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2602B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42602B CN109442602B CN201810992028.6A CN201810992028A CN109442602B CN 109442602 B CN109442602 B CN 109442602B CN 201810992028 A CN201810992028 A CN 201810992028A CN 109442602 B CN109442602 B CN 1094426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emperature
- way valve
- current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热泵主机、风机盘管、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所述第一换热水路、所述风机盘管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出水水路,所述风机盘管、所述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回水水路;所述热泵主机和所述风机盘管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无需水泵混水便可进行换热,避免水路系统中出现水温波动和水流波动,从而在实现稳定换热的情况下,提高水路系统换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机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泵机组中,通常主机输出一定额度的制热或制冷量,而多个风盘分别需要不同的供热或供冷量时,通过混水实现使用端的水温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水泵辅助完成混水,由热泵机组的风盘与主机之间的水路系统通过水泵及比例三通阀控制热泵机组混水温度,从而控制机组风盘末端温度。
然而,采用水泵辅助混水在混水时水流量的变化造成水阻较大,必须通过水泵才能将主机中的水顺利流入风盘中,混水使得水温波动较大,不易控制,导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热泵机组采用水泵辅助混水导致水温波动较大且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从而无需水泵混水便可进行换热,避免水路系统中出现水温波动和水流波动,进而在实现稳定换热的情况下,提高水路系统换热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包括热泵主机、风机盘管、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
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所述第一换热水路、所述风机盘管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出水水路,所述风机盘管、所述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回水水路;
所述热泵主机和所述风机盘管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和三通阀;
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设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内,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泵主机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热泵主机的回水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热泵主机的回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水路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所述风机盘管的目标进水温度,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处的当前进水温度;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二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包括热泵主机、风机盘管、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所述第一换热水路、所述风机盘管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出水水路,所述风机盘管、所述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回水水路;所述热泵机组和所述风机盘管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系统、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在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增设所述热交换系统,替代现有的水泵混水机制,由所述热交换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之间实现隔离式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得水路上无混水,有效地避免了水泵混水导致水流量以及水温波动的现象出现,且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的水阻,这样无需水泵即可实现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稳定换热以控制水温,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热泵主机;2、风机盘管;3、三通阀;4、热交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包括热泵主机1、风机盘管2、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图未示);
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1、所述第一换热水路、所述风机盘管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出水水路,所述风机盘管2、所述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1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回水水路;
所述热泵主机1和所述风机盘管2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所述热交换系统、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增设所述热交换系统,替代现有的水泵混水机制,由所述热交换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之间实现隔离式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得水路上无混水,有效地避免了水泵混水导致水流量以及水温波动的现象出现,且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的水阻,这样无需水泵即可实现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稳定换热以控制水温,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4和三通阀3;
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设于所述热交换装置4内,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泵主机1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盘管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热泵主机1的回水端、所述三通阀3的第三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交换装置4为内部设有热交换水道的设备,温度不同的水在热交换水道内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所述三通阀3包括但不限于三通流量调节阀、比例三通阀3等。
其中,本实施例采用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能够有效地实现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之间热量的交换,并通过对所述三通阀3开度的控制调节换热的回水流量,实现位于室内的所述风机盘管2送风温度的调节,从而在稳定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回水的热量,进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热泵机组制热产生的热量的充分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主机1的回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请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盘管2、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原理如下:
将所述热交换装置4安装在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端,所述热交换装置4的第一换热水路与对应的风机盘管2的进水水路连通,位于室外的所述热泵主机1输出热水后,经过所述热交换装置4与部分回水进行热交换并输送至末端的所述风机盘管2;
所述风机盘管2的出水水路经过所述三通阀3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回到主机进水口,一路经过热交换装置4与主机出水水路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水回到回水水路与第一路水汇合后集中输送到主机回水口;
所述热泵主机1的出水端、回水端以及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端、出水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温度,将其与目标进水温度Tε进行比较,根据当前风机盘管2的进水温度与目标进水温度Tε的差值,对所述三通阀3的开度进行控制,调节进入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达到风机盘管2中水温的控制,从而实现同个主机输出温度达到不同房间不同使用温度的目的。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水路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所述风机盘管2的目标进水温度Tε,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风机盘管2的进水端处的当前进水温度Tα;
