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864400B - 一种智能手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4400B
CN109864400B CN201910238341.5A CN201910238341A CN109864400B CN 109864400 B CN109864400 B CN 109864400B CN 201910238341 A CN201910238341 A CN 201910238341A CN 109864400 B CN109864400 B CN 109864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eat
bracelet
groove
locking sec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83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4400A (zh
Inventor
段其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83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4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4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4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4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有:表带;基座,其固定连接在表带上,在其内部具有容置槽;手环主体,其可拆卸的设置在容置槽内;支撑座,设置在容置槽底部,卡设件,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用于和手环主体配合实现对手环主体的锁定或解锁;第一弹性件,其设置在容置槽底面和支撑座之间;传动件,其连接在卡设件和支撑座之间,用于将支撑座受到的第一弹性件的力或受到的手环主体装配时的压力传递到卡设件,使其转动打开与手环主体解锁或转动闭合与手环主体锁定;锁止件,用于穿过基座,插装在支撑座内或与支撑座中分离实现对支撑座的锁定或解锁。本发明中智能手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手环存在的安装拆卸不便且拆装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手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环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式智能智能手环一般包括有手环主体和基座,基座固定在表带上,手环主体装配在安装基座内,大部分手环主体为固定在安装座内,在进行充电时,需要将表带和整个分离式智能智能手环取下进行充电,操作不便,随后出现了手环主体和基座可拆卸结构,其装配时,手环主体主要通过卡扣卡装固定在基座内,在进行充电时,需要人工手动掰开卡扣然后将手环主体取出充电,装配时,将手环主体放置到基座内,然后通过人工手动扣合固定卡扣,费时费力,安装拆卸不便且拆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存在的安装拆卸不便且拆装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手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有:
基座,其固定连接在表带上,在其内部具有容置槽;
手环主体,其可拆卸的设置在容置槽内;
还包括:
支撑座,设置在容置槽底部,在手环主体装配到容置槽内时抵靠在手环主体底部,
卡设件,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用于和手环主体配合实现对手环主体的锁定或解锁;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在容置槽底面和支撑座之间,在卡设件与手环主体解除锁定时传递作用力到支撑座,使得支撑座将所述手环主体弹出;
传动件,其连接在卡设件和支撑座之间,用于将支撑座受到的第一弹性件的力或受到的手环主体装配时的压力传递到卡设件,使其转动打开与手环主体解锁或转动闭合与手环主体锁定;
锁止件,用于穿过基座,插装在支撑座内或与从支撑座中分离实现对支撑座的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卡设件上具有卡舌,在所述手环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卡设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包括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卡设件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其一端和第一传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止件沿基座侧向插入到基座内且部分从基座中露出,其插入方向与支撑座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第一抵靠部,在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锁止件上且一端抵靠在第一抵靠部上,一端抵靠在基座的壁上。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包括有第一锁止段和第二锁止段,所述第一锁止段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锁止段直径,在第一锁止段和第二锁止段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锁止段上。
进一步的,包括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止件包括有第三锁止段和第四锁止段,所述第三锁止段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锁止段直径,在所述第三锁止段靠近第四锁止段的端部开设有槽,所述第四锁止段延伸到所述槽内且与所述槽的与开口相对的槽壁连接,在所述第四锁止段和槽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壁形成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四锁止段上且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插装孔和与所述第一插装孔连通的第二插装孔,第一插装孔孔径小于第二插装孔孔径,在第一插装孔和第二插装孔连接处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三锁止段位于所述第一插装孔内,所述第四锁止段位于第二插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在台阶上,另一端抵靠第二抵靠部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插装槽,手环主体装配在容置槽内时,锁止件插装在插装槽内,手环主体与容置槽脱离时,锁止件抵靠在插装槽的侧面上,在所述锁止件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所述插装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在所述基座底面上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插装在凹槽内,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支撑件上且一端抵靠在与凹槽的开口相对的凹槽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基座的底面上。
