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1596B - 塑壳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塑壳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71596B CN109671596B CN201710967915.3A CN201710967915A CN109671596B CN 109671596 B CN109671596 B CN 109671596B CN 201710967915 A CN201710967915 A CN 201710967915A CN 109671596 B CN109671596 B CN 1096715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shaft
- contact
- insulating
- sleeve
- circuit br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4—Contact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置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其包括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串联组成动触头组以实现联动;所述连轴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两端的端部段,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结构简单、短流分断性能好、不易发生相间短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塑壳断路器的连轴为金属轴,其串连多个动触头,而没有绝缘保护结构。在高压大电流分断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带电物质存在一定的概率与连轴暴露在带电物质中的部分导通,引起相间短路,降低了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短流分断性能好、不易发生相间短路的塑壳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优选的,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5。
优选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以及转动设置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部的动触头,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设有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绝缘套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遮挡腰形孔902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用于插装连轴30的连轴通孔2000,绝缘套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与连轴30配合的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绝缘套一端插入沉孔2006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优选的,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绝缘套的插入沉孔2006的一端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2之间且遮挡腰形孔902,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和环板500组成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一侧,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环板500,第三绝缘套53包括分别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三左端531和第三右端532,第四绝缘套54包括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四左端541和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与第三左端531的长度相同;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一个第三绝缘套53、一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同一侧且平齐,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右端532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的一侧,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环板500的内径与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连轴,连轴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位于相连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位于接触系统组两端的端部段的表面电绝缘,避免连轴直接暴露在带电物质中,大大降低了带电物质与连轴导通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避免发生相间短路的情况。此外,所述第一绝缘罩包括环板,环板卡置在触头支持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之间,一则避免在塑壳断路器的使用过程中,第一绝缘罩沿连轴发生移动,影响第一绝缘罩的绝缘性能的情况发生,二来环板遮挡腰形孔可阻止带电物质经腰形孔溢出,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单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动触头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绝缘套与触头支持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绝缘件与触头支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绝缘件与触头支持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绝缘套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绝缘套与动触头组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绝缘件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绝缘件、第三绝缘件与动触头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更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现有塑壳断路器的连轴为金属轴,其串连多个动触头,而没有绝缘保护结构。在高压大电流分断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带电物质存在一定的概率与连轴的暴露在带电物质中的部分导通,引起相间短路,降低了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连轴,连轴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避免连轴直接暴露在带电物质中,大大降低了带电物质与连轴导通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以及分断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多个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设置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轴向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901内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多个单极断路器900的动触头组成动触头组1并通过连轴30串联实现联动。如图2所示,所述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均设置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中部设置触头支持轴孔,腰形孔902位于在触头支持轴孔的径向两端,触头支持轴孔的内径与触头支持2002的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如图3-5所示,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设置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径向通孔2004外侧靠近接触桥2003处设置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沿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方向贯穿触头支持2002。
优选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相邻两个触头支持2002之间设置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触头支持2002的传动轴槽中。
如图1所示,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左右两端的端部段,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
优选的,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如图1和2所示,每个绝缘套一端均与相应动触头的触头支持2002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当然,所述连轴30也可以整体被绝缘套包覆。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绝缘组件也可以是涂覆在连轴30上的绝缘层,或者是包裹在连轴30外侧的陶瓷绝缘层或塑料绝缘层。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还包括操作机构8,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80与连轴30相连,用于驱动动触头组1动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绝缘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是本发明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一:
所述绝缘组件是管状的绝缘套5,绝缘套5与连轴30过盈配合。
如图6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5的外径匹配,触头支持2002两侧均设置绝缘套5,绝缘套5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绝缘套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调整绝缘套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的长度。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和第二连轴302,四个动触头通过上侧的第二连轴302和下侧的第一连轴301彼此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连轴302左端的绝缘套5的左端、第二连轴302右端的绝缘套5的右端分别与第二连轴302的左端、右端对齐,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位于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相连;所述第一连轴301左端的绝缘套5的左端、第一连轴301右端的绝缘套5的右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左端、右端对齐,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
