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4316A - 层叠膜 - Google Patents
层叠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64316A CN109564316A CN201780047899.4A CN201780047899A CN109564316A CN 109564316 A CN109564316 A CN 109564316A CN 201780047899 A CN201780047899 A CN 201780047899A CN 109564316 A CN109564316 A CN 109564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esin
- film
- compound
- adhe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plastici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J201/02—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 C09J201/06—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oxygen ato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层叠膜。一种层叠膜,其具有:偏振片层,其中二色性色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中发生了取向;树脂层,其将在与偏振片层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树脂膜作为形成材料;以及粘接剂层,其将偏振片层与树脂层进行粘接,树脂层包含增塑剂,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膜。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的供给元件,另外作为偏振光的检测元件,广泛使用了偏振板。关于偏振板,已知在偏振膜(偏振片层)的单面或双面利用粘接剂等贴合有保护膜的构成。
作为偏振膜,已知碘等二色性色素在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膜中发生取向而得的偏振膜。偏振膜中的碘以碘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依赖于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取向,碘络合物自身也发生取向。已知:通过该碘络合物吸收可见区域的光,偏振膜显示出偏振特性(偏振度)。
另外,在将偏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根据需要,对设有保护膜的偏振膜贴合具有光学特性的相位差板或光学补偿膜等各种光学层(树脂层)(例如专利文献1)。光学层中有时包含用于提高膜性能的增塑剂等添加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64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偏振板在放置于湿热环境下(例如室温60℃、湿度95%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有时偏振度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层叠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推测:在湿热环境下光学层中包含的增塑剂向偏振膜移动,与有助于偏振光的碘络合物反应,从而碘络合物消失,结果所得到的偏振板的偏振度降低。与此相对,在介于偏振膜与光学层之间的粘接剂层中,通过使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预测能够抑制增塑剂向偏振膜的移动,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层叠膜,其具有:偏振片层,其中二色性色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中发生了取向;树脂层,其将在与偏振片层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树脂膜作为形成材料;以及粘接剂层,其将偏振片层与树脂层进行粘接,树脂层包含增塑剂,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偏振片层和树脂层均可以为长条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的层叠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层叠膜>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具有偏振片层11、树脂层21、以及将偏振片层11与树脂层21进行粘接的粘接剂层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偏振片层11的与树脂层21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层叠有保护膜。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可以为长条状,也可以为通过将长条状的层叠膜切断成规定长度而得到的单片体。长条状的层叠膜包含长条状的偏振片层和长条状的树脂层。关于长条状的偏振片层和长条状的树脂层,如后所述。
[偏振片层]
偏振片层是指具有下述性质的光学膜:其吸收具有与光学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且透过具有与光学轴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层11为二色性色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下文中有时称为“PVA系树脂”)中发生了取向的膜。
偏振片层11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μm以下。
偏振片层11为二色性色素在PVA系树脂中发生了取向的膜时,可以通过对包含PVA系树脂的膜原材进行拉伸而得到偏振片层11。偏振片层11的厚度为7μm以下时,将形成于基材上的包含PVA系树脂的涂膜与基材一同进行拉伸,之后将基材剥离,也可以得到偏振片层11。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基材,可以举出聚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降冰片烯膜、聚酯膜、聚苯乙烯膜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PVA系树脂,可以举出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得到的PVA系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烯烃、乙烯基醚、不饱和磺酸、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等。
PVA系树脂的皂化度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且99.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4摩尔%以上且99摩尔%以下。若皂化度为80摩尔%以上,则所得到的层叠膜1的耐湿热性提高。另外,若皂化度为99.5摩尔%以下,则可得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层叠膜1。
PVA系树脂也可以为部分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例如,可以使用基于乙烯和丙烯等的烯烃改性物;基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丁烯酸等的不饱和羧酸改性物;利用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进行改性而得到的物质。
PVA系树脂的改性比例优选小于30摩尔%、更优选小于10%。若使用改性比例小于30摩尔%的PVA系树脂,则能够充分吸附二色性色素,可得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振片。
PVA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以上且10000以下、更优选为1500以上且8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且5000以下。若平均聚合度为100以上,则可得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振片。另外,若平均聚合度为10000以下,则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容易形成包含PVA系树脂的膜。
PVA系树脂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优选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株式会社KURARAY制造的“PVA124”和“PVA117”(皂化度均为:98~99摩尔%)、“PVA624”(皂化度:95~96摩尔%)、“PVA617”(皂化度:94.5~95.5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N-300”和“NH-18”(皂化度均为:98~99摩尔%)、“AH-22”(皂化度:97.5~98.5摩尔%)、“AH-26”(皂化度:97~98.8摩尔%);Japan Vam&Poval Co.,Ltd.,的“JC-33”(皂化度:99摩尔%以上)、“JF-17”、“JF-17L”和“JF-20”(皂化度均为:98~99摩尔%)、“JM-26”(皂化度:95.5~97.5摩尔%)、“JM-33”(皂化度:93.5~95.5摩尔%)、“JP-45”(皂化度:86.5~89.5摩尔%)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二色性色素,可以举出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等。作为二色性有机染料,可以举出红BR、红LR、红R、粉红LB、品红BL、枣红GS、天蓝LG、柠檬黄、蓝BR、蓝2R、海军蓝RY、绿LG、紫LB、紫B、黑H、黑B、黑GSP、黄3G、黄R、橙LR、橙3R、猩红GL、猩红KGL、刚果红、亮紫BK、超级蓝(supra blue)G、超级蓝GL、超级橙GL、直接天蓝、直接坚牢橙S、坚牢黑。
