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1950B -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01950B CN109501950B CN201811390832.3A CN201811390832A CN109501950B CN 109501950 B CN109501950 B CN 109501950B CN 201811390832 A CN201811390832 A CN 201811390832A CN 109501950 B CN109501950 B CN 1095019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ship
- arc
- air bag
- telescop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875 Eboni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1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 B63B43/1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using outboard floating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2—Lifeboats, life-raft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包括内河船体、海船底部和船舱辅助部,所述内河船体包括船头结构和船舱结构,所述船头结构设置为圆形尖头结构,所述船头结构设置在船舱结构的头部,且所述船头结构与船舱结构一体成型,所述船舱结构包括船舱箱、甲板和凹形底部,所述甲板设置在船舱箱的上端,且所诉甲板与船舱箱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底部设置在船舱箱的底部,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有效的解决了内河船不能下海、海船不能上岸的难题,通过对船体重量的改变、重心的控制和船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多维度的实现了对船体稳定性的实时控制,还实现了船舱的辅助稳定和急救逃生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救生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背景技术
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另外,民用船通常称为船、船舶、轮机、舫,军用船称为舰、舰艇,小型船称为艇、舢舨、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艇或船舶,内河船是船的一种,是航行于内陆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库的船,主要用于在内河行驶,一般不再海上行驶,在不同航区中航行的内河船,有不同的稳性和抗沉性要求,河船吃浅水的,所以有人看出来,它的舵,舵叶是比较宽,海船就不一样,这海船你看它这个舵杆很长,舵叶不是宽而是长,长就是到深水里面去,河船的舵叶扁而宽,原来是为适应河道水浅,舵叶不会触到河底而受损。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船舶结构功能较为单一,海船和内河船结构过于固定,很难通用,容易造成下海的船只行驶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无法继续前行,需要内河船的接应,将所运送的货物搬卸到内河船上才可以带到岸边,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对两船的交接地点也难以选择,一旦选择有所偏差就可能对一方的船只造成巨大的危险,不仅如此,传统的船只无论内河船还是海船一般都设置为长方形状,虽然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船只的运输速度,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远远没有圆形船只的稳定性强,而且船只的吃水量也是船只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船只总重量一定,形状也确定,所以很难根据航行过程中地形、天气和水体密度的变换而及时改变船只的吃水量,很容易给船只造成威胁,一旦发生威胁的时候,传统船只能等待救援,没有相关的副船供船上人员逃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旨在改善传统的船只结构单一,内河船只难以下海,海船难以上岸的问题,以及传统船只形状固定面对不同复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的时候不具有相应的变换能力,而且当不可避免的发生威胁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副船供船上人员逃离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包括内河船体、海船底部和船舱辅助部,所述内河船体包括船头结构和船舱结构,所述船头结构设置为圆形尖头结构,所述船头结构设置在船舱结构的头部,且所述船头结构与船舱结构一体成型,所述船舱结构包括船舱箱、甲板和凹形底部,所述甲板设置在船舱箱的上端,且所诉甲板与船舱箱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底部设置在船舱箱的底部,且所述凹形底部与船舱箱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底部的底面设置为水平状,且凹形底部底面中心开设有船尖底收缩槽,所述海船底部设置在船尖底收缩槽的内部,且所述海船底部与船尖底收缩槽滑动连接,所述海船底部包括伸缩船尖头底和蓄水装置孔,所述伸缩船尖头底内部上半部分设置为空心,下半部分设置为金属实心结构,所述蓄水装置孔开设在伸缩船尖头底的底部中心处,所述船舱辅助部设置在内河船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船舱辅助部与内河船体固定连接,所述船舱辅助部由多个弹射气囊小艇组成,所述弹射气囊小艇包括弧形头部、气囊座和连接部,所述弧形头部设置在气囊座的外侧头部,且所述弧形头部与气囊