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5035A - 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5035A CN109845035A CN201780062945.8A CN201780062945A CN109845035A CN 109845035 A CN109845035 A CN 109845035A CN 201780062945 A CN201780062945 A CN 201780062945A CN 109845035 A CN109845035 A CN 1098450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ubstrate
- terminal
- conductor
- wireless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52—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5—Patch antenna arr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01Q1/1257—Means for positioning using 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并且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14)具备:基板(51),其由电介质形成;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基板的第一面;以及接地导体(54),其形成于基板的第二面,其中,基板和接地导体形成为不突出至4个放射导体的外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具备该天线的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测量终端的位置,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卫星定位系统已广泛普及。在该卫星定位系统中,能够通过由终端接收从卫星发送的信号来测量终端的位置,但是如果是在如地下街、建筑物内部那样来自卫星的信号到不了的场所,则无法测量终端的位置。
因此,已知如下技术:为了使得在来自卫星的信号到不了的场所能够测量位置,设置多个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信标信号)的发送器,基于该发送器的无线信号来测量终端的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09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那么,为了确保位置测量的精度,就需要设置足够多的发送器。因此,希望降低发送器的制造成本、设置成本。另外,例如在将发送器设置于顶棚的情况下,设置时需要避开各种顶棚结构物,例如设置在顶棚内部的电线保护器(mall)之间等,因此希望提高设置的自由度。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优选使发送器小型化。为了使发送器小型化,需要使作为最大的部件的天线小型化。在该天线的小型化中,对于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贴片天线(patch antenna),可以考虑缩短供电元件(贴片,patch)的间隔(贴片间距离),但是如果缩短供电元件的间隔,则作为基准的2个角度间的增益差变小,从而无法将2个地点间的电波强度的差值与电波噪声区分开,存在位置测量的精度下降的问题。
为此,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并且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的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本公开的天线为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其构成为具备:基板,其由电介质形成;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以及接地导体,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为没有比所述4个放射导体更向外侧突出。
另外,本公开的无线发送装置构成为具备:所述天线;存储部,其存储本装置的识别信息;以及信号输出部,其为了从所述天线发送包含所述本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所述无线信号而向所述天线输出无线信号用电力。
另外,本公开的位置测量系统构成为包括:所述无线发送装置;终端装置,其接收从该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以及服务器装置,其中,所述终端装置获取接收到所述无线信号时的电波强度,将该电波强度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服务器装置基于从所述终端装置获取到的所述电波强度获取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通过以确保在位置测量所要求的精度的实现上所容许的最低限度的增益差的方式设定放射导体的间隔,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通过使基板和接地导体形成为不突出至放射导体的外侧,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置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发送器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终端2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位置管理服务器3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5A是示出位置电波信息的说明图。
图5B是示出电波信息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应用服务器4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发送器1、终端2、位置管理服务器3以及应用服务器4的动作过程的序列图。
图8是天线14的立体图。
图9是天线14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所示的X-X线切断的天线14的截面图。
图11A是示出发送器1的设置情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B是表示相对于Z方向的角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61的主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6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第一公开是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其构成为具备:基板,其由电介质形成;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以及接地导体,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为没有比所述4个放射导体更向外侧突出。
据此,通过以确保在位置测量所要求的精度的实现上所容许的最低限度的增益差的方式设定放射导体的间隔,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通过使基板和接地导体形成为不突出至放射导体的外侧,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另外,第二公开是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其构成为具备:基板,其由电介质形成;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以及接地导体,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其中,在所述基板,安装部形成于所述4个放射导体的外侧,该安装部用于安装用于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件。
