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1146B -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91146B CN109491146B CN201910037501.XA CN201910037501A CN109491146B CN 109491146 B CN109491146 B CN 109491146B CN 201910037501 A CN201910037501 A CN 201910037501A CN 109491146 B CN109491146 B CN 1094911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ar light
- axis
- light bar
- light
- symmetry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LJQOBQLZTUSEJA-UHFFFAOYSA-N 1,2,3,5-tetrachloro-4-(2,3,5,6-tetrachlorophenyl)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l)C(Cl)=CC(Cl)=C1C1=C(Cl)C(Cl)=CC(Cl)=C1Cl LJQOBQLZTUSEJ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35 Galvanized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7 galvanized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在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对称轴;其中,每个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本发明通过减小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背光源(Back Light),背光源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入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发光模组,以及沿远离发光模组的方向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和棱镜膜层等光学膜材。
相关技术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中,发光模组通常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灯条,该多个灯条两两平行设置。其中,每个灯条包括:直线形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阵列排布在直线形PCB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任意相邻两个LED的间距相等,灯条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膜材传输后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
但是,发光模组中的LED为点光源,能够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光强随光程的增加而衰减。假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为第一区域,光学膜材中除边角区域之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由于灯条中的LED与光学膜材的第一区域的距离小于与光学膜材的第二区域的距离,因此LED发出的光线到达第一区域时的光强小于到达第二区域时的光强,进而光学膜材的第一区域的亮度明显小于第二区域的亮度,导致直下式背光源的出光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源的出光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包括:
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直线形灯条,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
其中,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且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对称轴。
可选的,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
可选的,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包括第一直线形灯条和第二直线形灯条;
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
其中,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且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对称轴。
可选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
在所述照明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
将所述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对称轴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对称轴。
可选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
在所述第二对称轴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材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发光模组,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出光侧。
可选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覆所述发光模组除所述出光侧以外的其它侧;
所述发光模组的衬底基板与所述背板复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在发光模组中设置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光模组包括多个灯条10,该多个灯条10两两平行设置。示例的,参见图1,发光模组中可以包括3个灯条,每个灯条10包括:直线形PCB101以及阵列排布在直线形PCB101上的多个LED102,灯条10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膜材(图中未画出)传输后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画出)。其中,LED为点光源,能够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光强随光程的增加而衰减。假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为第一区域,光学膜材中除边角区域之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由于灯条中的LED与光学膜材的第一区域的距离小于与光学膜材的第二区域的距离,因此LED发出的光线到达第一区域时的光强小于到达第二区域时的光强,进而光学膜材的第一区域的亮度明显小于第二区域的亮度,导致直下式背光源的出光均匀性较差。
进一步的,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提供了另一种发光模组,如图2所示,该发光模组中包括多个异形灯条20,每个异形灯条20包括:异形PCB201以及阵列排布在异形PCB201上的多个LED202。对比图1和图2可知,图2中异形PCB的两端设置的LED与图1中直线形PCB的两端设置的LED相比,减小了与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距离,因此可以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但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异形PCB的裁切利用率较低,导致灯条的制作成本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可选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发光模组包括:衬底基板301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301上的多个直线形灯条302。其中,直线形灯条包括直线形PCB以及设置在直线形PCB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可选的,直线形PCB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铝或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衬底基板30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L1和第二边L2。
可选的,衬底基板可以为矩形衬底基板,则衬底基板中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平行。
多个直线形灯条302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x和第二对称轴y,第一对称轴x和第二对称轴y在衬底基板301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k,第一边L1和第二边L2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对称轴x。
其中,每个照明区域k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302,直线形灯条302具有第一端302a和第二端302b,第一端302a相对于第二端302b靠近第一对称轴x,且第一端302a相对于第二端302b靠近第二对称轴y。
可选的,照明区域中某个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与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与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的差值范围为5至20毫米,例如可以取5毫米、10毫米或20毫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3,由于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x和第二对称轴y,且每个直线形灯条302在其所在的照明区域k内与第一对称轴x和第二对称轴y的夹角均为锐角,因此根据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且该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第二对称轴;另外,根据第二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且该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第一对称轴。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可以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材,光学膜材位于发光模组的出光侧,发光模组中的直线形灯条发出的光线经由光学膜材传输后出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可选的,每个照明区域中可以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其中,照明区域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可以沿平行于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阵列排布,也即是该多个直线形灯条相对于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均相同;或者,照明区域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相对于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每个照明区域k中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对称轴x的延伸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直线形灯条302。
