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9071B -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79071B CN109479071B CN201780045212.3A CN201780045212A CN109479071B CN 109479071 B CN109479071 B CN 109479071B CN 201780045212 A CN201780045212 A CN 201780045212A CN 109479071 B CN109479071 B CN 1094790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element
- access network
- cloud server
- signaling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08—Indicating faults in circuits or apparatus
- H04M3/14—Signalling existence of persistent "off-hook"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78—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Fraud preven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81—Network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 H04M7/0084—Network monitoring; Error detection; Error recovery; Network 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81—Network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 H04M7/0087—Network planning or provis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用于提升网络电话系统的整体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包括: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摘机事件;主叫接入网元将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主叫接入网元将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第一信令用于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主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主叫接入网元根据第二信令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关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网络电话系统的整体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电话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的建设模式,偏重于接入网络智能化,需要接入网元提供信令的终结能力,媒体的编解码能力。在信令层面,接入网元需要支持的协议常见的有: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GCP)、国际电信联盟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ITU-T H.248 Media Gateway ControlProtocol,H.248)、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等协议。媒体方面,需要支持常见的编解码有:G.711,G.729,G.723,G.726,G.722,AMR-WB,iLBC,T.38等等。
由于接入网元既需要处理复杂的信令,特别是SIP信令的引入,又需要预留足够的计算能力,完成SIP协议的解析和组装,并执行相应的业务能力、权限、数据的协商和获取。该过程往往需要接入网同核心网完成多次信令协议过程的交互,运算量大,耗时较长。而在媒体编辑码处理上,往往也是需要接入网元预留很大的计算能力。通常的做法有:采用专用的语音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芯片,或者从多核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分配出一个核专门用作编解码的处理。无论是采用专用DSP、还是一个独立的CPU核用作语音媒体的编码解码功能,都构成了接入网硬件成本的主要部分。在VOIP网络建设的过程中,VOIP的实现部分都离不开上述信令和语音媒体处理的基本构成。
因此,在VOIP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除了CPU和DSP资源外,配套的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内存,Flash等资源,这些资源实际上都是网络建设中巨大开支的一部分。在VOIP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网络建设过程沉淀了大量的计算能力在接入网元,建设成本高,并且由于语音业务处理对时延和丢包都比较敏感,所以当前接入网元中为语音预留的资源基本上不会被共享给其他业务以免在语音业务需要时无法保证足够的资源。而语音业务本身平均到每个网元后,其业务量非常小,相比较沉淀在接入网元上大量的计算资源,其网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用于提升网络电话系统的整体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包括:主叫接入网元通过用户线接口电路检测到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相连接的第一话机摘机;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使得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信令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以使得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第一话机摘机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当设备系统启动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送鉴权认证请求,该请求携带有第一话机的鉴权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鉴权认证,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之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一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二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包括: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有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所述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器确定所述主叫接入网元通过鉴权认证。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云服务器对接入网元和话机的鉴权认证,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一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二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三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信令创建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云服务器根据第一信令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的过程,使本申请实施例更加具有逻辑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当语音通话结束时,云服务器释放所述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会话结束时,云服务器释放计算资源的过程,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包括:被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三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所述第一话机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连接;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认证单元,当设备系统启动时,用于向云服务器发起鉴权认证。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鉴权认证,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一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二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有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主叫接入网元通过鉴权认证。