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342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1342B CN109391342B CN201710664220.8A CN201710664220A CN109391342B CN 109391342 B CN109391342 B CN 109391342B CN 201710664220 A CN201710664220 A CN 201710664220A CN 109391342 B CN109391342 B CN 1093913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data
- terminal
- formula
- frequency
- frequency do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92220 Echovirus E2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4238 I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51—Orthogonal g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对上行数据的加扰和解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蜂窝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终端在发送上行数据之前,需要先建立与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然后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若基站允许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则会向该终端发送调度指令,最后该终端在该调度指令指示的时频资源上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这样的传输流程可以称为调度传输。调度传输有如下两个缺点:一、时延比较大,该时延具体指从终端确定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到终端从空口将上行数据发送出去的时延;二、当某段时间内有上行数据发送需求的终端数量非常多时,用于发送调度请求和调度信令的上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消耗将非常大,会浪费较多网络开销(如功率、空口资源等)。在调度传输中,基站可以通过与某个终端交互调度请求和调度信令来获知与该某个终端相关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该某个终端使用与该某个终端相关的C-RNTI等信息对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加扰,将信号随机化,进而减少对邻小区的干扰。该基站接收到该加扰后的数据后同样使用与该某个终端相关的C-RNTI等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以解析出该某个终端需要发送的上行数据。
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是已经明确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5G)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该场景中的终端数量庞大,终端的业务类型以小数据包业务为主且对时延有一定的要求。这种场景中,免调度传输(Grant-Free Transmission)被认为是一种优于调度传输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免调度传输的思想是上行数据“即来即走”,即终端确定有上行数据要发送时,不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也不必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度指令,而是直接将该上行数据经过处理后发送给基站。由于终端与基站之间没有交互调度请求和调度指令,因此基站在接收到某个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也不知道该上行数据来自哪个终端。因此,该基站与该某个终端之间无法根据与该某个终端相关的C-RNTI 对传输的上行数据进行加扰和解扰。在免调度传输的场景中,如何对传输的上行数据加扰和解扰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真正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对上行数据的加扰和解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该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其中,该收发器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指令来控制该收发器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该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其中,该收发器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指令来控制该收发器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存储器、该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含该芯片系统的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存储器、该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含该芯片系统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其中:该终端为第三方面或者第五方面所描述的终端;该网络设备为第四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描述的网络设备。
在以上描述的各个方面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无线资源包括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的频域、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导频、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扩频序列和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交织图样中至少一项。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无线资源包括该时频资源;或者该无线资源包括该导频;或者该无线资源包括该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导频;或者该无线资源包括该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扩频序列;或者该无线资源包括该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交织图样。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无线资源包括该导频时,该加扰序列的生成序列初值Cinit满足公式一或者公式二或者公式三,其中:
在公式一、公式二和公式三中,nRS为该导频的标识,q为根据子帧中的码字数目确定, ns为帧内的时隙数目,为该终端所在的小区的标识,其中,i0为自第一个PUSCH子帧开始计数至当前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子帧截止所计数得到的子帧序号;Nacc为预设的表示子帧数量的值,j表示Nacc个子帧中的当前需要加扰的码块的序号,x为根据该导频的编号nRS所占的比特数确定。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无线资源包括该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导频时,该加扰序列的生成序列初值Cinit满足公式四或公式五或者公式六,其中:
在公式四、公式五和公式六中,nFeq为该频域的标识,nRS为该导频的编号,q为根据子帧中的码字数目确定,ns为帧内的时隙数目,为该终端所在的小区的标识,其中,i0为自第一个PUSCH子帧开始计数至当前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子帧截止所计数得到的子帧序号;Nacc为预设的表示子帧数量的值,j表示Nacc个子帧中的当前需要加扰的码块的序号, x为根据该导频的编号nRS所占的比特数确定,y为根据x和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不需要经过该网络设备即时调度。也即是说,发送上行数据所用的时频资源不需要网络设备即时调度,因此可以认为该时频资源为面授权的时频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效率又能实现对上行数据的顺利加扰和解扰。
