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0838B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00838B CN109600838B CN201710923158.XA CN201710923158A CN109600838B CN 109600838 B CN109600838 B CN 109600838B CN 201710923158 A CN201710923158 A CN 201710923158A CN 109600838 B CN109600838 B CN 1096008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subband
- bands
- band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终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获取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根据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该方法基于子带组的宽度根据上行资源调度的宽度可调,通过子带组进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有利于子带级的信号干扰管理和提升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空口(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的讨论中,目前上行多天线传输是确定被支持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机制与下行类似,终端先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基站接收SRS并通过信道估计获知上行的信道状态,进而通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上行传输。基于目前NR讨论的结论,可以支持最多到4个上行SRS端口。另外,考虑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情况,基站在指示终端上行传输时,可以通过一个预先定义的码本,来指示上行多天线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具体而言,这个码本包括N个可供选择的预编码码字,基于终端发送的SRS,基站从N个码字中选择1个,确定为在这些SRS端口上需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并发送发射预编码矩阵序号(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ex,TPMI)来指示在这些SRS端口上需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的DCI后,通过读取TPMI的指示比特,获知上行传输所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如果上行传输支持频率选择性的预编码。频率选择性的预编码,指的是将DCI所调度的,用于上行传输的物理资源,在频域上划分为多个子带,在不同的子带上,上行传输所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因此,在频率选择性预编码的场景下,DCI需要包括每个子带的TPMI的指示。
而目前,针对不同的频域调度宽度,子带宽度也不同,例如,如果系统通过RRC信令配置子带数目为3,假设基站调度了90个PRB,则该UE的子带宽度为30;假设基站调度了45个PRB,则该UE的子带宽度为15;假设基站调度了3个PRB,则该UE的子带宽度为1个PRB。子带宽度随调度区域不断变化时,基站给终端指示上行传输的子带TPMI也要发生变化,在子带上进行上行传输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也随之变化,这样不利于上行传输的子带级的信号干扰管理,还降低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综上,现有的基于调度宽度决定子带宽度的方式,导致子带上的上行传输的传输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改进了上行子带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方式,用以提升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中,为了提升上行数据传输性能,一方面保持子带宽度只和系统带宽有关,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子带的宽度不再随上行资源调度的频域宽度变化,可以统一进行子带级的信号干扰管理,保持上行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令下行控制信息中原来指示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比特,用来指示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由于子带的宽度相对固定,可根据上行资源调度的宽度动态调整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进而保持指示比特的位数不变,这样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固定,保证下行控制信息正常被终端获取,保持了上行数据传输正常进行。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应用于终端侧,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所述终端按照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第二方面,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确定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第三方面,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向基站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终端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所述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基站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终端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基站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包括提供处理器功能的芯片或片上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片上系统被配置在终端中,使得所述终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所述芯片或所述片上系统被配置在基站中,使得所述基站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非连续资源调度时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的确定方法示例;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一;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二;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三;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四;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五;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六;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七;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八;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九;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十;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十一;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十二;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十三;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子带组的子带数目的配置的示例之十四;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介绍一下本申请的系统运行环境,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适用于LTE系统,如LTE/LTE-A/eLTE系统,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等接入技术的系统,还适用于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电(new radio,NR))系统等,也可以扩展到类似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wifi、wimax、以及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
图1给出了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站100(仅示出1个)以及与基站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200。