示例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每个照明区域k中设置有沿平行于第一对称轴x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直线形灯条302。多个直线形灯条302包括第一直线形灯条302A和第二直线形灯条302B,第一直线形灯条302A相对于第二对称轴y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直线形灯条302B相对于第二对称轴y的倾斜程度,第一直线形灯条302A与第二对称轴y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直线形灯条302B与第二对称轴y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每个照明区域中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形灯条,或者,每个照明区域内的所有直线形灯条均相对于第二对称轴倾斜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位于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可选的,位于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一个较长的直线形灯条,或者,位于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较短的直线形灯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参见图6和图7,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位于第二对称轴y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302C。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当发光模组中沿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直线形灯条的个数为奇数时,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例如参见图6或图7;当发光模组中沿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直线形灯条的个数为偶数时,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不存在直线形灯条,即该偶数个直线形灯条对称分布在第二对称轴的两侧,例如参见如图3、图4或图5。
可选的,参见图3和图6,每个照明区域k中可以设置有1个直线形灯条302;或者,参见图4、图5和图7,每个照明区域k中可以设置有2个直线形灯条302;又或者,每个照明区域中也可以设置有3个或3个以上直线形灯条,可根据发光模组的尺寸和实际亮度需求等确定每个照明区域中直线形灯条的设置个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根据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直线形灯条的相对靠近的两端可以抵接设置,也可以分离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光学膜材40和发光模组30,光学膜材40位于发光模组30的出光侧,发光模组30可以为如图3至图7任一所示的发光模组。
可选的,光学膜材可以包括沿远离发光模组的方向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增光片和棱镜膜层等。其中,扩散片用于匀化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增光片用于提高光线亮度,棱镜膜层用于进一步对光线起到匀化作用。
可选的,参见图8,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50,背板50包覆发光模组30除出光侧以外的其它侧;发光模组的衬底基板与背板50复用。
其中,发光模组的衬底基板与背板复用,也即是,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可以直接设置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背板上。可选的,背板为金属背板,可以通过粘贴或焊接的方式在背板上固定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
可选的,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也可以制备在衬底基板上,再将衬底基板固定设置在背板上,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材和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从而保证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即降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图8所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直下式背光模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灯箱、数码相框和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材和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中的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从而保证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品质,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即降低显示装置的制备成本。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提供衬底基板,该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可选的,衬底基板可以为矩形衬底基板,则衬底基板中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平行。衬底基板可以由金属材料、电解亚铅镀锌钢板(SECC)或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可选的,衬底基板可以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背板复用。
步骤602、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该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在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对称轴。
其中,每个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
可选的,采用如图9所示的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如图3至图7任一所示的发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通过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该多个直线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可选的,上述步骤602的实现过程包括:
S21、在照明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平行于第二对称轴的直线形灯条,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
S22、将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朝远离第二对称轴的方向移动,使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远离第二对称轴。
可选的,可以固定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使直线形的第二端围绕第一端朝远离第二对称轴的方向旋转。
可选的,上述步骤602的实现过程还可以包括:在第二对称轴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示例的,参见图6或图7,第二对称轴的位置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可选的,可以基于对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两个亮度指标确定对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的移动距离。其中,该两个亮度指标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四角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不小于50%,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边长1/9点处的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大于70%。
示例的,图10是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呈矩形,其具有相邻的两条边L3和L4,在L3上确定两个目标点,一个目标点与L3的一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等于L3的长度的1/9,另一个目标点与L3的另一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等于L3的长度的1/9,分别过两个目标点作垂直于L3的两条直线(I1和I2),并过L3的中点作垂直于L3的直线I3。同理,在L4上确定两个目标点,一个目标点与L4的一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等于L4的长度的1/9,另一个目标点与L4的另一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等于L4的长度的1/9,并分别过两个目标点作垂直于L4的两条直线(I4和I5),并过L4的中点作垂直于L4的直线I6。其中,I1与I4的交点a,I1与I6的交点b,I1与I5的交点c,I2与I4的交点d,I2与I6的交点e、I2与I5的交点f、I3与I4的交点g、I3与I5的交点h均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边长1/9点,I3与I6的交点k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中心点。
可选的,发光模组的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与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和该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与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的差值范围为5至20毫米,即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第一对称轴x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5至20毫米。本发明实施例对该距离范围不做限定。
示例的,当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包括如图6所示的发光模组,且照明区域内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第一对称轴x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20毫米时,出光面上的交点a的亮度值为5000,交点b的亮度值5500,交点c的亮度值为4900,交点d的亮度值为4900,交点e的亮度值为5650,交点f的亮度值为5050,交点g的亮度值为5250,交点h的亮度值为5200,交点k的亮度值为6600,且出光面的四个顶角(p、q、m和n)处的亮度值分别为4150、4280、4000和4325。其中,亮度单位均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基于上述各个点的亮度值可知,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边长1/9点处的最小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为4900/6600=74.2%,四个顶角的最小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为4150/6600=60.6%。
