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564497A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4497A
CN109564497A CN201780047228.8A CN201780047228A CN109564497A CN 109564497 A CN109564497 A CN 109564497A CN 201780047228 A CN201780047228 A CN 201780047228A CN 109564497 A CN109564497 A CN 109564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touch feedback
display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2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4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4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7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prediction or retriev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7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methods for entering alphabetical characters, e.g. multi-tap or dictionary disambig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防止误操作并且使得能够对显示对象进行更直观的操作。提供了下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对输入进行处理;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控制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还提供了下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由处理器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对输入进行处理;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智能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C)、汽车导航系统等中,采用触摸面板或触摸垫作为输入装置的设备已经变得普遍。在上述设备中,可以根据应用的模式通过对用户界面上的显示对象例如虚拟按钮或拨盘执行触摸操作或拖拽操作来执行输入。
此外,已经开发出许多技术以用于提高要对上述显示对象执行的操作的效率。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输入设备,其根据操作体的按压来控制软键盘中的输入字符。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1-59821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输入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不能检测到操作体的按压的时刻确定输入。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输入设备中,由于即使在用户错误地触摸屏幕时也执行输入处理,因此难以防止错误操作。
此外,与作为硬件提供的按钮、拨盘等不同,上述显示对象在操作时缺乏身体感觉。因此,用户难以获得操作该显示对象的真实感觉。
因此,在本公开内容中,提出了新的且经改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其允许在防止错误操作的同时对显示对象执行更直观的操作。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由处理器执行下述操作: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程序,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在防止错误操作的同时对显示对象执行更直观的操作。
注意,以上描述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限制性的。连同或替代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一种效果或者可以从本说明书领会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框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软键盘中的轻拂操作的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轻拂操作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4]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确定值与阈值之间的差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5]图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对力操作的终止的预测的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字符输入模式的图。
[图7A]图7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字符的图。
[图7B]图7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字符的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处理速度的图。
[图9]图9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键阵列的边界处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键阵列的形状的触觉反馈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软键盘上的基本位置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键阵列上的位置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3]图13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的示例的图。
[图15A]图15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高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的示例的图。
[图15B]图15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低输入强度来使显示对象去激活的图。
[图16A]图16A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用户界面的示例。
[图16B]图16B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用户界面的示例。
[图16C]图16C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用户界面的示例。
[图17A]图17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7B]图17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与阈值之间的差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9A]图19A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的图。
[图19B]图19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的图。
[图19C]图19C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的图。
[图19D]图19D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的图。
[图20]图20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图2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式。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注意,将按照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方式
1.1.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
1.2.基于输入操作的触觉反馈的示例
1.3.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2.第二实施方式
2.1.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
2.2.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
2.3.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3.硬件配置的示例
4.总结
<1.第一实施方式>
[1.1.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特征之一在于,基于在软键盘中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来呈现触觉反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例如可以是智能电话、平板电脑、PC、汽车导航系统等。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框图。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包括显示单元110、输入单元120、触觉呈现单元130、显示控制单元140、输入处理单元150和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在下文中,将关注部件的特征来详细描述上述部件。
(显示单元110)
显示单元110具有显示由信息处理设备10提供的各种用户界面的功能。在上述用户界面中,可以设置各种显示对象,包括例如软键盘。除了软键盘之外,上述显示对象还包括待被操作的图形,例如虚拟按钮或虚拟拨盘。上述功能可以通过例如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设备、液晶显示(LCD)设备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设备来实现。
(输入单元120)
输入单元120具有检测用户的输入操作的功能。这里,上述输入操作可以包括由输入主体(例如,用户的手指等)执行的触摸操作、轻拂操作、拖拽操作、滑动操作、轻击操作等。此外,输入单元120具有检测与上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输入主体的位置等的功能。这里,上述输入强度可以包括例如根据输入操作进行的按压、输入单元120与输入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等。输入单元120的上述功能可以通过例如触摸面板或触摸垫来实现。注意,输入单元120可以与显示单元110一体地形成。
(触觉呈现单元130)
触觉呈现单元130具有在由稍后将描述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的控制信号的基础上,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来呈现触觉反馈的功能。上述触觉反馈包括例如由偏心马达、线性振动器、压电元件等产生的振动。此外,上述触觉反馈可以包括电刺激、热刺激等。
(显示控制单元140)
显示控制单元140具有控制显示单元110上的显示的功能。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控制包括软键盘的各种显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操作或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的显示。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的移动量或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的色彩、大小等。
(输入处理单元150)
