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473041B -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3041B
CN109473041B CN201710803638.2A CN201710803638A CN109473041B CN 109473041 B CN109473041 B CN 109473041B CN 201710803638 A CN201710803638 A CN 201710803638A CN 109473041 B CN109473041 B CN 109473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rigid
bendable
cover pl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36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3041A (zh
Inventor
钟鼎
吕旺春
苏兆梁
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036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304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913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591A1/zh
Priority to EP18854113.0A priority patent/EP367170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47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3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3041B/zh
Priority to US16/811,308 priority patent/US11252835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弯盖板,包括柔性基板和至少两个硬质板,该柔性基板具有硬质区和折弯区。其中,硬质区的数量和该至少两个硬质板的数量是相同的,且硬质区和硬质板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每一硬质板位于对应的硬质区的表面。相邻两个硬质区之间具有折弯区,在外力的作用下,该可折弯盖板能够从该折弯区被折弯。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应的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显示屏越来越大,以及厚度越来越薄,导致该终端设备的面积越来越大,使得该终端设备持有者单手持有该终端设备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提供一种可折弯的终端设备成为当前技术研究的热点。
通常,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和覆盖在该显示屏表面的盖板。相应的,在该终端设备可折弯时,该盖板也应当是可折弯的。然而现有的盖板通常是不可折弯的玻璃盖板,或者说现有的盖板在折弯后会发生断裂。因此,提供一种可折弯的盖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盖板,具有能够折弯的特点。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包含该可折弯盖板的可折弯显示模组以及包含该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可折弯终端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盖板。
该可折弯盖板包括第一硬质板、第二硬质板和柔性基板。其中,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包括第一硬质区、第二硬质区和第一折弯区,所述第一折弯区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区和所述第二硬质区之间,且所述第一硬质区和所述第二硬质区均与所述第一折弯区相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硬质板通过第一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一硬质区,所述第二硬质板通过第二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二硬质区。
具体的,在第一折弯部被折弯的情况下,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和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180度。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是指所述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一硬质部和所述第二硬质部均呈平板状。所述第一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所述第二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二硬质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
由上可知,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弯盖板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一硬质部和第二硬质部。具体的,在被施加外力时该第一折弯部能够被折弯,在该外力被撤销后该第一折弯部能够恢复原状。而本实施方式中的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均是不能被折弯的。所谓的“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均是不能被折弯的”具体可以是在被施加外力时,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会发生断裂,或在该外力被撤销后,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不能够恢复原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第一折弯部能够被折弯,因此该可折弯盖板在被施加外力后自然也能够被折弯,或者说,该可折弯盖板在被施加外力时能够从该第一折弯部被折弯。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弯盖板具有能够被折弯的优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折弯区的宽度大于或等于πR,其中R为所述第一折弯区的最小曲率半径。应当知道的是,该第一折弯区的宽度越大,该可折弯盖板能够被折弯的程度越大。或者说,该第一折弯区的宽度越大,在该第一折弯区被折弯后,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之间的距离可以越接近。
可选的,该第一折弯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4.7毫米。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沿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板在所述第一硬质区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硬质区重合。由于该可折弯盖板是覆盖在显示屏的外表面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限定的情况下,显示屏的外表面内与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区域都被该第一硬质板覆盖了。也即该显示屏的外表面被尽可能好的保护了。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沿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硬质板在所述第二硬质区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硬质区重合。与前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类似,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屏的外表面内与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区域都被该第二硬质板覆盖了,从而使得该显示屏的外表面被尽可能好的保护。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硬质区的边包括内边和外边,所述第一硬质区的内边是指所述第一硬质区与所述第一折弯区的分界线,所述第一硬质区的边中除所述第一硬质区的内边之外的其他边为所述第一硬质区的外边。其中,所述第一硬质区的外边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的部分边相重合。透过上述描述,容易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硬质区是位于该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
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为2.5D硬质玻璃或3D硬质玻璃。
可选的,该第二硬质板为2.5D硬质玻璃或3D硬质玻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第一折弯部被折弯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硬质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所述硬质板包括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硬质板所采用的材料为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述硬质板包括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所采用的材料和所述第二硬质板所采用的材料是相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硬质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H为铅笔硬度,所述硬质板包括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硬度和所述第二硬质板的硬度是相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其中,所述透明粘结层包括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限定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是为了保证显示屏显示的图像能够清晰的被该终端设备的持有者看到,应当知道的是,该显示屏的表面覆盖有本实施方式限定的可折弯盖板,且该终端设备包括该显示屏。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和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是相等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柔性基板为玻璃薄膜或塑料薄膜。限定了该柔性基板为薄膜,用于保证该柔性基板是可折弯的。
可选的,该柔性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7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5毫米。
可选的,该柔性基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
可选的,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是均匀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柔性基板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限定的可折弯盖板是覆盖在显示屏的外表面的。因此,柔性基板的透光率越高,透过该可折弯盖板看到的该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硬质板还具有第一弯曲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为一凸面,且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之间的交线为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之间的交线为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值得注意的是,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解释的是,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硬质区。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朝向所述第二硬质板的一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之前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描述了该可折弯盖板的第一折弯部可以被折弯。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限定了该第一硬质板还具有第一弯曲表面以及该第一弯曲表面需要满足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折弯部被折弯的时候,该第一弯曲表面的设计有利于避免该第一硬质板内靠近该第二硬质板的尖角与该第二硬质板内靠近该第一硬质板的尖角发生挤压,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第一硬质板被损毁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折弯区之间的夹角区域具有第一胶体。
具体的,所述第一胶体具有侧壁、下表面和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一胶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折弯区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曲表面为一凹面,且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为所述第一胶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交线,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为所述第一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交线。