二色性色素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
[树脂层]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21将在与偏振片层11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树脂膜作为形成材料。这样的树脂膜可以经拉伸处理来制造,上述树脂膜在与偏振片层11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残留有拉伸应力。残留于该树脂膜的残留应力可成为偏振板的偏振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树脂层21在与偏振片层11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具有慢轴,例如慢轴的角度相对于偏振片层11的吸收轴优选为45±10°或135±10°。通过使慢轴的角度为上述范围,快轴方向的光的相位与慢轴方向的光的相位之差成为π/2。通过使快轴与慢轴的相位差为π/2,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能够使通过了层叠膜1的光为圆偏振光。由此,能够制成即便隔着偏光镜观察时可见性也优异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21优选为具有满足下述式(1)~(4)的相位差特性和波长色散特性的相位差层。通过使树脂层21满足式(1)~(4),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组装到显示装置中时,能够有效抑制隔着偏光镜从各种方向(方位角和极角)观察画面时的色调变化。由此,能够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
(1)100nm≤Re(590)≤180nm、
(2)0.5<Rth(590)/Re(590)≤0.8、
(3)0.85≤Re(450)/Re(550)<1.00、以及
(4)1.00<Re(630)/Re(550)≤1.1。
式中,Re(590)、Re(450)、Re(550)、Re(630)分别表示测定波长590nm、450nm、550nm、630nm下的面内相位差值,Rth(590)表示测定波长590nm下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这些面内相位差值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是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测定的值。
关于面内相位差值Re、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在将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面内快轴方向(与面内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将光学膜的厚度设为d时,由下述式(S1)、式(S2)来定义。
(S1)Re=(nx-ny)×d
(S2)Rth=[{(nx+ny)/2}-nz]×d
从更有效地抑制层叠膜1的色调变化的观点出发,式(1)中的Re(590)优选为105nm~170nm。式(2)中的Rth(590)/Re(590)优选为0.6~0.75。式(3)中的Re(450)/Re(550)优选为0.86~0.98。式(4)中的Re(630)/Re(550)优选为1.01~1.06。
例如通过对包含后述树脂的膜进行拉伸,能够制作树脂层21。作为拉伸处理,可以举出单轴拉伸、双轴拉伸等。
作为拉伸方向,可以举出未拉伸膜的机械流动方向(MD)、与上述方向正交的方向(TD)、与机械流动方向(MD)斜交的方向等。此处,未拉伸膜是指未经拉伸的状态的膜。在单轴拉伸中,将未拉伸膜沿着这些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进行拉伸。另一方面,双轴拉伸可以为在两个拉伸方向上同时进行拉伸的同时双轴拉伸,也可以为沿着规定方向进行拉伸后再沿着其他方向进行拉伸的逐次双轴拉伸。
拉伸处理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例如使用将出口侧的圆周速度增大的2对以上的轧辊,沿着长度方向(机械流动方向:MD)进行拉伸,或者用夹具抓住未拉伸膜的两侧端并沿着与机械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TD)进行扩展。此时,通过调整膜的厚度或调整拉伸倍率,能够将相位差值和波长色散控制为上述式(1)~(4)的范围内。
另外,通过在树脂中添加波长色散调节剂,能够将波长色散值控制为上述式(3)~(4)的范围内。
通常,长条状的偏振膜(偏振片层)在长边方向上具有吸收轴。从能够以辊对辊的方式将长条状的树脂层与长条状的偏振片层进行贴合、且能够按照该吸收轴与树脂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达到上述范围的方式对两者进行配置的方面出发,树脂层21优选通过双轴拉伸被倾斜地拉伸而制造。
作为形成树脂膜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乙酸纤维素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
乙酸纤维素系树脂包含纤维素的部分或完全乙酸酯化物。作为乙酸纤维素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等。
包含乙酸纤维素系树脂的树脂膜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优选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销售的“FUJITAC(注册商标)TD80”、“FUJITAC(注册商标)TD80UF”和“FUJITAC(注册商标)TD80UZ”;KONICA MINOLTA OPTO株式会社销售的“KC8UX2M”和“KC8UY”等。
形成树脂膜的环烯烃系树脂例如为具有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包含环状烯烃(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的热塑性非晶性树脂(也称为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可以为上述环烯烃的开环聚合物的氢化物、使用了2种以上环烯烃的开环共聚物的氢化物,也可以为环烯烃与链状烯烃和/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加成共聚物。另外,也可以导入有极性基团。
使用环烯烃与链状烯烃和/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来构成树脂膜的情况下,作为链状烯烃,可以举出乙烯、丙烯等。另外,作为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核烷基取代苯乙烯等。在这样的共聚物中,包含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可以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15~50摩尔%。
特别是,在使用环烯烃与链状烯烃与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三元共聚物的情况下,能够使包含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如上所述为比较少的量。在该三元共聚物中,包含链状烯烃的单体的单元优选为5~80摩尔%。另外,包含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单体的单元优选为5~80摩尔%。
环烯烃系树脂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优选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TOPAS ADVANCED POLYMERS GmbH制造、在日本由Polyplastics株式会社销售的“TOPAS(注册商标)”、JSR株式会社销售的“ARTON(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式会社销售的“ZEONOR(ZEONOR)(注册商标)”和“ZEONEX(ZEONEX)(注册商标)”、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APEL(注册商标)”等。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21为相位差层的情况下,相位差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21来说,在形成树脂膜的树脂的基础上,为了对树脂膜赋予柔软性而易于拉伸,还包含增塑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举出乙二醇、甘油、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
增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特别适合使用乙二醇、甘油。