输入处理单元150具有基于输入单元120检测到的各种输入操作来执行输入处理的功能。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在软键盘中检测到的伴随着字符指定的输入操作来执行处理。稍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的功能的细节。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具有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生成上述控制信号。稍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的细节。
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注意,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信息处理设备10包括显示单元110、输入单元120、触觉呈现单元130、显示控制单元140、输入处理单元150和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全部的情况的示例。
在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配置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可以通过在多个设备间进行分布来实现上述部件。例如,显示单元110的功能可以由与信息处理设备10不同的另一显示设备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显示设备例如可以是各种显示器、智能电话、平板电脑、PC、汽车导航系统等中的任何设备。
此外,例如,输入单元120的功能可以由与信息处理设备10不同的另一输入设备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输入设备可以是各种设备中的任何设备,包括例如触摸面板或触摸垫。
此外,例如,触觉呈现单元130的功能可以由与信息处理设备10不同的另一触觉呈现设备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触觉呈现设备除了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和汽车导航系统之外,还可以例如是各种游戏控制器中的任何一种或者是诸如手套型的触觉呈现设备。
通过经由网络与上述设备进行通信,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展示本公开内容所示的各种操作效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还可以包括除了图1所示的部件之外的部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包括与例如控制各种应用的控制单元以及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部件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灵活地变形。
[1.2.基于输入操作的触觉反馈的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操作的触觉反馈的示例。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具有基于各种输入操作呈现触觉反馈的功能。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即使当用户没有看向显示单元110时,该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输入操作的有效性。在下文中,将使用具体示例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反馈的示例。
(基于轻拂操作的触觉反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具有基于轻拂操作呈现触觉反馈的功能。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由输入单元120检测到的轻拂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图2是示出软键盘中的轻拂操作的图。图2示出了根据轻拂操作改变的键的状态变换。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处于基本状态的键K10和根据对键K10执行的轻拂操作而改变的键K11至K14。此外,图2中的箭头指示了由输入主体F1执行的轻拂操作的方向。
参照图2,处于基本状态的键K10是用于输入字符“あ”的键,并且通过由输入主体F1向左执行轻拂操作而变换成用于输入字符“い”的键K11。此外,类似地,键K10通过被向上轻拂变换成键K12,通过被向右轻拂变换成键K13,以及通过被向下轻拂变换成键K14
以这种方式,在软键盘中,可以通过基于轻拂操作切换输入的字符而利用具有较少数目的键的配置来输入字符。然而,由于在按下键或轻拂时缺乏身体感觉,因此软键盘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并且用户需要在确认键的位置和必要的轻拂量的同时执行输入操作。此外,由于软键盘缺乏上述身体感觉,因此用户难以在确认显示的输入结果之前注意到错误输入。
为了处理上述各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基于输入主体的轻拂操作来呈现触觉反馈。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轻拂操作直观地感知到字符指定中的输入操作的有效性。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轻拂操作的触觉反馈的图。与图2类似,图3示出了处于基本状态的键K10,以及根据对键K10执行的轻拂操作而改变的键K11至K14。此外,图3示出了指示轻拂操作的箭头和基于轻拂操作的触觉反馈FB1至FB4。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轻拂操作来呈现对应的触觉反馈。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由输入单元120检测到的轻拂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例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K10被向左轻拂而生成用于控制相应的触觉反馈FB1的控制信号。类似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K10被向上轻拂而生成用于控制相应的触觉反馈FB2的控制信号,并且基于键K10被向右轻拂而生成用于控制相应的触觉反馈FB3的控制信号。此外,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K10被向下轻拂而生成用于控制相应的触觉反馈FB4的控制信号。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根据轻拂操作而改变的指定字符来生成上述控制信号。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以上述定时生成控制信号,使得用户可以感知到已经切换到根据轻拂操作的待输入的指定字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基于从轻拂操作检测到的确定值超过阈值而生成上述控制信号。这里,上述确定值可以包括轻拂操作的移动量、轻拂操作的速度等。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轻拂操作的移动量超过阈值而生成控制信号,或者可以基于轻拂操作的速度超过阈值而生成控制信号。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上述确定值生成控制信号,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感知到已经满足字符指定所需的操作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确定值的大小来生成控制信号。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根据上述确定值的大小来控制例如触觉反馈的大小和频率。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在确定值小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用于控制具有小幅振动的触觉反馈和具有低频率的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或者在确定值大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用于控制具有大幅振动的触觉反馈和具有高频率的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可以呈现根据用户的轻拂操作的灵活的触觉反馈,并且用户可以执行更直观的输入操作。
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根据轻拂操作的方向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参照图3,可以看出,根据箭头所指示的轻拂操作的方向呈现出不同的触觉反馈FB1至FB4。这里,触觉反馈FB1至FB4可以被实现为具有不同大小和频率的触觉反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根据轻拂操作的方向生成控制信号,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感知到是否已经沿期望方向执行了轻拂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根据上述确定值与阈值之间的差来生成控制信号。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根据确定值与阈值之间的差的触觉反馈的图。图4示出了在键K10被向右轻拂并变换成键K13的情况下呈现的触觉反馈FB5。参照图4,可以看出触觉反馈FB5根据轻拂量而波动,并且当键K10变换成键K13时达到最大。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产生控制信号,使得随着该控制信号接近上述阈值或键的边界,该控制信号变得更大。注意,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振动强度和频率程度来控制触觉反馈FB5的大小。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用户可以直观地感知到键变换所需的轻拂量。
(基于输入强度的触觉反馈)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的触觉反馈。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轻拂操作的触觉反馈的示例,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生成控制信号。这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强度可以是基于根据输入操作的按压或输入单元120与输入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的强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例如上述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生成控制信号。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通过预测输入主体F1从输入单元120的分离、即基于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预测输入操作的终止,来生成控制信号。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对输入操作的终止的预测的图。图5示出了具有不同输入强度的两种状态。在左侧示出了以高输入强度Ph操作键K10的示例,并且在右侧示出了以低输入强度Pl操作键K10的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如图5所示基于从上述高输入强度Ph到低输入强度Pl的变化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6的控制信号。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预测输入主体F1从输入单元120的分离、即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预测输入操作的终止。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可以在输入主体F1与输入单元120完全分离之前呈现触觉反馈,从而用户可以可靠地接收触觉反馈。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生成控制信号。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还可以根据基于输入强度的输入操作来改变字符输入模式。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字符输入模式的图。