需要说明的是,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第二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胶体,该第一胶体的设计避免了从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到第一折弯区过渡的时候出现段差,进而避免了在该可折弯盖板与显示屏贴合的时候,由于该段差的存在而导致贴合后的该可折弯盖板和该显示屏之间具有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该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与该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而该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该可折弯盖板内的该柔性基板的下表面,自然,该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和该柔性基板的上表面是相背离的。
可选的,沿该第一硬质板的厚度方向,该第一硬质板在该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的投影和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在该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的投影是完全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胶体的侧壁可以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内侧壁相贴合。应当知道的是,该第一硬质板的内壁侧和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内侧壁位于同一平面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形成一连续弯曲表面,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
由于该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因此在该可折弯盖板与显示屏贴合的时候,能够实现无缝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沿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体的最大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
可选的,该第一胶体是透光的。具体的,该第一胶体为光学胶(OCA,OpticallyClear Adhesive)或紫外线(Ultraviolet,UV)胶。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该可折弯盖板还包括第三硬质板。相应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还包括第三硬质区和第二折弯区,所述第二折弯区位于所述第二硬质区和所述第三硬质区之间,且所述第二硬质区和所述第三硬质区均与所述第二折弯区相邻。其中,所述第三硬质区通过第三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三硬质区;
在第二折弯部被折弯的情况下,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180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折弯部是指所述第二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硬质部成平板状,且所述第三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三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三硬质板和所述第三透明粘结层。
还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可折弯盖板还包括第二折弯部,也即该可折弯盖板还可以从该第二折弯部折弯,相对于前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弯盖板来说,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可折弯盖板,可能进一步缩小该可折弯盖板被折弯后所占用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三硬质板在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对称布局。
可选的,所述第三硬质板为2.5D硬质玻璃或3D硬质玻璃。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和所述第三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是相同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三透明粘结层的厚度是相同的。
可选的,该第二折弯区的宽度大于或等于πR,其中R为所述第二折弯区的最小曲率半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二折弯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4.7毫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沿所述第三硬质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硬质板在所述第三硬质区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硬质区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三硬质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三硬质板的厚度是相同的。
可选的,所述第三硬质板所采用的材料为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所述第二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和所述第三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
可选的,所述第三硬质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硬度、所述第二硬质板的硬度和所述第三硬质板的硬度是相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第二折弯部被折弯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被折弯的情况下,沿着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内表面内的投影和所述第三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内表面内的投影是相隔离。基于该实施方式的限定,避免了由于该第一硬质板和该第二硬质板之间存在交叠而导致的该第一硬质板或该第二硬质板被磨损。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该可折弯盖板应用在终端设备中,用于覆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外表面。该可折弯盖板覆盖在该显示屏的外表面用于保护该显示屏。其中,显示屏的外表面是指该显示屏的用于显示图像的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弯显示模组。该可折弯显示模组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可折弯盖板和显示屏,所述可折弯盖板覆盖在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屏的外表面是指该显示屏的用于显示图像的表面。应当知道的是,该显示屏能够被折弯。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优势在于能够被折弯。
可选的,该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折弯形成折弯结构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折弯结构的内侧,所述可折弯盖板位于所述折弯结构的外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折弯形成折弯结构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折弯结构的外侧,所述可折弯盖板位于所述折弯结构的内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还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折弯结构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还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可折弯显示模组和壳体支撑件,所述壳体支撑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来说,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具有可折弯的优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被折弯的情况下,所述壳体支撑件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内侧,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外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在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被折弯的情况下,所述壳体支撑件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外侧,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内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盖板的侧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可折弯盖板内的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可折弯盖板内的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被切割后的俯视图。
图3A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盖板被正向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3B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盖板被反向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4A是图1所示可折弯盖板的局部结构图。
图4B是图4A所示局部结构图的俯视图。
图5A和图5B均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可折弯盖板的侧视图。
图6A是图5A和5B所示可折弯盖板的局部结构被正向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6B是图5A和5B所示可折弯盖板的局部结构被反向折弯后的侧视图。
图7是图5A所示可折弯盖板内的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8A是图5A所示可折弯盖板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可折弯盖板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可折弯终端设备被折弯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且完整地描述。在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首先对“可折弯”进行解释。所谓的“可折弯”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被折弯,并且在该外力被撤销后,还能够恢复原状。
可折弯盖板
参见附图1,它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应当知道的是,该可折弯盖板是透明的。需要说明的是,该可折弯盖板通常用在终端设备上,用于覆盖该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该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或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
具体的,该可折弯盖板包括第一硬质板101、第二硬质板102和柔性基板200。其中,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包括第一硬质区201、第二硬质区203和第一折弯区202,该第一折弯区202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区201和所述第二硬质区203之间,且所述第一硬质区201和所述第二硬质区203均与所述第一折弯区202相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硬质板101通过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粘结在所述第一硬质区201,所述第二硬质板102通过第二透明粘结层104粘结在所述第二硬质区203。
可选的,沿着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板101在所述第一硬质区20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一硬质区201完全重合。