[粘接剂层]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层31,粘接剂层31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若上述水接触角大于60°,则粘接剂层31与增塑剂的亲和性变低。
因此,可认为增塑剂难以侵入粘接剂层31。由此可推测:在湿热环境下(例如室温60℃、湿度95%的环境下),即使假设在增塑剂从树脂层21向偏振片层11(图1的箭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增塑剂的侵入。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为100°。
水接触角的测定方法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测定方法。作为以往公知的测定方法,可举出θ/2法、切线法、曲线拟合法、液滴法、扩张收缩法、滑落法、wilhelmy法、浸透速度法等。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液滴法。
粘接剂层31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5μm以下、更优选为0.01μm以上且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若粘接剂层31的厚度为0.01μm以上,则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性。另外,若粘接剂层31的厚度为5μm以下,则层叠膜1不易外观不良。
关于粘接剂层31的形成材料,只要粘接剂层31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的固化物。此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是指:通过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X射线等)的照射而固化的粘接剂组合物。
粘接剂层31优选如下进行选择:将粘接剂组合物按照厚度为2~3μm的方式涂布到三乙酰纤维素膜上,使其固化而得到评价样品,选择该评价样品的透湿度为300g/m2·24hr以下的样品。透湿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0g/m2·24hr。通过使用为这种透湿度的粘接剂层,能够进一步减少偏振度的降低。
评价样品可以如下制作。首先,将粘接剂组合物按照厚度为2~3μm的方式涂布到三乙酰纤维素膜上,形成粘接剂组合物层。作为用于测定评价样品的透湿度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使用厚度为57.5μm、透湿度(通过杯法(JIS Z 0208、温度40℃、湿度90%RH)算出的值)为553g/m2·24hr的三乙酰纤维素膜。接着,按照累积光量为400mJ/cm2的方式从粘接剂组合物层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制成评价样品。通过杯法(JIS Z 0208、温度40℃、湿度90%RH)测定所得到的评价样品的透湿度。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本组合物”)所含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化合物,优选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或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更优选包含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包含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可期待提高粘接剂层31的硬度的效果,进而,更加容易进行本组合物的粘度、固化速度等的调节。
(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等。从使粘接剂层31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的观点出发,优选仅使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或者使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
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本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99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且99质量份以下。
作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举出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等。
这些氧杂环丁烷化合物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作为市售品,均以东亚合成株式会社销售的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121”、“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211”、“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221”、“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212”等。
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本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
本组合物中,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
另外,本组合物中,在上述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与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同样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之一,可以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通过使本组合物含有环氧化合物,能够提高树脂层21与偏振片层11的粘接性。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醚、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
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的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S的二缩水甘油醚之类的双酚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和羟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之类的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四羟基苯基甲烷的缩水甘油醚、四羟基二苯甲酮的缩水甘油醚和环氧化聚乙烯基苯酚之类的多官能型环氧树脂等。
作为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醚,可以举出:将芳香族多元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在加压下对芳香环选择性地进行氢化反应,并将由此得到的核氢化多羟基化合物进行缩水甘油醚化而得到的物质。作为芳香族多元醇,可以举出双酚A、双酚F、双酚S之类的双酚型化合物;苯酚酚醛清漆树脂、甲酚酚醛清漆树脂、羟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树脂之类的酚醛清漆型树脂;四羟基二苯基甲烷、四羟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苯酚之类的多官能型化合物等。
通过使环氧氯丙烷与对这些芳香族多元醇的芳香环进行氢化反应而得到的脂环式多元醇发生反应,由此可以制成缩水甘油醚。
在这样的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醚之中,作为优选的物质,可以举出经氢化的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
作为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环氧烷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等。具体而言,可以举出1,4-丁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甘油的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的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通过对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之类的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等。
另外,作为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还可以举出下述式(I)所示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R1是具有或不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6~10。其中优选支链烷基。作为式(I)所示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
[化1]
