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7345A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77345A CN109677345A CN201910026762.1A CN201910026762A CN109677345A CN 109677345 A CN109677345 A CN 109677345A CN 201910026762 A CN201910026762 A CN 201910026762A CN 109677345 A CN109677345 A CN 1096773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bumper
- telescopic
- controller
- metal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28—Metallic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2—Fluid shock absorbers, e.g. with coaxial coil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38—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adjustably or movably mounted, e.g. horizontally displaceable for securing a space between parked vehicles
- B60R19/4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adjustably or movably mounted, e.g. horizontally displaceable for securing a space between parked vehicles in the direction of an obstacle before a collision, or extending during driving of the vehicle, i.e. to increase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bum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2019/026—Buffers, i.e. bumpers of limited ex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安装在轿车头部的前毫米波雷达连接,前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连接;控制器还与安装在轿车尾部的后毫米波雷达连接,后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连接;控制器还通过前气压泵开关与前气压泵连接,前气压泵与前气压囊连接;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气压泵开关与后气压泵连接,后气压泵与后气压囊连接;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弹射器开关与前弹射器连接;前弹射器与前伸缩保险杠连接;控制器还通过后弹射器开关与后弹射器连接,后弹射器与后伸缩保险杠连接;具有轿车与前车或后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软碰撞,减少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到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超过10--26万,万车伤亡人数13.7人。高于日本10倍。全世界每年死亡超过50--125万。累积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受伤者3000万人/年,永久性致残300万/年。碰撞和追尾是造成伤亡的主要交通事故。
目前的轿车保险杠大部分采用塑料材质。成本低廉,但是一撞就掉,保护轿车的功能值得怀疑。特别是轿车与大货车追尾,轿车车毁人亡,说明轿车的保险杠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大货车底盘高为1.2米,轿车的保险杠高度仅有50厘米左右,轿车高度1.5米,大车的底盘正好与轿车乘客头部同高度,轿车乘客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轿车防碰撞设计太脆弱,车辆在中、高速行驶,一旦发生碰撞,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目前轿车安全方面,难以满足社会、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具有轿车与前车或后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软碰撞,减少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安装在轿车头部的前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前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与安装在轿车尾部的后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后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气压泵开关与前气压泵连接,所述前气压泵与前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气压泵开关与后气压泵连接,所述后气压泵与后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弹射器开关与前弹射器连接;前弹射器与前伸缩保险杠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弹射器开关与后弹射器连接,后弹射器与后伸缩保险杠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均安装在汽车头部;所述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均安装在汽车尾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前气压囊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中,所述前气压囊通过前气压泵充气,所述前气压囊与前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一金属板;所述前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后气压囊设置在第二金属壳中,所述后气压囊通过后气压泵充气,所述后气压囊与后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板;所述后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前气压囊与后气压囊之间设有中间伸缩弹簧。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金属壳和第二金属壳的设置,用于防止气压囊过度充气导致气压囊爆裂,对乘客造成人身伤害;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设置,用于防止前伸缩保险杠和后伸缩保险杠在伸缩过程中将气压囊戳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前弹射器包括前左侧弹射器和前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前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前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前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前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前弹射器开关控制,前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头纵切面平行,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头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后伸缩保险杠也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后弹射器包括后左侧弹射器和后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后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后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后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后弹射器开关控制,后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尾纵切面平行,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尾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车辆底盘左侧与车辆底盘右侧的左右之分,是对驾驶员坐在驾驶位置上后,驾驶员左手边对应的即为左侧,驾驶员右手边对应的即为右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第一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二或第三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一金属杆作为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底座,第一