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639A -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2639A CN109842639A CN201711190172.XA CN201711190172A CN109842639A CN 109842639 A CN109842639 A CN 109842639A CN 201711190172 A CN201711190172 A CN 201711190172A CN 109842639 A CN109842639 A CN 1098426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tity
- user plane
- plane functions
- terminal
-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实现服务器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方法包括: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无线宽带技术的挑战,保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络的领先优势,3GPP标准组在2016年底制定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ext generation system)网络架构,称为第五代(5rd generation,5G)网络架构。
5G网络架构中定义了极高可靠性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场景,主要包括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比如,现有5G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TS)22186规定远程驾驶场景中,要求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端到端时延需要始终保持在5ms以内。为了满足端到端时延要求,服务器需要本地部署。同时若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状态,则会存在服务器切换的场景。
在当前的车联网专有协议标准中,采用anycast(任播)技术实现服务器的切换。anycast技术是指在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上通过一个anycast地址标识一组提供特定服务的服务器,同时服务访问方并不关心提供服务的具体是哪一个服务器。也就是说,采用anycast(任播)技术实现服务器切换的场景中,终端将不感知服务器的切换,网关负责将终端的上行数据包路由到就近的服务器上即可。比如,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网关1与服务器1通信,当终端由于移动切换到网关2时,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到达网关2,网关2负责将该上行数据包路由至服务器2。在此过程中,终端所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均是anycast地址,也就是说终端不感知服务器的切换,服务器切换前后,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变。
然而,在采用anycast技术实现服务器切换的场景中,目标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包业务数据时,表示该终端已经断开与源服务器的连接。而由于目标服务器上当前存储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量很少,因此对于远程驾驶业务等涉及生命安全相关的业务,可能会导致业务的中断,从而无法满足端到端时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现服务器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实现服务器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均提供该业务,该方法包括: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也就是说,在实现服务器切换的场景中,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根据数据处理指示,在由源服务器控制终端的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这样,若目标服务器需要综合终端当前的数据以及部分历史数据才可以控制该终端,则由于由源服务器控制终端的同时,目标服务器上可以存储一部分数据,因此目标服务器逐渐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进而,在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目标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终端。由于整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终端,相当于无缝服务器切换,因此可以实现服务器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该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丢弃。这样可以实现源服务器到目标服务器的切换,使得由目标服务器控制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由于此时可以由目标服务器控制终端,因此用户面功能实体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定定时器到期,其中,该定时器是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该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也就是说,在确定定时器到期后,可以认为目标服务器上已经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服务器已经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定定时时长到期之前,还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也就是说,可以由会话管理实体确定目标服务器上何时可以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服务器何时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可选的,该定时时长是根据该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或者,该定时时长是根据该会话管理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长是根据该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或者,该定时时长是根据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定目标服务器上何时可以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服务器何时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也就是说,可以由会话管理实体确定目标服务器上何时可以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服务器何时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指示。也就是说,可以由会话管理实体确实是否需要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以及该业务的服务质量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数据处理指示。也就是说,可以由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实是否需要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也就是说,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后,将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目标服务器的地址,进而发送给目标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该地址转换请求携带该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该业务的标识;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该地址转换服务器的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包括: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也就是说,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在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后,将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源服务器的地址,进而发送给源服务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均提供该业务,该方法包括:会话管理实体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并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其中,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功能实体,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功能实体,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用户面功能实体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用户面功能实体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用户面功能实体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均提供该业务,该系统包括:会话管理实体和用户面功能实体;该会话管理实体,用于确定为终端服务的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并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还用于在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该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还用于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定时时长;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用于确定该定时器到期,其中,该定时器是在该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该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用于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用于根据该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该会话管理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并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包括:用于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根据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目标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用于获取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用于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该地址转换请求携带该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该业务的标识和该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来自该地址转换服务器的该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获取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该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包括:用于接收来自该会话管理实体的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根据该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该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该源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确定需要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该数据处理指示。