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云服务器对接入网元和话机的鉴权认证,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一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二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接收第三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创建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云服务器根据第一信令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的过程,使本申请实施例更加具有逻辑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释放单元,当语音通话结束时,用于释放所述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会话结束时,云服务器释放计算资源的过程,使本申请实施例在步骤上更完善。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被叫接入网元,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被叫接入网元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增加了发送第三响应的过程,增加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第一话机摘机后,将所述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然后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并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其中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效率;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叫接入网元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云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被叫接入网元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元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云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用于提升网络电话系统的网络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在该网络架构中,话机通过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连接,接入网元的部分计算功能转移至云服务器,处理话机之间的语音通话。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摘机事件,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
主叫接入网元通过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SLIC)模块检测到摘机。在检测到摘机事件之前,当设备系统启动时,主叫接入网元发起鉴权认证,主叫接入网元获取第一话机的第一用户信息,该第一用户信息包括第一话机的IP信息,主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送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携带有第一用户信息,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接收到该鉴权请求,并通过鉴权管理模块完成对鉴权请求的认证后,确认该主叫接入网元是合法的接入网元,云服务器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鉴权确认响应。主叫接入网元在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确认响应后,确认第一话机设备接入的合法性。
可以理解的是,云服务器的鉴权管理模块在进行鉴权认证过程中,会从云服务器的用户管理模块调用预先存储的主叫接入网元的用户数据,其中,该用户数据包含用户动态数据和静态配置,动态数据包括IP信息,静态配置包括业务权限和业务数据。主叫接入网元和被叫接入网元都需要通过鉴权以确认接入设备的合法性。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话机没有通过鉴权认证,则云服务器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鉴权失败响应,主叫接入网元根据该鉴权失败响应向第一话机发送提示,该提示可以包括预置的提示语音,或预置的提示文字,还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提示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2、主叫接入网元将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
主叫接入网元在检测到第一话机的摘机事件后,主叫接入网元通过控制信令模块将第一话机的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第一信令携带有第一话机的摘机事件,该第一信令还可以包括摘挂机检测、振铃控制、排叉、脉冲号码、断电、极性等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信令控制模块负责所有控制命令的执行,设备信号、事件的检测上报,并维护合理的状态管理。
203、主叫接入网元将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
主叫接入网元通过云接入模块将封装好的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云接入模块负责接入网元到云服务器之间的接入,主要的功能包括:鉴权认证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报文发送与接收。可以理解的是,在未来还可以包括安全传输功能。
204、云服务器接收第一信令。
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并将接收到的第一信令转发给会话管理模块进行处理,会话管理模块根据第一信令创建第一会话管理,第一会话管理负责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会话的用户至少为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进行会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语音通话结束后,云服务器创建的第一会话管理被释放,释放第一会话管理占用的云服务器资源,释放的云服务器资源又可以为其他会话管理提供网络服务,提高了网络电话的网络效率。
205、云服务器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
云服务器在接入管理模块收到第一信令后,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确认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叫接入网元支持的SIP协议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例如,在UDP协议中,如果接收方成功的接收到数据,那么会回复一个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消息,通常ACK消息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和长度大小。当发送方接收到反馈的ACK消息时,发送方就可以发送下一个数据。当发送方没有接收到反馈的ACK消息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发送方可以有多重选择:若发送方默认接收方未接收到数据,发送方可以向接收方重复发送当前数据,直至接收到反馈的ACK消息;若发送方默认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则发送方停止发送当前数据,ACK消息的格式取决于采取的网络协议。
可以理解的是,主叫接入网元在接收到云服务器反馈的ACK消息后才会进行下一步骤。
206、主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
主叫接入网元通过云接入模块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确定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信令。
207、云服务器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该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该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第二信令包括连接Connect命令、采用的编解码形式、采样率和打包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Connect命令可以分解为媒体编解码模块能够识别的命令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编解码形式为PCMA(G.711A)编解码,采用的采样率为16K,打包时长为5ms。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的其他形式的编解码,例如,PCMU(G.711U)编解码,打包时长和采样率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采样率为8K,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8、主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
主叫接入网元通过云接入模块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
