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792338B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338B
CN109792338B CN201680089756.5A CN201680089756A CN109792338B CN 109792338 B CN109792338 B CN 109792338B CN 201680089756 A CN201680089756 A CN 201680089756A CN 109792338 B CN109792338 B CN 109792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downlink data
channel
downlink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338A (zh
Inventor
李�远
邵家枫
李超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与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不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上行信道与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支持多种传输时间间隔时,反馈这多种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Description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09月30日提交、申请号为PCT/CN2016/101077、发明名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国际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acknowledgment,HARQ-ACK)的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其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最小资源单位是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对应时域上1个OFDM符号 (OFDM Symbol,OS)和频域上1个子载波。在此基础上,由多个时域上连续的OS和频域上连续的子载波组成资源块(ResourceBlock,RB),RB是资源调度的基本单位。LTE系统的资源分配以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为粒度,1个TTI的长度为14个OS,即为1毫秒(ms)子帧。具体而言,1个TTI包含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为7个OS。
为了进一步降低LTE系统的传输时延,提高用户体验,Release 14中引入了时延降低(Latency Reduction)技术,将资源分配的时域粒度从1ms TTI 缩短为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 TTI,sTTI),以减小组包和解调制编码的时间,从而达到减小物理层空口时延的目的。LTE系统中可能支持的sTTI的长度包括7个OS、2个OS、2&3 OS或3&4 OS等。其中,2&3OS结构中,一个子帧中的一部分sTTI长度为2个OS,另一部分sTTI长度为3个OS;3&4 OS结构中,每个时隙包含两个sTTI,一个sTTI长度为3个OS,另一个sTTI 长度为4个OS。
另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时延需求,基站可以为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sTTI长度,每个用户的不同sTTI长度可以在2个OS或2&3 OS或 3&4 OS或7 OS半静态调整,但同一种sTTI长度与1ms TTI长度之间可以动态切换。
终端设备可以支持1ms TTI和sTTI之间的动态切换,所以终端设备在 HARQ反馈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HARQ反馈时延。因此,在基站和终端设备支持多种传输时间间隔时,如何反馈这多种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能够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支持多种传输时间间隔时,反馈这多种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或者,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
本反馈方法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三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所述第三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第二 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相同。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时,所述第二HARQ-ACK 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相同的时域资源和对应不同的载波。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七HARQ-ACK信息,所述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或者,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相同。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或者,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八HARQ-ACK信息,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信息,所述第五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六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所述第六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或者,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六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本反馈方法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信息,所述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或者,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所述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五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或者,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所述第三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HARQ-ACK 信息传输下行数据。
本反馈方法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ACK信息是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还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三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所述第三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或者,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终端设备,和/或第六方面中的网络设备。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调用下与其他设备通信。
第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调用下与其他设备通信。
第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调用下与其他设备通信,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中的终端设备,和/或第十方面中的网络设备。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终端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指令。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网络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中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反馈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架构示意性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1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先从整体上描述能够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 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系统架构的示例图。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图1 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此外,图1中的装置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从功能上划分的软件或者以上二者的结合。
网络设备110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向用户设备120发送数据后,用户设备 120会将指示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反馈给网络设备110。如用户设备120通过HARQ-ACK信息向网络设备110反馈该下行数据信道为正确接收、错误接收或没有接收到。这样,网络设备110就会根据用户设备120反馈的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后续是否需要重发下行数据。
从网络设备110向用户设备120发送下行数据信道,到用户设备120向网络设备110反馈HARQ-ACK信息之间会有延时,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对应不同的反馈时延。
如当传输时间间隔为1毫秒时,HARQ-ACK信息的反馈延时可能是4 毫秒;当传输时间间隔为7个OS时,HARQ-ACK信息的反馈延时可能是2 毫秒。
由此可以看出,当网络设备110通过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向用户设备 120传输下行数据信道时,即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不同长度的时域资源,如先在1毫秒的传输时间间隔向用户设备120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信道,然后再在7个OS的传输时间间隔向用户设备120发送第二个下行数据信道,则第一个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二个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时间可能会重叠。
那用户设备120接收网络设备110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时,该如何向网络设备110反馈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针对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使得用户设备120接收网络设备110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向网络设备110传输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 (Node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 或eNodeB),或者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小基站设备等,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2示出了反馈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2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此外,图 2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与图2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2中的全部操作。
S210,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某种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数据信道。
如终端设备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1ms 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或s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此时,1ms 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PDSCH,s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短PDSCH,可以简称为sPDSCH。
S220,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与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应理解,两个时域资源重叠(overlap)包括,两个时域资源有重叠的部分,其中两个时域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具有重叠的部分,例如1ms 子帧内的一个时域资源为1ms TTI,该子帧内的另一个时域资源为长度为 2OS的sTTI,两者不同但重叠;该子帧与其之后的下一个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某种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数据信道,如终端设备检测第二下行子帧是否包含1ms 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或s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此时,1ms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PDSCH,sTTI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sPDSCH。
S23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 HARQ-ACK信息。
其中,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不同。
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包括,网络设备发送该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时,该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其中,时域资源可以是数据信息部分对应的时域资源,而排除其所在的传输时间间隔中控制信道占用的时域部分,例如1ms PDSCH,其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是1ms中除去PDCCH 之外的时域部分;也可以是其所在的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全部时域资源,例如2个OS的sPDSCH,其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是该sTTI对应的2个下行OFDM符号。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包括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目标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包括,终端设备发送该目标上行信道时,该目标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类似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定义,不再赘述。目标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信道、第二上行信道、第三上行信道、第四上行信道、第五上行信道或第六上行信道或第七上行信道或第八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可以包括:第一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第二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或者,第一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第二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其中,第一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二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后续例子中的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九下行数据信道。
具体的,考虑到1ms TTI的HARQ反馈时延大于sTTI的HARQ反馈时延,因此当PDSCH早于sPDSCH时,针对PDSCH进行HARQ反馈的上行信道和针对sPDSCH进行HARQ反馈的上行信道可能时域上重叠,例如两个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内,或者在同一上行信道上同时承载两者的接收状态信息。
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且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将第一上行信道确定为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
其中,第一上行信道可以是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是上行业务信道,或者称为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可以是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或短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short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PUCCH),上行业务信道可以是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短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 (shor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sPUSCH)。
S24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 HARQ-ACK信息,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
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且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将第二上行信道确定为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二HARQ-ACK信息。
其中,第二上行信道可以为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是上行业务信道,或称为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可以是PUCCH或sPUCCH,上行业务信道可以是PUSCH或sPUSCH。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如图3所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图3中,左斜线格子表示检测到1ms的PDSCH,右斜线格子表示检测到sPDSCH,横线格子表示第一上行信道,竖线格子表示第二上行信道。
如图3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且在第二下行子帧也检测到sPDSCH时,则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的HARQ-ACK信息。
