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689B -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19689B CN109819689B CN201780051771.5A CN201780051771A CN109819689B CN 109819689 B CN109819689 B CN 109819689B CN 201780051771 A CN201780051771 A CN 201780051771A CN 109819689 B CN109819689 B CN 1098196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frame
- performance
- communication device
- communication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3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traffic restriction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g. involving subnets or subdomai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30—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machine instructions, e.g. instruction decode
- G06F9/30003—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machine instructions
- G06F9/30007—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machine instructions to perform operations on data oper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54—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filtering, e.g. blocking advertis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通信系统(101Y)包含:多个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它们配置于通信网络(51Y),并且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以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其配置于通信网络(52Y),并且具有第2通信处理性能,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中的、配置在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的连接边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由通信网络(51Y)收发的广播帧的向通信网络(52Y)的中继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中继的帧的通信量进行调整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配置有多个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中,存在通信处理性能为高性能的通信装置和通信处理性能为低性能的通信装置并存的通信系统。在这样的通信系统中,低性能的通信装置如果接收到广播帧,则存在数据包丢失的可能性。因此,在通信系统中,难以使具有不同的通信处理性能的通信装置并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通信系统中,站点侧的通信装置收容有进行低速通信的第1加入者侧通信装置和进行高速通信的第2加入者侧通信装置,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速度比第1加入者侧通信装置快且小于或等于第2加入者侧通信装置。而且,站点侧的通信装置取得希望传送信号信息,该希望传送信号信息表示在第1加入者侧通信装置收容的终端希望传送的多播信号,对第2加入者侧通信装置无条件地转发多播信号。另外,站点侧的通信装置针对第1加入者侧通信装置,在与希望传送信号信息对应的情况下,转发多播信号。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通信系统实现了通信频带的有效利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1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即专利文献1中,能够执行使用了多播帧的通信,但不能够执行使用了广播帧的通信。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难以使通信效率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在使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通信装置并存的同时能够高效地执行稳定的通信的通信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包含:多个第1通信装置,它们在通信系统中,配置于第1通信网络,并且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以及第2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2通信网络,并且具有比第1通信处理性能低的第2通信处理性能。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第1通信装置中的、配置在与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装置,对由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的向第2通信网络的中继进行限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通信系统取得如下效果,即,在使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通信装置并存的同时能够高效地执行稳定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边界站设定处理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边界站设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8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这些实施方式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通信系统101X具备第1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1X和第2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2X。通信网络51X具备通信处理性能为高规格的高性能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和主站点即主站100。通信网络52X具备通信处理性能为低规格的低性能的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是实现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相比高性能的通信处理的通信装置。如上所述,第1通信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即高通信处理性能,第2通信装置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具有第2通信处理性能即低通信处理性能。
在通信网络51X内,主站100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连接,高性能通信装置10A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连接。此外,主站100可以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HUB等中继装置进行连接。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可以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中继装置进行连接。
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也可以与主站100连接。在该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可以与主站100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中继装置进行连接。另外,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可以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B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中继装置进行连接。
如上所述,在通信网络51X内,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管理站即主站100可以以任何方式连接。另外,在通信网络52X内,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可以以任何方式连接。
通信网络51X与通信网络52X连接,由此,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和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并存。而且,在通信系统101X中,通信网络51X内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与通信网络52X内的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连接。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配置于高性能的通信装置和低性能的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站。如上所述,通信网络51X在同一干线上,配置有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通信装置。
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是波特率和通信处理性能一致的通信装置。换言之,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是能够对从其它装置接收的全部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另一方面,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是与波特率相比通信处理性能差的通信装置。换言之,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是有可能无法对从其它装置接收的一部分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
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具备微型计算机,使用固件来执行通信处理。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具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等通信处理专用的硬件电路。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通过执行使用了固件的通信处理和使用了硬件电路的通信处理来实现高速的通信处理。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也称为硬件站,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也称为软件站。
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配置于PLC(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等控制装置。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应用于请求高速通信处理的控制装置。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相比,应用于低速通信处理的控制装置。
