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1225A -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31225A CN109731225A CN201910093322.8A CN201910093322A CN109731225A CN 109731225 A CN109731225 A CN 109731225A CN 201910093322 A CN201910093322 A CN 201910093322A CN 109731225 A CN109731225 A CN 1097312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skin
- emission
- ions
- physiotherapy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包括:电源;离子发生器,电连接电源;第一电极,电连接离子发生器;第二电极,电连接离子发生器;其中,离子发射理疗仪在工作时,第一电极与非理疗区皮肤接触,第二电极末端与待理疗区皮肤的距离为d,且d≥0.5cm。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采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使负离子发生器和人体形成回路,负离子通过钢针或碳毛刷的高压形成微电流,靠近皮肤,微电流直达皮肤患处,且可以深入皮肤组织,有效将负离子的功效作用于治疗区皮肤;此外,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电极与皮肤非接触的方式让电流通过皮肤,到达肌肉,避免了电极直接贴在皮肤上对皮肤造成局部高压大电流高温灼伤的可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背景技术
负离子具有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等功效,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用途。
但现有的负离子发射器发射的负离子一般是自然飘散于空气中,靠呼吸或皮肤自然吸收,不能起到很好的医疗效果;也出现了一些改进的等离子理疗仪,是用两个环形电极套在一个细的玻璃管上,加上中频高压电;玻璃管后边连气瓶吹气,把等离子体吹出来。但这种等离子理疗仪还是只能做表面处理,等离子很难进入皮肤下层,在皮肤内形成有效的电流,难以发挥等离子的治疗功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离子发射理疗仪。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包括:
电源;
离子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电源;
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
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
其中,所述离子发射理疗仪在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极与非理疗区皮肤接触,所述第二电极末端与待理疗区皮肤的距离为d,且d≥0.5c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的取值为0.5~6c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发生器发射的离子流I=Ioe-d,其中,d为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与所述待治疗区皮肤的距离,Io是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与所述待治疗区皮肤的距离最短时,且不发生空气击穿和电弧时的离子流,e为常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包括手腕、脚腕、颈肩部、耳后和手中的任意一部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和离子变换器,所述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离子变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钢针或碳毛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直流电源或低频脉冲电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3~15千伏kV。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频脉冲电源的输出频率为50~120Hz,脉冲宽度为5~65μs。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和皮肤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围,所述支架的末端至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至所述待治疗区的皮肤距离d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采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使负离子发生器和人体形成回路,负离子通过钢针或碳毛刷的高压形成微电流,靠近皮肤,微电流直达皮肤患处,且可以深入皮肤组织,有效将负离子的功效作用于治疗区皮肤。
2.当为直流电源时,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负离子流作用于治疗区皮肤,可以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对发烧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对对软组织扭伤造成的肿瘀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另外,可以促进肿瘀部位的血液循环,有消炎止疼、对创口表面杀菌消毒、促进创口恢复、减轻疤痕以及降低瘢痕的出现几率等作用。
3.当为低频脉冲电源时,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离子流脉冲,离子流脉冲与肌肉共振,刺激肌肉恢复,可以用于肌肉理疗,也可以用于眼部肌肉放松,延缓或治疗近视。
4.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电极与皮肤非接触的方式让电流通过皮肤,到达肌肉,避免了电极直接贴在皮肤上对皮肤造成局部高压大电流高温灼伤的可能。
5.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不用直接接触皮肤,便于移动电极位置,覆盖整个治疗区域(如发烧额头,较大创面),方便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第二电极的末端与待治疗区皮肤的距离d与离子流I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治疗实验效果图。
图中,1、电源;2、离子发生器;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包括电源1、离子发生器2、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其中,电源1和离子发生器2电连接,为离子发生器2提供电能;离子发生器2连接有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第一电极3与非治疗区的皮肤接触,第二电极4作用于待治疗区皮肤上方,与皮肤不直接接触,第二电极4末端与治疗区皮肤的距离为d,且d≥0.5cm。