其中,第八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服务器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隧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隧道包括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接口3(简称N3)隧道和N接口9(简称N9)隧道。其中,N3隧道为接入设备(比如基站)与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实体之间的隧道;N9隧道为UPF实体与UPF实体之间的隧道。通常,N3隧道为会话粒度的隧道,N9隧道可以为会话粒度的隧道,也可以为设备粒度的隧道。
其中,会话粒度的隧道是指,针对一个会话建立的隧道资源,该隧道仅供一个会话使用。其中,一个会话粒度的隧道仅包括一个路由规则,只有该路由规则才能够对应该隧道转发数据。另外,会话粒度的隧道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会话的生命周期,即当一个会话消失或释放时,会话粒度的隧道也需要释放。
设备粒度的隧道是指,针对一个或多个会话建立的隧道资源,该隧道可以供一个或多个会话使用。其中,一个设备粒度的隧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路由规则,该一个或多个路由规则均可以对应该隧道转发数据。另外,设备粒度的隧道的生命周期是该隧道对应的多个会话的生命周期,即假设设备粒度的隧道对应M个会话,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则当该隧道对应的多个会话中的前M-1个会话消失或释放时,仅释放相应会话对应的路由规则;当该隧道对应的多个会话中的第M个会话消失或释放时,设备粒度的隧道才可能释放。当然,当该隧道对应的多个会话中的第M个会话消失或释放时,也可以保留该设备粒度的隧道,以便后续不需要重新建立该隧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会话例如可以是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均以会话为PDU会话为例进行说明,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第二,路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径信息用于建立终端的用户面路径。其中,该路径例如可以是上述的隧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径信息可以包括路径上行信息和路径下行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建立A和B之间的路径。其中,路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路径在A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A的地址等,路径下行信息包括路径在B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B的地址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径信息还可以包括路由规则或其它,该路由规则具体是指将业务数据路由到下一跳设备的规则,具体可参考现有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MEC平台:
MEC平台是指将应用和移动宽带(mobile broadband,MBB)核心网部分业务处理和资源调度的功能一同部署到靠近接入侧的网络边缘后所形成的一个平台。通常,MEC平台上可以部署UPF实体,各种服务器和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代理(DNS Proxy,DNSP)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对于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的UPF实体和服务器,UPF实体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部署在该MEC平台上的服务器。比如,该UPF实体上配置了转发规则,转发规则可以是将某一个anycast地址+端口的一条流通过本地分流的方式发送给部署在该MEC平台上的相应服务器。此外,无论何种情况,UPF实体均有能力识别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是部署在该MEC平台上的服务器发送的,还是部署在该MEC平台之外的服务器发送的,因为部署在该MEC平台之外的服务器通过UPF之间的N9隧道向该UPF实体发送下行数据;而部署在该MEC平台上的服务器通过该服务器和该UPF实体的接口向该UPF实体发送下行数据,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EC平台也可以称之为MEC系统或其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UPF实体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是以UPF实体和服务器部署在同一MEC平台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其他场景下,UPF实体也可能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20,该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20包括用户面功能实体201和会话管理实体202,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该源服务器和该目标服务器均提供上述业务,以避免业务中断,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其中,这里的业务例如可以是车联网中的远程驾驶业务,比如,终端(这里的终端具体指车辆)将自身所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以及摄像头所采集的图片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给终端(车辆)下发驾驶指令,比如加速、减速、拐弯、变道等,实现服务器对终端的远程驾驶控制等。这里的业务中断并非指终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通信的中断,而是指目标服务器需要掌握终端当前数据加上一些历史数据才可以对终端做出正确的决策。由于刚刚切换到目标服务器上,目标服务器上没有足够的终端的数据,所以无法对终端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对于远程驾驶业务,当终端刚刚切换到一个目标服务器时,目标服务器上没有终端的历史数据,此时即便目标服务器收到终端的上行数据,也无法对终端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比如加速、减速、拐弯、变道等,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其中,会话管理实体202,用于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并向该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
用户面功能实体201,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在用户面功能实体201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用户面功能实体201,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201可以是在发生服务器切换,且发生用户面功能实体切换的场景下,重新选择的为终端服务的目标用户面功能实体;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201可以是在发生服务器切换,但未发生用户面功能实体切换的场景下,为终端服务的用户面功能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会话管理实体和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其他设备的转发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是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或其他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可以表征目标服务器上已经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服务器已经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在实现服务器切换的场景中,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该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并且,在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也就是说,在实现服务器切换的场景中,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根据数据处理指示,在由源服务器控制终端的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这样,若目标服务器需要综合终端当前的数据以及部分历史数据才可以控制该终端,则由于由源服务器控制终端的同时,目标服务器上可以存储一部分数据,因此目标服务器逐渐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进而,在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目标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终端。由于整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服务器可以控制该终端,相当于无缝服务器切换,因此可以实现服务器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可选的,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20可以应用于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20应用于5G网络,则如图3所示,会话管理实体可以为5G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用户面功能实体可以为5G网络中的UPF实体。
此外,如图2所示,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接入设备、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控制设备或地址转换服务器等,具体功能可参考后续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未示出,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实体或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终端通过N接口1(简称N1)与AMF实体通信,接入设备通过N接口2(简称N2)与AMF实体通信,接入设备通过N接口3(简称N3)与UPF实体通信,AMF实体通过N接口11(简称N11)与SMF实体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接入设备、AMF实体、SMF实体、UPF实体、控制设备、地址转换服务器、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等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接入设备、AMF实体、SMF实体、UPF实体、控制设备、地址转换服务器、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所对应的网元或实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UPF实体还有可能被替换为UPF或用户面实体,等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3中控制设备可以为车联网通信技术统称(vehicle to everythingcommunication,V2X)控制功能(control function,CF)实体或者应用服务器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terminal)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车辆或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接入设备指的是接入核心网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