在图6的下部,按时间序列示出了根据对键K10执行的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的变化。此外,在图6的上部,示出了基于根据上述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而改变的字符输入模式。这里,上述字符输入模式例如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根据输入操作输入的字符类型集。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要输入的字符类型集。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首先,输入主体F1以低输入强度Pl1操作键K10。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将字符类型集设定为KS1。接下来,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1操作键K10。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7的控制信号。此外,输入处理单元150还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将字符类型集从KS1改变为KS2。
此外,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输入主体F1随后以低输入强度Pl2操作键K10,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的字符类型集可以是KS2。另一方面,当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2操作键K10时,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再次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7的控制信号,并且输入处理单元150将字符类型集从KS2改变为KS3。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生成控制信号。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改变要输入的字符类型集。根据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和输入处理单元150的上述功能,可以根据简单操作来改变字符输入模式,并且可以大幅提高使用软键盘的字符输入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要输入的输入字符。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字符的图。
图7A是示出输入主体F1对键K40执行的轻击操作的图。参照图7A,在图7A的左侧示出了基于低输入强度Pl的轻击操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输出在键K40中设定的基本字符“た”。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用于控制与低输入强度Pl对应的触觉反馈F8的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在图7A的右侧示出了基于高输入强度Ph的轻击操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改变输入字符。在图7A所示的示例中,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输出从键K40中设定的基本字符“た”导出的输入字符“だ”。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用于控制与高输入强度Ph对应的触觉反馈F9的控制信号。
随后,将参照图7B描述根据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字符的另一示例。图7B是示出输入主体F1对键K10执行的轻击操作的图。参照图7B,在图7B的左侧示出了基于低输入强度P1的轻击操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输出在键K10中设定的基本字符“a”。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用于控制与低输入强度Pl对应的触觉反馈F8的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在图7B的右侧示出了基于高输入强度Ph的轻击操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改变输入字符。在图7B所示的示例中,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输出从键K10中设定的基本字符“a”导出的输入字符“A”。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用于控制与高输入强度Ph对应的触觉反馈F9的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使用图7A和图7B,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字符。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的功能,可以根据简单操作改变输入字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软键盘进行字符输入的效率。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处理速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根据输入强度的输入操作来改变输入处理速度。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输入处理速度来生成控制信号。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处理速度的图。在图8中,沿时间轴t示出了根据输入主体F1对键K90执行的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的变化。这里,键K90例如可以是用于将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的键。此外,图8所示的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可以是针对键K90的长按操作。
参照图8,输入主体F1在K90上执行的输入操作在时刻T1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主体F1在时刻T1处的输入操作是以低输入强度Pl执行的。这里,在时刻T1处,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来执行用于将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的输入处理。
在随后的时刻T2处,指示以中等输入强度Pm执行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因而根据输入主体F1的长按操作的输入强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来执行用于将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的输入处理。
参照随后的时刻T3,其指示以高输入强度Ph执行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因而与输入主体F1的长按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从时刻T2进一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来执行用于将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的输入处理。
此外,在随后的时刻T4处,指示以高输入强度Ph连续执行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因而与输入主体F1的长按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从时刻T3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来执行用于将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光标向前移动一个字符的输入处理。
这里,关注于时刻T1到时刻T4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间隔变得更短。即,在图8中所示的示例中,可以看出建立了下述关系:T1与T2之间的间隔>T2与T3之间的间隔>T3与T4之间的间隔。以这种方式,随着输入强度变得更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增大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处理速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Tn-Tn-1=a/(b*P+1)+c来确定到下一输入处理的间隔Tn-Tn-1。这里,上述表达式中的P可以是指示输入强度的值。此外,上述表达式中的a、b和c可以是任意常数。
此外,参照图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在每次执行输入处理时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0的控制信号。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根据基于输入强度的输入处理生成控制信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根据输入强度或输入处理速度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0的控制信号。
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改变输入处理速度。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直观操作来调整连续输入的速度,因而可以大幅提高软键盘中的字符输入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包括偏心马达的情况下,即使当以高速连续执行输入处理时,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呈现输入处理时的触觉反馈。因此,用户可以准确地确定伴随连续输入的输入处理的定时,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字符输入的效率。
注意,尽管以上已经参照图8描述了执行用于改变光标位置的输入处理的情况的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对连续输入的处理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对连续输入的处理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例如对字符的连续输入或对删除的连续处理。
此外,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输入强度连续改变到下一输入处理的间隔Tn-Tn-1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基于输入强度的阈值以逐步的方式改变间隔Tn-Tn-1
(基于软键盘的显示形状的触觉反馈)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软键盘的显示形状的触觉反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软键盘的显示形状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例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软键盘的键阵列形状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在上述键阵列的边界处的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图9是示出在键阵列的边界处的触觉反馈的图。图9示出了软键盘SK和输入主体F1对软键盘SK执行的输入操作。参照图9,可以看出输入主体F1从软键盘SK的左侧向右侧执行滑动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主体F1接近软键盘SK的键阵列的边界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1的控制信号。更具体地,基于检测到的输入主体F1的位置与键阵列边界的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该边界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即使用户没有注视显示单元110,该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软键盘的键阵列的形状,并且可以大幅提高根据字符输入的可操作性。
