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429232A -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9232A
CN109429232A CN201710787135.0A CN201710787135A CN109429232A CN 109429232 A CN109429232 A CN 109429232A CN 201710787135 A CN201710787135 A CN 201710787135A CN 109429232 A CN109429232 A CN 109429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ite
host bas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71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菁
王瑞
朱元萍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871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9232A/zh
Priority to EP18849816.6A priority patent/EP366813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3459 priority patent/WO20190423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232A/zh
Priority to US16/808,001 priority patent/US1123418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旨在提高5G网络的容量。该网络接入方法包括: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一指示信息携带表示第一RN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RN通过其他RN接入网络。

Description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网络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网络数据的使用量也会不断攀升,为了配合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以及市场极速增长的网络数据使用量,目前对第五代(fifth-generation,简称5G)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旨在提高5G网络的容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一指示信息携带表示第一RN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基站下挂中继节点可以扩大信号覆盖范围,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由于第一RN接入的第一通信站点可以为RN,在网络中至少部署了两跳RN,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部署单跳RN的场景来说,能够更加的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提升网络容量。另外,由于RN具备无线自回传功能,节省了传统基站部署有线回传链路时的挖沟埋线成本,同时增加了部署的灵活性,尤其适用于5G及演进的通信系统的网络初期铺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包括:第一RN从第一通信站点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表示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第一RN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RN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宿主基站或RN;第一RN根据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信息选择出第一通信站点,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第一通信站点;第一RN驻留到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该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可以通过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并在其中选择最适合接入的RN提供的小区进行驻留,一方面能够综合考虑被接入站点的站点类型,另一方面也避免像传统UE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小区重选才能选到最适合小区的情况,增加了接入流程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第一RN从OAM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和/或,第一RN通过信号测量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第一RN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驻留或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RN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接入第一通信站点,从而使得第一RN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接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该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第一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通过合理的设置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总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通过合理的设置RN的总数,能够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被接入站点的负载,防止被接入通信站点负载过重,影响被接入通信站点的处理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用于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从而使得网络可以控制第一RN的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RN的跳数,第一RN的负载,以及第一RN的类型。该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RN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第一RN根据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和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RN可以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从而使得第三RN是否接入网络受网络控制,与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相比,能够减轻宿主基站的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RN根据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和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RN根据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第一通信站点为第一RN接入的通信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RN的跳数,第三RN的负载,以及第三RN的类型。该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RN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RN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该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第一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通过合理的设置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总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通过合理的设置RN的总数,能够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被接入站点的负载,防止被接入通信站点负载过重,影响被接入通信站点的处理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用于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第一通信站点为第一RN接入的通信站点。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从而使得网络可以控制第三RN的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RN的跳数,第三RN的负载,以及第三RN的类型。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或第二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第一通信站点根据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第一通信站点向第一RN发送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用于第一RN驻留或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第六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通信站点向第一RN发送第一接入控制信息,从而使得第一RN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接入第一通信站点,进而使得第一RN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接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或者,在第一通信站点接收第二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二RN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宿主基站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用于第一RN驻留或接入宿主基站提供的小区。第七方面提供的方法,宿主基站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从而使得第一RN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接入宿主基站,进而使得第一RN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接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宿主基站接收第一RN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第一通信站点为与宿主基站连接的RN。第八方面提供的方法,宿主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从而使得网络可以控制第一RN的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RN的跳数,第一RN的负载,以及第一RN的类型。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宿主基站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第一RN生成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第九方面提供的方法,宿主基站可以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从而使得第一RN自己可以根据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进而使得第三RN是否接入网络受网络控制,与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相比,能够减轻宿主基站的负担;或者可以使得第一RN向第三RN发送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使得第三RN判断是否接入第一RN,从而使得第三RN的接入更加的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RN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宿主基站通过第一RN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宿主基站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和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第十方面提供的方法,宿主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从而使得网络可以集中控制RN的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RN的跳数,第三RN的负载,以及第三RN的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该网络接入装置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接入控制装置具有实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接入控制装置具有实现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接入控制装置具有实现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网络接入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接入控制装置实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接入控制装置实现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接入控制装置实现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组件,收发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电路,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组件,收发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电路,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组件,收发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电路,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组件,收发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电路,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三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一方面至第三十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相应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 R10 Relay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RN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站点之间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站点之间传递跳数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控制面连接建立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之间映射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口之间映射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的用户面配置的流程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m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尤其可以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及其演进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简称LTE-A)系统及其演进系统和5G无线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中继节点(或基站,具体可以为宿主基站)中,中继节点(或基站)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简称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中继节点(或基站),或者,是中继节点(或基站)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总线102,存储器1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4。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通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04,可以为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简称WLAN)等。
存储器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中继节点1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中的处理器101和处理器1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中继节点1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05和输入设备106。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2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基站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总线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基站2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8。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基站2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图2中所示的各个器件的作用以及其他说明可以示例性的参见上文。
