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181B -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3181B CN109643181B CN201680088856.6A CN201680088856A CN109643181B CN 109643181 B CN109643181 B CN 109643181B CN 201680088856 A CN201680088856 A CN 201680088856A CN 109643181 B CN109643181 B CN 1096431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ensing signal
- strength value
- communication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or telepho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增强方法和移动终端,将压力触控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压力触控增强用户的通信,调整移动通信的收发天线数、发射功率、传输带宽、传输速率、连接数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移动终端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通信传输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能力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压力触控的通信控制方法与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的智能手机中,引入了压力触控技术,该技术将触摸屏上传统的二维操作拓展到三维,通过识别垂直于屏幕方向大小不同的力,来实现不同的操作。除了轻点、轻扫、双指开合这些熟悉的Multi-Touch(多点触控)手势之外,Force Touch(压力触控)还带来了其他的用户体验。比如Force Touch可帮助用户更快更高效地浏览收件箱中的邮件。当要预览时,只需轻按邮件,邮件内容就会浮现在收件箱之上,如果显示的内容还不够完整,继续稍微用力按下,就能点开邮件查看完整的内容,就像在收件箱里轻点打开邮件一样。再比如在拍照时,如果想查看已经拍好的照片,只需轻按缩略图,即可预览,松开手指就能继续拍照,如果想打开某张照片,只要稍微用力按下,即可打开它。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根据用户按压力度的大小,来执行相关的系统预设操作,或代替一些快捷键来完成相应的功能,更多的是用户界面方面的。然而智能终端主要功能是用来通信,现有技术并没有将压力触控技术与通信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和更好的通信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和移动终端,通过压力触控增强用户的通信,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例如对移动终端触摸屏的按压以产生压力传感信号。移动终端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这样用户在需要提升通信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按压相关位置(例如触摸屏等)的方式,实现对移动终端对通信能力的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将压力触控技术与通信结合起来,使得移动终端能够通过传感信号的监测适应性的调整通信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开启的天线数量,并开启相应数量的天线,利用所述开启的天线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开启的天线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发射功率增量,根据所述功率增量发送上行数据。在这种实现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发射功率增量。结合上述实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移动终端根据计算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如果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小于最大发射功率,则移动终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发送数据,否则以最大发射功率发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数据速率。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增量,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增量发送上行数据。结合上述实现,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与当前上行数据速率之和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传输带宽。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发送上行数据。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增量,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增量发送上行数据。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增量与当前上行传输带宽之和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十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将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连接数量,根据所述上行连接数量发送上行数据。在实现中,上行连接可以包括蜂窝连接、或Wi-Fi连接,高频连接、或低频连接。还可以是多种连接的组合。
在上述的各种实现中,移动终端在信号强度显示区域接收用户的按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所述移动终端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所述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所述基站接收移动终端反馈的压力大小或压力等级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并根据接收的压力大小或压力等级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进行调度,增强下行通信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所接收到压力大小或压力等级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进行调度,还包括:所述基站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射天线数量;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射功率;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送数据速率;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传输带宽;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连接数量等;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然后请求其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的相关信息;移动终端接收网络侧反馈的其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相关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相关信息进行通信增强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相关信息,还包括:移动终端是否具备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信息,或移动终端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等级。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移动终端和基站(或其他网络侧设备)。移动终端和基站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设备或者装置,移动终端和基站的各器件或者实体功能硬件能够全部的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环节。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按压信号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传感器监测到的按压信号增强用户的通信,提升用户数据的传输速率、增强终端接收信号接收能力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3G(3rd Generation)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系统,第四代4G(4th Generation)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基站作为主控设备,控制着终端的通信,负责终端的资源调度,决定终端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发射功率等。