可选的,沿着所述第二硬质板102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硬质板102在所述第二硬质区203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硬质区203完全重合。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弯盖板包括第一硬质部,第二硬质部和第一折弯部。其中,该第一硬质部和该第二硬质部均呈平板状。如图1、图2A和2B所示,该第一硬质部包括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该第一硬质板101和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该第二硬质部包括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该第二硬质板102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该第一折弯部是指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
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2B可知,前文提及的“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以及“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分别是该柔性基板200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以及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均可以是沿所述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对所述柔性基板200进行切割得到的,其中,该切割是沿该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贯穿该柔性基板200的。在该柔性基板200仅仅包括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以及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的情况下,则应当理解,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以及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能够拼接成该柔性基板200。需要说明的是,该拼接完成后(或者说在拼接得到该柔性基板后),该第一硬质区201、该第二硬质区20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均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平面也为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进一步地,该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的上表面为该第一硬质区201,该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的上表面为该第二硬质区203,该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2的上表面为该第一折弯区20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折弯区是指可以被折弯的区域,或者说是柔性区域。所谓“可以被折弯的区域”具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被折弯,且在该外力被撤销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区域。相应地,本申请中所述的硬质区是指不能够被折弯的区域,也即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折弯后,会发生应力开裂,且在该外力被撤销后,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区域。应当知道的是,从微观上来说,在施加的外力足够小的情况下,所有的物质都能够发生形变,因此,绝对的不能被折弯的物体严格上来说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本申请中提及的折弯区和硬质区,应当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视角进行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等,仅用于相互区分。比如第一硬质区和第二硬质区,该第一和该第二是为了说明这两个硬质区不是同一个硬质区。类似地,第一透明粘结层和第二透明粘结层中的第一和第二也是为了说明这两个透明粘结层不是同一个透明粘结层。
应当知道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折弯区可以参见前述对折弯区的解释。本申请所述的第一硬质区和第二硬质区可以参见前述对硬质区的解释。因此将不再重复解释。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如图3A和3B所示,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所在的平面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180度。
应当知道的是,两条直线相交后会形成两对对顶角,假设第一对对顶角的大小为a,第二对对顶角的大小为b,其中,a小于b,则a为这两条直线的最小夹角。由于两个相交的平面的截面可以视为两条相交的直线,因此a也为该两个相交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关于最小夹角的定义适用于本申请任意一处出现的最小夹角,因此后续再出现最小夹角时,将不会再重复定义。
具体的,如图3A和3B所示,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时,该第一硬质部301和该第二硬质部303相互靠近,则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是朝向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的。所谓的“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朝向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可以理解为: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在第一平面上具有分量,该第一平面平行于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该可折弯盖板能够双向折弯。应当知道的是,该双向折弯中的任一种折弯均是将该可折弯盖板沿垂直于位于该可折弯盖板内的柔性基板的表面的直线进行折弯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该可折弯盖板形成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则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为该可折弯盖板的折弯方向。具体的,可以把包括该第一硬质部301、该第一折弯部302和该第二硬质部303的结构称为第一结构,则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一结构为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相应地,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即为该第一结构的折弯方向。
可选的,本申请所述的硬质板可以为2.5维硬质玻璃(后续简称“2.5D硬质玻璃”)或3维硬质玻璃(后续简称“3D硬质玻璃”)。应当知道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硬质板可以为所述第一硬质板或所述第二硬质板。进一步地,该硬质板还可以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三硬质板。
可选的,本申请所述的第一硬质板和第二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均是高硬度的透光材料。具体的,该高硬度的透光材料可以为玻璃(可选的,为强化玻璃或蓝宝石)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值得注意的是,该高硬度的透光材料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其中,H为铅笔硬度。
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二硬质板所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
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的硬度和该第二硬质板的硬度是相同的。
可选的,本申请所述的硬质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8毫米。类似地,本申请所述的该硬质板可以为所述第一硬质板或所述第二硬质板。进一步地,该硬质板还可以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三硬质板。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厚度是相等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透明粘结层和第二透明粘结层均是透明且具有粘性的。具体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OCA或UV胶等,相应的,该第二透明粘结层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OCA或UV胶等。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所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
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厚度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的厚度是相同的。
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均大于或等于91%。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是相等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述柔性基板的折弯区能够被折弯,所述柔性基板的硬质区不能够被折弯。所以,在所述柔性基板的折弯区被折弯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基板的硬质区依然保持平整。所述折弯区可以为所述第一折弯区,也可以为后续其他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折弯区。所述硬质区可以为所述第一硬质区或所述第二硬质区,可以为后续其他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硬质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柔性基板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玻璃,也可以为塑料。在该柔性基板所使用的材料为玻璃时,该柔性基板具体为玻璃薄膜。在该柔性基板所使用的材料为塑料时,该柔性基板具体为塑料薄膜。在该柔性基板为塑料薄膜的时候,则该柔性基板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薄膜、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薄膜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薄膜。
可选的,该柔性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7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15毫米。
可选的,该柔性基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
可选的,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是均匀的。换句话说,也即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是平行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柔性基板所使用的材料是透光的。可选的,该柔性基板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并结合图1,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为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其中,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下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103与所述第一硬质区201相粘结。类似地,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为所述第二硬质板10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硬质板10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硬质板102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第二硬质板102的下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104与所述第二硬质区203相粘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表述方便,后续将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弯称为正向折弯。