基站100可以是能和终端200通信的设备。基站100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第五代(the fif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100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100还可以是5G网络中的基站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基站;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基站100还可以是小站,传输节点(transmission reference point,TRP)等。当然不申请不限于此。
终端200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使基于子带的上行传输性能稳定,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子带宽度与系统调度的物理资源数目无关,令子带宽度与系统带宽有关,在系统带宽为固定值时,子带宽度也是固定值,从而能保证上行传输的性能不受调度频域宽度的影响;此外,通过DCI指示子带预编码矩阵的相关信息时,指示比特的位数固定,例如指示比特的位数不超过10个比特,从而能够保证DCI的长度不受影响;为了能够保证指示比特位数固定,令指示比特指示的不是一个子带的TPMI,而是一个子带组的TPMI,一个子带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这样在进行资源调度时,保证了子带带宽不会随着调度的频域宽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随着调度的频域宽度的变化,子带组的子带数目并不影响DCI中的指示比特。
基于这一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行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技术中,在下行控制信令的比特位数受限的条件下,其指示的方式为通过下行控制信令向终端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终端获取子带组的TPMI后,根据为子带组的TPMI配置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子带组中子带的预编码矩阵。
下面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站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
步骤202,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步骤203,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接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根据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中,在上述步骤之前,还包括:基站需要通过发送RRC消息,将终端的上行预编码配置成频率选择性的上行预编码。
本申请中,子带的宽度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为粒度时,子带的宽度是指子带在频域上占用连续的RB个数。由于资源调度也可以以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为粒度进行调度,因此,子带的宽度除了以RB为粒度,也可以是以PRB为粒度。以PRB为粒度时,子带的宽度为每个子带在频域上占据的连续PRB数目,其中,子带的宽度与上行资源调度实际调度的PRB数没有关系。
本申请中所说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是一种时频资源的单位,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或1个时隙,LTE中,在时域上占一个子帧中连续的14个OFDM符号,频域上占用连续的12个子载波。
本申请中,无论哪一种粒度,子带的宽度(以下简称子带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例如,一种系统带宽对应一种子带宽度,或者一种系统带宽对应多个子带宽度,具体使用哪一个子带宽度由基站配置。由于系统带宽比较固定,以PRB为粒度为例,在一个子带占用的这一个或多个频域连续的PRB内,物理上行数据信道和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一样,且保持不变。
本申请中,对于子带带宽的指示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1之前,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指示子带宽度。例如,通过在RRC信令中增加一个“子带宽度”的系统参数来显式的指示子带宽度;也可以基于某一确定的系统带宽或其它的系统参数到子带宽度的映射关系表,通过指示某一系统带宽或其它的系统参数,来隐式的指示子带宽度。
可选的,子带带宽还可以在标准中定义,以将子带带宽配置在终端中。
本申请中的下行控制信息是指用于上行调度的DCI,DCI中的第一比特区间所占的比特数目是固定的。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之前,基站可以通过RRC信息向终端指示第一比特区间所占的比特数目。例如,假设这一比特数目为2N,N为正整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息,配置N的值,使得终端确定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指示比特的比特数目。
可选的,第一比特区间所占的比特数目还可以在标准中定义,以将第一比特区间所占的比特数目配置在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子带宽度和上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数目配置给终端之后,还包括:将上行资源调度所调度的资源配置给终端,以便终端确定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子带数目。
例如,基于上述子带宽度和上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数目的配置信息,在某一时隙,基站发送物理控制信息,调度终端进行上行多天线传输。UE接收基站的调度信令,确定基站的所调度的PRB的起始位置和PRB数目。
基于基站配置给终端进行上行多天线传输的上行资源调度的频域宽度,上述步骤之前,还包括:终端确定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子带数。
可选的,当上行资源调度为频域的连续资源调度时,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为调度的所有PRB所占据的子带数目。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为频域的非连续资源调度时,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为被调度的物理资源块所占据的子带数目。
针对非连续资源调度的情况,如图3所示,假如配置的子带宽度为4,被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为非连续的11个PRB,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为被调度的这11个PRB所占据的子带数目。其中,在计算这11个PRB所占据的子带数目时有两种可选方式:
方式一:如图3中的(1)所示,根据子带带宽和实际被调度的11个PRB,确定子带和实际被调度的11个PRB所占据的子带数目。计算原则是:每4个PRB为一个子带,并且每个子带的第一个PRB一定是被调度的PRB,而且只有包括实际被调度的PRB的子带才会被计入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
方式二:如图3中的(2)所示,根据系统预先确定的子带带宽的粒度来确定子带。计算原则是:每4个PRB为一个子带,每个子带的第一个PRB不需要一定是被调度的PRB,但是只有包括实际被调度的PRB的子带才会被计入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中,下行控制信息是指用于上行调度的DCI,第一比特区间在DCI中占据的比特数目固定,第一比特区间中用于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的指示比特,能够统一为两比特或1比特。
上述步骤203中,终端可以根据DCI的比特位图来获取第一比特区间,终端可以通过查找子带组与指示比特之间的映射关系表,获取第一比特区间所指示的子带组的TPMI,每个子带组的TPMI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子集的具体配置。
步骤203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所述终端按照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主要包括:终端确定子带组的数目,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以及子带组与子带的分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子带组是指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子带组,子带组中的子带是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子带,子带组中的子带是从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n个子带中的子带,通常从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n个子带中的第一个子带开始,按顺序划分每个子带组中的子带。
需要说明的是,子带组的数目以及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都是可调的,都需要兼顾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和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的比特位数。