如图3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没有检测到sPDSCH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 的HARQ-ACK信息。
由图3中的(a)和(b)可知,终端设备检测到1ms PDSCH后,根据有无检测到sPDSCH来为1ms的PDSCH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反馈承载1ms 的PDSCH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此时,如图3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也可以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 sPDSCH的接收状态,具体而言,承载1ms的PDSCH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sPDSCH的接收状态。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上行信道反馈sPDSCH的接收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当第一上行信道或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时,具体可以是传输时间间隔为1ms的PUCCH或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 ms的sPUCCH。可选地,当第一上行信道或第二上行信道为上行业务信道时,具体可以是传输时间间隔为1ms的PUSCH或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的sPU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可以为PDSCH或sPDSCH。
可选地,sPUCCH的时域长度可以包括1个符号、2个符号、3个符号、 4个符号、1个时隙中的一种,1ms PUCCH的时域长度包括1ms。可选地, sPDCCH的时域长度可以包括1个符号、2个符号、3个符号、4个符号、1 个时隙中的一种,PDCCH的时域长度可以包括1ms。可选地,sPUSCH的时域长度可以包括1个符号、2个符号、3个符号、4个符号、1个时隙中的一种,1ms PUSCH的时域长度包括1ms。
可选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错误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NACK)。或者,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 ACK、NACK或不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DTX)。
例如,若终端设备在下行子帧中检测到某一个下行数据信道时,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该下行数据信道,则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ACK;若终端设备错误接收该下行数据信道,则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NACK。若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确定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某下行数据信道时,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可选地,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是终端设备在下行子帧中检测到该下行数据信道后用于表示接收正确的ACK或用于表示接收错误的NACK。
当然,当终端设备在检测下行子帧、确定没有该下行数据信道后,也可以给该下行数据信道确定一个可以用于表示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用NACK或DTX 来表示。
例如,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生成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的HARQ-ACK信息。此时,“NACK”或“DTX”表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有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子帧。或,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接收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生成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的HARQ-ACK信息。
可选的,ACK可以通过二进制“1”表示,NACK可以通过二进制“0”表示。或者,ACK可以通过二进制“1”表示,NACK和DTX可以通过二进制“0”表示。
终端设备在下行子帧中检测到下行数据信道时,由于可以通过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确定检测到数据信道,而检测到数据信道的存在并不代表正确接收数据信道,所以在下行子帧中检测到下行数据信道时,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既可以是ACK,也可以是“NACK”。具体地,终端设备盲检测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PDCCH 中包含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并校验判断是否检测到数据信道,如果校验正确,则说明检测到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并不影响其确定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具体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生成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并不影响其确定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具体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生成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下行子帧中执行数据信道检测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该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存在性。
一种是终端设备通过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确定目标下行子帧是否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另一种是通过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到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长度不同的其他下行数据信道,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
目标下行子帧为第一下行子帧或第二下行子帧,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后续提到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九下行数据信道。
如,终端设备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若检测到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则确定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反之则确定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
终端设备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有无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其中,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为针对目标下行数据信道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与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在相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也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中。若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可以在同一下行子帧内,也可以在不同下行子帧中。其中,传输时间间隔包括1ms TTI或sTTI。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与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相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包括: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和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在同一传输时间间隔的时域范围内。在相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用于调度 sPDSCH的sPDCCH;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应用控制信道使用两级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结构,1ms PDCCH中也可以承载一部分sPDSCH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对当前子帧内的所有sPDSCH都通用,此时sPDSCH也对应1ms PDCCH。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对应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授权DL grant信令,若检测到对应的DL grant则确定包含目标数据信道,否则不包含;也可以通过检测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用于指示当前下行子帧包含的TTI长度的信令,若指示当前子帧的TTI长度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同,则确定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例如控制信道采用两级DCI结构,1ms PDCCH中指示当前子帧的TTI长度为 1ms,则确定该子帧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sPDSCH。
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在相同传输时间间隔内时,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终端设备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反之则确定下行子帧中不包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例如,如果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1ms的PD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为1ms TTI的PDCCH,则终端设备检测到1ms TTI的PDCCH,则确定该下行子帧中包含1ms的PDSCH;如果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则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为相同sTTI的sPDCCH,则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相同sTTI的sPDCCH,则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的 sPDSCH。
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在相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内时,可以通过检测到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且接收到指示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存在的信令,来确定下行子帧中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反之则确定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在同一下行子帧内,或者可以在不同的下行子帧内。
例如,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其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是同一子帧内的PDCCH,该PDCCH不在sTTI中。由于sPDSCH可能是基于两级调度的,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PDCCH内的控制信令通知当前子帧中是否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
其中,该控制信令可以体现为:PDCCH内的控制信令通知终端设备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是1ms TTI子帧还是sTTI子帧,该信令同时间接地通知当前子帧中是否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如果该子帧是1ms TTI,则其包含的下行数据信道为PDSCH,如果是sTTI,则其包含的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因此如果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也可以通过检测 PDCCH来确定存在性。
另外,当调度方式为多sTTI调度,多子帧调度,或者半持续调度时,一个控制信道,PDCCH或sPDCCH,可能调度至少两个数据信道,PDSCH 或sPDSCH。此时,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与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能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中或在不同下行子帧中。
下面介绍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的具体检测方式。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下行数据调度或上行数据调度时,会使用终端设备特定的扰码对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进行加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终端设备特定的扰码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解扰,确定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调度了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检测到调度 PDSCH或sPDSCH的信息,则可以确定检测到下行数据信道,且终端设备需要对该下行数据信道进行HARQ反馈。
进一步地,若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TTI,终端设备通过控制信道检测到调度sPUSCH的UL grant,且该sPUSCH与第一上行控制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因为sTTI的调度时延与sTTI的HARQ-ACK反馈时延可能相同),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虽然没有调度下行数据,但可以不需要终端设备通过 sPUCCH反馈HARQ-ACK,但是sPUSCH与第一上行控制信道撞上了也是不能同传的。此时,需要终端设备选择与sPUSCH不相撞的sPUCCH反馈 HARQ-ACK。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到目标下行子帧包含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长度不同的其他下行数据信道,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是因为同一下行子帧的结构可能只是1ms TTI子帧和sTTI子帧中的一种,或者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长度不同的另一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优先级更高,因此,如果终端设备检测到其中的一种结构则可以排除另一种结构,如检测到其他时间长度的数据信道,则说明检测到该下行子帧中的目标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DTX。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和不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都能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其中,下行子帧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信令获取,或通过检测下行子帧内的参考信号结构来获取。
例如,终端设备如果通过检测1ms PDSCH对应的控制信道确定当前子帧中包含1msTTI,或者根据PDCCH中指示的子帧类型(指示方式如前所述),或者根据检测当前子帧的参考信号结构,确定当前下行子帧为1ms TTI 子帧,则可以排除sPDSCH的存在,也就是说,即使不检测sPDSCH的存在性,也可以确定当前子帧中不包含sPDSCH。
例如,如果sPDSCH的解调优先级更高,则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子帧中包含sPDSCH和检测到1ms PDSCH后,可以确定当前子帧中不包含1ms PDSCH,因为当前子帧中的sPDSCH的解调会打断同一子帧内1ms PDSCH 的解调。
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可以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存在性,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反馈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从而解决了HARQ-ACK反馈信息模糊的问题。
应注意,对于任意的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其对应哪些下行数据信道(即包含的比特数)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知的,而不是根据 TTI或sTTI是否存在而灵活确定。这样避免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对每个上行信道中包含的HARQ-ACK信息理解不一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反馈的技术方案同样可用于对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反馈。例如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lease,SPS Release) 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时,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时域资源,还可以对应不同但时域重叠的时域资源,也可以对应相同的时域资源但不同的频域或码域或空域资源。
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对应完全不同的时域资源可以指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没有重叠,但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早于或晚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
如图4所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图4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sPDSCH,且在第二下行子帧也检测到1ms PDSCH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sPDSCH 的HARQ-ACK。
如图4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s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没有检测到1ms PDSCH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sPDSCH 的HARQ-ACK。