进一步的,包括有隔板,所述隔板把所述容置槽分割成为从上到下布置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在第一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卡设件穿过的穿过口,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凸起,隔板上设有开口,手环主体安装在基座内时,凸起穿过所述开口抵靠在手环主体上,开口的内径小于支撑座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智能手环,在进行手环主体的固定时,可通过下压手环主体,使其传递作用力到支撑座,支撑座受力后将作用力通过传动件传递到卡设件使其绕基座转动,与手环主体配合实现锁紧固定,同时,第一弹性件被压缩在基座和支撑座之间,为防止第一弹性件将支撑座和手环主体弹出,通过锁止件插入基座后将支撑座锁紧限位即可,可见在装配手环主体时仅需要将手环主体下压即可实现手环主体的自动安装固定,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需要取出手环主体进行充电时,只需要通过锁止件将支撑座解锁,然后支撑座被第一弹性件弹出,同时传递力到卡设件,卡设件转动,解除对手环主体的锁定,手环主体被支撑座自动顶出,可见,在拿取手环主体时仅需要解锁支撑座,手环主体便可自动弹出,无需人工参与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手环主体装配在基座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手环主体从基座中拆卸出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锁止件处于第一种实施方式时对应的锁定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锁止件处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对应的锁定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手环的锁止件处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对应的解锁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手环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有:
表带,其用于方便用户佩戴在手腕上;
基座200,其固定连接在表带上,在其内部具有容置槽210,手环主体300,其可拆卸的设置在容置槽210内,本实施例中的手环主体300主要用于实现通话通讯,在手环主体300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其可通过与外界充电线连接到充电电源上进行充电,同时,手环主体300与容置槽210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其可方便从容置槽210中拆卸出来,充电时无需将整个表带100从佩戴者身上取下进行充电,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手环还进一步的包括有:
支撑座400 ,其设置在容置槽底部,在手环主体300装配到容置槽210内时抵靠在手环主体300底部,用于对手环主体300起到支撑定位;
卡设件500,其转动设置在基座200上,用于和手环主体300配合实现对手环主体300的锁定或解锁,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卡设件500上具有卡舌,在所述手环主体300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卡舌的卡槽310,卡设件500对手环主体300进行锁紧固定时通过其卡舌插装在卡槽310内,解锁时,主要通过卡舌从卡槽310中脱离出来实现对手环主体300的解锁。
第一弹性件900,其设置在容置槽底面和支撑座400 之间,在手环主体300被卡设件500锁定时,支撑座400 与手环主体接触,第一弹性件900被压缩在容置槽底面和支撑座400 之间,积蓄压缩量,在卡设件500与手环主体300解除锁定时传递作用力到支撑座400 ,使得支撑座400 将手环主体300弹出;
传动件600,其连接在卡设件500和支撑座400 之间,用于将支撑座400 受到的第一弹性件900的力或受到的手环主体300装配时的压力传递到卡设件500,使其转动打开以解锁手环主体300或转动闭合以锁定手环主体300;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传动件60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传动件600包括有第一传动件610和第二传动件620,所述第一传动件610与所述卡设件500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620可转动设置在基座200上且其一端和第一传动件61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400 连接。第一传动件610和卡设件500、第二传动件620之间的铰接均可通过铰接轴来连接实现,卡设件500和第二传动件620与基座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对应设置一装配轴,将卡设件500和第二传动件620通过装配轴实现和基座200之间转动连接即可,同时为实现支撑座400 和第二传动件62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支撑座400 上设插槽420,第二传动件620插装在插槽420内,用于实现第二传动件620和支撑座400 之间的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620和支撑座400 之间也可以为铰接或固定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件610、第二传动件620均为连杆。