第10版LTE(LTE release 10,简称LTE R10)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参见图3,图3示出了LTE R10 Relay的协议栈架构。控制面中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RN)、基站和为UE服务的移动管理模块(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图中记为MME-UE),UE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简称NAS)、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简称PHY);RN与UE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基站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S1应用协议(S1 applicationprotocol,简称S1-AP)层、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称SCTP)层、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基站与RN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S1-AP层、SCT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MME-UE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S1-AP层、SCTP层、IP层、数据链路层(也可以称为L2层)和物理层(也可以称为L1层);MME-UE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NAS、S1-AP层、SCTP层、IP层、L2层和L1层。R10 Relay控制面有完整的协议栈,UE的RRC消息终结在RN,同时RN为UE提供S1/X2消息的proxy(代理),其中,S1接口为基站和CN控制面实体之间的接口,X2接口可以为基站和RN(或者RN和RN)之间的接口。
用户面中包括UE、RN、基站和为UE服务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PGW)(图中记为SGW-UE/PGW-UE),其中,UE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RN与UE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基站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简称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基站与RN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SGW-UE/PGW-UE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SGW-UE/PGW-UE中从上至下包括IP层、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R10 Relay用户面也有完整的协议栈,能够为UE提供空口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 bearer,简称DRB)传输服务,并且可以将多个UE的数据进行汇聚,通过回传链路一并转发给基站。
参见图4,LTE系统中RN接入网络的流程具体可以包括:401、RN开机;402、RN开启UE模式接入一个普通基站(该普通基站可以是宿主基站也可以不是宿主基站),建立控制面和数据面连接,此时,RN以一个初始配置的常规UE进行网络附着;403、从运营、管理和维护实体(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OAM)中获取宿主基站列表;404、RN从当前网络中离开,例如通过去附着过程断开与网络的连接;405、RN在宿主基站列表中选择一个宿主基站,开启RN模式接入该宿主基站,即在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中标识自己为RN,从该宿主基站获取RN对应的配置。由此可见,RN需要两步才能接入网络,即先接入普通基站(即非宿主基站)再接入宿主基站。
目前的LTE网络中仅支持单跳RN的部署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501、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
其中,一个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可以为普通基站、宿主基站或RN。
可选的,步骤501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一RN从第一通信站点获取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携带表示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第一RN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第一RN还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站点的身份信息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
具体的,当第一RN驻留在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时,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广播消息(例如,系统消息)或RRC专用信令中,当第一RN未驻留在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时,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广播消息中。第一通信站点广播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具有接入多跳RN能力的RN。
示例性的,第一RN接收一个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广播消息,若该广播消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则第一RN将提供该小区的通信站点视为具有接入多跳RN能力的通信站点;若该广播消息中不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则第一RN将提供该小区的通信站点视为普通基站,该情况下,第一RN接入该通信站点,获取宿主基站列表后,与该通信站点断开连接,示例性的,第一RN可以采用传统LTE R10中RN接入网络的2步接入方法中的第一步接入网络(具体可参见图4);若该广播消息中包括的为宿主基站指示,则第一RN将提供该小区的通信站点视为宿主基站。
具体的,第一RN可以开启UE模式,进行小区选择/重选,根据小区选择准则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驻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该小区的通信站点为第一通信站点。
可选的,小区选择准则可以为基于历史频点信息、信号强度制定的准则,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
可选的,第一RN选择驻留的小区可以为多个频点上的信号质量最好的小区,该多个频点可以为所有可选频点;第一RN选择驻留的小区还可以为一个频点上的信号质量最好的小区,该频点可以为基于历史频点信息确定出的一个频点。该可选的方法能够提高第一RN的通信质量。
502、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一指示信息携带表示第一RN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5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1)-13):
11)第一RN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宿主基站或RN。
可选的,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具有接入多跳RN能力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全局基站标识,全局小区标识,物理小区标识,部署频点信息,RN指示,以及跳数信息。其中,全局基站标识用于识别通信站点;全局小区标识用于表征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全局标识;物理小区标识用于表征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RN指示用于表征通信站点是否为RN,进一步地,若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则跳数信息用于表征通信站点的跳数。
可选的,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第一RN从OAM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和/或,第一RN通过信号测量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
示例性的,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可以包括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或者,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可以包括第一RN通过信号测量获取到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或者,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可以包括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和第一RN通过信号测量获取到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
示例性的,第一RN接入普通基站后,OAM或该普通基站为第一RN配置宿主基站列表,OAM可以通过用户面将宿主基站列表向第一RN发送,该普通基站可以通过控制面将宿主基站列表向第一RN发送,第一RN保存该宿主基站列表,并与该普通基站断开连接,重新进行小区选择/重选。第一RN进行测量,通过扫描工作频点和/或读取被测小区的系统消息,获得至少一个RN,该至少一个RN中包含被测小区所属通信站点的站点身份信息。最后,第一RN合并宿主基站列表和该至少一个RN形成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可选的,第一RN还可以通过信号测量获取仅包含具有接入多跳RN能力的通信站点。
12)第一RN根据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信息选择出第一通信站点。
其中,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第一通信站点。
可选的,步骤1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对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被评估小区所属通信站点的身份信息,被评估小区工作频点的优先级,选择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优先级较高的通信站点为第一通信站点。通信站点的优先级确定的原则可以为以下原则中的一种原则或多种原则的组合:a.宿主基站的优先级高于RN;b.跳数小的RN的优先级高于跳数大的RN;c.信号质量好的小区所属通信站点的优先级高于信号质量差的小区所属通信站点;d.工作频点优先级高的小区所属通信站点的优先级高于工作频点优先级低的小区所属通信站点。
示例性的,若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括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则第一RN根据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信号质量信息在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中选择第一通信站点。
第一RN在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选择第一通信站点的方式具体可以为方式1和方式2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1、第一通信站点为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含的通信站点中的信号质量最好的通信站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可以理解为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信号质量。
具体的,第一RN可以将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含的通信站点中的信号质量最好的通信站点确定为第一通信站点。方式1能够提高第一RN的通信质量。
方式2、第一通信站点为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中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或者,第一通信站点为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中的综合指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或者,第一通信站点为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中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
一个通信站点的综合指标是指对该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进行预设规则的计算后得到的结果。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运行情况或其他预设规则进行预设。
具体的,可以为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宿主基站和RN分配对应的加权值,在为RN分配对应的加权值时也可以考虑各RN的跳数,将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含的宿主基站的信号质量(或对宿主基站的信号质量进行换算后得到的值)与对应的加权值相乘得到宿主基站的综合指标,将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含的RN的信号质量(或对RN的信号质量进行换算后得到的值)与对应的加权值相乘得到RN的综合指标。
示例性的,假设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信号质量分别为a、b、c和d,宿主基站1和宿主基站2赋予的权值为n,RN1和RN2赋予的权值为m,则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综合指标分别为na、nb、mc和md。若综合指标越大表示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越好,第一RN可以选择na、nb、mc和md中的最大值对应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第一RN可以选择na、nb、mc和md的值中的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第一RN可以选择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中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该情况下,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各个通信站点对应的综合指标可参见表1。
表1
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通信站点 综合指标
宿主基站1 na
宿主基站2 nb
RN1 mc
RN2 md
再例如,假设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信号质量分别为a、b、c和d,RN1和RN2的跳数分别为x和y,宿主基站1和宿主基站2赋予的权值为n,RN1和RN2按照跳数赋予的权值分别为f(x)和f(y),则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综合指标分别为n*g(a)、n*g(b)、f(x)*g(c)和f(y)*g(d),其中,g(a)、g(b)、g(c)和g(d)分别表示对宿主基站1、宿主基站2、RN1和RN2的信号质量进行换算后得到的值,若综合指标越大表示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越好,第一RN可以选择n*g(a)、n*g(b)、f(x)*g(c)和f(y)*g(d)中的最大值对应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第一RN可以选择n*g(a)、n*g(b)、f(x)*g(c)和f(y)*g(d)的值中的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第一RN可以选择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中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其中,“*”表示“乘以”。该情况下,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各个通信站点对应的综合指标可参见表2。
表2
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的通信站点 综合指标
宿主基站1 n*g(a)
宿主基站2 n*g(b)
RN1 f(x)*g(c)
RN2 f(y)*g(d)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确定第一通信站点的方式可以用于在某个频点上选择第一通信站点。当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含的多个通信站点工作在多个频点时,可以依据频点优先级,选择频点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上的信号质量最好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选择频点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上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选择频点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上的综合指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或者,选择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的通信站点中的频点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上的综合指标最好的通信站点作为第一通信站点。
13)第一RN驻留到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
在步骤13)之后,第一RN可以在驻留小区上发起接入流程。
