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9594A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59594A CN109459594A CN201811483621.4A CN201811483621A CN109459594A CN 109459594 A CN109459594 A CN 109459594A CN 201811483621 A CN201811483621 A CN 201811483621A CN 109459594 A CN109459594 A CN 1094595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surface
- line interface
- pole contact
- measurement
- printed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3392 Curcuma domest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8991 Curcuma long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953 Device battery iss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373 curcuma long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976 turmeric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6 anti-oxy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16—Connectors,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通过印制电路板上设计彼此电气隔离的连接电路,使连接到同一测量端子的不同信号线之间电气隔离,从而直接作用于电池极柱上,大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金属测量端子引入的端子阻抗和接触阻抗,能有效提升电池的内阻测量精度,降低端子的物料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业现场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作为不间断电源,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计算机和发电等系统。合理的使用和维护蓄电池,使其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延长蓄电池寿命以提高直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而电池的内阻是判断一节电池状态好坏的重要参数,因此对电池的维护过程中,常常需要监测电池的内阻变化状态来判断电池的好坏,但是大容量电池的内阻值都非常小,例如2V1000Ah的铅酸电池内阻低达0.2mΩ,因此测量设备采用的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性能对测量精度有非常大的影响。
现有的大容量的电池大都采用纯铜的圆形极柱,并在圆形极柱中央加工出不同规格的螺丝孔,外部通过螺栓将电池级联线的端子与电池极柱锁紧进行工作。若要对这种采用螺栓进行安装的电池进行电池内阻的在线测量,测量端子也需跟随电池级联线的端子一起安装到电池极柱的紧固螺栓上。现有技术使用的测量连接端子是金属构件,将一定厚度的金属片加工成可安装到电池极柱上的O形或者U型的测量端子件,再把开尔文四线法对应的四条线两两一组分别焊接或压接到连接到测量端子件上,然后将测量端子件分别接到电池的正负极极柱上进行内阻测量。
但是,这种金属测量端子件受端子的形状、材料、接触面处理工艺等影响较大,其较大的端子电阻和不稳定的接触阻抗会使电池内阻的测量值比实际内阻值高出许多,特别当面对大容量电池的内阻测量时,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会非常大,以2V、1000Ah电池为例,电池实际内阻约0.2mΩ,而采用了现有技术的测量端子件在极端情况下测出的结果可能在为0.4~1mΩ内分布,测量结果已经失去了参考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连接端子(以下简称测量端子)本身结构的局限性造成电池测量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包括印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限位部,和测量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电气连接的第一极柱接触面和第二极柱接触面: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和第二极柱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表面;所述测量连接部设置有电流信号线接口和电压信号线接口,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装置的电流信号线;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装置的电压信号线;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绝缘,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绝缘。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用于围绕所述极柱的柱状外壁的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呈大致U型的开口形状,或呈大致C型的开口形状,或大致O型的闭口形状。
优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之间的第一保护电路;和串联在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和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之间的第二保护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和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是熔断式保险丝、过流保护电路、PTC热敏电阻或双金属片温度开关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第三极柱接触面和第四极柱接触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绝缘,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A面和B面,所述A面与所述B面是相反的两个面;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A面上;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B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A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测量连接部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温感测试装置的第一温感线接口和第二温感线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与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之间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是热敏电阻、热电偶、RTD电阻温度检测器或IC温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和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是焊盘、触点或插槽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同一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采用印制线路板制作的测量端子不再是一整块导体,印制电路板上设计的电路能让开尔文四线制的各信号线能直接作用于电池极柱上,大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金属测量端子引入的端子阻抗和接触阻抗,能有效提升电池的内阻测量精度,提高了对电池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印制线路板上的设计的特定线路,还能实现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保护电路以及极柱温度测量功能,提升了设备安全性。