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678640A -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8640A
CN109678640A CN201710980447.3A CN201710980447A CN109678640A CN 109678640 A CN109678640 A CN 109678640A CN 201710980447 A CN201710980447 A CN 201710980447A CN 109678640 A CN109678640 A CN 109678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gas
absorption tower
methane
reac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04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淑娟
李东风
张明森
李琰
邵华伟
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7109804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8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8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8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2/76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condens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partial elimination of hydrogen
    • C07C2/8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condens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partial elimination of hydrogen oxidative coup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005Processe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teps in s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1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absorption, i.e. 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with the aid of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40Ethylene produ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领域,涉及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OCM反应气体经压缩机升压、冷却后送往吸收塔;2)吸收剂从吸收塔顶部进入,吸收OCM反应气体中的C2馏分及以上组份;吸收塔的塔顶气相物流送往冷量回收系统,塔釜物流送至解吸塔;3)解吸塔塔顶气相物流作为产品采出,塔釜得到的贫溶剂经过冷却降温后,返回吸收塔顶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操作温度,对设备材质要求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能耗,并且,整套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乙烯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长期以来,它的生产一直依赖于石油裂解路线,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随着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引发乙烯裂解原料价格的上涨,同时乙烯裂解原料的供不应求现象也十分突出,面对这一现状,世界各国都在调节能源利用结构,并不断寻找新的乙烯生产路线。2010年,随着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突破,大量难以开采的甲烷被开采出来,甲烷的化工利用又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因此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乙烷的研究再一次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简称OCM)的目标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甲烷转化为乙烯,反应产物比较复杂,主要有甲烷、乙烯、乙烷、CO、CO2、O2等。专利申请US20150368167公开了一种OCM反应产物分离方法,通过分离单元可得到三个产品流股,富C2流股,富氮气流股和富甲烷流股。OCM反应产物先在第一个分离塔中得到富C2流股和甲烷氮气流股,然后在第二个分离塔中得到富氮气流股和富甲烷流股。由于分离方法均采用低温精馏,整个分离单元温度非常低,第一个分离塔顶温度低至-162℃,第二个分离塔顶温度低至-210℃,这对设备材质要求非常高,极大增加了投资成本,能耗高。
专利申请CN201710006765.X公开了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产物分离工艺,该工艺将反应产物通过压缩、醇胺法、干燥、深冷精馏等工序将组分逐一分离,最终得到聚合级乙烯产品,乙烯回收率99%以上。该专利明显提升了产品品质,但分离仍为深冷精馏,需要冷箱提供较低等级冷量。
专利申请WO2015105911公开了一种甲烷氧化偶联系统,将甲烷氧化偶联转化为乙烯,再将乙烯转化为可选择的高级烃产物。但该专利申请中对OCM产物气中的乙烯与其他组分,比如未反应的甲烷、乙烷、CO、CO2、氮气、水等等的分离,仍然采用低温精馏,第一分离器用于将甲烷/氮气与C2以上组分分离,该分离器的运行温度低至-160℃左右,第二分离器用于将甲烷与氮气分离,其运行温度低至-200℃左右。