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气囊座的内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气囊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弹射结构、卡接结构、动力结构和固定块,所述弹射结构设置在固定块的外端,所述卡接结构设置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固定块的内部,且所述动力结构与固定块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头部固定在内河船体的外侧面,所述气囊座处于收缩状态,所述气囊座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所述折叠支撑架一端与弧形头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相固定,且折叠支撑架折叠在弧形头部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头部内部设置有操作杆和方向舵,所述操作杆包括升降台、连接轴和手把,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升降台的上端,且所述连接轴与升降台固定连接,所述手把设置在连接轴的上端,且所述手把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内河船体的外侧面,所述气囊座处于充气状态,且所述气囊座为三角台状,所述气囊座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且折叠支撑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气囊座的下端面与折叠支撑架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头部上端设置有操作杆,且所述弧形头部与操作杆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头部下端设置有方向舵,所述弧形头部下端设置有方向舵,所述方向舵与弧形头部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包括升降台、连接轴和手把,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升降台的上端,且所述连接轴与升降台转动连接,所述手把设置在连接轴的上端,且所述手把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装置孔内部设置有强力蓄水器,所述强力蓄水器与蓄水装置孔滑动连接,且所述强力蓄水器上端连接在伸缩船尖头底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所述强力蓄水器包括圆形底部和旋转吸水部,所述旋转吸水部设置在圆形底部的上端,且所述旋转吸水部与圆形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吸水部外侧面上还均匀开设有斜形吸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船舱结构上端设置有功能舱室,所述功能舱室包括舱室棚和控制台,所述舱室棚与船舱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台设置在舱室棚的内部,且所述控制台与舱室棚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舱室棚包括密封盖板和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的数量为四根,且均匀的固定在密封盖板的底面四个边角,且所述伸缩支架与船舱结构纵向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甲板上端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形状与密封盖板相同,所述密封槽内部还设置有船舱箱进出口,所述船舱箱进出口连通船舱箱和甲板。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头部采用硬质橡胶材料,所述气囊座采用防撞击尼龙材料构成,所述连接部由金属材料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有效的解决了内河船不能下海、海船不能上岸的难题,通过对船体重量的改变、重心的控制和船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多维度的实现了对船体稳定性的实时控制,还实现了船舱的辅助稳定和急救逃生的目的。
(1)本发明通过对传统船体结构的改造和对伸缩船尖头底的加装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内河船和海船不能相互转换的问题,凹形底部的底面设置为水平状,当海船底部完全收纳在凹形底部中的时候,船体在水中就像内河船体一样,拥有着平面的底部,有效的保证船体与水面的接触,保证船体的稳定性,方便安全船在内河道中自由的穿梭,伸缩船尖头底在内河行驶的时候就会收缩起来,保证船体可以在浅河道航行,伸缩船尖头底进入到海水中航行的时候就会将伸缩船尖头底放置下来,可以根据海水密度的不同和行驶速度来选择放置伸缩船尖头底的不同长度,伸缩船尖头底的下降不仅可以改变船体在海水中行驶方式,将船底部贴着水面行驶到船体插入水面并且切割水面行驶,可以有效的保证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对伸缩船尖头底的结构和强力蓄水器结构的改进,有效的实现了对船体重心的控制和对重量的实时控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船体行驶中的稳定性,随着伸缩船尖头底的下降长度不同会不断的改变整个船体的中心位置,由于伸缩船尖头底的下半部分为金属实心可以很好的将整个船体的重心保证在船底部的中心,并且不断向下转移,可以使船体的重量和船体的浮力最大程度的保持平衡且不易被打破,并且蓄水装置孔沿着伸缩船尖头底的底部一致排开,有效的防止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排水或者吸水对船只造成受力不均而发生危险的可能,强力蓄水器的设置用来为船体改变重量稳定重心来使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船只重量不足的时候通过增加配重设施的方式来完成对船体稳固的目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想要减重的时候就需要将配重扔掉污染海洋增加使用成本,操作起来也不容易控制,无法做到针对环境的变化来实时的做出调整,在船体重量不足以稳定船体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强力蓄水器将海水吸入到伸缩船尖头底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来增加船体重心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船体吸水的稳定。