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与脂环式环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氧乙烷环的结构的化合物。此处,“与脂环式环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氧乙烷环的结构”是指下述式(II)所示的结构。式中的n为2~5的整数。
[化2]
去除该式(II)中的(CH2)n中的1个或2个以上氢原子后的形式的基团与其他化学结构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成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另外,形成脂环式环的(CH2)n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甲基或乙基之类的直链状烷基取代。
作为环氧化合物,优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从容易得到与偏振片的密合性更优异的保护层的方面出发,更优选具有环氧环己烷(上述式(II)中的n=4的物质)或环氧环庚烷(上述式(II)中的n=5的物质)的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本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80质量份以下。
本组合物中,环氧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此外,除了上述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上述环氧化合物等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外,也可以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下文中有时称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胺基的化合物(下文中有时称为“(甲基)丙烯酰胺系化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氧基”是指甲基丙烯酰氧基或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是指甲基丙烯酰基酰胺基或丙烯酰基酰胺基。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以举出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它们分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在合用两种以上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为2种以上,(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也可以为2种以上,当然也可以将(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1种以上与(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1种以上进行合用。
作为(甲基)丙烯酰胺系化合物,可以举出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是在N-位具有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其取代基的典型例为烷基。N-位的取代基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构成该环的-CH2-可以取代为氧原子。此外,在构成该环的碳原子上可以键合有烷基、氧基(=O)之类的取代基。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通常利用(甲基)丙烯酸或其氯化物与伯胺或仲胺的反应而制造。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本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
本组合物中,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本组合物包含上述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或上述环氧化合物等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进一步包含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或芳香族锍盐等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
作为芳香族重氮盐,可以举出例如苯重氮六氟锑酸盐、苯重氮六氟磷酸盐、苯重氮六氟硼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碘鎓盐,可以举出例如二苯基碘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二(4-壬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锍盐,可以举出例如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三苯基锍四(五氟苯基)硼酸盐、4,4′-双[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硫醚-双六氟锑酸盐、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噻吨酮六氟锑酸盐、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噻吨酮四(五氟苯基)硼酸盐、4-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六氟磷酸盐、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六氟锑酸盐、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对甲苯甲酰基)锍-二苯基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作为铁-芳烃络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二甲苯-环戊二烯铁(II)六氟锑酸盐、枯烯-环戊二烯铁(II)六氟磷酸盐、二甲苯-环戊二烯铁(II)三(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化物等。
这些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销售的“KAYARAD(注册商标)PCI-220”和“KAYARAD(注册商标)PCI-620”、陶氏化学公司销售的“UVI-6990”、DAICEL-CYTEC株式会社销售的“UVACURE(注册商标)1590”、株式会社ADEKA销售的“Adeka Optomer(注册商标)SP-150”和“Adeka Optomer(注册商标)SP-170”、日本曹达株式会社销售的“CI-5102”、“CIT-1370”、“CIT-1682”、“CIP-1866S”、“CIP-2048S”和“CIP-2064S”、Midori Kagaku Co.,Ltd.销售的“DPI-101”、“DPI-102”、“DPI-103”、“DPI-105”、“MPI-103”、“MPI-105”、“BBI-101”、“BBI-102”、“BBI-103”、“BBI-105”、“TPS-101”、“TPS-102”、“TPS-103”、“TPS-105”、“MDS-103”、“MDS-105”、“DTS-102”和“DTS-103”、Rhodia公司销售的“PI-2074”等。
在这些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中,从能够吸收波长300nm以上的光、得到固化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密合性的固化物的方面出发,优选芳香族锍盐。
本组合物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本组合物包含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进一步包含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能够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引发(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的物质即可,可以使用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苯乙酮、3-甲基苯乙酮、苄基二甲基缩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和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之类的苯乙酮系引发剂;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和4,4’-二氨基二苯甲酮之类的二苯甲酮系引发剂;苯偶姻丙醚和苯偶姻乙醚之类的苯偶姻醚系引发剂;4-异丙基噻吨酮之类的噻吨酮系引发剂;以及氧杂蒽酮、芴酮、樟脑醌、苯甲醛、蒽醌等。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能够容易地获得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注册商标)184”、“Irgacure(注册商标)907”、“Darocure(注册商标)1173”、“Lucirin(注册商标)TPO”等。
本组合物中,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
(其他添加剂)