可选的,一个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的比特位数有两种配置,具体是哪一种配置可以通过标准定义配置在终端中,也可以通过基站配置给终端。其中一种是: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另外一种是: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基于配置给终端的上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数目,终端确定的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以及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以及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的比特位数和第一比特区间是否有冗余比特的上述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这些确定方式可以通过标准进行定义配置在终端和基站中。
下面以上行资源调度为频域的连续PRB调度为例,说明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的确定方式示例,为了便于说明,记DCI中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子带的宽度为K,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为n,基站调度的连续PRB个数为X(即上行资源调度所调度的连续PRB个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Y。
在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示例性的,如图4,配置N=3,K=4。当X=10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N=3个子带。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1个子带。基站通过DCI中第一比特区间的每2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每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为在该子带组中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一个预编码矩阵。
示例性的,如图5,配置配置N=3,K=4。当X=21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2N=6个子带,即p=1。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1个子带。基站通过DCI中第一比特区间中的每1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任意一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子集,终端可以选择预编码矩阵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的收发。对于任意一个子带,终端从子带所在的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为该子带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的,如图6,N=3,K=4,当X=43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4N=12个子带,即p=2。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2个子带。基站通过DCI中第一比特区间的每1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任意一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子集,终端可以选择预编码矩阵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的收发。对于任意一个子带,终端从子带所在的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为该子带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示例性的,如图7,配置N=4,K=6。当X=21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N=4个子带。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1个子带。基站通过DCI中第一比特区间的每2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每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为在该子带组中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一个预编码矩阵。
示例性的,如图8,配置N=4,K=6。当X=44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2N=8个子带,即p=1。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2个子带。基站通过调度信令中的每2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其中,任意一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子集,终端可以选择预编码矩阵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的收发。对于任意一个子带,终端从子带所在的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为该子带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的,如图9,配置N=4,K=6,当X=82时,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刚好占据了n=4N=16个子带,即p=2。此时,每个子带组包括Y=4个子带。基站通过调度信令中的每2比特指示每个子带组的TPMI。其中,任意一个子带组的TPMI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子集,终端可以选择预编码矩阵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的收发。对于任意一个子带,终端从子带所在的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为该子带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会出现2N个比特没有全用的情况,2N个比特中没有用于指示子带组的TpMI用于的比特为冗余比特,并且冗余比特的个数至少为1个。对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会出现2N个比特没有全用的情况,2N个比特中没有用于指示子带组的TPMI用于的比特为冗余比特,并且冗余比特的个数至少为1个。
本申请还提供了对2N个比特中包括的冗余比特进行处理的方式:
方式一,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其它无效值。
方式二,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冗余比特,将这些冗余比特进行重新解释,来传递子带组的TpMI的其他相关信息,例如,将这些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可以指示一个子带组内相邻两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也可以指示某一频域区间内相邻两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对2N个比特中包括的冗余比特进行处理的具体方式是哪一种,可以是标准定义的,基站和终端基于标准定义进行预配置;也可以是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给终端。
对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会出现2N个比特没有全用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对2N个比特中包括的冗余比特进行处理的方式的示例如下: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当2N=6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4时,(p=1),共有4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每1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4比特,冗余比特为2比特。因此,在使用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和2,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对于子带组3和4,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示例性的,如图11,当2N=6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5时,(p=1),共有5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每1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5比特,冗余比特为1比特。因此,在使用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至5,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当2N=8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5时,(p=1),共有5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每1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5比特,冗余比特为3比特。