此外,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键阵列的形状的触觉反馈的另一示例的图。在使用图9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当输入主体F1执行滑动操作时的触觉反馈。另一方面,即使在没有伴随着输入主体的位置改变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键阵列的边界处的触觉反馈。
图10示出了软键盘SK和输入主体F1对软键盘SK执行的的输入操作。这里,与图9中的示例不同,图10中的输入操作可以是没有伴随着位置改变的触摸操作等。
在这种情况下,与图9中的示例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输入主体F1不与键阵列接触的位置处的触觉反馈F12的控制信号。参照图10,可以看出,仅在排除了键阵列的边界的位置和输入主体F1与键阵列接触的位置处呈现触觉反馈F12。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即使当执行没有伴随着位置改变的输入操作时,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软键盘的键阵列的形状,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字符输入有关的可操作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基于软键盘上的基本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更具体地,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的位置与软键盘中的基本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基本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注意,上述基本位置可以例如是与软键盘中的归位(home)键对应的位置、软键盘中的中心位置等。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软键盘上的基本位置的触觉反馈的图。图11示出了软键盘SK和输入主体F1对软键盘SK执行的输入操作。这里,图11中的输入操作可以是滑动操作,可以是没有伴随着位置改变的触摸操作等。
参照图11,可以看出,在软键盘SK的归位(home)键上呈现了触觉反馈F13。以这种方式,当输入主体F1接近软键盘SK中的基本位置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13的控制信号。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即使当用户没有注视显示单元110时,该用户也可以直观地确定输入主体F1在软键盘中的位置,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字符输入的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阵列上的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阵列上的输入操作的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键阵列上的位置的触觉反馈的图。图12示出了软键盘中的键K80。这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根据键K80的输入主体(未示出)的位置而不同的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参照图12可以看出,在键K80的中心位置(或根据指示键的类型的显示的位置)处呈现触觉反馈FB14,并且该触觉反馈FB14被呈现在键K80的侧边缘部分处。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键阵列上的输入主体的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执行控制以使触觉反馈FB14和F15的强度和频率根据键阵列变化。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即使用户没有注视显示单元110,该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接触输入主体的键阵列的类型和该输入主体在该键阵列中的位置,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字符输入的效率。
[1.3.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描述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13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13,首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输入单元120检测输入主体的触摸操作(S1101)。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在步骤S1101中检测到的触摸操作是否已被解除(S1102)。即,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确定由输入主体执行的输入操作是否已被终止。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操作已被终止的情况下(S110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触摸的解除、即输入操作的终止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1103)。
在完成步骤S1103的处理之后,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根据触觉反馈的呈现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操作尚未被终止的情况下(S1102:否),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是否检测到由输入主体执行的轻拂操作(S1104)。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轻拂操作的情况下(S1104:是),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检测到的轻拂操作的轻拂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S1105)。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轻拂操作的轻拂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1105: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检测到的轻拂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轻拂操作的移动量、速度、方向等来生成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1106)。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轻拂操作的轻拂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S1105: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到上述阈值的距离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1107)。
注意,在步骤S1106或S1107的处理被终止之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返回到步骤S1102,并且可以重复执行后续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没有检测到输入主体的轻拂操作的情况下(S1104:否),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根据在步骤S1101中检测到的触摸操作的输入强度是否已经改变(S1108)。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根据在步骤S1101中检测到的触摸操作的输入强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S1108:否),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根据触觉反馈的呈现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根据在步骤S1101中检测到的触摸操作的输入强度已经改变的情况下(S1108:是),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检测到的输入强度是否超过阈值(S1109)。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输入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S1109:否),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根据触觉反馈的呈现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输入强度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1109: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检测到的输入强度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输入强度的程度、改变的速度等来生成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1110)。
注意,在步骤S1110的处理被终止之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返回到步骤S1102,并且可以重复执行后续处理。
<2.第二实施方式>
[2.1.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主要描述了信息处理设备10的提高软键盘中的输入操作的效率的特征。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提高针对除软键盘之外的各种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的效率。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检测设置在界面中的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并执行各种处理的许多设备。然而,在上述设备中,通常基于对显示对象的简单触摸操作来执行输入处理。因此,即使当用户无意地触摸诸如触摸面板的输入单元时也执行输入处理,这导致误操作。
此外,在上述设备中,当输入主体由于从另一区域(例如,其他显示对象的区域或未设置显示对象的区域)的轻拂、滑动、拖拽操作等而触摸显示对象时,这通常不被确定为对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为此,用户需要临时将输入主体与输入单元分离以便操作目标显示对象。另外,难以通过触摸来确定目标显示对象的位置,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此外,与作为硬件提供的按钮、拨盘等不同,上述设备中的显示对象在操作时缺乏身体感觉。因此,用户难以获得操作显示对象的真实感。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被构思成关注于于上述点并且实现对显示对象的更直观的输入操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从而防止用户的意外误操作。这里,上述输入强度可以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根据输入操作的按压或者输入单元120与输入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强度。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功能以及通过该功能展示出的效果。注意,在以下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并且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配置、功能和效果。