主站100是对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主站100是具有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同样的功能的高性能通信装置。主站100是通信网络51X内的任意高性能通信装置。即,在通信网络51X内,任意的高性能通信装置成为主站100。在实施方式1中,对后述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C为主站100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主站100称为高性能通信装置10C。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由主站100管理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称为从站。
主站100将用于请求连接结构的连接请求帧广播发送至各从站。广播发送不指定特定的装置,是对加入相同网络的全部装置一齐发送数据的处理。这里的处理是主站100执行的广播发送不指定从站的地址,而是对通信系统101X内的全部从站发送数据。因此,主站100通过进行广播发送,从而对各从站一齐发送相同的连接请求帧。连接请求帧的例子是用于取得特定信息的Detection帧。另外,主站100从各从站对针对连接请求帧的响应即请求响应帧进行接收。请求响应帧的例子是Detection Ack帧。请求响应帧储存有后述的本站持有端口信息,在该本站持有端口信息中包含过滤信息。过滤信息是表示是否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信息。换言之,过滤信息是表示可否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可否中继信息。
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是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装置,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是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装置。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将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即第1信息发送至主站100。另一方面,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将表示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即第2信息发送至主站100。
主站100基于从各从站接收到的过滤信息,对可否中继的边界站进行判定。作为可否中继的边界站的边界装置是配置于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装置和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装置的边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即,可否中继的边界站是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的任意者连接的高性能通信装置。换言之,可否中继的边界站是与通信网络52X连接的高性能通信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可否中继的边界站称为边界装置。
如图1所示,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主站100基于来自各从站的过滤信息,将针对每个端口的第1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边界站。第1中继设定帧是针对每个端口指定是否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帧。即,在第1中继设定帧中,对通过哪个端口执行广播帧的过滤进行了指定。如上所述,第1中继设定帧是对边界站指示广播帧中继的限制的帧。第1中继设定帧的例子是Relay Configuration帧。在由主站100发送的第1中继设定帧中,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连接的端口被指定为不对来自主站100的广播帧进行中继。
另外,主站100从边界站对表示第1中继设定帧的确认的设定确认帧进行接收。设定确认帧的例子为Relay Configuration Ack帧。此外,主站100也可以配置于通信网络51X外。另外,在通信网络51X中,也可以配置大于或等于4个高性能通信装置。另外,在通信网络52X中,也可以配置大于或等于3个低性能通信装置。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图。在图2中示出通信系统101X所具备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结构和通信系统101X所具备的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结构。此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及主站100具有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同样的结构。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即主站100具有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同样的功能。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C根据在通信系统101X中的连接位置而执行不同的动作。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C根据是否被设定为主站100而执行不同的动作。另外,低性能通信装置30B具有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同样的结构。
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具备对通信处理进行控制的第1微型计算机即微型计算机11和执行帧的中继处理的控制电路即ASIC 15。而且,ASIC 15连接于微型计算机11。微型计算机11及ASIC 15根据本装置是否为主站100而执行不同的动作。
ASIC 15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各种帧,并且将各种帧发送至其它通信装置。ASIC15具备预先对接收到的帧临时存储的存储部17和将接收到的帧中继至其它通信装置的中继部18。另外,ASIC 15具备发送上述连接请求帧的连接请求帧发送部16。连接请求帧发送部16在本装置为主站100的情况下,对连接请求帧进行广播发送。
中继部18使接收到的帧存储于存储部17。中继部18如果接收到以本装置为发送目标的帧,则将该帧从存储部17发送至微型计算机11。另一方面,中继部18如果接收到以其它装置为发送目标的帧,则将该帧发送至其它装置侧。另外,中继部18将从微型计算机11发送来的各种帧发送至在帧内指定的发送目标。此外,微型计算机11也可以不经由ASIC 15将帧发送至其它装置。
另外,中继部18如果从微型计算机11接收到过滤的指示,则执行帧的过滤。过滤是基于是否与特定的条件吻合而对数据通信的允许和断开进行切换的处理。中继部18在执行过滤时,对广播帧的中继和广播帧的废弃进行切换。具体而言,中继部18通过执行过滤,从而如果接收到广播帧,则向通信网络51X内对广播帧进行中继,不向通信网络52X内对广播帧进行中继。
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中继部18如果从主站100接收到广播帧,则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另一方面,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如果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接收到广播帧,则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之外的未图示的高性能通信装置,但不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进行中继。由此,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通信网络52X内的频带进行控制。其结果,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2X内的频带造成压力。
微型计算机11对与其它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这里的微型计算机11对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之间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
微型计算机11具备对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部12和对通信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3。存储部12包含对固件进行存储的ROM(Read Only Memory)和对临时数据进行存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由RAM存储的临时数据的例子是对通信处理进行控制时所使用的数据及接收到的帧的数据。
在高性能通信装置10C为主站100的情况下,该高性能通信装置10C的控制部13基于从从站发送来的过滤信息,对边界站进行设定。然后,高性能通信装置10C的控制部13将第1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设定出的边界站。
另一方面,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的控制部13如果接收到来自主站100的连接请求帧,则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的信息。具体而言,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的控制部13将包含于连接结构信息内的中继源的发送端口编号及中继源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改写为本装置的信息。然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的控制部13将储存有改写后的连接结构信息的连接请求帧向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中继。接收端口是接收到连接请求帧的端口。
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如果从主站100接收到连接请求帧,则将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的信息,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如果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接收到连接请求帧,则将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的信息,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
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的控制部13如果接收到来自主站100的连接请求帧,则使用上述请求响应帧将上述本站持有端口信息的过滤信息发送至主站100侧。此时,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的控制部13将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向主站100侧发送。
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如果接收到连接请求帧,则将请求响应帧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将该请求响应帧发送至主站100。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如果接收到连接请求帧,则将请求响应帧发送至主站100。
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如果从主站100接收到上述第1中继设定帧,则基于第1中继设定帧的内容,针对每个端口对可否广播中继进行设定。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如果对可否广播中继进行了设定,则将设定确认帧发送至主站100侧。
在通信系统101X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如果接收到来自主站100的第1中继设定帧,则将上述设定确认帧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将该设定确认帧发送至主站100。
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具备第2微型计算机即微型计算机31。微型计算机31对与其它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这里的微型计算机31对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B之间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