因此,在使用这3个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至3,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对于子带组2至4,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对于子带组3至5,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示例性的,如图13示,当2N=8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6时,(p=1),共有6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每1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6比特,冗余比特为2比特。因此,在使用这2个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至3,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对于子带组4至6,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当2N=8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7时,(p=1),共有7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每1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7比特,冗余比特为1比特。因此,在使用这1个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至7,增加1比特指示这一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对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会出现2N个比特没有全用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对2N个比特中包括的冗余比特进行处理的方式的示例如下: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当2N=6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4时,共有两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2个子带,每两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4比特,冗余比特为2比特。此时,对于每个子带组,分别使用1个冗余比特指示该子带组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即每个子带组用3个比特来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相关信息,其中两个比特指示子带组的TPMI(预编码矩阵子集),另一比特指示子带组中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当2N=8时,且基站调度的所有PRB占用的子带数目n为6时,共有3个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2个子带,每两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TPMI。因此,指示子带组的TPMI的比特为6比特,冗余比特为2比特。因此,在使用冗余比特时,对于子带组1和2,可以增加1比特指示前两个子带组的子带范围内的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对于后子带组3和4,增加1比特指示后两个子带组的子带范围内两个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n<N的情形,也可能会有冗余比特,但是此种情况由于每个子带组中只包括一个子带,因此,子带组的TPMI所指示的是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没有需求使用冗余比特来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通常会填充为0。
例如,当上行资源调度X=5,且配置K=3,N=3时,所述资源调度仅仅占用了2个子带,最后一个子带对应的2个比特为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0。
又例如,当上行资源调度X=4,且配置K=6,N=4时,所述资源调度仅仅占用了1个子带,除了第一个子带对应的比特区域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外,剩余的所有三个子带对应的6个比特为冗余比特,全部被填充为0。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主要针对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较多的场景。对应n<N的场景,可能在较少的若干个上行调度时间单位中短暂出现。如果n<N的调度经常出现,按照基站调度器逻辑,应在RRC配置中配置成宽带TPMI指示。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与上述两种设计的区别在于:上述两种设计中,每个子带组中子带数目相等。除了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比较特殊之外,其余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都相等。第三种设计中,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恒定为N,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可以不同,目的在于避免2N个比特中有冗余比特存在。
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p=2k,k≥0,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可选的,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基于这样的判断方法,可以基于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的多少,依照固定次序将各个子带组的大小从p个子带增长到2*p个子带,直到n-pN个子带都被用完为止,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最大为2*p,最小为p。所述固定次序,可以是按照子带组编号从小到大的次序,也可以是按照子带组编号从大到小的次序,本发明不做限定。
特别的,当p=1时,子带组中满足Yi=p的,其对应比特域(子带,组的TPMI的指示比特)指示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当p>1时,所述比特域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的子集,终端可以选择预编码矩阵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的收发。对于任意一个子带,终端从子带所在的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为该子带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为了便于说明,Yi为第i个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i为子带组的序号,i=1,2,…,N,配置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则Yi=p或2*p,或Yi介于p和2*p之间。
具体而言,对于第i个子带组,Yi根据如下关系式中对n的判断来确定:
上述关系式的含义如图17所示,子带组共有N个,对于子带组1至子带组每个子带组中都包括2*p个子带,对于子带组子带组中包括(p+1+(n-1)modp)个子带,对于子带组至子带组N,每个子带组中都包括p个子带。
对于于上述关系式的使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示例性的,当上行资源调度X=54,N=3,K=6时,计算可得n=9,故p=2,此时,=2,即,对于i=1,满足i<2,此时i=1的子带组包括2*p=4个子带,对于i=2,子带组包括2+1+(9-1)mod2=3个子带,对于i=3满足i>2的子带组包括2个子带。由于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都大于1,故基站指示的TPMI序号,在每个子带组上,都指示某个预编码矩阵的子集。
例如,当上行资源调度X=18,N=4,K=4时,计算可得n=5,故p=1,此时,=1,即,满足的i不存在,第i=1个子带组的大小(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1+(5-1)mod1=2,其余序号为i>1的子带组,依旧是每个子带组包括1个子带。基站指示的TPMI序号,在第1个子带组表示某个预编码矩阵的子集,而在i>1的多个子带组表示某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又例如,当上行资源调度X=58,N=4,K=4时,计算可得n=15,故p=2,此时,=4,即,对于满足i<4的所有子带组,每个子带组包括2*p=4个子带,对于i=4,子带组包括2+1+(15-1)mod2=3个子带,由于只有4个子带组,满足i>4的子带组不存在。由于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都大于1,故基站指示的TPMI序号,在每个子带组上,都指示某个预编码矩阵的子集。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也可以按照子带组的序号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按照相似的方法确定子带组中的子带。具体而言,上述关系式也可变形为:
对于于上述变形后的关系式的使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1)若且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当子带组的序号大于时,该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当子带组的序号等于时,该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1+(n-1)modp)个,当子带组的序号小于时,该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
步骤203中,还包括:终端按照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N时,每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则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包括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如果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N时,每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或多个,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预编码矩阵,从这两个预编码矩阵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在对应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或者按照循环的方式从这两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一个,作为在对应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可选的,根据冗余比特指示的信息,如,相邻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的信息,从这两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子带组的T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基于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上行资源调度占用的每个子带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并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保持子带宽度只和系统带宽有关,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子带的宽度不再随上行资源调度的频域宽度变化,可以统一进行子带级的信号干扰管理,保持上行传输的稳定性。
2、令下行控制信息中原来指示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比特,用来指示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由于子带的宽度相对固定,可根据上行资源调度的宽度动态调整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进而保持指示比特的位数不变,这样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固定,保证下行控制信息正常被终端获取,保持了上行数据传输正常进行。
3、指示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的比特位置可以固定为1个比特或2个比特,基于此,可以对码本进行增强,使得对于每个秩,在宽带用3个比特进行指示,而在每个子带用于2个比特进行指示。例如,对于不同的秩(如Rank=1,2,3,或4),可以统一采用两个连续比特来指示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每1个比特或每2个比特指示一个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的相关配置信息。一个子带组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两个预编码码字的限制集,预编码码字的限制集用来确定一个预编码矩阵,下面将结合码本设计对预编码矩阵子集的相关配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已经存在的NR下行两级码本,进行如下2个方面的增强:
1)针对Rank=2的情况,对于第二个传输层的基波束选择的指示,从宽带指示变为子带指示;
2)针对Rank=3、4的情况,对于两个正交的波束的交叉极化相位的选择,增加可以不一样的选项。
进一步,基于以上两处的增强,NR上行两级码本可以设计为:
通过确定i1的取值,可以确定一个宽带的基波束选择。基于第一级的选择,在每个子带上,进一步通过一个1比特或2比特的指示,指示两个2-端口的端口组之间产生的交叉极化相位,如下所示:
这样,在宽带需要3个比特来指示k1,在每个子带,需要2个比特来指示c1,0和k’1,l的选择。
Rank=3或4时:
k′1,0=k′1,2=0,k′1,1=k′1,3=O1,
其中,对于每个n,cr,l的取值如下
这样,对于每个秩,在宽带都需要3个比特进行指示,而在每个子带都需要2个比特进行指示。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上述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中,统一采用两个连续比特来指示一个确定的预编码矩。
再进一步的,基于这样的码本设计,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实施选项定义预编码码字的限制集。
实施选项一:所述预编码码字的限制集选项是确定的,基站和终端基于这一固定的限制集,终端基于基站指示的选择(即基站指示的从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确定某一子带上可选择的限制集,进而确定一个预编码矩阵。
实施选项二:基站配置一系列预编码矩阵的限制集配置,并半静态的通知UE,比如,基站通过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配置,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基于半静态配置的限制集,基站在下行控制信息中,选择其中一个限制集通知终端,终端在限制集中随机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上报。
例如,上述实施选项中,当每个子带组通过1比特指示预编码矩阵的限制集信息时,可以基于上述两级码本进行如下设计:
1)Rank=1时,存在两个选项
选项一:所述的两个c1,0限制集为{1,j}和{-1,-j}。此时,基站通过1比特指示UE可选的交叉极化相位的候选集为{1,j}或{-1,-j}。
选项二:所述的两个c1,0限制集为{1,-j}和{-1,j}。此时,基站通过1比特指示UE可选的交叉极化相位的候选集为{1,-j}或{-1,j}。
在两个选项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MAC CE配置,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
2)Rank=2时,通过1比特指示第二传输层和第一传输层之间波束是否一致。交叉极化相位可以在[1,1;1,-1]和[1,1;j,-j]之间任选。
3)Rank=3或4时,通过1比特指示在n∈{0,1}还是n∈{2,3}中做交叉极化相位的循环。
又例如,当上述实施选项中,当每个子带组通过2比特指示预编码矩阵的限制集信息时,可以基于上述两级码本进行如下设计:
1)Rank=1时,存在两个选项
选项一:所述的四个c1,0限制集为{1,-j},{-1,j},{1,j}和{-1,-j}。此时,基站通过2比特指示UE可选的交叉极化相位的候选集为四个选择中的一个。
选项二:所述的两个c1,0限制集为{1,j,-1},{-1,j,-j},{1,j,-j}和{j,-1,-j}。此时,基站通过2比特指示UE可选的交叉极化相位的候选集为四个选择中的一个。
在两个选项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MAC CE配置,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
2)Rank=2时,对于第二传输层选择正交波束的情况,增加两种交叉极化相位与第一传输层不一样的循环:
00: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选择相同的波束;第一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第二传输层选择在[1,-1];[1,-j]中循环。
01: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选择不同的波束;第一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第二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
10: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选择不同的波束;第一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第二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
11: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选择不同的波束;第一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第二传输层在[1,1];[1,j]中循环。
3)Rank=3或Rank=4时,通过2比特指示在n∈{0,1}或n∈{2,3}或n∈{0,2}或n∈{1,3}中的任何一个。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通信总线22,存储器2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4。
示例性的,图1中的终端200也可以为图18所示的装置。终端200可以通过处理器21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中与终端有关的步骤。示例性的,图1中的基站100也可以为图18所示的装置,基站100可以通过处理器21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中与基站有关的步骤。