由图4中的(a)和(b)可知,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并不重叠,且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早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
此时,如图4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PDSCH 的HARQ-ACK。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上行信道所占的无线资源可以由网络设备显式或隐式指示。隐式指示包含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资源映射得到;显式指示包括网络设备在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控制信令指示目标上行信道的无线资源,或者网络设备通过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无线资源,或者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目标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然后由该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控制信令指示资源集合中的序号使终端设备得到具体的资源。其中无线资源包括时域、频域、码域、空域资源中的至少一种。目标上行信道是指终端设备反馈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使用的上行信道。目标上行信道为第一上行信道、第二上行信道、第三上行信道、第四上行信道、第五上行信道或第六上行信道或第七上行信道或第八上行信道。
第一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不同,但对应重叠的时域资源时,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不同,但时间上有重叠的部分。
如图5所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图5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且在第二下行子帧也检测到sPDSCH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 的HARQ-ACK。
如图5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没有检测到sPDSCH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 的HARQ-ACK。
由图5中的(a)和(b)可知,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重叠。
此时,如图5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 sPDSCH的HARQ-ACK。
相同的时域资源但不同的频域、码域、空域资源包括: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完全相同,但从频域、码域、空域上正交。
本发明实例中,可选地,当终端设备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确定在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上行信道中发送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三HARQ-ACK信息。
可选地,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在时域上重叠,也就是说,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具有重叠的部分。当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时,由于终端设备可能不支持同传,即同时发送两个信道时域重叠的部分,因此当终端设备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不能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而需要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该HARQ-ACK。
进一步的,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可以相同,即两者是同一个上行信道,第三HARQ-ACK信息即为第二HARQ-ACK信息,终端设备用该上行信道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当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若根据HARQ定时关系,两者的HARQ-ACK反馈对应到同一时域资源的上行信道上,则在该上行信道上反馈两者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不重叠。当终端设备检测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若根据HARQ定时关系,两者的HARQ-ACK反馈对应到不同时域资源的上行信道,则分别在两个上行信道上,如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发送两个HARQ-ACK信息,且由于终端设备可能不支持同传,两个上行信道时域不重叠。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时,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七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上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根据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定时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定时,两者在同一上行子帧的前后两个不同的上行 sTTI:第二上行信道和第三上行信道分别反馈第二HARQ-ACK信息和第三 HARQ-ACK信息,也就是说,第二HARQ-ACK信息不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另外,该第二上行信道除了对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还对应着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也就是说,根据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定时,两者的HARQ-ACK都需要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此时如果即使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二下行子帧的sTTI上未检测到第七下行信道的存在,但是终端设备不确定基站是没有发送,还是在该信道上发送了但终端设备未检测到,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二 HARQ-ACK信息中还包含针对未检测到的第七下行信道的接收状态,以保证该第二HARQ-ACK信息的比特数目是固定的,从而保证基站能正确解调。由于第七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同一下行子帧,同一下行子帧中一个终端设备只对应同一长度的TTI,因此终端设备假设两个下行数据信道位于同一子帧中时域上不重叠的两个长度相同的sTTI,也就是说前后两个不同的sTTI,且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
如图6所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图6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图6中带方格线的格子表示第三上行信道。
如图6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且在第二下行子帧也检测到sPDSCH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 的HARQ-ACK。
如图6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检测到1ms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没有检测到sPDSCH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反馈1ms PDSCH 的HARQ-ACK。
如图6中的(c)所示,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位于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个sTTI,根据其HARQ反馈时延,其接收状态可以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具体而言,若终端设备检测不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反馈的第二HARQ-ACK信息中承载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此时,如图6中的(a)和(c)所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反馈sPDSCH的第三HARQ-ACK,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时域重叠,另外,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时域上不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任意一种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数据信道,到反馈该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即 HARQ-ACK时延或HARQ-ACK定时是预定义的。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方法,若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内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时延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时延使反馈 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时,终端设备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由于不支持同传而无法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或无法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
其中,在第一下行子帧内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内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时延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时延使反馈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二上行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三上行信道在时域上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当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时,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和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可以分别在两个上行信道上发送。
当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是同一个上行信道,即该上行信道的HARQ-ACK包含这两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选的,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时,第二HARQ-ACK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内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其中第二上行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定时是预定义的;如果根据针对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进行 HARQ反馈的HARQ定时,其HARQ-ACK接收状态也需要在第二上行信道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上反馈,则终端设备可以用第二上行信道同时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即第二HARQ-ACK还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的,第二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在时域上重叠。若根据 HARQ定时,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接收状态也需要在第二上行信道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上反馈,则当第二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时,终端设备不能分别在两个上行信道上单独传输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而需要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同时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图7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图7中带方格线的方格表示第三上行信道。
如图7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因为1ms的PDSCH的反馈时间与 sPDSCH的反馈时间没有撞在一起,因此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的第二上行信道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的第三上行信道的时域资源不一样,即无线资源不一样。
如图7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因为1ms的PDSCH的反馈时间与 sPDSCH的反馈时间撞在一起,因此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均可以同时为第二上行信道,即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的上行信道的无线资源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时延或HARQ-ACK定时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灵活的。其中,固定的方式包括,对于某个下行数据信道以及承载其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所在的上行信道,两者对应的TTI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时序关系是固定的,例如若子帧#n上1ms PDSCH 对应的接收状态在子帧#n+k(k是大于零的整数)的sPUCCH上反馈,则 sPUCCH总是位于子帧#n+k的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sTTI。灵活的方式包括,对于某个下行数据信道以及承载其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所在的上行信道,两者对应的TTI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时序关系是灵活的,例如若子帧 #n上1ms PDSCH对应的接收状态在子帧#n+k的sPUCCH上反馈,则 sPUCCH不局限于固定时域位置的sTTI,而可以由基站指示其sTTI在#n+k 中的位置,或者可以选择一个#n+k上也需要反馈sPDSCH接收状态的 sPUCCH,一起反馈1ms PDSCH接收状态和sPDSCH的接收状态。sPDSCH 到反馈其接收状态的短上行信道之间的HARQ-ACK定时通常是固定的,例如sPDSCH为子帧#n的第q(q是大于零的整数)个sTTI,则其对应的短上行信道为之后的第q+m(m是大于零的整数)个sTTI,例如m为一个子帧中包含的sTTI的数目时,对应的短上行信道为子帧#n+1的第q个sTTI。
可选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其中,该上行子帧为根据HARQ定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信道接收状态 HARQ-ACK信息的上行子帧,例如子帧#n上1ms PDSCH对应的接收状态在子帧#n+k上反馈。进一步的,该上行子帧为第一上行信道所在或者说对应的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sTTI,对应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二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来不及对第二上行信道进行组包的问题,例如假设子帧#n 上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1ms上行信道(第一上行信道) 为#n+4,对应的短上行信道(第二上行信道)为#n+4的第一个sTTI,子帧 #n+3上第6个s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短上行信道(第三上行信道)位于#n+4的第6个sTTI,则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需要将1ms上行信道切换为短上行信道,但是由于第二上行信道早于第三上行信道,终端设备来不及对第二上行信道组包;假设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第二上行信道为#n+4的最后一个sTTI,则1ms上行信道到短上行信道的切换时刻总是早于或等于第二上行信道,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及时对第二上行信道组包。这种反馈方式对应固定的1ms PDSCH HARQ-ACK定时。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 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说,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在该至少两个sTTI中重复反馈,此时该至少两个 sTTI中的任意一个sTTI都可以对应第二上行信道。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 sTTI包括终端设备从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切换到短上行信道之后,该上行子帧中的所有sTTI。例如假设子帧#n上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1ms上行信道(第一上行信道)为#n+4,对应的短上行信道(第二上行信道)为#n+4的第一个sTTI,子帧#n+3上第2个sPDSCH (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短上行信道位于#n+4的第2个sTTI,当终端设备在#n+2上检测到的第一个sPDSCH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需要将#n+4的1ms上行信道切换为短上行信道,则终端设备从#n+4的第2个sTTI起,该上行子帧的每一个sTTI上都反馈1ms PDSCH的接收状态(即使对于某个 sTTI,终端设备在#n+3上未检测到其对应的sPDSCH)。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这种反馈方式对应固定的1ms PDSCH HARQ-ACK定时。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具体的,若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检测到至少一个sPDSCH,则对于其中一个s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在其对应的短上行信道(第二上行信道)一起反馈该sPDSCH的接收状态和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若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的某个sTTI上未检测到 sPDSCH,则在其对应的短上行信道上不反馈1ms PDSCH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当至少一个短上行信道和1ms上行信道(例如1msPUCCH)时域上重叠时,若至少一个短上行信道都位于该1ms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时隙,则可以只打掉(puncture)与1ms PUCCH重叠的时隙发送短上行信道,而没有重叠的另一个时隙可以继续发送1ms PUCCH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以提升1ms HARQ-ACK传输可靠性;若短上行信道都位于1ms的第一个时隙,则1ms HARQ-ACK和短HARQ-ACK分别在PUCCH的第二个时隙和短上行信道上发送,也就是说第一个时隙的短上行信道可以不用于承载1ms HARQ-ACK;若短上行信道位于1ms的第二个时隙,则除了短 HARQ-ACK,该短上行信道也必须要承载1ms HARQ-ACK,因为1ms PUCCH的第一个时隙可能也被puncture了。