第一RN根据提供驻留小区的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接入第一通信站点。当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普通基站时,第一RN采用现有的2步接入流程(具体参见图4)接入第一通信站点之后,与第一通信站点断开连接再接入宿主基站。当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并且具备接入多跳RN的能力时,第一RN采用RN模式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一RN采用RN模式接入第一通信站点,具体为第一RN采用1步接入流程接入第一通信站点,即第一RN在驻留小区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进而在空口控制面连接建立过程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若空口控制面连接建立成功,第一通信站点可以将该第一指示信息转发给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通信站点。
示例性的,参见图6,场景(1)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普通基站,第一RN采用UE模式接入第一通信站点,场景(2)和场景(3)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场景(2)中第一通信站点可以直接连接宿主基站,场景(3)中,第一通信站点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个或多个RN(图中所示为第二RN)与宿主基站连接。
对于多跳RN场景,第一RN通过第一通信站点接入网络,由于第一通信站点已经建立了到宿主基站以及为RN提供服务的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实体之间的连接,因此,无需第一RN通过传统2步接入流程中的第一步(即,作为普通UE接入网络)获取宿主基站列表等RN相关配置信息,只要第一RN能够识别第一RN当前驻留的小区为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即可直接作为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流程,接入第一通信站点,进而接入CN,实现一步接入网络,简化了接入流程。此时,第一RN需要获取先验信息(例如,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一通信站点的身份信息),基于先验信息判断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是否为具有接入多跳RN能力的RN。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RN可以通过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并在其中选择最适合接入的RN提供的小区进行驻留,一方面能够综合考虑被接入站点的站点类型,优先选择跳数小的通信站点,另一方面也避免像传统UE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小区重选才能选到最适合小区的情况,增加了接入流程的效率。即便第一RN无法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也可以通过读取驻留小区的广播信号,在驻留小区是RN提供的情况下,一步接入网络,简化了接入流程。当然,第一RN在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选择出的通信站点也可能为宿主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站下挂中继节点可以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第一RN接入的第一通信站点可以为RN,在网络中至少部署了两跳RN,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部署单跳RN的场景来说,能够更加的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提升网络容量。另外,由于RN具备无线自回传功能,节省了传统基站部署有线回传链路时的挖沟埋线成本,同时增加了部署的灵活性,尤其适用于5G及演进的通信系统的网络初期铺展。
示例性的,参见图7,第一RN为RN2,第一通信站点为RN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701、RN1广播广播消息。
其中,广播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N1的站点类型为RN。示例性的,该广播消息可以为系统信息。
702、RN2读取RN1的广播消息中的第二指示信息,RN2采用RN模式向RN1发起接入。
RN2读取RN1的广播消息中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RN2获知RN1的站点类型为RN。
703、RN2与RN1建立RRC连接。
建立RRC连接的过程中RN2会向RN1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携带表示RN2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携带,例如,通过RRC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或者RRC连接建立完成(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通过物理信号特征表示,例如随机接入使用的前导码(preamble)、波束(beam)和空口格式(numerology)等中的一种信息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704、RN1向宿主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消息可以为RN1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RC消息或者RN1为RN2生成的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
705、宿主基站向为RN提供服务的CN的控制面(control plane,简称CP)发送初始UE消息。
在图7中,CN CP_RN是指为RN服务的CN控制面功能,初始UE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RN2的标识等信息,该初始UE消息用于通知CN有一个RN需要附着到网络。
706、CN CP_RN对RN2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执行以下步骤707-716。
707、CN CP_RN向宿主基站发送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用于在宿主基站中建立RN2的上下文,包括建立RN2的宿主基站与CN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该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中可以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规则,会话ID(标识)和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建立相关信息。
708、宿主基站向RN1发送第二消息,用于将CN和/或宿主基站对RN2的配置信息传递下来,包括为RN2建立RN1与宿主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QoS规则,会话ID和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建立相关信息。
709、RN1向RN2发送RRC连接重配置(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该消息用于将宿主基站和/或RN1对RN2的配置信息传递下来,包括为RN2建立与RN1之间的空口数据传输资源。
步骤702至步骤709为RN2附着至网络的过程。
可选的,在步骤709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710、RN2建立与OAM的连接,从OAM获取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RN2的小区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小区全局标识符(evolved 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cell globalidentifier,简称ECGI)和宿主基站列表等。
711、RN2和RN1进行RN初始下一代(next generation,简称NG)接口配置,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NG消息传输的NG接口。
712、RN1和宿主基站进行RN初始NG接口基站配置更新,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NG消息传输的NG接口。
713、宿主基站和CN CP_UE进行NG接口基站配置更新,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NG消息传输的NG接口。
CN CP_UE是指为UE服务的CN控制面功能。
714、RN2和RN1进行RN初始Xn接口配置,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Xn消息传输的Xn接口。
其中,NG接口为宿主基站与CN之间的接口,也可以为S1接口或其它类似接口,Xn接口为宿主基站与RN或RN与RN之间的接口,也可以为X2接口或其它类似接口。
715、RN1和宿主基站进行初始Xn接口基站配置更新,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Xn消息传输的Xn接口。
716、宿主基站和CN CP_UE进行Xn接口基站配置更新,用于建立RN2服务的UE进行Xn消息传输的Xn接口。
步骤716之后,RN2才可以为UE提供接入服务。
为了平衡网络中的负载以及资源等,在RN接入网络之前,还需要为RN作接入控制,与现有技术中UE的接入控制不同的是,RN本身不具备UE的接入等级、接入类型、应用类型等特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为UE的接入提供的接入控制参数和接入控制机制不再适用RN接入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接入控制的方法,具体的,下文中提供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描述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的场景中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实施例3和实施例4描述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场景中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RN自行判断是否可以接入第一通信站点,从而使得第一RN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接入控制。
参见图8,当第一通信站点为RN时,该方法可以包括:
801、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或第二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
具体的,当第一通信站点直接与宿主基站连接时(参见图6中的场景(2)),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此时,第二接入控制信息为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当第一通信站点直接与第二RN连接时(参见图6中的场景(3)),第一通信站点接收第二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此时,第二接入控制信息为第二RN的接入控制信息,第二RN与宿主基站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RN连接。
可选的,第二RN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二RN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宿主基站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其中,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第一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通过合理的设置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跳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RN的总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通过合理的设置RN的总数,能够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通过被接入通信站点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被接入站点的负载,防止被接入通信站点负载过重,影响被接入通信站点的处理效率。
其中,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可以为专门为RN设置的小区禁止参数,一个通信站点可以为RN设置小区禁止参数,来直接影响RN是否可以驻留在该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中,示例性的,若第一RN读取到一个通信站点的接入控制信息中的RN专属小区禁止(cell bar)参数为禁止接入时,则第一RN确定不能驻留在该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否则,第一RN确定可以驻留在该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当第一RN确定不能驻留在该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第一RN进行小区选择/重选。
一个通信站点还可以为RN设置是否允许接入指示,来直接影响RN是否可以接入该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中;一个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可以为该通信站点能够接入的用户数、数据量和RRC连接数等;一个RN的类型具体可以为该RN所属的运营商、该RN所属的切片类型和该RN所属的租户类型等信息。
802、第一通信站点根据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具体的,当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时,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可以通过将第二接入控制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减1得到;当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时,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可以通过将第二接入控制信息中包括的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减去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的通信站点(此处“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的通信站点”即第一通信站点接入的通信站点)的RN的个数得到;当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其他信息时,第一通信站点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直接确定为自身的接入控制信息。
示例性的,表3示出了第一通信站点处理得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方法与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表3
示例性的,参见图9,图9示出了宿主基站以及RN向下一跳RN发送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的示例,其中,宿主基站向RN1广播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跳数,RN1根据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跳数接入宿主基站,RNi向RNi+1广播RNi允许接入的跳数,RNi+1根据RNi允许接入的跳数接入RNi,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跳数为n,则RN1允许接入的跳数为n-1,则RNn接收到的RNn-1允许接入的跳数为1,i的初始值为1。需要说明的是,若RN1已经接入宿主基站,则宿主基站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向RN1发送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同样的,若两个RN之间已经建立RRC连接,这两个RN之间可以采用专用信令传输RN的接入控制信息。
803、第一通信站点向第一RN发送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包含在第一通信站点的广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中。
804、第一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驻留或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
可选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示例性的,步骤804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含的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设置为允许接入时,第一RN驻留到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进一步可选的,直接向该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或者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中的其他参数判断是否可以向该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含的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设置为禁止接入时,第一RN不驻留到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通过小区选择/重选选择其他满足驻留条件的小区。
示例性的,步骤804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含的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不为0,第一RN判断可以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不为0,第一RN判断可以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一RN的规划负载,第一RN判断可以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其中,第一RN的规划负载可以为提前规划的第一RN的负载,示例性的,该负载可以为可接入的用户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包括第一RN的类型时,第一RN判断可以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的是否允许接入指示为允许接入指示时,第一RN判断可以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其他情况时,第一RN判断不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