成本上,印制线路板端子也比金属端子低很多,能大幅度降低端子的物料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基于开尔文四线法原理测量电池内阻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金属测量端子与电池极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应用场景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系统运行中,蓄电池工作在持续不断的浮充电状态下,随着电池阳极板钝化,电池内阻逐渐增大,电池的可用容量渐渐低于其标称容量,导致电池可能提供的实际后备供电能力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活化电池和测量电池的容量,定期检验的电池核容及内阻测试必不可少。当前测量电池内阻的方法,都是基于开尔文连接的四线法原理进行测量的,如图1所示,图中电池内阻为R,导线I1、I2、I3和I4的电阻为Ri,恒流源4的电流为I,由于电压测量电路5的回路阻抗非常大,流经电压测量回路的电流相对恒流源电流I可忽略不计,从而电流源电流I可视为流经电池的电流,因此测内阻时只需知道恒流源电流I和电池两端由于施加电流I而产生的电压差ΔU,即可通过欧姆定律R=ΔU/I计算得出电池的内阻值。要想实现上述的开尔文四线法测量电池内阻,需要将电流源4的两端和电压测量电路5的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到电池的电极上,即导线I1和导线I2的短接点、导线I3和导线I4的短接点必须分别在电池电极上。
现有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通常采用开尔文四线法对应的四条测量线两两一组分别焊接或压接到连接电池正极或负极的金属测量端子件上,由于与电池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连接的金属测量端子结构相同,因此仅以电池一个极柱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2所示,测量线I1和I2连接至金属测量端子6上,金属测量端子6通过螺栓8,紧固到电池极柱7上。这种连接方式会存在金属测量端子6外圈连接点到金属测量端子6内圈的端子电阻Rd以及金属测量端子6与电池极柱7之间的接触电阻Rc。其中,端子电阻Rd跟金属测量端子6的形状和材料有关,端子的面积越大、导电性能越差,则端子电阻Rd越大。接触阻抗Rc是个不稳定的值,如果紧固金属测量端子6与电池极柱7的螺栓8没有拧紧,或者金属测量端子6的接触面氧化导致导电性能下降,接触电阻Rc就会急剧增大。为了减小接触电阻Rc,金属测量端子6需采用抗氧化性能和电接触性能都非常好的镀金或者镀银等表面处理工艺,且在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非常细致小心的进行调节,其生产及安装维护成本都非常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金属测量端子造成内阻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测量端子,该新型测量端子采用印制线路板作为端子材料,在印制线路板上设计电路实现内阻测量功能,能够降低端子电阻Rd和接触电阻Rc。印制电路板通常有上下两个表面,为方便描述,以下分别称他们为A面和B面。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下面的实施例仅以电池的一个极柱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A面和B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3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1,包括印制电路板10。所述印制电路板10包括限位部11和测量连接部12。限位部11用于将测量端子1固定在电池极柱7上,并于电池极柱7电接触;测量部12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设备的测量线。
所述限位部11上设置有第一极柱接触面101和第二极柱接触面102,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101和第二极柱接触面102是当测量端子1安装至电池极柱7上以后,与电池极柱7进行电气连接的接触面,该接触面可采用表面喷锡或沉金处理,有效避免铜皮氧化导致电气接触不良的问题。
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101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表面,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102,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表面,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101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102在所述印制电路板10上通过布线或其他方式电气隔离,彼此绝缘。所述测量连接部12设置有电流信号线接口103和电压信号线接口104。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103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表面,与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101电气连接,用于连接第一种外部测量装置,如恒流源的电流信号线;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104,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表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102电气连接,用于连接第二种外部测量装置,如电压测量电路的电压信号线;第一种外部测量装置与第二种外部测量装置输入或输出的信号参数不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103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104在所述印制电路板10上通过布线或其他方式电气隔离,彼此绝缘。
为布线方便,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柱接触面101和电流信号线接口103位于印制电路板10的A面上,第二极柱接触面102和电压信号线接口104位于印制电路板10的B面上,当然,在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柱接触面101、电流信号线接口103、第二极柱接触面102和电压信号线接口104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分布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此。当测量电池时,测量端子1通过螺栓8,紧固到电池极柱7上,电压信号线接口104和电流信号线接口103分别连接外部不同的测量设备,由于两部分线路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互不连通,这两部分线路分别用于电池内阻测量时的电流通道和电压测量通道。
为了优化测量端子的保护功能,印制电路板10上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101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103之间的第一保护电路105;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102和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104之间的第二保护电路10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05和第二保护电路106采用一定宽度的印制线路板走线设计形成的保险丝线路,并可根据改变保险丝线路的走线宽度来改变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当流过保险丝线路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保险丝线路温度会迅速升高,直至熔断,切断保险丝前后的电气连接,实现过流保护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05和第二保护电路106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元器件或电路来实现,如熔断式保险丝、过流保护电路、PTC热敏电阻或双金属片温度开关等,本发明不限于此。