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预计在未来5G(5th Generation)通信系统时代,智能手机将会普及16核CPU,8G RAM的配置,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智能手机将有能力辅助基站做些调度、控制,比如终端可部分辅助基站决定自己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发射功率、收发天线数等。另一方面,近期部分智能手机配备了Force Touch(压力触控)压力触摸屏技术,在显示屏周围布置的多个微小电极,通过该技术屏幕不单只能识别每一次触摸操作,而且还可以实现力度感知,感知用户是“轻轻点击”还是“按压”操作,从而在不同的界面有不同的操作或启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本发明在于将Force Touch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Force Touch增强用户的通信,提升用户数据的传输速率、增强终端接收信号接收能力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Sales,销售终端)、或车载电脑等。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100,包括,收发机110、存储器120、输入装置130、显示器140、天线150、处理器160、音频电路170、WiFi模块180及传感器190等。例如电源,麦克风、扬声器等常规部件图未示。输入装置131包括触摸面板1131和其他的输入设备。显示器140中包括显示面板。
收发机110包含了射频Radio Frequency电路、放大器、耦合器、双工器等,通过天线150接收和发送信息,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50,当有多个天线150时,其中某个或多个天线150的开启或关闭接受处理器160的控制。收发机通过天线将上行的数据通过天线150发送给基站或者网络设备。收发机110还可以通过天线150或其他模块(例如WiFi模块180)利用多种无线通信制式接入网络或者其他设备,例如蜂窝网络、WiFi网络、高频连接、或低频连接等等。移动终端110连接的数量通过处理器160控制,也可以同时接入多个网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150开启的数量或者连接网络的数量都可以通过处理器160分析传感器190获得的传感信号的强度值后确定,天线的发射功率或者收发机的功率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60分析传感器获得的传感信号强度值后确定。传感器190可以通过输入装置中的触摸面板1131感知信号,例如压力信号。处理器160还可以将通过传感器190获得的传感信号生成通信强度需求信号,通过收发机110发送给基站或者网络设备,使得基站或者网络设备的调度获得更多的无线资源。还可以处理器160通过收发机110直接将获得的传感信号发送给基站或者网络设备,使得基站或者网络设备的调度获得更多的无线资源。
输入装置1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1131。触控面板1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131的操作),触控面板1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160,并能接收处理器1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触摸面板1131还可以和传感器关联,传感器190通过对触摸面板的检测获得压力传感信号,传感器将压力传感信号送至处理器。有些实施中,将触摸面板1131和传感器190集成在一体也是可以的。当然传感器190还可以是完全和触摸面板1131完全独立的,感知外界对移动终端各个位置的操作。除了触控面板1131,输入单元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32,其他输入设备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140,该显示器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100的各种菜单界面。该显示器140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实施中,输入装置130和显示器140集成在一体或者看起来集成在一体是可以的,也是容易实现的。例如触摸面板可以覆盖显示面板,虽然在图示中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示例,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两者集成。存储器120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相应的模块,处理器160通过运行存储在处理器120上的软件程序从而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机数据处理。音频电路170可以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和移动终端所需要的音频处理等。处理器16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管理和监控。由于处理器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因此各种处理认为可以由处理器完成,然后反馈或者指令相关的部件进行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3G,4G,5G等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通信网络。一般地,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数据传输,称为上行传输,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称为下行传输。其中传感器190用于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处理器于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当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由通信增强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实现通信能力增强,比如调整上行传输发射天线数目、调整上行传输发射信号功率、调整上行传输数据速率、调整上行传输带宽、调整上行传输连接数等;其中收发机通过天线用来向基站或网络设备发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用来接收基站或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基站或网络设备包括也包:发射机、接收机和处理器,其中发射机用来向移动终端发射数据,接收机用来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器用来实现通信增强,比如通过反馈控制信号或者发出调度信息调整下行传输发射天线数目、调整下行传输发射信号功率、调整下行传输数据速率、调整下行传输带宽、调整下行传输连接数等。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101: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如移动终端可在信号强度显示区域接收用户的按压。
S102:移动终端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接收用户的按压后处理器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当按压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处理器可以启动根据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上行发射天线数增强通信传输的处理。
S103: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通信传输能力。
实施例一
为了实现无线传输,移动终端配置有天线。不同的移动终端配置的天线数可能不同。一般地,移动终端有1天线、2天线、4天线、8天线、16天线、32天线、64天线、128天线或256天线等不同数量的天线配置。移动终端根据检测的按压压力大小P(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并将按压压力大小P映射为开启的天线数。
如果移动终端配置有4根天线,压力大小P可按如下方式映射为开启的天线数: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开启的天线数 | 1 | 2 | 4 |
如果移动终端配置有256根天线,压力大小P可按如下方式映射为开启的天线数: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P<sub>4</sub> |
开启的天线数 | 4 | 16 | 64 | 256 |
在实际操作中,不限于上面两种方式,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实际配置的天线数,灵活地将压力大小映射为开启的天线数。
然后移动终端开启相应数量的天线。