示例性的,表4示出了第一RN确定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的判断条件与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表4
本文仅仅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第一RN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的方法,在具体实现时,第一RN还可以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采用其他判断条件确定第一RN是否接入第一通信站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可能还会收到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针对普通UE的接入控制信息,第一RN的动作可以为忽略该针对普通UE的接入控制信息;普通UE也可以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该普通UE的行为可以是忽略该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通过上述第一RN和普通UE行为的澄清,可以实现网络同时对普通UE和RN进行相对独立的接入控制参数制定和判定。
在下文中涉及到的与上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可以参考上文中的具体解释,在下文中的相应部分不再赘述。
参见图10,当第一通信站点为宿主基站时,该方法可以包括:
1001、宿主基站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该情况下,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可以为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可选的,宿主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或RRC专用信令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1002、第一RN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并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驻留或接入宿主基站提供的小区。
第一RN根据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驻留或接入宿主基站提供的小区的方法与上文中的第一RN确定是否驻留或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RN判断不向第一通信站点发起接入后,第一RN重新进行小区选择/重选。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站点判断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从而使得网络可以控制第一RN的接入。
参见图11,该方法可以包括:
1101、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可选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RN的跳数,第一RN的负载,以及第一RN的类型。通过RN的跳数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接入RN的UE与宿主基站之间的RN的个数,能够防止UE与宿主基站之间通信的时延过大;通过RN的负载进行接入控制能够控制网络负载,防止网络负载过重和资源拥塞。
具体的,第一RN可以在随机接入和RRC连接建立流程中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RN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示例性的,第一RN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站点的广播消息或其他方式判断出自己的跳数,从而在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时携带第一RN的跳数信息;或者,第一RN指示自己为RN,第一通信站点向宿主基站或其他通信站点转发该信息时,加上第一通信站点的跳数;或者,通过消息传递的隐式方式令宿主基站或其他通信站点可以判断第一RN的跳数。例如,每一次RN转发数据,都在数据上携带自己的标识,或者进行一次封装,从而宿主基站或其他通信站点在解读消息时,可以通过数据包上携带的标识,或者封装的格式判断发送该信息的RN的跳数。
当第一通信站点为宿主基站或者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的为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时,执行步骤1102。
1102、宿主基站接收第一RN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并根据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第一通信站点为与宿主基站连接的RN。
当该宿主基站为第一通信站点时,宿主基站可以直接接收第一RN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提供的小区;当该宿主基站为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时,宿主基站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站点接收第一RN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宿主基站根据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
可选的,步骤1102在具体实现时,当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第一RN的跳数时,若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最大跳数大于或等于第一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当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第一RN的负载时,若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大于或等于第一RN的规划负载,宿主基站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当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第一RN的类型时,若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包括第一RN的类型时,宿主基站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
示例性的,表5示出了宿主基站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判断条件与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表5
示例性的,第一RN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站点的广播消息或者其他方式判断出自己的跳数,从而在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时携带自身的跳数信息。
当第一通信站点为RN、且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为第一通信站点时,第一通信站点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入控制信息和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第一通信站点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的方法与步骤1102中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通信站点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将接收到的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具体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通信站点根据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第一通信站点为RN(记为RN1)时,第一RN(记为RN2)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具体包括RN1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和RN2接入RN1的过程,由RN1根据RN1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2是否可以接入RN1。其中,RN1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包括:
1201、宿主基站广播广播消息。
示例性的,广播消息具体可以为系统消息。
1202、RN1向宿主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宿主基站回复随机接入请求响应。
可选的,RN1通过随机接入请求消息携带RN1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隐式或显示的表示RN1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随机接入使用的前导码、波束和空口格式等。
1203、RN1向宿主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RN1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204、宿主基站根据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1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1可以接入宿主基站。
可选的,宿主基站获取接入控制信息的方式可以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OAM为宿主基站配置的;CN控制面实体通过NG/S1接口消息为宿主基站配置的;网络管理器通过管理面接口为宿主基站配置的。
步骤1204在具体实现时,若宿主基站根据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1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1不可以接入宿主基站,则宿主基站向RN1发送拒绝接入消息。示例性的,该拒绝接入消息可以为RRC连接拒绝(connection reject)消息。
1205、宿主基站向RN1发送连接建立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消息。
1206、RN1向宿主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207、宿主基站向CN发送初始UE消息。
示例性的,该初始UE消息可以为NG/S1接口控制面的初始UE消息。
可选的,初始UE消息包括RN1的RN指示信息。
1208、宿主基站接收CN发送的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
1209、宿主基站向RN1发送连接重配置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重配置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RN1完成重配置后会向宿主基站发送重配置完成消息,宿主基站向CN发送初始上下文配置响应消息。
RN1建立了与CN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之后,可以为UE和下一跳RN提供服务。示例性的,RN2接入RN1的过程包括:
1210、RN1广播广播消息。
示例性的,该广播消息可以为系统信息。
广播消息中包括RN1的RN指示信息,RN1的RN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N1的类型为RN。
1211、RN2向RN1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RN1回复随机接入请求响应。
可选的,RN2通过随机接入请求消息携带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隐式或显示的表示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随机接入使用的前导码、波束和空口格式等。
1212、RN2向RN1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213、RN1根据RN1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2可以接入RN1。
可选的,RN1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对获取到的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或者,RN1获取接入控制信息的方式可以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OAM为RN1配置的;CN控制面实体为RN1配置的;宿主基站为RN1配置的;网络管理器通过管理面接口为RN1配置的。
步骤1213在具体实现时,若RN1根据RN1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2不可以接入RN1,则RN1向RN2发送拒绝接入消息。示例性的,该拒绝接入消息可以为RRC连接拒绝消息。
1214、RN1向RN2发送连接建立消息。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消息。
1215、RN2向RN1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216、RN1向宿主基站发送初始UE消息。
初始UE消息包括RN2的RN指示信息。
1217、宿主基站将接收到的初始UE消息向CN发送。
1218、CN向宿主基站发送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
1219、宿主基站将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向RN1发送。
1220、RN1向RN2发送连接重配置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重配置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其余RN接入宿主基站时,可参照RN2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
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第一通信站点为RN(记为RN1)时,第一RN(记为RN2)接入RN1的过程,由RN1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RN2是否可以接入RN1。
参见图13,该方法可以包括:
1301、RN1广播广播消息。
示例性的,该广播消息可以为系统信息。
广播消息中包括RN1的RN指示信息,RN1的RN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N1的类型为RN。
1302、RN2向RN1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RN1回复随机接入请求响应。
可选的,RN2通过随机接入请求消息携带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隐式或显示的表示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随机接入使用的前导码、波束和空口格式等。
1303、RN2向RN1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304、RN1向RN2发送连接建立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消息。
1305、RN2向RN1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示例性的,该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可以为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可选的,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包括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306、RN1向宿主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示例性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初始UE消息或者RRC消息。
可选的,第一消息包括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307、宿主基站根据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2可以接入RN1。
步骤1307在具体实现时,若宿主基站根据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和RN2的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RN2不可以接入RN1,则宿主基站向RN2发送拒绝接入消息。
1308、宿主基站向CN发送初始UE消息。
初始UE消息可以包括RN2的RN指示信息。
1309、CN向宿主基站发送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
1310、宿主基站向RN1发送第二消息,其中包含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二消息可以为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或者RRC消息。
1311、RN1向RN2发送连接建立消息或连接重配置消息。
其余RN接入宿主基站时,可参照RN2接入宿主基站的过程。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RN判断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从而使得第三RN是否接入网络受网络控制,与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相比,能够减轻宿主基站的负担。
参见图14,该方法可以包括:
1401、第一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可选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RN的跳数,第三RN的负载,以及第三RN的类型。
1402、第一RN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