(3)本发明通过船舱辅助部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船舱的辅助稳定和急救逃生的目的,船舱辅助部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船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是完全固定在内河船体的两旁的,相当于为船体加装了水翼,在船体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可以增加船体浮力,为船体的稳定性增加一份保障船上人员就可以选择乘坐弹射气囊小艇分批离开,开启卡接结构,解除弹射气囊小艇和船体的连接,通过弹射结构来实现逃离内河船体的目的,弹射气囊小艇上乘坐人员可以开启动力结构为弹射气囊小艇提供动力,并控制操作杆来实现航线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且未装夹强力蓄水器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且装夹强力蓄水器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图2所示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图2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弹射气囊小艇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装置的的正视图;
图9是图7所示装置的的左视图;
图10是图7所示装置的的仰视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强力蓄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河船体;11、船头结构;12、船舱结构;120、功能舱室;121、船舱箱;122、甲板;1221、密封槽;1222、船舱箱进出口;123、凹形底部;1230、船尖底收缩槽;1231、舱室棚;1232、控制台;1233、密封盖板;1234、伸缩支架;2、海船底部;21、伸缩船尖头底;22、蓄水装置孔;221、强力蓄水器;2211、圆形底部;2212、旋转吸水部;2213、斜形吸水口;3、船舱辅助部;31、弹射气囊小艇;311、弧形头部;3111、操作杆;3112、方向舵;3113、升降台;3114、连接轴;3115、手把;312、气囊座;3121、折叠支撑架;313、连接部;3131、弹射结构;3132、卡接结构;3133、动力结构;313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11所示,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包括内河船体1、海船底部2和船舱辅助部3,内河船体1的设置用于安全船便于在内河道的行驶运输来使用,便于船体的靠岸停靠和岸上货物的装载,内河船体1 包括船头结构11和船舱结构12,内河船体1设置的结构与传统的船只结构相类似,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船头结构11设置为圆形尖头结构,便于船只在水里的快速滑行,便于及时的将水体排开,减少船只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船头结构11设置在船舱结构12的头部,且船头结构11与船舱结构12一体成型,船头结构11的设置可以用来方便船上人员的观望和乘坐,船舱结构 12包括船舱箱121、甲板122和凹形底部123,甲板122上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221,密封槽1221形状与密封盖板1233相同,密封槽1221内部还设置有船舱箱进出口1222,船舱箱进出口1222连通船舱箱121和甲板122,船舱箱121内部为中空,用来人员的乘坐和休息,船上人员可以通过船舱箱进出口1222进出船舱箱121的内部,舱室棚1231包括密封盖板1233和伸缩支架1234,伸缩支架1234的数量为四根,且均匀的固定在密封盖板1233的底面四个边角,且伸缩支架1234与船舱结构12纵向滑动连接,上端设置的舱室棚1231在支撑状态可以为船舱人员遮风挡雨,当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伸缩支架1234 来将密封盖板1233下降到密封槽1221的内部,完成对船舱结构12内部物体和人员的保护,船舱结构12上端设置有功能舱室120,功能舱室120包括舱室棚1231和控制台1232,舱室棚 1231与船舱结构12固定连接,控制台1232设置在舱室棚1231 的内部,且控制台1232与舱室棚1231滑动连接,功能舱室120 的设置用于船员对船只的航行和安全控制,在舱室棚1231下降密封的时候,可以随着一起下降,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原因而影响船员对船只的控制,甲板122设置在船舱箱121的上端,且所诉甲板122与船舱箱121密封固定连接,用于保证船舱的安全和密封,凹形底部123设置在船舱箱121的底部,且凹形底部123与船舱箱121固定连接,凹形底部123底面中心开设有船尖底收缩槽1230,用来增加船体浮力的同时,用来海船底部 2的收纳,凹形底部123的底面设置为水平状,当海船底部2 完全收纳在凹形底部123中的时候,船体在水中就像内河船体一样,拥有着平面的底部,有效的保证船体与水面的接触,保证船体的稳定性,方便安全船在内河道中自由的穿梭,海船底部2设置在船尖底收缩槽1230的内部,且海船底部2与船尖底收缩槽1230滑动连接,海船底部2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安全船在内河和海水中的自由切换,还可以同来改变船体的重量和中心位置来多方位保证船体适应不同水域不同气候的安全状况,方便船员对安全船的自由控制,保证船上人员的安全,海船底部2包括伸缩船尖头底21和蓄水装置孔22,伸缩船尖头底21 在内河行驶的时候就会收缩起来,保证船体可以在浅河道航行,伸缩船尖头底21进入到海水中航行的时候就会将伸缩船尖头底 