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400A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1400A CN109391400A CN201710681955.1A CN201710681955A CN109391400A CN 109391400 A CN109391400 A CN 109391400A CN 201710681955 A CN201710681955 A CN 201710681955A CN 109391400 A CN109391400 A CN 1093914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frequency
- receiving
- transmission
- identifier
- prior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多载频传输时出现丢包,影响传输性能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便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调整接收链,在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多载频传输的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驾驶出行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交通事故的频发。为了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目前,车辆可以通过车对任何事物(vehicle to X,V2X)通信(如: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通信、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network,V2N)通信等)的方式来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或接收信息服务,如:获取其他车辆广播的包括车速、行驶方向、具体位置、是否踩了紧急刹车等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感知视距外的交通状况,从而对危险状况做出预判并进行及时避让。鉴于此,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针对V2X业务特性及传输需求执行了相关的标准,支持基于LTE的V2X直连通信。
但是,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车辆不但可以通过V2X直连通信与周围车辆或人或基础设施交互自身的车速、行驶方向、具体位置、是否踩了紧急刹车等信息,还可以与周围车辆共享传感器数据、视频数据、地图数据等大容量数据,这类业务的数据量相比传统V2X业务数据要更大,要求基于LTE的V2X直连通信技术能够支持为发送端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为了实现V2X直连通信中更高的传输速率,对于一个发送端来说,当业务数据的数量较大时,选择使用多个载频来传输业务数据(即通过将多个载频的传输资源聚合在一起来提升业务数据的传输速率),但是,对于接收端而言,其接收能力有限,当发送端采用多个载频同时发送数据时,很容易导致接收端因能力受限不能完全监听发送端发送数据时的载频的问题,出现大量丢包的现象,严重影响传输性能。例如:如图1所示,发送端使用了载频1和载频2用于发送指定类型的业务数据。对于接收端来说,假定其只有两个接收链,并且分别用来监听载频2和载频3,当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业务感兴趣时,由于接收能力受限,接收端2无法感知载频1在传输感兴趣的业务,其会持续监听载频2和载频3,从而漏听了载频1上的所有业务数据,出现大量丢包的现象,严重影响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解决了现有多载频传输时出现丢包,严重影响传输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采用直连方式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发送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接收端。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为相对概念,发送端是指:向对端发送数据或信息的终端设备,相对的,接收端是指:接收对端发送的数据或信息的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为同一类型的数据,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是同一个数据,也可以是不同的数据。
第一传输载频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不同传输载频,用于承载数据和/或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送端通过多传输载频向对端发送数据时,通过向对端发送指示信息来指明发送端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数据,以便接收端根据该指示信息获知发送端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数据,调整与多传输载频对应的接收链接收相应的数据,避免了接收端漏听载频造成的丢包现象,提升了数据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下述任一方式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方式1: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MAC PDU的格式如图5a所示,可以包含MAC头(MAC header)和MAC负载(MACpayload),MAC payload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 header可以专用MAC子头,该专用MAC子头用于指示MAC payload包含的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在MAC payload中的位置。
其中,上述专用MAC子头可以为专用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y,LCID)。
此外,为了明确MAC PDU的格式、MAC PDU携带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图5a所示的MACPDU还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为了降低信息传输冗余,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至少K(K大于等于1)个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可以作为MAC PDU携带专用子头和第一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至少K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才将上述专用MAC子头和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MAC PDU中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否则,不传输专用MAC子头和第一指示信息。可选择的,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者协议规范化的方式获取K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a所示内容之外,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方式2: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MAC PDU的格式如图5b所示,可以包含MAC头(MAC header)和MAC负载(MACpayload),MAC payload可以包含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 header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此外,为了明确MAC PDU的格式、MAC PDU携带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图5a所示的MAC PDU还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占用MAC头的固定比特位,成为MAC头的固定组成部分,当MAC PDU的版本标识为固定值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必须每次携带在MAC PDU中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即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MAC头的固定比特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当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采用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将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固定比特位填充为0或其他信息,表明第一终端设备不进行多载频传输。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在MAC头中的专用MAC控制元素(MAC ControlElement)携带,该MAC控制元素可以采用专用的逻辑信道标识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图5b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b所示内容之外,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方式3:如图5c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cheduling assignment,SA)数据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SA数据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A数据可以包含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时频资源位置、调整编码方式、业务优先级、传输间隔周期等。
其中,MAC PDU可以包含MAC头和MAC负载,MAC负载可以包含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头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5c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c所示内容之外,SA数据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MAC PDU、或者MAC PDU和SA数据,通过MAC PDU、或者MAC PDU和SA数据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将第一指示信息封装在现有数据格式中进行发送,不用开发新的信息格式来传输第一指示信息,降低了设计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式1-方式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频点信息,该频段信息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如: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对应的索引号。
上述方式1-方式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的比特串,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一一对应,每个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上述方式1-方式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又可以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的信息,而不用指明第一终端设备具体采用哪些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可选的,该信息可以是1位比特(bit)的指示信息,如:可以用比特数0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未采用多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用比特数1表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多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上述方式1-方式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又可以为使用的传输载频个数值,传输载频个数值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个数。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使用K个传输载频,则代表第一终端根据传输优先级使用了前K个传输载频传输。传输载频(包括第二传输载频,也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以及对应的优先级可以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者协议规范化的方式获取。载频个数值可以将第一传输载频计算在内,也可以不将第一传输载频计算在内。
如此,可以采用上述任一方式设计第一指示信息,提高了信息传输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在第一传输载频和第二传输载频上发送的数据可以为同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
可选的,为了表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为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其中,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也可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此时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不相同。