移动终端根据S103中将压力大小映射到的天线数量,开启相应数量的天线,实现多天线传输。同时根据开启的天线数,可以采用不同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模式进行传输,比如由空间分集模式切换到空间复用模式,也可采用不同的流数进行传输。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2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202:检测按压压力大小,获得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并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当按压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根据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上行发射功率增强通信传输。
S203:将压力大小(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映射为发射功率增量。
移动终端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发射功率增量Δ。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发射功率增量为Δ1;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发射功率增量为Δ2;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发射功率增量为Δ3;上述功率增量Δ1,Δ2,Δ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Δ1=1dB,Δ2=2dB,Δ3=3dB;或者其他的增量值。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发射功率增量Δ | Δ<sub>1</sub> | Δ<sub>2</sub> | Δ<sub>3</sub> |
S204:根据功率增量发射数据。
移动终端根据S203中的发射功率增量Δ计算发射功率。记移动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为W0,移动终端最大的发射功率为Wmax,S203中发射功率增量为Δ,如果W=W0+Δ小于最大发射功率Wmax,则移动终端以发射功率W发射数据,否则以最大发射功率Wmax发射数据。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3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302:检测按压压力大小,获得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并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当按压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根据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上行数据速率增强通信传输。
S303:将压力大小(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
移动终端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有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法一是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增量,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为Δ1;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为Δ2;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为Δ3;上述功率增量Δ1,Δ2,Δ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Δ1=10Mbps,Δ2=20Mbps,Δ3=50Mbps;或者其他的增量值。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上行数据速率增量Δ | Δ<sub>1</sub> | Δ<sub>2</sub> | Δ<sub>3</sub> |
实施方法二是将压力大小直接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为50Mbps;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为100Mbps;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为500Mbps。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上行数据速率 | 50Mbps | 100Mbps | 500Mbps |
S304:根据上行数据速率发送数据。
移动终端根据S303中压力大小的映射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行数据速率发送数据。如果S303中,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的增量,则移动终端选择当前上行数据速率与压力大小映射到上行数据速率的增量之和作为上行数据速率发送数据;如果S303中,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则移动终端根据压力大小映射到上行数据速率发送上行数据。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4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402:检测按压压力大小,获得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并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当按压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根据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上行传输带宽增强通信传输。
S403:将压力大小(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
移动终端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有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法一是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增量,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上行传输带宽增量为Δ1;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上行传输带宽增量为Δ2;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为Δ3;上述传输带宽Δ1,Δ2,Δ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Δ1=20RB(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Δ2=40RB(RB:ResourceBlock资源块),Δ3=80RB(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或者其他的增量值。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上行传输带宽增量Δ | Δ<sub>1</sub> | Δ<sub>2</sub> | Δ<sub>3</sub> |
实施方法二是将压力大小直接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上行传输带宽为50RB(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上行传输带宽为100RB(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上行传输带宽为150RB(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上行传输带宽 | 50RB | 100RB | 150RB |
S404:根据上行传输带宽发送数据。
移动终端根据S403中压力大小的映射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行传输带宽发送数据。如果S403中,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传输带宽的增量,则移动终端选择当前上行传输带宽与压力大小映射到上行传输带宽的增量之和作为上行传输带宽发送数据;如果S403中,压力大小映射为上行数据速率,则移动终端根据压力大小映射到上行传输带宽发送上行数据。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5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502:检测按压压力大小,获得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并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当按压压力大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根据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上行连接数量增强通信传输。
S503:将压力大小(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映射为上行连接数量。