具体地,第一电极3为阳极,第二电极4为阴极;将第一电极3做成腕带或项链的形式直接佩戴于人体,使阳极与人体非治疗区的皮肤直接接触;将第二电极4通过手持或固定装置使第二电极4与待治疗区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启动电源1,离子发生器2工作,产生的离子流通过第二电极4达到皮肤,使在第二电极4的末端和皮肤之间形成具有微风般的离子流,离子流到达待治疗区皮肤后,与阳极形成电流回路,使离子流进一步作用于治疗区皮肤组织。
下面对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理疗原理和治疗作用进行说明:
一、当电源1为直流电时,直流电产生的离子流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为:
(一)消炎作用
离子运动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通过轴突反射和节段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同时,离子流的电解作用使微量组织蛋白分解,释放出血管活性肽或组织胺,组织胺通过直接扩张小动脉、轴突反射、增高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引起血管扩张。除引起局部充血外,也可以通过节段反射加强相应节段深部脏器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局部的供氧,改善防御性免疫物质向局部的输入,使细胞间的淋巴流动旺盛,加速病理致痛化学介质的排出,使纤体分泌增加;这些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功能的改善。加上负离子自身的功效,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可用于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烧烫伤、各种伤口愈合。
比如,青少年的青春痘和粉刺,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如果处理不当,挤破,容易诱发感染,留下瘢痕。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可以快速消痒止痛,消除炎症,去油保水。
(二)瘢痕减轻作用
理疗时,组织内水分会从阳极向阴极流动,阳极下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阴极下组织含水量增多;利用阴极的作用,可使水分向瘢痕、干燥的组织集中。组织蛋白是亲水性的,由于水分增多,蛋白吸水,易于溶解膨胀变软,因而阴极能使瘢痕软化,使干燥的组织变软。另外,在负离子作用后皮肤血管短暂收缩,继而扩张,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营养,加快上皮再生,而有抑菌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
比如,剖腹产疤痕,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光滑、质地坚硬。大约在手术刀口结疤二至三周后,疤痕开始增生,此时局部发红、发紫、变硬,并突出皮肤表面。疤痕处有新生的神经末梢,但其是杂乱无章的。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可以促进刀口的愈合,减轻疤痕的印迹。
再比如,脸部的美容后处理,割双眼皮,拉皮,提线,隆鼻等美容项目,都会在脸部形成一些小伤口,使用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可以有效预防炎症的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降低瘢痕的出现几率。
同时,由于阳极可使局部皮肤组织脱水、皮肤干燥,对于有水肿或有渗出物的病灶和多汗的局部皮肤,可利用阳极的脱水作用进行治疗。
(三)降温作用
由于在阴极电极末端和皮肤之间形成持续不间断的离子流,离子流的运动带动周围环境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形成气流,气流作用于皮肤表面,可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1~2℃;对于发烧或软组织扭伤造成的肿瘀有降温作用。
(四)对老年褥疮的创口恢复作用
老年褥疮,主要是由于患者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继而因血供不足而发生缺血、缺氧情形而导致皮肤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病症,并且已经成为现如今临床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对于长期卧病在床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身体机能普遍处于衰退状态中,自身免疫抵抗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而更容易发生褥疮,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压疮合并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可以对褥疮区域进行消毒,促进创口的恢复。
(五)杀菌消毒作用
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负氧离子的同时,也会产生负臭氧离子,负臭氧离子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臭氧浓度0.3-2mg/L时,0.5-1min内就可以致死细菌。达到相同灭菌效果(如使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所需臭氧水药剂量仅是氯的0.0048%。
利用臭氧的这一特性,采用本发明的产生持续的负离子流对创口表面进行处理时,可消除创口处的细菌,并对创口进行消毒,加速创口的愈合。
另外,通过实验得出,臭氧释放浓度与第二电极末端距离待治疗区皮肤表面的距离的关系为,距离越近,臭氧释放浓度,杀菌消毒效果越好。当然,该距离保持在0.5~6cm。
二、当电源1为低频脉冲电流时,产生的间断式离子流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为:
电源1接通后,通过控制电源1使电源1输出低频脉冲式电流,离子发生器2产生间断式离子流,间断式离子流脉冲与肌肉共振,刺激僵硬肌肉的恢复,可以用于肌肉理疗,也可以用于眼部肌肉放松,延缓或治疗近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具体设置和参数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第二电极4末端与治疗区皮肤的距离d与电流I的关系图。第二电极4末端与皮肤的距离d和离子流I的关系为:I=Ioe-d,其中,Io是距离最短的时候,且不发生空气击穿和电弧时的离子流,e为常数2.71828。离子流的大小随着第二电极4末端与皮肤的距离变化而相应变化。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第二电极4末端与皮肤的距离控制在0.5cm~6cm。因为,距离太大离子流不能有效到达皮肤,与阳极形成回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距离太近,由于是在距离为2~3mm时,第二电极4的末端会和皮肤之间形成电弧放电,灼伤皮肤。
第一电极3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包括手腕、脚腕、颈肩部、手和头中的任意一部位。当然并不局限于这些部位。
比如,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电极3做成手腕带佩戴于手腕、脚腕带佩戴于脚踝,或者做成颈环佩戴于脖子上,作为电流回路中的阳极。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将第一电极3设置于电源1的尾部,且裸露出来,将离子发射理疗仪整体做成笔状、葫芦状、手枪状的手持装置,尖端发射离子流,尾端通过直接手持与手掌接触,使手掌形成电路回路中的阳极。该种实施方式只需手持即可,操作非常方便。当然,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做成眼镜样式的眼部理疗仪,第一电极3设置于镜腿上,可与耳朵附件的头部皮肤直接接触,使形成阳极。