如此,可以在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携带用于指示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信息,以便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直连链路数据时,根据该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出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若是自身感兴趣的业务数据,则将接收到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给上层进行处理,否则,不予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第一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该载频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即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获取到载频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
其中,上述载频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确定传输直连链路数据时采用的传输载频。
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除第一传输载频之外的其他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低于第一传输载频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层或者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或者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或者上层中的至少一个数据缓存量、或者网络指示、或者上层指示、或者其他预定规则确定是否采用除第一传输载频之外的其他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获取到载频配置信息后,依照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如:重要的信息(如第一指示信息)采用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进行传输,以便第二终端设备很好地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上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来指明各传输载频的优先级:
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可以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传输载频标识以及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优先级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传输载频,以及优先级次高的传输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明确哪个传输载频传输哪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载频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传输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将该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直连链路数据在该传输载频上进行传输,同时也可以将该业务标识信息携带在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一起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当业务标识信息携带在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该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从载频配置信息中获取的与传输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如:上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其中,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可以用于指明与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时频资源位置、调整编码方式、业务优先级、传输时间间隔等),以便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SA数据时,根据该SA数据指示的控制信息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上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所述上层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RLC层或者PDCP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除了从上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外,还可以从上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原语信息,其中,该原语信息可以包含用于指示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参数、业务特性等信息,如:可以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等信息,该目标地址可以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具有映射关系。上层下发的每一类直连链路数据都对应至少一个目标地址。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面或上述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该方面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达到与上述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第一终端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第一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储存有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与第一终端设备相应的功能。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采用直连方式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发送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接收端。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为相对概念,发送端是指:向对端发送数据或信息的终端设备,相对的,接收端是指:接收对端发送的数据或信息的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为同一类型的数据,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
第一接收载频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不同接收载频,用于承载数据和/或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接收载频和传输载频为相对概念,接收载频可以指:接收端(即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直连链路数据采用的载频,相对的,传输载频可以指:发送端(即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数据采用的载频。通常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数据采用的传输载频、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直连链路数据时的接收载频可以为同一载频。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送端通过多传输载频向对端发送数据时,通过向对端发送指示信息来指明发送端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数据,接收端根据该指示信息获知发送端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数据,调整与多接收载频对应的接收链接收相应的数据,避免了接收端漏听载频造成的丢包现象,提升了数据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MAC PDU来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MAC PDU的格式如上述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式1或方式2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或者,
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MAC PDU来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SA数据来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A数据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SA数据的格式和MAC PDU的格式与上述方式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MAC PDU、或者MAC PDU和SA数据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即通过现有数据格式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不用开发新的信息格式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降低了设计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频点信息,该频段信息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如: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至少一个接收载频对应的索引号。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的比特串,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一一对应,每个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又可以为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多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信息,而不用指明第二终端设备具体采用哪些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可选的,该信息可以是1位比特(bit)的指示信息,如:可以用比特数0表示第二终端设备未采用多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用比特数1表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多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又可以为使用的接收载频个数值,接收载频个数值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的接收载频的个数。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终端使用K个接收载频,则代表第二终端根据接收优先级使用了前K个接收载频接收。接收载频(包括第二接收载频,也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以及对应的优先级可以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者协议规范化的方式获取。载频个数值可以将第一接收载频计算在内,也可以不将第一接收载频计算在内。
如此,可以采用上述任一方式设计第一指示信息,提高了信息接收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表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为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其中,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为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时,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不相同。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携带的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待接收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若是自身感兴趣的业务数据,则将接收到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给上层进行处理,否则,不予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该载频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即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获取到载频配置信息。