移动终端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将压力大小P映射为上行连接数量。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小为P1时,相应的上行传连接数为2;当压力大小为P2时,相应的上行连接数为3;当压力大小为P3时,相应的上行连接数为4。所述连接为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连接,所述基站可为蜂窝大基站,蜂窝小基站,也可以是WiFi AP(AP:Access Point接入点),可以工作在高频段,也可以工作在中低频段。
压力大小P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上行连接数量 | 2 | 3 | 4 |
S504:根据上行连接数量发送数据。
移动终端根据S503中压力大小映射的上行连接数量,与相应数量的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连接为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连接,所述基站可为蜂窝大基站,蜂窝小基站,也可以是WiFi AP(AP:Access Point接入点),可以工作在高频段,也可以工作在中低频段。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数据。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6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602:检测按压压力大小,获得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并检测按压压力的大小P。
S603:反馈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即传感信号的强度值P)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
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所检测的按压压力大小P或压力级别。一般地,根据压力大小的值,将压力大小分为几个级别,不同级别表示不同的压力范围。如下表所示,当压力大于等于P1而小于P2时,称压力级别为1级;当压力大于等于P2而小于P3时,称压力级别为2级;当压力大于或等于P3时,称压力级别为3级;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移动终端,分别定义压力级别及其对应的压力范围。
压力大小 | P<sub>1</sub> | P<sub>2</sub> | P<sub>3</sub> |
压力级别 | 1 | 2 | 3 |
S604:基站接收移动终端反馈的压力大小或压力等级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如下行发射天线数、或下行发射功率等级、或下行发送数据速率等级、或下行带宽等级、或下行连接数量等),并根据接收的压力大小或压力等级进行调度,增强下行通信传输:
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射天线数量;
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射功率;
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发送数据速率;
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传输带宽;
或基于压力大小或压力级别或通信增强需求等级,调整下行连接数量等;
S605:根据S604调度结果,基于S604所确定的下行发射天线数量,或下行发射功率,或下行发送数据速率,或下行传输带宽,或下行连接数量等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本实施例包括:
S70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按压,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的按压,所述传感器可位于移动终端的任何位置,比如移动终端的侧面,正面,背面等。
S702:移动终端请求其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的相关信息。
移动终端可向网络侧查询其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的相关信息。运营商根据移动用户的需求,制定一定的收费策略。比如如果移动终端想具备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则每月需要交一定的费用,比如每月5元、10元不等。另外一方面,运营商也可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用户的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分成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用户的移动终端每月交付相应等级的费用,则可享受相应等级的通信增强能力。比如运营商可将移动终端的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分为3个等级,相应的这三个等级的用户每个月需交的费用为5元,15元、30元等。如果用户选择第一等级,每月交费用5元,那么该用户在采用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能力增强时,他的上行速率最高可增加至100Mbps;如果用户选择第二等级,每月交付15元,那么该用户在采用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能力增强时,他的上行速率最高可增加至300Mbps;如果用户选择第三等级,每月交付30元,那么该用户在采用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能力增强时,他的上行速率最高可增加至1Gbps。在实际运营中,运营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基于压力触控通信能力等级,费用策略等。
S703:移动终端接收网络侧反馈的其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相关信息。
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下述中的一种:移动终端是否具备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移动终端的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等级等。
S704:移动终端根据你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能力相关信息进行通信增强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向基站或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用于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进行无线调度以增强下行通信传输能力;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调度后获得的上行通信传输能力进行通信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开启的天线数量,并开启相应数量的天线,通过所述开启的天线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行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发射功率增量,根据所述功率增量发送上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计算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如果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小于最大发射功率,则移动终端以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当前发射功率之和发送数据,否则以最大发射功率发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数据速率,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发送上行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数据速率增量,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增量发送或所述上行数据速率增量与当前上行数据速率之和发送上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传输带宽,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发送上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传输带宽增量,根据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增量或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增量与当前上行传输带宽之和发送上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连接数量,根据所述上行连接数量发送上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生成通信增强需求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向基站或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通信增强需求信号,所述通信增强需求信号用于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进行无线调度以增强下行通信传输;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调度后获得的所述上行通信传输能力进行通信传输。