S2、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S3、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S4、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S5、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首先先对所述热泵机组的名词定义如下:
设定风盘的当前进水温度为Tα,目标进水温度为Tε,主机出水温度为Tθ;
第一开度值为X1,第二开度值为X2,第三开度值为X3,第四开度值为X4,其中,X4>X3>X2>X1;
第一偏差值为△t1,第二偏差值为△t2,第三偏差值为△t3,其中△t1>△t2>△t3;
所述三通阀3的横向开度指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所述三通阀3的纵向开度指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调温控制方法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说明: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X2;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三偏差值△t3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t3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快速变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小,使得与所述热泵主机1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小,从而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降低,直至Tα≤Tε-△t3;
当进入风盘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大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大,从而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快速调节,进而快速达到风机盘管2的目标进水温度的目的。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所述第一偏差值△t1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X1;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三偏差值△t3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X1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X2,所述第三偏差值△t3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t2,所述第二偏差值△t2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当Tε+△t2<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增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小,其中△t1>△t2>△t3,X2>X1,直至Tα≤Tε-△t3;
当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当前进水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小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小,从而慢慢靠近所述风机盘管2目标进水温度,进而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精确调节。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所述第一偏差值△t1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X1;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X1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X2,所述第二偏差值△t2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当Tε-△t1≤Tα<Tε-△t2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大,使得与所述热泵主机1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大,利用所述风机盘管2回水中的热量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α>Tε+△t2;
当进入风机盘管2的水温较低时,所述三通阀3慢慢加大其纵向开度,从而达到精确提升水温的目的。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X2;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增大,与主机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大,利用所述风机盘管2回水中的热量快速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ε-△t1≤Tα<Tε-△t2。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
当所述三通阀3纵向开至第三开度值X3时,水温未满足要求,所述热泵主机1发出Tθ升高△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而当所述三通阀3横向开至第四开度值X4时,水温未满足要求,主机发出Tθ降低△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Tθ,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其中X4>X3>X2>X1。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X2;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三偏差值△t3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t3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模式,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快速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变大,从而调节进入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降低,直至Tα≤Tε-△t3。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所述第一偏差值△t1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X1;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三偏差值△t3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X1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X2,所述第三偏差值△t3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t2,所述第二偏差值△t2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模式,当Tε+△t2<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慢慢增大,其中△t1>△t2>△t3,X2>X1,直至Tα≤Tε-△t3。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所述第二偏差值△t2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X1;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偏差值△t2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模式,当Tε-△t1≤Tα<Tε-△t2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变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慢慢变小,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α>Tε+△t2。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时,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3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X2;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一偏差值△t1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Tα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Tε与第二偏差值△t2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X1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X2,所述第二偏差值△t2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t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模式,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变小,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升高,直至Tε-△t1≤Tα<Tε-△t2。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