优选的,如图11所示,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80与第一连轴301的装配间隙部分直接相连,保证了操作机构8对于动触头组1驱动的有效性。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发明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二:
所述绝缘组件是管状的绝缘套5,绝缘套5与连轴30过盈配合。
如图10所示,所述绝缘套5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和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相同。
如图7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配合,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绝缘套5一端插装在沉孔2006内且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从右到左、依次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连轴3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轴301和第二连轴302,四个动触头通过上侧的第二连轴302和下侧的第一连轴301彼此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右侧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套50,左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二动触头211右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三动触头221右侧设置一个第一绝缘套50和一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一个第一绝缘套50和一个第二绝缘套51;所述第四动触头231右侧设置两个第二绝缘套51,左侧设置两个第一绝缘套50。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右侧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的右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右端、第二连轴302右端对齐,第四动触头231左端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的左端分别与第一连轴301的左端、第二连轴302的左端对齐;套装在第二连轴302上的位于两个动触头之间的绝缘套5的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相连;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两个绝缘套5的端部之间设置装配间隙。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发明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件40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
所述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和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相同,第二绝缘套51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长度相同,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左侧且而且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右侧。所述环板500的内径与触头支持2002的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环板500设置在触头支持2002的端部与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间,遮挡腰形孔902,避免带电物质由腰形孔902溢出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进一步降低连轴30与带电物质之间导通的概率,而且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之间,避免第一绝缘组件40沿连轴30发生移动,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塑壳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均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通过第一连轴301、第二连轴302并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四个动触头从右到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每个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第一绝缘件40。
如图12所示,通过调整第一绝缘件40和动触头的配合方式,使位于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且设置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使位于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且设置在第一连轴301上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其他的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第一绝缘套50或者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两个第二绝缘套51彼此接触相连。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的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匹配,沉孔2006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第二左端511的长度。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下是本发明的绝缘组件的实施例四:
如图13和14所示,本发明的绝缘组件包括第二绝缘件42和第三绝缘件43,第二绝缘件42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第三绝缘套53、第四绝缘套54,第三绝缘件43包括环板500以及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第四绝缘套54的内径、第三绝缘套53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
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第四绝缘套54包括位于环板500左侧的第四左端541和位于环板500右侧的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包括位于环板500左侧的第三左端531和位于环板500右侧的第三右端532。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与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平齐,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平齐,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平齐。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匹配。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的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匹配,沉孔2006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的长度。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包括四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四个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四个动触头,四个动触头通过第一连轴301、第二连轴302并排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四个动触头从右至左分别是第一动触头201、第二动触头211、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所述动触头组1的左侧可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或第三绝缘件43,动触头组1的右侧可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或第三绝缘件43;所述第一动触头201和第二动触头211之间设置两个第三绝缘件43;所述第二动触头211左侧设置一个第三绝缘件43,第三动触头221右侧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使第二动触头211和第三动触头221之间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所述第三动触头221左侧设置一个第二绝缘件42,第四动触头231右侧设置一个第三绝缘件43,使第三动触头221和第四动触头231之间的套装在第一连轴301上的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之间存在装配间隙。
所述操作机构8的连杆80在装配间隙内与第一连轴301驱动相连。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可以只设置第一连轴301,不设置第二连轴30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接触系统组,接触系统组包括多组并排设置的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可轴向转动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配合使用的静触头,动触头轴向转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断开,多个动触头通过连轴(30)串联组成动触头组(1)以实现联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动触头之间的过渡段和突出在动触头组(1)两端的端部段,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上设置绝缘组件,使连轴(30)的过渡段和端部段的侧面电绝缘;
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套装在连轴(30)上的绝缘套(5);