结合以上任意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为该终端根据预设规则从多个待选时频资源中选择的,或者为该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消息配置给该终端的。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01和网络设备102,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可选的,该通信系统10中的设备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例如,该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2nd-generation,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3rd-generation,3G)、LTE、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 5G)、或者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或者其他现有的通信技术、或后续研究出的通信技术,等等。其中,终端101可以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能够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网络设备102可以为基站等网络侧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将讲述通信系统中的终端101用来加扰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如何获得。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具体地,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基于竞争传输单元 (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网络设备会给所管辖的每个小区定义一个或多个CTU,每个CTU由一个或多个多接入资源(multiple access resource,MAR)构成,一个MAR由一个多接入物理资源(MA physical resource,MAPR)和一个多接入签名(MAsignature,MAS)构成。可选的,该目标时频资源可以为此处的多接入资源MAR;当然,该目标时频资源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时频资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前会先确定用于发送该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该终端确定出的用于发送该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可以称为目标时频资源,以方便后续描述。可选的,该目标时频资源需要网络设备即时调度。可选的,该目标时频资源不需要网络设备即时调度。
可选的,当该目标时频资源不需要网络设备即时调度时,该终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确定该目标时频资源,可选的,该终端可以随机从预先设置的多个时频资源中选择时频资源作为该目标时频资源。该终端还可以根据预设规则从预先设置的多个时频资源中选择时频资源作为目标时频资源,其中,该预设规则具体包含什么内容此处暂不作限定(例如,该预设规则可以定义选择时所用的算法或者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等信息)。该目标时频资源也可以是预先配置给该终端来传输上行数据的,例如,该网络设备或者其他设备预先通过信令配置(不是在有上行数据传输时才配置)给该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时频资源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该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时域也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该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也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可能还会用到导频,当用到导频时用到的导频也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还可能会用到扩频序列,当用到扩频序列时用到的扩频序列也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还可能会用到交织图样,当用到交织图样时用到的交织图样也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一种无线资源。
该终端确定了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之后,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加扰序列。该终端会根据自己所使用的各个无线资源中至少一项来生成加扰序列,例如,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会用到目标时频资源、导频、扩频序列、交织图样,那么,该终端就会根据将要使用的目标时频资源、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该目标时频资源的时域、导频、扩频序列和交织图样中至少一项来生成加扰序列。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不需要用到扩频则计算加扰序列也不会用到扩频,若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不需要用到交织图样则计算加扰序列不会用到交织图样,其余依此类推。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例举几种可能的方案:
方案一:该加扰序列是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生成的,在计算该加扰序列时会用到该目标时频资源的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一个时频资源可以与一个签名构成一个多接入资源,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该目标时频资源与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签名所构成的多接入资源可以称为目标多接入资源,该目标多接入资源只是预先规定的多个多接入资源中的部分多接入资源,该多个多接入资源中每个多接入资源均有自身的标识(或者说编号),其中任意两个多接入资源的标识不相同。该多个多接入资源的标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此处只示意性地例举其中一种可选的划分方式,具体如下:假设N个时频资源中第n(1≤n≤N)个时频资源上可以有共Sn个签名,那么,这N个时频资源共有个多接入资源,令每个多接入资源对应一个标识,则这个多接入资源的标识的可取值为假设终端将用第k个时频资源的第m个签名传输上行数据,则目标时频资源的标识nMAR为:
其中,N、n、m、k均为正整数。终端确定了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之后,就可以将该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纳入计算加扰序列的一项因子。举例来说,先根据该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计算生成序列初值Cinit,(可以理解的是,加扰序列是由两个m序列生成的Gold序列,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为这两个m序列中第二个m序列的初值),然后再根据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计算用于加扰该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其中,生成序列初值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BL/CE用户的加扰,加扰序列Cinit的计算公式也可以为:
或对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Format 2/3/4/5 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
在公式1-1、1-2、1-3中,nMAR为传输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q为根据子帧中的码字数目确定,ns为帧内的时隙数目,为该终端所在的小区的标识,其中,i0为自第一个PUSCH子帧开始计数至当前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子帧截止所计数得到的子帧序号,Nacc为预设的表示子帧数量的值,j表示Nacc个子帧中的当前需要加扰的码块的序号,x为根据上述多接入资源的总数确定,当时频资源一共有个多接入资源时,x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上述多接入资源的总数越大则该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nMAR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 x是根据该目标多接入资源的标识nMAR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可选的,Nacc的设置规则如下:当该终端为带宽受限、低复杂度、覆盖增强(bandwidth reduced low complexity andcoverage enhancement,BL/CE)的用户且被配置为(覆盖增强模式A)CEModeA模式时,Nacc=1;当该终端为BL/CE用户且被配置为(覆盖增强模式B)CEModeB模式时,若帧结构类型为 1(即type1),Nacc=4,若帧结构类型为2(即type2),Nacc=5。
方案二:该加扰序列是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生成的,在计算该加扰序列时会用到该导频的标识。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导频且这多个导频中每个导频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将用到导频为该多个导频中的部分导频,该多个导频的标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此处只示意性地例举其中一种可选的划分方式,具体如下:假设该多个导频为p1,p2,…pP共P个导频,且导频p1,p2,…pP的标识依次为0,1,…,P-1,若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用到导频为导频pm,则导频pm的标识为nRS=m-1,其中,P、m均为正整数,终端确定了发送上行数据需要用到导频pm的标识nRS之后,可以将该导频pm的标识nRS纳入计算加扰序列的一项因子。举例来说,先根据该导频的标识计算生成序列初值Cinit,(可以理解的是,加扰序列是由两个m序列生成的Gold序列,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为这两个m 序列中第二个m序列的初值),然后再根据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计算用于加扰该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其中,生成序列初值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BL/CE用户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
