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189B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87189B CN109587189B CN201710899583.XA CN201710899583A CN109587189B CN 109587189 B CN109587189 B CN 109587189B CN 201710899583 A CN201710899583 A CN 201710899583A CN 109587189 B CN109587189 B CN 1095871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data
- request
- confirmation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3—Distribu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bandwidth bro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3—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usage predi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8—Departure or maintenance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地域跨度较大的“泛在/物联网络”。为了覆盖这些跨度较大的泛在网络,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个网关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而另一方面,由于泛在/物联网络环境复杂,终端设备通常无人值守,故存在通信不稳定的情况,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通常需要选择协同节点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恢复,从而促进网络高效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安全性及通信可靠性,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核心内容。
例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能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作为重大的能源技术改革,如,智能电网已成为目前各国的重要研究热点,智能电网通过监测用电负荷,制订供电计划和价格调节方案,确保电力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电网中某些电力设备因为负荷过重跳闸,或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时,智能电网需要及时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但由于目前智能电网采用中心式结构,采集的数据定时上报管理中心,当某个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此问题。且由于采集数据丢失,将无法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由此引入了节点协同技术,需要协同节点(如智能电网中的两个电力采集单元)之间相互备份数据,传统的节点协同技术中,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时未考虑节点资源的接纳能力,而且,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亦未考虑节点相关数据的上传,这势必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出现备份数据丢失、主备设备同时失效的场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应用在第一节点,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应用在第二节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反馈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通过本发明,通过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后,协同节点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并在完成资源分配后确定建立与协同节点间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协同节点的匹配率,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构架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施例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例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运行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上,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构架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数据平台、中心节点、节点1-节点n,节点有协同节点,其中,中心节点为网络中的任一指定节点,具有普通节点的所有功能,协同节点间能够相互监测对方的存活状态,备份对方的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节点管理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204,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步骤S206,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后,协同节点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并在完成资源分配后确定建立与协同节点间的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差等问题,提高了协同节点的匹配率,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节点1-节点n中的任意节点,具体可以是终端,服务器,网关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接收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其中,协同节点确定消息用于通知为第一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为第二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之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等待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
可选地,在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拒绝响应,其中,请求拒绝响应是第二节点在确定本地资源不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业务需求是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业务的需求,包括备份,监测等。
S12,第一节点根据请求拒绝响应向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
可选地,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2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S22,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包括第二节点已经在本地保存的数据,包括: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状态数据等与第一节点相关的数据。
针对协同节点的拆除所存在的备份数据丢失等问题,解决了协同节点在拆除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节点管理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304,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步骤S306,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在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在不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
可选的,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本实施例的还包括:
S31,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资源;
S32,第二节点在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可选的,在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对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可选的,在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S41,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
S42,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
S43,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可选的,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或者是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之后,本实施例的还包括:第二节点对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可选的,在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确定对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节点管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0,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第二接收模块44,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资源后生成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节点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反馈模块54,用于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分配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为第一节点分配资源;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发送模块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上传模块,用于向数据平台上传第一节点的数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第一节点的资源,并向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用于结合具体示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的节点协同技术中,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未考虑节点资源的接纳能力,这势必造成业务的不匹配,导致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异常;而另一方面,协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亦未考虑节点相关数据的上传,这势必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出现备份数据丢失、主备设备同时失效的场景。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需要协同节点之间相互备份数据,并且在发现协同节点无法连接时,代替协同节点主动上报管理中心出现故障,并将之前备份的采集数据上报。
本实施例的方案包括:
选择协同节点后,节点向其协同节点请求分配资源,协同节点对该节点进行认证鉴权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该节点的资源需求:如果满足,则为该节点分配资源,并建立连接;如不满足,则请求中心节点重新选择协同节点。
协同节点变更时,节点向原协同节点请求拆除连接,原协同节点对该节点进行认证鉴权后,上传相关数据,并释放为该节点分配的资源,拆除连接。
本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在一个中心节点及协同节点关系已经确定的网络中,每个节点均需要向数据平台上传相关数据。其中,每个节点有至多两个协同节点,协同节点间能够相互监测对方的存活状态,备份对方的相关数据;中心节点为网络中的任一指定节点,具有普通节点的所有功能,且拥有一项特定功能——根据网络拓扑等信息分配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协同关系。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但不限于:智能家居系统,车联网系统,智慧城市系统等泛在/物联网应用,智能电网。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1: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协同节点建立连接的方法,图6是本实施例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包括:
步骤S101:接收到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后,节点(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向中心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S102:所述协同节点(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收到请求消息后,对所述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步骤S103:通过对所述节点的认证和鉴权后,所述协同节点评估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节点的资源需求;
步骤S104a:如果满足,则所述协同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继续步骤S105a;
步骤S104b:如不满足,则所述协同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继续步骤S105b;
步骤S105a:所述节点接受到反馈消息后,等待所述协同节点完成资源分配,继续步骤S106;
步骤S105b:所述节点接受到反馈消息后,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并跳转到步骤S101;
步骤S106:所述协同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
示例2:连接拆除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协同节点拆除连接的方法,图7是本实施例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图,连接拆除方法流程包括:
步骤S201:节点向协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
步骤S202:所述协同节点收到请求消息后,对所述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步骤S203:通过对所述节点的认证和鉴权后,所述协同节点向数据平台发送数据上传请求,请求上传所述节点的相关数据;