209、主叫接入网元根据第二信令建立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主叫接入网元根据第二信令建立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主叫接入网元通过媒体编解码模块将CODEC输出的PCM码流以特定的采样率和所需的帧大小进行封装,并携带必要的控制信息,通过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或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RTCP)的方式进行传输。媒体编解码模块还要求具备抖动缓冲器(Jitter Buffer,JB)和丢包补偿(Packet Loss Concealment,PLC)功能,用于处理特定范围内的网络抖动,错序,丢包。云服务器通过媒体管理模块处理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PCM码流,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进行适当的媒体算法处理。
对于普通的会话,即简单的一对一通信,此时只需要对PCM码流进行回声消除(Echo Cancellation,EC)算法处理,极大的降低回声对语音质量和用户感知的影响。
对于多方的会话,比如三方通话或者会议,此时云服务器除了对PCM码流进行EC算法处理,还需要进行混音处理。混音处理包括多用户的混音、会议、信号音的插入,所有涉及到用户和用户媒体流之间处理的算法都由云服务器来完成。信号音的插入包括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和双音多频(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DTMF)等数据传输功能,主要用作来电显示、留言灯等功能。
云服务器还可以对PCM码流进行信号音检测和语音优化算法处理,例如,对DTMF、FSK、FAX/MODEM信号音的检测;针对VOIP语音的特点,通过算法优化用户感知,减少因网络抖动,延时,丢包等因素导致的语音质量下降,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对于FAX传真业务,其识别方式就是根据语音通道中传输的特殊信号音,特殊信号音包括多种信号,例如,被叫终端标识(Called terminal identification,CED)信号、应答模式(AnsMode,ANS)信号,以信号音的检测为核心,并适当调整语音处理的算法,例如在高速FAX业务中去掉EC算法,而在部分低速FAX业务中,开启EC算法。Modem业务和FAX业务是类似的,其特点和处理的方式类似,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DTMF检测是一个基本功能,但是同样涉及到类似信号检测的过程。比如针对语音会话,需要进行EC算法处理。针对FAX/MODEM会话需要检测其中的信号,以便采用合适的媒体处理策略,如已知的EC控制策略,减小原始媒体损伤的语音算法,还可以完成传真直接转换为邮件发送给用户、针对用户的拨号需要收集其中的DTMF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通道连接了CODEC/SLIC模块同媒体编解码模块及云接入模块,CODEC/SLIC模块与第一话机连接,使得第一话机可以通过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传输语音数据及相关的控制信号。
210、主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被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在主叫接入网元接收到第二信令,并执行了第二信令后,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该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被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211、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得到执行。
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得到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当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响应后,云服务器与主叫接入网元之间的第一传输通道正式建立,第一话机上的任何语音都会通过该第一传输通道以特定的编解码类型(比如PCMA)和打包时长发送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如果需要第一话机听到语音,就能以特定的编解码发送语音报文给主叫接入网元。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通道建立后,当产生一个语音会话后,云服务器就会为相应的语音会话创建一个媒体管理模块实例,即为该会话中的用户创建一个独立的,保证服务质量的媒体管理模块,可以理解为云服务器上一份独立的计算资源。而当会话结束时,响应的媒体管理模块实例也被释放,从而使占用的云服务器资源也得到了释放。云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通道播放拨号音给第一话机,第一话机根据用户的输入,输入号码“X”,云服务器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通道中的号码“X”后停止播放拨号音,并继续接收号码。第一话机继续输入号码“Y”,云服务器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通道中的号码“Y”后继续接收号码,第一话机继续输入号码,直到最后一位号码“Z”云服务器在检测到语音通道中的号码后,完成号码匹配,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号码串“XY...Z”发起被叫寻呼动作,例如,具体的目标号码串可以是“13100001111”,还可以是其他号码串,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后续寻呼过程与现有寻呼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12、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在被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该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云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号码串,确定被叫的第二话机,第二话机相连接的接入网元为被叫接入网元,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在被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该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第三信令包括连接Connect命令、采用的编解码形式、采样率和打包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接入网元和主叫接入网元都需要通过鉴权以确认接入设备的合法性。在与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之前,当设备系统启动时,被叫接入网元发起鉴权认证,被叫接入网元获取第二话机的第二用户信息,该第二用户信息包括第二话机的IP信息,被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送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携带有第二用户信息,云服务器通过接入管理模块接收到该鉴权请求,并通过鉴权管理模块完成对鉴权请求的认证后,确认该被叫接入网元是合法的接入网元,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鉴权确认响应。被叫接入网元在接收到云服务器发送的鉴权确认响应后,确认第二话机设备接入的合法性。
可以理解的是,Connect命令可以分解为媒体编解码模块能够识别的命令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编解码形式为PCMA(G.711A)编解码,采用的采样率为16K,打包时长为5ms。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的其他形式的编解码,例如,PCMU(G.711U)编解码,打包时长和采样率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采样率为8K,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云服务器确定主叫接入网元和被叫接入网元的编解码形式、采样率和打包时长都相同。
213、被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
被叫接入网元通过云接入模块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
214、被叫接入网元根据第三信令建立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被叫接入网元根据第三信令建立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被叫接入网元根据RTP/RTCP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PCM码流,并通过媒体编解码模块将接收到的PCM码流以特定的采样率和所需的帧大小进行解封,媒体编解码模块还要求具备JB和PLC功能,用于处理特定范围内的网络抖动,错序,丢包。云服务器通过媒体管理模块处理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PCM码流,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进行适当的媒体算法处理。
对于普通的会话,即简单的一对一通信,此时只需要对PCM码流进行EC消除算法处理,极大的降低回声对语音质量和用户感知的影响。
对于多方的会话,比如三方通话或者会议,此时云服务器除了对PCM码流进行EC算法处理,还需要进行混音处理。混音处理包括多用户的混音、会议、信号音的插入,所有涉及到用户和用户媒体流之间处理的算法都由云服务器来完成。信号音的插入包括FSK和DTMF等数据传输功能,主要用作来电显示、留言灯等功能。