锁止件700,用于穿过基座200插装在支撑座400 内或与支撑座400 分离实现对支撑座400 的锁定或解锁,进而实现对手环主体300的锁紧固定或弹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锁止件700为锁止销,在基座200的侧壁上开设有插装孔,锁止销穿过插装孔沿基座200的侧向插入到基座200内,由于支撑座400的受力情况为:受到第一弹性件900的弹性力作用使其向上运动,或者受到手环主体300传递来的竖直向下的按压力,因此,支撑座400的运动方向为竖直向上或向下,因此,本实施例中要保证锁止销可对支撑座400进行锁定,其插入的方向应与支撑座400的运动的方向垂直,即沿基座200侧面插入到支撑座400内,进而可实现对支撑座400的限位需要解锁时,将锁止销从支撑座400 中抽离出来即可。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锁止件700,在手环主体300装配到位时对支撑座400 进行锁紧,避免了第一弹性件900作用力到支撑座400 将支撑座400 弹出,进而避免了支撑座400 将手环主体300弹出,确保了手环主体300装配到位后结构的稳定性。
在进行手环主体300的装配时,可施加向下的下压作用力到手环主体300,手环主体300不断被下压后与支撑座400 接触,传递作用力到支撑座400 ,支撑座400 施加作用力到第一弹性件900,第一弹性件900受到压力后被压缩,同时,由于第二传动件620与支撑座400 插装配合,且第二传动件620为转动设置在基座200上,在支撑座400 向下运动时,则会传递作用力到第二传动件620,使其另一端向上转动,进而将作用力传递到第一传动件610,第二传动件620将作用力传递到卡设件500,使得卡设件500顺时针旋转,随着手环主体300的位置不断下移,卡设件500不断转动,当卡设件500的卡舌刚好转动到手环主体300卡槽位置时,将手环主体锁紧固定,然后将锁止件700插装到支撑座400 上,对支撑座400 锁紧固定,用于防止支撑座400 受到第一弹性件900作用力后被弹出,本实施例中对手环主体300进行装配时,只要将手环主体300下压,然后将锁止件700插装在支撑座400即可,在手环主体300下压过程中,只要手环主体300下压到位即可实现手环主体300自动锁紧固定,整个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在进行手环主体300的拆卸时,将锁止件700抽出,解除对支撑座400 的锁定,此时,第一弹性件900作用力到支撑座400 ,支撑座400 向上运动,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传动件620转动,第二传动件620带动第一传动件610转动,第一传动件610带动卡设件500转动,卡设件500发生逆时针转动,从手环主体300的卡槽中脱离出来,此时,由于手环主体300被解锁,其通过支撑座400 顶出,然后将手环主体300取出即可,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手环主体300在进行拆卸时,只要作用到锁止件700,使其解除对支撑座400 的锁定,整个手环主体300则会自动弹出,无需人工手动参与拆卸,整个拆卸过程简单方便且节省大量的时间,拆卸效率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隔板800,所述隔板800把所述容置槽210分割成为从上到下布置的第一容置槽220和第二容置槽230,第一容置槽220用于放置手环主体300,第二容置槽230用于放置支撑座400 、传动件600和卡设件50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400 设有一个,卡设件500和传动件600均设置有2组,对称设置在支撑座400 的两侧,在支撑座400 受到第一弹性件900的作用力或者受到手环主体300下压的作用力时可将作用力同时均匀的传递到两侧的卡设件500和传动件600上,使得两侧的卡设件500同步转动打开或闭合实现对手环主体300的锁定或解锁,同时,为方便卡设件500可卡设在卡槽内,在第一容置槽220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卡设件500穿过的穿过口221,卡设件500通过穿过口221穿入到第一容置槽220内,与手环主体300进行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400 顶部设有凸起430,隔板800上设有开口810,手环主体300安装在基座200内时,凸起穿过所述开口810抵靠在手环主体300上,且为实现与凸起430的配合,开口810形状应与凸起适配,优选的,凸起430设在支撑座400 的中心位置处,在支撑座400 弹起时,可将作用力均匀传递到手环主体300,确保手环主体300可被均匀顶起,开口810的内径小于支撑座400 的外径,支撑座400 受第一弹性件900作用力时带动凸起430向上移动,将手环主体300顶起,当凸起430移动一定距离后,位于凸起430下方的支撑座400由于开口810的限位作用,则使得支撑座400 无法继续移动,此时支撑座400 的顶面顶在隔板800的底面上被限位固定。
为实现在手环主体300装配时,锁止件700可实现对支撑座400 的自动锁紧固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760,作为本实施例中锁止件7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锁止件700从所述基座200的侧壁中向外侧伸出,在所述锁止件700上设置有第一抵靠部730,在第二弹性件760套设在所述锁止件700上且一端抵靠在第一抵靠部730上,一端抵靠在基座200的壁上。具体的,所述锁止件700包括有第一锁止段710和第二锁止段720 ,所述第一锁止段710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锁止段720 直径,在第一锁止段710和第二锁止段720 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抵靠部730,所述第二弹性件760套设在第二锁止段720 上。优选的,在所述支撑座400 上设置有插装槽440,在未装配手环主体300时,锁止件700通过第二弹性件760的弹性作用力抵靠在支撑座400 的侧壁上,在手环主体300装配时,手环主体300下压支撑座400 ,支撑座400 向下移动,锁止件700相对支撑座400 移动,当运动到支撑座400 上的插装槽440刚好与锁止件700位置对应时,锁止件700通过第二弹性件760弹力被自动弹出插装到插装槽440内实现锁紧固定,在解除锁定时,只需施加外力到锁止件700,使得锁止件700向外移动与插装槽440脱离即可。
为实现在手环主体300装配时,锁止件700可实现对支撑座400 的自动锁紧固定,本实施例中包括有第二弹性件760,作为本实施例中锁止件7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锁止件700包括有第三锁止段740和第四锁止段750,所述第三锁止段740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锁止段750直径,在所述第三锁止段740靠近第四锁止段750的端部开设有槽751,所述第四锁止段750延伸到所述槽751内且与所述槽751的与开口810相对的槽壁连接,在所述第四锁止段750和槽751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与其开口810相对的槽壁形成第二抵靠部770 ,所述第一弹性件900套设在第二锁止段720 上且位于所述环形槽内;基座200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插装孔270和与所述第一插装孔270连通的第二插装孔240,第一插装孔270孔径小于第二插装孔240孔径,在第一插装孔270和第二插装孔240连接处形成有台阶250,所述第三锁止段740位于所述第一插装孔270内,所述第四锁止段750位于第二插装孔240内,通过第二插装孔240可形成对第四锁止段750运动时的导向,避免其在与插装槽440配合时实现偏移,锁定不到位的问题,在所述第二弹性件760一端抵靠在台阶250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抵靠部770 上。第二弹性件760被压缩在第二抵靠部770 和台阶250之间,在未装配手环主体300时,锁止件700通过第二弹性件760的弹性作用力抵靠在支撑座400 的侧壁上,在手环主体300装配时,手环主体300下压支撑座400 ,支撑座400 向下移动,锁止件700相对支撑座400 移动,当运动到支撑座400 上的插装槽刚好与锁止件700位置对应时,锁止件700通过第二弹性件760弹力被自动弹出插装到插装槽440内实现锁紧固定,在解除锁定时,只需施加外力到锁止件700,使得锁止件700向外移动与插装槽440脱离即可。