本组合物中,除了上述化合物以外,可以在无损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光敏剂、溶剂、流平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光敏剂,可以举出例如羰基化合物、有机含硫化合物、过硫化物、氧化还原系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卤化物、光还原性色素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溶剂,有例如正己烷、环己烷之类的脂肪族烃类;甲苯、二甲苯之类的芳香族烃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之类的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之类的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之类的酯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和丁基溶纤剂之类的溶纤剂类;二氯甲烷、氯仿之类的卤代烃类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流平剂,可以使用硅酮系、氟系、聚醚系、丙烯酸共聚物系、钛酸酯系等各种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抗氧化剂,可以举出例如酚系或胺系之类的初级抗氧化剂、硫系的二级抗氧化剂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光稳定剂,可以举出受阻胺系光稳定剂(HALS)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苯甲酸酯系等。
粘接剂层的接触角的调节例如可以根据以下的准则进行。即,粘接剂层的接触角取决于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作为主成分而包含的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组合。例如,在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在该组合物包含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的情况下,接触角有变低的倾向,在不含极性基团的情况下,接触角有变高的倾向。
[保护膜]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层叠膜2中,在偏振片层11的与层叠有树脂层21一侧相反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层叠保护膜23。作为形成保护膜23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形成上述树脂层21的材料同样的树脂。形成树脂层21的材料与形成保护膜23的材料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保护膜23可以借助粘接剂层33而层叠至偏振片层11。
作为粘接剂层33,可以举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举出阳离子聚合系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自由基聚合系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另外,也可以代替粘接剂层33而设置粘合剂层。作为粘合剂层,可以举出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粘合剂。
在偏振片层11的与层叠有树脂层21的面相反的一侧、或者保护膜的与层叠有偏振片层11的面相反的一侧,可以设置粘合剂层(未图示)。通过设置粘合剂层,能够将层叠膜2贴合至显示装置的液晶元件。作为粘合剂层,可以举出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粘合剂。本发明的层叠膜优选配置于液晶元件的观察侧。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1包括:
(i)在具有慢轴的树脂层21的一面形成固化后的水接触角大于60°的粘接剂组合物的层(下文中有时称为“粘接剂组合物层”)的工序;
(ii)将偏振片层11和上述(i)中形成于树脂层21的粘接剂组合物层按照树脂层21的慢轴相对于偏振片层11的吸收轴为45±10°或135±10°的方式进行贴合,得到依次层叠有偏振片层11、粘接剂组合物层、树脂层21的层叠体的工序;以及
(iii)对上述(ii)中得到的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X射线等),使粘接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得到粘接剂层31的工序。以下,举出具体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在上述(i)所示的工序中,首先,准备具有慢轴的树脂层21。在连续制造偏振片层11的情况下,长条状的偏振片层有时在流动方向上具有吸收轴。从能够以辊对辊的方式制造层叠体(层叠膜)、且能够按照该吸收轴与树脂层2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在上述范围的方式对两者进行配置的方面出发,树脂层21优选被倾斜拉伸而制造。
作为用于倾斜拉伸的拉伸机,可以举出例如拉幅机式拉伸机。拉幅机式拉伸机可以对横向或纵向或者这两个方向施加左右不同速度的进给力或拉伸力或牵引力。作为这样的拉幅机式拉伸机,可以举出横向单轴拉伸机、同时双轴拉伸机等,只要能够连续地倾斜拉伸树脂膜,就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当拉伸机。
作为在树脂层21的一面形成粘接剂组合物层的方法,可以举出直接涂布本组合物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的方法。另外,作为其他方法,可以举出将本组合物涂布至透明基材膜,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后,将其涂布层转印至偏振片层11的方法。在后者的情况下,在上述(ii)所示的工序前将基材膜除去。透明基材膜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树脂。另外,在透明基材膜中,本组合物的涂布面可以预先实施了剥离处理。
作为本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涂布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刮刀、线棒、模涂机、逗号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
在上述(ii)所示的工序中,将偏振片层11与上述(i)中形成于树脂层21的粘接剂组合物层进行贴合,得到依次层叠有偏振片层11、粘接剂组合物层、树脂层21的层叠体。
在上述(iii)所示的工序中,对上述(ii)中得到的层叠体照射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或电子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粘接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层31,得到层叠膜1。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中所用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利用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光源。作为这样的光源,可以举出例如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强度根据所固化的粘接剂组合物而不同,对于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中的照射强度优选设定为10~2500mW/cm2的范围。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时间根据所固化的粘接剂组合物而不同,用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之积表示的累积光量优选设定为10~2500mJ/cm2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制造例中,将粘接剂组合物层形成于树脂层21的一面,也可以形成于偏振片层11的一面,还可以形成于两者。如图2所示,可以在偏振片层11的与贴合有树脂层21一侧相反的一侧层叠有保护膜23,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用于贴合至液晶元件的粘合剂层(未图示)。
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层叠膜,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层叠膜原材>
本实施方式中,偏振片层和树脂层可以均为长条状。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原材(长条状的层叠膜)具有带状的偏振膜原材(长条状的偏振片层)、带状的树脂膜原材(长条状的树脂层)、以及将偏振膜原材与树脂膜原材进行粘接的粘接剂层。
偏振膜原材是二色性色素在将PVA系树脂作为形成材料的带状膜中沿着膜的长度方向发生取向而成的。PVA系树脂和二色性色素与上述相同。
树脂膜原材是将热塑性树脂和增塑剂作为形成材料的带状膜在与该膜的长度方向斜交的方向上进行拉伸而成的。由此,在与偏振膜原材层叠时能够以辊对辊的方式进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热塑性树脂和增塑剂与上述相同。
树脂膜原材优选为相位差膜原材。树脂膜原材相对于上述偏振膜原材的吸收轴以任意的角度被赋予慢轴。任意的角度例如相对于上述偏振膜原材的吸收轴优选为45±10°或135±10°。通过使慢轴的角度为上述范围,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原材应用于显示装置时,能够制成即使在隔着偏光镜观察的情况下可见性也优异的结构。