21放置下来,可以根据海水密度的不同和行驶速度来选择放置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不同长度,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上半部分设置为空心,下半部分设置为金属实心结构,伸缩船尖头底21 的下降不仅可以改变船体在海水中行驶方式,将船底部贴着水面行驶到船体插入水面并且切割水面行驶,可以有效的保证行驶速度和稳定性,而且随着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下降长度不同会不断的改变整个船体的中心位置,由于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下半部分为金属实心可以很好的将整个船体的重心保证在船底部的中心,并且不断向下转移,可以使船体的重量和船体的浮力最大程度的保持平衡且不易被打破,有效的控制船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蓄水装置孔22开设在伸缩船尖头底21的底部中心处,并且蓄水装置孔22沿着伸缩船尖头底21的底部一致排开,有效的防止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排水或者吸水对船只造成受力不均而发生危险的可能,蓄水装置孔22内部设置有强力蓄水器221,强力蓄水器221的设置用来为船体改变重量稳定重心来使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船只重量不足的时候通过增加配重设施的方式来完成对船体稳固的目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想要减重的时候就需要将配重扔掉污染海洋增加使用成本,操作起来也不容易控制,无法做到针对环境的变化来实时的做出调整,强力蓄水器221与蓄水装置孔22滑动连接,且强力蓄水器 221上端连接在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在船体重量不足以稳定船体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强力蓄水器221将海水吸入到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来增加船体重心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船体吸水的稳定,强力蓄水器221包括圆形底部2211和旋转吸水部2212,旋转吸水部2212设置在圆形底部2211的上端,且旋转吸水部2212与圆形底部2211转动连接,旋转吸水部2212外侧面上还均匀开设有斜形吸水口2213,通过对强力蓄水器221结构的设计,有效的避免进出水对船体的冲击行和稳定性,当吸水的时候旋转吸水部2212会顺时针快速旋转,海水可以通过斜形吸水口2213稳定的进入到伸缩船尖头底 21内部,当排水的时候旋转吸水部2212会逆时针快速旋转,海水可以通过斜形吸水口2213稳定的排入到海水中,不会因为海水的压力而给船只造成不必要的冲击,船舱辅助部3设置在内河船体1的外侧面上,且船舱辅助部3与内河船体1固定连接,船舱辅助部3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船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3是完全固定在内河船体1的两旁的,相当于为船体加装了水翼,在船体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3可以增加船体浮力,为船体的稳定性增加一份保障,船舱辅助部3由多个弹射气囊小艇31组成,弹射气囊小艇31 包括弧形头部311、气囊座312和连接部313,弧形头部311设置在气囊座312的外侧头部,且弧形头部311与气囊座312固定连接,弧形头部311采用硬质橡胶材料,连接部313设置在气囊座312的内侧,且连接部313与气囊座312固定连接,气囊座312采用防撞击尼龙材料构成,气囊座312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3121,折叠支撑架3121一端与弧形头部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313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弹射气囊小艇31通过连接部313与内河船体1相连接,气囊座312处于收缩状态,对气囊座312材料加以限制可以有效保证其在收缩状态不会因为长期折叠而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不能正常使用,折叠支撑架 3121折叠在弧形头部311内部,此时弧形头部311会通过折叠支撑架3121稳定的固定在在内河船体1的外侧面上,弧形头部 311材料的限制可以实现其对辅助船体的行驶,此时仍然以内河船体1为主船体在海水中行驶,连接部313包括弹射结构3131、卡接结构3132、动力结构3133和固定块3134,卡接结构3132 设置在固定块3134的内部,连接部313由金属材料构成,保证其耐磨性和连接的稳固性,连接部313的设置用于弹射气囊小艇31与船体通过卡接结构3132的连接使用,弹射结构3131设置在固定块3134的外端,弹射结构3131的设置用于紧急避险的时候可以及时将弹射气囊小艇31于船体脱离以保证弹射气囊小艇31上人员的安全来使用,动力结构3133设置在固定块3134 的内部,且动力结构3133与固定块3134滑动连接,动力结构 3133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完全收纳在固定块3134的内部,方便连接,当弹射气囊小艇31单独行驶的时候动力结构3133可以滑动伸出,完成为弹射气囊小艇31提供动力的目的,弧形头部 311内部设置有操作杆3111和方向舵3112,操作杆3111包括升降台3113、连接轴3114和手把3115,连接轴3114设置在升降台3113的上端,且连接轴3114与升降台3113固定连接,手把3115设置在连接轴3114的上端,且手把3115与连接轴3114 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3111和方向舵3112完全收缩在弧形头部311的内部,此时连接轴3114与升降台3113相互锁死固定连接在一起,手把3115与连接轴3114也相互固定,可以防止手把3115方向的转动而导致需要使用的时候不宜取出。