为便于锁止件700可快速的插装在插装槽440内,在所述锁止件700端部设有导向斜面711,所述插装槽44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斜面711适配的配合斜面311。
为实现第一弹性件900的装配,在所述支撑座400 底部开设有开口810朝下的凹槽410,在所述基座200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件260,支撑件260插装在凹槽410内,第一弹性件900套设在支撑件260上且一端抵靠在与凹槽410的开口810相对的凹槽410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基座200的底面上。
在支撑座400 受到外界压力时,可压缩第一弹性件900,同时,通过支撑件260可对第一弹性件900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弹性件900在受到压力时可沿支撑件260方向上下移动,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通过支撑件260还可以对支撑座400 进行限位,当支撑座400 继续向下移动使得与开口810相对的凹槽410的壁触碰到支撑件260时,则使得支撑座400 无法再继续向下运动,实现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有:
基座,其内部具有容置槽;
手环主体,其可拆卸的设置在容置槽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座,设置在容置槽底部,在手环主体装配到容置槽内时抵靠在手环主体底部,
卡设件,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卡设件上具有卡舌,在所述手环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所述卡舌的卡槽,卡设件通过卡舌和手环主体上的卡槽配合来实现对手环主体的锁定或解锁;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在容置槽底面和支撑座之间,在卡设件与手环主体解除锁定时传递作用力到支撑座,使得支撑座将所述手环主体弹出;
传动件,其连接在卡设件和支撑座之间,用于将支撑座受到的第一弹性件的力或受到的手环主体装配时的压力传递到卡设件,使其转动打开与手环主体解锁或转动闭合与手环主体锁定,所述传动件包括有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卡设件铰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其一端和第一传动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锁止件,用于穿过基座沿基座侧向插入到支撑座内以实现与支撑座的锁定,其插入方向与支撑座的运动方向垂直,或与支撑座分离实现对支撑座的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在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第一抵靠部,在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锁止件上且一端抵靠在第一抵靠部上,一端抵靠在基座的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有第一锁止段和第二锁止段,所述第一锁止段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锁止段直径,在第一锁止段和第二锁止段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锁止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止件包括有第三锁止段和第四锁止段,所述第三锁止段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锁止段直径,在所述第三锁止段靠近第四锁止段的端部开设有槽,所述第四锁止段延伸到所述槽内且与所述槽的与开口相对的槽壁连接,在所述第四锁止段和槽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壁形成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四锁止段上且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基座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插装孔和与所述第一插装孔连通的第二插装孔,第一插装孔孔径大于第二插装孔孔径,在第一插装孔和第二插装孔连接处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三锁止段位于所述第一插装孔内,所述第四锁止段位于第二插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靠在台阶上,另一端抵靠第二抵靠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插装槽,手环主体装配在容置槽内时,锁止件插装在插装槽内,手环主体与容置槽脱离时,锁止件抵靠在插装槽的侧面上,在所述锁止件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所述插装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在所述基座底面上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插装在凹槽内,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支撑件上且一端抵靠在与凹槽的开口相对的凹槽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基座的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隔板,所述隔板把所述容置槽分割成为从上到下布置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在第一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卡设件穿过的穿过口,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凸起,隔板上设有开口,手环主体安装在基座内时,凸起穿过所述开口抵靠在手环主体上,开口的内径小于支撑座的外径。