这种反馈方式对应灵活的1ms PDSCH HARQ-ACK定时。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说,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在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中重复反馈。该至少两个sPDSCH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包含第二上行信道和第七上行信道。也就是说,若终端设备还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反馈第七HARQ-ACK信息,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例如,假设子帧#n上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若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 #n+3中检测到至少两个sPDSCH(其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和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位于第1个sTTI、第2个sTTI、第4个sTTI,则终端设备在每个 sPDSCH对应的短上行信道(其中包含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和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位于#n+4的第1个sTTI、第2个sTTI、第4个sTTI上,反馈对应sPDSCH 的接收状态和1ms PDSCH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七上行信道对应的TTI 可以根据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固定的HARQ-ACK定时确定。应理解,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 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即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的所有sPDSCH对应的所有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这种反馈方式对应灵活的1ms PDSCH HARQ-ACK定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果无线通信系统为下行多载波系统,即网络设备配置至少两个下行载波,每个载波都可能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且每个载波独立发送下行数据,即允许同一时刻其中一个载波发送数据而另一个载波未发送数据,那么终端设备需要针对每个载波上的数据信道独立进行检测,确定该载波是否有下行数据。
考虑到对于支持sTTI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设计复杂度,可能会在同一个下行子帧的每个载波的上配置相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所有载波在同一下行子帧上都是1ms TTI或者都是sTTI。
基于以上考虑,终端设备只要检测到其中一个载波上存在1ms PDSCH,则可以确定当前子帧上其他每个载波上都是1ms PDSCH,只要检测到其中一个载波上存在sPDSCH,则可以确定当前子帧上其他每个载波上都是 sPDSCH。
另外,考虑到终端设备针对多个下行载波的HARQ-ACK反馈可能只承载在一个上行载波的上行信道上,或者终端设备可能支持在同一上行子帧上的不同载波上分别发送上行信道,但不支持这些上行信道是不同长度且时间上重叠。在这样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只要在多个载波的其中一个载波上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则可以确定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在的子帧上,每个载波的数据信道都是第二长度,另外,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也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因此也需要选择第二上行信道。
只有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的所有载波上都没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才会选择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图8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8中的(a)所示,第二下行子帧的第一载波上不包含sPDSCH,但是在第二载波上检测到了sPDSCH,因此终端设备也需要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
而如图8中的(b)所示,第二下行子帧中任何载波上均没有检测到 sPDSCH时,终端设备选择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 HARQ-ACK信息。
可选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第一载波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第二载波可以不同,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可以在同一载波上,也可以不在同一载波上,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占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如时分复用系统),也可以占其他载波(如时分复用系统和频分复用系统),第二上行信道可以占第一载波或第二载波(如时分复用系统),也可以占其他载波(如时分复用系统和频分复用系统)。
可选地,当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不同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二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时,还可以在第二上行信道的HARQ-ACK信息中承载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的第一载波上的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将该下行数据信道称为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相同时域资源。
如果终端设备未检测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将该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定义为“NACK”或“DTX”,并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以避免网络设备发了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而终端设备未检测到,终端设备漏反馈了该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信息导致与网络设备对 HARQ-ACK比特数理解不一致的错误情况。
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直接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通过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如,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可以直接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此处目标下行子帧为第二下行子帧,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第一检测情况),选择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第二HARQ-ACK信息;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第二检测情况),选择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第一HARQ-ACK信息;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第三检测情况),可以选择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信息。
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在时域重叠。第四上行信道可以与第二上行信道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而言,第四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与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相同的无线资源是指时域、频域、码域、空域都相同,或者说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是同一个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当第四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与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相同时,若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也可以不同,即三个上行信道各不相同,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上行信道区分出上行信道中承载的HARQ-ACK信息所指示的接收状态具体表示的是哪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图9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图9中带方格子线的格子表示第四上行信道。
如图9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没有检测到sPDSCH,因此终端设备选择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
如图9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因此终端设备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此时,第二HARQ-ACK信息同时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如图9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检测到1ms的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因此终端设备选择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第四上行信道中的第四HARQ-ACK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可以使用NACK或DTX来表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在第四HARQ-ACK信息中额外增加一个比特域用于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如图10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没有检测到sPDSCH,因此终端设备选择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
如图10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1ms的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因此终端设备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此时,第二HARQ-ACK信息同时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如图10中的(c)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检测到1ms的 PDSCH,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sPDSCH,终端设备选择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信息,此时,第四 HARQ-ACK信息中还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用NACK或DTX表示。
图10中与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含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图10中带方格子线的格子表示第四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四HARQ-ACK信息中同时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若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相同,即第四上行信道为第二上行信道,则表示可以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同时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
第四上行信道与第二上行信道相同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无论第一下行子帧中有无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HARQ-ACK信息均同时承载了两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保证在这两种检测情况下使用的第二上行信道中用于指示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HARQ-ACK比特数保持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去解调解码第二上行信道,并读取对应的HARQ-ACK信息,不会产生由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HARQ-ACK比特数理解不同导致解码错误的情况。
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四HARQ-ACK 信息,相比于三种不同的检测情况分别使用不同的上行信道而言,可以节省控制信道资源,而三种不同的检测情况分别使用不同的上行信道的方法与终端设备选择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相比,可以节省用于指示接收状态的HARQ-ACK比特数目。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合理的方法。
由于第四HARQ-ACK信息中反馈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因此,如果网络设备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终端设备未检测到该信道存在,则网络设备接收到DTX或NACK就可以知道终端设备未正确接收该数据信道,可以执行重传;如果网络设备实际未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则网络设备接收到DTX或NACK状态,也不需要执行重传。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选择第四上行信道发送第四 HARQ-ACK信息,还包括,第四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其中,该上行子帧为根据HARQ定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信道接收状态HARQ-ACK信息的上行子帧。类似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不再赘述。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第四上行信道)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类似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该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此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该至少两个sPDSCH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包含第四上行信道和第八上行信道。终端设备还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八HARQ-ACK信息,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类似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不再赘述。应理解,第八HARQ-ACK信息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应理解,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八上行信道和第四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八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八上行信道和第四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 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终端设备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目标行数据信道,可以直接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此处,目标下行子帧为第一下行子帧,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不再赘述。
若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具体是通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不同的其他下行数据信道(为了后续描述方便,将该下行数据信道称为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来实现的,则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上行信道中的第四 HARQ-ACK信息还可以用于反馈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应理解,考虑到 sPDSCH的优先级更高,因此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为 sPDSCH,且长度小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排除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存在。更具体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应理解,考虑到第二长度可能小于第一长度,且可能网络设备半静态配置sTTI长度,支持1ms TTI和该长度的sTTI之间动态切换,因此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五下行数据信道长度都小于第一长度,则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长度。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若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既没有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也没有检测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此时,也可以将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称为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则第四上行信道中的第四HARQ-ACK信息除了用于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还可以同时用于反馈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如图11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发送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二HARQ-ACK。