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2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所述通信接口2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WALN等。
存储器2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该装置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2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2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2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2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8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8中的处理器21和处理器2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图18所示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图18所示的装置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或者,该装置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比如,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或基站。该装置900包括处理单元901、收发单元902。所述收发单元902用于所述处理单元901收发信号。图19中的处理单元901、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图18的处理器21(和/或处理器28)和存储器23来实现,具体的,处理单元901、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1(和/或处理器28)来调用存储器2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实现中,当装置900为终端时,收发单元902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处理单元901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901具体用于: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所述终端按照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当装置900为基站时,处理单元901用于确定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收发单元902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以及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在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902还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可选的,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902还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其具体实现方式和有益效果和参加方式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系统,图2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电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例如接入点或基站、站点或者终端等通信装置)。
如图20所示,电路系统1200可以由总线1201作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根据电路系统1200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条件,总线120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连总线和桥接。总线1201将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电路包括处理器1202、存储介质1203和总线接口1204。可选的,电路系统1200使用总线接口1204将网络适配器1205等经由总线1201连接。网络适配器1205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物理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并通过天线1207实现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用户接口1206可以连接用户终端,例如:键盘、显示器、鼠标或者操纵杆等。总线1201还可以连接各种其它电路,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电压调节器或者功率管理电路等,这些电路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因此不再详述。
可以替换的,电路系统1200也可配置成芯片或片上系统,该芯片或片上系统包括:提供处理器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以及提供存储介质1203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存储器,所有这些都通过外部总线体系结构与其它支持电路连接在一起。
可替换的,电路系统1200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具有处理器1202、总线接口1204、用户接口1206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以及集成在单个芯片中的存储介质1203的至少一部分,或者,电路系统1200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发明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其中,处理器1202负责管理总线和一般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1203上的软件)。处理器1202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和/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处理器的例子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能够执行软件的其它电路。应当将软件广义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数据或其任意组合,而不论是将其称作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
在下图中存储介质1203被示为与处理器1202分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明白,存储介质1203或其任意部分可位于电路系统1200之外。举例来说,存储介质1203可以包括传输线、用数据调制的载波波形、和/或与无线节点分离开的计算机制品,这些介质均可以由处理器1202通过总线接口1204来访问。可替换地,存储介质1203或其任意部分可以集成到处理器1202中,例如,可以是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
处理器1202可执行本申请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电路系统可以是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体现为芯片或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被设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或终端中,以使得该基站或终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如图21所示,电路系统60包括:接口单元601,控制及运算单元602,和存储单元603。其中,接口单元用于与基站或终端的其他组件连通,存储单元6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控制及运算单元602用于译码和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应理解,这些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包括上述终端功能程序,也可包括上述基站功能程序。当终端功能程序被控制及运算单元602译码并执行时,可使得终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的功能。当基站功能程序被所述控制及运算单元602译码并执行时,可使得基站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中基站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这些终端功能程序或基站功能程序存储在电路系统60外部的存储器中。当上述终端功能程序或基站功能程序被控制及运算单元602译码并执行时,存储单元603中临时存放上述终端功能程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或者临时存放上述基站功能程序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这些终端功能程序或基站功能程序被设置于存储在电路系统60内部的存储单元603中。当电路系统60内部的存储单元603中存储有终端功能程序时,电路系统60可被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200中。当电路系统60内部的存储单元603中存储有基站功能程序时,电路系统60可被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100中。