[2.2.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具有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设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的功能。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的有效性。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具有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使显示对象激活的功能。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具有基于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使显示对象去激活的功能。注意,如上所述,上述显示对象可以包括要操作的图形,例如虚拟按钮、虚拟拨盘和软键盘。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的示例的图。图14示出了两个显示对象O1和O2以及输入主体F1。另外,参照图14,可以看出,输入主体F1以低输入强度P1向右滑动输入单元120。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主体F1通过显示对象O1和O2。注意,这里,显示对象可以是用于指定相机应用的成像模式的虚拟拨盘,并且显示对象O2可以是用于捕获照片的虚拟快门按钮。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主体F的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使显示对象O1和O2去激活。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被显示控制单元140去激活的显示对象O1和O2由虚线表示。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强度来使显示对象去激活,使得可以防止用户的意外误操作。
此外,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被去激活的显示对象O1和O2由虚线指示,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使显示对象半透明或透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执行上述处理,因此可以直观地感知显示对象的有效性。另外,如后面将描述的,可以使应用程序上的显示元素最小化并提高用户输入操作的效率。
另外,基于检测到的输入主体的位置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具有基于边界的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的功能。
参照图14,可以看出,当输入主体F1接近显示对象O1和O2的边界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6的控制信号。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即使当用户没有注视显示单元110时,该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显示对象的位置,并且可以大幅提高针对显示对象的操作的效率。
另外,在输入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边界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在被去激活的显示对象的边界处生成触觉反馈,因此可以防止干扰对激活的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的可能性。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使显示对象激活。图15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高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的示例的图。与图14类似,图15A示出了两个显示对象O1和O2以及输入主体F1。
这里,关注于显示对象O1,可以看出,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对显示对象O1执行输入操作。这里,上述输入操作可以是用于转动拨盘的拖拽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使显示对象O1激活。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强度来使显示对象激活,因此可以防止用户的意外误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解除根据显示对象O1的显示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解除显示对象O1的半透明状态或透明状态。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的功能,可以直观地感知显示对象的有效性。
另外,基于检测到对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具有基于输入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的功能。
参照图15A,可以看出,基于检测到输入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输入主体F1对显示对象O1的输入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7的控制信号。
这里,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主体F1执行转动拨盘的操作来控制触觉反馈FB17。具体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在输入操作超过阈值并且拨盘被转动时(在改变成像模式的定时处)生成控制信号。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可以增加用户操作显示对象的真实感并且直观地感知到已执行基于输入操作的处理。
另外,在输入强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输入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仅针对被激活的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生成触觉反馈,使得即使当用户没有注视显示单元110时,用户也可以直观地感知显示对象的有效性。
上面已经描述了基于对拨盘型显示对象O1的输入操作对显示控制单元140和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控制。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和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执行相同的处理,而不取决于显示对象的类型。
关注于图15A中的显示对象O2,可以看出,显示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使显示对象O2激活并解除根据显示对象O2的显示效果。
另外,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输入操作来生成触觉反馈FB17。这里,上述输入操作可以是用于按下快门按钮的按压操作。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操作、输入强度和显示对象的特性来控制触觉反馈。
另外,图15B是示出基于低输入强度来使显示对象去激活的图。与图15A类似,图15B示出了显示对象O1和O2以及输入主体F1。另一方面,在图15B中,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以低输入强度P1执行,这与图15A不同。
因此,图15B中所示的显示对象O1和O2被保持在非激活状态,并且显示对象O1和O2中的输入操作不被处理为有效操作。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根据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并防止由于婴儿等引起的误操作和恶作剧。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随后,将参照图16A至16C描述要经历上述控制的用户界面的具体示例。注意,在下面使用图16A至16C的描述中,将描述显示单元110和输入单元120被集成形成的情况作为示例。
图16A是显示在显示单元110上的用户界面的示例。这里,上述用户界面可以是相机应用的用户界面。注意,图16A示出了输入主体F1不与输入单元120接触的状态。因此,显示在用户界面上的显示对象O1和O2被去激活并处于半透明状态。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控制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显示对象的透射率,使得可以期望当用户确定主体时防止显示对象干扰视野的效果。
另外,图16B示出了输入主体F1以低输入强度P1对输入单元120执行输入操作的状态。因此,图16B中所示的显示对象O1和O2可以继图16A之后处于非激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主体F1接近边界的位置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来生成触觉反馈FB16,如图16B所示。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来控制触觉反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来感知显示对象的位置,并且可以在注视主体时执行成像。
另外,图16C示出了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对显示对象O1执行输入操作的状态。因此,图16C所示的显示对象O1处于激活状态。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来生成触觉反馈FB17。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对显示对象的输入操作来控制触觉反馈,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注视显示单元110的情况下直观地感知输入操作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对显示对象的操作效率。
注意,尽管在图16C所示的示例中显示对象O2被保持在非激活状态,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可以基于针对显示对象O1的输入强度超过阈值这一事实,将相关显示对象O2同时设置为处于活动状态。
(基于输入强度的变化的触觉反馈)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和触觉反馈。尽管上面主要描述了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输入强度的程度来生成控制信号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的变化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例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图17A和图17B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根据输入主体F1按时间序列的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的变化的图。另外,相对于输入强度的阈值Th由图17A和图17B中的虚线表示。
这里,参照图17A,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在时刻T1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主体F1在时刻T1处以低输入强度P1执行输入操作。
关注于随后的时刻T2和T3,输入主体F1以中等输入强度Pm1和Pm2中的每一个执行输入操作,因此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变得更高。
随后,关注于时刻T4,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执行输入操作。此外,可以看出,高输入强度Ph超过输入强度的阈值Th。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Ph超过阈值Th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8的控制信号。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Th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来生成控制信号。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从时刻T1到时刻T4的经过时间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8的控制信号。
接下来,将参照图17B继续描述。在图17B中,与图17A的情况类似,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在时刻T1处开始。
关注于随后的时刻T2,输入主体F1以中等输入强度Pm执行输入操作,因此可以看出,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变得高于时刻T1处的输入强度。