微型计算机31具备对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部32和对通信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3。存储部32包含对固件进行存储的ROM和对临时数据进行存储的RAM。由RAM存储的临时数据的例子是对通信处理进行控制时所使用的数据及接收到的帧的数据。
另外、控制部33如果接收到来自主站100的连接请求帧,则使用请求响应帧将本站持有端口信息的过滤信息发送至主站100侧。此时,控制部33将表示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向主站100侧发送。
下面,对边界站的设定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边界站设定处理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的顺序图。这里,对通信系统101X设定边界站的情况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步骤st1中,主站100的连接请求帧发送部16将用于请求连接结构信息的连接请求帧广播发送至各从站。该连接请求帧是广播帧。由主站100的控制部13广播发送的连接请求帧被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
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然后,在步骤st2-1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信息。并且,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将储存有改写后的连接结构信息的连接请求帧向连接请求帧的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中继。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在从端口P1接收到连接请求帧的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A从端口P1之外的端口即端口P2对连接请求帧进行广播发送。
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然后,在步骤st2-2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信息。并且,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将储存有改写后的连接结构信息的连接请求帧向连接请求帧的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中继。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在从端口P1接收到连接请求帧的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从端口P1之外的端口即端口P2对连接请求帧进行广播发送。
由此,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控制部33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然后,在步骤st2-3中,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控制部33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不对广播帧即连接请求帧进行中继。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在从端口P1接收到连接请求帧的情况下,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不通过端口P2等全部端口对连接请求帧进行中继。
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在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信息后,在步骤st3-1中,生成过滤信息而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将该请求响应帧从端口P1发送至主站100。在该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预先将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
另外,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在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信息后,在步骤st3-2中,生成过滤信息而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将该请求响应帧从端口P1经由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发送至主站100。在该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预先将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
另外,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控制部33在将连接请求帧的连接结构信息改写为本装置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信息后,在步骤st3-3中,生成过滤信息而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将该请求响应帧从端口P1经由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发送至主站100。在该情况下,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控制部33预先将表示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
主站100的控制部13从作为从站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每一者对请求响应帧进行接收。然后,主站100的控制部13基于接收到的过滤信息,对边界站进行设定。主站100的控制部13识别出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连接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然后,来自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过滤信息表示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另一方面,来自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过滤信息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因此,主站100的控制部13在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中,将连接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通信装置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设定为边界站。然后,在步骤st4中,主站100的控制部13将第1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设定为边界站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
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经由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对第1中继设定帧进行接收。由此,在步骤st5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将过滤指示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然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执行帧中继处理的设定。具体而言,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针对连接于通信网络51X的端口设定广播帧的中继,针对连接于通信网络52X的端口设定广播帧的非中继。在连接于通信网络51X的端口为端口P1的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对端口P1设定广播帧的中继,对端口P1之外的端口即端口P2设定广播帧的非中继。
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如果接收到广播帧,则向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等通信网络51X内的通信装置对广播帧进行中继。另一方面,即使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接收到广播帧,也不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等通信网络52X内的通信装置对广播帧进行中继。
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在执行了帧中继处理的设定后,在步骤st6中,从端口P1将设定确认帧发送至主站100侧。由此,主站100的控制部13经由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对设定确认帧进行接收。
此外,就向连接请求帧的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连接请求帧进行中继的处理和将请求响应帧发送至主站100的处理而言,高性能通信装置10A的控制部13先执行哪一个都可以。
另外,就向连接请求帧的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连接请求帧进行中继的处理和将请求响应帧发送至主站100的处理而言,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先执行哪一个都可以。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边界站设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这里,对通信系统101X设定边界站的情况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中,主站100将连接请求帧广播发送至各从站。由此,请求接收站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在步骤S20中,请求接收站将连接请求帧中继至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请求接收站是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的通信装置。这里的请求接收站是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接收端口是接收到连接请求帧的端口。此外,在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中,请求接收站对连接请求帧进行接收,但不进行中继。
另外,在步骤S30中,请求接收站通过请求响应帧将过滤信息发送至主站100。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将表示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发送至主站100。另外,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将表示不能够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过滤信息储存于请求响应帧而发送至主站100。
主站100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对请求响应帧进行接收。然后,在步骤S40中,主站100将第1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边界站。这里的边界站是高性能通信装置10B。
由此,设定接收站对第1中继设定帧进行接收。设定接收站是成为第1中继设定帧的发送目标的通信装置。这里的设定接收站是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因此,在步骤S50中,设定接收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基于第1中继设定帧,针对每个端口设定可否中继。
然后,在步骤S60中,设定接收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将设定确认帧发送至主站100。此外,请求接收站先执行步骤S20的处理和步骤S30的处理的哪一个都可以。
通过图3及图4中说明的处理,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控制部13针对每个端口设定广播帧可否中继。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执行广播帧的过滤。
这里,对使用了过滤的广播帧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5中示出通信系统101X内的通信处理顺序。