在又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这些终端功能程序或基站功能程序的部分内容存储在电路系统60外部的存储器中,这些终端功能程序或基站功能程序的其他部分内容存储在电路系统60内部的存储单元603中。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涉及的各种实施例中与终端相关的方法步骤。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涉及的各种实施例中与基站相关的方法步骤。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涉及的各种实施例中与终端相关的方法步骤。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涉及的各种实施例中与基站相关的方法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关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这里将它们都统称为“模块”或“系统”。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中,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或作为硬件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如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单元可以为微处理单元,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单元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单元、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单元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微处理单元,多个微处理单元,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单元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单元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发明说明书的上述描述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任何可以利用或实现本发明的内容,任何基于所公开内容的修改都应该被认为是本领域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所描述的基本原则可以应用到其它变形中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发明本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和设计,还可以扩展到与本发明原则和所公开的新特征一致的最大范围。
Claims (41)
1.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
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
所述终端按照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
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
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 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终端中,或者通过所述基站的RRC指令配置给所述终端。
15.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
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以及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子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或1个比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
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2*p)时,所述2N个比特中包括至少一个冗余比特;
所述冗余比特被填充为0;或者,所述冗余比特用于指示相邻子带上的预编码矩阵是否必须不一致。
23.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 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指令,所述RRC指令用于指示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和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2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为所述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33.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 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3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向终端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比特区间,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位数固定,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用于指示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其中,所述子带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带,且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基于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动态调整;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预编码矩阵序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子集,以及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确定每一所述子带组,以及每一子带组中的子带,从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的方式,从任一所述子带对应的子带组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子集中,选择出在所述子带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宽度根据所述终端被配置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子带的宽度为所述子带在频域上占用的连续物理资源块PRB个数或者连续资源块RB个数。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小于或等于p个,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1个比特。
38.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小于或等于2*p,其余的每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2*p个,其中,p=2k,k≥0,且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39.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比特个数为2N个,N为正整数,每一个所述子带组的发送预编码矩阵序号占用所述第一比特区间的两个连续比特;
当n≤N时,每一个所述子带组中的子带数目为1个;
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其中,p=2k,k≥0,所述子带组的数目为N,且N个所述子带组所包括的子带数目为p、2*p和(p+1+(n-1)mod p)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资源调度所占用的子带数目n满足p*N<n≤2*p*N时,每个所述子带组包括的子带数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为N个所述子带组中的每个分配p个子带后,将n子带中剩余的n-pN个子带,按照子带组序号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每个子带组分配p个子带,直至所述n-pN个子带被分配完。
41.一种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包括提供处理器功能的芯片或片上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片上系统被配置在终端中,使得所述终端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芯片或所述片上系统被配置在基站中,使得所述基站实现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23158.XA CN109600838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PCT/CN2018/105638 WO2019062560A1 (zh) | 2017-09-30 | 2018-09-14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23158.XA CN109600838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00838A CN109600838A (zh) | 2019-04-09 |