前文提到该第一折弯部被折弯后,该第一结构为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的,在该第一折弯部被正向折弯后,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均为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还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一折弯部被正向折弯后,该第一硬质板101和该第二硬质板102均位于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折弯部302的最小曲率半径的选取受该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以及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厚度限制。具体的,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正向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一折弯部302的最小曲率半径能够满足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相贴合。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2B,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为所述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1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一硬质区201是相背离。类似地,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为所述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213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硬质区203也是相背离的。为了表述方便,后续将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弯称为反向折弯。
前文提到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后,该第一结构为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类似的,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反向折弯后,该第一硬质部的内表面301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均为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还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反向折弯后,该第一硬质板101和该第二硬质板102均位于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外部。
可选的,在该第一折弯部302被折弯的情况下(无论该第一折弯部是被正向折弯还是被反向折弯),沿所述第二硬质部303的厚度方向,该所述第一硬质部301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内。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该第一折弯部302在正向折弯时的曲率半径是不同于该第一折弯部302被反向折弯时的曲率半径的。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A所示,该第一折弯区20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πR,其中R为所述第一折弯区202的最小曲率半径。应当知道的是,曲率半径是曲率的倒数,该第一折弯区202的曲率越大,表示该第一折弯区202能够弯曲的程度越大。
如图2A所示,前文提及该第一硬质区201和该第二硬质区203均和该第一折弯区202相邻。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硬质区201与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分界线为一条直线,该第二硬质区20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分界线也为一条直线,并且这两条分界线是相互平行的。应当知道的值,这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第一折弯区202的宽度。
应当知道的是,在本申请中,该第一硬质区201和该第二硬质区203被该第一折弯区202所隔离。所谓的隔离,是指该第一硬质区201和该第二硬质区203之间不存在重叠相互的区域。对于后续出现的“隔离”,均请参见此处的解释。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折弯区202的宽度是毫米级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折弯区202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4.7毫米。
作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2A所示,该第一硬质区201的边可以分为内边2011和外边2012两部分,则该第一硬质区的内边2011是指该第一硬质区201与该第一折弯区202的分界线,相应地,该第一硬质区201的边中除了该内边2011之外的其他边为该第一硬质区的外边2012。参见附图2A,容易看出,该第一硬质区的外边2012与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部分边相重合。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A所示,所述第一硬质板101还具有第一弯曲表面401,该第一弯曲表面401为一个凸面,且该第一弯曲表面401位于该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和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之间。参见附图4B,图4B是图4A的俯视图,该第一弯曲表面40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4011和第二边4012。具体的,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为该第一弯曲表面401与该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之间的交线,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为该第一弯曲表面401与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之间的交线。值得注意的是,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和该第一硬质板101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如图1所示,该第一硬质板101的下表面朝向该第一硬质区201。具体的,该第一硬质板101的下表面与该第一硬质区201之间通过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粘结。还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4A可知,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一侧壁。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图1和图4A可知,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和该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的内边是重合的。其中,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的内边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的其他每一边的中心点来说,与所述第一折弯区202的最小距离更近。还应当知道的是,沿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1011的内边在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内。
还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和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的上边是重合的。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具有相对的上边和下边。其中,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的下边与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的上边与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具体是指,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平滑过渡的,或者说,该第一弯曲表面401上没有拐点或者尖点。
可选的,如图4A所示,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一弯曲表面401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平滑过渡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A所示,位于该第一硬质板101的该第一弯曲表面401,可以是通过对该第一硬质板101进行倒圆角处理后得到的。
可选的,如图4B所示,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平行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
进一步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平行于该第一硬质区201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分界线。
进一步地,如图4A和4B所示,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夹角区域具有第一胶体500。该第一胶体500具有侧壁501、下表面502和第二弯曲表面503,其中,该侧壁501与该第二弯曲表面503之间的交线为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该下表面502与该第二弯曲表面503之间的交线为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和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是相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A所示,该第一胶体的下表面502与该第一折弯区202相贴合。进一步地,该第一胶体的侧壁501与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相贴合。根据前文,并结合附图1,已知该第一硬质板101通过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贴合在该第一硬质区201。可选的,沿该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方向,该第一硬质板101在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投影和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在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投影是完全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胶体的侧壁501的大部分和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相贴合,还有一小部分和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的内侧壁相贴合(请参见附图4A)。应当知道的是,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的内壁侧也是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一侧壁的,并且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的内壁侧和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同一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弯曲表面503为一凹面,且从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第二弯曲表面503是二阶连续的。关于“从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第二弯曲表面503是二阶连续的”,可以参见前述对“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从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第二弯曲表面503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二弯曲表面503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二弯曲表面503是平滑过渡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5011和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是重合的(具体可以参见附图4B)。
可选的,该第一弯曲表面401和该第二弯曲表面503形成一个连续弯曲表面。其中,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关于“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可以参见前述对“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的,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5012,该连续弯曲表面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连续弯曲表面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连续弯曲表面是平滑过渡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胶体500是透光的。具体的,该第一胶体500可以为OCA或UV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需要在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夹角区域填充该第一胶体500,原因是在填充该第一胶体500之前,该第一硬质板的内壁侧101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存在段差,导致从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到该第一折弯区202不能够实现平滑过渡。