可选的,图2中的会话管理实体201或用户面功能实体202可以由一个实体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实体设备内的一个逻辑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图2中的会话管理实体201或用户面功能实体202可以通过图4中的通信设备来实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线路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服务器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4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服务器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输出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406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设备4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设备4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4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设备400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以服务器为AS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个参数的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比如通知消息还可以称之为指示消息,在此进行统一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和UPF实体均发生切换,且目标AS和目标UPF实体均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和UPF实体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源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终端移动导致发生空口切换。
其中,步骤S501的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予赘述。
S502、接入设备向SMF实体发送切换通知,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切换通知,其中,该切换通知携带终端的位置信息,该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终端的IP地址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3、SMF实体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移出了源UPF实体的服务范围后,决策需要进行UPF实体,进而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目标UPF实体。
其中,SMF实体可以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UPF实体的服务范围,或UPF实体的负荷等因素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目标UPF实体,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予赘述。
S504、SMF实体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一通知消息,以使得目标UP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第一通知消息。
其中,该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是指,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进行复制后,其中一份发送给源AS,另一份发送给目标AS。当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也可以是由终端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设备进行复制后发送给目标UPF实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以下实施例均是以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进行复制为例进行说明,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以及,该第一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以及,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
可选的,该第一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也就是说由源AS控制终端。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上行双播指示,该上行双播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第一下行丢弃指示,该第一下行丢弃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数据处理指示,该数据处理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可选的,该数据处理指示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也就是说,可以分别通过上行双播指示和第一下行丢弃指示来分别指示上述上行双播指示所指示的内容和第一下行丢弃指示所指示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指示来指示上述上行双播指示所指示的内容和第一下行丢弃指示所指示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下述实施例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数据处理指示为例进行说明,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SMF实体根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需求、本地策略或者其他网元的通知等,确定需要向目标UPF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才向目标UPF实体发送该数据处理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比如,若业务的QoS需求较高,则SMF实体可以确定需要向目标UPF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或者,若本地策略指示在发生AS切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上行双播,则SMF实体可以确定需要向目标UPF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路径信息,该路径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以及,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
比如,该路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路径上行信息和第二路径上行信息,该第一路径上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该第二路径上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
其中,第一路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在源UPF实体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源UPF实体的地址等;第二路径上行信息可以包括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在目标接入设备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源UPF实体的地址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路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下行信息和第二路径下行信息,该第一路径下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该第二路径下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
其中,第一路径下行信息可以包括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在目标UPF实体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目标UPF实体的地址等;第二路径下行信息可以包括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在目标UPF实体侧的端点地址或端点标识,以及目标UPF实体的地址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路径信息包括第一路径下行信息和第二路径下行信息,则通常该第一路径下行信息和该第二路径下行信息由SMF分配的,当然,上述的第一路径下行信息和第二路径下行信息也可以是由目标UPF实体分配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然,上述的路径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比如路由规则等,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予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这样目标UPF实体可以在获取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定时器,在确定定时器到期后,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以及,可选的,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也就是说,在确定定时器到期后,可以认为目标AS上已经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AS已经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是根据业务的QoS需求确定的。该QoS要求例如可以包括时延或可靠性等要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比如,若业务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则可以设置较长的定时时长;或者,若业务的可靠性要求较低,可以设置较短的定时时长。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是根据SMF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比如,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目标UPF实体在获取数据处理指示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比如5s)进行数据处理变更,则定时时长即为该预定时间。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以数据处理指示、路径信息和定时时长均通过第一通知消息携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上述的数据处理指示、路径信息和定时时长也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消息携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5、SMF实体向源UPF实体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以使得源UP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N4会话建立请求。
其中,该N4会话建立请求携带上述的第一路径下行信息。
可选的,该N4会话建立请求还可以携带上述的第一路径上行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N4会话建立请求中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S506、SMF实体向目标接入设备发送切换应答,以使得目标接入设备接收来自SMF实体的切换应答。
其中,该切换应答携带上述的第二路径下行信息。
可选的,该切换应答还可以携带上述的第二路径上行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切换应答中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5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若步骤S505中的数据处理指示未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则目标UPF实体还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进而,在终端接收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和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之后,可以由终端采用一定的处理机制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以使得由源AS来控制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7、SMF实体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二通知消息,以使得目标UP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第二通知消息。