实施例2:参照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包括内河船体1、海船底部2和船舱辅助部3,内河船体1的设置用于安全船便于在内河道的行驶运输来使用,便于船体的靠岸停靠和岸上货物的装载,内河船体1包括船头结构11和船舱结构12,内河船体1设置的结构与传统的船只结构相类似,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船头结构11设置为圆形尖头结构,便于船只在水里的快速滑行,便于及时的将水体排开,减少船只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船头结构11设置在船舱结构12的头部,且船头结构11与船舱结构12一体成型,船头结构11的设置可以用来方便船上人员的观望和乘坐,船舱结构12 包括船舱箱121、甲板122和凹形底部123,甲板122上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221,密封槽1221形状与密封盖板1233相同,密封槽1221内部还设置有船舱箱进出口1222,船舱箱进出口1222 连通船舱箱121和甲板122,船舱箱121内部为中空,用来人员的乘坐和休息,船上人员可以通过船舱箱进出口1222进出船舱箱121的内部,舱室棚1231包括密封盖板1233和伸缩支架 1234,伸缩支架1234的数量为四根,且均匀的固定在密封盖板 1233的底面四个边角,且伸缩支架1234与船舱结构12纵向滑动连接,上端设置的舱室棚1231在支撑状态可以为船舱人员遮风挡雨,当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伸缩支架1234来将密封盖板1233下降到密封槽1221的内部,完成对船舱结构12 内部物体和人员的保护,船舱结构12上端设置有功能舱室120,功能舱室120包括舱室棚1231和控制台1232,舱室棚1231与船舱结构12固定连接,控制台1232设置在舱室棚1231的内部,且控制台1232与舱室棚1231滑动连接,功能舱室120的设置用于船员对船只的航行和安全控制,在舱室棚1231下降密封的时候,可以随着一起下降,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原因而影响船员对船只的控制,甲板122设置在船舱箱121的上端,且所诉甲板122与船舱箱121密封固定连接,用于保证船舱的安全和密封,凹形底部123设置在船舱箱121的底部,且凹形底部123 与船舱箱121固定连接,凹形底部123底面中心开设有船尖底收缩槽1230,用来增加船体浮力的同时,用来海船底部2的收纳,凹形底部123的底面设置为水平状,当海船底部2完全收纳在凹形底部123中的时候,船体在水中就像内河船体一样,拥有着平面的底部,有效的保证船体与水面的接触,保证船体的稳定性,方便安全船在内河道中自由的穿梭,当海船底部2 完全收纳在凹形底部123中的时候,船体在水中就像内河船体一样,拥有着平面的底部,有效的保证船体与水面的接触,保证船体的稳定性,方便安全船在内河道中自由的穿梭,海船底部2设置在船尖底收缩槽1230的内部,且海船底部2与船尖底收缩槽1230滑动连接,海船底部2的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安全船在内河和海水中的自由切换,还可以同来改变船体的重量和中心位置来多方位保证船体适应不同水域不同气候的安全状况,方便船员对安全船的自由控制,保证船上人员的安全,海船底部2包括伸缩船尖头底21和蓄水装置孔22,伸缩船尖头底21 在内河行驶的时候就会收缩起来,保证船体可以在浅河道航行,伸缩船尖头底21进入到海水中航行的时候就会将伸缩船尖头底 21放置下来,可以根据海水密度的不同和行驶速度来选择放置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不同长度,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上半部分设置为空心,下半部分设置为金属实心结构,伸缩船尖头底21 的下降不仅可以改变船体在海水中行驶方式,将船底部贴着水面行驶到船体插入水面并且切割水面行驶,可以有效的保证行驶速度和稳定性,而且随着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下降长度不同会不断的改变整个船体的中心位置,由于伸缩船尖头底21的下半部分为金属实心可以很好的将整个船体的重心保证在船底部的中心,并且不断向下转移,可以使船体的重量和船体的浮力最大程度的保持平衡且不易被打破,有效的控制船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蓄水装置孔22开设在伸缩船尖头底21的底部中心处,并且蓄水装置孔22沿着伸缩船尖头底21的底部一致排开,有效的防止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排水或者吸水对船只造成受力不均而发生危险的可能,蓄水装置孔22内部设置有强力蓄水器221,强力蓄水器221的设置用来为船体改变重量稳定重心来使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船只重量不足的时候通过增加配重设施的方式来完成对船体稳固的目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想要减重的时候就需要将配重扔掉污染海洋增加使用成本,操作起来也不容易控制,无法做到针对环境的变化来实时的做出调整,强力蓄水器221与蓄水装置孔22滑动连接,且强力蓄水器221上端连接在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在船体重量不足以稳定船体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强力蓄水器221将海水吸入到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来增加船体重心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船体吸水的稳定,强力蓄水器221包括圆形底部2211和旋转吸水部2212,旋转吸水部2212设置在圆形底部2211的上端,且旋转吸水部2212与圆形底部2211转动连接,旋转吸水部2212外侧面上还均匀开设有斜形吸水口2213,通过对强力蓄水器221结构的设计,有效的避免进出水对船体的冲击行和稳定性,当吸水的时候旋转吸水部2212会顺时针快速旋转,海水可以通过斜形吸水口2213稳定的进入到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当排水的时候旋转吸水部2212会逆时针快速旋转,海水可以通过斜形吸水口2213稳定的排入到海水中,不会因为海水的压力而给船只造成不必要的冲击,船舱辅助部3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船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3是完全固定在内河船体1的两旁的,相当于为船体加装了水翼,在船体行驶的过程中船舱辅助部3可以增加船体浮力,为船体的稳定性增加一份保障,船舱辅助部3 