云服务器还可以对PCM码流进行信号音检测和语音优化算法处理,例如,对DTMF、FSK、FAX/MODEM信号音的检测;针对VOIP语音的特点,通过算法优化用户感知,减少因网络抖动,延时,丢包等因素导致的语音质量下降,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对于FAX传真业务,其识别方式就是根据语音通道中传输的特殊信号音,特殊信号音包括多种信号,例如,CED信号、ANS信号,以信号音的检测为核心,并适当调整语音处理的算法,例如在高速FAX业务中去掉EC算法,而在部分低速FAX业务中,开启EC算法。Modem业务和FAX业务是类似的,其特点和处理的方式类似,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DTMF检测是一个基本功能,但是同样涉及到类似信号检测的过程。比如针对语音会话,需要进行EC算法处理。针对FAX/MODEM会话需要检测其中的信号,以便采用合适的媒体处理策略,如已知的EC控制策略,减小原始媒体损伤的语音算法,还可以完成传真直接转换为邮件发送给用户、针对用户的拨号需要收集其中的DTMF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输通道连接了CODEC/SLIC模块同媒体编解码模块及云接入模块,CODEC/SLIC模块与第二话机连接,使得第二话机可以通过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传输语音数据及相关的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接入网元和主叫接入网元可以为同一个接入网元,还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接入网元。当被叫接入网元和主叫接入网元为同一个接入网元时,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都位于同一接入网元中;当被叫接入网元和主叫接入网元为两个不同的接入网元,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分别位于主叫接入网元和被叫接入网元。
215、被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得到执行。
被叫接入网元通过云接入模块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得到执行。
216、云服务器接收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得到执行。
云服务器接收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得到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当云服务器接收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后,第二传输通道正式建立,第二话机上的任何语音都会通过该第二传输通道以特定的编解码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为PCMA)和打包时长发送到云服务器。第二话机开始振铃,云服务器需要第一话机听到回铃音,以特定的编解码发送语音报文给主叫接入网元。当第二话机摘机后,云服务器停止回铃音的播放,并开始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媒体报文互相转发处理,至此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正式开始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效率,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叫接入网元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检测单元301,用于检测到摘机事件,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第一话机与主叫接入网元连接;
封装单元302,用于将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
第一发送单元303,用于将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第一信令用于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
第一接收单元304,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建立单元305,用于根据第二信令建立第一传输通道。
可选的,主叫接入网元可进一步包括:
认证单元306,当设备系统启动时,用于向云服务器发起鉴权认证。
可选的,主叫接入网元可进一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307,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确认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信令。
可选的,主叫接入网元可进一步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308,用于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被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云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第一信令携带有摘机事件,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
第一发送单元402,用于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主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403,用于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在被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确定单元404,用于确定主叫接入网元通过鉴权认证。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405,用于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确认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信令。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406,用于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信令被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407,用于接收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被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创建单元408,用于根据第一信令创建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可选的,云服务器可进一步包括:
释放单元409,当语音通话结束时,用于释放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络系统的整体效率。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被叫接入网元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在被叫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被叫接入网元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建立单元502,用于根据第三信令建立第二传输通道。
可选的,被叫接入网元可进一步包括:
发送单元503,用于向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确认第三信令被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云服务器的资源为网络电话提供动态的业务能力,简化了接入网元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建设成本。
上面图3至图5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叫接入网元、云服务器和被叫接入网元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元和云服务器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元的结构示意框图,请参阅图6。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接入网元结构并不构成对接入网元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6对接入网元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接入网元600包括:云接入模块610、媒体编解码模块620、用户线接口电路模块630、信令控制模块640和总线650;
云接入模块610、媒体编解码模块620、用户线接口电路模块630和信令控制模块640通过总线650连接;
云接入模块610用于接入网元600与云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媒体编解码模块620用于编码解码处理;
用户线接口电路模块630用于连接接入网元和话机;
信令控制模块640用于执行控制信令。