具体的,第一RN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方法与步骤1102中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宿主基站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第一RN能够承受的负载,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可选的,步骤1402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一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第一RN根据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和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第一通信站点为第一RN接入的通信站点,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第一RN根据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通信站点根据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可以为RN或宿主基站。
若第一通信站点为宿主基站,则宿主基站向第一RN发送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第一RN生成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
可选的,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
如图1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1501、第一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可选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RN的跳数,第三RN的负载,以及第三RN的类型。
具体的,第三RN可以在随机接入和RRC连接建立流程中向第一RN发送第三RN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502、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当第一通信站点为宿主基站或者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为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时,执行步骤1503。
1503、宿主基站通过第一RN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1504、宿主基站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
可选的,步骤15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宿主基站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和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
当该宿主基站为第一通信站点时,宿主基站可以直接通过第一RN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当该宿主基站为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时,宿主基站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站点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第一通信站点通过第一RN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宿主基站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宿主基站根据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和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方法与步骤1102中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三RN可以根据第一RN的广播消息或者其他方式判断出自己的跳数,从而在接入第一RN时携带自身的跳数信息。
当第一通信站点为RN、且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为第一通信站点时,第一通信站点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入控制信息和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第一通信站点确定是否允许第三RN接入第一RN的方法与步骤1102中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第一RN接入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通信站点的接入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将接收到的与第一通信站点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具体的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通信站点根据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在上述方法中,若一个RN或宿主基站允许另一个RN接入,则向该另一个RN下发接受消息,若一个RN或宿主基站不允许另一个RN接入,则向该另一个RN下发拒绝接入消息。另外,一个通信站点在接收到其他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时,也可以不生成自己的接入控制信息,直接根据接收到的接入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允许其他RN接入,确定的原理与上文中确定是否允许一个RN接入网络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为了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需要对现有的协议栈做改进,具体的,在控制面中,第一RN(图16中的RN2)所属的控制面的协议栈中具有NG接口应用层协议(NG application protocol,简称NGAP)(或Xn接口应用层协议(Xn applicationprotocol,简称XnAP)层,用于为UE生成NGAP(或XnAP)消息,并接收和处理第二RN(图16中的RN1)的NGAP(或XnAP)消息,第一RN通过第二RN与宿主基站连接;第二RN的控制面的协议栈中具有与第一RN对等的NGAP(或XnAP)层,以及具有与宿主基站对等的NGAP(或XnAP)层,用于作为第一RN的NGAP(或XnAP)的代理,即将第一RN发送的NGAP(或XnAP)消息处理后发送给宿主基站,同时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NGAP(或XnAP)消息,经过处理后发送给第一RN。
在用户面中,第一RN所属的用户面的协议栈中具有与第二RN对等的GTP-U层,用于为UE生成GTP-U数据包,并接收和处理第二RN发送的GTP-U数据包;第二RN所属的用户面的协议栈中具有与第一RN对等的GTP-U层,并具有与宿主基站对等的GTP-U层,用于作为第一RN的GTP-U的代理,接收和处理第一RN发送的GTP-U数据包,并发送给宿主基站,同时接收和处理宿主基站发送的GTP-U数据包,并发送给第一RN。
具体的,第一RN所属的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可以参见图16。其中,控制面包括UE、RN2、RN1、宿主基站、CN CP_UE(为UE服务的CN控制面功能),用户面包括UE、RN2、RN1、宿主基站、CN UP_UE(为UE服务的CN用户面功能),UE与RN2之间的空口记为Uu,RN2与RN1之间的空口记为Un2,RN1与宿主基站之间的空口记为Un1,宿主基站与CN CP_UE之间的接口记为NG-C接口,宿主基站与CN UP_UE之间的接口记为NG-U接口。
在控制面中,为了避免由于网络部署形态的变化(例如网络中有多跳RN)导致UE行为的不同,UE采用与现有LTE系统、5G系统的UE相同的协议栈,即UE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NAS、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
类似的,在Uu口,RN2与UE通信的协议栈与现有LTE系统、5G系统中宿主基站的协议栈相同,即RN2与UE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在Un2口,RN2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NGAP层、SCTP层、IP层、自适应(Adaptation)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NGAP层用于在Un2口发送和接收接入该RN2的UE的NGAP消息,NGAP消息中携带UE标识,用于在Un2口识别该UE的消息;SCT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NGAP消息;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NGAP(或XnAP)消息类型,即若Un2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2的数据和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可选的,RN2分配Un2口上RN2侧的UE NGAP ID。
在Un2口,RN1与RN2的协议栈架构相对等,从上至下包括NGAP层、SCTP层、I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NGAP层用于在Un2口发送和接收接入该RN1的UE的NGAP消息,NGAP消息中携带UE标识,用于在Un2口识别该UE的消息;SCT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NGAP消息;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NGAP(或XnAP)消息,即若Un2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2的数据和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在Un1口,RN1与宿主基站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NGAP层、SCTP层、I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NGAP层用于在Un1口发送和接收该UE的NGAP消息,NGAP消息中携带UE标识,用于在Un1口识别该UE的消息;SCT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NGAP消息;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NGAP(或XnAP)消息,即若Un1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1的数据,接入RN1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1的UE的GTP-U数据包,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1的标识、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1的数据、RN2的数据和接入RN1或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可选的,RN1分配Un2口上RN1侧的NGAP UE ID。可选的,RN1分配Un1口上RN1侧的UE NGAP ID。进一步可选的,RN1确定和/或维护Un2口上UE NGAP ID与Un1口上UE NGAP ID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映射关系用于能够通过在Un2口上的UE NGAP ID1和Un1口上的UE NGAP ID2关联到同一个UE,上述UE ID可以为RN1侧(即,RN1配置的)的。可选的,所述映射关系可以由RN1自行确定,或者由RN1接入的站点配置,或者统一由宿主基站配置。
在Un1口,宿主基站与RN1的协议栈架构相对等,从上至下包括NGAP层、SCTP层、I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NGAP层用于在Un1口发送和接收UE的NGAP消息,NGAP消息中携带UE标识,用于在Un1口识别该UE的消息;SCT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NGAP消息;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NGAP(或XnAP)消息,即若Un1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1的数据,接入RN1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1的UE的GTP-U数据包,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1的标识、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1的数据、RN2的数据和接入RN1或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在NG-C接口上,宿主基站的协议栈与普通基站的相同,功能也相同。例如NGAP层用于在NG-C接口上发送和接收UE的NGAP消息,NGAP消息中携带UE标识,用于在NG-C接口上识别该UE。宿主基站分配NG-C接口上宿主基站侧的NGAP UE ID。可选的,宿主基站分配Un1口上基站侧的UE NGAP ID。宿主基站分配和/或维护Un1口上的UD NGAPID与NG-C接口上的UE NGAP ID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映射关系用于能够通过在Un1口上的UE NGAP ID1和NG-C接口上的UE NGAP ID2关联到同一个UE,上述UE ID可以为宿主基站侧的。可选的,所述映射关系可以由宿主基站自行确定。
在用户面中,为了避免由于网络部署形态的变化(例如网络中有多跳RN)导致UE行为的不同,UE采用与现有LTE系统、5G系统的UE相同的协议栈,即UE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IP层、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
类似的,在Uu口,RN2与UE通信的协议栈与现有5G系统中的基站的协议栈相同,即RN2与UE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在Un2口,RN2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SDA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GTP-U层用于在Un2口上为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GTP-U数据包中携带隧道标识,与该UE的会话连接对应;UD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GTP-U数据包;SDAP层用于标识会话连接、数据流、QoS参数等,也可配置为透传;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GTP-U数据包,即若Un2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2的数据和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
在Un2口,RN1与RN2的协议栈架构相对等,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SDA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GTP-U层用于在Un2口上为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GTP-U数据包中携带隧道标识,与该UE的会话连接对应;UD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GTP-U数据包;SDAP层用于标识会话连接、数据流、QoS参数等,也可配置为透传;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GTP-U数据包,即若Un2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2的数据和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在Un1口,RN1与宿主基站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SDA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GTP-U层用于在Un1口上为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GTP-U数据包中携带隧道标识,与该UE的会话连接对应;UD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GTP-U数据包;SDAP层用于标识会话连接、数据流、QoS参数等,也可配置为透传;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该UE的GTP-U数据包,即若Un1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1的数据,接入RN1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1的UE的GTP-U数据包,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1的标识、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1的数据、RN2的数据和接入RN1或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
在Un1口,宿主基站与RN2的协议栈架构相对等,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SDAP层、自适应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GTP-U层用于在Un1口上为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GTP-U数据包中携带隧道标识,与该UE的会话连接对应;UDP层和IP层用于承载和传输GTP-U数据包;SDAP层用于标识会话连接、数据流、QoS参数等,也可配置为透传;自适应层可以用于标识该UE的GTP-U数据包,即若Un1口的同一个DRB上同时承载了以下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或至少多种的组合:RN1的数据,接入RN1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接入RN1的UE的GTP-U数据包,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以及接入RN2的UE的GTP-U数据包,自适应层可以添加相应标识(例如RN1的标识、RN2的标识、UE标识、消息类型等),用于区分RN1的数据、RN2的数据和接入RN1或RN2的UE的NGAP(或XnAP)消息或GTP-U数据包。在NG-U接口上,宿主基站的协议栈与普通基站的相同,功能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与单跳RN网络架构不同,多跳RN网络架构中,需要中间RN节点为下一跳RN下的UE进行信令和数据的转发,例如图16中,中间RN节点可以为RN1。在信令和/或数据的转发过程中,中间RN节点需要进行UE标识的转换,例如RN1对Un2和Un1口上的UE标识进行映射。
此外,中间RN节点将下一跳RN发来的信令和/或数据转发给宿主基站时,需要添加下一跳RN的标识,用于宿主基站识别该RN。相应的,宿主基站将发给中间RN节点的下一跳RN的信令和/或数据给中间RN节点时,添加下一跳RN标识,用于指示中间RN节点,该信令和/或数据需要发送给下一跳RN。