随后,关注于时刻T3,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执行输入操作。此外,可以看出,高输入强度Ph超过输入强度的阈值Th。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Ph超过阈值Th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9的控制信号。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与图17A的情况类似,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直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Th为止的随时间的变化来生成控制信号。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从时刻T1到时刻T3的经过时间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19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触觉反馈FB19可以是具有与图17A中所示的触觉反馈FB18的强度或频率不同的强度或频率的触觉反馈。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不仅可以基于输入强度的程度而且可以基于输入强度的变化来生成控制信号。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可以以更多种方式设置对输入操作的触觉反馈,并且可以基于应用的模式来实现控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基于输入强度与阈值之间的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与阈值之间的差的触觉反馈的图。
图18示出了根据输入主体F1按时间序列的输入操作的输入强度的变化。此外,在图18中,用虚线表示针对输入强度的阈值Th。在图18中所示的示例中,输入主体F1的输入操作在时刻T1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主体F1在时刻T1处以低输入强度P1执行输入操作。
接下来,关注于时刻T2,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执行输入操作。此外,可以看出,高输入强度Ph超过输入强度的阈值Th。
这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从时刻T1到时刻T2连续地生成触觉反馈FB20,这与图17A和图17B中所示的示例不同。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与阈值之间的差来控制触觉反馈。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执行控制,使得随着输入强度接近阈值,触觉反馈的强度增加(或频率增加),并且当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时,触觉反馈的强度或频率被最大化。
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的功能,用户可以直观地确定输入强度,直到输入操作达到阈值为止,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显示对象的操作的效率。
(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具有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要选择的显示对象的范围的功能。图19A至图19D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选择范围的图。
图19A示出了输入主体F1以及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显示单元110上显示的多个图标型显示对象I1至I9。参照图19A,输入主体F1以中等输入强度Pm对显示对象I5执行输入操作。这里,上述输入操作可以是对显示对象I5的按压操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输入操作和输入强度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21的控制信号。
随后,参照图19B,输入主体F1对显示对象I5执行拖拽操作。注意,这里,上述拖拽操作可以是在图19A所示的按压操作之后要执行的输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图19A所示的中等输入强度Pm来执行处理,以设置显示对象I5被选择的状态。另外,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对如上所述选择的显示对象I5的后续拖拽操作来执行移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处理单元150的移动处理来执行显示控制。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在图19A和图19B中示出的示例中,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中等输入强度Pm超过单个显示对象的拖拽操作所需的阈值这一事实,执行用于设置显示对象I5处于被选择的状态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9C继续描述。与图19A类似,图19C示出了输入主体F1以及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显示单元110上显示的多个图标型显示对象I1至I9。参照图19C,输入主体F1以高输入强度Ph对显示对象I5执行输入操作。这里,上述输入操作可以是对显示对象I5的按压操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上述输入操作和输入强度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FB22的控制信号。
随后,参照19D,输入主体F1朝向显示单元110的下侧执行拖拽操作。注意,这里,上述拖拽操作可以是在图19C所示的按压操作之后执行的输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图19C所示的高输入强度Ph来执行处理,以设置包括显示对象I1至I9的集合IS1的被选择的状态。另外,输入处理单元150基于对如上所述选择的集合IS1的后续拖拽操作来执行移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基于输入处理单元150的移动处理来执行显示控制。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扩展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在图19C和图19D中示出的示例中,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高输入强度Ph超过要对显示对象的集合IS1执行拖拽操作所需的阈值这一事实来执行用于设置显示对象I1至I9被选择的状态的处理。
如上面参照19A至图19D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来控制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根据以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的功能,可以减轻用户的输入操作的负担并且实现对显示对象的更高效的处理。
注意,在上面使用图19A至图19D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输入处理单元150控制两级的选择范围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选择范围的控制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还可以基于多个阈值以逐步方式来控制选择范围。
[2.3.由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20,首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输入单元120检测输入主体的触摸操作(S2101)。
接下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在步骤S2101中检测到的触摸操作是否已被解除(S2102)。即,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确定输入主体执行的输入操作是否已被终止。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操作已被终止的情况下(S210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使得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半透明或透明并且使上述显示对象去激活(S210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可以基于触摸的解除、即输入操作的终止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可以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
另外,在步骤S2103的处理被终止之后,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与对显示对象的控制和触觉反馈的呈现有关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操作尚未被终止的情况下(S2102:否),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S2104)。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强度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单元140根据输入操作解除显示对象的显示效果,并使上述显示对象激活(S2105)。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处理单元150可以基于输入强度来设置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
接下来,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强度或轻拂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S2106)。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强度或轻拂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6: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返回到步骤S2102,并且可以重复执行后续处理。
另一方面,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强度或轻拂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6: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输入强度或轻拂量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2107)。
注意,在步骤S2107的处理被终止之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返回到步骤S2102,并且可以重复执行后续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04中,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输入强度不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4:否),输入处理单元150随后确定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之间的差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S2108)。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8: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与对显示对象的控制和触觉反馈的呈现有关的一系列处理。
这里,在输入处理单元150确定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显示对象的边界的位置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S2108: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基于上述边界的位置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触觉信号处理单元160还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输入强度、轻拂量等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觉呈现单元130基于上面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呈现触觉反馈(S2109)。