据此,通过以确保在位置测量所要求的精度的实现上所容许的最低限度的增益差的方式设定放射导体的间隔,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通过在放射导体的外侧形成安装部,能够在实现天线的小型化的同时将天线可靠地固定于壳体,进而能够抑制安装部对放射电波的影响。
另外,第三公开构成为:所述基板在所述放射导体的外侧具有包括所述安装部的边缘部,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于所述第二面的与形成有所述放射导体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以及所述边缘部中的除所述安装部以外的区域。
据此,地变大,从而绝对增益提高,因此能够提高通信速度等通信性能。
另外,第四公开构成为:所述边缘部具有所述基板的整个宽度的八分之一以下的宽度。
据此,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另外,第五公开构成为:具备供电导体,该供电导体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且向所述放射导体供电,所述供电导体形成于形成有所述放射导体的区域的内侧。
据此,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另外,第六公开构成为具备:所述天线;存储部,其存储本装置的识别信息;以及信号输出部,其为了从所述天线发送包含所述本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所述无线信号而向所述天线输出无线信号用电力。
据此,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能够实现无线发送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第七公开构成为包括:所述无线发送装置;终端装置,其接收从该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以及服务器装置,其中,所述终端装置获取接收到所述无线信号时的电波强度,将该电波强度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所述服务器装置基于从所述终端装置获取到的所述电波强度获取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据此,能够在实现无线发送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置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该位置测量系统能够在GPS等卫星定位系统无法进行位置测量的场所进行位置测量,具备发送器1(无线发送装置)、终端2(终端装置)、位置管理服务器3(服务器装置)、应用服务器4以及基站5。此外,基站5是移动体通信(蜂窝通信)的基站、WiFi(注册商标)等无线LAN的接入点。
发送器1设置于设施内。该设施是地下街、建筑物等,在该设施内设置有多个发送器1。发送器1通过广播向终端2发送无线信号(信标信号)。该无线信号例如是利用基于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标准的2.4GHz频段的信号。
终端2是用户所持的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经由基站5和互联网来与位置管理服务器3及应用服务器4之间进行通信。在该终端2中,接收从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测定该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将包含该电波强度和发送源的发送器1的识别信息(发送器ID)的电波信息发送至位置管理服务器3。
位置管理服务器3保存有设施内的各位置处的每个发送器1的与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相关的位置电波信息,基于该位置电波信息和从终端2获取到的电波信息确定终端2的位置,将终端2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2。
应用服务器4从终端2获取位置信息,将例如终端2周围的地图信息等与终端2的位置相应的附加信息发送至终端2。
此外,该位置测量系统对于如地下街、建筑物那样卫星信号难以到达的场所的位置测量是有效的,也可以应用于户外的卫星信号难以到达的场所。另外,即使在卫星信号覆盖的场所,如果同时使用基于该位置测量系统的位置测量和基于卫星信号的位置测量,则也能够提高位置测量的精度。
另外,该位置测量系统也可以与一般的定位系统同样地获取绝对位置信息(纬度和经度),还可以识别终端2是否位于特定区域,例如识别终端2位于商店内的哪个柜台。
接着,对发送器1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发送器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发送器1具备ID存储部11、电波强度存储部12、信号输出部13、天线14以及电源部15。
ID存储部11存储用于识别发送器1的发送器ID。电波强度存储部12存储从天线14发送的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
信号输出部13为了从天线14发送包含ID存储部11中存储的发送器ID的无线信号而向天线14传输无线信号用电力。此时,信号输出部13将根据电波强度存储部12中存储的电波强度调整后的无线信号用电力传送至天线14。天线14使用所传送的无线信号用电力来发送无线信号。
电源部15向发送器1的各个结构要素提供电力。该电源部由一次电池构成。此外,也可以设为将光发电等发电设备和二次电池组合而成的结构。在如此形成为独立电源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电源线路施工,从而发送器1的设置变得容易,能够以低成本设置大量的发送器1。
接着,对终端2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终端2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终端2具备无线接收部21、电波强度测定部22、通信部23、控制部24、存储部25以及显示部26。
无线接收部21接收从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信标信号)。
电波强度测定部22测定由无线接收部21接收到从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时的电波强度。
通信部23在与位置管理服务器3之间进行通信。另外,通信部23在与应用服务器4之间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波信息发送至位置管理服务器3。另外,接收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发送的位置信息。
存储部25存储由控制部24执行的程序。
控制部24具备电波信息发送部27、位置信息发送部28以及附加信息处理部29。通过使构成控制部24的处理器执行存储部25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该控制部24的各个部分。
在电波信息发送部27中,当由无线接收部21接收到无线信号时,进行以下处理:获取该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发送器ID,并且从电波强度测定部22获取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将包含该发送器ID和电波强度的电波信息发送至位置管理服务器3。此时,通过同时接收从多个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电波信息中包含多个发送器ID中的每个发送器ID的电波强度。