现有技术的方法均需较低的操作温度,对设备材质要求非常高,极大增加了投资成本,限制了OCM工艺的工业应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耗低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操作温度,对设备材质要求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能耗,并且,整套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OCM反应气体经压缩机升压、冷却后送往吸收塔;
2)吸收剂从吸收塔顶部进入,吸收OCM反应气体中的C2馏分及以上组份;吸收塔的塔顶气相物流送往冷量回收系统,塔釜物流送至解吸塔;
3)解吸塔塔顶气相物流作为产品采出,塔釜得到的贫溶剂经过冷却降温后,返回吸收塔顶部。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4)来自吸收塔顶的气相物流进入由冷箱、膨胀机和闪蒸罐组成的冷量回收系统中,利用自身的压力膨胀制冷,在闪蒸罐中闪蒸,回收其中未被吸收的C2馏分和夹带的吸收剂,不含C2馏分的尾气经膨胀机驱动的增压机升压后排放;具体地,来自吸收塔顶的气相物流进入冷箱,将温度降低至-35℃至-80℃,再进入膨胀机将气体膨胀,然后进入闪蒸罐闪蒸,罐顶气体进入冷箱后升压排放,罐底液体返回吸收塔顶部;和/或
5)根据本发明,如果需要,可以对解吸塔顶气相进行脱炔处理,解吸塔塔顶气相先送往脱炔反应器,通过加氢反应脱除炔烃,脱炔后的物流再作为产品采出。本发明对脱炔处理所用催化剂和工艺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和常识确定其具体操作条件和方法。
在压缩步骤中,OCM反应气体一般需要逐级提高压力,优选压力提高到2.0-3.5MPa,本发明对压缩的段数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采用多段压缩,进一步优选采用五段压缩。
在冷却步骤中,优选将反应气体冷却至-40℃至-30℃,所需冷量由-40℃级丙烯制冷压缩机提供相应冷量。
优选地,本发明包括净化步骤,主要包括脱酸性气体和干燥处理,本发明对该步骤的具体工艺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其具体操作条件和步骤。例如,脱酸性气体可在胺洗塔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压缩:将OCM反应气体压力逐级提高到2.0-3.5MPa。
(2)净化:在压缩段间,对OCM反应气体进行脱酸性气体、干燥处理。
(3)冷却:将步骤1)-2)得到的压缩后的OCM反应气体逐级冷却至-40℃至-30℃。
(4)吸收:吸收剂从吸收塔顶部进入,吸收OCM反应气体中的碳二馏分及以上组份;吸收塔的塔釜物流送至解吸塔处理;塔顶气体物流送往冷量回收系统。
(5)解吸:来自吸收塔的塔釜物流进入解吸塔,塔釜得到的贫溶剂经过冷却降温后,返回吸收塔顶部作为吸收剂循环使用,塔顶得到气相送往脱炔反应器。
(6)脱炔:来自解吸塔顶的气相进入脱炔反应器,通过加氢反应,脱除其中的炔烃。
(7)冷量回收:来自吸收塔顶的气相物流进入由冷箱、膨胀机和闪蒸罐组成的冷量回收系统中,利用自身的压力膨胀制冷,在闪蒸罐中闪蒸,回收其中未被吸收的C2馏分和夹带的吸收剂,不含C2馏分的尾气经膨胀机驱动的压缩机升压后排放,该尾气经处理后也可返回OCM反应器入口。
在吸收步骤中,所述吸收剂优选为含有丙烷的碳三馏分,含有正丁烷、异丁烷的碳四馏分,或者含有正戊烷、异戊烷的碳五馏分;进一步优选为含有丙烷的碳三馏分。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对吸收剂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常识确定。
优选地,吸收塔的理论板数为30-80,操作压力为1.5-5.0MPa,塔顶温度为-40℃至-20℃。
在解吸步骤中,解吸塔塔釜得到的解吸后的吸收剂经逐级冷却后返回吸收塔循环利用。部分吸收剂会随吸收塔顶气相进入冷量回收系统,因此,优选在解吸塔釜引入一股吸收剂作为补充,以保证系统中吸收塔吸收剂用量。
优选地,解吸塔的理论板数为20-60,操作压力为1.0-4.0MPa。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吸收塔和解吸塔;其中,吸收塔塔顶连接冷量回收系统,塔釜连接解吸塔;所述冷量回收系统优选包括冷箱、膨胀机和闪蒸罐;闪蒸罐罐顶连接冷箱,罐底连接吸收塔顶部;解吸塔塔顶连接有富碳二产品管线,塔釜连接吸收塔顶部;任选地,所述解吸塔塔顶连接脱炔反应器后连接富碳二产品管线。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离装置通过所述压缩机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直接连接,以分离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吸收塔和解吸塔;其中,吸收塔塔顶连接冷箱后连接膨胀机和闪蒸罐,塔釜连接解吸塔中部;所述闪蒸罐罐顶连接冷箱后连接增压机,然后连接尾气排出管线,罐底连接吸收塔顶部;解吸塔塔顶连接脱炔反应器后连接富碳二产品管线,塔釜连接吸收塔顶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吸收塔和解吸塔;其中,吸收塔塔顶连接冷箱后连接膨胀机和闪蒸罐,塔釜连接解吸塔中部;所述闪蒸罐罐顶连接冷箱后连接增压机,然后连接尾气排出管线,罐底连接吸收塔顶部;解吸塔塔顶连接富碳二产品管线,塔釜连接吸收塔顶部。
本发明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分离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分离工艺温度较高,采用丙烯制冷压缩机即可满足整套工艺冷量需求,对设备材质要求降低,也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投资。
2)工艺流程简单,产品品质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分离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分离工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2、压缩机;3、换热器;4、吸收塔;5、解吸塔;6、脱炔反应器;7、冷箱;8、闪蒸罐;9、膨胀机;10、增压机;11、氧气/富氧;12、甲烷;13、富碳二产品;14、尾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