应当知道的是,本实施例对采用什么方法填充该第一胶体500不做限定,任意能够实现在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夹角区域填充该第一胶体500的方法均可以应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可以采用模具先填充液态的OCA,然后再对该液态的OCA进行固定以实现填充该第一胶体500;也可以通过在该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和该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夹角区域贴合透明硅胶等以实现填充该第一胶体500。
可选的,沿所述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体500的最大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应当知道的是,所述第一胶体500的最大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1013的上边和所述第一折弯区202之间的最小距离。
作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5A所示,所述可折弯盖板还包括第三硬质板105,则相应的,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还包括第三硬质区205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硬质区205和所述第二硬质区203之间的第二折弯区204,其中,该第三硬质区205和该第二硬质区203均与该第二折弯区204相邻。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三硬质板105通过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粘结在该第三硬质区205。
可选的,沿所述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硬质板105在所述第三硬质区205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三硬质区205完全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硬质区201和所述第三硬质区205是对称分布的。相应的,所述第一硬质板101和所述第三硬质板105也是对称分布在所述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弯盖板包括第二折弯部304和第三硬质部305。其中,该第二折弯部304是指该第二折弯区204对应的柔性基板。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硬质部305呈平板状。具体的,该第三硬质部305包括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该第三硬质板105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
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折弯区204对应的柔性基板和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均是该柔性基板200的一部分,均可以是沿该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对该柔性基板200进行切割得到的,其中,该切割是沿该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贯穿该柔性基板200的。假设该柔性基板200仅仅包括该第二折弯区204对应的柔性基板和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则应当理解,该第二折弯区204对应的柔性基板和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能够拼接成该柔性基板200。需要说明的是,该拼接完成后(或者说在拼接得到该柔性基板后),该第二折弯区204和该第三硬质区205均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平面也为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应当知道的是,该第二折弯区204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上表面即为该第二折弯区204,类似地,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上表面即为该第三硬质区2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折弯区204可以参见前文对折弯区的解释。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硬质区205可以参见前文对硬质区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附图6A和6B所示,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所在的平面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180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朝向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谓的“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朝向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可以理解为: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分量。其中,如前文所述,该第一平面是平行于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折弯部304也是能够双向折弯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包括该第三硬质部305、该第二折弯部304和该第二硬质部303的结构称为第二结构。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二结构为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其中,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即为该第二结构的折弯方向。
可选的,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三硬质板105为2.5D硬质玻璃或3D硬质玻璃。
可选的,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三硬质板105所使用的材料是高硬度的透光材料。关于高硬度的透光材料的特征可以参见前文的相关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105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二硬质板102所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101所使用的材料、该第二硬质板102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三硬质板105所使用的材料均是相同的。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105的硬度和该第二硬质板102的硬度是相同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101的硬度、该第二硬质板102的硬度以及该第三硬质板105的硬度均是相同的。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和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厚度是相同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硬质板101的厚度、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厚度以及该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均是相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透明粘结层107是透明且具有粘性的。具体的,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OCA或UV胶。可选的,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所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所使用的材料、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所使用的材料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所使用的材料均是相同的。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厚度和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的厚度是相同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的厚度、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的厚度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厚度均是相同的。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透光率等于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的透光率。或者,该第一透明粘结层103的透光率、该第二透明粘结层104的透光率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透光率均是相同的。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折弯部304也可以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请参见附图6A,并结合图5A,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正向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为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上表面,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上表面与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其中,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下表面通过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与该第三硬质区205相粘结。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为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上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上表面”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前文提到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后,该第二结构为一个“U”型或类似“U”型的结构。具体的,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正向折弯后,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均为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也即,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正向折弯后,该第三硬质板105和该第二硬质板102均位于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部。
可选的,该第二折弯部304的最小曲率半径的选取受该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以及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厚度限制。具体的,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正向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二折弯部304的最小曲率半径能够满足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相贴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现,请参见附图6B,并结合图5A,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反向折弯的情况下,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为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下表面,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为该第二硬质区203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其中,该第三硬质区205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和该第三硬质区205是相背离的,该第二硬质区203对应的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和该第二硬质区203是相背离的。
前文提到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后,该第二结构为“U”型或类似“U”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反向折弯后,该第三硬质部的内表面3051和该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均为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反向折弯后,该第三硬质板105和该第二硬质板102均位于该“U”型或类似“U”型结构的外部。
可选的,在该第二折弯部304被折弯的情况下(无论该第二折弯部是被正向折弯还是被反向折弯),沿所述第二硬质部303的厚度方向,该所述第三硬质部305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内。