当由通信部23接收到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发送的位置信息时,位置信息发送部28进行以下处理: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应用服务器4。当由通信部23接收到从应用服务器4发送的附加信息时,附加信息处理部29进行以下控制:将该附加信息与终端2的位置信息一起显示于显示部26。
显示部26将从应用服务器4获取到的附加信息与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获取到的终端2的位置信息一起进行显示。例如,作为附加信息,从应用服务器4获取终端2周围的地图信息,基于该地图信息和终端2的位置信息,显示如下画面:在终端2周围的地图上示出终端2的当前位置的画面。由此,能够将使用者的当前位置清楚地提示给使用者。
接着,对位置管理服务器3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位置管理服务器3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图5A是示出位置电波信息的说明图。图5B是示出电波信息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位置管理服务器3具备通信部31、控制部32以及存储部33。
通信部31在与终端2之间进行通信。另外,通信部31在与应用服务器4之间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从终端2发送的电波信息。另外,将由控制部32获取的终端2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2。
存储部33存储由控制部32执行的程序。另外,存储部33存储位置电波信息(参照图5A)。该位置电波信息表示各地点处的每个发送器的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该位置电波信息是通过使用终端2、测定专用机(未图示)在各地点测定每个发送器的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来制作的。
控制部32具备位置确定部34和位置信息发送部35。通过使构成控制部32的处理器执行存储部33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该控制部32的各个部分。
位置确定部34基于从终端2发送并由通信部31接收到的电波信息(参照图5B)和存储部33中存储的位置电波信息(参照图5A),确定终端2的位置,获取终端2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发送部35将由位置确定部34获取的终端2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2。
在此,在位置确定部34中,将从终端2获取的电波信息中包含的每个发送器1的电波强度与位置电波信息中包含的各地点的每个发送器1的电波强度进行比较,基于每个发送器1的电波强度的相似性,从位置电波信息的地点中确定终端2的位置。具体而言,对于位置电波信息的各地点,针对每个发送器1计算出位置电波信息的电波强度与电波信息的电波强度的差值(绝对值),对每个发送器1的差值进行合计。然后,比较各个地点的差值的合计值,将差值的合计值最小的地点确定为终端2的位置。
接着,对应用服务器4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应用服务器4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应用服务器4具备通信部41、控制部42以及存储部43。
通信部41在与终端2之间进行通信。另外,通信部41在与位置管理服务器3之间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从终端2发送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另外,将由控制部42生成的附加信息发送至终端2。
存储部43存储由控制部42执行的程序。
控制部42具备附加信息生成部44和附加信息发送部45。通过使构成控制部42的处理器执行存储部43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该控制部42的各个部分。
当由通信部41接收到从终端2发送的终端2的位置信息时,附加信息生成部44基于该终端2的位置信息,生成终端2周围的地图信息等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发送部45将由附加信息生成部44生成的附加信息发送至终端2。
接着,对发送器1、终端2、位置管理服务器3以及应用服务器4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发送器1、终端2、位置管理服务器3以及应用服务器4的动作过程的序列图。
首先,发送器1向终端2发送无线信号(信标信号)。
在终端2中,当无线接收部21接收到从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时,电波强度测定部22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电波强度进行测定。接着,电波信息发送部27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获取发送器ID,生成包含该发送器ID和电波强度的电波信息,将该电波信息发送至位置管理服务器3。
在位置管理服务器3中,当通信部31接收到从终端2发送的电波信息时,位置确定部34基于从终端2获取的电波信息和存储部33中存储的位置电波信息,确定终端2的位置,获取终端2的位置信息。然后,位置信息发送部35将终端2的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2。
在终端2中,当通信部23接收到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发送的位置信息时,位置信息发送部28将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获取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应用服务器4。
在应用服务器4中,当通信部41接收到从终端2发送的位置信息时,附加信息生成部44基于从终端2获取的位置信息,生成与终端2周围的地图相关的附加信息。然后,附加信息发送部45将附加信息发送至终端2。
在终端2中,当通信部23接收到从应用服务器4发送的附加信息时,附加信息处理部29将从应用服务器4获取的附加信息与从位置管理服务器3获取的终端2的位置信息一起显示于显示部26。由此,在显示部26上显示出在终端2周围的地图上示出终端2的当前位置的画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4从终端2获取终端2的位置信息,但应用服务器4也可以从确定终端2的位置的位置管理服务器3直接获取终端2的位置信息。
接着,对发送器1的天线14进行说明。图8是天线14的立体图。图9是天线14的主视图。图10是沿图9所示的X-X线切断的天线14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天线14具备基板51、4个贴片52(放射导体)、供电线53(供电导体)以及地54(接地导体)。
如图9所示,基板51呈矩形的平板状,由电介质形成。贴片52呈矩形状,由铜箔等导电体构成,形成于基板51的输出面(第一面)。供电线53与贴片52同样地,由铜箔等导电体构成,形成于基板51的输出面。该供电线53将提供至供电点55的电力引导到贴片52,通过从供电点55经由供电线53提供的电力,从贴片52放射出无线电波。另外,该供电线53形成于配置有贴片52的区域的内侧。
如图10所示,地54形成于基板51的与设有贴片52的输出面相反一侧的背面(第二面)整体。该地54用于对从贴片52向-Z方向放射的电波进行反射,由于被该地54反射的电波向+Z方向行进,因此能够提高与+Z方向相关的电波的增益,并且能够提高+Z方向的指向性。
另外,如图8所示,贴片52以2×2排列、即呈在X方向排列2个且在Y方向排列2个的矩阵状地配置有4个。
该4个贴片52分别被输入进行了半波长或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转换的4个信号。由此,在从4个贴片52放射出的4个电波中,在沿+Z方向在空中行进的电波成分彼此谐振而增益提高。另一方面,在沿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方向在空中行进的电波成分彼此抵消而增益下降。其结果是,在+Z方向上得到高增益,能够得到在+Z方向具有指向性的电波波形。