其中,该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该第二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
可选的,该第二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也就是说由目标AS控制终端。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上行双播停止指示,该上行双播停止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第二下行丢弃指示,该第二下行丢弃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
当然,也可以在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数据处理变更指示,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可选的,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也就是说,可以分别通过上行双播停止指示和第二下行丢弃指示来分别指示上述上行双播停止指示所指示的内容和第二下行丢弃指示所指示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变更指示来指示上述上行双播停止指示所指示的内容和第二下行丢弃指示所指示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下述实施例以在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数据处理变更指示为例进行说明,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路径释放指示,该路径释放指示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SMF实体可以根据业务的QoS要求、SMF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的时机。该QoS要求例如可以包括时延或可靠性等要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比如,若业务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则SMF实体可以在步骤S504之后20s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或者,比如,SMF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可以指示SMF实体在步骤S504之后经过一定时间(比如5s)后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二通知消息。也就是说,在步骤S504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可以认为目标AS上已经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AS已经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以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和路径释放指示均通过第二通知消息携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上述的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和路径释放指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消息携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步骤S507中的数据处理变更指示未指示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则目标UPF实体还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进而,在终端接收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和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之后,可以由终端采用一定的处理机制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以使得由目标AS来控制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步骤S504中的第一通知消息中还携带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则步骤S507中的第一通知消息可以不携带数据处理变更指示,而是如上所述,由目标UPF实体在获取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该定时器,在确定定时器到期后,执行上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所指示的动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S504中的第一通知消息中还携带定时器的定时时长,第二通知消息中携带路径释放指示,则在目标UPF实体接收到第二通知消息之后,需要同时满足定时器到期,才能真正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S508、SMF实体向源UPF实体发送N4会话释放请求,以使得源UP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N4会话释放请求。
其中,该N4会话释放请求用于请求删除源UPF实体中该终端对应的用户面信息和路由信息,具体可参考现有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509、源UPF实体向SMF实体发送N4会话释放应答,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源UPF实体的N4会话释放应答。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的通信断开,目标AS已经平滑接管了终端,如图5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在实现AS切换的场景中,目标UPF实体可以根据数据处理指示,在由源AS控制终端的同时,向目标AS发送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使得目标AS上可以存储一部分数据,逐渐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进而,在目标UPF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由目标AS控制终端。由于整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个AS可以控制该终端,相当于无缝AS切换,因此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501至S509中目标UPF实体和SM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和UPF实体均发生切换,且UPF实体没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就近的AS(比如目标AS和目标UPF实体未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和UPF实体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源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S603、同步骤S501-S503,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04、SMF实体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以使得地址转换服务器接收来自SMF实体的地址转换请求。其中,该地址转换请求携带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业务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一方面,考虑到并非所有的AS都提供相同的业务,可能某些AS不提供终端所需的业务,因此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终端的标识和业务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选择出能够满足终端业务要求的AS;另一方面,地址转换服务器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选择就近的AS,比如,该地址转换服务器掌握了AS的拓扑信息,因此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选择出就近的AS。也就是说,地址转换请求携带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业务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得地址转换服务器选择出能够满足终端业务要求的就近的AS。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标识例如可以是终端的IP地址或者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的标识例如可以是终端的业务数据的anycast地址信息,该anycast地址信息可以用于标识业务,即不同的业务可以通过该anycast地址信息加以区分。其中,anycast地址信息可能仅包括anycast地址,也可能包括anycast地址+端口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网络接入点标识(data network access ID,DNAI),即终端接入数据网络的标识,可以粗粒度的反映UPF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目标UPF实体的覆盖区域内有该终端,因此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也可以反映终端的位置,进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称之为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终端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称之为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5、地址转换服务器向SMF实体发送地址转换应答,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地址转换服务器SMF实体的地址转换应答。该地址转换应答携带目标AS的地址信息。
S606、与步骤S504类似,区别仅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以及目标AS的地址信息。其中,目标AS的地址信息是通过步骤S604和S605的方式获取的;源AS的地址信息可以是存储在SMF实体的本地上下文中,或者,若SMF的本地上下文中未存储源AS的地址信息,SMF实体可以向源UPF实体请求该源AS的地址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这样,一方面,在目标UPF实体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之后,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进行复制,一份根据目标AS的地址信息将目的地址修改为目标AS的地址,发送给目标AS;一份根据源AS的地址信息将目的地址修改为源AS的地址,发送给源AS。另一方面,由于目标UPF实体可以直接获知源AS的地址信息,进而根据源AS的地址信息直接将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用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时是根据源地址进行丢弃的,若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源地址为目标AS的地址,则将该下行数据丢弃;而图5所示的实施中,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丢弃时是根据下行数据的接收接口进行丢弃的,比如,若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是通过MEC平台的接口接收的,则将该下行数据丢弃。