CN201910238341.5A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智能手环 Active CN109864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341.5A CN1098644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智能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8341.5A CN1098644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智能手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4400A CN109864400A (zh) 2019-06-11
CN109864400B true CN109864400B (zh) 2021-05-04

Family

ID=6692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8341.5A Active CN1098644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智能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4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7336B (zh) * 2019-09-27 2021-06-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CN110657337B (zh) * 2019-09-27 2021-06-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CN111502439B (zh) * 2020-04-10 2024-11-15 湖南天通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式充电的电子手铐
CN117838079B (zh) * 2020-12-31 202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23673C2 (de) * 1993-07-15 1996-02-08 Joerg Sanzenbacher Schmuckstückverschluß
CN103082591A (zh) * 2011-10-27 2013-05-08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饰品表表头的连接装置
CN104432997A (zh) * 2014-12-17 2015-03-25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产品柔性带的连接结构
CN206949695U (zh) * 2017-07-20 2018-02-0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扣组件、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6994681U (zh) * 2017-07-20 2018-0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咬合的表扣组件、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9363306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式腕带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23673C2 (de) * 1993-07-15 1996-02-08 Joerg Sanzenbacher Schmuckstückverschluß
CN103082591A (zh) * 2011-10-27 2013-05-08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饰品表表头的连接装置
CN104432997A (zh) * 2014-12-17 2015-03-25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产品柔性带的连接结构
CN206949695U (zh) * 2017-07-20 2018-02-0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扣组件、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6994681U (zh) * 2017-07-20 2018-0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咬合的表扣组件、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9363306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式腕带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4400A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4400B (zh) 一种智能手环
WO2017080011A1 (zh) 一种手表
US20130186282A1 (en) Brewing mechanism of coffee machine
CN109921228A (zh) 一种插接组件
CN112887860B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08243595B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插框组件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6363935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07076997B (zh) 视频眼镜头带和视频眼镜
WO2022156713A1 (zh) 一种手表
CN210112247U (zh) Tws耳机充电盒
CN213154451U (zh) 腕戴设备
CN109907441A (zh) 腕戴设备及腕戴设备表带
CN207338795U (zh) 插头
CN209915181U (zh) 智能手环腕带
CN215420689U (zh) 一种耳机盒及耳机装置
CN216983892U (zh) 弹簧片按钮首饰扣
CN2913321Y (zh) 压力式开瓶器
CN219417999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1075523U (zh) 燃油箱加油口盖
CN212878016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6019511U (zh) 一种多佩戴方式的手表、怀表及座钟
CN219939880U (zh) 一种绳扣及服装
CN205624936U (zh) 带扣
CN220000950U (zh) 一种头盔与镜片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