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极断路器(900),单极断路器(900)包括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以及转动设置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内部的动触头,单极断路器壳体(901)两侧设有与连轴(30)的运动轨迹匹配的腰形孔(902),动触头两侧均设置绝缘套(5),绝缘套(5)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遮挡腰形孔(902)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用于插装连轴(30)的连轴通孔(2000),绝缘套一端插入连轴通孔(2000)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触头支持(2002)以及接触桥(2003),触头支持(2002)中部设置径向通孔(2004),接触桥(2003)插装在径向通孔(2004)中且两端分别突出在径向通孔(2004)的两端外侧;
所述触头支持(2002)设置与连轴(30)配合的连轴通孔(2000),连轴通孔(2000)的内径与连轴(30)的外径匹配,连轴通孔(2000)两端均设置沉孔(2006),沉孔(2006)的内径与绝缘套的外径匹配,绝缘套一端插入沉孔(2006)内,另一端经过腰形孔(902)突出在单极断路器壳体(90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绝缘套的插入沉孔(2006)的一端与沉孔(2006)的底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
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第二绝缘套(51)的长度>第一绝缘套(50)的长度,第二绝缘套(51)的外径与第一绝缘套(50)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的环板(500),第一绝缘套(50)和第二绝缘套(51)分别设置在环板(500)的径向两端,环板(500)卡置在触头支持(2002)和对应的单极断路器壳体(902)之间且遮挡腰形孔(902),第一绝缘套(50)、第二绝缘套(51)和环板(500)组成第一绝缘件(40),第一绝缘套(50)包括第一左端(501)和第一右端(502),第二绝缘套(51)包括第二左端(511)和第二右端(512),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位于环板(500)一侧,第一左端(501)和第二左端(511)平齐,第一右端(502)和第二右端(51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30)包括第一连轴(301)以及与第一连轴(301)平行设置的第二连轴(302);所述绝缘套包括第三绝缘套(53)和第四绝缘套(54),第四绝缘套(54)的长度>第三绝缘套(53)的长度,第四绝缘套(54)的外径与第三绝缘套(53)的外径相同;
还包括环板(500),第三绝缘套(53)包括分别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三左端(531)和第三右端(532),第四绝缘套(54)包括突出在环板(500)两侧的第四左端(541)和第四右端(542),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第四右端(542)的长度>第三右端(532)的长度,第四左端(541)的长度与第三左端(531)的长度相同;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一个第三绝缘套(53)、一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二绝缘件(42),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左端(531)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同一侧且平齐,第三绝缘套(53)的第三右端(532)和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542)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一个环板(500)和分别设置在环板(500)径向两端的两个第四绝缘套(54)组成第三绝缘件(43),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左端(541)位于环板(500)的一侧,两个第四绝缘套(54)的第四右端位于环板(500)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2002)的轴向两端中部均设置环形轴台,环形轴台中部设置传动轴槽,环板(500)的内径与环形轴台的外径匹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67915.3A CN109671596B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塑壳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67915.3A CN109671596B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塑壳断路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71596A CN109671596A (zh) | 2019-04-23 |
CN109671596B true CN109671596B (zh) | 2024-03-26 |
Family
ID=66141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67915.3A Active CN109671596B (zh) | 2017-10-17 | 2017-10-17 | 塑壳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7159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82048Y (zh) * | 2006-03-20 | 2007-03-21 | 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三极断路器的连接机构 |
CN102255318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辽宁电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器断路器与隔离开关装置 |
CN203300530U (zh) * | 2013-05-27 | 2013-11-2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及其导电回路 |
CN204289225U (zh) * | 2014-12-25 | 2015-04-22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线型多相联动隔离开关 |
CN105448578A (zh) * | 2015-11-25 | 2016-03-30 | 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导体 |
CN207503897U (zh) * | 2017-10-17 | 2018-06-15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塑壳断路器 |
-
2017
- 2017-10-17 CN CN201710967915.3A patent/CN1096715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82048Y (zh) * | 2006-03-20 | 2007-03-21 | 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三极断路器的连接机构 |
CN102255318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辽宁电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器断路器与隔离开关装置 |
CN203300530U (zh) * | 2013-05-27 | 2013-11-20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及其导电回路 |
CN204289225U (zh) * | 2014-12-25 | 2015-04-22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线型多相联动隔离开关 |
CN105448578A (zh) * | 2015-11-25 | 2016-03-30 | 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导体 |
CN207503897U (zh) * | 2017-10-17 | 2018-06-15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塑壳断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71596A (zh) | 2019-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08825B2 (en) | Bypass switch | |
US7811109B2 (en) | Separable loadbreak connector with a conductive tube and a conductive piston | |
US4222625A (en) |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construction | |
CN105448578B (zh) | 一种隔离开关及其导体 | |
DE69821366D1 (de)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drehstrom | |
US10218161B2 (en) | Integrated compact bushing structure combin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primary contact with a current transformer primary conductor and a post insulator | |
WO2004086437A1 (en) | Vacuum circuit breaker | |
CN105321739A (zh) | 电力用开闭器 | |
CN101553894A (zh) | 断路器 | |
US8785801B2 (en) | Dual structured contact for switchgear and switchgear having the same | |
JP4459236B2 (ja) | 圧縮ガス絶縁断路器ユニット及びブッシング装置 | |
EP0414192B1 (en) | Disconnecting switch | |
CN109671596B (zh) | 塑壳断路器 | |
US7767917B2 (en) | Switch disconnector and switchgear assembly with a switch disconnector | |
WO2020136737A1 (ja) | 母線接続装置 | |
CA1230629A (en) | Disconnect switch for metal-clad, pressurized-gas insulated, high-voltage switchgear installation | |
CN111048349A (zh) | 具备高电压母线转换开断能力的隔离开关及其断口结构 | |
CN110473698A (zh) | 一种直流隔离变压器的绝缘套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5789538U (zh) | 一种开关装置及其触头组件及其静触头 | |
JP4190320B2 (ja) | スイッチギヤ | |
JPH0588045B2 (zh) | ||
CN105931865B (zh) | 开关装置及其触头组件及其静触头 | |
KR100209536B1 (ko) | 절연 가스 충전식 회로 차단기 | |
KR100349211B1 (ko) | 가스차단기 | |
TWI870043B (zh) | 絕緣裝置與具有其之熔絲鏈開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