S607、与步骤S506类似,区别仅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6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S608、与步骤S507类似,区别仅在于:第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第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目标AS的地址信息,因此,一方面,在目标UPF实体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之后,可以根据目标AS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目标AS的地址,发送给目标AS。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时是根据源地址进行丢弃的,若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源地址为源AS的地址,则将该下行数据丢弃;而图5所示的实施中,目标UPF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丢弃时是根据下行数据的接收接口进行丢弃的,比如,若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是通过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接收的,则将该下行数据丢弃。
S609-S610、同步骤S508-S509,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的通信断开,目标AS已经平滑接管了终端,如图6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以目标UPF实体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的方式是直接将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源AS的地址,然后发送给源AS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目标UPF实体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的方式还可以如图5中所示,即通过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来转发,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若通过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来转发,则本实施例步骤S606中的第一通知消息中无需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而是由目标UPF实体直接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通过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发送给源UPF实体,由源UPF实体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601至S610中目标UPF实体和SM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和UPF实体均发生切换,且UPF实体没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就近的AS(比如目标AS和目标UPF实体未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和UPF实体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源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S706、同步骤S501-S506,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如图7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由于第一通知消息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而目标UPF实体发现本地没有相应的就近的AS的地址与之匹配,因此需要获取目标AS的地址,如下述步骤S707和S708所示。
S707-S708、与步骤S604-S605类似,区别仅在于:第一,将SMF实体替换为目标UPF实体。第二,由于目标UPF实体无法获知终端的位置信息,因此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地址转换请求携带业务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第三,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SMF实体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目标UPF实体之后,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目标UPF实体发现本地没有相应的就近的AS的地址与之匹配之后,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7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S709-S711、同步骤S507-S509,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以目标UPF实体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的方式是通过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来转发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目标UPF实体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的方式还可以如图6中所示,即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进而可以将复制后的上行数据中的其中一份的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源AS的地址,然后发送给源AS,具体可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701至S711中目标UPF实体和SM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和UPF实体均发生切换,且UPF实体没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就近的AS(比如目标AS和目标UPF实体未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和UPF实体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源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S803、同步骤S501-S503,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804、SMF实体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三通知消息,以使得目标UP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第三通知消息。
其中,该第三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相关实现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第三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进而,目标UPF实体可以通过该N9隧道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AS;或者,该第三通知消息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进而,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源AS的地址,并发送给源A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在第三通知消息中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S805、同步骤S506,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806、SMF实体向控制设备发送第四通知消息,以使得控制设备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第四通知消息。其中,该第四通知消息携带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目标UPF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业务的标识和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S807、控制设备根据第四通知消息,选择目标AS。
其中,步骤S806和S807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808、控制设备向SMF实体发送目标AS的地址信息,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目标AS的地址信息。
S809、与步骤S606类似,区别仅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知消息中不需要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具体可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8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S810、目标AS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五通知消息,以使得控制设备接收来自目标AS的第五通知消息。该第五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目标AS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
比如,当目标AS上存储了足够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之后,目标AS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五通知消息。
S811、控制设备向SMF实体发送上述的第五通知消息,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第五通知消息。
S812-S814、同步骤S608-S610,具体可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步骤S804中的第三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则步骤S812中的第二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此外,SMF实体还需要指示源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的通信断开,目标AS已经平滑接管了终端,如图8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包括步骤S810。比如,可以是控制设备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在特定的时机向SMF实体发送上述的第五通知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或者,可选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包括步骤S810和S811。比如,可以是SMF实体根据业务的QoS要求、SMF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向目标UPF实体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的时机,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801至S814中目标UPF实体和SM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和UPF实体均发生切换,且UPF实体没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就近的AS(比如目标AS和目标UPF实体未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和UPF实体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源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01-S905、同步骤S801-S805,具体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906-S907、同步骤S707-S708,具体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908、目标UPF实体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以及业务的QoS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其中,数据处理指示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若业务的QoS需求较高,则UPF实体可以确定需要获取数据处理指示;或者,若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指示在发生AS切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上行双播,则目标UPF实体可以确定需要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9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S909、目标UPF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其中,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目标UPF实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示例性的,在目标UPF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之后,可以启动定时器,在目标UPF实体确定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即可认为目标AS上已经存储一定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或者,目标AS已经具备控制终端的能力,此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变更。