另外,贴片52配置于基板51的4个角部,基板51和地54形成为不突出至4个贴片52的外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51的配置有贴片52的输出面设置了供电线53,但也可以在基板51设置用于插入供电用导线的通孔,从基板51的背面侧向贴片52供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贴片52形成为方形,但贴片52也可以形成为圆形。
接着,对天线14所要求的增益差进行说明。图11A是示出发送器1的设置情况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1B是表示相对于Z方向的角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在图11A所示的例子中,在建筑物的顶棚设置了发送器1。此外,发送器1除了设置于顶棚的外表面侧,也有时设置于顶棚的内侧。另外,天线14被配置成使设有贴片52的输出面在下方(参照图8)。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由终端2接收到从发送器1发送的无线信号(信标信号)时的电波强度来识别终端2的位置。此时,要求有位置识别所需的精度。例如,在对工厂等中的人员的动线进行分析的处理、机场等公共设施中的导航中,要求2m精度的位置识别。
为了实现这种位置识别的精度,如图11A所示,需要在发送器1的正下方位置处的电波强度与从该位置起横向上偏离与所要求的精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电波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天线特性对此进行说明的话,就是需要在发送器1的正下方的方向即Z方向上的增益与相对于Z方向以与所要求的精度对应的角度θ倾斜的方向上的增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此,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均存在3~4dB程度的电波噪声,为了能够在存在这种电波噪声的环境中进行所需精度的位置识别,需要使Z方向上的增益与相对于Z方向倾斜了角度θ的方向上的增益之间的差值即增益差为超过电波噪声水平的值(例如4~5dB以上)。
在图11B所示的例子中,将相对于Z方向的角度θ设为30度,通过该30度的角度,能够确保4.5dB的增益差。该增益差超过通常的电波噪声水平(3~4dB程度),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位置识别。
此外,从发送器1看时的终端2的角度是与顶棚的高度相应地变化。因此,优选根据顶棚的高度来调整发送器1的设置间隔。例如,在顶棚比标准的高度(例如3m)高的情况下,优选缩短发送器1的设置间隔。
这样,在天线14中,为了实现位置识别所要求的精度,需要确保作为基准的2个角度间的增益差。关于该增益差,能够通过贴片间距离、即在X方向和Y方向上排列的2个贴片5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即,如果缩小贴片间距离则增益差变小,如果增大贴片间距离则能够使增益差变大。
在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天线14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小型化,为了实现天线14的小型化,首先,缩小贴片间距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缩小贴片间距离,则增益差变小,位置识别的精度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天线14的小型化,以确保在位置识别所要求的精度的实现上所容许的最低限度的增益差的方式设定贴片间距离。
另一方面,如果将地54形成得大,则泄漏电波减少,绝对增益提高,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性能。因此,一般来说,将基板51和地54形成为大幅地突出至贴片52的外侧。但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天线14是用于位置识别用途的产品,不要求高的通信性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51和地54形成为不突出至贴片52的外侧。由此,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并且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虽然由于地54变小而绝对增益降低,但对于位置识别这一用途并不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61的主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61的后视图。另外,此处未特别说明的内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2及图13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14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61具备基板62、4个贴片52、供电线53以及地63,但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62,在4个贴片52的外侧形成有安装部64。
该安装部64用于安装用于固定到发送器1的壳体的螺丝(固定部件),在该安装部64形成有供螺丝插入的螺孔65。
另外,基板62在贴片52的外侧具有包括安装部64的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在图12中用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安装部64位于该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的两端。该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相对于贴片52位于X方向的外侧。基板62还具有相对于贴片52位于Y方向的外侧的第三边缘部68、第四边缘部69(在图12中用点划线包围的区域)。
在此,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的宽度W1优选为基板62的宽度W2的八分之一。由此,确保具有足够大小的安装部64,能够将基板62稳定地支承于发送器1的壳体。另外,只要能够确保安装部64,也可以使边缘部66、67的宽度W1小于基板62的整个宽度W2的八分之一。由此,能够实现天线61的小型化。
此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安装部64设置于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但也可以将安装部64设置于第三边缘部68、第四边缘部69。例如,也可以在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各设置一个安装部64,在第三边缘部68、第四边缘部69中的某一方设置两个安装部64。在这样在第三边缘部68、第四边缘部69设置安装部64的情况下,优选将关于上述第一边缘部66、第二边缘部67的宽度W1与宽度W2的关系也适用于第三边缘部68、第四边缘部69。此时,将宽度W2替换为基板62的Y方向的宽度即可。
如图13所示,地63形成于背面上的与配置有贴片52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以及边缘部66~69中的除安装部64以外的区域。由此,地63变大,从而绝对增益提高,因此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天线61固定于发送器1的壳体的固定部件采用了螺丝,但该固定部件不限于螺丝。例如,也可以以从基板62突出的方式设置销、凸起(boss)、垫片(spacer)等。
另外,也可以将构成ID存储部11、电波强度存储部12以及信号输出部13(参照图2)的电子部件、构成电源部15(参照图2)的电池和电池保持件安装于基板62。在该情况下,电池保持件优选配置于基板62的背面侧。另外,电子部件优选配置于基板62的输出面且与供电线53连接。此时,为了抑制对从贴片52放射的电波造成的影响,优选在输出面的配置有贴片52的区域的外侧配置电子部件。