或者,中间RN节点将下一跳RN服务的UE发来的信令和/或数据转发给宿主基站时,需要添加下一跳RN的标识以及UE标识,用于宿主基站识别该RN,以及该RN下的UE。相应的,宿主基站将发给中间RN节点的下一跳RN服务的UE的信令和/或数据给中间RN节点时,添加下一跳RN标识以及UE标识,用于指示中间RN节点,该信令和/或数据需要发送给下一跳RN。同时中间RN节点把上述信令和/或数据转发给下一跳RN时,增加下一跳RN服务的UE的标识,用于指示下一跳RN识别自身服务的UE。
基于图1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不限于该协议栈架构),图17示出了UE接入网络的控制面连接建立的流程,包括:
1701、UE随机接入RN2,并和RN2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例如RRC连接)。
1702、UE向RN2发送用于请求CN注册的第一NAS消息。
示例性的,该第一NAS消息可以为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消息。
可选的,该第一NAS消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例如,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703、RN2向RN1发送第一消息,用于表示有新UE接入,发起CN注册,该第一消息携带上述第一NAS消息。
示例性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例如初始UE消息。
可选的,RN2在上述第一消息中携带RN2为UE分配的UE ID(例如,该UE ID可以为RN2 UE NGAP ID-Un2),该UE ID用于在Un2接口识别该UE。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经过自适应层,增加UE标识、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然后送入下层协议栈。该UE标识用于识别该UE,该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该消息为UE的控制面消息,例如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承载在RN2的Un2口上的DRB上。若Un2口上有多个DRB,则具体使用的DRB的DRB ID可以由RN1指定,或者由宿主基站指定,或者由OAM指定,或者由RN2自己决定。
1704、RN1基于第一消息,向宿主基站发送第二消息,用于表示有新UE接入,发起CN注册,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一NAS消息。示例性的,该第二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例如初始UE消息。
可选的,RN1在上述第二消息中携带RN1为UE分配的UE ID(例如,该UE ID可以为RN1 UE NGAP ID-Un1),该UE ID用于在Un1接口识别该UE。
可选的,RN1建立第一消息中RN2为UE分配的UE ID与RN1为该UE分配的UE ID的映射关系,即RN2 UE NGAP ID-Un2与RN1 UE NGAP ID-Un1对应同一个UE。
可选的,RN1接收第一消息,根据通过自适应层获取到的该第一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类型指示信息可知该消息为NGAP消息,从而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将该第一消息发送到NGAP层,获取生成第二消息的必要信息(例如第一NAS消息)。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经过自适应层,增加RN2标识、UE标识、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然后送入下层协议栈。该RN2标识用于识别该消息来自于RN2,该UE标识用于识别该UE,该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该消息为UE的控制面消息,例如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承载在RN1的Un1口上的DRB上。若Un1口上有多个DRB,则具体使用的DRB的DRB ID可以由宿主基站指定,或者由OAM指定,或者由RN1自己决定。
1705、宿主基站基于第二消息,生成UE的初始UE消息,发给CN相应的控制面实体(例如核心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简称AMF))。该初始UE消息用于表示该消息中包含该UE的第一个上行(uplink,简称UL)NAS消息。示例性的,该初始UE消息为一个NGAP消息,该NGAP消息中包含宿主基站为UE分配的用于NG-C接口的UE ID,例如,该UE ID可以为NB UE NGAP ID。
可选的,宿主基站建立第二消息中RN1为UE分配的UE ID与宿主基站为该UE分配的NG-C接口的UE ID之间的映射关系,即RN1 UE NGAP ID-Un1与NB UE NGAP ID对应同一个UE。
可选的,宿主基站接收第二消息,通过第二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信息类型指示信息可知该消息为NGAP消息,和/或通过第二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UE标识得知该消息为UE相关消息,和/或通过第二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RN2标识得知该消息为RN2相关消息。
1706、CN与UE之间进行认证和安全配置。
步骤1706为可选的步骤。
1707、CN通过NGAP消息通知宿主基站为该UE建立必要的上下文。
示例性的,该NGAP消息可以为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消息。
可选的,该NGAP消息中包含CN控制面实体(例如AMF)为该UE分配的UE ID,例如,该UE ID可以为AMF UE NGAP ID,该UE ID用于在NG-C接口上识别该UE。
需要说明的是,若CN通过该UE的注册,则需要通过第二NAS消息回复该UE注册成功,该第二NAS消息可以为附着接受(attach accept)消息,该第二NAS消息可以携带在该NGAP消息中。
1708、宿主基站接收来自CN的NGAP消息,并基于该NGAP消息生成第三消息发送给RN1。
第三消息中携带第二NAS消息。示例性的,第三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例如,初始上下文配置请求消息。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中携带宿主基站为该UE在Un1接口上分配的UE ID,例如,该UEID可以表示为NB UE NGAP ID-Un1。
可选的,宿主基站建立以下UE标识中的至少两种之间的关联关系:CN控制面实体为该UE分配的UE标识、宿主基站为该UE在NG-C接口上分配的标识、宿主基站为该UE在Un1口上分配的标识、RN1为该UE在Un1口上分配的标识。即AMF UE NGAP ID、NB UE NGAP ID、NBUE NGAP ID-Un1、RN1 UE NGAP ID-Un1对应同一个UE。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经过自适应层,增加以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RN2标识、UE标识、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然后送入下层协议栈。RN2标识用于标识该消息中的全部或部分(至少包括第二NAS消息)需要发往RN2,该UE标识用于识别该RN2下的UE,该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该消息为UE的控制面消息,例如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承载在Un1口上RN1的DRB上,例如与第二消息采用相同的DRB。若Un1口上RN1有多个DRB,则具体使用的DRB的DRB ID可以由宿主基站指定,或者由OAM指定,或者由RN1自己决定。
1709、RN1基于第三消息,生成第四消息发送给RN2,该第四消息中携带第二NAS消息。
示例性的,第四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例如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可选的,该第四消息中携带RN1为该UE在Un2接口上分配的UE ID,例如RN1 UENGAP ID-Un2。
可选的,RN1建立以下UE标识中的至少两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宿主基站为该UE在Un1口上分配的标识、RN1为该UE在Un1口上分配的标识、RN1为该UE在Un2口上分配的标识、RN2为该UE在Un2口上分配的标识。即NB UE NGAP ID-Un1、RN1 UE NGAP ID-Un1、RN1 UENGAP ID-Un2、RN2 UE NGAP ID-Un2对应同一个UE。
可选的,RN1接收第三消息,通过第三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信息类型指示信息可知该消息为NGAP消息,和/或通过第三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UE标识得知该消息为UE相关消息,和/或通过第三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RN2标识得知该消息为RN2相关消息。例如,RN1得知该消息为NGAP消息,从而将该消息送至NGAP层处理,获取生成第四消息的必要信息(例如第二NAS消息)。RN1获取该消息中的RN2标识,从而在Un2口上将第四消息发给该RN2标识对应的RN。RN1获取该消息中的UE标识,从而在第四消息中携带该UE标识。
可选的,该第四消息经过自适应层,增加以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UE标识、消息类型,然后送入下层协议栈。该UE标识用于识别该RN2下的UE,该信息类型指示信息用于表示该消息为UE的控制面消息,例如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四消息承载在Un2口上RN2的DRB上,例如与第一消息采用相同的DRB。若Un2口上RN2有多个DRB,则具体使用的DRB的DRB ID可以由RN1指定,或者由宿主基站指定,或者由OAM指定,或者由RN2自己决定。
1710、RN2接收来自RN1的第四消息,将其中的第二NAS消息发送给UE,用于指示UE在CN注册成功。示例性的,该第二NAS消息可以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发送。
可选的,RN2建立以下UE标识中的至少两种之间的关联关系:RN1为该UE在Un2口上分配的标识、RN2为该UE在Un2口上分配的标识、RN2为该UE在Uu口分配的标识,例如,该标识可以表示为(例如Uu空口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Uu,简称C-RNTI-Uu)。例如RN1 UE NGAP ID-Un2、RN2 UE NGAP ID-Un2、C-RNTI-Uu对应同一个UE。
可选的,RN2接收第四消息,通过第四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信息类型指示信息可知该消息为NGAP消息,和/或通过第四消息中自适应层中携带的UE标识得知该消息为UE相关消息。例如,RN2将该消息传递到NGAP层协议栈处理,获取其中的第二NAS消息。随后将第二NAS消息通过与UE通信的Uu口协议栈处理,通过对应的RRC消息发送给该UE标识对应的UE。
1711、UE生成第三NAS消息,用于发送给CN表示完成注册。
具体的,第三NAS消息通过Uu口发送给RN2,由RN2通过Un2口发送给RN1,由RN1通过Un1口发送给宿主基站,由宿主基站通过NG-C接口发送给CN。
基于图16所示的用户面协议栈,在NG-U接口上,接入RN2的UE的用户面数据以会话(session)为粒度传输,示例性的,在NG-U接口上为该会话建立专属的GTP-U传输隧道,并标识对应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简称TEID),该会话中包含的QoSflow(QoS流)的标识以QoS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简称QFI)的形式携带在GTP-U包头上,CN/宿主基站可以通过TEID识别出该UE的该会话的数据。在Un1口上,该UE的用户面数据承载在RN1的DRB上,该会话中的数据(可以以会话为粒度,或以QFI为粒度)与Un1口上RN1的DRB的映射关系可以由宿主基站自己决定或者由OAM配置。在Un2口上,该UE的用户面数据承载在RN2的DRB上,该会话中的数据(可以以会话为粒度,或以QFI为粒度,或以Un1口上RN1的DRB为粒度)与Un2口上RN2的DRB的映射关系可以由RN2自己决定,或者由RN1决定,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或者由OAM配置等。在Uu口上,该UE的用户面数据承载在Uu口以DRB为粒度进行传输,RN2需要为其配置用于该DRB传输的PDCP实体、RLC实体、逻辑信道等。具体的,对于下行,RN1需要完成Un1口数据到Un2口数据的映射,RN2需要完成Un2口数据到Uu口数据的映射。对于上行,RN2需要完成Uu口数据到Un2口数据的映射,RN1需要完成Un2口数据到Un1口数据的映射。
示例性的,图18示出为RN配置会话ID和QFI到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services code point,简称DSCP)(或者DRB到DSCP)的映射关系,以及与DSCP对应的数据包过滤器,从而可以令RN进行其连接的两个空口的数据包承载的转换。
对于上行,如图18所示,
UE在Uu口建立了3个DRB。其中DRB1用于传输会话1的QFI1和QFI2,DRB2用于传输会话1的QFI3,DRB3用于传输会话2的QFI1和QFI2。
RN2配置了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例如会话1的QFI1对应DSCP1,会话1的QFI2和QFI3对应DSCP2,对于在Uu口接收到的数据包,RN2的基站部分通过读取会话ID和QFI(例如SDAP包头)得知会话ID和QFI,从而在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将数据包传给RN2的UE部分;或者,RN2配置了Uu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例如Uu口的DRB3对应DSCP3,RN2的基站部分将从Uu口接收的数据包,根据其所属DRB的标识在数据包的GTP/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发送给RN2的UE部分。
RN2配置了一组或多组数据包过滤器(例如,业务流模板(traffic flowtemplate,简称TFT)),目的是将标识了不同DSCP的数据包映射到Un2口相应的DRB上去,例如,TFT1功能是将DSCP1和DSCP2映射到DRB1,TFT2的功能是将DSCP3映射到DRB2。
可选的,上述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或者Uu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包过滤器可以由RN2基于数据包的QoS参数自行决定,或者由RN1配置,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或者由OAM配置。
RN1配置了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例如会话1的QFI1和QFI2对应DSCP1,会话1的QFI3对应DSCP2,会话2的QFI1对应DSCP3,会话2的QFI2对应DSCP4,对于在Un2口接收到的数据包,RN1的基站部分通过读取会话ID和QFI(例如GTP-U包头)得知会话ID和QFI,从而在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将数据包传给RN1的UE部分;或者,RN1配置了Un2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RN1的基站部分将从Un2口接收的数据包,根据其所属DRB的标识在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发送给RN1的UE部分;或者RN1配置了Un2口数据包DSCP与Un1口数据包DSCP的映射关系,RN1的基站部分在Un2口接收数据,通过读取数据包的IP头获取Un2口的DSCP标识,根据映射关系,将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Un1口的DSCP后将数据包传给RN1的UE部分。
RN1配置了一组或多组数据包过滤器,目的是将标识了不同DSCP的数据包映射到Un1口的相应DRB上去。
可选的,上述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或者Un2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或者Un2口数据包DSCP与Un1口数据包DSCP的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包过滤器可以由RN1基于数据包的QoS参数自行决定,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或者由OAM配置。
对于下行,在Un1口,发给UE的用户面数据如何映射到RN1的DRB上可以由宿主基站内部调度实现,或者由OAM配置映射关系;在Un2口,发给UE的用户面数据如何映射到RN2的DRB上可以由RN1的基站部分内部调度实现,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映射关系,或者由OAM配置映射关系;在Uu口,发给UE的用户面数据如何映射到UE的DRB上可以由RN2的基站部分内部调度实现,或者由RN1配置映射关系,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映射关系,或者由OAM配置映射关系。宿主基站内部调度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基于映射关系的数据发送过程与上行类似,以RN1的操作为例,如图19所示,具体流程包括:
RN1配置了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例如会话1的QFI1和QFI2对应DSCP1,会话1的QFI3对应DSCP2,会话2的QFI1对应DSCP3,会话2的QFI2对应DSCP4,对于在Un1口接收到的数据包,RN1的UE部分通过读取会话ID和QFI(例如GTP-U包头、SDAP包头、自适应层包头)得知会话ID和QFI,从而在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将数据包传给RN1的基站部分;或者,RN1配置了Un1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RN1的UE部分将从Un1口接收的数据包,根据其所属DRB的标识在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DSCP标识后发送给RN1的基站部分;或者RN1配置了Un1口数据包DSCP与Un2口数据包DSCP的映射关系,RN1的UE部分在Un1口接收数据,通过读取数据包的IP头获取Un1口的DSCP标识,根据映射关系,将数据包的IP头上标识对应的Un2口的DSCP后将数据包传给RN1的基站部分。
RN1配置了一组或多组数据包过滤器,目的是将标识了不同DSCP的数据包映射到Un2口的相应DRB上去。
可选的,上述会话ID和QFI与DSCP的映射关系(或者Un1口DRB与DSCP的映射关系,或者Un1口数据包DSCP与Un2口数据包DSCP的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包过滤器可以由RN1基于数据包的QoS参数自行决定,或者由宿主基站配置,或者由OAM配置。
为了打通该UE的用户面数据传输,需要为其配置NG-U数据传输隧道、Un1 RN1DRB、Un2 RN2DRB、以及Uu UE DRB。还需要宿主基站、RN1、RN2获取数据转发的映射规则,因此在图20中给出了UE的用户面配置流程。
2001、CN发送第五消息给宿主基站,用于请求为UE的会话配置资源。示例性的,该第五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例如分组数据单元会话建立请求(packet data unit sessionresource setup request)、分组数据单元会话修改请求(packet data unit sessionmodify request)。
可选的,该第五消息中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CN用户面实体分配的TEID、CN用户面实体传输层地址(例如IP地址、端口号)、会话ID、QFI、QoS参数、NAS消息。