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对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进行分离。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2、换热器3、吸收塔4和解吸塔5;其中,吸收塔4塔顶依次连接冷箱7、膨胀机9和闪蒸罐8;闪蒸罐8罐顶连接冷箱7后连接增压机10,然后连接尾气排出管线,罐底连接吸收塔4顶部;解吸塔5塔顶连接富碳二产品管线,塔釜连接吸收塔4顶部。其中,压缩机2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1相连,在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1中,氧气/富氧11与甲烷12反应,得到OCM反应气体。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1的出口组成见表1。
表1
组成 mol%
氧气 0.55
CO 5.69
CO<sub>2</sub> 6.15
甲烷 34.06
乙烯 7.72
乙烷 2.52
丙烷 0.55
42.75
所述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压缩:来自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器1的OCM反应气体被送往压缩机2,经过三段压缩,压力升高至1.0MPag,然后送往胺洗塔进行脱酸性气体处理。
(2)净化:在胺洗塔中进行脱酸性气体处理后,再对OCM反应气体进行干燥。
(3)冷却:净化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压缩机2四段,进行四五段压缩后,压力升高至3Mpag,然后经换热器3逐级冷却至-35℃后进吸收塔4。
(4)吸收:吸收塔4的理论板数为55,操作压力为2.7MPag,塔顶温度-27℃。所用吸收溶剂为富含丙烷的碳三馏分,溶剂从吸收塔4塔顶进入塔内,OCM反应气体从第30块塔板进入。OCM反应气体中的碳二及以上组分被溶剂吸收下来,从塔釜采出,进入解吸塔,塔顶为甲烷、氧气、CO等轻组分,并夹带有少量吸收剂。
(5)解吸:解吸塔5的理论板数为30,操作压力为2.2MPag。解吸塔5塔顶气相作为富碳二产品13采出,塔釜贫溶剂经逐级换热后冷却至-35℃返回吸收塔4循环使用。
(6)冷量回收:吸收塔4塔顶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冷箱7,温度降至-45℃,经膨胀机9后进入闪蒸罐8闪蒸,闪蒸罐8罐顶的气体进入冷箱7,罐底液相返回吸收塔4。气体进入冷箱7后,再进入增压机10,最终得到富含甲烷、氧气、CO等组分的尾气14。
所得到的富碳二产品13组成见表2。
表2
组成 mol%
甲烷 0.26
乙烯 42.61
乙烷 13.74
丙烷 43.39
在本实施例中,乙烯和乙烷的回收率为99.4%。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OCM反应气体经压缩机升压、冷却后送往吸收塔;
2)吸收剂从吸收塔顶部进入,吸收OCM反应气体中的C2馏分及以上组份;吸收塔的塔顶气相物流送往冷量回收系统,塔釜物流送至解吸塔;
3)解吸塔塔顶气相物流作为产品采出,塔釜得到的贫溶剂经过冷却降温后,返回吸收塔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4)来自吸收塔顶的气相物流进入由冷箱、膨胀机和闪蒸罐组成的冷量回收系统中,利用自身的压力膨胀制冷,在闪蒸罐中闪蒸,回收其中未被吸收的C2馏分和夹带的吸收剂,不含C2馏分的尾气经膨胀机驱动的增压机升压后排放;和/或
5)解吸塔塔顶气相先送往脱炔反应器,通过加氢反应脱除炔烃,脱炔后的物流再作为产品采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步骤4)包括:来自吸收塔顶的气相物流进入冷箱,将温度降低至-35℃至-80℃,再进入膨胀机将气体膨胀,然后进入闪蒸罐闪蒸,罐顶气体进入冷箱后升压排放,罐底液体返回吸收塔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步骤1)中,压缩机升压至2.0-3.5MPa,冷却至-40℃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步骤1)中压缩机采用多段压缩,优选采用五段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在压缩段间,对OCM反应气体进行脱酸性气体和干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为含有丙烷的碳三馏分,含有正丁烷、异丁烷的碳四馏分,或者含有正戊烷、异戊烷的碳五馏分;优选为含有丙烷的碳三馏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步骤3)中,解吸塔釜引入一股吸收剂作为补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其中,
吸收塔的理论板数为30-80,操作压力为1.5-5.0MPa,塔顶温度为-40℃至-20℃;
解吸塔的理论板数为20-60,操作压力为1.0-4.0MPa。
10.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吸收塔和解吸塔;其中,
吸收塔塔顶连接冷量回收系统,塔釜连接解吸塔;所述冷量回收系统优选包括冷箱、膨胀机和闪蒸罐;闪蒸罐罐顶连接冷箱,罐底连接吸收塔顶部;
解吸塔塔顶连接有富碳二产品管线,塔釜连接吸收塔顶部;
任选地,所述解吸塔塔顶连接脱炔反应器后连接富碳二产品管线。