由多个弹射气囊小艇31组成,弹射气囊小艇31包括弧形头部 311、气囊座312和连接部313,弧形头部311设置在气囊座312 的外侧头部,且弧形头部311与气囊座312固定连接,弧形头部311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头部311的材料限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在全部气囊座312完成充气后最外层有一圈硬质材料的保护更加容易连接在一起且不易被外物所损伤,连接部313设置在气囊座312的内侧,且连接部313与气囊座 312固定连接,气囊座312采用防撞击尼龙材料构成,气囊座 312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3121,折叠支撑架3121一端与弧形头部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313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弹射气囊小艇31通过连接部313与内河船体1相连接,连接部313由金属材料构成,对连接部313的材料加以限制,有助于在气囊座完全展开时候船体和弹射气囊小艇31的连接稳定性,气囊座312可以通过内部的充气装置(图中未标出)使气囊座312处于充气状态,充气状态气囊座312为三角台状,气囊座312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3121,且折叠支撑架3121处于伸展状态,气囊座312的下端面与折叠支撑架3121相贴合,折叠支撑架3121不仅可以为气囊座312提供稳定的底座,而且也可以用来对弧形头部311的控制使用,气囊座312采用防撞击尼龙材料构成,对气囊的材料加以限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充气状态气囊座312对船体的支撑,不会因为水中的杂物而导致气囊座312的泄气,当气囊座312全部充气完全展开的时候,就会将船体完全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船体,且整个船体的重心依然保持在船体中心处,但是整个船体的底面与水面接触的面接会大大的增加,大大加固了船体的稳定性,便于船体来应对突然的恶劣天气或者各种造成船体不稳的紧急情况,弧形头部311上端设置有操作杆3111,且弧形头部311与操作杆3111 固定连接,弧形头部311下端设置有方向舵3112,弧形头部311 下端设置有方向舵3112,方向舵3112与弧形头部311转动连接,操作杆3111包括升降台3113、连接轴3114和手把3115,连接轴3114设置在升降台3113的上端,且连接轴3114与升降台3113转动连接,手把3115设置在连接轴3114的上端,且手把3115与连接轴31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3111会从弧形头部311的上端完全出来,方向舵3112也会弧形头部311下端滑动出来,当需要弹射气囊小艇31来稳定船体的时候一般情况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所以必须使弹射气囊小艇31处于随时可以使用的状态,连接轴3114和手把3115的锁定也完全解除,当情况到达完全不可控制的情况下,船上人员就可以选择乘坐弹射气囊小艇31分批离开,开启卡接结构3132,解除弹射气囊小艇31和船体的连接,通过弹射结构3131来实现逃离内河船体1的目的,弹射气囊小艇31上乘坐人员可以开启动力结构3133为弹射气囊小艇31提供动力,并控制操作杆3111来实现航线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结构可变的安全船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包括内河船体(1)、海船底部(2)和船舱辅助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船体(1)包括船头结构(11)和船舱结构(12),所述船头结构(11)设置为圆形尖头结构,所述船头结构(11)设置在船舱结构(12)的头部,且所述船头结构(11)与船舱结构(12)一体成型,所述船舱结构(12)包括船舱箱(121)、甲板(122)和凹形底部(123),所述甲板(122)设置在船舱箱(121)的上端,且所述甲板(122)与船舱箱(12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底部(123)设置在船舱箱(121)的底部,且所述凹形底部(123)与船舱箱(121)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底部(123)的底面设置为水平状,且凹形底部(123)底面中心开设有船尖底收缩槽(1230),所述海船底部(2)设置在船尖底收缩槽(1230)的内部,且所述海船底部(2)与船尖底收缩槽(1230)滑动连接,所述海船底部(2)包括伸缩船尖头底(21)和蓄水装置孔(22),所述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上半部分设置为空心,下半部分设置为金属实心结构,所述蓄水装置孔(22)开设在伸缩船尖头底(21)的底部中心处,所述船舱辅助部(3)设置在内河船体(1)的外侧面上,且所述船舱辅助部(3)与内河船体(1)固定连接,所述船舱辅助部(3)由多个弹射气囊小艇(31)组成,所述弹射气囊小艇(31)包括弧形头部(311)、气囊座(312)和连接部(313),所述弧形头部(311)设置在气囊座(312)的外侧头部,且所述弧形头部(311)与气囊座(3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13)设置在气囊座(312)的内侧,且所述连接部(313)与气囊座(3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13)包括弹射结构(3131)、卡接结构(3132)、动力结构(3133)和固定块(3134),所述弹射结构(3131)设置在固定块(3134)的外端,所述卡接结构(3132)设置在固定块(3134)的内部,所述动力结构(3133)设置在固定块(3134)的内部,且所述动力结构(3133)与固定块(313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部(311)固定在内河船体(1)的外侧面,所述气囊座(312)处于收缩状态,所述气囊座(312)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3121),所述折叠支撑架(3121)一端与弧形头部(