粘接剂层包含与上述同样的粘接剂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形成材料。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若水接触角大于60°,则粘接剂层31与增塑剂的亲和性变低。因此,可认为增塑剂难以侵入粘接剂层31。由此可推测:在湿热环境下(例如室温60℃、湿度95%的环境下),即使假设在增塑剂从树脂膜原材向偏振膜原材移动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增塑剂的侵入。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层叠膜原材,在湿热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偏振度。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所限定。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未拉伸膜是指未经拉伸状态的膜。
[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的测定]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的测定法而应用液滴法。具体而言,准备2张厚度50μm的环烯烃系树脂膜〔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ZEONOR(注册商标)”〕。并且,使用棒涂机,将分别制备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以固化后的膜厚各自成为2μm的方式涂布至一个膜表面,在其涂布面重叠另一张膜。对于该层叠物,根据实施例1从一个面以累积光量成为25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
接下来,将夹持该固化物的一个膜剥离后,对于固化物滴加8μL水,使用全自动接触角测定装置〔Data Physics公司制的制品名“OCA35”〕,测定静置180秒后的水的接触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水系的粘接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准备1张与上述相同的环烯烃系树脂膜。并且,对该膜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然后,将水系的粘接剂组合物以干燥前的膜厚成为2μm的方式涂布至该面,以80℃干燥5分钟,得到固化物。对于所得的固化物,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接触角。
[层叠膜的耐湿热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层叠膜在温度65℃、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放置250小时,对放置前后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进行比较。此时,由放置后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减去放置前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时的值的绝对值(ΔPy)为0.3以下时记为○,ΔPy大于0.3时记为×。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度校正偏振度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结果示于表2~7。
(可见度校正偏振度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层叠膜,利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V7100”),测定波长380nm~780nm范围内的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接着,利用MD透射率和TD透射率,基于式(T1)计算出各波长下的偏振度。
此处,“MD透射率”表示使从格兰汤普森棱镜射出的偏振光的方向与层叠膜样品的透射轴平行时的透射率。另外,“TD透射率”表示使从格兰汤普森棱镜射出的偏振光的方向与层叠膜样品的透射轴正交时的透射率。
[数学式1]
(评价样品的透湿度的测定)
评价样品如下制作。首先,使用棒涂机将粘接剂组合物按照厚度为2~3μm的方式涂布至三乙酰纤维素膜上,形成粘接剂组合物层。作为用于测定评价样品的透湿度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使用厚度为57.5μm、透湿度(通过杯法(JIS Z 0208、温度40℃、湿度90%RH)算出的值)为553g/m2·24hr的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的KC6UA。接着,使用Fusion UVSystems公司制造的D VALVE,按照累积光量为400mJ/cm2的方式从粘接剂组合物层侧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制成评价样品。通过杯法(JIS Z 0208、温度40℃、湿度90%RH)测定所得评价样品的透湿度。
[制造例(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
按照表2~7所示的混配量,分别制备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粘接剂组合物。其中,制备中所用的化合物的名称有时以简称表示。
另外,阳离子聚合引发剂“Adeka Optomer(注册商标)SP-150”使用碳酸亚丙酯溶液的物质,在表2~5中以其有效成分量表示。另外,环氧系交联剂“Sumirez Resin(注册商标)650”使用水溶液的物质,在表7中以其有效成分量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粘接剂组合物的各成分,使用以下的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组合物]
(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Celloxide(注册商标)2021P”: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由大赛璐化学株式会社获得。
“YX8000”:双酚的二缩水甘油醚、由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获得。
“TECHMORE(注册商标)VG3101L”:2-[4-(2,3-环氧丙氧基)苯基]-2-[4-[1,1-双[4-([2,3-环氧丙氧基]苯基]乙基]苯基]丙烷、由株式会社Printec获得。
“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101”: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获得。
“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212”: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获得。
“ARON OXETANE(注册商标)OXT-221”: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获得。
在表1中示出上述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结构。
[表1]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DMAA”:二甲基丙烯酰胺、由KJ Chemicals株式会社获得。
“4HBA”:丙烯酸-4-羟基丁酯、由日本化成株式会社获得。
“UV-3700B”: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由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获得。
“CHDMMA”: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由日本化成株式会社获得。
“A-DCP”: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由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获得。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Adeka Optomer(注册商标)SP-150”:4,4′-双[二苯基锍]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系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碳酸亚丙酯溶液的形式由株式会社ADEKA获得。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Darocure(注册商标)1173”: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由BASF Japan株式会社获得。
“Irgacure(注册商标)907”: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由BASF Japan株式会社获得。
[水系的粘接剂组合物]
(聚乙烯醇)
“Kuraray Poval(注册商标)KL-318”:羧基改性聚乙烯醇、由株式会社KURARAY获得。
(环氧系交联剂)
“Sumirez Resin(注册商标)650”: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30%的水溶液)、由Sumika Chemtex株式会社获得。
[其他成分]
“SH710”:硅酮系流平剂、由Dow Corning Toray株式会社获得。