可选的,请参见附图5B,在所述这一折弯部302被正向折弯时,该第二折弯部304也被正向折弯。或者,在所述第一折弯部302被反向折弯时,该第二折弯部304也被反向折弯。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折弯部30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304均被折弯时,沿所述第二硬质部303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部301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三硬质部305在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内表面3031内,且这两个投影是相互隔离的。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该第二折弯部304在正向折弯时的曲率半径是不同于该第二折弯部304被反向折弯时的曲率半径的。
可选的,如图5A所示,该第二折弯区20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πR,其中R为所述第二折弯区204的最小曲率半径。前文提及该第二硬质区203和该第三硬质区205均和该第二折弯区204相邻。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硬质区203与该第二折弯区204之间的分界线为一条直线,该第三硬质区205和该第二折弯区204之间的分界线也为一条直线,并且这两条分界线是相互平行的,则这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第二折弯区204的宽度。容易知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硬质区203和该第三硬质区205被该第二折弯区204所隔离。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折弯区204的宽度是毫米级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二折弯区204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4.7毫米。
作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请参见附图7,该第三硬质区205的边可以被分为内边2051和外边2052两部分。其中,该第三硬质区的内边2051是指该第三硬质区205与该第二折弯区204的分界线,相应地,该第三硬质区205的边中除了该内边2051之外的其他边为该第三硬质区的外边2052。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三硬质区的外边2052与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部分边相重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具体实现,如图8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105还具有第三弯曲表面601,该第三弯曲表面601为一凸面,且该第三弯曲表面601位于该第三硬质板的上表面1051和该第三硬质板的内壁侧1053之间。请参见附图8B,容易看出,该第三弯曲表面601具有相对的第一边6011和第二边6012。具体的,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为该第三弯曲表面601与该第三硬质板的上表面1051之间的交线,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为该第三弯曲表面601与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之间的交线。值得注意的是,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该第三弯曲表面601是二阶连续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硬质板的上表面1051和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下表面朝向该第三硬质区205。具体的,如图5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105的下表面与该第三硬质区205之间通过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粘结。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一侧壁。应当知道的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硬质板的内壁侧1013和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分别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不同的侧壁。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该第三弯曲表面601是二阶连续的”,可以参见前述对“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该第三弯曲表面601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三弯曲表面601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三弯曲表面601是平滑过渡的。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该第三硬质板105的该第三弯曲表面601,可以是通过对该第三硬质板105进行倒圆角处理后得到的。
可选的,如图8B所示,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平行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
可选的,如图8A和8B所示,所述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平行于所述第三硬质区205和所述第二折弯区204之间的分界线。
进一步地,如图8A所示,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和该第二折弯区204之间的夹角区域具有第二胶体700。该第二胶体700具有侧壁701、下表面702和第四弯曲表面703。进一步参见附图8B,该侧壁701与该第四弯曲表面703之间的交线为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该下表面702与该第四弯曲表面703之间的交线为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和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是相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8A所示,该第二胶体的下表面702与该第二折弯区204相贴合。进一步地,该第二胶体的侧壁701与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相贴合。根据前文,并结合附图5A,已知该第三硬质板105通过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贴合在该第三硬质区205。可选的,沿该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方向,该第三硬质板105在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投影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在该柔性基板200的上表面的投影是完全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胶体的侧壁701的大部分和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相贴合,还有一小部分和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内侧壁相贴合。如图5A所示,应该知道的是,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内侧壁也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一侧壁,并且该第三透明粘结层107的内侧壁和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朝向该第二硬质板102的同一个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A所示,该第四弯曲表面703为一凹面,且从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第四弯曲表面703是二阶连续的。关于“从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第四弯曲表面703是二阶连续的”,可以参见前述对“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从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第四弯曲表面703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第四弯曲表面703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第四弯曲表面703是平滑过渡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一边7031和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二边6012是重合的(如图8B所示)。
可选的,该第三弯曲表面601和该第四弯曲表面703形成一个连续弯曲表面。其中,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关于“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可以参见前述对“从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4011到该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4012,该第一弯曲表面401是二阶连续的”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的,从该第三弯曲表面的第一边6011到该第四弯曲表面的第二边7032,该连续弯曲表面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连续弯曲表面的曲率是二阶连续的情况下,该连续弯曲表面是平滑过渡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胶体700是透光的。具体的,该第一胶体700可以为OCA或UV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需要在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和该第二折弯区204之间的夹角区域填充该第二胶体700,原因是在填充该第二胶体700之前,该第三硬质板的内壁侧1053和该第二折弯区204之间存在段差,导致从该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到该第二折弯区204不能够实现平滑过渡。
可选的,沿所述柔性基板2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胶体700的最大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硬质板105的厚度。应当知道的是,所述第二胶体700的最大厚度等于所述第三硬质板的内侧壁1053的上边和所述第二折弯区202之间的最小间距。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述的所述第一硬质板101、所述第二硬质板102或所述第三硬质板105均可以由多块硬质子板拼接而成。应当知道的是,该硬质子板应当满足前述关于硬质板的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基板200可以由多块柔性子基板拼接而成。应当知道的是,相邻两块柔性子基板的接合部应当位于硬质区。该硬质区可以为所述第一硬质区201、所述第二硬质区203或所述第三硬质区205。
可折弯显示模组
参见附图9,它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显示模组。应当知道的是,该可折弯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上。具体的,该可折弯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901和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弯盖板902,其中,该可折弯盖板902覆盖在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该显示屏的外表面是指能够显示图像的表面。相应的,该显示屏的内表面是指用于接收对应于该图像的信号的表面。应当知道的是,该显示屏的外表面和该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可选的,该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和触控层。具体的,该触控层可以被内嵌在该显示屏的内部,也可以被贴合在该显示屏的表面。当该触控层被贴合在该显示屏的表面时,该触控层和该显示屏是层叠设置的。