1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天线、收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用于获得用户按压产生的传感信号;
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通信传输能力;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生成通信增强需求信号,所述通信增强需求信号用于基站或网络设备进行无线调度以增强下行通信传输;
所述收发机还用于通过天线向基站或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通信增强需求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开启的所述天线的数量,并开启相应数量的所述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所述收发机或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数据速率或上行传输带宽,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速率或所述上行传输带宽发送上行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机,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向基站或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用于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进行无线调度以增强下行通信传输能力;
所述收发机,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基站或网络设备调度后获得的上行通信传输能力进行通信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的强度值确定上行连接的数量,根据所述上行连接数量发送上行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097584 WO2018039992A1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3181A CN109643181A (zh) | 2019-04-16 |
CN109643181B true CN109643181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129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88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43181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98520B2 (zh) |
EP (1) | EP3499347A4 (zh) |
JP (1) | JP6941673B2 (zh) |
KR (1) | KR102255878B1 (zh) |
CN (1) | CN109643181B (zh) |
WO (1) | WO20180399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87116B2 (en) | 2020-09-02 | 2023-06-2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telligent user equipment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ore clock adjust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08364B2 (en) * | 2002-10-25 | 2012-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s |
RU2302694C2 (ru) * | 2003-03-05 | 2007-07-1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коростью трафика обратн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KR100678182B1 (ko) * | 2003-08-20 | 2007-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
KR100639732B1 (ko) * | 2005-06-28 | 2006-10-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터치타입 버튼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전자기기 |
US20080098331A1 (en) * | 2005-09-16 | 2008-04-24 | Gregory Novick | Portable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Soft Keyboards |
TWI291237B (en) * | 2005-10-07 | 2007-12-11 | 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 | Photo detector array |
KR101395780B1 (ko) | 2007-07-27 | 2014-05-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촉각 감지를 위한 압력 센서 어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
JP4922901B2 (ja) * | 2007-11-19 | 2012-04-2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 |
US9152258B2 (en) * | 2008-06-19 | 2015-10-06 | Neonode Inc. | User interface for a touch screen |
CN101730191B (zh) * | 2008-10-27 | 2013-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指配方法、终端和通信系统 |
JP5535538B2 (ja) * | 2009-07-07 | 2014-07-02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制御方法 |
KR20110019189A (ko) * | 2009-08-19 | 2011-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벤트 발생 알림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
JP5482023B2 (ja) | 2009-08-27 | 2014-04-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20110031797A (ko) * | 2009-09-21 | 2011-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377515B (zh) * | 2010-08-27 | 2016-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作通信的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9198127B2 (en) | 2010-10-25 | 2015-11-24 | Yamamoto Kazuhiro |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262002B2 (en) * | 2010-11-03 | 2016-02-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ce sensing touch screen |
KR20120062357A (ko) * | 2010-12-06 | 2012-06-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20063652A (ko) * | 2010-12-08 | 2012-06-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
KR101806951B1 (ko) * | 2011-03-17 | 2017-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콘텐츠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666406B2 (en) * | 2011-05-12 | 2014-03-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esture-based commands for a group communication session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9084230B2 (en) * | 2011-07-19 | 2015-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LAN system |