又示例的,当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包括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时,出光面上的交点a的亮度值为4550,交点b的亮度值5700,交点c的亮度值为4500,交点d的亮度值为4650,交点e的亮度值为5800,交点f的亮度值为4450,交点g的亮度值为5300,交点h的亮度值为5100,交点k的亮度值为6600,且出光面的四个顶角(p、q、m和n)处的亮度值分别为3150、3300、3200和3200。其中,亮度单位均为cd/m2。基于上述各个点的亮度值可知,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边长1/9点处的最小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为4450/6600=67.4%,四个顶角的最小亮度与中心亮度之比为3150/6600=47.7%。
基于上述两组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可以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四角亮度与中心亮度的比值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边长1/9点处的亮度与中心亮度的比值,进一步提高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通过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该多个直线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由于直线形灯条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一对称轴,且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靠近第二对称轴,与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减小了照明区域内的直线形灯条与衬底基板四角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灯条上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光强,提高光学膜材的边角区域的亮度,进而提高发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与图2所示的发光模组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灯条均为直线形灯条,因此可以提高PCB的裁切利用率,进而降低发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关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的结构以及材质已经在结构侧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直线形灯条,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
其中,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且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对称轴;
每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在其所在的照明区域内与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夹角均为锐角,根据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所述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二对称轴;根据所述第二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所述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一对称轴;
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包括第一直线形灯条和第二直线形灯条;
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对称轴所在位置的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3.一种发光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所述多个直线形灯条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限定出多个照明区域,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
其中,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且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对称轴,每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在其所在的照明区域内与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夹角均为锐角,根据所述第一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所述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二对称轴;根据所述第二对称轴对称排布的两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呈V字形,所述两个呈V字形排布的直线形灯条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一对称轴;每个所述照明区域中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称轴的延伸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多个所述直线形灯条包括第一直线形灯条和第二直线形灯条;
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倾斜程度,所述第一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直线形灯条与所述第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
在所述照明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称轴的直线形灯条,所述直线形灯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对称轴;
将所述直线形灯条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对称轴的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对称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直线形灯条,包括:
在所述第二对称轴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直线形灯条。
6.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材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组,所述光学膜材位于所述发光模组的出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覆所述发光模组除所述出光侧以外的其它侧;
所述发光模组的衬底基板与所述背板复用。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37501.XA CN109491146B (zh) | 2019-01-15 | 2019-01-15 |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37501.XA CN109491146B (zh) | 2019-01-15 | 2019-01-15 |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91146A CN109491146A (zh) | 2019-03-19 |
CN109491146B true CN109491146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6571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37501.XA Active CN109491146B (zh) | 2019-01-15 | 2019-01-15 |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911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6754B (zh) * | 2020-12-31 | 2024-08-09 | 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灯条结构和显示器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8067A (zh) * | 2007-10-19 | 2010-09-08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
CN201606740U (zh) * | 2009-11-30 | 2010-10-13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
CN102367937A (zh) * | 2011-11-29 | 2012-03-0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CN102705744A (zh) * | 2012-06-15 | 2012-10-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CN203517520U (zh) * | 2013-10-17 | 2014-04-02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203671404U (zh) * | 2014-01-27 | 2014-06-25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CN104040244A (zh) * | 2012-01-10 | 2014-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04460112A (zh) * | 2014-12-15 | 2015-03-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显示装置 |
CN204879661U (zh) * | 2015-06-25 | 2015-12-16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204922686U (zh) * | 2015-08-26 | 2015-12-30 | 深圳市斯迈得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灯条 |
CN106324907A (zh) * | 2016-09-13 | 2017-01-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06039098U (zh) * | 2016-09-12 | 2017-03-2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背光模组 |
CN106560645A (zh) * | 2016-08-31 | 2017-04-12 | 陈磊 | 一种无频闪的led吸顶灯 |
CN106990610A (zh) * | 2016-01-21 | 2017-07-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器 |