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从全部端口对广播帧进行发送。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对广播帧进行接收,从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广播帧进行接收。这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广播帧可否中继进行设定。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向通信网络51X内的其它高性能通信装置对广播帧进行中继,不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进行中继。
如上所述,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进行过滤。这是因为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为低规格,因此如果发送来连续的广播帧,则不能完全处理广播帧而产生数据包丢失。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在存在想要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单播帧而将数据单播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单播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数据帧是单播帧。单播发送是在网络内对单一的地址进行指定,将数据发送至单一装置的处理。这里的由高性能通信装置10C执行的单播发送是在通信系统101X内,对单一地址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地址进行指定,将数据发送至单一装置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处理。高性能通信装置10C通过对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进行单播发送,从而将特定的数据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
此外,使用了HUB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对广播帧进行过滤。即,也可以替代通信系统101X,使用包含HUB的通信系统。
这里,对包含HUB的通信系统即其它通信系统的结构例和其它通信系统中的帧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6中示出通信系统101X的其它结构例即通信系统101Y的结构。通信系统101Y具备第1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1Y替代通信网络51X,具备第2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2Y替代通信网络52X。
通信网络51Y具备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和HUB 41。在通信网络51Y中,经由HUB41连接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高性能通信装置10D是具有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C同样功能的通信装置。
另外,通信网络52Y具备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和HUB 42。在通信网络52Y中,经由HUB 42连接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低性能通信装置30C是具有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B同样功能的通信装置。
而且,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和低性能通信装置30A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执行用于不将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端口设定。
如果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发送广播帧,则HUB 41对来自高性能通信装置10C的广播帧进行接收。而且,HUB 41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继至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由此,广播帧被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10D,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10D对广播帧进行接收。在该情况下,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不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
而且,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在存在想要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单播帧而将数据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在该情况下,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将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单播帧发送至HUB 41,HUB 41将单播帧中继至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其结果,单播帧被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然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将单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
此外,在通信系统101Y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经由HUB 41,执行连接请求帧、请求响应帧、第1中继设定帧及设定确认帧的收发。
另外,通信网络51Y如果具备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和HUB 41,则可以是任意的连接结构。另外,通信网络52Y如果具备多个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和HUB 42,则可以是任意的连接结构。另外,通信网络51Y所具备的高性能通信装置可以大于或等于5个,也可以小于或等于3个。另外,通信网络52Y所具备的低性能通信装置可以大于或等于4个,也可以小于或等于2个。
下面,对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的微型计算机1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此外,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的微型计算机11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这里对高性能通信装置10A所具备的微型计算机1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微型计算机11能够由图7所示的控制电路300,即处理器301及存储器302实现。处理器301的例子是CPU(也称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或系统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存储器302的例子为RAM或ROM。
微型计算机11是通过处理器301读出由存储器302存储的用于执行微型计算机11的动作的程序并执行而实现的。另外,可以说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微型计算机11的顺序或方法。由处理器301执行的程序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固件。存储器302也用作处理器301执行各种处理时的临时存储器。
如上所述,由处理器301执行的程序为具有计算机可读取且非易失性的(non-transitory)记录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记录介质包含可由计算机执行的、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的多个命令。由处理器301执行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多个命令的数据处理。
另外,关于微型计算机11的功能,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实现一部分,由软件或固件实现一部分。此外,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的微型计算机31也具有与微型计算机11同样的硬件结构。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因此不会将广播帧中继至配置有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通信网络52X、52Y内。另一方面,如果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对广播帧进行中继,则会将广播帧也中继至配置有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通信网络52X、52Y内。在该情况下,由于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具有比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低的通信处理性能,因此对通信网络52X、52Y内的频带造成压力,并且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产生数据包丢失的可能性高。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在不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的情况下,主站100不能够进行广播帧的发送。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在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通信装置并存的通信系统101X、101Y中,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即,边界站对从通信网络51X、51Y向通信网络52X、52Y的广播帧进行过滤。由此,不会将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其结果,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对从通信网络51X、51Y向通信网络52X、52Y的数据通信量进行调整,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2X、52Y内的频带造成压力。因此,通信系统101X、101Y能够在使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通信装置并存的同时高效地执行稳定的通信。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在通信系统101X中,在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之间对多播帧进行收发,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来自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的多播帧进行过滤,不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C。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多播发送至其它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的数据的帧是多播帧。多播发送是在网络上,对特定的多个装置一齐发送相同数据的处理。因此,由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执行的多播发送是在通信系统101X内,对本装置之外的其它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的地址进行指定,发送数据的处理。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通过对其它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进行多播发送,从而将相同数据一齐发送至其它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例如,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在执行多播发送的情况下,对低性能通信装置30B、30C的地址进行指定,将相同数据一齐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B、30C。