如图11中的(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了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
如图11中的(c)所示,若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而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既没有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也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也可以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定义为NACK或DTX。
如图11中的(d)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此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定义为NACK 或DTX。
当终端设备在第四上行信道的第四HARQ-ACK信息中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第四上行信道可以与第二上行信道相同,即第四上行信道的无线资源与第二上行信道的无线资源相同,更具体地说,第四上行信道的时域、频域、码域和空域资源相同。或者说第四上行信道为第二上行信道。
当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承载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第四HARQ-ACK信息、且也在该第四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终端设备还会根据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原有的 HARQ-ACK反馈定时,在对应的原有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如在与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不同的时域资源上的第五上行信道)上反馈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虽然第一下行子帧中实际只发送了一种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但是终端设备针对该下行子帧进行了两次反馈,分别针对该子帧中可能支持的两种不同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分别使用不同的HARQ定时进行反馈。
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下行信道的HARQ定时反馈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信道的接收状态时,若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还会根据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在对应的原有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如在与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不同的时域资源上的第六上行信道)上反馈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类似于第五下行控制信道,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更具体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
此时,如果网络设备未收到原有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上的接收状态,但收到了第四上行信道,则也可以获取承载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从而可以提供接收 HARQ-ACK信息的分集增益。
具体而言,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有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是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发送承载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信息、且也在该第四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NACK或DTX),或者也在该第四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后,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原定的HARQ-ACK反馈定时时间使用对应的第五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五HARQ-ACK信息。此时,第五上行信道与第四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但在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原定的HARQ-ACK反馈定时时间使用对应的第六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六HARQ-ACK信息。
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但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原定的HARQ-ACK反馈定时时间使用对应的第六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六HARQ-ACK信息。
具体而言,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既没有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也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上发送承载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第四HARQ-ACK 信息、且也在该第四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也在该第四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原定的HARQ-ACK反馈定时时间使用对应的第六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六HARQ-ACK信息。此时,第六上行信道与第四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可以不同。
例如图12(a),第一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定时为为4ms,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sPDSCH的定时为2ms,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但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4ms时延反馈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并根据2ms时延反馈了该子帧中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例如图12(b),第一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定时为为4ms,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五下行数据信道sPDSCH的定时为2ms,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有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而是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4ms时延反馈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NACK状态,并根据2ms时延在第五HARQ-ACK中承载了该子帧中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例如图12(c),第一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定时为为4ms,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sPDSCH的定时为2ms,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但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4ms时延反馈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并根据2ms时延反馈了该子帧中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NACK接收状态。
例如图12(d),第一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定时为为4ms,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第六下行数据信道sPDSCH的定时为2ms,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且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也没有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4ms时延反馈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NACK接收状态,并根据2ms时延反馈了该子帧中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NACK接收状态。
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上未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且未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则由于第六HARQ-ACK信息中对应的接收状态仍为 NACK或DTX,因此网络设备检测到该接收状态后,不论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的是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还是第六下行数据信道,都会根据该接收状态进行对应下行数据信道的重传。
可选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第一长度时,第五上行信道(或第六上行信道) 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早于第四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或控制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在上行信道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按照网络设备指示反馈HARQ-ACK信息。
由于网络设备在发送该指示信息之前可能已经确定(指示信息晚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下行子帧中是否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预先判断 (指示信息早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下行子帧中是否将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因此,如果网络设备未发送或预期不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未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者说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者指示终端设备不需要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收到控制信令后只需要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不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进一步的,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下行子帧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因为如果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和HARQ反馈优先级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更高,则网络设备不需要终端设备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以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不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都不会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长度不同。如果网络设备发送了或预期将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发送或预期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优先级更高,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者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终端设备需要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该指示信息;该下行控制信道为对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同一传输时间间隔中也可以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可以在同一下行子帧中,也可以在不同下行子帧中。例如该信令为1比特,状态’0’表示第一下行子帧中没有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者表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信道上反馈HARQ-ACK信息的一组下行业务信道中的第一个;状态’1’表示第一下行子帧中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者表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信道上反馈 HARQ-ACK信息的一组下行业务信道中的第二个。
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在第八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该指示信息,类似于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该指示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在第九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该指示信息,类似于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包含该指示信息。
如当传输时间间隔为sTTI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sPDSCH)晚于传输时间间隔为1ms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PDSCH)时,网络设备可以将指示信息或控制信令放在sPD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sPDCCH或PDCCH)中。这样如果网络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实际没发送的PDSCH,则指示终端设备不需要在上行信道中包含承载1ms PDSCH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此时,终端设备只需反馈针承载sPDSCH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如果网络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发送了的PDSCH,则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在上行信道中包含承载1ms PDSCH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此时,终端设备收到该sPDCCH或PDCCH后,不论是否检测到1ms PDSCH,都会反馈该PDSCH的HARQ-ACK接收状态。如果未检测到1ms PDSCH,则该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
可选的,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进一步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考虑到1ms PDSCH的HARQ-ACK反馈时延大于 sPDSCH,因此当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 sPDSCH时,第一下行子帧在第二下行子帧之前,两者分别对应的上行信道才在时域重叠。
可选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考虑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采用较长的上行信道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性能更好,因此当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时,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例如,第一上行信道为1ms PUCCH,第二上行信道为sPUCCH。
另外,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下行数据信道的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该反馈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3所示。应理解,图13示出了该反馈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13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此外,图13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与图13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13中的全部操作。
S1310,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此处,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1320,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其中,第一下行子帧与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终端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133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其中,第一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没有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A-ACK信息的同时,在第一 HARQ-ACK信息中也承载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承载第二下行子帧中可能会发送的、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时域长度不一样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与上一个实施例中相同名称的下行子帧、下行数据信道、上行信道并不一定表示完全相同的含义。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也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也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行信道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行信道,也可以是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上行信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中也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也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同时承载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二HARQ-ACK信息。