总线65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云接入模块610、媒体编解码模块620、用户线接口电路模块630和信令控制模块640通过总线650连接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图7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服务器的结构示意框图。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云服务器7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701(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709,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707或数据706的存储介质708(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709和存储介质708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708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7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708通信,在云服务器700上执行存储介质708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云服务器7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702,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703,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704,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705,例如Windows Server,Mac OS X,Unix,Linux,FreeBSD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云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7所示的云服务器设备结构。
其中,通过调用存储器709存储的操作指令,处理器701,用于在主叫接入网元接收到第一响应后,生成需要向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信令;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后,生成需要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信令。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图2中的步骤20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图2中的步骤21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处理器701还用于执行图2中的步骤216,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控制面网元或用户面网元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控制面网元或用户面网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所述第一话机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连接;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向云服务器发送目标号码串,所述目标号码串用于所述云服务器确定被叫接入网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检测到摘机事件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当设备系统启动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向云服务器发起鉴权认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之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5.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有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
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所述云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目标号码串,并发起被叫寻呼动作,确定被叫接入网元;
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确定所述主叫接入网元通过鉴权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之后,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信令创建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当语音通话结束时,云服务器释放所述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12.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叫接入网元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据目标号码串确定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后得到的;
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14.一种主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所述第一话机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连接;
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摘机事件封装为第一信令;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令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云服务器创建会话管理和媒体管理;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令建立所述第一传输通道;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向云服务器发送目标号码串,所述目标号码串用于所述云服务器确定被叫接入网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
认证单元,当设备系统启动时,用于向云服务器发起鉴权认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叫接入网元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18.一种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有摘机事件,所述摘机事件为第一话机摘机;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在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一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主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以便所述云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目标号码串并发起被叫寻呼动作;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目标号码串,发起被叫寻呼动作,确定被叫接入网元;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主叫接入网元通过鉴权认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确认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二信令被所述主叫接入网元执行。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创建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还包括:
释放单元,当语音通话结束时,用于释放所述目标会话管理和目标媒体管理。
25.一种被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在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建立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传输所述被叫接入网元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云服务器根据据目标号码串确定所述被叫接入网元后得到的;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建立所述第二传输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被叫接入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接入网元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确认所述第三信令被所述被叫接入网元执行。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74773 WO2018152772A1 (zh) | 2017-02-24 | 2017-02-24 |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9071A CN109479071A (zh) | 2019-03-15 |
CN109479071B true CN109479071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325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5212.3A Active CN109479071B (zh) | 2017-02-24 | 2017-02-24 |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70665B2 (zh) |
EP (1) | EP3573309B1 (zh) |
CN (1) | CN109479071B (zh) |