其中,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长是根据业务的QoS要求确定的;或者,该定时时长是根据目标UPF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比如,若业务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则可以设置较长的定时时长;或者,若业务的可靠性要求较低,可以设置较短的定时时长。或者,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可以指示目标UPF实体在获取数据处理指示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比如5s)进行数据处理变更,则定时时长即为该预定时间。
S910-S911、同S508-S509,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步骤S904中的第三通知消息还用于指示目标UPF实体建立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则本申请实施例中,SMF实体还需要指示目标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以及,SMF实体还需要指示源UPF实体释放源UPF实体和目标UPF实体之间的N9隧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的通信断开,目标AS已经平滑接管了终端,如图9所示,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目标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901至S911中目标UPF实体和SM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2所示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5G网络为例,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以AS发生切换,但UPF实体未发生切换,且UPF实体没有能力将来自终端的目的地址为ayncast地址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就近的AS(比如目标AS和UPF实体未部署在同一MEC平台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S发生切换之前的初始状态为终端通过UPF实体与源AS进行业务通信,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1、控制设备选择目标AS。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生AS重选的原因可能是控制设备获知各个AS的负载信息,确定源AS的负载过重,进而控制设备选择目标AS;或者,发生AS重选的原因可能是源AS自身负载过重,主动通知控制设备,进而控制设备选择目标A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002、控制设备向SMF实体发送切换通知,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控制设备的切换通知。其中,该切换通知携带目标AS的地址信息和终端的标识。
可选的,该切换通知还可能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切换通知还可能携带上述的数据处理指示,或者,该切换通知本身具备上述数据处理指示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1003、与步骤S606类似,区别在于:第一,将图6中的目标UPF实体替换为图10中的UPF实体。第二,由于未发生UPF实体的切换,因此UPF实体中存储有源AS的地址信息,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在第一通知消息中携带源AS的地址信息。第三,由于未发生UPF实体的切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需要建立目标UPF实体和目标接入设备之间的N3隧道。
至此,终端与源AS和目标AS之间均可以进行通信,如图5所示,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AS和目标AS;以及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源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S1004-S1006、与步骤S810-S812类似,区别仅在于:将图6中的目标UPF实体替换为图10中的UPF实体。
至此,终端与源AS之间的通信断开,目标AS已经平滑接管了终端,如图10所示,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AS;以及UPF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AS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可以实现AS切换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其中,上述步骤S1001至S1006中UPF实体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户面功能实体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用户面功能实体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一种用户面功能实体110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面功能实体110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指示;收发模块1102,用于根据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源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101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根据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丢弃。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服务器。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用于确定定时器到期,其中,定时器是在处理模块1101获取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
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指示。
可选的,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用于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以及业务的服务质量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服务器,包括: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根据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目标服务器。
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用于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地址转换请求携带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用户面功能实体110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业务的标识;接收来自地址转换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或者,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可选的,收发模块1102,还用于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收发模块1102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服务器,包括:用于根据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源服务器。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户面功能实体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户面功能实体11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形式。
比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用户面功能实体11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具体的,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和收发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1中的收发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中的通信接口404来实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可用于执行上述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实体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用户面功能实体的各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用户面功能实体实现上述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例如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用户面功能实体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均提供所述业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丢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定定时器到期,其中,所述定时器是在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所述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确定定时时长到期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时长是根据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或者,所述定时时长是根据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长是根据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或者,所述定时时长是根据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实体的数据处理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以及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所述地址转换请求携带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业务的标识;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所述地址转换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或者,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