在步骤S2109的处理被终止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设备10终止与对显示对象的控制和触觉反馈的呈现有关的一系列处理。
<3.硬件配置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硬件配置示例。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1,例如,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包括CPU 871、ROM 872、RAM 873、主机总线874、桥接器875、外部总线876、接口877、输入设备878、输出设备879、存储器880、驱动器881、连接端口882和通信设备883。注意,这里示出的硬件配置是示例。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结构元件。另外,可以进一步添加除了这里示出的结构元件之外的结构元件。
(CPU 871)
CPU 871例如用作算术处理设备或控制设备,并且基于记录在ROM 872、RAM 873、存储装置880或可移除存储介质901上的各种程序来控制每个结构元件的整个操作或部分操作。
(ROM 872和RAM 873)
ROM 872是用于存储要加载到CPU 871上的程序、用于算术运算的数据等的机制。RAM 873临时或永久地存储例如要加载到CPU 871上的程序、在程序的执行中任意改变的各种参数等。
(主机总线874、桥接器875、外部总线876和接口877)
CPU 871、ROM 872和RAM 873例如经由能够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主机总线874彼此互连。另一方面,主机总线874例如经由桥接器875连接到具有相对低的数据传输速度的外部总线876。另外,外部总线876经由接口877与各种结构元件连接。
(输入设备878)
例如,作为输入设备878,使用鼠标、键盘、触摸屏、按钮、开关、控制杆等。另外,作为输入设备878,可以使用能够通过使用红外线或其他无线电波发送控制信号的遥控器(在下文中,称为远控)。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输入设备878包括触摸面板、触摸垫等。
(输出设备879)
输出设备879例如是诸如阴极射线管(CRT)、LCD或有机EL的显示设备、诸如扬声器或耳机的音频输出设备或者诸如打印机、移动电话或传真机等可以在视觉上或听觉上将所获取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的设备。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输出设备879包括具有呈现触觉反馈的功能的各种设备。
(存储装置880)
存储装置880是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的设备。作为存储装置880,例如,使用诸如硬盘驱动器(HDD)的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光学存储设备、磁光存储设备等。
(驱动器881)
驱动器881是用于读取记录在可移除存储介质901上的信息并在可移除存储介质901上写入信息的设备。可移除存储介质901例如是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可移除存储介质901)
可移除存储介质901例如是DVD介质、Blu-ray(蓝光,注册商标)介质、HD-DVD介质、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介质等。当然,可移除存储介质901可以例如是电子设备、其上安装有非接触式IC芯片的IC卡等。
(连接端口882)
连接端口882例如是用于连接外部连接设备902的端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IEEE934端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RS-232C端口或光学音频端子。
(外部连接设备902)
外部连接设备902例如是打印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IC记录器等。
(通信设备883)
通信设备883是用于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883例如可以是用于有线或无线LAN的通信卡、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或无线USB(WUSB)、用于光通信的路由器、用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路由器或者用于各种类型的通信的调制解调器。
<4.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基于与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显示对象的有效性和显示模式。另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可以基于上述输入强度来控制触觉反馈。根据这样的配置,可以在防止误操作的同时对显示对象执行更直观的操作。
以上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找到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应该理解,这些改变和修改将自然落入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仅呈现输入操作和基于输入操作的触觉反馈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这样的示例。除了上述触觉反馈之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10还可以呈现例如使用声音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配置之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声音输出单元和声音输出控制单元。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信息处理设备10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不一定按照流程图中所示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在一个示例中,信息处理设备10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可以以与流程图中示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处理,或者也可以并行处理。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即,连同或代替上述效果,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可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而清楚的其他效果。
此外,本技术还可以被如下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所述输入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来控制所述显示对象的有效性。
(3)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使所述显示对象激活。
(4)根据(2)或(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使所述显示对象去激活。
(5)根据(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解除与所述显示对象有关的显示效果。
(6)根据(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小于阈值使所述显示对象半透明或透明。
(7)根据(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所述显示对象的边界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来基于所述边界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8)根据(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所述输入强度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边界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9)根据(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基于在所述显示对象上检测到所述输入操作,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0)根据(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1)根据(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来控制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
(12)根据(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扩展所述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
(13)根据(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所述显示对象中的基本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来基于所述基本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4)根据(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在所述显示对象上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5)根据(1)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对象包括软键盘。
(16)根据(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呈现所述触觉反馈的触觉呈现单元。
(17)根据(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检测所述输入操作的输入单元。
(18)根据(1)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由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20)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附图标记列表
10 信息处理设备
110 显示单元
120 输入单元
130 触觉呈现单元
140 显示控制单元
150 输入处理单元
160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

Claims (20)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所述输入操作来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来控制所述显示对象的有效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使所述显示对象激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小于阈值来使所述显示对象去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解除与所述显示对象有关的显示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小于阈值使所述显示对象半透明或透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所述显示对象的边界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来基于所述边界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所述输入强度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边界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基于在所述显示对象上检测到所述输入操作,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来控制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输入强度超过阈值来扩展所述待处理的显示对象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与所述显示对象中的基本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阈值这一事实,来基于所述基本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基于在所述显示对象上检测到的所述输入操作的位置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对象包括软键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呈现所述触觉反馈的触觉呈现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检测所述输入操作的输入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显示所述显示对象的显示单元。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由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20.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入处理单元,其基于检测到的输入操作执行输入处理;