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二金属杆还通过第一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第三金属杆还通过第二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第一伸缩弹簧和第二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前伸缩保险杠被前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二金属杆在第一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三金属杆在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第四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五或第六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四金属杆作为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底座,第四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五金属杆还通过第三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第六金属杆还通过第四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第三伸缩弹簧和第四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后伸缩保险杠被后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五金属杆在第三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六金属杆在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同理,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前后伸缩保险杠与轿车车体之间均设有弹簧,减轻撞击力度。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同理,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当轿车遇到前车的撞击时,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可以减轻前车对驾驶员的撞击;
当轿车遇到前车的撞击时,前气压囊的对前伸缩保险杠缓冲,可以避免前伸缩保险杠对轿车车体的强力冲击;
当轿车遇到后车的撞击时,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可以减轻后车对后座人员的撞击;
当轿车遇到后车的撞击时,后气压囊的对后伸缩保险杠缓冲,可以避免后伸缩保险杠对轿车车体的强力冲击;
当轿车遇到前车和后车同时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可以减轻前后车对车上乘坐人员的撞击;
当轿车遇到前车和后车同时撞击时,前后气压囊的设计,可以减轻前后伸缩保险杠对车体的冲击;
当轿车遇到前车和后车同时撞击时,前后气压囊中间的中间伸缩弹簧设计,可以减轻外力对车体的冲击。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示意图;
图3(a)为保险杠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保险杠伸展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保险杠与气囊连接作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第一个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
如图1所示,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安装在轿车头部的前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前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与安装在轿车尾部的后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后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气压泵开关与前气压泵连接,所述前气压泵与前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气压泵开关与后气压泵连接,所述后气压泵与后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弹射器开关与前弹射器连接;前弹射器与前伸缩保险杠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弹射器开关与后弹射器连接,后弹射器与后伸缩保险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均安装在汽车头部;所述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均安装在汽车尾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前气压囊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中,所述前气压囊通过前气压泵充气,所述前气压囊与前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一金属板;所述前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后气压囊设置在第二金属壳中,所述后气压囊通过后气压泵充气,所述后气压囊与后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板;所述后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前气压囊与后气压囊之间设有中间伸缩弹簧,如图2所示。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金属壳和第二金属壳的设置,用于防止气压囊过度充气导致气压囊爆裂,对乘客造成人身伤害;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设置,用于防止前伸缩保险杠和后伸缩保险杠在伸缩过程中将气压囊戳破。
进一步地,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前弹射器包括前左侧弹射器和前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前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前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前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前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前弹射器开关控制,前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头纵切面平行,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头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后伸缩保险杠也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后弹射器包括后左侧弹射器和后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后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后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后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后弹射器开关控制,后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尾纵切面平行,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尾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车辆底盘左侧与车辆底盘右侧的左右之分,是对驾驶员坐在驾驶位置上后,驾驶员左手边对应的即为左侧,驾驶员右手边对应的即为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第一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二或第三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一金属杆作为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底座,第一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二金属杆还通过第一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第三金属杆还通过第二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如图3(a)所示,第一伸缩弹簧和第二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前伸缩保险杠被前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二金属杆在第一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三金属杆在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如图3(b)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第四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五或第六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四金属杆作为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底座,第四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五金属杆还通过第三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第六金属杆还通过第四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第三伸缩弹簧和第四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后伸缩保险杠被后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五金属杆在第三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六金属杆在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同理,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前后伸缩保险杠与轿车车体之间均设有弹簧,减轻撞击力度。