在实施方式2中,通信系统101X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图3中说明过的边界站设定处理同样的处理顺序对边界站进行设定。在该情况下,主站100的控制部13基于从从站接收到的过滤信息,将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设定为边界站。然后,主站100的控制部13将第2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设定为边界站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
实施方式2中的第2中继设定帧是针对每个端口指定是否对多播帧进行中继的帧。即,第2中继设定帧是对边界站指示多播帧中继的限制的帧。第2中继设定帧的例子是RelayConfiguration帧。通过由主站100发送的第2中继设定帧,对通过哪个端口执行多播帧的过滤进行指定。具体而言,在第2中继设定帧中,对从与诸如高性能通信装置10A这样的其它高性能通信装置连接的端口不中继来自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多播帧进行了指定。
图8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8中示出通信系统101X内的通信处理顺序。通信网络52X内的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使用多播帧而执行数据的收发。如果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将多播帧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B,则该多播帧被低性能通信装置30B接收。另外,如果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将多播帧发送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C,则低性能通信装置30B将该多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C。另外,如果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将多播帧发送至通信网络51X,则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该多播帧进行接收。
这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多播帧可否中继进行了设定。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不向通信网络51X内的其它高性能通信装置10A中继多播帧。
如上所述,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来自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多播帧进行过滤。换言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从通信网络52X向通信网络51X的多播帧进行过滤。由此,通信网络52X内的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能够对多播帧进行收发。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了HUB 41、42的通信系统101Y也可以对多播帧进行过滤。即,也可以替代通信系统101X,使用通信系统101Y。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通信系统101Y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执行用于不将多播帧中继至HUB 41的端口设定。换言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端口进行设定,以使得不将从通信网络52Y发送来的多播帧中继至通信网络51Y内。
如果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发送多播帧,则在通信网络52Y内,多播帧被发送至HUB42。由此,HUB 42对多播帧进行接收,从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多播帧进行中继。
另一方面,如果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将多播帧发送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则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多播帧进行接收。在该情况下,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不将接收到的多播帧中继至通信网络51Y内。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在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通信装置并存的通信系统101X、101Y中,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通信网络51X、51Y的多播帧的数据通信量进行限制。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从通信网络52X、52Y向通信网络51X、51Y的多播帧进行过滤。由此,不会将来自通信网络52X、52Y的多播帧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而且,在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之间,使用多播帧能够执行高效通信。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图10及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在通信系统101X中,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以每多次进行1次的比率将来自主站100的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此外,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也可以以每多次进行1次的比率将来自主站100的多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在由边界站以每多次进行1次的比率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帧为广播帧的情况下和多播帧的情况下,通信系统101X的动作相同。因此,下面,对由边界站以每多次进行1次的比率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帧为广播帧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3中,通信系统101X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图3中说明过的边界站设定处理同样的处理顺序对边界站进行设定。主站100的控制部13基于从从站接收到的过滤信息,将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设定为边界站。然后,主站100的控制部13将第3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设定为边界站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
实施方式3中的第3中继设定帧是针对每个端口指定将广播帧以每几次进行1次的比率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帧。即,第3中继设定帧是对边界站指定广播帧中继的限制的帧。第3中继设定帧的例子是Relay Configuration帧。通过由主站100发送的第3中继设定帧,对通过哪个端口以每几次进行1次的比率限制广播帧的中继进行指定。具体而言,通过第3中继设定帧,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以每几次进行1次的方式中继广播帧进行指定。
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0中示出通信系统101X内的通信处理顺序。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从全部端口对广播帧进行发送。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A对广播帧进行接收,从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广播帧进行接收。这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广播帧可否中继进行设定。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不向通信网络51X内的其它高性能通信装置对广播帧进行中继。另一方面,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以每特定次数进行1次的比率将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在图10中示出高性能通信装置10B的中继部18以每10次进行1次的比率将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情况。
如上所述,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中继的广播帧的中继数量进行限制。换言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从通信网络51X向通信网络52X的广播帧的中继数量进行调整。由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2X内的频带造成压力。
此外,使用了HUB 41、42的通信系统101Y也可以对广播帧进行过滤。即,也可以替代通信系统101X,使用包含HUB 41、42的通信系统101Y。
图1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通信系统101Y中,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执行用于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的中继数量进行限制的端口设定。换言之,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限制从通信网络51Y内向通信网络52Y内的广播帧的中继数量的端口进行设定。
如果主站100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C发送广播帧,则HUB 41对来自高性能通信装置10C的广播帧进行接收。而且,HUB 41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继至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由此,广播帧被中继至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10D,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B、10D对广播帧进行接收。在该情况下,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为边界站,因此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的每特定次数进行1次的广播帧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其它广播帧不中继至低性能通信装置30A。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在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通信装置并存的通信系统101X、101Y中,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向低性能通信装置30A的广播帧或多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即,边界站即高性能通信装置10B对从通信网络51X、51Y向通信网络52X、52Y的广播帧或多播帧的中继数量进行限制。其结果,由于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对从通信网络51X、51Y向通信网络52X、52Y的数据通信量进行调整,因此高性能通信装置10B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2X、52Y内的频带造成压力。因此,通信系统101X能够在使通信处理性能不同的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及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并存的同时高效地执行稳定的通信。
实施方式4.