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器2是负离子发生器2,可以采用市售的负离子发生器2,也可以对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2进行改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离子发生器2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和离子变换器;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包括压电变压器、压电变压器驱动电路模块和整流模块,压电变压器为压电陶瓷压电变压器;不仅可以抑制和消除现有负离子发生器采用的线圈型变压器产生正离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够生成等同于大自然的小粒径高活性生态级空气负离子。
第二电极4作为阴极,可以为不锈钢针,也可以为碳毛刷,优选使用碳毛刷。负离子发生器利用脉冲、振荡电器将低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利用碳毛刷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且电子立刻被氧分子捕捉,形成负离子。
当本发明采用直流电源1时,直流电压值为3~15千伏kV。直流电产生的持续离子流的作用如实施例一中“一”部分介绍;当本发明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时,低频脉冲电流的频率为50~120Hz,脉冲宽度为5~65μs。低频脉冲电流产生的间断式离子流的作用如实施例一中“二”部分介绍;在此都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为了使用方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支架5,如图3中所示。该支架5设置于所述离子发生器2和皮肤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极4的外围。支架5的作用是对第二电极4起到支撑的作用,用于第二电极4末端和治疗区皮肤之间的合适距离的控制。支架5末端与第二电极4末端之间距离刚好为d。当支架5接触治疗区皮肤时,阴极电极末端至治疗区皮肤的距离刚好适于离子流达到皮肤,与阳极形成电流回路,使离子流起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实验说明:
实验对象:手部皮肤皮炎患者,手背上有明显大块的红色瘢痕,如图4中a所示;
实验方法:将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的阳极套设于腕部,接通直流电源,将阴极对准红色瘢痕,并使钢针或电毛刷的尖端与准红色瘢痕保持0.5~6cm的距离,持续发射离子流3~5min;每天3~6次,一共持续6天。
实验效果:持续3天后,皮炎明显减弱,红色瘢痕减淡,治疗效果如图4中b所示;再继续持续治疗3天后,皮炎几乎消失,红色瘢痕也几乎看不出痕迹,治疗效果如图4中c所示。
此外,还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脸部的青春痘进行了治疗实验,消炎和祛瘢痕效果都很明显。
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采用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可以使负离子发生器和人体形成回路,负离子通过钢针或碳毛刷的高压形成微电流,靠近皮肤,微电流直达皮肤患处,且可以深入皮肤组织,有效将负离子的功效作用于治疗区皮肤。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通过电极与皮肤非接触的方式让电流通过皮肤,到达肌肉,避免了电极直接贴在皮肤上对皮肤造成灼伤的可能。本发明的离子发射理疗仪不用直接接触皮肤,便于移动电极,覆盖整个治疗区域(如发烧额头,较大创面),方便卫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
离子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电源;
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
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
其中,所述离子发射理疗仪在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极与非理疗区皮肤接触,所述第二电极末端与待理疗区皮肤的距离为d,且d≥0.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d的取值为0.5~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发射的离子流I=Ioe-d,其中,d为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与所述待治疗区皮肤的距离,Io是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与所述待治疗区皮肤的距离最短时,且不发生空气击穿和电弧时的离子流,e为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包括手腕、脚腕、颈肩部、耳后和手中的任意一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和离子变换器,所述直流负高压生成装置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离子变换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钢针或碳毛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直流电源或低频脉冲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3~15千伏kV。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脉冲电源的输出频率为50~120Hz,脉冲宽度为5~65μ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射理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和皮肤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围,所述支架的末端至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至所述待治疗区的皮肤距离d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3322.8A CN109731225A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3322.8A CN109731225A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31225A true CN109731225A (zh) | 2019-05-10 |
Family
ID=6636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93322.8A Pending CN109731225A (zh) | 2019-01-30 | 2019-01-30 |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3122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2996A (zh) * | 2019-06-13 | 2019-12-03 | 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离子脉冲电位手环 |