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313)相固定,且折叠支撑架(3121)折叠在弧形头部(31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部(311)内部设置有操作杆(3111)和方向舵(3112),所述操作杆(3111)包括升降台(3113)、连接轴(3114)和手把(3115),所述连接轴(3114)设置在升降台(3113)的上端,且所述连接轴(3114)与升降台(3113)固定连接,所述手把(3115)设置在连接轴(3114)的上端,且所述手把(3115)与连接轴(311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3)固定在内河船体(1)的外侧面,所述气囊座(312)处于充气状态,且所述气囊座(312)为三角台状,所述气囊座(312)下端设置有折叠支撑架(3121),且折叠支撑架(3121)处于伸展状态,所述气囊座(312)的下端面与折叠支撑架(3121)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部(311)上端设置有操作杆(3111),且所述弧形头部(311)与操作杆(311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头部(311)下端设置有方向舵(3112),所述方向舵(3112)与弧形头部(311)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3111)包括升降台(3113)、连接轴(3114)和手把(3115),所述连接轴(3114)设置在升降台(3113)的上端,且所述连接轴(3114)与升降台(3113)转动连接,所述手把(3115)设置在连接轴(3114)的上端,且所述手把(3115)与连接轴(311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孔(22)内部设置有强力蓄水器(221),所述强力蓄水器(221)与蓄水装置孔(22)滑动连接,且所述强力蓄水器(221)上端连接在伸缩船尖头底(21)内部空心的上半部分,所述强力蓄水器(221)包括圆形底部(2211)和旋转吸水部(2212),所述旋转吸水部(2212)设置在圆形底部(2211)的上端,且所述旋转吸水部(2212)与圆形底部(221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吸水部(2212)外侧面上还均匀开设有斜形吸水口(2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结构(12)上端设置有功能舱室(120),所述功能舱室(120)包括舱室棚(1231)和控制台(1232),所述舱室棚(1231)与船舱结构(1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台(1232)设置在舱室棚(1231)的内部,且所述控制台(1232)与舱室棚(123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棚(1231)包括密封盖板(1233)和伸缩支架(1234),所述伸缩支架(1234)的数量为四根,且均匀的固定在密封盖板(1233)的底面四个边角,且所述伸缩支架(1234)与船舱结构(12)纵向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22)上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221),所述密封槽(1221)形状与密封盖板(1233)相同,所述密封槽(1221)内部还设置有船舱箱进出口(1222),所述船舱箱进出口(1222)连通船舱箱(121)和甲板(1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部(311)采用硬质橡胶材料,所述气囊座(312)采用防撞击尼龙材料构成,所述连接部(313)由金属材料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90832.3A CN109501950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90832.3A CN109501950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01950A CN109501950A (zh) | 2019-03-22 |
CN109501950B true CN109501950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6574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90832.3A Active CN109501950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019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29674A (zh) * | 2020-08-29 | 2021-01-1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可变形自稳定采样船 |
CN113951228B (zh) * | 2021-09-22 | 2023-08-18 | 南京南华航空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农业植保无人机 |
CN115027625B (zh) * | 2022-07-06 | 2024-10-25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 一种漂流气垫船 |
CN118683867A (zh) * | 2024-08-26 | 2024-09-24 | 湖南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接液内浮盘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4472A (en) * | 1981-02-18 | 1985-01-22 | Jacques Rougerie | Floating and nonsubmersible nautical craft |
CN1040960A (zh) * | 1987-09-18 | 1990-04-04 | 布鲁兹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吃水可变船 |
CN1310680A (zh) * | 1998-05-29 | 2001-08-29 | 朗尼·H·奥德加德 | 高速混合式海洋船舶 |