其中,上述载频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载频。如: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低于第一接收载频的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获取到载频配置信息后,依照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如:采用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接收载频接收重要的信息(如第一指示信息),提高数据接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来指明各接收载频的优先级:
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可以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载频标识以及接收载频标识对应的优先级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接收载频,以及优先级次高的接收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明确哪个接收载频接收哪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载频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出该接收载频上接收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携带的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从载频配置信息中识别出的与接收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相同,即上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与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相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与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SA数据,对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可以用于指明与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时频资源位置、调整编码方式、业务优先级、传输时间间隔等)。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以及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面或上述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该方面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达到与上述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第二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第二终端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第二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储存有上述第二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与第二终端设备相应的功能。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载频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第一传输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其中,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可以指:接入网设备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的发送端发送载频配置信息。
如此,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实现终端设备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或者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调整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来指明各传输载频的优先级:
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可以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
如此,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载频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传输载频标识以及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优先级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传输载频,以及优先级次高的传输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明确哪个传输载频传输哪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载频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二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终端设备接收到直连链路数据后,可以根据发送该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出该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从上层获取载频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上层可以为接入网设备的RLC层或PDCP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
如此,可以将载频配置信息携带在RRC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向终端设备发送,提供了信息发送的安全性。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生成单元获取到的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第一传输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其中,接入网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面或上述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该方面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达到与上述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接入网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储存有上述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与接入网设备相应的功能。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载频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其中,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可以指:接入网设备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接收端发送载频配置信息。
如此,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实现终端设备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接收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或者根据该载频配置信息调整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来指明各接收载频的优先级:
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可以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
如此,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载频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接收载频标识以及接收载频标识对应的优先级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接收载频,以及优先级次高的接收载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明确哪个接收载频接收哪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载频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二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终端设备接收到直连链路数据后,可以根据接收该直连链路数据的接收载频对应的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出该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从上层获取载频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上层可以为接入网设备的RLC层或PDCP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
如此,可以将载频配置信息携带在RRC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向终端设备发送,提供了信息发送的安全性。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生成单元获取到的载频配置信息,其中,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其中,接入网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面或上述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该方面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达到与上述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接入网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储存有上述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与接入网设备相应的功能。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载频传输系统,包含:上述方面或者上述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和上述方面或者上述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或者,
上述方面或者上述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上述方面或者上述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以及上述方面或者上述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多载频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AC PDU的组成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MAC PDU的组成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AC PDU和SA数据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多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多载频传输的指示信息,以便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调整接收链来接收相应的数据。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多载频传输的任一通信系统,如:V2X通信系统。其中,V2X通信系统可以采用V2V通信方式或者V2I通信方式或者V2P通信方式或者V2N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下面以图2所示的采用V2V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简化示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进行阐述。
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相互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也可以不处于接入网的覆盖区域,接入网设备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为相对概念,发送端可以指向其他设备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的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接收端可以指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终端设备,此外,图2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2所示功能节点之外,该5G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图2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车辆、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 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 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图2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由多个AN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N节点可以为:接入节点、基站、增强型基站、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某种其它接入网设备。