应理解,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在目标下行子帧中检测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下行子帧中包含对应时域资源长度与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不同的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目标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目标下行数据信道,此处目标下行子帧为第二下行子帧,目标下行数据信道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确定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是通过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存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也可以是通过检测第二下行子帧中存在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来确定,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如,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检测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存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携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此时,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或,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检测到第二下行子帧中存在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携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此时,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或,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检测到第二下行子帧中存在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携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
或,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后,检测到第二下行子帧中既不存在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也不存在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可以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发送携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第一HARQ-ACK信息。此时,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为NACK或DTX。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 HARQ-ACK信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六下行数据信道。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sTTI,对应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一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五 HARQ-ACK信息,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四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四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 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此时,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
可选地,如前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 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还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六 HARQ-ACK信息,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六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 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此时,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接收状态为NACK或DTX。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根据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第一HARQ-ACK信息、且也在该第一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也在该第一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终端设备还会根据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原有的HARQ-ACK 反馈定时,在对应的原有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如在与第一上行信道不同的时域资源上的第二上行信道)上反馈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承载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第三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五HARQ-ACK信息。
也就是说,虽然第二下行子帧中实际只发送了一种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但是终端设备针对该下行子帧进行了两次反馈,分别针对该子帧中可能支持的两种不同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分别使用不同的HARQ定时进行反馈。
可选地,第二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不同。更具体地说,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时,第二上行信道可以晚于第一上行信道;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小于第二长度时,第二上行信道可以早于第一上行信道。
例如,第一下行子帧早于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按照1ms TTI的HARQ定时(例如4ms)在上行子帧的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接收状态,针对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按照 sTTI的HARQ定时(例如2ms)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NACK,针对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按照1ms TTI的HARQ定时在上行子帧 #n+6的第二上行信道上反馈接收状态,第二上行信道晚于第一上行信道。例如,第一下行子帧晚于第二下行子帧#n,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按照sTTI的HARQ定时(例如2ms)在上行子帧的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接收状态,针对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按照1ms TTI 的HARQ定时(例如4ms)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NACK,针对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按照sTTI的HARQ定时在上行子帧的第二上行信道上反馈接收状态,第二上行信道早于第一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根据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HARQ-ACK反馈定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承载了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第一HARQ-ACK信息,或者,且也在该第一HARQ-ACK信息承载了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时,终端设备还会根据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原有的HARQ-ACK反馈定时,在对应的原有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如在与第一上行信道不同的时域资源上的第三上行信道)上反馈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承载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具体的,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时域资源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第四HARQ-ACK信息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六HARQ-ACK信息。
也就是说,虽然第二下行子帧中网络设备可能实际没有发送任一种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或者网络设备发送了但是终端设备没有检测到任一种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但是终端设备针对该下行子帧进行了两次反馈,分别针对该子帧中可能支持的两种不同长度的下行业务信道,分别使用不同的HARQ 定时进行反馈。
例如,第一下行子帧早于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时,或者第一下行子帧晚于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时,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类似于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形式,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或指示消息,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应该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类似于上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子帧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子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可以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如果网络设备发送了或预期将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者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根据该控制信令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例如该信令为1比特,状态’0’表示第二下行子帧中没有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者表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信道上反馈HARQ-ACK信息的一组下行业务信道中的第一个;状态’1’表示第二下行子帧中发送了或预期将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者表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信道上反馈HARQ-ACK信息的一组下行业务信道中的第二个。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从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类似于在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从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类似于在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如果网络设备未发送或预期不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者指示终端设备不需要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收到控制信令后只需要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不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时,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检测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都不会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和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此时,如果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和HARQ反馈优先级更高,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不需要终端设备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本实施例中,该控制信令可以为PDCCH动态信令或者RRC高层信令。
如果该控制信令是RRC高层信令,考虑到网络设备为了避免两种不同长度的数据信道的HARQ反馈在同一上行时域资源上发送,可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避免1ms PDSCH和sPDSCH之间的动态切换。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不支持1ms PDSCH和sPDSCH之间的动态切换,或者不需要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收到指示后在该 RRC信令生效的时间内,都不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支持1ms PDSCH和sPDSCH之间的动态切换,或者需要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收到指示后在该 RRC信令生效的时间内,都会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如果该控制信令是PDCCH动态信令,可以承载在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或者承载在每个下行控制信道中。
如果该控制信令是PDCCH动态信令,可以是小区特定的(信令针对小区中所有激活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用户特定的(每个信令针对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
该控制信令可以是显式的,也可以是隐式的。显式的控制信令包括:RRC 或PDCCH中一个特定的比特位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隐式信令包括: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第二下行子帧中(可能)包含或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
如果第二下行子帧(可能)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HARQ-ACK中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反之不包含其接收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进一步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考虑到1ms PDSCH的HARQ-ACK反馈时延大于 sPDSCH,因此当一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 sPDSCH时,第一下行子帧在第二下行子帧之前,两个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才会在同一上行信道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进一步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为sPDSCH,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为1ms PDSCH。如上,不再赘述。
为了节省HARQ-ACK反馈的开销,网络设备如果不需要在同一上行信道中按照两种HARQ定时分别反馈两个不同传输时间间隔长度、位于不同下行子帧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例如只需要传输时延敏感业务或只需要传时延不敏感业务,或不希望增加额外的开销,例如多载波场景下上行信道的反馈信息比较大时,则可以通过控制信令通知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HARQ-ACK不需要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即仅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反之,如果网络设备对于发送传时延敏感业务和时延不敏感业务都有需求或上行信道容量比较充裕,则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HARQ-ACK也需要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在网络设备侧,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上行信道上发送的 HARQ-ACK信息,在该HARQ-ACK信息中获取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或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然后网络设备根据该HARQ-ACK信息指示的第一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和 /或第二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传输下行数据。