[实施例1~17、比较例1~5]
(a)偏振片层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为约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厚度为30μm的聚乙烯醇膜以干式单轴拉伸至约5倍,进而在保持张紧状态的条件下,在60℃的纯水中浸渍1分钟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5/100的水溶液中以28℃浸渍60秒。之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8.5/8.5/100的水溶液中以72℃浸渍300秒。接着,用26℃的纯水清洗20秒后,以65℃进行干燥,制作出碘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中取向的偏振片层。偏振片的厚度为12μm。
(b)树脂层的准备
作为树脂层,准备通过倾斜拉伸制造的包含增塑剂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在该三乙酰纤维素膜的单面形成有硬涂层。另外,树脂层的相对于膜长度方向的慢轴角度平均为约45°。
作为通过倾斜拉伸而制造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使用了以下的材料。
通过倾斜拉伸而制造的三乙酰纤维素膜: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KC4UGR-HC、厚度=44μm、Re(590)=106nm、Rth(590)=75nm、Rth(590)/Re(590)=0.71、Re(450)/Re(550)=0.96、Re(630)/Re(550)=1.02)
需要说明的是,Re(590)、Re(450)、Re(550)、Re(630)分别表示测定波长590nm、450nm、550nm、630nm下的面内相位差值,Rth(590)表示测定波长590nm下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
(c)层叠膜的制作
接着,在上述(b)树脂层的未形成硬涂层的面上,涂布制造例中得到的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粘接剂组合物层。具体而言,使用棒涂机(第一理化株式会社制造),按照固化后的膜厚为约2μm的方式涂布粘接剂组合物。另行对于将厚度23μm的降冰片烯系树脂作为形成材料的未拉伸膜[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ZEONOR(注册商标)”]的单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在其电晕放电处理面上与树脂层同样地涂布上述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粘接剂组合物层。需要说明的是,未拉伸膜为层叠膜中的保护膜的原材料。
将上述(a)中制作的偏振片层的一个面与形成于树脂层的粘接剂组合物层贴合,并且将偏振片层的另一个面与形成于未拉伸膜的粘接剂组合物层贴合,制作出层叠物。贴合使用了贴附装置(FUJIPLA株式会社制造,“LPA3301”)。在贴合时,使偏振片层的吸收轴与树脂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
接着,使用附带传送带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灯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造的“D VALVE”],从所得层叠物的未拉伸膜侧按照累积光量为25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组合物层固化。如此制作出包含保护膜/偏振片层/粘接剂层/树脂层/硬涂层的层叠膜。
由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粘接剂组合物得到的评价样品的透湿度如下所述。
实施例13:297g/m2·24hr、实施例15:251g/m2·24hr、比较例2:307g/m2·24hr、比较例3:428g/m2·24hr、比较例4:529g/m2·24hr
[比较例6]
在(c)层叠膜的制作中进行以下的操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6的层叠膜。
在上述(a)中制作的偏振片层的一个面上,借助制造例中得到的水系粘接剂组合物贴合上述(b)中准备的树脂层。之后,在80℃进行5分钟的干燥后,在40℃、23%RH下养护72小时,制作出层叠膜。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参考例]
(a-1)偏振片层的制作
制作碘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中发生取向的厚度30μm的偏振片层。
(b-1)树脂层的准备
准备对厚度43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膜(KC4FR-1、KONICA MINOLTA OPTO株式会社制造)实施皂化处理而得的膜。该膜为拉伸膜,含有增塑剂。
(b-2)保护膜的准备
准备对附带硬涂层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实施皂化处理而得的膜。该膜的厚度为83μm。
(c-1)层叠膜的制作
利用轧辊,借助上述制造例中得到的水系的粘接剂组合物,在上述(a-1)中制作的偏振片层的一个面上贴合(b-1)中准备的树脂层,借助相同的粘接剂组合物在另一面贴合(b-2)中准备的保护膜,制作出层叠物。此时,使树脂层的慢轴与偏振片层的吸收轴大致平行。在贴合(b-2)中准备的保护膜时,使不存在硬涂层的一侧成为与偏振片层的贴合面。接着,在保持层叠物的张力的状态下通过干燥炉,使粘接剂干燥而得到层叠膜。
在树脂层的与偏振片层粘接一面的相反侧,设置储能模量约0.7MPa的粘合剂层(厚度15μm)。借助该粘合剂层将层叠膜贴合至玻璃上,作为评价样品。与上述耐湿热性的评价同样地将该样品在温度65℃、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放置250小时,对放置前后的可见度校正偏振度进行比较。其结果,可见度校正偏振度的变化量ΔPy为0.3%以下。
由表2~7的结果表明,在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的情况下,ΔPy为0.3以下,在湿热环境下也保持高偏振度。
由此确认到本发明是有用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的供给元件或偏振光的检测元件。
附图标记说明
1、2…层叠膜;11…偏振片层;21…树脂层;23…保护膜;31、33…粘接剂层。
Claims (2)
1.一种层叠膜,其具有:
偏振片层,其中二色性色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中发生了取向;
树脂层,其将在与所述偏振片层的吸收轴斜交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树脂膜作为形成材料;以及
粘接剂层,其将所述偏振片层与所述树脂层进行粘接,
所述树脂层包含增塑剂,
关于所述粘接剂层,所述粘接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所述偏振片层和所述树脂层均为长条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52715 | 2016-08-03 | ||
JP2016-152715 | 2016-08-03 | ||
PCT/JP2017/026999 WO2018025716A1 (ja) | 2016-08-03 | 2017-07-26 | 積層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64316A true CN109564316A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107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7899.4A Pending CN109564316A (zh) | 2016-08-03 | 2017-07-26 | 层叠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025792A (zh) |
KR (1) | KR20190035848A (zh) |
CN (1) | CN109564316A (zh) |
TW (1) | TW201815574A (zh) |
WO (1) | WO20180257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22168B2 (ja) * | 2018-06-14 | 2022-08-1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接着層付き積層体、積層体、液晶層積層体、液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JP2020024368A (ja) * | 2018-07-26 | 2020-02-13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保護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