具体的,图2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含图3所示的部件。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存储器32、收发器33、通信总线34。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面节点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下面结合图3对控制面节点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1是控制面节点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3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其中,处理器3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内的数据,执行控制面节点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的CPU0和CPU1。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控制面节点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器31和处理器3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3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2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34与处理器31相连接。存储器32也可以和处理器31集成在一起。其中,所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31来控制执行。
收发器3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3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可选的,该收发器33可以为射频模块。
通信总线3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尽管未示出,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器、电池、摄像头、蓝牙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当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如: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31可以用于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终端设备中的收发器33可以用于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
当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如:终端设备中的收发器33可以用于从第一接收载频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31可以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其他终端设备采用多个第二接收传输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终端设备中的收发器33可以用于从第二接收传输载频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存储器42、通信接口43、通信总线44。下面结合图4对接入网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41是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4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其中,处理器4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2内的数据,执行接入网设备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所示的CPU0和CPU1。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所示的处理器41和处理器4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44与处理器41相连接。存储器42也可以和处理器41集成在一起。其中,所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41来控制执行。
通信接口4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WLAN等。通信接口4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具体的,该通信接口43可以为射频模块。
通信总线44,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4所示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操作,如:接入网设备中的处理器41生成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第二载频位置信息,接入网设备中的通信接口43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载频配置信息。
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载频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下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设备可对应包含图3或图4所示的组成部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下述方法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覆盖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接入网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如RLC层或者PDCP层或者其他任一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除了从上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外,还可以从上层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原语信息,其中,该原语信息可以包含用于指示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参数、业务特性等信息,如:可以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等信息,该目标地址可以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具有映射关系。上层下发的每一类直连链路数据都对应至少一个目标地址。
步骤502: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传输载频可以为传输载频中传输优先级较高的传输载频。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可以为同一业务类型的数据,也可以为不同业务类型的数据,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为同一数据,也可以为不同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的触发条件。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上层(如MAC层或RLC层或PDCP层或其他层)中的至少一个数据缓存量、或者网络指示、或者上层指示、或者其他预定规则确定是否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步骤503: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传输载频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指示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指: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确定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图5所示方案中,当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传输载频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来指明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获知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调整与多传输载频对应的接收链接收相应的数据,避免了第二终端设备漏听载频造成的丢包现象,提升了数据传输性能。
示例性的,上述步骤502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任一方式:
方式1: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MAC PDU的格式如图5a所示,可以包含MAC头和MAC负载,MAC payload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头可以包含专用MAC子头,该专用MAC子头用于指示MAC负载包含的第一指示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在MAC负载中的位置。
其中,上述专用MAC子头可以为专用LCID。
此外,为了明确MAC PDU的格式、MAC PDU携带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图5a所示的MACPDU还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5a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a所示内容之外,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该方式1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下述任一形式的信息:
(1)第一指示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频点信息,该频段信息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如: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对应的索引号。例如,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为第1-第8的八个传输载频,则可以用索引号1-8作为第一指示信息来标识这八个传输载频。
(2)第一指示信息为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的比特串,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一一对应,每个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选的,可以用比特位上中填充的数字0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采用与该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用数字1表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与该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其中,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预配置可以指:携带在专门的配置信令中的配置,且该配置可以刷新、更改;协议规范可以指:通信协议规定的标准,且该标准无法刷新、更改。
例如,存在第1-第8的八个第二传输载频,且这八个第二传输载频与第一指示信息中的八个比特位一一对应,第1个第二传输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低1位,第2个第二传输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低2位,以此类推,第8个第二传输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高8位,即第k比特对应第k个传输载频,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1、第3、第5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00010101,即比特串的第1位、第3位、第5位填充的比特数为1,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1、第3、第5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3)第一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多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的信息,而不用指明第一终端设备具体采用哪些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的,该信息可以是1位比特(bit)的指示信息,如:可以用比特数0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未采用多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用比特数1表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多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4)第一指示信息为使用的传输载频个数值,传输载频个数值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个数。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使用K个传输载频,则代表第一终端根据传输优先级使用了前K个传输载频传输。