下面,使用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在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系统并存的情况下,边界站在通信系统之间对帧进行过滤。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边界站在通信系统之间进行过滤的帧的例子为广播帧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中继被禁止的帧也可以为多播帧等其它帧。
在实施方式4中,在多个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而且,各通信系统具备多个通信装置。图1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中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通信系统102X内的通信处理顺序。通信系统102X具备第1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5X、第2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6X。
通信网络55X和通信网络56X是以不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网络。即,通信网络55X以第1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通信网络56X以第2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通信网络55X的例子是通信系统101X、101Y及通信网络51X、52X、51Y、52Y。通信网络56X的例子是通信系统101X、101Y及通信网络51X、52X、51Y、52Y。
这里,对通信网络55X具备第1通信装置即通信装置61、62,通信网络56X具备第2通信装置即通信装置71、72的情况进行说明。通信装置61和通信装置62具有同样的功能,通信装置71和通信装置72具有同样的功能。通信装置61、62可以是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也可以是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另外,通信装置71、72可以是高性能通信装置10A~10D,也可以是低性能通信装置30A~30C。
在通信网络55X中,连接有通信装置61和通信装置62,在通信网络56X中,连接有通信装置71和通信装置72。而且,在通信系统102X中,通信装置62和通信装置71连接。因此,在通信系统102X中,通信装置62或通信装置71为边界站。另外,在通信网络55X中,通信装置61、62的任意者为主站100,在通信网络56X中,通信装置71、72的任意者为主站100。此外,通信网络55X也可以具备大于或等于3个通信装置。另外,通信网络56X也可以具备大于或等于3个通信装置。
在实施方式4中,对在通信网络55X中,通信装置61为主站100,通信装置62为边界站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通信装置61为主站100的情况下,通信装置62为从站。
此外,下面省略通信网络56X中的处理的说明,但通信网络56X也能够执行与通信网络55X同样的处理。
通信网络55X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图3中说明过的边界站设定处理同样的处理顺序对边界站进行设定。主站100的控制部13基于从从站接收到的过滤信息,将通信装置62设定为边界站。然后,主站100的控制部13将第4中继设定帧发送至设定为边界站的通信装置62。
实施方式4中的第4中继设定帧包含对通信网络55X的帧中的不能够由通信网络56X接收的帧进行了指定的信息。第4中继设定帧的例子是Relay Configuration帧。通过由主站100发送的第4中继设定帧,对通过哪个端口执行哪个广播帧的过滤进行指定。具体而言,在第4中继设定帧中,对不向通信网络56X中继特定种类的广播帧进行了指定。如上所述,第4中继设定帧是对边界站指示广播帧的限制的帧。
在设定了边界站后,主站100即通信装置61从全部端口对广播帧进行发送。由此,边界站即通信装置62对广播帧进行接收,从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对广播帧进行中继。
这里的通信装置62对广播帧可否中继进行设定。因此,通信装置62从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向通信网络55X内的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广播帧。另外,通信装置62向通信网络56X内的通信装置71对特定种类的广播帧进行中继,不对其它种类的广播帧进行中继。具体而言,通信装置62不将被禁止向通信网络56X中继的种类的广播帧中继至通信装置71,将没有被禁止向通信网络56X中继的种类的广播帧中继至通信装置71。
如上所述,边界站即通信装置62对向通信网络56X内的通信装置71中继的广播帧的种类进行限制。换言之,通信装置62对从通信网络55X向通信网络56X中继的广播帧的种类进行选择。由此,通信装置62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6X内的频带造成压力。
此外,使用了HUB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对广播帧进行过滤。即,也可以替代通信系统102X,使用包含HUB的通信系统。
图1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包含HUB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量调整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3中示出通信系统102X的其它结构例即通信系统102Y的结构。通信系统102Y具备通信网络55Y替代通信网络55X,具备通信网络56Y替代通信网络56X。
通信网络55Y具备通信装置61~64和HUB 45。在通信网络55Y中,经由HUB 45连接通信装置61~64。通信装置63、64具有与通信装置61、62同样的功能。
另外,通信网络56Y具备通信装置71~73和HUB 46。在通信网络56Y中,经由HUB 46连接通信装置71~73。通信装置73具有与通信装置71、72同样的功能。
而且,通信装置62和通信装置71连接。在这样的通信网络55Y的结构中,通信装置62为边界站。因此,通信装置62执行用于不将被禁止中继的种类的广播帧中继至通信装置71的端口设定。
如果主站100即通信装置61发送特定种类的广播帧,则HUB 45对来自通信装置61的广播帧进行接收。而且,HUB 45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继至接收端口之外的端口。其结果,广播帧被中继至通信装置62~64,通信装置62~64对广播帧进行接收。在该情况下,由于通信装置62为边界站,因此不将接收到的广播帧中继至通信装置71。
此外,在通信系统102Y中,通信装置61~64经由HUB 45,执行连接请求帧、请求响应帧、第4中继设定帧及设定确认帧的收发。
另外,通信网络55Y如果具备通信装置61~64和HUB 45,则可以是任意的连接结构。另外,通信网络56Y如果具备多个通信装置71~73和HUB 46,则可以是任意连接结构。另外,通信网络55Y所具备的通信装置可以大于或等于5个,也可以小于或等于3个。另外,通信网络56Y所具备的通信装置可以大于或等于4个,也可以小于或等于2个。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在同一干线上,在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网络55X、56X并存的通信系统102X中,边界站即通信装置62对向通信装置71的广播帧中的不能够由通信网络56X接收的帧的数据通信量进行调整。另外,在同一干线上,在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网络55Y、56Y并存的通信系统102Y中,边界站即通信装置62对向通信装置71的广播帧中的不能够由通信网络56Y接收的帧的数据通信量进行调整。
即,边界站对从通信网络55X、55Y向通信网络56X、56Y的特定种类的广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即,边界站对从通信网络55X、55Y向通信网络56X、56Y的特定种类的广播帧进行过滤。由此,不能够由通信网络56X接收的特定种类的广播帧不中继至通信装置71~73。其结果,由于通信装置62能够对从通信网络55X、55Y向通信网络56X、56Y的数据通信量进行调整,因此通信装置62利用不能在通信网络56X、56Y内执行处理的广播帧,能够避免对通信网络56X、56Y内的频带造成压力。因此,通信系统102X、102Y能够在使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网络并存的同时执行稳定的通信。此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4中说明过的发明组合。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可以与其它的公知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也可以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的说明
10A~10D高性能通信装置,11、31微型计算机,12、17、32存储部,13、33控制部,15ASIC,16连接请求帧发送部,18中继部,30A~30C低性能通信装置,51X、51Y、52X、52Y、55X、55Y、56X、56Y通信网络,61~64、71~73通信装置,100主站,101X、101Y、102X、102Y通信系统。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第1通信装置,它们配置于第1通信网络,并且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
第2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2通信网络,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通信处理性能低的第2通信处理性能;以及
管理装置,其对所述第1通信网络和所述第2通信网络进行管理,