为了进一步优化测量端子的保护功能,所述测量连接部12还包括:第一温感线接口107、第二温感线接口108和温度传感器109。第一温感线接口107和第二温感线接口108用于为外部温度测试装置的温感连接线提供接口,使外部温度测试装置实现电池极柱7的温度测量。温度传感器109连接在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107与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108之间,为外部温度测试装置提供温感信号。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09为贴片焊接的热敏电阻,直接焊接于测量端子1的焊盘上,位置贴近电池极柱7,有较高的温度测量灵敏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09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元器件或电路来实现,如热电偶、RTD电阻温度检测器或IC温度传感器等,本发明不限于此。
为提高印制电路板10与电池极柱7之间安装的牢固性,所述限位部11还包括限位开口13,所述限位开口13至少有一部分是呈圆弧状,用于围绕所述极柱7的柱状外壁。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13是呈大致U型的开口形状,这种开口的设计能为现场安装提供较高的便利性,只需要将螺栓8拧松一部分,不需要将螺栓8拿下来即可完成安装,能有效提高安装施工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形状,如图4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限位开口13a呈大致C型的开口形状;又如图5所示,限位开口13b呈大致O型的闭口形状。图4和图5所示的测量端子主要应用于对可靠性要求相对高的场合,由于是闭口或接近闭口的设计,测量端子安装后,即便螺丝出现松动,端子也不会从电池极柱上脱落。
图6a和图6b分别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A面和B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6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2,包括印制电路板20。所述印制电路板20包括限位部21和测量连接部22。限位部21用于将测量端子2固定在电池极柱7上,并于电池极柱7电接触;测量部22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设备的测量线。
所述限位部21上设置有第一极柱接触面201、第二极柱接触面202、第三极柱接触面211、第四极柱接触面212,所述极柱接触面201、202、211和212是当测量端子1安装至电池极柱7上以后,与电池极柱7进行电气连接的接触面,该接触面可采用表面喷锡或沉金处理,有效避免铜皮氧化导致电气接触不良的问题。
其中,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201和第二极柱接触面202分别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的A面上,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接;且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201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202在所述印制电路板10上通过布线或其他方式电气隔离,彼此绝缘。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211和第四极柱接触面212分别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10的B面上,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接;且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211与第四极柱接触面212在所述印制电路板10上通过布线或其他方式电气隔离,彼此绝缘。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201,通过均匀分布的过孔(图中未示出)或者印制电路板布线等方式,与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211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202,通过均匀设计的过孔或者印制电路板布线等方式,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212电连接。
所述测量连接部22设置有电流信号线接口203和电压信号线接口204。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203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0表面,与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201电气连接,用于连接第一种外部测量装置,如恒流源的电流信号线;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204,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20表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202电气连接,用于连接第二种外部测量装置,如电压测量电路的电压信号线;第一种外部测量装置与第二种外部测量装置输入或输出的参数不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203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204在所述印制电路板20上通过布线或其他方式电气隔离,彼此绝缘。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柱接触面201与第三极柱接触面211电连接,第二极柱接触面202与第四极柱接触面212电连接,增大端子与电池极柱7的电气接触面,提高了测量端子2的可靠性。同时为布线方便,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信号线接口204和电流信号线接口203位于印制电路板20的A面上,当然,在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柱接触面201、电流信号线接口203、第二极柱接触面202和电压信号线接口204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分布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此。当测量电池时,测量端子2通过螺栓8,紧固到电池极柱7上,电压信号线接口204和电流信号线接口203分别连接外部的测量设备,由于两部分线路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互不连通,这两部分线路分别用于电池内阻测量时的电流通道和电压测量通道。
为了优化测量端子的保护功能,印制电路板20上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201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203之间的第一保护电路205;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202和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204之间的第二保护电路20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205和第二保护电路206采用一定宽度的印制线路板走线设计形成的保险丝线路,并可根据改变保险丝线路的走线宽度来改变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当流过保险丝线路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保险丝线路温度会迅速升高,直至熔断,切断保险丝前后的电气连接,实现过流保护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205和第二保护电路206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元器件或电路来实现,如熔断式保险丝、过流保护电路、PTC热敏电阻或双金属片温度开关等,本发明不限于此。
为了进一步优化测量端子的保护功能,所述测量连接部22还包括:第一温感线接口207、第二温感线接口208和温度传感器209。第一温感线接口207和第二温感线接口208用于为外部温度测试装置的温感连接线提供接口,使外部温度测试装置实现电池极柱7的温度测量。温度传感器209连接在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207与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208之间,为外部温度测试装置提供温感信号。为了方便布线,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207、所述温度传感器208和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209,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B面上。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209为贴片焊接的热敏电阻,直接焊接于测量端子2的焊盘上,位置贴近电池极柱7,有较高的温度测量灵敏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09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元器件或电路来实现,如热电偶、RTD电阻温度检测器或IC温度传感器等,本发明不限于此。