CN201710980447.3A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96786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447.3A CN109678640A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447.3A CN109678640A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8640A true CN109678640A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8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0447.3A Pending CN109678640A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86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9303A (zh) * 2019-09-05 2021-03-05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丙烯腈尾气冷却低温吸收系统及吸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8584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
CN104419464A (zh) * 2013-09-10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厂干气回收系统及干气回收方法
CN106068323A (zh) * 2014-01-08 2016-11-02 希路瑞亚技术公司 乙烯成液体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31292A (zh) * 2017-01-05 2017-06-13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产物的分离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8584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
CN104419464A (zh) * 2013-09-10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炼厂干气回收系统及干气回收方法
CN106068323A (zh) * 2014-01-08 2016-11-02 希路瑞亚技术公司 乙烯成液体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31292A (zh) * 2017-01-05 2017-06-13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产物的分离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来翊等: "《OCM法制乙烯中吸收塔的模拟》", 《计算机仿真》 *
黄萍: "《OCM法制乙烯分离工艺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黄萍等: "《甲苯吸收分离乙烯工艺的火用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9303A (zh) * 2019-09-05 2021-03-05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丙烯腈尾气冷却低温吸收系统及吸收方法
CN112439303B (zh) * 2019-09-05 2023-02-03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丙烯腈尾气冷却低温吸收系统及吸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8635B (zh) 一种饱和烃裂解气分离系统和富乙烷/丙烷饱和烃的利用方法
JP7546555B2 (ja) 軽質炭化水素の分離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4557387B (zh) 一种炼厂混合干气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103333039B (zh) 一种降低吸收剂用量的轻质烯烃分离方法及其装置
CN104557384B (zh) 一种炼厂混合干气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101759518B (zh) 采用油吸收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
CN109045929B (zh) 一种炼厂干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8456128A (zh) 一种丙烷脱氢产品气的分离工艺及系统
CN103304358A (zh) 一种利于产品回收的低碳烯烃的分离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59516A (zh) 一种采用油吸收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
CN109678641A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CN109678636A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CN103030494B (zh) 用于分离催化裂化干气或乙烯裂解气中的乙烯、乙烷的吸收水合耦合装置及方法
CN105062545A (zh) 一种轻烃回收方法
CN111004079B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12142550B (zh) 一种用于生产乙苯的方法
CN109678640A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CN111004081B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13354506B (zh) 一种组合吸收回收分离炼厂饱和干气中低碳烃的方法
CN109678639A (zh)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气体的分离方法和装置
CN112707787B (zh) 一种带净化的裂解气分离系统及利用方法
CN112920007A (zh) 一种产品为高浓度乙烯的催化裂解气分离工艺与装置
CN107602333A (zh) 一种甲醇制烯烃反应气的分离方法
CN115253604B (zh) 一种nmp分离富含碳二碳三干气的装置与方法
CN113350974B (zh) 一种饱和干气中h2、c1、c2和c3的分离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