该上行信道可以是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是上行业务信道,又可称为上行数据信道;第一下行子帧与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上行信道,也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上行信道,对应地,第一 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也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三上行信道,对应地,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三HARQ-ACK信息。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可对应于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上行信道,所述第一 HARQ-ACK信息可以是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HARQ-ACK信息。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还可对应于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是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 HARQ-ACK信息。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可对应于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四上行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四HARQ-ACK 信息。此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还可对应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还可对应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还可对应于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此时,此处所述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是NACK或DTX。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sTTI。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 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 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 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说,网络设备还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三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三 HARQ-ACK信息,第三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三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 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如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此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可对应于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四上行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四HARQ-ACK信息。此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还可对应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还可对应图 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或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上行信道还可对应于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上行信道,此处所述的第一HARQ-ACK信息可以对应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第一HARQ-ACK信息。此时,此处所述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可以是 NACK或DTX。
可选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可以大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第一下行子帧在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可以小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第一下行子帧在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二 HARQ-ACK信息,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在网络设备接收上述HARQ-ACK信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应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该控制信令可以为PDCCH动态信令或者RRC高层信令。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还通过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
应理解,网络设备执行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与终端设备执行的上述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相对应,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架图。应理解,图14示出的终端设备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可包括其他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14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或者并非要包括图14中的所有模块。
检测模块1410,用于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检测模块1410还用于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处理模块1420,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不同。
所述处理模块1420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 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三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相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时,所述第二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占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和占用不同的载波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二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 sTTI,对应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二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 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 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 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检测模块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七HARQ-ACK信息,所述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 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 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相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检测模块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八HARQ-ACK信息,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八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八上行信道和第四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信息,所述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六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所述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所述第六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应理解,图14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500的示意性框架图。应理解,图15示出的终端设备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可包括其他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15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或者并非要包括图15中的所有模块。
检测模块1510,用于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检测模块1510还用于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处理模块1520,用于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 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 sTTI,对应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一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 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 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 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检测模块还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 信息,所述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四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 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在所述检测模块还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六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三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长度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应理解,图15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600的示意性框架图。应理解,图16示出的网络设备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还可包括其他模块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16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或者并非要包括图16中的所有模块。
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 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发送模块16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传输下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ACK信息是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 上都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说,所述接收模块还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三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三HARQ-ACK信息,第三HARQ-ACK 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三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应理解,图1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或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700的示意性框架图。终端设备 1700包括存储器1710和处理器1720。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730。
存储器17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72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710存储的程序。
当所述处理器1720执行所述存储器1710存储的程序时,具体用于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处理器1720还用于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处理器1720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不同。
处理器1720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1720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 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三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相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时,所述第二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相同的时域资源和占用不同的载波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二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 sTTI,对应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二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处理器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七HARQ-ACK信息,所述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七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 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相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处理器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八 HARQ-ACK信息,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二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八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或者第八上行信道和第四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信息,所述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六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所述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六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所述第六上行信道与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应理解,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14所示的终端设备,并且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800的示意性框架图。终端设备 1800包括存储器1810和处理器1820。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830。
存储器18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82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810存储的程序。
当所述处理器1820执行所述存储器1810存储的程序时,具体用于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处理器1820还用于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处理器1820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 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向网络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 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 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其中,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检测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时,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 sTTI,对应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第一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下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所述处理器还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四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五HARQ-ACK信息,所述第五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四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四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也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在所述处理器还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五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六HARQ-ACK信息,第六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六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六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六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五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 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HARQ-ACK信息,所述第三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未检测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三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三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长度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应理解,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对应于图15所示的终端设备,并且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900的示意性框架图。终端设备 1900包括存储器1910、处理器1920和收发器1930。
存储器19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92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910存储的程序。