第二个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同理,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通过毫米波雷达及时发现轿车外部车辆状况,当碰撞不可避免时,启动弹射器,保险杠被弹出30--50厘米,并打开。保险杠受到撞击力,通过气压囊中气体压缩,减缓碰撞过程,增加受力时间,减轻碰撞强度。达到保护车和乘客的目的。
前、后伸缩保险杠:紧急碰撞不可避免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弹出30--50厘米,并扩展防护高度1.5米。达到对车体前方撞击面保护或后面撞击面的保护。保护车里乘客。
伸缩保险杠结构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可进行横向、纵向保护车内人员。克服目前轿车与大型货车追尾,无法保护轿车人员的局面。因为轿车的保险杠高度只有50厘米,大货车底盘高度通常1.2米。当轿车与大货车追尾时,由于轿车保险杠太低,起不到保护作用。做成重大安全隐患。改发明让保险杠弹出50厘米,并且张开两个纵向保险杠,可以有效在于大车追尾时,有效保护轿车里人员及轿车本身的安全。
气压囊:保险杠传来撞击力不是直接作用车体,而是作用抗撞气压囊。通过它,撞击力得到缓冲、然后传递到车体。减缓车体的直接撞击力,极大保护车体里人员生命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安装在轿车头部的前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前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前发射天线和前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与安装在轿车尾部的后毫米波雷达连接,所述后毫米波雷达还分别与后发射天线和后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气压泵开关与前气压泵连接,所述前气压泵与前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气压泵开关与后气压泵连接,所述后气压泵与后气压囊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前弹射器开关与前弹射器连接;前弹射器与前伸缩保险杠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通过后弹射器开关与后弹射器连接,后弹射器与后伸缩保险杠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前气压囊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中,所述前气压囊通过前气压泵充气,所述前气压囊与前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一金属板;所述前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后气压囊设置在第二金属壳中,所述后气压囊通过后气压泵充气,所述后气压囊与后伸缩保险杠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板;所述后气压囊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前气压囊与后气压囊之间设有中间伸缩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前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前弹射器包括前左侧弹射器和前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前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前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前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前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前弹射器开关控制,前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头纵切面平行,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头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或者,
所述后伸缩保险杠也包括: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横杠与竖杠相互垂直,所述横杠与车身轴线垂直,所述竖杠与车身轴线平行,所述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杠连接,所述一根横杠和两根竖杠共同构成门字型结构;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所述后伸缩保险杠安装在车座的下面;所述后弹射器包括后左侧弹射器和后右侧弹射器;其中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左侧弹射器上,另外一根竖杠设置在后右侧弹射器上;所述后左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左侧上,所述后右侧弹射器设置在车辆底盘右侧;所述后左侧弹射器与后右侧弹射器均通过后弹射器开关控制,后弹射器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
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未弹射出来时,与车尾纵切面平行,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在弹射出来后,与车尾纵切面保持设定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第一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二或第三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一金属杆作为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底座,第一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和第三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二金属杆还通过第一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第三金属杆还通过第二伸缩弹簧与第一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第一伸缩弹簧和第二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前伸缩保险杠被前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前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二金属杆在第一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三金属杆在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一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
或者,
所述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包括三根金属杆: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第四金属杆的长度比第五或第六金属杆的长度长;所述第四金属杆作为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底座,第四金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和第六金属杆的端部连接;
第五金属杆还通过第三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第六金属杆还通过第四伸缩弹簧与第四金属杆连接;
正常情况下,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处于平行状态,第三伸缩弹簧和第四伸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第四、第五和第六金属杆三者外围通过卡扣固定;