当所述三通阀3纵向开至第三开度值X3时,水温未满足要求,所述热泵主机1发出Tθ降低△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而当所述三通阀3横向开至第四开度值X4时,水温未满足要求,主机发出Tθ升高△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Tθ,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调温动作具体如下:
1、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
1)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快速变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小,使得与所述热泵主机1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小,从而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降低,直至Tα≤Tε-△t3;
当进入风盘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大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大,从而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快速调节,进而快速达到风机盘管2的目标进水温度的目的。
2)当Tε+△t2<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增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小,其中△t1>△t2>△t3,X2>X1,直至Tα≤Tε-△t3;
当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当前进水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小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小,从而慢慢靠近所述风机盘管2目标进水温度,进而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精确调节。
3)当Tε-△t1≤Tα<Tε-△t2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变大,使得与所述热泵主机1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大,利用所述风机盘管2回水中的热量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α>Tε+△t2;
当进入风机盘管2的水温较低时,所述三通阀3慢慢加大其纵向开度,从而达到精确提升水温的目的。
4)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增大,与主机进行热交换的水流量变大,利用所述风机盘管2回水中的热量快速调节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ε-△t1≤Tα<Tε-△t2。
5)当所述三通阀3纵向开至第三开度值X3时,水温未满足要求,所述热泵主机1发出Tθ升高△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6)当所述三通阀3横向开至第四开度值X4时,水温未满足要求,主机发出Tθ降低△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Tθ,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其中X4>X3>X2>X1。
2、所述热泵主机1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
1)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快速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变大,从而调节进入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降低,直至Tα≤Tε-△t3。
2)当Tε+△t2<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纵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变小,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慢慢增大,其中△t1>△t2>△t3,X2>X1,直至Tα≤Tε-△t3。
3)当Tε-△t1≤Tα<Tε-△t2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一开度值X1步,使得回到所述热泵主机1的水流量慢慢变大,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慢慢变小,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升高,直至Tα>Tε+△t2。
4)当Tα<Tε-△t1时,每t秒所述三通阀3加大其横向开度,每次从当前开度开大第二开度值X2步,使得进入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的水流量快速变小,使得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快速升高,直至Tε-△t1≤Tα<Tε-△t2。
5)所述三通阀3纵向开至第三开度值X3时,水温未满足要求,主机发出Tθ降低△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6)所述三通阀3横向开至第四开度值X4时,水温未满足要求,主机发出Tθ升高△t1的主机水温的指令Tθ,再进入第一步的判断。
其中,所述三通阀3的横向开度指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所述三通阀3的纵向开度指所述三通阀3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包括热泵主机1、风机盘管2、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1、所述第一换热水路、所述风机盘管2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出水水路,所述风机盘管2、所述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热泵主机1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构成回水水路;所述热泵主机1和所述风机盘管2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系统、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增设所述热交换系统,替代现有的水泵混水机制,由所述热交换系统内的所述第一换热水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水路之间实现隔离式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得水路上无混水,有效地避免了水泵混水导致水流量以及水温波动的现象出现,且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出水水路和所述回水回路中的水阻,这样无需水泵即可实现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稳定换热以控制水温,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
(2)所述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采用所述热交换装置4进行换热实现热量的交换,并通过对所述三通阀3开度的控制调节换热的回水流量,从而在实现了室内所述风机盘管2送风温度方便稳定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回水的热量,实现了对机组制热产生的热量的充分利用。
(3)当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温度的温差较大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大,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快速调节,从而快速达到风机盘管2的目标进水温度。
(4)当进入所述风机盘管2的水温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小时,所述三通阀3每次动作的开度步数小,慢慢靠近所述风机盘管2目标进水温度,实现所述风机盘管2进水温度的精确调节。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主机、风机盘管、热交换系统以及温度调节控制器;
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和三通阀,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水路和第二换热水路,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泵主机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水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构成出水水路,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水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热泵主机的回水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构成回水水路;
所述热泵主机和所述风机盘管上各自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主机的回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出水端上各自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3.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所述风机盘管的目标进水温度,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处的当前进水温度;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一偏差值之和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三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三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偏差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所述第二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一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和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时,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具体为:
