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电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插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电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尺寸通常越来越小,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插头的尺寸在却很难减小,诸如(尤其是)英国等的国家使用的三针插头最厚位置处有1.75英寸之厚,收纳、携带都很不方便。许多公司已经开发了确实能减小传统的三针插头的尺寸的插头。
例如,Thinplug有限公司开发的ThinPlug插头,该插头包括可折叠回至插头的主体中的接地针,Thinplug的接地针绕着臂部枢转,该臂部能相对于插头的主体在接地针被折叠的收起位置和接地针被展开的操作位置之间转动。ThinPlug毫无疑义比传统的三针插头薄,但折叠式的接地针结构复杂,频繁的折叠过程中结构容易受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旋转的电插头,通过巧妙地设置可旋转的接地针结构,可将电插头收起为一个薄薄的“小方块”,便于收纳和携带,该电插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旋转的电插头,包括:底壳和插头主体,所述底壳与所述插头主体的底板扣合;
所述插头主体包括:固定件和旋转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带电针和中性针,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接地针,所述旋转件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旋转件可由收纳状态经旋转和平移后转换为使用状态,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旋转件垂直于所述固定件,在收纳状态,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固定件合拢且两者边缘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可由收纳状态绕所述固定件旋转90度或270度。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可先旋转后平移,或边旋转边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可为固定件底部或旋转件底部,所述底板设置有运动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通过第一轴和第二轴卡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旋转件先旋转后平移,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第二轴自转90度或270度,所述第一轴沿轨道运动到与所述第二轴平齐的位置;所述旋转件平移时,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沿轨道同方向平移相同位移使得所述旋转件转换为使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通过一个转轴连接到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旋转件边旋转边平移,所述转轴沿轨道移动使得所述旋转件转换为使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弹片支架的推动轨道,所述第一弹片支架上设置有转动弹片,所述转动弹片与第二轴上设置的转向箭头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弹片支架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弹片支架上设置有推动弹片,所述推动弹片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卡住第二轴。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内放置供电电路板或蓄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件平移的位移大于或等于5mm。
依据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申请巧妙地设置了可水平旋转和平移的旋转件,这样的接地针结构可使得电插头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方便而便捷地转换,收纳状态时,电插头收起为一个薄薄的“小方块”,便于收纳和携带,使用状态时,旋转件垂直于固定件,三个电针之间距离满足安规要求,可直接使用电插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可旋转的电插头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可旋转的电插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头主体的立体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电插头状态转换过程插头主体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电插头状态转换过程底板视角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电插头状态转换过程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考图1-7,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旋转的电插头,包括:底壳1和插头主体2,底壳1与插头主体2的底板23扣合。
插头主体2包括:固定件21和旋转件22,固定件21上设置有带电针211和中性针212,旋转件22上设置有接地针221,旋转件22连接到固定件21上,该旋转件22可由收纳状态(图6(a)或图7(a)所示状态)经旋转和平移后转换为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图6(c)或图7(c)所示状态),旋转件22垂直于固定件21,接地针221与带电针21、中性针212之间的距离满足电插头的安全规范要求,在收纳状态,旋转件22与固定件21合拢且两者边缘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2可由收纳状态绕所述固定件旋转90度或270度,即只要使得旋转件22垂直于固定件21即可。
参考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2可先旋转后平移。在另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2也可设计好合适的运动轨道,使得旋转件22边旋转边平移,合并旋转过程和平移过程这两个过程,满足旋转件22由收纳状态转换为使用状态后,旋转件22垂直于固定件21,三个电针之间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底壳1与底板23相扣合,底板23可为固定件21底部。图2和图5示出了底板23为固定件21底部的情况,固定件21为C型结构,旋转件22为板状结构,旋转件22安装在固定件21的C型槽中,旋转和平移时,底壳1与固定件21不动,旋转件22运动。在另一些实施例,底壳1与底板23相扣合,底板23也可为旋转件22底部,固定件21和旋转件22均为板状结构,旋转件22安装在固定件21下方,旋转和平移时,固定件21不动,底壳1跟随旋转件22运动,相对地,也可以说,底壳1与旋转件22不动,固定件21运动。
参考图5,底板23设置有运动轨道30。
在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2通过第一轴31和第二轴32卡接在轨道30上,该轨道30为“圆弧+直线”,如:A-B-C-D,第一轴31卡接在圆弧轨道的A点,第二轴32卡接在直线轨道的中部(起始点)。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旋转件22先旋转后平移,旋转件22旋转时,第二轴32自转90度或270度,第一轴31沿圆弧轨道运动π/4,由A点到B点,第一轴31、第二轴32均处于直线轨道上。具体地:
若轨道30为“1/4圆弧+直线”,则第二轴32自转90度,第一轴31沿圆弧轨道运动π/4到B点;若轨道30为“3/4圆弧+直线”,则第二轴32自转270度,第一轴31沿圆弧轨道运动3π/4到B。
旋转件22平移时,第一轴31和第二轴32沿轨道同方向平移相同位移所述旋转件转换为使用状态(图6(c)中,第一轴31由B点运动到C点,第二轴31由起始点运动到D点)。
在另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2通过一个转轴卡接在轨道30上,若旋转件22边旋转边平移,合并旋转过程和平移过程这两个过程,转轴沿设计好的轨道(未具体示出)移动,使得旋转件22转换为使用状态(图4(c)、图6(c)或图7(c)所示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合并旋转过程和平移过程这两个过程,其轨道不单一,可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设计出,在此不具体示出也不妨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底板23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弹片支架33的推动轨道331,第一弹片支架33上设置有转动弹片332,转动弹片332与第二轴32上设置的转向箭头相接触,用于限定转动弹片332的转动范围,也起到第一轴31旋转后定位的作用。一个实施例,该转动弹片332为1/4圆形,第二轴32可来回转动0~90度;另一个实施例,该转动弹片332为3/4圆形,第二轴32可来回转动0~270度。
参考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底板23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弹片支架34的螺纹孔340,第二弹片支架34通过螺栓342固定在底板23上,第二弹片支架34上设置有推动弹片341,推动弹片341用于在使用状态卡住第二轴32(如图4(c)所示),对第一轴32平移后定位,使得电插头在使用状态时结构紧固。
在一些实施例,底壳1内放置用于电压转换的供电电路板或蓄电池。
一些实施例,旋转件21平移的位移大于或等于5mm。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