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传输载频(包括第二传输载频,也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以及对应的优先级可以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者协议规范化的方式获取。载频个数值可以将第一传输载频计算在内,也可以不将第一传输载频计算在内。
方式2: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MAC PDU的格式如图5b所示,可以包含MAC头和MAC负载,MAC payload可以包含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 header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此外,为了明确MAC PDU的格式、MAC PDU携带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图5b所示的MAC PDU还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占用MAC头的固定比特位,成为MAC头的固定组成部分,当MAC PDU的版本标识为固定值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必须每次携带在MAC PDU中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即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MAC头的固定比特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当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采用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将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固定比特位填充为0或其他信息,表明第一终端设备不进行多载频传输。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在MAC头中的专用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携带,该MAC CE可以采用专用的逻辑信道标识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图5b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b所示内容之外,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方式2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参照方式1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方式3:如图5c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中,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SA数据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A数据可以包含与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时频资源位置、调整编码方式、业务优先级、传输间隔周期等。
其中,MAC PDU可以包含MAC头和MAC负载,MAC负载可以包含第一直连链路数据,MAC头可以包含版本标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中,版本标识用于标识MAC PDU的格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用于指示MAC PDU携带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图5c仅为MAC PDU的示例图,除图5c所示内容之外,SA数据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MAC PDU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方式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参照方式1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传输和接收为相对概念,传输载频可替换为接收载频,即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的传输载频对于第二终端设备而言为接收载频,因此,对于接收端(即第二终端设备)而言,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一些指示信息,即从第二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式1-方式3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第一指示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频点信息,该频段信息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如: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至少一个接收载频对应的索引号。例如,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为第1-第8的八个接收载频,则可以用索引号1-8作为第一指示信息来标识这八个接收载频。
(2)第一指示信息为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的比特串,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一一对应,每个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至少一个比特位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可选的,可以用比特位上中填充的数字0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采用与该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用数字1表示第一终端设备采用与该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例如,存在第1-第8的八个第二接收载频,且这八个第二接收载频与第一指示信息中的八个比特位一一对应,第1个第二接收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低1位,第2个第二接收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低2位,以此类推,第8个第二接收载频对应八个比特位的高8位,即第k比特对应第k个接收载频,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1、第3、第5个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00010101,即比特串的第1位、第3位、第5位填充的比特数为1,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第1、第3、第5个第二接收载频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3)第一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多接收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的信息,而不用指明第一终端设备具体采用哪些接收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的,该信息可以是1位比特(bit)的指示信息,如:可以用比特数0表示第二终端设备不采用多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用比特数1表示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多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
(4)第一指示信息为使用的接收载频个数值,接收载频个数值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接收载频的个数。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使用K个接收载频,则代表第一终端根据接收优先级使用了前K个接收载频接收。
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接收载频(包括第二接收载频,也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以及对应的优先级可以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者协议规范化的方式获取。载频个数值可以将第一接收载频计算在内,也可以不将第一接收载频计算在内。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可以包括:
当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1)中所述的信息时,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频点信息,识别出频点信息标识的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或者,当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2)中所述的信息时,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比特串中比特位与传输载频的映射关系、以及比特串中每个比特位的数值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采用的第二接收载频。
例如,第k比特对应第k个传输载频,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为00010101时,确定第一终端设备采用第1、第3、第5个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或者,当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3)中所述的信息时,第二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方式获取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接收载频列表,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接收载频列表指示的多个接收载频上搜索直连链路数据,当发现第二接收载频上有相应直连链路数据后,监听第二接收载频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上述接收载频列表包含:至少一个接收载频,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从接入网设备获取到接收载频列表。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预先从接入网获取了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接收载频列表包含的接收载频为载频1、载频2、载频3,第一终端设备当前在载频1上发送直连链路数据,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增加载频2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其在载频1发送的MAC PDU中携带了第一指示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根据接收载频列表开始在载频1、载频2、载频3上接收直连链路数据,最终发现载频1、载频2上有相应的直连链路数据,则后续持续监听载频1、载频2来接收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的,在图5所示方案中,为了表明第一传输载频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以及第二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第一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即表示这两个直连链路数据为同类型的直连链路数据。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业务标识信息识别出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若第二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为自身感兴趣的业务类型,则在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否则放弃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具体的,第二终端设备如何调整自身接收链接收某种指定类型业务的方法,本发明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二终端设备还可以对感兴趣的业务进行优先级排序,根据业务优先级顺序接收直连链路数据。例如,对业务类型为1的直连链路数据的兴趣要大于业务类型为2的直连链路数据,假设业务类型为1的直连链路数据在载频1和载频2上发送,业务类型为2的直连链路数据在载频3上发送,当第二终端设备只能接收两个载频上的直连链路数据时,当第二终端设备获得业务类型为1的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后,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知业务类型为1的直连链路数据在多个载频发送时,第二终端设备根据业务优先级顺序以及自身的接收能力放弃接收业务类型为2的直连链路数据,而在载频1和载频2上接收业务类型为1的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的,为了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合适的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图5所示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其中,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第一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除第一传输载频之外的其他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低于第一传输载频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载频配置信息,该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即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