WO (1) | WO20181527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1106A (zh) * | 2021-03-23 | 2021-08-24 |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 运维处理系统、方法以及装置 |
CN117579679B (zh) * | 2024-01-15 | 2024-04-19 |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交互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7625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中快速呼叫建立方法及系统 |
CN102271137A (zh) * | 2011-08-19 | 2011-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服务器 |
CN102299962A (zh) * | 2011-08-24 | 2011-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VoIP系统、装置和方法 |
CN103166914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媒体呼叫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29374A1 (en) * | 1991-11-25 | 2002-09-12 | Michael J. Freeman | Compressed digital-data seamless video switching system |
JP3450295B2 (ja) * | 2000-12-14 | 2003-09-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方式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交換ノード |
US7411984B1 (en) * | 2001-02-27 | 2008-08-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of providing tone information to nodes in a packet network |
US20050074109A1 (en) * | 2003-10-01 | 2005-04-07 | Hanson Karrie J. | Integrated personal call management system |
US7103159B2 (en) * | 2003-12-09 | 2006-09-0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Off-hook notifier |
US20070047719A1 (en) * | 2005-09-01 | 2007-03-01 | Vishal Dhawan | Voice application network platform |
CN100440787C (zh) * | 2006-01-19 | 2008-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守无路由模式下点对点通讯计费的方法 |
DE102006031080B4 (de) * | 2006-07-05 | 2008-04-3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zum Bereitstellen von VoIP |
CN102546964B (zh) * | 2010-12-15 | 2015-0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用户线路测试的无源光网络终端、系统及方法 |
CN102843784B (zh) * | 2012-08-13 | 2015-06-0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呼叫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
-
2017
- 2017-02-24 EP EP17897949.8A patent/EP3573309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2-24 WO PCT/CN2017/074773 patent/WO2018152772A1/zh unknown
- 2017-02-24 CN CN201780045212.3A patent/CN10947907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23 US US16/549,527 patent/US110706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7625A (zh) * | 2007-01-30 | 2008-08-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中快速呼叫建立方法及系统 |
CN102271137A (zh) * | 2011-08-19 | 2011-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服务器 |
CN102299962A (zh) * | 2011-08-24 | 2011-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VoIP系统、装置和方法 |
CN103166914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媒体呼叫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73309B1 (en) | 2022-01-19 |
US20190379785A1 (en) | 2019-12-12 |
WO2018152772A1 (zh) | 2018-08-30 |
EP3573309A4 (en) | 2020-01-01 |
CN109479071A (zh) | 2019-03-15 |
US11070665B2 (en) | 2021-07-20 |
EP3573309A1 (en) | 2019-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15413B2 (en) | Multi-network exchange system for telephony applications | |
US8861510B1 (en) | Dynamic assignment of media proxy | |
US1031340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session between a thin client and a media gateway for media data streaming | |
CN110650260B (zh) | 一种网络终端音频内外网互通系统及方法 | |
US20080137650A1 (en) | Conversion of dtmf carrying ip packets | |
WO2018006678A1 (zh) | 语音通话方法及装置 | |
CN109479071B (zh) | 一种网络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 |
KR101051723B1 (ko) | 기존 내선전화에 발신 가능한 인터넷 내선전화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에 따른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 |
AU200320082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ulsively receiving multi-calls over internet protocol phones in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system | |
CN101472019B (zh) | 一种带外dtmf信令互通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14979373B (zh) | 一种中间号业务的通话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1742010B (zh) | 使一网络分机拨打一传统分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650425B (zh) | 监听方法及监听系统 | |
JP2011239015A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電話システム | |
CN105471664A (zh) | 一种自动抓包方法及装置 | |
CN108989353B (zh) | 软交换呼叫方法和系统 | |
US2015003654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calls in an ip-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2018037790A (ja) | 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7192055A (ja) | 通話制御装置、通話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23197593A1 (zh) | 多媒体会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 |
KR100544982B1 (ko) | 인터넷 전화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P5817898B2 (ja) | メディア通信システム、メディア通信装置、メディア通信方法及びメディア通信プログラム | |
EP2385691B1 (en) | Call handling during parking state | |
CN119788649A (zh) | 一种矿区语音通知确认的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950321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easing media streams from a communication serv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