后伸缩保险杠被后弹射器弹出车头后,后伸缩保险杠的横杠的卡扣在弹射力的作用下脱落,第五金属杆在第三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同理,第六金属杆在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从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平行状态运动到与第四金属杆相互垂直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8.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控制器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前毫米波雷达通过前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前气压泵开关和前弹射器开关;
前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前气压泵开始对前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前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前弹射器将前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前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前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一和第二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前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前车的撞击后,前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驾驶员免受撞击;
前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后移动时,前气压囊对前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控制器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发射天线发射信号,同时控制后毫米波雷达通过后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将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轿车与后车之间的车距,如果车距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器触发后气压泵开关和后弹射器开关;
后气压泵开关被触发后,后气压泵开始对后气压囊充气,直至充气气压满足设定要求;
后弹射器开关被触发后,后弹射器将后伸缩保险杠弹射出去,弹射后的后伸缩保险杠移动到距离车头设定距离处;弹射后,后伸缩保险杠将自身的两根竖杠通过第三和第四伸缩弹簧的作用弹开,与横杠保持垂直状态;
后伸缩保险杠在受到后车的撞击后,后伸缩保险杠的两根竖杠保护后车座人员免受撞击;
后伸缩保险杠在向车身轴线方向向前移动时,后气压囊对后伸缩保险杠的移动距离和移动强度进行缓冲。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当轿车同时遇到前车和后车的撞击时,前、后伸缩保险杠同时弹射出去,前、后气压囊同时被充气,除了前、后伸缩保险杠自身弹出距离对轿车的保护外,前、后气压囊中间设置的中间伸缩弹簧也进一步减轻冲撞压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6762.1A CN1096773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6762.1A CN1096773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77345A true CN109677345A (zh) | 2019-04-26 |
CN109677345B CN109677345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619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267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773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7734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8183A (en) * | 1984-02-27 | 1985-05-21 | Lee Joseph K | Extendible safety impact bags for vehicles |
FR2852564A1 (fr) * | 2003-03-20 | 2004-09-24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chocs pour un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CN2860948Y (zh) * | 2005-12-09 | 2007-01-24 | 于向真 | 一种汽车后保险杆 |
CN100999212A (zh) * | 2006-11-16 | 2007-07-18 | 李海 | 智能缓冲式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
CN107933464A (zh) * | 2017-11-28 | 2018-04-20 | 广西平果铝塑料防护膜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装置 |
-
2019
- 2019-01-11 CN CN201910026762.1A patent/CN1096773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8183A (en) * | 1984-02-27 | 1985-05-21 | Lee Joseph K | Extendible safety impact bags for vehicles |
FR2852564A1 (fr) * | 2003-03-20 | 2004-09-24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chocs pour un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CN2860948Y (zh) * | 2005-12-09 | 2007-01-24 | 于向真 | 一种汽车后保险杆 |
CN100999212A (zh) * | 2006-11-16 | 2007-07-18 | 李海 | 智能缓冲式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
CN107933464A (zh) * | 2017-11-28 | 2018-04-20 | 广西平果铝塑料防护膜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77345B (zh) | 202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19491B2 (en) | Collision attenuator | |
EP1874590B1 (en) | Protection means for road vehicles | |
EP1843920B1 (en) | A safety arrangement | |
US6623054B1 (en) | Collision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s | |
CN106143381B (zh) | 一种汽车事故安全弹出逃生舱 | |
US20190241141A1 (en) |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 |
JP2001058552A (ja) | 車両衝突被害軽減システム | |
CN103587487B (zh) | 安全气囊式防撞汽车 | |
JP2023521547A (ja) | 差し迫った衝突に際して衝撃吸収のために自動車部品を拡張させるシステム | |
CN204452311U (zh) | 一种设置有碰撞传感器的保险杠 | |
CN210554641U (zh) |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 |
CN109677345A (zh)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0822123U (zh) | 一种汽车防碰撞保险杠 | |
CN215851097U (zh) |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汽车被动防撞装置 | |
CN210760622U (zh) | 一种汽车抗撞漂浮装置 | |
CN208006779U (zh) | 一种汽车多方位安全防护座椅 | |
CN112930284A (zh) | 汽车和驾驶员安全保护装置 | |
US20050072331A1 (en) | Protective crash barrier for locomotives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vehicles | |
KR20100093162A (ko) | 충격흡수 생명보호 스므스 범퍼 | |
CN213167956U (zh) | 一种汽车收缩保险杠 | |
CN112918424B (zh) | 一种智能汽车降低超低速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气囊 | |
CN203402126U (zh) | 车辆安全气囊保护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 |
CN108860177A (zh) | 一种列车碰撞中驾驶员安全保护气囊 | |
CN114851999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吸能保险杠 | |
PL70065Y1 (pl) | Rozprężacz kołow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