为提高印制电路板20与电池极柱7之间安装的牢固性,所述限位部21还包括限位开口23,所述限位开口23至少有一部分是呈圆弧状,用于围绕所述极柱7的柱状外壁。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23是呈大致U型的开口形状,这种开口的设计能为现场安装提供较高的便利性,只需要将螺栓8拧松一部分,不需要将螺栓8拿下来即可完成安装,能有效提高安装施工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口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形状,如图7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限位开口23a呈大致C型的开口形状;又如图8所示,限位开口23b呈大致O型的闭口形状。图7和图8所示的测量端子主要应用于对可靠性要求相对高的场合,由于是闭口或接近闭口的设计,测量端子安装后,即便螺丝出现松动,端子也不会从电池极柱上脱落。
在以上几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电压信号线接口、第一温感线接口和第二温感线接口具体可以是焊盘、触点、插槽或其他接口类型。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端子的应用场景示例。本示例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端子对电池进行内阻测量:测量端子1a通过螺栓8a紧固到电池极柱7a上,第一极柱接触面101a、第二极柱接触面102a、第三极柱接触面和第四极柱接触面(图中未示出)分别与电池极柱7a电连接;测量端子1b通过螺栓8b紧固到电池的另一个电池极柱7b上,第一极柱接触面101b、第二极柱接触面102b、第三极柱接触面和第四极柱接触面(图中未示出)分别与电池极柱7b电连接。其中,测量端子1a的电流信号线接口103a和测量端子1b的电流信号线接口103b,分别通过导线I1和I4连接恒流源装置A;测量端子1a的电压信号线接口104a和测量端子1b的电压信号线接口104b,分别通过导线I2和I3连接电压测量装置U。通过恒流源装置A在电池两端,即电池极柱7a和7b上施加的电流I,和电压测量装置U测量的的电压差ΔU,即可通过欧姆定律R=ΔU/I计算得出电池的内阻值。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想到,如果将测量端子1a的两个接口103a、104a以及测量端子1b的两个接口103b、104b所连接的装置替换成其他的合理的测量装置,亦可以测试电池的其他参数,这种等同替换或改进设计,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采用印制线路板制作的测量端子能让连接到同一测试端子上的开尔文四线制的各信号线测试端子上彼此电气隔离,直接作用于电池极柱上,大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金属测量端子引入的端子阻抗和接触阻抗,能有效提升电池的内阻测量精度,提高了对电池故障判断的准确性。以一节2V 1000Ah的铅酸蓄电池为例,使用同一个测量装置,分别采用5条用普通金属端子和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制作的测试线进行对比,实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实测数据可知普通金属端子存在非常大的测量误差,而且数据波动范围大,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后降低了金属端子引入的端子电阻误差和接触电阻误差,测量结果更准确,而且稳定性也非常好。
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在提升测量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端子安装过程中的难度,不必为了减小接触阻抗而反复调试。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的印制线路板上设计的过流保护电路,尤其是采用具有过电流熔断的线路,能起到保险丝的作用,在出现短路故障时能有效切断电流,提升了设备安全性。成本上,本发明提供的测量端子采用印制线路板比金属端子低很多,能大幅度降低端子的物料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包括印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限位部,和测量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
第一极柱接触面,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表面,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电气连接;
和第二极柱接触面,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表面,用于与所述极柱电气连接;
所述测量连接部设置有:
电流信号线接口,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表面,与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装置的电流信号线;
和电压信号线接口,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表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用于连接外部测量装置的电压信号线;
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绝缘,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用于围绕所述极柱的柱状外壁的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开口呈大致U型的开口形状,或呈大致C型的开口形状,或大致O型的闭口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和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之间的第一保护电路;和串联在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和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之间的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和所述第二保护电路是熔断式保险丝、过流保护电路、PTC热敏电阻或双金属片温度开关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第三极柱接触面和第四极柱接触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上,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绝缘,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A面和B面,所述A面与所述B面是相反的两个面;所述第一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极柱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A面上;所述第三极柱接触面与所述第四极柱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B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与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A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连接部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温感测试装置的第一温感线接口和第二温感线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与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之间的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是热敏电阻、热电偶、RTD电阻温度检测器或IC温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信号线接口、所述电压信号线接口、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和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是焊盘、触点或插槽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感线接口、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感线接口,均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同一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83621.4A CN109459594A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83621.4A CN109459594A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59594A true CN109459594A (zh) | 2019-03-12 |
