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7376B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67376B CN109667376B CN201910083808.3A CN201910083808A CN109667376B CN 109667376 B CN109667376 B CN 109667376B CN 201910083808 A CN201910083808 A CN 201910083808A CN 109667376 B CN109667376 B CN 1096673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verse
- prestress
- plate
- concrete
- rib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 E04B5/38—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with slab-shaped form units acting simultaneously as reinforcement; Form slabs with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叠合楼盖由H型钢梁、预应力板、横纵向筋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预应力板由预应力板本体、两端沿板宽方向设置的横向肋板和两边沿板长方向设置的纵向肋板构成;两端横向肋板呈对称式外倾斜设置,分别斜插入对应端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之间的内侧空间、且下端面与下翼缘内表面相贴合固定;两侧纵向肋板上预制有穿装孔,横向钢筋穿装于穿装孔内,纵向钢筋铺设于两边纵向肋板之间,两边纵向肋板之间构成混凝土浇筑凹槽,混凝土浇筑并填平于混凝土浇筑凹槽内,且穿装孔孔径大于横向钢筋的直径,在穿装孔与横行钢筋的配合间隙内填充有混凝土。本叠合楼盖便于施工、可以有效控制预应力反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涉及建筑结构楼盖及其施工方法,具体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叠合楼盖是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件类型,叠合楼盖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盖的预应力板部分既是楼盖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预应力板部分具有作底模、楼板配筋、提供平整底面三种功能,因此具有节省钢模、减少现场钢筋作业、顶棚可不做抹灰等优点。此外,由于预应力板部分的钢丝保护层较厚,能较好地满足防火要求。
目前,叠合楼盖常采用的预应力板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钢筋桁架预制叠合板,这种预应力板不仅可以增加预应力板在短暂工况(制作、运输、吊装等)作用下的刚度,还可以增加预应力板与后浇叠合层的抗剪能力,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设备管线布置不便或布置后保护层厚度不足。另一种为PK预应力带肋板,其整体性,抗裂性,抗震性都很好,且施工简单,工期短,节能环保,便于产业化,克服了现有楼盖的很多问题,但其反拱值不能有效控制,致使其楼盖下表面平整度不够且容易产生裂缝,影响下一步施工和使用。
经现有技术检索,未检索到与本专利相近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该叠合楼盖便于施工、可以有效控制预应力反拱、达到较好的平整度;且可方便内部进行设备管线布设、可有效增大设备管线的保护层厚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叠合楼盖由H型钢梁、支撑于H型钢梁之间的预应力板、铺设于预应力板上的横向钢筋和纵筋钢筋、浇筑于预应力板上的混凝土叠合而成;
预应力板由预应力板本体、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下部两端沿板宽方向设置的横向肋板和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上部两边沿板长方向设置的纵向肋板构成;两端横向肋板呈对称式外倾斜设置,两端的横向肋板分别斜插入对应端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之间的内侧空间、且横向肋板的下端面与下翼缘的内表面相贴合固定;两侧纵向肋板上预制有可作为钢筋穿装和管线布设用的穿装孔,穿装孔一一相对设置;所述横向钢筋穿装于穿装孔内,所述纵向钢筋铺设于两边纵向肋板之间,两边纵向肋板之间构成混凝土浇筑凹槽,混凝土浇筑并填平于混凝土浇筑凹槽内,且穿装孔的孔径大于横向钢筋的直径,在穿装孔与横行钢筋的配合间隙内填充有混凝土。
而且的,所述纵向肋板采用外侧面呈直面的梯形肋板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快、节省模板,施工成本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是针对上述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进行的施工,施工步骤为:
S1在工厂中预制预应力板;
S2在施工现场布置好放置预应力板的H型钢梁,保证H型钢梁下翼缘表面清洁无杂物;
S3将预应力板吊装至施工现场预定位置,将预应力板的两端横向肋板分别插入两端对应位置的H型钢梁内,使横向肋板的下端贴合H型钢梁下翼缘上表面,多个预应力板安装拼接后保持平整连接紧密无缝隙、且板与板接触良好;
S4在纵向肋板上的穿装孔内插入横向钢筋,在横向方向需要布设管线的情况下,一部分穿装孔可作为布线孔使用;在纵向肋板之间布置纵向钢筋、并固定,在纵向需要布设管线的情况下,设备管线布置于纵向钢筋之间的空间;
S5待横、纵向钢筋铺设和设备管线布设完成后,在预应力板的两边纵向肋板之间的混凝土浇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使混凝土填满横向钢筋与穿装孔之间的缝隙,使穿装孔内混凝土与纵向肋板形成销栓效应;
S6对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楼盖进行养护,形成一种装配整体式楼盖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叠合楼盖与现有叠合楼盖相比,预应力板上的部分穿装孔可在叠合楼盖施工的过程中直接布设管线或作为后续穿装管线预留使用,预应力板上的两侧纵向肋板之间也提供了足够的管线布设空间,从而解决了设备管线布设不便的问题,且通过混凝土浇筑层和预应力板本体部分给管线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2、本叠合楼盖的预应力板上由于设置有纵向肋板和横向肋板,使得整体性较好,在施工过程中无需设置楼板临时支撑,有效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