触觉信号处理单元,其基于所述输入操作生成用于控制触觉反馈的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输入操作有关的输入强度来控制布置在用户界面中的显示对象。
CN201780047228.8A 2016-08-05 2017-06-15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Pending CN1095644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4936 2016-08-05
JP2016154936 2016-08-05
PCT/JP2017/022036 WO2018025513A1 (ja) 2016-08-05 2017-06-15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4497A true CN109564497A (zh) 2019-04-02

Family

ID=6107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228.8A Pending CN109564497A (zh) 2016-08-05 2017-06-15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9711A1 (zh)
EP (1) EP3495937A4 (zh)
JP (1) JP6904354B2 (zh)
CN (1) CN109564497A (zh)
WO (1) WO2018025513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2779A1 (en) * 2001-11-01 2003-07-03 Martin Kenneth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ctile sensations
US20040108995A1 (en) * 2002-08-28 2004-06-10 Takeshi Hoshino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panel
CN101118469A (zh) * 2006-07-31 2008-02-06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基于触觉反馈和压力测量的触摸屏交互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11235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化触摸板的输入控制方法
US20110057903A1 (en) * 2009-09-07 2011-03-10 Ikuo Yamano Input Apparatus, Input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1238125A (ja) * 2010-05-12 2011-11-24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248687A (ja) * 2010-05-27 2011-12-08 Kyocera Corp 触感呈示装置
CN103838423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伊梅森公司 用于带有触觉效果的模拟物理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US9244562B1 (en) * 2009-07-31 2016-01-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Gestures and touches on force-sensitive input devices
AU2016100253A4 (en) * 2015-03-08 2016-04-07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displaying and using menus
US20160188181A1 (en) * 2011-08-05 2016-06-30 P4tents1, LLC User interfa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8158A (ja) * 2002-01-28 2003-10-10 Sony Corp タクタイル・フィードバック機能を持つ携帯型機器
EP1745355A2 (en) * 2004-05-05 2007-01-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rowsing media items
JP2009003716A (ja) * 2007-06-21 2009-01-08 Kyocera Corp 入力装置
CN103339585B (zh) * 2011-02-08 2017-05-31 夏普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5556423B (zh) * 2013-06-11 2019-01-15 意美森公司 用于基于压力的触觉效果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2779A1 (en) * 2001-11-01 2003-07-03 Martin Kenneth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ctile sensations
US20040108995A1 (en) * 2002-08-28 2004-06-10 Takeshi Hoshino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panel
CN101118469A (zh) * 2006-07-31 2008-02-06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基于触觉反馈和压力测量的触摸屏交互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11235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化触摸板的输入控制方法
US9244562B1 (en) * 2009-07-31 2016-01-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Gestures and touches on force-sensitive input devices
US20110057903A1 (en) * 2009-09-07 2011-03-10 Ikuo Yamano Input Apparatus, Input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1238125A (ja) * 2010-05-12 2011-11-24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248687A (ja) * 2010-05-27 2011-12-08 Kyocera Corp 触感呈示装置
US20160188181A1 (en) * 2011-08-05 2016-06-30 P4tents1, LLC User interfa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3838423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伊梅森公司 用于带有触觉效果的模拟物理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AU2016100253A4 (en) * 2015-03-08 2016-04-07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displaying and using men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25513A1 (ja) 2019-05-30
WO2018025513A1 (ja) 2018-02-08
EP3495937A1 (en) 2019-06-12
JP6904354B2 (ja) 2021-07-14
US20200319711A1 (en) 2020-10-08
EP3495937A4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8275B2 (ja) 仮想コンピュータキーボード
CN102449593B (zh) 基于碰触压力的ui提供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RU2523169C2 (ru) Панорамирование контент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перации перетаскивания
JP6437170B1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作動モード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2012525773A (ja) 方向タッチリモート操作
WO2013181881A1 (zh) 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37876A (zh) 触摸传感器的动态缩放
WO2014056129A1 (zh) 一种触屏装置用户界面的处理方法及触屏装置
JP2008508600A (ja) タッチ・センシティブ入力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モード・ベースの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WO2013098827A1 (en) User interface device
WO20130633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lipping through content
AU2015327573B2 (en) Interaction method for user interfaces
TW201447741A (zh) 對於手勢的回饋
US20230209120A1 (en) Adaptive remote control
CN109491562A (zh) 一种语音助手应用程序的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907741B2 (en) Virtual input device-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PC
TW201324312A (zh) 具有觸摸屏的電子設備及其頁面處理方法
CN10442342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3777861A (zh) 终端和用于在终端中控制触摸操作的方法
US20250004633A1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control of another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64468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7562342A (zh)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64497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US2014011551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06149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明滅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