EP1919765B1 (en) * | 2005-08-22 | 2009-12-09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ation of a variable-draft vessel |
CN101844603A (zh) * | 2009-03-19 | 2010-09-29 | 唐宏标 | 旋转浮体船 |
CN102658858A (zh) * | 2012-05-10 | 2012-09-12 | 赵凤银 | 带高效消载止摇抗翻校正装置的航母、舰船、潜艇、海上平台 |
CN103523153A (zh) * | 2013-10-24 | 2014-01-22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手动变结构双体船 |
CN104149928A (zh) * | 2014-05-14 | 2014-11-19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便于停泊的运输船 |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11390832.3A patent/CN1095019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4472A (en) * | 1981-02-18 | 1985-01-22 | Jacques Rougerie | Floating and nonsubmersible nautical craft |
CN1040960A (zh) * | 1987-09-18 | 1990-04-04 | 布鲁兹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吃水可变船 |
CN1310680A (zh) * | 1998-05-29 | 2001-08-29 | 朗尼·H·奥德加德 | 高速混合式海洋船舶 |
EP1919765B1 (en) * | 2005-08-22 | 2009-12-09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ation of a variable-draft vessel |
CN101844603A (zh) * | 2009-03-19 | 2010-09-29 | 唐宏标 | 旋转浮体船 |
CN102658858A (zh) * | 2012-05-10 | 2012-09-12 | 赵凤银 | 带高效消载止摇抗翻校正装置的航母、舰船、潜艇、海上平台 |
CN103523153A (zh) * | 2013-10-24 | 2014-01-22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手动变结构双体船 |
CN104149928A (zh) * | 2014-05-14 | 2014-11-19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便于停泊的运输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01950A (zh) | 2019-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01950B (zh) | 一种结构可变的安全船 | |
US9352813B2 (en) | Inflatable floatable liferaft for marine rescue | |
CN111572701B (zh) | 双体型船舶 | |
CN109159866B (zh) | 一种多形态安全救生船 | |
JP2013006578A (ja) | 船舶の減揺と浮上装置 | |
US20120024211A1 (en) | Articulated marine vehicle | |
US11926404B1 (en) | Sailing vessel | |
NO163730B (no) | Katamaran- luftputevannfartoey. | |
US5642682A (en) | Recoverable trimaran | |
CN103568751A (zh) | 高航速水翼两栖车、浮囊两栖车、升降装置暨快捷浮囊 | |
US7631609B1 (en) | Versatile watercraft | |
US20180162497A1 (en) | Sailing vessel | |
CN106218807B (zh) | 多功能履带式高效水翼登陆艇及操作方法 | |
US6070544A (en) | Boat with outriggers | |
US10556641B1 (en) | Sailing vessel | |
US20090178602A1 (en) | Variable Planing Inflatable Hull System | |
CN112829917A (zh) | 一种新型多动力帆船 | |
CN111891301A (zh) | 海陆空多功能运输船 | |
US5377613A (en) | Submersible boat | |
GB2440320A (en) | Amphibious gyroplane | |
RU196023U1 (ru) | Плавучее маломерное судно катамаранного типа | |
US3820489A (en) | Safety rig for multi hull boats | |
RU2149120C1 (ru) | Надводно-подвод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удно | |
US12269622B1 (en) | Amphibious small unmanned aerial aircraft system (ASUMAAS) | |
DE102007022498A1 (de) | Insbesondere für prinzipiell- o. aditiv eingesetzte Kite- o. Flettner-Kite-Antriebe entwickelte (-, gegebenenfalls auch teilweise untereinander kombinierbare) Schiffs-, Yachts- u. Boots-Konzeptionen (- für Lastentransport- u. Fähr- Schiffe, Renn- o. Fahrten- Yachten sowie für Swaths u. Freitzeit-Bo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