所述第1通信装置中的、配置在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装置,对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的向所述第2通信网络的中继进行限制,
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表示能够对所述广播帧进行中继的第1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第2通信装置将表示不能够对所述广播帧进行中继的第2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第1信息及所述第2信息,对所述边界装置进行判定,对所述边界装置指示所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装置通过对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进行过滤,从而不将所述第1通信网络内的广播帧向所述第2通信网络内中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是对所述广播帧的通信进行断开的处理、以每特定次数进行1次的比率对广播帧进行中继的处理、或对特定种类的广播帧的中继进行限制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装置对由所述第2通信网络收发的多播帧的向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中继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将单播帧发送至所述第2通信装置。
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第1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1通信网络,并且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
第2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2通信网络,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通信处理性能低的第2通信处理性能;以及
管理装置,其对所述第1通信网络和所述第2通信网络进行管理,
所述第1通信装置中的、配置在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装置,将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或多播帧以每多次进行1次的方式中继至所述第2通信网络内,
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表示能够对所述广播帧或多播帧进行中继的第1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第2通信装置将表示不能够对所述广播帧或多播帧进行中继的第2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第1信息及所述第2信息,对所述边界装置进行判定,对所述边界装置指示每多次进行1次的方式的所述中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装置具备对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控制的第1微型计算机和对所述广播帧的中继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对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控制的第2微型计算机。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第1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1通信网络,并且以第1协议进行动作;
第2通信装置,其配置于第2通信网络,并且以第2协议进行动作;以及
管理装置,其对所述第1通信网络和所述第2通信网络进行管理,
所述第1通信装置中的、配置在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装置,对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帧的向所述第2通信网络的中继进行限制,
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表示能够对所述帧进行中继的第1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第2通信装置将表示不能够对所述帧进行中继的第2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第1信息及所述第2信息,对所述边界装置进行判定,对所述边界装置指示所述限制。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设定步骤,进行用于限制由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向第2通信网络的中继的设定;
第1收发步骤,配置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并且具有第1通信处理性能的多个第1通信装置在所述第1通信网络内对广播帧进行收发;
第2收发步骤,配置于所述第2通信网络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通信处理性能低的第2通信处理性能的第2通信装置在所述第2通信网络内对帧进行收发;以及
限制步骤,所述第1通信装置中的、配置在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连接边界的边界装置,对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收发的广播帧的向所述第2通信网络的中继进行限制,
所述设定步骤包含:
第1发送步骤,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表示能够对所述广播帧进行中继的第1信息发送至对所述第1通信网络和所述第2通信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
第2发送步骤,所述第2通信装置将表示不能够对所述广播帧进行中继的第2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装置,
指示步骤,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第1信息及所述第2信息,对所述边界装置进行判定,对所述边界装置指示所述限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34355 WO2019058524A1 (ja) | 2017-09-22 | 2017-09-22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19689A CN109819689A (zh) | 2019-05-28 |
CN109819689B true CN109819689B (zh) | 2020-07-24 |
Family
ID=6370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1771.5A Active CN109819689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23463B2 (zh) |
JP (1) | JP6400261B1 (zh) |
KR (1) | KR101975165B1 (zh) |
CN (1) | CN109819689B (zh) |
DE (1) | DE112017003386B4 (zh) |
TW (1) | TWI698148B (zh) |
WO (1) | WO20190585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38927B2 (ja) * | 2020-01-27 | 2022-03-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割当装置、学習装置、推論装置、割当方法、及び、割当プログラム |
WO2023197144A1 (en) * | 2022-04-12 | 2023-10-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cast or broadcast user equipment to user equipment relaying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5706A (ja) * | 1996-08-22 | 1998-03-06 | Nec Corp | Atm接続機器におけるトラヒック調節装置 |
JP2003124963A (ja) * | 2001-10-10 | 2003-04-25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
CN1933528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通信装置和图像通信控制方法 |
JP2009141574A (ja) * | 2007-12-05 | 2009-06-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装置 |
JP2010028295A (ja) * | 2008-07-16 | 2010-02-04 | Nec Corp | Vpnサーバ、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125652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的建立方法、站点和系统 |
CN104660424A (zh) * | 2013-11-15 | 2015-05-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99295B1 (en) * | 1999-08-27 | 2006-08-29 | Psion Teklogix,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idging a wired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s |