2002、宿主基站基于第五消息,生成第六消息发送给RN1,用于请求为该UE的会话配置Un1 DRB。其中,第六消息携带UE标识(例如RN1分配的、宿主基站分配的、或Un1口上统一的标识)。示例性的,该第六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六消息中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宿主基站在Un1口为该UE的会话分配的TEID、宿主基站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例如IP地址、端口号)、会话ID、QFI、QoS参数、Un1 RN1 DRB配置信息、Un2 RN2 DRB配置信息、会话与Un1 RN1 DRB的对应关系、QFI与Un1 RN1 DRB的对应关系、会话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QFI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Un1 RN1 DRB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NAS消息。
2003、RN1基于第六消息,生成第七消息发送给RN2,用于请求为该UE的会话配置Un2 DRB。其中,第七消息携带UE标识(例如RN1分配的、RN2分配的、或Un2口上统一的标识)。示例性的,该第七消息可以为NGAP消息。
可选的,该第七消息中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RN1在Un2口为该UE的会话分配的TEID、RN1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例如IP地址、端口号)、会话ID、QFI、QoS参数、Un2 RN2 DRB配置信息、会话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QFI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Un1 RN1 DRB与Un2 RN2 DRB的对应关系、NAS消息。
2004、RN2基于第七消息生成第八消息,通过Uu口发送给UE,用于请求为该UE配置Uu UE DRB。其中,第八消息携带UE标识(例如C-RNTI)。示例性的,该第八消息可以为RRC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该第八消息中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DRBID、会话ID、QFI、QoS参数、DRB配置信息、NAS消息。
2005、可选的,UE通过Uu口发送配置成功消息给RN2。RN2通过Un2口发送配置成功消息给RN1,其中携带UE标识,以及RN2在Un2口分配的TEID和传输网络层(transportnetwork layer,简称TNL)地址。RN1通过Un1口发送配置成功消息给宿主基站,其中携带UE标识,以及RN1在Un1口分配的TEID和TNL地址。宿主基站通过NG-C接口发送配置成功消息给CN,其中携带UE标识,以及宿主基站在NG-C接口分配的TEID和TNL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图20所示的用户面配置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图17所示的接入流程一同完成,例如,第五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携带在步骤1707中的NGAP消息中,第六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携带在图17中所示的第三消息中,第七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携带在图17中所示的第四消息中,第八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与图17所示的第二NAS消息位于同一个消息中。
具体的,以图16所示的协议栈为例,Un2口中RN2的DRB可能同时承载RN2自己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消息,接入RN2的UE的用户面数据(例如标识GTP-U的TEID),因此,对于上行,当RN2将上述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发送给RN1时,需要进行相应标识。示例性的,通过自适应层标识消息类型(例如RN2数据、UE的NGAP消息、UE的GTP-U格式的数据包),并增加UE标识和/或RN2的标识。同理,对于Un2口的下行,当RN1将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RN2的DRB发送给RN2时,也需要进行相应标识,示例性的,通过自适应层标识消息类型,并增加UE标识和/或RN2的标识。类似的,对于Un1口,RN1的DRB可能同时承载RN1自己的数据,接入RN1的UE的NGAP消息,接入RN1的UE的用户面数据,以及RN2的数据,接入RN2的UE的NGAP消息,接入RN2的UE的用户面数据,因此,对于上行,当RN1将上述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发送给宿主基站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标识。示例性的,通过自适应层标识消息类型(例如RN数据、UE的NGAP消息、UE的GTP-U格式的数据包),并增加UE标识和/或RN标识(例如RN1、RN2)。同理,对于Un1口的下行,当宿主基站将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RN1的DRB发送给RN1时,也需要进行相应标识,示例性的,通过自适应层标识消息类型,并增加UE标识和/或RN标识。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接入装置和接入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接入装置和接入控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2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2101和通信单元2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2103。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接入装置或接入控制装置的结构。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接入装置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网络接入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网络接入装置执行图5中的过程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接入装置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2102用于支持网络接入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第一通信站点通信以获取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网络接入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上述接入控制装置可以为第一RN、第一通信站点(此时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此时宿主基站可以为第一通信站点或与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RN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第一RN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第一RN执行图7中的过程702、703、710、711和714,图8中的过程804,图10中的过程1002,图11中的过程1101,图12中的过程1211、1212和1215,图13中的过程1302、1303和1305,图14中的过程1402,图15中的过程15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RN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2102用于支持第一RN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第一通信站点通信。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第一RN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通信站点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第一通信站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第一通信站点执行图7中的过程701-704、709、711、712、714和715,图8中的过程802和803,图11中的过程1102,图12中的过程1202、1203、1206、1210、1211、1213、1214、1216和1220,图13中的过程1301、1302、1304、1306和1311,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通信站点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2102用于支持第一通信站点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宿主基站通信。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第一通信站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2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宿主基站的结构时,处理单元2101用于对宿主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2101用于支持宿主基站执行图7中的过程705、708、712、713、715和716,图8中的过程801,图10中的过程1001,图12中的过程1201、1202、1204、1205、1207、1209、1217和1219,图13中的过程1307、1308和1310,图15中的过程1503和15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宿主基站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2102用于支持宿主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第一RN通信。存储单元2103用于存储宿主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2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21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2103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单元2101为处理器,通信单元2102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21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接入装置、第一RN和第一通信站点的组成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中继节点。
当图1所示的为网络接入装置的组成示意图时,处理器101对网络接入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网络接入装置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101用于支持网络接入装置执行图5中的过程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网络接入装置执行的动作。
当图1所示的为第一RN的组成示意图时,处理器101对第一RN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一RN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101用于支持第一RN执行图7中的过程702、703、710、711和714,图8中的过程804,图10中的过程1002,图11中的过程1101,图12中的过程1211、1212和1215,图13中的过程1302、1303和1305,图14中的过程1402,图15中的过程15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RN执行的动作。
当图1所示的为第一通信站点的组成示意图时,处理器101对第一通信站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站点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101用于支持第一通信站点执行图7中的过程701-704、709、711、712、714和715,图8中的过程802和803,图11中的过程1102,图12中的过程1202、1203、1206、1210、1211、1213、1214、1216和1220,图13中的过程1301、1302、1304、1306和1311,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通信站点执行的动作。
宿主基站的组成示意图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基站,处理器201对宿主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宿主基站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201用于支持宿主基站执行图7中的过程705、708、712、713、715和716,图8中的过程801,图10中的过程1001,图12中的过程1201、1202、1204、1205、1207、1209、1217和1219,图13中的过程1307、1308和1310,图15中的过程1503和15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宿主基站执行的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组件,收发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电路,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
所述第一RN向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所述第一RN接入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表示所述第一RN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包括:
所述第一RN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获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表示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的信息;
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RN获知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RN获取候选宿主站点列表,所述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宿主基站或RN;
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的通信站点的信号质量信息选择出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所述候选宿主站点列表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站点;
所述第一RN驻留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宿主站点列表包括所述第一RN从运营,管理和维护实体OAM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和/或,所述第一RN通过信号测量获取的至少一个通信站点。
5.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驻留或接入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8.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或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RN接入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RN的跳数,所述第一RN的负载,以及所述第一RN的类型。
10.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三RN接入所述第一RN。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三RN接入所述第一RN,包括:
所述第一RN接收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RN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发送的接入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三RN接入所述第一RN,所述第一通信站点为所述第一RN接入的通信站点,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或宿主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RN的跳数,所述第三RN的负载,以及所述第三RN的类型。
13.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RN从第三RN接收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RN向第一通信站点发送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或与所述第一通信站点连接的宿主基站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三RN接入所述第一RN,所述第一通信站点为所述第一RN接入的通信站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RN的跳数,所述第三RN的负载,以及所述第三RN的类型。
15.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或第二中继节点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站点类型为RN;
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根据所述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通信站点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向第一RN发送所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RN驻留或接入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第一通信站点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第一通信站点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或者,在所述第一通信站点接收第二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第二RN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第二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18.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宿主基站向第一中继节点RN发送所述宿主基站的第一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RN驻留或接入所述宿主基站提供的小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20.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宿主基站接收第一中继节点RN发送的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RN接入所述宿主基站或第一通信站点提供的小区,所述第一通信站点为与所述宿主基站连接的RN。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RN的跳数,所述第一RN的负载,以及所述第一RN的类型。