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确定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时采用的传输载频。上述传输载频信息中的各载频标识可以为传输载频的频点,还可以为传输载频的索引号。
具体的,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可以为下述(a)(b)(c)(d)中的任一种信息:
(a)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的传输载频标识可以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当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采用排在最前面的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第1-第8八个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标识为1-8,且这八个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传输载频标识的排序为12345678。
(b)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的传输载频标识还可以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当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采用排在最后面的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第1-第8八个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标识为1-8,且这八个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传输载频标识的排序为87654321。
(c)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各个传输优先级标识用于标识该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的优先级;
当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传输优先级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例如,第1-第8八个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标识为1-8,且这八个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设置从A-H八个传输优先级标识,A-H八个传输优先级标识所标识的传输优先级按照从A-H的顺序依次降低,字母A对应传输载频标识1,字母B对应传输载频标识2,字母C对应传输载频标识3,字母D对应传输载频标识4,字母E对应传输载频标识5,字母F对应传输载频标识6,字母G对应传输载频标识7,字母H对应传输载频标识8。
(d)上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当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后,将第三业务标识携带在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将第四业务标识携带在传输优先级次高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即上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获取到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后,依照第一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如:重要的信息(如第一指示信息)采用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进行传输,以便第二终端设备很好地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可选的,为了便于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合适的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图5所述方案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其中,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低于第一接收载频的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载频配置信息确定接收直连链路数据的载频,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二载频配置信息,该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中,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
具体的,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可以参照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为下述任一种信息:
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的接收载频标识可以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当第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采用排在最前面的接收载频标识对应的接收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第1-第8八个接收载频对应的接收标识为1-8,且这八个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接收载频标识的排序为12345678。
或者,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的接收载频标识还可以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当第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采用排在最后面的接收载频标识对应的接收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第1-第8八个接收载频对应的接收标识为1-8,且这八个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接收载频标识的排序为87654321。
或者,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各个接收优先级标识用于标识该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的优先级;
当第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后,确定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来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接收优先级可以为数字、或者字母、或者其他标识符,如:用数字1或者字母A标识最高优先级。例如,第1-第8八个接收载频对应的接收标识为1-8,且这八个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第1个到第8个依次降低,则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设置从A-H八个接收优先级标识,A-H八个接收优先级标识所标识的接收优先级按照从A-H的顺序依次降低,字母A对应接收载频标识1,字母B对应接收载频标识2,字母C对应接收载频标识3,字母D对应接收载频标识4,字母E对应接收载频标识5,字母F对应接收载频标识6,字母G对应接收载频标识7,字母H对应接收载频标识8。
或者,上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第一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当第二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后,将第三业务标识携带在接收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接收载频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将第四业务标识携带在接收优先级次高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中,即上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可以为第四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获取到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后,依照第二载频配置信息采用合适的接收载频接收直连链路数据,如:重要的信息(如第一指示信息)采用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接收载频进行接收,以便第二终端设备很好地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提高数据接收性能。
可选的,为了便于第二终端设备解调接收到的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图5所示方案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其中,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可以用于指明与第二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如时频资源位置、调整编码方式、业务优先级、传输时间间隔等),以便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SA数据时,根据该SA数据指示的控制信息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的,图5所示方案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SA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SA数据,对从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到的第二直连链路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根据SA数据对直连链路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上述可选步骤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载频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载频配置信息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载频配置信息,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的载频配置信息,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第二载频配置信息如图5所示方案中的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第二载频配置信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可以同时向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也可以先后向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载频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602:第一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第二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载频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或者系统消息接收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第二载频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接收载频配置信息,也可以先后接收载频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603: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步骤603可参照步骤501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4,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在第一传输载频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在第一传输载频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确定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在第一传输载频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如何根据第一载频配置信息确定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第一传输载频可参照图5所示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5: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载频配置信息从第一传输载频接收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和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上接收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步骤605可参照步骤503执行,在不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方案中,步骤601、步骤602、步骤603可以不限于图6所示的执行顺序,可选的,步骤601和步骤602也可以在步骤603之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第一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7所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获取单元70、发送单元71;