CN113329554A (zh) * | 2021-06-10 | 2021-08-31 | 四川大学 | 手持低温等离子体杀菌仪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63222U1 (ru) * | 2007-02-15 | 2007-05-27 | Автономная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нститут испытаний и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вооружения и военной техники (АНО ИнИС ВВТ) | Электростиму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вн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 холодноплазменных потоков с когерентным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м полем усовой т.в. |
CN101757722A (zh) * | 2008-11-28 | 2010-06-30 | 北京玉佳明三态离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臭氧高性能负氧离子化高压静电治疗仪的制造方法 |
CN102218194A (zh) * | 2011-05-18 | 2011-10-19 | 江西师范大学 | 调制式高压静电场空气负离子综合理疗仪 |
CN202569207U (zh) * | 2012-03-14 | 2012-12-05 | 牟学通 | 作用于人体患处的生态级负离子系统 |
-
2019
- 2019-01-30 CN CN201910093322.8A patent/CN1097312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63222U1 (ru) * | 2007-02-15 | 2007-05-27 | Автономная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нститут испытаний и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вооружения и военной техники (АНО ИнИС ВВТ) | Электростиму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вн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 холодноплазменных потоков с когерентным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м полем усовой т.в. |
CN101757722A (zh) * | 2008-11-28 | 2010-06-30 | 北京玉佳明三态离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臭氧高性能负氧离子化高压静电治疗仪的制造方法 |
CN102218194A (zh) * | 2011-05-18 | 2011-10-19 | 江西师范大学 | 调制式高压静电场空气负离子综合理疗仪 |
CN202569207U (zh) * | 2012-03-14 | 2012-12-05 | 牟学通 | 作用于人体患处的生态级负离子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2996A (zh) * | 2019-06-13 | 2019-12-03 | 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离子脉冲电位手环 |
CN113329554A (zh) * | 2021-06-10 | 2021-08-31 | 四川大学 | 手持低温等离子体杀菌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9142862A (ja) | 医学的状態と疾患を治療するようにプラズマ状態の一酸化窒素を利用する装置 | |
US8317782B1 (en) |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skin tissue | |
KR100753426B1 (ko) | 피부 미백 및 치료 기능을 갖는 마스크 | |
JP2016538054A (ja) | 気管支疾患の治療のための胸腔鏡検査方法 | |
JP2017519010A (ja) | 動物の医学的状態と疾患を治療するようにプラズマ状態の一酸化窒素を利用する獣医学的方法 | |
KR101158009B1 (ko) | 고주파 치료장치 | |
CN109731225A (zh) | 一种离子发射理疗仪 | |
Antonio Rusciani et al. | NONSURGICAL TIGHTENING OF SKIN LAXITY: ANew RADIOFREQUENCY APPROACH | |
RU2244573C2 (ru) |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косметической/медицинской терапии | |
KR101247376B1 (ko) | 지방분해ㆍ흡입 시술용 핸드 피스 | |
KR101293992B1 (ko) | 다한증 전기치료기 | |
Soon et al. | Electrosurgery, electrocoagulation, electrofulguration, electrodessication, electrosection, electrocautery | |
RU2514337C2 (ru) |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варикозной болезни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эндовазальной лазерной коагуляции вен | |
CN109925600B (zh) | 一种离子发射护眼仪 | |
CN108524237A (zh) | 一种穿戴式创面消毒康复装置 | |
CN208492988U (zh) | 一种led波动电子刺激仪 | |
TWI860969B (zh) | 冷熱敷件裝置 | |
CN212234665U (zh) | 一种头皮糠疹治疗仪 | |
Gottschalk | Practical electro-therapeutics | |
CN116712668A (zh) | 一种基于导电水凝胶微针的颈戴式电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递送装置 | |
RU2238067C1 (ru) |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терминальной болевой глаукомы | |
RU154805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акуумно-холодно-плазменной терапии трофических язв и длительно незаживающих ран | |
CN205667598U (zh) | 一种老年人用膝关节治疗装置 | |
CN116440418A (zh) | 一种基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的三合一伤口治疗仪 | |
Scott | Let's get physic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