CN102325365A (zh) * | 2011-08-23 | 2012-01-1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GB201115566D0 (en) * | 2011-09-08 | 2011-10-26 | Imp Innovations Ltd | Signature sequence selection system value, bit loading and energy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cod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and mutiple-output |
CN104137037A (zh) * | 2012-01-29 | 2014-11-05 | 内奥诺德公司 | 触摸屏用的用户接口 |
US9859972B2 (en) * | 2014-02-17 | 2018-01-02 | Ubiqomm Llc | Broadband access to mobile platforms using drone/UAV background |
US20150334703A1 (en) * | 2014-05-15 | 2015-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modem information and overhead information |
US9766752B2 (en) * | 2014-05-22 | 2017-09-19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Method of determining touch event in touch detection system |
CA2949320C (en) * | 2014-06-11 | 2020-08-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nsing scree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ensing screen apparatus |
WO2016004599A1 (zh) * | 2014-07-10 | 2016-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KR102309035B1 (ko) * | 2014-08-12 | 2021-10-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성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6070423A1 (zh) | 2014-11-07 | 2016-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覆盖增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225442B2 (en) * | 2015-02-16 | 2019-03-05 | Mediatek Inc.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ir quality |
KR102314790B1 (ko) * | 2015-02-26 | 2021-10-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4991673A (zh) * | 2015-07-10 | 2015-10-2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上报数据速率自匹配方法及系统 |
CN105429668B (zh) * | 2015-11-28 | 2018-03-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824471A (zh) * | 2016-03-16 | 2016-08-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压力传感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压力触控方法 |
US10120487B2 (en) * | 2016-06-28 | 2018-11-06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brid touch sensing |
-
2016
- 2016-08-31 JP JP2019531499A patent/JP69416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8-31 KR KR1020197008398A patent/KR102255878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8-31 WO PCT/CN2016/097584 patent/WO2018039992A1/zh unknown
- 2016-08-31 CN CN201680088856.6A patent/CN1096431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8-31 EP EP16914558.8A patent/EP349934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02-27 US US16/287,726 patent/US106985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99347A1 (en) | 2019-06-19 |
CN109643181A (zh) | 2019-04-16 |
JP2019533968A (ja) | 2019-11-21 |
WO2018039992A1 (zh) | 2018-03-08 |
EP3499347A4 (en) | 2019-08-07 |
US10698520B2 (en) | 2020-06-30 |
KR20190040053A (ko) | 2019-04-16 |
JP6941673B2 (ja) | 2021-09-29 |
US20190196640A1 (en) | 2019-06-27 |
KR102255878B1 (ko) | 2021-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14064B (zh) | 射频发射通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10324859B (zh)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07231159B (zh) |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
CN107708216B (zh) | 数据链路分配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990105B (zh) |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 |
CN111836352B (zh) | 一种物理旁链路反馈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
CN110311706B (zh) |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099434B (zh) |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890942A (zh) |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 |
EP3355655B1 (en) | Direct mode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
CN105557016B (zh) | 一种并发业务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454019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wlan的功率调节方法和装置 | |
CN109819458B (zh) |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72407A (zh) | 一种终端能力上报、确定方法、终端及通信设备 | |
CN110198560B (zh) |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和终端 | |
CN110475328B (zh) | 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09643181B (zh) |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 |
CN117545054B (zh) | Uwb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0416744B (zh) | 一种天线装置、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3162738B (zh) |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36210B (zh) | 多媒体多播广播业务的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0190915B (zh) | 天线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9257809B (zh) | 一种通信通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9286414B (zh) | 一种天线确定方法和终端 | |
EP3739972A1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produc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