应当知道的是,触控层是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常见的,该触控功能通过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和触控芯片实现。还应当知道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显示屏为液晶发光组件。该显示屏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等。进一步地,该OLED显示屏可以是主动矩阵OLED(active-matrix OLED,AMOLED)显示屏,也可以是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passive-matrix OLED,PMOLED)显示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显示屏901是可折弯的,并且是可以双向折弯的。应当知道的是,该显示屏901具有最小曲率半径。可选的,无论该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正向弯曲还是被反向弯曲,该显示屏901的最小曲率半径均小于或等于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最小曲率半径。在这种情况下,该可折弯显示模组的最小曲率半径将取决于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最小曲率半径。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的“该可折弯盖板902覆盖在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具体可以是该可折弯盖板902贴合在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其中,该贴合方式包括使用OCA或UV胶粘结、焊接或真空吸附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折弯形成折弯结构时,该显示屏901位于该折弯结构的内侧,所述可折弯盖板902位于该折弯结构的外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和该可折弯盖板902的硬性表面相贴合,则相应的,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柔性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外表面,该显示屏901的内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内表面。可选的,在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柔性表面为该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外表面时,该柔性表面可以覆盖有银质涂层或抗指纹(Anti-fingerprint,AF)镀膜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现,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与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柔性表面相贴合,则相应的,该可折弯盖板902的硬性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外表面,该显示屏901的内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内表面。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折弯形成折弯结构时,所述可折弯盖板902位于该折弯结构的内侧,该显示屏901位于该折弯结构的外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和该可折弯盖板902的硬性表面相贴合,则相应的,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柔性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内表面,该显示屏901的内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现,该显示屏901的外表面与该可折弯盖板902的柔性表面相贴合,则相应的,该可折弯盖板902的硬性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内表面,该显示屏901的内表面为该折弯结构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该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其中,该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该可折弯盖板内的该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应当知道的是,该柔性基板的下表面和该柔性基板的上表面是相背离的。
可折弯终端设备
参见附图10,它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弯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当知道的是,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具体的,该可折弯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支撑件101和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弯显示模组102,该壳体支撑件101是指用于支撑以及固定该可折弯显示模组的组件10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壳体支撑件包括该终端设备的壳体、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芯片、传感器和天线等。或者说,包括在该可折弯终端设备内且除了该可折弯显示模组之外的其他所有部件,均被包括在该壳体支撑件内。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壳体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壳体支撑子件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壳体支撑子件的连接机构(例如转轴或弹簧等),相邻的两个壳体支撑子件可通过该连接机构实现对折。由于该可折弯显示模组能够双向折弯,因此相邻两个壳体支撑子件均可以通过该连接结构双向旋转。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可折弯终端设备被折弯的情况下,该壳体支撑件101位于被折弯的该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内侧,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102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壳体支撑件101位于被折弯的该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内侧,因此该可折弯显示模组102的曲率半径受限于该壳体支撑件101的厚度。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该可折弯终端设备被折弯的情况下,该壳体支撑件101位于被折弯的该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外侧,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102位于被折弯的所述可折弯终端设备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受限于该可折弯显示模组102的最小曲率半径,该可折弯显示模组102通常仅能被折弯30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参见,比如关于第四胶体的限定可以参见关于第一胶体的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知道的是,前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可折弯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硬质板、第二硬质板和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包括第一硬质区、第二硬质区和第一折弯区,所述第一折弯区位于所述第一硬质区和所述第二硬质区之间,且所述第一硬质区和所述第二硬质区均与所述第一折弯区相邻,所述第一硬质板通过第一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一硬质区,所述第二硬质板通过第二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二硬质区;
第一折弯部用于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在所述第一折弯部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时,第一硬质部和第二硬质部均呈平板状,所述第一折弯部是指所述第一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一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一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所述第二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二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二硬质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
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折弯区之间的夹角区域具有第一胶体,所述第一胶体具有侧壁、下表面和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一胶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折弯区相贴合,所述第二弯曲表面为一凹面,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为所述第一胶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交线,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为所述第一胶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交线,则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第二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板在所述第一硬质区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硬质区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硬质板在所述第二硬质区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硬质区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折弯部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朝向所述第一硬质部的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朝向所述第一硬质部的表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硬质板所采用的材料为玻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述硬质板包括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的硬度大于或等于8H,H为铅笔硬度,所述硬质板包括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透明粘结层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其中,所述透明粘结层包括所述第一透明粘结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粘结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为玻璃薄膜或塑料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板还具有第一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为一凸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之间的交线为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之间的交线为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则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第一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一边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下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第一硬质板的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硬质区;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内侧壁朝向所述第二硬质板的一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形成一连续弯曲表面,从所述第一弯曲表面的第一边到所述第二弯曲表面的第二边,所述连续弯曲表面是二阶连续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胶体的最大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硬质板,则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还包括第三硬质区和第二折弯区,所述第二折弯区位于所述第二硬质区和所述第三硬质区之间,且所述第二硬质区和所述第三硬质区均与所述第二折弯区相邻,所述第三硬质区通过第三透明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三硬质区;
第二折弯部用于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在所述第二折弯部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时,第三硬质部呈平板状,其中,所述第二折弯部是指所述第二折弯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三硬质部包括所述第三硬质区对应的柔性基板、所述第三硬质板和所述第三透明粘结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折弯部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朝向所述第三硬质部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硬质部朝向所述第三硬质部的表面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被正向折弯,或均被反向折弯的情况下,沿着所述第二硬质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向所述第一硬质部的表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和所述第三硬质部在所述第二硬质部向所述第一硬质部的表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是相隔离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应用在终端设备中,用于覆盖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外表面。