以上,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中的技术不限于此,还能够适用于进行了改变、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另外,还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来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终端将电波信息提供给位置管理服务器,在位置管理服务器中基于从终端获取的电波信息和本装置中保存的位置电波信息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但也可以从位置管理服务器向终端提供位置电波信息,在终端中基于由本装置获取的电波信息和从位置管理服务器获取的位置电波信息来确定本装置的位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所涉及的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具有能够确保所要求的位置测量的精度、并且能够实现天线的小型化的效果,作为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的天线、具备该天线的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等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发送器(无线发送装置);2:终端(终端装置);3:位置管理服务器(服务器装置);11:ID存储部;13:信号输出部;14:天线;51:基板;52:贴片(放射导体);53:供电线(供电导体);54:地(接地导体);55:供电点;61:天线;62:基板;63:地(接地导体);64:安装部;65:螺孔;66~69:边缘部。
Claims (7)
1.一种天线,用于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其由电介质形成;
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以及
接地导体,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
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为没有比所述4个放射导体更向外侧突出。
2.一种天线,用于发送位置测量用无线信号,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其由电介质形成;
4个放射导体,所述4个放射导体以2×2排列来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以及
接地导体,其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面,
其中,在所述基板,安装部形成于所述4个放射导体的外侧,该安装部用于安装用于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在所述放射导体的外侧具有包括所述安装部的边缘部,
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于所述第二面的与形成有所述放射导体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以及所述边缘部中的除所述安装部以外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具有所述基板的整个宽度的八分之一以下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电导体,该供电导体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且向所述放射导体供电,
所述供电导体形成于形成有所述放射导体的区域的内侧。
6.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
存储部,其存储本装置的识别信息;以及
信号输出部,其为了从所述天线发送包含所述本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所述无线信号而向所述天线输出无线信号用电力。
7.一种位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
终端装置,其接收从该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以及
服务器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装置获取接收到所述无线信号时的电波强度,将该电波强度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所述服务器装置基于从所述终端装置获取到的所述电波强度获取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2467 | 2016-10-14 | ||
JP2016202467A JP6283970B1 (ja) | 2016-10-14 | 2016-10-14 | アンテナ、無線発信装置、および位置計測システム |
PCT/JP2017/024293 WO2018070078A1 (ja) | 2016-10-14 | 2017-07-03 | アンテナ、無線発信装置、および位置計測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5035A true CN109845035A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128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2945.8A Pending CN109845035A (zh) | 2016-10-14 | 2017-07-03 | 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235045A1 (zh) |
JP (1) | JP6283970B1 (zh) |
CN (1) | CN109845035A (zh) |
WO (1) | WO20180700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5293B2 (ja) * | 2019-03-28 | 2023-01-31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支援システム |
CN112602234B (zh) * | 2019-06-28 | 2021-09-28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天线模块以及搭载有该天线模块的通信装置 |
CN115790871A (zh) * | 2022-11-03 | 2023-03-14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 | 一种监测环网柜中的电缆肘型头温度的方法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70209A2 (en) * | 1986-11-29 | 1988-06-08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sed antenna with hemispherical coverage |
US5021795A (en) * | 1989-06-23 | 1991-06-04 | Motorola, Inc. | Passiv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cheme for microstrip antennas |
JPH04170803A (ja) * | 1990-11-05 | 1992-06-18 | Toshiba Corp | 平面アンテナ |
JP2004208040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アンテナ装置 |
JP2006094352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Japan Radio Co Ltd | 円偏波アレイアンテナ |
CN201238079Y (zh) * | 2008-05-23 | 2009-05-13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连续旋转馈电技术的射频识别圆极化阵列天线 |