当所述处理器1920执行所述存储器1910存储的程序时,所述收发器 1930具体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收发器193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传输下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ACK信息是在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时,根据第二下行子帧中是否包含第二下行数据子帧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选择不同的上行信道发送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从而实现了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时,合理反馈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上反馈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一上行信道对应或者说位于上行子帧的其中一个上行sTTI。进一步的,第一上行信道对应该上行子帧的最后一个上行sTTI。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sTTI中的每个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一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上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一步地,该上行sTTI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该上行子帧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中的每个sTTI上都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或者说,所述收发器还用于还接收终端设备在第三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三HARQ-ACK信息,第三HARQ-ACK 用于指示第一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应理解,第三下行数据信道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第三上行信道与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与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同。进一步的,第三上行信道和第一上行信道在同一上行子帧中。进一步的,该至少两个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包括该上行子帧上所有用于承载sPDSCH接收状态的上行sTTI。进一步地,该至少两个上行sTTI都位于该上行子帧的第二个时隙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子帧中第三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占用不同的无线资源,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发送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或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HARQ-ACK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或所述第一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后。
应理解,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对应于图16所示的网络设备,并且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或图13所示的反馈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00的示意性框架图。应理解,图20 示出的通信系统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其他设备或单元,或者包括与图20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相似的模块,或者并非要包括图 20中的所有模块。
通信系统2000包括终端设备2010和网络设备2020。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4所示的终端设备1400或图17所示的终端设备1700,也可以是图 15所述的终端设备1500或图18所述的终端设备1800;网络设备2020可以是图16所示的网络设备1600或图19所示的网络设备1900。为了简洁,次数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通信设备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且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时,所述第二HARQ-ACK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七HARQ-ACK信息,所述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错误应答NACK。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八HARQ-ACK信息,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NACK。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一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对第二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信道检测,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资源上不重叠;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不包含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一上行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HARQ-ACK信息,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第二长度;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占用的无线资源不同,且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时域资源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时,所述第二HARQ-ACK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检测模块还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八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七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七HARQ-ACK信息,所述第七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八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使用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四HARQ-ACK信息,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HARQ-ACK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错误应答NACK。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中包含第九下行数据信道时,使用第八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八HARQ-ACK信息,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九下行数据信道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时域上不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时域上重叠。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HARQ-ACK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为NACK。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子帧位于所述第二下行子帧之前。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1680089756.5A 2016-09-30 2016-11-04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9792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77 2016-09-30
CNPCT/CN2016/101077 2016-09-30
PCT/CN2016/104699 WO2018058743A1 (zh) 2016-09-30 2016-11-04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338A CN109792338A (zh) 2019-05-21
CN109792338B true CN109792338B (zh) 2021-02-26

Family

ID=6176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756.5A Active CN109792338B (zh) 2016-09-30 2016-11-04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995B2 (zh)
EP (1) EP3515002B1 (zh)
JP (1) JP6882462B2 (zh)
CN (1) CN109792338B (zh)
BR (1) BR112019006497A2 (zh)
WO (1) WO2018058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229B (zh) * 2016-09-29 2019-1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8085118A1 (en) * 2016-11-01 2018-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with shorter tti
GB2580049B (en) 2018-12-20 2021-01-13 Tcl Communication Ltd Uplink multiplexing in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2049703B1 (ko) * 2019-10-28 2019-11-28 장천석 파절 가능 영역을 개선한 치아 신경 치료용 엔도파일
CN113949492B (zh) * 2020-07-16 2023-06-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915A (zh) * 2003-02-14 2004-10-06 ���ǵ�����ʽ����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重发上行链路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WO2009118621A2 (en) * 2008-03-25 2009-10-01 Nokia Corporation Ack/nack transmission on pucch in lte-atdd with nxpdcch structure
CN101911813A (zh) * 2008-01-07 2010-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增强随机接入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68940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480775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770030A (zh) * 2012-11-02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2771B1 (ko) * 2010-09-15 2018-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039088B2 (en) * 2012-01-26 2018-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KR20130125695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주식회사 팬택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채널 셀렉션 전송을 위한 harq-ack 인덱스 매핑 및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91630B (zh) 2012-05-10 2016-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用户设备服务授权值的方法、用户设备和装置
US9131498B2 (en) 2012-09-12 2015-09-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JP6394918B2 (ja) * 2013-06-18 2018-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024215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cch resource mapping an harq-ack feedback
EP3195508A1 (en) * 2014-09-08 2017-07-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US10560245B2 (en) * 2014-10-21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low latenc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R103887A1 (es) * 2015-03-09 2017-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Canal pucch breve en canal spucch de enlace ascendente
EP3270526B1 (en) * 2015-03-12 2020-08-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control channel in short tti, and device using same
KR20180137010A (ko) * 2016-05-12 2018-12-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피드백 메시지 송신 방법, 피드백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5933100B (zh) * 2016-06-27 2019-09-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915A (zh) * 2003-02-14 2004-10-06 ���ǵ�����ʽ����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重发上行链路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11813A (zh) * 2008-01-07 2010-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增强随机接入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WO2009118621A2 (en) * 2008-03-25 2009-10-01 Nokia Corporation Ack/nack transmission on pucch in lte-atdd with nxpdcch structure
CN102468940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480775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770030A (zh) * 2012-11-02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06497A2 (pt) 2019-06-25
US10784995B2 (en) 2020-09-22
EP3515002B1 (en) 2024-01-10
JP6882462B2 (ja) 2021-06-02
CN109792338A (zh) 2019-05-21
JP2019537314A (ja) 2019-12-19
US20190296864A1 (en) 2019-09-26
WO2018058743A1 (zh) 2018-04-05
EP3515002A1 (en) 2019-07-24
EP3515002A4 (en)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9726B2 (en)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high 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0036586B (zh) 用于处理时间缩减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JP669356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短い送信時間間隔に基づく通信のための方法
US9756617B2 (en)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US8797985B2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KR101989759B1 (ko) 단일 및 다중 인터레이스 모드들을 지원하는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tdd)서브프레임 구조
CN110214430B (zh) 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JP6174810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使用す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EP256453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315253B1 (ko) 주파수-분할 듀플렉스 송신 시간 간격 동작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EP3738366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0784995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71724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KR20170126921A (ko) 자립식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tdd) 서브프레임 구조
WO2017132810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WO201801010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291745A (zh) 用于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EP3386254B1 (e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08809541B (zh)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107400A1 (zh) 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3051982A1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WO2017132788A1 (zh) 上行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2017208842A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使用す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JP2020115677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による方法
NZ623748B2 (en)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