3、本叠合楼盖与现有预制叠合楼盖相比,设置于预应力板上的纵向肋板和横向肋板有效控制了叠合楼盖的预应力反拱值,使叠合楼盖达到了较好的平整性。
4、本叠合楼盖与现有叠合楼盖相比,预应力板上的纵向肋板上预留有孔径大于横向钢筋的穿装孔,使得穿装横向钢筋后,混凝土依然可以有效填充二者之间缝隙,不仅保证了钢筋的位置,还形成销栓作用,加强了叠合楼盖的整体性。
5、本叠合楼盖与现有预制楼盖相比,由于采用的预应力板上设置有纵向肋板和横向肋板,使得该预应力板在运输过程中很大程度的避免了损坏,并且加强了预应力板的整体强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性能。
6、本新型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采用了先装配后浇筑,其结合了传统的预制装配式楼盖和现浇整体式楼盖的施工优点,在施工过程中无需设置楼板临时支撑,具有施工进度快、节省模板,降低造价等特点;同时也减少了楼盖的自重,增大了楼盖的抗裂性能,并为采用高强混凝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H型钢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应力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预制板放置于H型钢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预应力板上铺设横向、纵向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筋铺设完成后浇筑混凝土示意图(附图中仅显示局部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请参见图1-5,其发明点为:
所述新型叠合楼盖由H型钢梁1、支撑于H型钢梁之间的预应力板2、铺设于预应力板上的横向钢筋3和纵筋钢筋4、浇筑于预应力板上的混凝土5叠合而成。
预应力板由预应力板本体2-1、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下部两端沿板宽方向设置的横向肋板2-2和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上部两边沿板长方向设置的纵向肋板2-3构成。两端横向肋板呈对称式外倾斜设置,两端的横向肋板分别斜插入对应端H型钢梁的上翼缘1-1和下翼缘1-2之间的内侧空间、且横向肋板的下端面与下翼缘的内表面相贴合固定,具体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固定、比如螺栓连接、粘接等。两侧纵向肋板上预制有可作为钢筋穿装和管线布设用的穿装孔,穿装孔一一相对设置2-3-1,穿装孔主要作为钢筋穿装使用,部分穿装孔可作为设备管线布设使用。所述横向钢筋穿装于穿装孔内,所述纵向钢筋铺设于两边纵向肋板之间,两边纵向肋板之间构成混凝土浇筑凹槽2-4,混凝土浇筑并填平于混凝土浇筑凹槽内,且穿装孔的孔径大于横向钢筋的直径,在穿装孔与横行钢筋的配合间隙内填充有混凝土。
上述纵向肋板采用外侧面呈直面的梯形肋板结构,一方面保证了纵向肋板与预应力板本体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在沿横向方向,相邻拼接的两块预应力板在纵向肋板部位形成面面接触。
本新型叠合楼盖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平面尺寸灵活,能适应建筑开间,进深多变和开洞等要求,建筑功能好,并且叠合盖全高度小于空心楼板全高度,因而可减少高层建筑的总高度,提高空间使用率。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请参见图1-5,所述施工方法是针对上述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进行的施工,施工步骤为:
S1在工厂中预制预应力板,其中预制在纵向肋上的穿装孔的孔径选取要稍大于后续铺设的横向钢筋的直径,以保证后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填充穿装孔与横向钢筋之间的空隙及对管线布设等施工要求。
S2在施工现场布置好放置预应力板的H型钢梁,保证H型钢梁下翼缘表面清洁无杂物,以保证后续能够使H型钢梁与预制板斜向下的横向肋板紧密结合。
S3将预应力板吊装至施工现场预定位置,将预应力板的两端横向肋板分别插入两端对应位置的H型钢梁内,使横向肋板的下端贴合H型钢梁下翼缘上表面,多个预应力板安装拼接后保持平整连接紧密无缝隙、且板与板接触良好。
S4在纵向肋板上的穿装孔内插入横向钢筋,在横向方向需要布设管线的情况下,一部分穿装孔可作为布线孔使用;在纵向肋板之间布置纵向钢筋、并固定,在纵向需要布设管线的情况下,设备管线布置于纵向钢筋之间的空间。管线包括电管线、水管线等。
S5待横、纵向钢筋铺设和设备管线布设完成后,在预应力板的两边纵向肋板之间的混凝土浇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使混凝土填满横向钢筋与穿装孔之间的缝隙,使穿装孔内混凝土与纵向肋板形成销栓效应,这样可加强叠合后楼盖的整体性,保证浇筑后楼盖表面平整、楼盖无空洞或凹痕,不影响下一阶段施工。
S6对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楼盖进行养护,形成一种装配整体式楼盖结构。
本施工方法是一种先装配后浇筑的施工方法,由于预应力板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在进行后浇筑时,无需设置楼板临时支撑,直接在预应力板上的混凝土凹槽内进行浇筑,这样,可大幅度节省施工时安装和拆卸临时支撑的辅助工时,节省了施工模板、加快了施工进度,进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
1.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盖由H型钢梁、支撑于H型钢梁之间的预应力板、铺设于预应力板上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浇筑于预应力板上的混凝土叠合而成;
预应力板由预应力板本体、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下部两端沿板宽方向设置的横向肋
板和一体浇筑于预应力板本体上部两边沿板长方向设置的纵向肋板构成;两端横向肋板呈对
称式外倾斜设置,两端的横向肋板分别斜插入对应端H型钢梁的上下翼缘之间的内侧空间、
且横向肋板的下端面与下翼缘的内表面相贴合固定;两侧纵向肋板上预制有可作为钢筋穿装
和管线布设用的穿装孔,穿装孔一一相对设置;所述横向钢筋穿装于穿装孔内,所述纵向钢
筋铺设于两边纵向肋板之间,两边纵向肋板之间构成混凝土浇筑凹槽,混凝土浇筑并填平于
混凝土浇筑凹槽内,且穿装孔的孔径大于横向钢筋的直径,在穿装孔与横行钢筋的配合间隙
内填充有混凝土,
施工步骤为:
S1 在工厂中预制预应力板;