其中,获取单元70,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设备执行图5所示步骤501、图6中的步骤602、603。
发送单元71,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步骤502,图6中的步骤60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和通信模块81。
处理模块80用于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80用于支持该装置执行图5中的步骤501、图6中的步骤6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81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82,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80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81可以是收发器、或者收发电路等。存储模块82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80为处理器,通信模块81为收发器,存储模块82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的装置。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9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0、获取单元91;
其中,接收单元90,用于支持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图5所示步骤503,图6所示步骤605。
获取单元91,用于支持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10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和通信模块101。
处理模块100用于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00用于支持装置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01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02,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00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01可以是收发器、或者收发电路等。存储模块102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00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01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02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的装置。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生成单元110、发送单元111;
其中,生成单元110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发送单元111,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图6所示步骤60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多载频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如图1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20和通信模块121。
处理模块120用于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20用于支持该装置执行获取载频配置信息的功能。通信模块121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22,用于存储该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20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2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22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20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21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122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4所示的装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4)
1.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PDU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MAC PDU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A数据中,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MAC PDU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SA数据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比特串;
其中,所述比特串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每个所述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所述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频点信息;
其中,所述频点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对应的索引号,所述频点信息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括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除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之外的其他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11.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PDU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MAC PDU来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A数据中,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MAC PDU来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SA数据来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比特串;
其中,所述比特串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每个所述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所述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频点信息;
其中,所述频点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载频对应的索引号,所述频点信息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含第一业务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含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接收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21.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23.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25.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载频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PDU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MAC PDU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A数据中,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MAC PDU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发送所述SA数据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比特串;
其中,所述比特串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每个所述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所述比特位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频点信息;
其中,所述频点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载频对应的索引号,所述频点信息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括第一业务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括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业务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标识的传输载频上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采用除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之外的其他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时,根据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传输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第二传输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35.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发送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PDU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MAC PDU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调度分配SA数据中,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包含在MAC PDU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MAC PDU来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SA数据来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比特串;
其中,所述比特串包含至少一个比特位,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预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的,或所述至少一个比特位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对应关系为协议规范的;
每个所述比特位携带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所述比特位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发送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频点信息;
其中,所述频点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的载频标识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载频对应的索引号,所述频点信息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
39.根据权利要求36-3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含第一业务标识信息,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所在的MAC PDU包含第二业务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40.根据权利要求35-39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还包括: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到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每个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标识的接收载频上接收的直连链路数据的业务类型;
其中,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四业务标识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业务类型标识,优先级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和流标识。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业务标识信息中的任一业务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业务标识信息相同。