CN206594415U (zh) * | 2016-12-22 | 2017-10-27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
CN206973338U (zh) * | 2017-02-08 | 2018-02-06 | 珠海市金胜电子有限公司 | 高均匀性背光led异形线路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137853T1 (de) * | 1990-06-18 | 1996-05-15 | Schonbek A & Co Inc | Präzisionskronleuchtergestell |
JP3165860B2 (ja) * | 1999-10-01 | 2001-05-14 |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用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
CN2497149Y (zh) * | 2001-07-13 | 2002-06-26 | 王浩垒 | 建筑物阴角装饰灯 |
CN201041306Y (zh) * | 2006-12-18 | 2008-03-26 | 济南市机械研究所 | 一种led路灯 |
CN100487310C (zh) * | 2007-07-06 | 2009-05-13 | 深圳市泓亚光电子有限公司 | Led平板式多芯大功率光源 |
KR101824884B1 (ko) * | 2011-07-07 | 2018-02-0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
US9752753B2 (en) * | 2012-03-14 | 2017-09-05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DE102012103983A1 (de) * | 2012-05-07 | 2013-11-07 | Vossloh-Schwabe Optoelectronic Gmbh & Co. Kg | Leuchtdiodenanordnung insbesondere zu Beleuchtungszweck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euchtdiodenanordnung |
CN102943964B (zh) * | 2012-10-11 | 2015-04-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灯 |
KR101474734B1 (ko) * | 2013-06-03 | 2014-1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발광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
CN203375296U (zh) * | 2013-07-09 | 2014-01-01 | 邓放明 | 无暗区免焊线led吸顶灯 |
CN203445147U (zh) * | 2013-08-30 | 2014-02-19 | 冯善华 | Led基板及其组成的led光源 |
KR102088872B1 (ko) * | 2013-09-30 | 2020-03-1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CN203940376U (zh) * | 2014-06-27 | 2014-11-12 | 李桂华 | 一种用于led球泡灯的可折弯铝基板结构 |
KR102303606B1 (ko) * | 2015-01-05 | 2021-09-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4763937A (zh) * | 2015-04-20 | 2015-07-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KR102460231B1 (ko) * | 2015-12-24 | 2022-10-2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205619058U (zh) * | 2016-04-08 | 2016-10-05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灯条组件及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
CN206573818U (zh) * | 2017-06-12 | 2017-10-20 | 昆山龙飞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边角混入光显示模组 |
CN107422540A (zh) * | 2017-09-18 | 2017-12-0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07148488U (zh) * | 2017-09-25 | 2018-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支撑件 |
CN108828837B (zh) * | 2018-05-31 | 2021-08-06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宽窄视角切换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1-15 CN CN201910037501.XA patent/CN1094911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8067A (zh) * | 2007-10-19 | 2010-09-08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
CN201606740U (zh) * | 2009-11-30 | 2010-10-13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
CN102367937A (zh) * | 2011-11-29 | 2012-03-0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CN104040244A (zh) * | 2012-01-10 | 2014-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02705744A (zh) * | 2012-06-15 | 2012-10-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CN203517520U (zh) * | 2013-10-17 | 2014-04-02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203671404U (zh) * | 2014-01-27 | 2014-06-25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CN104460112A (zh) * | 2014-12-15 | 2015-03-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显示装置 |
CN204879661U (zh) * | 2015-06-25 | 2015-12-16 |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204922686U (zh) * | 2015-08-26 | 2015-12-30 | 深圳市斯迈得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灯条 |
CN106990610A (zh) * | 2016-01-21 | 2017-07-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器 |
CN106560645A (zh) * | 2016-08-31 | 2017-04-12 | 陈磊 | 一种无频闪的led吸顶灯 |
CN206039098U (zh) * | 2016-09-12 | 2017-03-2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背光模组 |
CN106324907A (zh) * | 2016-09-13 | 2017-01-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06594415U (zh) * | 2016-12-22 | 2017-10-27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
CN206973338U (zh) * | 2017-02-08 | 2018-02-06 | 珠海市金胜电子有限公司 | 高均匀性背光led异形线路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91146A (zh) | 2019-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13435B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US7728923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7649593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US2010011032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688238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07014707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
CN111727403B (zh) | 直下式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10712593B2 (en) | Viewing angle control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170115446A1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206138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0646968A (zh) | 显示模块 | |
KR20110064743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050243573A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1153700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60051292A (ko) |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 |
WO2020087651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8020330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2158660B2 (en) | Optical membran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7824093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CN101476696A (zh) |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9870849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9491146B (zh) |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060050199A1 (en) | Double-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7824094B2 (en) |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 guide plate with recesses | |
KR102444400B1 (ko) | 양면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1088 Dajing Road,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aochuang (Suzhou) 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Applicant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aochuang (Suzhou) Electronics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