14.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均提供所述业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会话管理实体确定为终端服务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并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15.一种用户面功能实体,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丢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停止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用于确定定时器到期,其中,所述定时器是在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所述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处理指示,包括:
用于根据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以及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中的至少一个,获取数据处理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
用于向地址转换服务器发送地址转换请求,所述地址转换请求携带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业务的标识;接收来自所述地址转换服务器的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或者,所述收发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5-22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源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
24.一种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均提供所述业务,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会话管理实体和用户面功能实体;
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用于确定为终端服务的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并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数据处理指示;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并根据所述数据处理指示,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源服务器和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源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还用于在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以及,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目标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定时时长;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定时器到期,其中,所述定时器是在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获取所述数据处理指示的情况下开启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获取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用于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本地策略或配置信息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所述数据处理变更指示。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并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目标服务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还用于确定需要向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发送所述数据处理指示。
30.一种用户面功能实体,应用于终端从源服务器切换到目标服务器的过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运行时,该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90172.XA CN109842639B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90172.XA CN109842639B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2639A true CN109842639A (zh) | 2019-06-04 |
CN109842639B CN109842639B (zh) | 2020-09-08 |
Family
ID=6687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90172.XA Active CN109842639B (zh) | 2017-11-24 | 2017-11-24 |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42639B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7737A (zh) * | 2019-06-14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135320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134643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714413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车联网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081785A1 (en) * | 2019-10-30 | 2021-05-06 | Zte Corporation | Reducing service disruption in handover scenarios |
WO2021089034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plane handling |
CN112969209A (zh) * | 2021-02-20 | 2021-06-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业务服务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WO2021128225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流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21174377A1 (zh) * | 2020-03-01 | 2021-09-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3507733A (zh) * | 2021-06-18 | 2021-10-1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ec的用户切换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542386A (zh) * | 2019-07-15 | 2021-10-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950072A (zh) * | 2020-07-16 | 2022-01-18 |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网关分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973076A (zh) * | 2020-07-24 | 2022-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播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4501555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保障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服务提供系统 |
EP4024922A4 (en) * | 2020-04-30 | 2022-12-07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PROCEDURES FOR ACHIEVEMENT OF CONTINUITY OF SERVICE AND RELATED EQUIPMENT |
CN117042069A (zh) * | 2023-09-28 | 2023-11-1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于5g核心网中的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7812585A (zh) * | 2024-03-01 | 2024-04-0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多云环境下的车云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7953A (zh) * | 2009-06-09 | 2009-1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通信中的软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255875A (zh) * | 2010-05-20 | 2011-11-23 |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器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3227834A (zh) * | 2013-04-27 | 2013-07-31 | 苏州洁祥电子有限公司 | 车联网系统及其数据备份方法 |
CN103248702A (zh) * | 2013-05-17 | 2013-08-14 | 北京九五一九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灾备服务的服务器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
CN103259881A (zh) * | 2013-05-17 | 2013-08-21 | 北京九五一九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属地服务接入地址的滞存保护系统及方法 |
CN106792936A (zh) * | 2016-12-08 | 2017-05-31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pgw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6953761A (zh) * | 2017-03-29 | 2017-07-14 | 杭州云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 |
US20170303082A1 (en) * | 2014-07-29 | 2017-10-19 | GeoFrenz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ofence security |
US20170302626A1 (en) * | 2016-04-13 | 2017-10-19 | VisualThreat Inc. |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ntroller-area network bus firewall |
-
2017
- 2017-11-24 CN CN201711190172.XA patent/CN1098426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7953A (zh) * | 2009-06-09 | 2009-1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通信中的软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255875A (zh) * | 2010-05-20 | 2011-11-23 |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器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3227834A (zh) * | 2013-04-27 | 2013-07-31 | 苏州洁祥电子有限公司 | 车联网系统及其数据备份方法 |
CN103248702A (zh) * | 2013-05-17 | 2013-08-14 | 北京九五一九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灾备服务的服务器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