22.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宿主基站向第一中继节点RN发送所述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RN生成所述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第一RN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第一RN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基站的接入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RN专属小区禁止参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跳数,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总数,所述宿主基站能够承受的负载,所述宿主基站允许接入的RN的类型,以及是否允许接入指示。
25.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宿主基站通过第一中继节点RN接收第三RN发送的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三RN接入所述第一RN。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入控制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RN的跳数,所述第三RN的负载,以及所述第三RN的类型。
27.一种网络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网络接入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8-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13-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接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8-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20-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25-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787135.0A 2017-09-04 2017-09-04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Pending CN109429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7135.0A CN109429232A (zh) 2017-09-04 2017-09-04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EP18849816.6A EP3668137A4 (en) 2017-09-04 2018-08-31 NETWORK ACCESS AND ACCESS CONTROL PROCESS AND DEVICE
PCT/CN2018/103459 WO2019042396A1 (zh) 2017-09-04 2018-08-31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US16/808,001 US11234188B2 (en) 2017-09-04 2020-03-03 Methods of multi-hop relay node ac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7135.0A CN109429232A (zh) 2017-09-04 2017-09-04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232A true CN109429232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1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7135.0A Pending CN109429232A (zh) 2017-09-04 2017-09-04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4188B2 (zh)
EP (1) EP3668137A4 (zh)
CN (1) CN109429232A (zh)
WO (1) WO20190423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9306A (zh) * 2019-10-17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751871A (zh) * 2020-12-30 2021-05-0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07457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宿主网络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4458B2 (en) * 2019-02-26 2023-08-22 Intel Corporation Extensible layered trusted computing base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11239898B1 (en) * 2019-11-19 2022-02-0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Relaying data to multiple access points
US11546137B2 (en) * 2020-02-26 2023-0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a request to initiate a secure data transfer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1184160B2 (en) 2020-02-26 2021-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hannel key loading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1652616B2 (en) 2020-02-26 2023-05-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itializing a local key manager for providing secure data transfer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EP4107975A4 (en) * 2020-03-24 2023-04-05 ZTE Corporation DYNAMIC CHANGING OF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DELIVERY
US11502830B2 (en) * 2020-10-12 2022-11-15 Kyndryl, Inc. Ultrasound split key transmission for enhanced security
WO2022141424A1 (en) * 2020-12-31 2022-07-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Relaying information using one or more relay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527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站入网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68323A (zh) * 2008-09-05 201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站点选择方法、切换方法、接入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29121A (zh) * 2008-10-2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中继方法及其中继站
CN10193212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与网络节点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123480A (zh) * 2010-01-11 201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CN10234825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20866A1 (en) * 2010-01-06 2012-05-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ra-Donor Cell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Type 1 Relay
CN104620635A (zh) * 2012-08-27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站选择
CN105474559A (zh) * 2013-08-19 2016-04-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关联限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055B (zh) * 2006-10-18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方法和多跳中继系统
KR101292578B1 (ko) * 2008-03-10 2013-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플로우를 위한 수락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1610563B (zh) * 2008-06-20 2011-0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的蜂窝网络的准入控制方法及其蜂窝网络系统
WO2010123279A2 (en) * 2009-04-21 2010-10-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tilizing a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797B (zh) * 2009-08-17 2014-01-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准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8270374B2 (en) * 2009-10-02 2012-09-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termining link quality for networks having relays
CN103069860B (zh) * 2010-09-03 2016-08-03 诺基亚通信公司 协作中继系统
CN102404820B (zh) * 2010-09-1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及其实现接入控制的方法
US20130272190A1 (en) * 2010-12-17 2013-10-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Relay Node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33875B (zh) * 2011-06-16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入网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772145B2 (en) * 2017-03-29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formation for backhaul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527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站入网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68323A (zh) * 2008-09-05 201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站点选择方法、切换方法、接入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29121A (zh) * 2008-10-2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中继方法及其中继站
CN10193212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与网络节点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US20120120866A1 (en) * 2010-01-06 2012-05-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ra-Donor Cell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Type 1 Relay
CN102123480A (zh) * 2010-01-11 201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CN10234825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04620635A (zh) * 2012-08-27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站选择
CN105474559A (zh) * 2013-08-19 2016-04-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关联限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9306A (zh) * 2019-10-17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1073314A1 (zh) * 2019-10-17 2021-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689306B (zh) * 2019-10-17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751871A (zh) * 2020-12-30 2021-05-0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07457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宿主网络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34188B2 (en) 2022-01-25
WO2019042396A1 (zh) 2019-03-07
EP3668137A4 (en) 2020-11-11
US20200205067A1 (en) 2020-06-25
EP3668137A1 (en) 202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9232A (zh) 网络接入和接入控制方法、装置
US11510131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391106B1 (ko) 노드 및 통신 방법
CN104685920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275151B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611648B (zh) 一种无线中继设备的中继方法及无线中继设备
CN102802201B (zh) 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方法
CN109246793A (zh)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567686B2 (ja) データ・オフロードのためのパスを確立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781396A (zh)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核心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CN106332155B (zh) 无线接入网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ip报文处理方法
WO2012103779A1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4955172A (zh) 实现移动网络虚拟化方法、控制平台、虚拟化基站和系统
WO202016461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73026A (zh)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262624B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异构配电通信网络架构
US2023037094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324907A (zh) 一种业务承载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536478A (zh)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843783B (zh) 承载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2036315A (zh) 承载映射方法和设备
CN10621180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16176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052197B (zh)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8965087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