44.根据权利要求40-43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第一接收载频上接收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载频配置信息采用接收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接收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数据。
45.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生成单元获取到的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传输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中的任一第二传输载频。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传输载频标识按照传输载频的传输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传输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传输优先级。
47.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载频配置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生成单元获取到的载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载频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第一接收载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所述第一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中的任一第二接收载频。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中各接收载频标识按照接收载频的接收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或者,
所述载频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第一接收载频标识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载频标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高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中任一第二接收优先级标识对应的接收优先级。
49.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5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51.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5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53.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5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载频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1955.1A CN109391400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PCT/CN2018/100107 WO2019029739A1 (zh) | 2017-08-10 | 2018-08-10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18845077.9A EP3595227B1 (en) | 2017-08-10 | 2018-08-10 | Multi-carrier-frequenc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16/662,638 US20200059982A1 (en) | 2017-08-10 | 2019-10-24 | Multi-carrier based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1955.1A CN109391400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1400A true CN109391400A (zh) | 2019-02-26 |
CN109391400B CN109391400B (zh) | 2020-08-14 |
Family
ID=6527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81955.1A Active CN109391400B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59982A1 (zh) |
EP (1) | EP3595227B1 (zh) |
CN (1) | CN109391400B (zh) |
WO (1) | WO201902973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3647A (zh) * | 2019-12-30 | 2020-04-28 |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块链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WO2022017173A1 (zh) * | 2020-07-24 | 2022-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直连链路、无线局域网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23060559A1 (zh) * | 2021-10-15 | 2023-04-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30362921A1 (en) * | 2020-02-05 | 2023-11-09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Coverage enhancement method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1045A (zh) * | 2009-06-11 | 2012-05-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受限的ue的数据优先级排序 |
CN102652451A (zh) * | 2010-01-08 | 2012-08-2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通信的方法 |
CN105830523A (zh) * | 2013-12-03 | 2016-08-03 | 苹果公司 |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
WO2016175639A1 (ko) * | 2015-04-30 | 2016-1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63816A1 (ko) * | 2015-04-08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신호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926030B (zh) * | 2015-08-24 | 2021-06-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收发v2x信号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2017
- 2017-08-10 CN CN201710681955.1A patent/CN109391400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10 WO PCT/CN2018/100107 patent/WO2019029739A1/zh unknown
- 2018-08-10 EP EP18845077.9A patent/EP35952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4 US US16/662,638 patent/US2020005998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1045A (zh) * | 2009-06-11 | 2012-05-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受限的ue的数据优先级排序 |
CN102652451A (zh) * | 2010-01-08 | 2012-08-2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通信的方法 |
CN105830523A (zh) * | 2013-12-03 | 2016-08-03 | 苹果公司 | 利用载波聚合来进行装置到装置通信 |
WO2016175639A1 (ko) * | 2015-04-30 | 2016-1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3647A (zh) * | 2019-12-30 | 2020-04-28 |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块链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1083647B (zh) * | 2019-12-30 | 2021-08-17 | 广州数源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块链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WO2022017173A1 (zh) * | 2020-07-24 | 2022-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直连链路、无线局域网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23060559A1 (zh) * | 2021-10-15 | 2023-04-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95227A1 (en) | 2020-01-15 |
CN109391400B (zh) | 2020-08-14 |
EP3595227A4 (en) | 2020-05-20 |
US20200059982A1 (en) | 2020-02-20 |
WO2019029739A1 (zh) | 2019-02-14 |
EP3595227B1 (en) | 2021-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30696B (zh) | 一种侧行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2262395B2 (en) |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
CN11175729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
KR20170034023A (ko) | V2x 통신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EP4057719A1 (en) | Positioning method us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 |
CN11138574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09391400B (zh) |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7113803B (zh) |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 |
JP7317141B2 (ja) |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
CN111345083B (zh)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7532643B2 (ja) | ロング物理サイド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チャネル(psfch)フォーマットによるpsfchレンジ拡張 | |
CN105934987B (zh) | 一种车联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064802A1 (ja) |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 | |
CN107041001A (zh) | 通信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1526488B (zh) | 发送、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630738A (zh) |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4406171A1 (en) | Sidelin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slot with multiple mini-slots and a feedback channel | |
CN111866793A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与系统 | |
CN115001633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8476229B (zh)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
CN11442465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367702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215373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8474790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321477A (zh) |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