CN201528054U (zh) * | 2009-09-29 | 2010-07-14 |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极化阵列天线 |
CN101807749A (zh) * | 2009-02-13 | 2010-08-18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一种用于rfid车辆管理领域的圆极化阵列天线 |
WO2012021439A2 (en) * | 2010-08-09 | 2012-02-16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Frequency scalable low profile broadband quad-fed patch element and array |
CN203415691U (zh) * | 2013-09-06 | 2014-01-29 | 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天线 |
CN104143700A (zh) * | 2013-05-10 | 2014-11-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四极化辐射振子和四极化天线 |
CN104377433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天线设备 |
US20150281911A1 (en) * | 2014-03-27 | 2015-10-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Method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osition measurement program, and radio apparatus |
CN204732538U (zh) * | 2015-03-27 | 2015-10-28 | 湖北大学 | 一种Sierpinski分形微带阵列天线 |
JP2015190979A (ja) * | 2014-03-27 | 2015-11-02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位置計測方法、位置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装置 |
CN105024145A (zh) * | 2015-08-12 | 2015-11-04 | 四川省韬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高增益微带天线 |
US20160190869A1 (en) * | 2014-12-29 | 2016-06-30 | Shuai SHAO | Reconfigurable reconstructive antenna array |
WO2016159994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06025533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北京航大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7802A (en) * | 1997-06-30 | 2000-05-02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Trimmed foursquare antenna radiating element |
CN1802770A (zh) * | 2003-07-16 | 2006-07-12 | 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 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 |
WO2005099039A1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Toto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KR100834724B1 (ko) * | 2006-06-07 | 2008-06-05 |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안테나 | 배열 간격이 자동 조절되는 배열 안테나 시스템 |
US8354972B2 (en) * | 2007-06-06 | 2013-01-15 | Fractus, S.A. | Dual-polarized radiating element, dual-b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ssembly 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rray |
US8059034B2 (en) * | 2008-07-24 | 2011-11-15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spr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ower patch antenna and method of using |
US20110260925A1 (en) * | 2010-04-23 | 2011-10-27 | Laurian Petru Chirila | Multiband internal patch antenna for mobile terminals |
US8643562B2 (en) * | 2010-07-30 | 2014-02-04 | Donald C. D. Chang | Compact patch antenna array |
US9735476B2 (en) * | 2014-08-18 | 2017-08-15 |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ntenna apparatus and the MIM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2016
- 2016-10-14 JP JP2016202467A patent/JP6283970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7-03 CN CN201780062945.8A patent/CN10984503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7-03 US US16/339,644 patent/US201902350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7-03 WO PCT/JP2017/024293 patent/WO20180700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70209A2 (en) * | 1986-11-29 | 1988-06-08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sed antenna with hemispherical coverage |
US5021795A (en) * | 1989-06-23 | 1991-06-04 | Motorola, Inc. | Passiv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cheme for microstrip antennas |
JPH04170803A (ja) * | 1990-11-05 | 1992-06-18 | Toshiba Corp | 平面アンテナ |
JP2004208040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アンテナ装置 |
JP2006094352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Japan Radio Co Ltd | 円偏波アレイアンテナ |
CN201238079Y (zh) * | 2008-05-23 | 2009-05-13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连续旋转馈电技术的射频识别圆极化阵列天线 |