CN109600838B true CN109600838B (zh) | 2020-11-10 |
Family
ID=6590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23158.XA Active CN109600838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00838B (zh) |
WO (1) | WO20190625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37628A1 (en) * | 2019-05-31 | 2020-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s based on device feedback |
CN110545168B (zh) | 2019-09-12 | 2024-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3973376A (zh) * | 2020-07-24 | 2022-01-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6648969A (zh) * | 2020-11-19 | 2023-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5834006A (zh) * | 2021-09-16 | 2023-03-21 |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
CN115913296A (zh) * | 2021-09-30 | 2023-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预编码信息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23060449A1 (zh) * | 2021-10-12 | 2023-04-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6437464A (zh) * | 2021-12-30 | 2023-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7997489A (zh) * | 2022-11-04 | 202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8773A (zh) * | 2014-09-25 | 2017-08-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使ue能够确定预编码器码本的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79775B2 (en) * | 2007-08-14 | 2012-05-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
CN101789848B (zh) * | 2010-01-11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a系统的上行链路预编码矩阵的信令指示方法 |
CN103516488A (zh) * | 2012-06-15 | 2014-01-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04321983B (zh) * | 2013-05-17 | 2018-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5143605A1 (zh) * | 2014-03-24 | 2015-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10367551B2 (en) * | 2015-01-29 | 2019-07-30 | Intel Corporation | 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 bundling enhancement for full dimension multi-in-multi-output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23158.XA patent/CN10960083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4 WO PCT/CN2018/105638 patent/WO201906256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8773A (zh) * | 2014-09-25 | 2017-08-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使ue能够确定预编码器码本的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 for UL;MEDIA TEK IN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3 R1-1716785》;20170921;第8部分 Signaling considerations on wideband vs frequency selective precoding * |
UL MIMO for NR;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6782》;20160826;第3部分 UL MIMO tranmission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00838A (zh) | 2019-04-09 |
WO2019062560A1 (zh) | 2019-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00838B (zh) |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10971317B (zh) |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0418412B (zh) |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中继收发节点、终端和基站 | |
JP7072057B2 (ja) |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特定方法、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指示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 |
KR102474159B1 (ko) | 자원 표시 값을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395994A (zh) |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10044856A (ko) | 업링크 전송을 지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단말, 기지국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 |
JP7346563B2 (ja) | 無線通信の方法及び機器 | |
CN109802778B (zh) | 一种指示和确定时域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8228228A9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49307A1 (en) | Device-to-Device Based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 |
JP2023513528A (ja) | 複数のコードブックを使用した同時チャネル状態情報(csi)能力レポート | |
JP7539579B2 (ja) | 位相追跡基準信号-復調基準信号関連付けの指示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JP2024026304A (ja) | フル電力アップリンク伝送の強化 | |
CN111867022A (zh) | 一种调整终端设备的传输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220013028A (ko) |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 |
CN111436107B (zh) |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信道质量确定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12055985B (zh) | 用于调度多个活动带宽部分的单阶段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设计 | |
KR20250005484A (ko) | 기저대역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303970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 | |
KR20230165882A (ko) | Pucch 전송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장치 | |
CN112671442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2398511B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0875768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和终端 | |
JP2023543758A (ja) | インターレースulキャンセルインジケーションのue処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