S2 在施工现场布置好放置预应力板的H型钢梁,保证H型钢梁下翼缘表面清洁无杂物;
S3 将预应力板吊装至施工现场预定位置,将预应力板的两端横向肋板分别插入两端对应
位置的H型钢梁内,使横向肋板的下端贴合H型钢梁下翼缘上表面,多个预应力板安装拼接
后保持平整连接紧密无缝隙、且板与板接触良好;
S4 在纵向肋板上的穿装孔内插入横向钢筋,在横向方向需要布设管线的情况下,一部分
穿装孔可作为布线孔使用;在纵向肋板之间布置纵向钢筋、并固定,在纵向需要布设管线的
情况下,设备管线布置于纵向钢筋之间的空间;
S5 待横、纵向钢筋铺设和设备管线布设完成后,在预应力板的两边纵向肋板之间的混凝
土浇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使混凝土填满横向钢筋与穿装孔之间的缝隙,使
穿装孔内混凝土与纵向肋板形成销栓效应;
S6 对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楼盖进行养护,形成一种装配整体式楼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叠合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板采用外侧面呈直面的梯形肋板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3808.3A CN10966737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3808.3A CN10966737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7376A CN109667376A (zh) | 2019-04-23 |
CN109667376B true CN109667376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6614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83808.3A Active CN10966737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673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97371B (zh) * | 2020-01-10 | 2021-11-05 | 山东富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应力薄板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
CN111519813A (zh) * | 2020-05-09 | 2020-08-11 |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mf保温隔音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
CN112554403A (zh) * | 2020-10-26 | 2021-03-26 |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frp混凝土工字型组合构件及其实施方法 |
CN112211398A (zh) * | 2020-10-26 | 2021-01-12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后加钢结构反挂连接楼承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3027026A (zh) * | 2021-04-02 | 2021-06-25 |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一种倒u型预应力叠合楼板及其安装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09564A (ko) * | 2002-07-24 | 2004-01-31 |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슬림플로어 공법을 위한 철골보와 바닥판의 결합 구조 |
KR100784191B1 (ko) * | 2006-10-17 | 2007-12-11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복부에 관통홀이 형성된 강재빔을 이용한 합성 바닥판 구조및 그 시공방법 |
KR20140065918A (ko) * | 2012-11-22 | 2014-05-30 | 김영기 | Upc슬래브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바닥판 구조 및 이에 대한 시공방법 |
KR20140065907A (ko) * | 2012-11-22 | 2014-05-30 | 김영기 | Upc슬래브를 이용한 교차 2방향 철근콘크리트 슬림 바닥판 구조 및 이에 대한 시공방법 |
KR101429430B1 (ko) * | 2013-11-22 | 2014-08-12 | (주)덕산지에스 | 무량판 원-웨이 구조식 더블 피씨거더 |
KR101594470B1 (ko) * | 2015-05-28 | 2016-02-16 | 주식회사 네비엔 |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및 이들의 결합구조 |
CN106088434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522441A (zh) * | 2016-10-26 | 2017-03-22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预制叠合密肋楼板与钢梁的连接方法 |
KR20170053937A (ko) * | 2015-11-09 | 2017-05-17 | 삼중테크 주식회사 | 슬림 플로어 구조물 및 슬림 플로어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
CN107700667A (zh) * | 2017-09-26 | 2018-02-16 | 中南大学 | 一种预制楼板与钢梁下翼缘连接节点 |
CN207063269U (zh) * | 2017-07-05 | 2018-03-02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 装配式楼板的梁柱节点结构 |
CN209703805U (zh) * | 2019-01-29 | 2019-11-29 | 天津城建大学 |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 |
-
2019
- 2019-01-29 CN CN201910083808.3A patent/CN1096673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09564A (ko) * | 2002-07-24 | 2004-01-31 |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슬림플로어 공법을 위한 철골보와 바닥판의 결합 구조 |