CN101807749A (zh) * | 2009-02-13 | 2010-08-18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一种用于rfid车辆管理领域的圆极化阵列天线 |
CN201528054U (zh) * | 2009-09-29 | 2010-07-14 |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极化阵列天线 |
WO2012021439A2 (en) * | 2010-08-09 | 2012-02-16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Frequency scalable low profile broadband quad-fed patch element and array |
CN104143700A (zh) * | 2013-05-10 | 2014-11-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四极化辐射振子和四极化天线 |
CN104377433A (zh) * | 2013-08-13 | 2015-02-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天线设备 |
CN203415691U (zh) * | 2013-09-06 | 2014-01-29 | 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天线 |
US20150281911A1 (en) * | 2014-03-27 | 2015-10-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Method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osition measurement program, and radio apparatus |
JP2015190979A (ja) * | 2014-03-27 | 2015-11-02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位置計測方法、位置計測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装置 |
US20160190869A1 (en) * | 2014-12-29 | 2016-06-30 | Shuai SHAO | Reconfigurable reconstructive antenna array |
CN204732538U (zh) * | 2015-03-27 | 2015-10-28 | 湖北大学 | 一种Sierpinski分形微带阵列天线 |
WO2016159994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05024145A (zh) * | 2015-08-12 | 2015-11-04 | 四川省韬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高增益微带天线 |
CN106025533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北京航大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235045A1 (en) | 2019-08-01 |
JP2018064226A (ja) | 2018-04-19 |
JP6283970B1 (ja) | 2018-02-28 |
WO2018070078A1 (ja) | 2018-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1902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requency ultra-wideband antennas | |
Ozsoy et al. | Indoor positioning based 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ignals | |
CN112769505B (zh) | 天线到达角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160341811A1 (en) | Directional beacon | |
US2020026653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ual-Frequency Ultra-Wideband Antennas | |
CN104837200A (zh) | 一种基于方位定向的定位监听装置及室内定位系统 | |
CN105025571A (zh) | 一种基于多天线的无线定位侦听装置及室内定位系统 | |
US20150005005A1 (en) | Location tracking for mobile terminal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 |
US20140266888A1 (en) |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s (emvs)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 |
US20160181690A1 (en) | Pentaband antenna | |
KR100580991B1 (ko) | Gps 어플리케이션용의 폴디드 역 f형 안테나 | |
CN109845035A (zh) | 天线、无线发送装置以及位置测量系统 | |
WO2015122157A1 (ja) | 流量計測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
RU2360378C1 (ru)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онахожд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 | |
US20160204501A1 (en) | Closely coupled re-radiator compound loop antenna structure | |
CN113067151A (zh) |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 |
CN110519684B (zh) | 用于测量蓝牙载波相位和相位差的天线阵列及定位系统 | |
CN207664223U (zh) |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 | |
US20230031214A1 (en) | Antenna devic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s to create, and install or modify, an antenna profile for an antenna device so as to direct the propag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from the antenna device to targeted geographic coverage areas | |
CN207587954U (zh) |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组件 | |
Fady et al. | Novel miniaturiz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applications for smart navigation media | |
JPH10313212A (ja) | 基板実装形板状アンテナ | |
US20200052370A1 (en) | Electronic Timepiece | |
CN206480766U (zh) | 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 | |
KR101043539B1 (ko) | 측량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