-04-10 | 广州市君度智能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电动遮阳帘 |
CN108661534A (zh) * | 2018-07-20 | 2018-10-16 | 黄天顺 | 遮阳帘 |
-
2019
- 2019-04-04 CN CN201910272351.0A patent/CN1098783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4550A (en) * | 1976-01-26 | 1980-03-25 | Insulating Shade (Limited Partnership) | Apparatus for insulating against conductive, convective and radiant heat transmission |
US4784215A (en) * | 1986-08-01 | 1988-11-15 | Peter Sing | Thermal insulating shades |
US4986343A (en) * | 1986-08-01 | 1991-01-22 | Peter Sing | Thermal insulating shade |
CN2321338Y (zh) * | 1997-12-24 | 1999-06-02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 复合保温隔热帘 |
CN101112286A (zh) * | 2006-07-26 | 2008-01-30 | 林克明 | 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 |
CN201196008Y (zh) * | 2008-05-22 | 2009-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冬暖夏凉中空百叶窗 |
WO2010133896A3 (en) * | 2009-05-21 | 2011-02-24 | Brian John Howard Hughes | Energy control device for windows and the like |
CN102459798A (zh) * | 2009-05-21 | 2012-05-16 | 索雷佩科有限公司 | 用于窗和类似对象的能量控制装置 |
CN202294177U (zh) * | 2011-10-13 | 2012-07-04 | 山东科技大学 | 车用隔热窗帘 |
CN104775728A (zh) * | 2014-12-23 | 2015-07-15 | 冯刚克 | 双层通风保温窗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
CN105627469A (zh) * | 2014-12-23 | 2016-06-01 | 冯刚克 | 通风保温模块供暖供冷地面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
CN206581858U (zh) * | 2016-09-28 | 2017-10-24 | 南京锐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遮阳帘及安装有遮阳帘的中空玻璃百叶窗 |
CN207212232U (zh) * | 2017-09-16 | 2018-04-10 | 广州市君度智能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电动遮阳帘 |
CN108661534A (zh) * | 2018-07-20 | 2018-10-16 | 黄天顺 | 遮阳帘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马西秦: "《自动检测技术》", 31 May 200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高鸿锦: "《新型显示技术》", 31 August 2014,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8303B (zh) | 202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33708B (zh)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9860251A (zh) | Oled折叠显示屏 | |
CN109878303A (zh) | 遮阳帘及其帘片 | |
JP2011085753A5 (zh) | ||
CN112758414A (zh) | 一种pvc透明膜绕膜机及操作方法 | |
CN202879209U (zh) | 侧窗遮阳装置 | |
CN111994682A (zh) | 一种手持式胶带包边工具及光伏双玻组件边缘密封方法 | |
AU2015412966A1 (en) | Folding sun-shading device | |
CN201853061U (zh) | 一种便携式投影银幕 | |
CN102933897B (zh) | 发光灯及产生漫反射灯光的方法 | |
CN201132487Y (zh) | 汽车遮阳罩 | |
CN207374092U (zh) | 汽车的保温隔热层 | |
CN202294356U (zh) | 座椅高低调整的离合器 | |
CN202541256U (zh) | 一种汽车散热全景天窗 | |
CN205445354U (zh) | 一种翻转式可调光的中空玻璃 | |
CN208571686U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器 | |
CN221838216U (zh) | 百叶窗帘的一体式控制结构 | |
CN205813807U (zh) | 一种伞架和车用伞 | |
TW202019734A (zh) | 一種車用遮陽簾固定結構安裝方法 | |
CN204451972U (zh) | 一种便携可折叠的汽车活动遮阳蓬 | |
CN209305308U (zh) | 汽车遮阳防晒装置 | |
CN219344492U (zh) | 一种夹胶镀膜玻璃 | |
CN109749652A (zh) | 一种开头易撕型铝箔胶带 | |
JPS6332866Y2 (zh) | ||
KR200351188Y1 (ko) | 자동차 테이블의 난반사 방지용 덮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