KR100784191B1 (ko) * | 2006-10-17 | 2007-12-11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복부에 관통홀이 형성된 강재빔을 이용한 합성 바닥판 구조및 그 시공방법 |
KR20140065918A (ko) * | 2012-11-22 | 2014-05-30 | 김영기 | Upc슬래브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바닥판 구조 및 이에 대한 시공방법 |
KR20140065907A (ko) * | 2012-11-22 | 2014-05-30 | 김영기 | Upc슬래브를 이용한 교차 2방향 철근콘크리트 슬림 바닥판 구조 및 이에 대한 시공방법 |
KR101429430B1 (ko) * | 2013-11-22 | 2014-08-12 | (주)덕산지에스 | 무량판 원-웨이 구조식 더블 피씨거더 |
KR101594470B1 (ko) * | 2015-05-28 | 2016-02-16 | 주식회사 네비엔 |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및 이들의 결합구조 |
KR20170053937A (ko) * | 2015-11-09 | 2017-05-17 | 삼중테크 주식회사 | 슬림 플로어 구조물 및 슬림 플로어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
CN106088434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522441A (zh) * | 2016-10-26 | 2017-03-22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预制叠合密肋楼板与钢梁的连接方法 |
CN207063269U (zh) * | 2017-07-05 | 2018-03-02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 装配式楼板的梁柱节点结构 |
CN107700667A (zh) * | 2017-09-26 | 2018-02-16 | 中南大学 | 一种预制楼板与钢梁下翼缘连接节点 |
CN209703805U (zh) * | 2019-01-29 | 2019-11-29 | 天津城建大学 |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7376A (zh) | 2019-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67376B (zh)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397696B (zh) | 耐震、预制的钢筋桁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 |
CN103388357B (zh) | 耐震、预制的钢管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 |
CN203475598U (zh) | 耐震、预制的钢筋桁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 |
CN107605065B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板、墙板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92164B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横向拼装装置和拼装方法 | |
CN105089178A (zh) |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预拼结构装配式建筑 | |
CN109403545B (zh) | 一种高装配率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连接方法 | |
CN110872813A (zh) | 预制混凝土护栏连接构造及拼装方法 | |
CN103397700A (zh) | 建筑物叠合楼板与钢管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 |
CN104294920A (zh) | 一种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组件及制备方法 | |
CN110644662A (zh) |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 |
CN209703805U (zh) | 一种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 | |
CN104032861B (zh) | 混合连肢墙型钢柱与非消能梁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0565527U (zh) | 一种装配式肋板结构 | |
CN110748076B (zh) | 预应力钢管桁架外挂墙板及使用该墙板制作安装的墙体 | |
CN203475609U (zh) | 建筑物叠合楼板与钢管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 |
CN218643645U (zh)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接的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 |
CN111749364A (zh) |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047381B (zh) | 装配整体式少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CN110821021A (zh) | 一种可以快速安装楼板 | |
CN203475599U (zh) | 耐震、预制的钢管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 |
CN214831925U (zh) | 一种基于ecc材料的自带模板的桥梁湿接缝结构 | |
CN211690735U (zh) | 基于纤维增强覆面木基板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 | |
CN211596396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护栏连接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