步骤S204: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所述节点移除本地的所述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本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协同节点的连接建立和拆除所存在的资源不匹配以及备份数据丢失等问题,提出了协同节点的接入管理方法。依据本接入管理方法,解决了协同节点在连接建立/拆除时的业务匹配性和业务连续性等问题。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S2,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S3,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
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接收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请求接受响应是第二节点在根据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第二节点在确定为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其中,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节点本地,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相关的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或者状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中心节点发送的协同节点确定消息,其中,所述协同节点确定消息用于通知为所述第一节点选择的协同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拒绝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拒绝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本地资源不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请求拒绝响应向中心节点发送协同节点重选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之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等待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
5.一种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其中,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资源;所述第二节点在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在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所述第二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节点本地,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相关的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或者状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拒绝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对所述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认证和鉴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对所述第一节点的认证和鉴权通过。
11.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请求接受响应,其中,所述请求接受响应是所述第二节点在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确定本地资源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后生成的;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连接拆除请求;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反馈的连接拆除确认消息,其中,所述连接拆除确认消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以及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后生成的;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节点本地,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相关的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或者状态数据。
12.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地资源是否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
反馈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请求接受响应;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互为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分配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第一节点的业务需求时,为所述第一节点分配资源;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为所述第一节点完成资源分配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建立确认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连接拆除请求;上传模块,用于向数据平台上传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平台反馈的数据上传确认消息后,释放分配给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资源,并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连接拆除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相关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节点本地,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相关的备份数据,业务数据,监测数据或者状态数据。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99583.XA CN109587189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US16/651,502 US20200259762A1 (en) | 2017-09-28 | 2018-09-20 | Nod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
EP18860682.6A EP3691183A4 (en) | 2017-09-28 | 2018-09-20 | NODE MANAGEMENT PROCEDURE AND DEVICE |
PCT/CN2018/106759 WO2019062645A1 (zh) | 2017-09-28 | 2018-09-20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99583.XA CN109587189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7189A CN109587189A (zh) | 2019-04-05 |
CN109587189B true CN109587189B (zh) | 2022-04-29 |
Family
ID=6590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995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87189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259762A1 (zh) |
EP (1) | EP3691183A4 (zh) |
CN (1) | CN109587189B (zh) |
WO (1) | WO20190626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04647B (zh) * | 2019-01-02 | 2023-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点协同关系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64719B2 (ja) * | 2002-04-09 | 2007-08-2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プレゼンス情報バックアップ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要求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
DE112004001256T5 (de) * | 2003-07-07 | 2006-05-18 | Yazaki Corp. | Übertragungskapazitätszuteilungsverfahr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Netzwerkressourceverwaltungsvorrichtung |
EP1521405A1 (en) * | 2003-09-30 | 2005-04-06 |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 Bidirectional QoS reservation within an in-band signaling mechanism |
US7557689B2 (en) * | 2006-11-20 | 2009-07-07 | Solana Networks Inc. | Alerting method, apparatus, server, and system |
US8279870B2 (en) * | 2007-08-01 | 2012-10-02 |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routing in a utility smart-grid network |
CA2705093A1 (en) * | 2007-11-25 | 2009-05-28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Communication and message route optimization and messaging in a mesh network |
CN101605278B (zh) * | 2009-03-04 | 2015-04-01 | 北京邮电大学 | 分布式管控协同光网络中的自适应信令实现方法 |
CN101902795B (zh) * | 2010-06-21 | 2012-10-03 |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连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散路由算法 |
ES2690470T3 (es) * | 2012-05-03 | 2018-11-21 | Itron Global Sarl | Migración eficiente de dispositivo en redes de malla |
CN103516736A (zh) * | 2012-06-20 | 2014-01-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
CN103973725B (zh) * | 2013-01-28 | 2018-08-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协同方法和协同器 |
CN106257960B (zh) * | 2015-06-18 | 202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设备协同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
-
2017
- 2017-09-28 CN CN201710899583.XA patent/CN1095871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9-20 US US16/651,502 patent/US202002597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9-20 WO PCT/CN2018/106759 patent/WO2019062645A1/zh unknown
- 2018-09-20 EP EP18860682.6A patent/EP36911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91183A1 (en) | 2020-08-05 |
US20200259762A1 (en) | 2020-08-13 |
EP3691183A4 (en) | 2021-06-16 |
CN109587189A (zh) | 2019-04-05 |
WO2019062645A1 (zh) | 2019-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1800B (zh) | 通信设备、节点的连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CN108521656B (zh) | 一种Lora通信方法及系统 | |
EP2887720B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1924650B (zh) | 故障信息系统的服务和服务器智能自治的实现方法 | |
CN111181747B (zh) | 一种网关协同实现方法、装置、IoT网关及存储介质 | |
CN108632063B (zh) | 管理网络切片实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568190B (zh) | 无线控制器配置信息的自动备份方法和设备 | |
EP3660679B1 (en) | Data backup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WO2019128670A1 (zh) | 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使管理能力自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632848B (zh) | 网络切片自优化协调方法及装置 | |
CN109587189B (zh) | 节点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534758B (zh) | 会议备份方法和装置 | |
CN110635927B (zh) | 节点切换方法、网络节点、网络系统 | |
US20180176827A1 (en) | Manage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102218796B1 (ko) | 협력 노드의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442376A (zh) | 算力调度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08279850B (zh) | 一种数据资源的存储方法 | |
CN113347692B (zh) | 电力用采系统及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 |
CN111404647B (zh) | 一种节点协同关系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20170222879A1 (en) | Service optimization method, transport controller, client controller, and system | |
CN105589826B (zh) | 基于即插即用的配电网多级总线信息交互方法 | |
US20090125587A1 (en) |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for Use in the System, Program Therefor, and Management Method | |
CN117939700A (zh) | 充电桩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9300173A (zh) |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6132855A (zh) | 环形组网保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