JP2002164925A (ja) | 2000-11-29 | 2002-06-07 | Hitachi Ltd |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 |
JP3943361B2 (ja) | 2001-10-09 | 2007-07-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並びに実装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US7529216B2 (en) | 2003-08-15 | 2009-05-05 |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traffic reduction on a wireless transport network |
FI116497B (fi) * | 2004-02-06 | 2005-11-30 | Nokia Corp | Verkotettujen laitteiden välisen datansiirron optimoiminen |
TWI268063B (en) | 2004-08-10 | 2006-12-01 | Accton Technology Corp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traffic reduction on a wireless transport network |
DE602005012298D1 (de) * | 2005-12-23 | 2009-02-26 | Sony Deutschland Gmbh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von Dienst- und Geräteentdeckung in einem UPnP-basierte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
EP1942634B1 (en) * | 2006-11-24 | 2012-08-29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4967664B2 (ja) | 2007-01-10 | 2012-07-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lldp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
US9031068B2 (en) * | 2008-02-01 | 2015-05-12 | Media Patents, S.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cast traffic through a switch |
US20170093734A1 (en) * | 2014-05-21 | 2017-03-30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
-
2017
- 2017-09-22 DE DE112017003386.1T patent/DE112017003386B4/de active Active
- 2017-09-22 CN CN201780051771.5A patent/CN109819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2 WO PCT/JP2017/034355 patent/WO20190585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9-22 US US16/317,848 patent/US105234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2 JP JP2018532796A patent/JP6400261B1/ja active Active
- 2017-09-22 KR KR1020197004841A patent/KR10197516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9-07 TW TW107131526A patent/TWI69814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5706A (ja) * | 1996-08-22 | 1998-03-06 | Nec Corp | Atm接続機器におけるトラヒック調節装置 |
JP2003124963A (ja) * | 2001-10-10 | 2003-04-25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
CN1933528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通信装置和图像通信控制方法 |
JP2009141574A (ja) * | 2007-12-05 | 2009-06-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通信装置 |
JP2010028295A (ja) * | 2008-07-16 | 2010-02-04 | Nec Corp | Vpnサーバ、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125652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的建立方法、站点和系统 |
CN104660424A (zh) * | 2013-11-15 | 2015-05-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6734A (zh) | 2019-04-16 |
JP6400261B1 (ja) | 2018-10-03 |
JPWO2019058524A1 (ja) | 2019-11-14 |
DE112017003386T5 (de) | 2019-05-09 |
TWI698148B (zh) | 2020-07-01 |
CN109819689A (zh) | 2019-05-28 |
DE112017003386B4 (de) | 2021-04-29 |
KR20190038572A (ko) | 2019-04-08 |
US10523463B2 (en) | 2019-12-31 |
KR101975165B1 (ko) | 2019-05-03 |
US20190363907A1 (en) | 2019-11-28 |
WO2019058524A1 (ja) | 2019-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1814B2 (en) |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s using switch device access of remote server | |
US10142342B2 (en) | Authentication of client devices in networks | |
EP3100471B1 (en) | Context-aware and proximity-aware service layer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 |
EP2924949B1 (en) |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s using client device access of remote server | |
US11172054B2 (en) | Cross-device segmentation offload | |
KR101961049B1 (ko) | 타임 슬롯화 채널 홉핑 네트워크에서의 효율적인 중앙 집중식 자원 및 스케줄 관리 | |
WO2015058698A1 (en) | Data forwarding | |
US9661550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314090B2 (en) | Access point management | |
CN107079524B (zh) |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 |
US20190238949A1 (en) | Multicast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ler | |
KR20180025944A (ko) | Sdn 기반의 arp 구현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819689B (zh) |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JP2016208513A (ja) | 中継方法並びに対応す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
US9948542B2 (en) | Filtering on classes and particulars of a packet destination address at lower-protocol layers in a networked device | |
JP2004173176A (ja) | 無線lan端末間通信アクセス制限方法 | |
US1067456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0826825B2 (en) | Access network system, an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9998376B2 (en) |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 |
CN11370901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65081A (zh) | 管控指令接收、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A3100174A1 (en) | Pppoe extension over layer 2 switch embedding pppoe agent | |
WO2015052870A1 (ja) |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13132986A (zh) | 基于DPP协议实现WiFi的mesh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