17.一种可折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弯盖板,所述可折弯盖板覆盖在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用于被正向折弯或被反向折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正向折弯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内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内表面;或,
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被反向折弯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外表面;或,
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与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相接触,则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内表面,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为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可折弯盖板的硬性表面和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相背离的,所述可折弯盖板的柔性表面是指位于所述可折弯盖板内的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所述柔性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基板的上表面相背离;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的内表面是相背离的。
23.一种可折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的壳体支撑件和如权利要求17至2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弯显示模组,所述壳体支撑件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可折弯显示模组。
CN201710803638.2A 2017-09-08 2017-09-08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473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3638.2A CN109473041B (zh) 2017-09-08 2017-09-08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PCT/CN2018/092913 WO2019047591A1 (zh) 2017-09-08 2018-06-26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EP18854113.0A EP3671703B1 (en) 2017-09-08 2018-06-26 Foldable cover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US16/811,308 US11252835B2 (en) 2017-09-08 2020-03-06 Bendable cover, ben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bendable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3638.2A CN109473041B (zh) 2017-09-08 2017-09-08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3041A CN109473041A (zh) 2019-03-15
CN109473041B true CN109473041B (zh) 2020-01-17

Family

ID=6563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3638.2A Active CN109473041B (zh) 2017-09-08 2017-09-08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2835B2 (zh)
EP (1) EP3671703B1 (zh)
CN (1) CN109473041B (zh)
WO (1) WO2019047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889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移动终端
CN110379306A (zh) * 2019-06-10 2019-10-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显示面板的盖板、可弯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102688B1 (ko) * 2019-07-03 2020-04-23 (주)유티아이 플렉시블 커버 윈도우
US11227514B2 (en) * 2019-12-06 2022-01-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ov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ve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42459B (zh) * 2020-04-17 2023-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柔性屏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KR20210148464A (ko) * 2020-05-28 2021-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581867B (zh) * 2020-12-10 2022-05-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29753B (zh) * 2021-04-1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式电子设备
CN113516921B (zh) * 2021-08-16 2025-04-01 常州明耀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的发光半导体显示屏
CN113920877B (zh) * 2021-10-20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1045A (en) 2004-09-17 2006-04-01 Smart Displayer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373672B (en) 2007-12-27 2012-10-01 Ind Tech Res Inst An attachment process of flexible substrate and a pattern of sealant thereof
AU2009318265B2 (en) 2008-11-24 2013-05-02 Sang-Kyu Ryu Soft display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KR101097431B1 (ko) 2009-04-28 2011-12-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플렉서블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176535B2 (en) * 2011-06-03 2015-1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display flexure assembly
KR101910111B1 (ko) * 2012-08-28 2018-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KR102077316B1 (ko) * 2012-11-14 2020-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3152893B (zh) 2013-02-16 2015-07-15 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线组合的柔性双面显示器
KR102084110B1 (ko) * 2013-03-20 2020-03-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CN103217835A (zh) 2013-04-03 2013-07-24 复旦大学 基于常温光取向技术的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88238B1 (ko) * 2013-09-03 2021-08-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CN203968490U (zh) * 2014-07-25 2014-11-26 恩达电路(深圳)有限公司 可弯折印制电路板
CN104553210B (zh) 2014-12-24 2016-08-24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用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US9947882B2 (en) * 2015-09-25 2018-04-1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obust flexible displays
US10299390B2 (en) * 2015-12-31 2019-05-21 Lg Display Co., Ltd. Cover window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946348U (zh) * 2016-08-30 2017-02-08 惠州新联兴实业有限公司 可弯折的线路板
CN106816530B (zh) * 2016-12-30 2019-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86253A (zh) * 2017-02-21 2017-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盖板、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653777B (zh) * 2017-03-22 2020-05-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0823B (zh) * 2017-04-05 2019-08-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7591A1 (zh) 2019-03-14
EP3671703B1 (en) 2023-02-22
US20200214156A1 (en) 2020-07-02
CN109473041A (zh) 2019-03-15
US11252835B2 (en) 2022-02-15
EP3671703A4 (en) 2020-07-29
EP3671703A1 (en)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3041B (zh)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US11289686B2 (en) B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onding 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384101B (zh) 柔性显示设备和包括柔性显示设备的电子装置
US11696489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with curved ed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494409B1 (ko) 표시 장치
US99478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robust flexible displays
TWI715552B (zh) 顯示裝置及可攜式終端機
CN107102762A (zh) 触摸屏面板和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CN111445792A (zh) 显示装置
CN107819008B (zh) 显示装置
CN104347000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口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007632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5760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EP3174034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id display module
CN209690889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JP2010224081A (ja) 表示装置
CN113767321B (zh) 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4571654B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KR20210128542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2397667A (zh) 显示装置
CN114787900A (zh) 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JP200706585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204143399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21532031U (zh) 显示装置
CN220570916U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