WO2023053798A1 (ja) * | 2021-09-28 | 2023-04-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5703A (zh) * | 2002-02-01 | 2005-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7133350A (ja) * | 2005-10-11 | 2007-05-31 | Fujifilm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CN101183157A (zh) * | 2006-11-15 | 2008-05-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片、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JP2013061561A (ja) * | 2011-09-14 | 2013-04-04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CN104602912A (zh) * | 2012-08-06 | 2015-05-06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层叠体、偏振膜以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09329A (ja) * | 2006-06-30 | 2008-01-17 | Jsr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047556B2 (ja) * | 2006-07-26 | 2012-10-10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貼合用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083307A (ja) * | 2006-09-27 | 2008-04-10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758327B2 (ja) * | 2006-11-28 | 2011-08-24 | 協立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 偏光板 |
JP4744496B2 (ja) | 2007-04-16 | 2011-08-1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124406B2 (ja) * | 2008-09-24 | 2013-01-2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用接着剤、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0091602A (ja) * | 2008-10-03 | 2010-04-22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446902B2 (ja) * | 2009-03-05 | 2014-03-19 | Dic株式会社 | カチオン重合性接着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偏光板 |
JP2013152457A (ja) * | 2011-12-27 | 2013-08-08 | Konica Minolta Inc |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5855947B2 (ja) * | 2012-01-12 | 2016-02-0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接着剤、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
JP5825147B2 (ja) * | 2012-03-01 | 2015-12-02 |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227923B2 (ja) * | 2012-08-03 | 2017-11-08 | 協立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接着剤組成物キット及び反応開始剤組成物 |
JP2014071202A (ja) * | 2012-09-28 | 2014-04-21 | Fujifilm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4823087B (zh) * | 2012-10-11 | 2018-01-12 |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 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
JP2015028607A (ja) * | 2013-06-26 | 2015-02-12 | Kj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 偏光板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接着剤 |
JP2016090964A (ja) * | 2014-11-11 | 2016-05-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6122181A (ja) * | 2014-12-24 | 2016-07-07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6136171A (ja) * | 2015-01-23 | 2016-07-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
2017
- 2017-07-26 CN CN201780047899.4A patent/CN10956431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7-26 WO PCT/JP2017/026999 patent/WO20180257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7-26 KR KR1020197006293A patent/KR20190035848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7-08-01 TW TW106125886A patent/TW201815574A/zh unknown
- 2017-08-02 JP JP2017150133A patent/JP2018025792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5703A (zh) * | 2002-02-01 | 2005-06-0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7133350A (ja) * | 2005-10-11 | 2007-05-31 | Fujifilm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CN101183157A (zh) * | 2006-11-15 | 2008-05-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片、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JP2013061561A (ja) * | 2011-09-14 | 2013-04-04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CN104602912A (zh) * | 2012-08-06 | 2015-05-06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层叠体、偏振膜以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5574A (zh) | 2018-05-01 |
WO2018025716A1 (ja) | 2018-02-08 |
JP2018025792A (ja) | 2018-02-15 |
KR20190035848A (ko) | 2019-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5652B (zh) |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6415341B (zh) |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791067B (zh) | 複合相位差板、光學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 |
JP2019152880A (ja) |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813798B (zh) | 复合偏振板和使用其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 |
TWI613084B (zh) | 積層膜的製造方法 | |
JP2014032270A (ja) |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偏光板 | |
TW202036046A (zh) | 偏光板複合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 |
CN109564316A (zh) | 层叠膜 | |
WO2018025698A1 (ja) | 積層フィルム | |
CN109564318A (zh) | 层叠膜 | |
WO2018025717A1 (ja) | 積層フィルム | |
CN109564315A (zh) | 层叠膜 | |
TW201636657A (zh) | 附有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 |
TWI818906B (zh) | 光學積層體 | |
JP2016122025A (ja) |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91934B (zh) | 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複合偏光板之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15206967A (ja) | 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JP2022012904A (ja) | 予測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