Family
ID=6561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83621.4A Pending CN109459594A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5959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76627A (zh) * | 2019-11-06 | 2020-01-10 |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在线监测设备连接线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3477A (zh) * | 1998-01-14 | 1999-07-21 | 杨泰和 | 储放电装置的低内阻汇流结构 |
CN2488179Y (zh) * | 2001-07-04 | 2002-04-24 | 李军 | 锂离子电池电芯盖帽组件 |
CN2906960Y (zh) * | 2006-04-07 | 2007-05-30 | 李庆兰 | 四线制电池电极连接插件 |
CN202453376U (zh) * | 2011-11-26 | 2012-09-26 | 哈尔滨智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线制电池内阻检测夹具 |
CN103713197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丹纳赫(上海)工业仪器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电池测试仪 |
CN205879991U (zh) * | 2016-07-01 | 2017-01-11 | 启东本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镍氢电池组内阻、电压测试夹具 |
CN207636728U (zh) * | 2017-09-25 | 2018-07-20 | 深圳市福光动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简化四线法的直流电池内阻采集仪 |
CN108631394A (zh) * | 2018-04-28 | 2018-10-09 | 沈阳劲达科技有限公司 | 内阻检测传感器 |
-
2018
- 2018-12-05 CN CN201811483621.4A patent/CN1094595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3477A (zh) * | 1998-01-14 | 1999-07-21 | 杨泰和 | 储放电装置的低内阻汇流结构 |
CN2488179Y (zh) * | 2001-07-04 | 2002-04-24 | 李军 | 锂离子电池电芯盖帽组件 |
CN2906960Y (zh) * | 2006-04-07 | 2007-05-30 | 李庆兰 | 四线制电池电极连接插件 |
CN202453376U (zh) * | 2011-11-26 | 2012-09-26 | 哈尔滨智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线制电池内阻检测夹具 |
CN103713197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丹纳赫(上海)工业仪器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电池测试仪 |
CN205879991U (zh) * | 2016-07-01 | 2017-01-11 | 启东本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镍氢电池组内阻、电压测试夹具 |
CN207636728U (zh) * | 2017-09-25 | 2018-07-20 | 深圳市福光动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简化四线法的直流电池内阻采集仪 |
CN108631394A (zh) * | 2018-04-28 | 2018-10-09 | 沈阳劲达科技有限公司 | 内阻检测传感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76627A (zh) * | 2019-11-06 | 2020-01-10 |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在线监测设备连接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07710B1 (en) | Kelvin connector including temperature sensor | |
US9442166B2 (en) | Battery monitoring assembly having battery monitor module and cable for connection to a shunt of the module | |
EP4383481A1 (en) | Charging socket and vehicle | |
KR20130128030A (ko) | 3 전극계 전압 측정지그 | |
CN113848350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单电池电压巡检采集端子 | |
US1006699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exceptional watt hour meter terminal temperature | |
CN110780213A (zh) | 电流密度检测复合板及电池内电流密度在线检测装置 | |
US20110129754A1 (en) |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Stack | |
CN109459594A (zh)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
CN209460288U (zh) | 一种用于连接电池的测量端子 | |
CN21298941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单电池电压巡检采集端子 | |
KR100534770B1 (ko) | 연료 전지 스택용 셀 전압 측정장치 | |
CN108535660A (zh) | 一种电池模块组连接处导通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210720668U (zh) | 一种自动调节探针距离的连杆装置 | |
CN106526497A (zh) | 快速检测锂锰软包装电池内腐蚀隐患点的装置及方法 | |
KR100520558B1 (ko) | 연료 전지 스택용 셀 전압 측정장치 | |
US5504433A (en) |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monitoring electrolyte content | |
CN215986255U (zh) | 一种带状半导体材料非线性表面电阻率测试电极系统 | |
CN220419528U (zh) | 分区电流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 | |
CN113721077B (zh) | 一种带状绝缘表面电阻率测试双保护式线电极系统 | |
CN219915735U (zh) | 一种充放电装置 | |
CN109814034A (zh) | 一种四线对称检测法测试夹 | |
CN206292372U (zh) | 快速检测锂锰软包装电池内腐蚀隐患点的装置 | |
KR102512061B1 (ko) | 배터리 모듈을 위한 센서 시스템 | |
CN215813040U (zh) | 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率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