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时,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从所述三通阀的当前开度逐次增大第二开度值;
当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一偏差值之差,且所述当前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目标进水温度与第二偏差值之差时,停止增大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开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开度值,所述第二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偏差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92028.6A CN109442602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92028.6A CN109442602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42602A CN109442602A (zh) | 2019-03-08 |
CN109442602B true CN109442602B (zh) | 2021-04-13 |
Family
ID=6553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92028.6A Active CN109442602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426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57781B (zh) * | 2020-04-14 | 2021-11-09 | 武汉腾云数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并联环路混水换热pid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44954A (ja) * | 2008-12-16 | 2010-07-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
CN101865507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陈建平 | 一种空调系统节能方法及装置 |
JP2011185477A (ja) * | 2010-03-05 | 2011-09-2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温水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3047740A (zh) * | 2013-01-22 | 2013-04-17 | 陈建平 | 一种空调系统减小水流量的方法及动态温差流量调节阀 |
CN204176909U (zh) * | 2014-08-29 | 2015-02-25 | 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水源热泵热回收系统的自动恒温装置 |
CN104456967A (zh) * | 2014-11-05 | 2015-03-25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恒定水温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05227505U (zh) * | 2015-12-09 | 2016-05-11 | 天津易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供暖支路调整装置 |
CN205448102U (zh) * | 2015-12-30 | 2016-08-10 | 深圳市同鑫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水系统 |
CN107860252A (zh) * | 2017-09-28 | 2018-03-30 | 上海柯垓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换热系统及换热控制方法 |
CN209026969U (zh) * | 2018-08-27 | 2019-06-25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 |
-
2018
- 2018-08-27 CN CN201810992028.6A patent/CN1094426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44954A (ja) * | 2008-12-16 | 2010-07-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
CN101865507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陈建平 | 一种空调系统节能方法及装置 |
JP2011185477A (ja) * | 2010-03-05 | 2011-09-2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温水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2725591A (zh) * | 2010-03-05 | 2012-10-10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热水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047740A (zh) * | 2013-01-22 | 2013-04-17 | 陈建平 | 一种空调系统减小水流量的方法及动态温差流量调节阀 |
CN204176909U (zh) * | 2014-08-29 | 2015-02-25 | 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水源热泵热回收系统的自动恒温装置 |
CN104456967A (zh) * | 2014-11-05 | 2015-03-25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恒定水温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05227505U (zh) * | 2015-12-09 | 2016-05-11 | 天津易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供暖支路调整装置 |
CN205448102U (zh) * | 2015-12-30 | 2016-08-10 | 深圳市同鑫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水系统 |
CN107860252A (zh) * | 2017-09-28 | 2018-03-30 | 上海柯垓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换热系统及换热控制方法 |
CN209026969U (zh) * | 2018-08-27 | 2019-06-25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42602A (zh) | 2019-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50772B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04633842B (zh) | 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调节方法和用于该系统的配送装置 | |
CN109506373B (zh) | 卫浴和采暖同步运行的壁挂炉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043640B (zh) | 一种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RU2646034C2 (ru) |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правильной работы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й и/или охлаждающей системы | |
CN109975052B (zh) | 一种无冷负荷状态的空调制冷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 |
WO2021063010A1 (zh) | 采暖热水炉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795481B (zh) | 空气调节系统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 |
EP1304528B1 (en) | Distribution Module for Heating or Cooling Circuit | |
CN109442602B (zh)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944635A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9026969U (zh) | 一种热泵机组的水路控制系统 | |
CN110907121B (zh) | 一种风洞换热系统 | |
JP2012013280A (ja) | 水熱源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配管システム | |
CN204943786U (zh) | 适用于空调二级泵系统的变流量控制系统 | |
CN108759065B (zh) | 多联机空调器的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0986185B (zh) | 换热效果高的室内机、空调 | |
GB2245967A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211119637U (zh) | 一种卫浴和采暖同步运行的壁挂炉 | |
CN110926030B (zh) | 两用加热炉水路结构及包含其的两用加热炉 | |
CN215951575U (zh) | 换热系统 | |
CN220601654U (zh) | 供水系统 | |
US20240410374A1 (en) | Flui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 |
CN218033306U (zh) | 采暖炉循环系统 | |
CN220507241U (zh) | 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