CN103259881A (zh) * | 2013-05-17 | 2013-08-21 | 北京九五一九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属地服务接入地址的滞存保护系统及方法 |
US20170303082A1 (en) * | 2014-07-29 | 2017-10-19 | GeoFrenz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ofence security |
US20170302626A1 (en) * | 2016-04-13 | 2017-10-19 | VisualThreat Inc. |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ntroller-area network bus firewall |
CN106792936A (zh) * | 2016-12-08 | 2017-05-31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pgw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6953761A (zh) * | 2017-03-29 | 2017-07-14 | 杭州云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备灾系统及基于备灾系统的处理消息的方法 |
Cited B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48888A1 (zh) * | 2019-06-14 | 2020-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087737A (zh) * | 2019-06-14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087737B (zh) * | 2019-06-14 | 2022-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2089124B2 (en) | 2019-06-14 | 2024-09-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12135320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134643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259430A1 (zh) * | 2019-06-24 | 2020-12-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US11677492B2 (en) | 2019-06-24 | 2023-06-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2267158B2 (en) | 2019-06-24 | 2025-04-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2135320B (zh) * | 2019-06-24 | 2022-02-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542386A (zh) * | 2019-07-15 | 2021-10-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542386B (zh) * | 2019-07-15 | 2023-01-0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2714413A (zh) * | 2019-10-25 | 2021-04-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车联网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631354B (zh) * | 2019-10-30 | 2024-05-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减少切换场景中的服务中断 |
CN114631354A (zh) * | 2019-10-30 | 2022-06-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减少切换场景中的服务中断 |
WO2021081785A1 (en) * | 2019-10-30 | 2021-05-06 | Zte Corporation | Reducing service disruption in handover scenarios |
US11871273B2 (en) | 2019-11-07 | 2024-01-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plane handling |
WO2021089034A1 (en) * | 2019-11-07 | 2021-05-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plane handling |
WO2021128225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流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136651B (zh) * | 2020-03-01 | 2024-06-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
WO2021174377A1 (zh) * | 2020-03-01 | 2021-09-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5136651A (zh) * | 2020-03-01 | 2022-09-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4024922A4 (en) * | 2020-04-30 | 2022-12-07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PROCEDURES FOR ACHIEVEMENT OF CONTINUITY OF SERVICE AND RELATED EQUIPMENT |
CN113950072B (zh) * | 2020-07-16 | 2023-08-15 |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网关分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950072A (zh) * | 2020-07-16 | 2022-01-18 |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网关分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973076B (zh) * | 2020-07-24 | 2023-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播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3973076A (zh) * | 2020-07-24 | 2022-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播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4501555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保障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服务提供系统 |
CN112969209A (zh) * | 2021-02-20 | 2021-06-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业务服务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N113507733B (zh) * | 2021-06-18 | 2023-10-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ec的用户切换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507733A (zh) * | 2021-06-18 | 2021-10-1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ec的用户切换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CN117042069A (zh) * | 2023-09-28 | 2023-11-1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于5g核心网中的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7042069B (zh) * | 2023-09-28 | 2024-02-2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于5g核心网中的路径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7812585A (zh) * | 2024-03-01 | 2024-04-0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多云环境下的车云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2639B (zh) | 2020-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2639A (zh) |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11871283B2 (en) | Service continuity implement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ervice continuity implementation system | |
CN110912723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EP3879879B1 (en) |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CN109275160A (zh) | 数据分流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22048505A1 (zh) | 多流关联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4005171B1 (en) |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system | |
CN107113188B (zh) | 基于云的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层管理器装置及操作方法 | |
WO2022252859A1 (zh) | 一种算力资源调度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WO2019214810A1 (en) | Management & orchestration aided transparent of 3gpp network into tsn bases industrial network | |
US10652730B2 (en) | Traffic-aware group reformation in a multi-group P2P network | |
EP3790308B1 (en) | Business service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2087777B (zh) | 一种mdbv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4422101B2 (ja) | 途切れずに引渡しを行うためのコンテキスト転送 | |
Junior et al. | Supporting mobility-aware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in mobile cloud environment | |
TW201918094A (zh) | 演進封包核心網路底下的行動管理實體與換手決定方法 | |
CN115915196A (zh) | 一种链路状态检测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06792923A (zh) | 一种配置QoS策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44938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服务器 | |
CN105228208B (zh) | 一种无线Mesh网和蜂窝网之间业务切换的方法 | |
WO2020011173A1 (zh) | 搬迁管理方法及装置 | |
EP4144059A1 (en) | Mechanism for stream reservation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system | |
CN103379512A (zh) | Wlan网络用户策略分发装置及方法 | |
JP5717597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サーバ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
CN112449394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核心网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