或对于PUCCH Format 2/3/4/5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还可以为:
在公式2-1(即公式一)、2-2(即公式二)、2-3(即公式三)中,nRS为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的标识,x为根据该导频总数P确定,当导频一共有P个时,x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该导频总数P越大则该导频的标识nRS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x是根据该导频的标识nRS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其余量以上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方案三: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生成的,生成该加扰序列会用到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的标识。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频域且这多个频域中每个频域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该多个频域中的部分频域;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导频且这多个导频中每个导频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为该多个导频中的部分导频。该多个频域的标识和该多个导频的标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此处只示意性地例举其中一种可选的划分方式,具体如下:假设该多个频域为频域1、频域2、频域3、…频域 f、…、频域F-1、频域F共F个频域,频域1、频域2、频域3、…频域f、…、频域F-1、频域F的标识依次为0,1,…,F-1,频域f(1≤f≤F)有共Pf个导频,且这Pf个导频的标识依次为0,1,…,Pf-1。假设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这F个频域中的频域k,且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用的导频为该频域k上的第m个导频,那么,可以确定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为nFeq=k-1,且该频域k上的第m个导频pm的标识为nRS=m-1,其中,F、 f、m、k均为正整数。终端确定了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k的标识nFeq和在频域k上用到导频pm的标识nRS之后,可以将该频域k的标识nFeq和该导频pm的标识nRS纳入计算加扰序列的因子,举例来说,先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导频的标识计算生成序列初值Cinit,然后再根据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计算用于加扰该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生成序列初值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BL/CE用户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PUCCH Format 2/3/4/5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在公式3-1、3-2、3-3中,nFeq为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nRS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导频的标识,x为根据最大导频数Pmax=max(Pf)(这F个频域上哪个频域上的导频数量最大则该频域上的导频数量为该最大导频数Pmax)确定,当单个频域上导频最多有Pmax个时,x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最大导频数Pmax=max(Pf)越大则该导频的标识 nRS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x是根据该导频的标识nRS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 y为根据x和频域总数F确定,当有F个频域时,y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频域总数F越大则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y是根据x和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其余量以上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方案四: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扩频序列生成的,生成该加扰序列要用到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扩频序列的标识。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频域且这多个频域中每个频域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该多个频域中的部分频域;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扩频序列且这多个扩频序列中每个扩频序列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扩频序列为该多个扩频序列中的部分扩频序列。该多个频域的标识和该多个扩频序列的标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此处只示意性地例举其中一种可选的划分方式,具体如下:假设该多个频域为频域1、频域2、频域3、…频域f、…、频域F-1、频域F共F个频域,频域1、频域2、频域3、…频域f、…、频域F-1、频域F的标识依次为f(1≤f≤F),频域f(1≤f≤F) 有共Lf个扩频序列,且这Lf个扩频序列的标识依次为0,1,…,Lf-1。假设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这F个频域中的频域k,且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用到的扩频序列为该频域k上的第m个扩频序列,那么,可以确定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为nFeq=k-1,且该频域k上的第m个扩频序列lm的标识为nSeq=m-1,其中,F、f、m、k均为正整数。终端确定了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k的标识nSeq和在频域k上用到扩频序列lm的标识nSeq之后,可以将该频域k的标识nSeq和该扩频序列lm的标识nSeq纳入计算加扰序列的因子,举例来说,先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扩频序列的标识计算生成序列初值Cinit,然后再根据该生成序列初值Cinit计算用于加扰该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其中,生成序列初值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BL/CE用户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PUCCH Format 2/3/4/5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在公式4-1、4-2、4-3中,nFeq为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nSeq为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扩频序列的标识,x为根据最大扩频序列数Lmax=max(Lf)(这F个频域上哪个频域上的扩频序列数量最大则该频域上的扩频序列数量为该最大扩频序列数Lmax)确定,当单个频域上扩频序列最多有Lmax个时,x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最大扩频序列数 Lmax=max(Lf)越大则该扩频序列的标识nSeq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x是根据该扩频序列的标识nS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y为根据x和频域总数F确定,当有F个频域时,y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频域总数F越大则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y是根据x和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其余量以上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方案五: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用到的交织图样生成的,生成该加扰序列会用到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交织图样的标识。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频域且这多个频域中每个频域都有各自的标识,而该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该多个频域中的部分频域;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交织图样且这多个交织图样中每个交织图样都有各自的标识,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使用的交织图样为该多个交织图样中的部分交织图样。该多个频域的标识和该多个交织图样的标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此处只示意性地例举其中一种可选的划分方式,具体如下:假设该多个频域为频域1、频域2、频域3、…频域f、…、频域F-1、频域F共F个频域,频域1、频域 2、频域3、…频域f、…、频域F-1、频域F的标识依次为0,1,…,F-1,频域f(1≤f≤F)有共Lf个交织图样,且这Lf个交织图样的标识依次为0,1,…,Lf-1。假设目标时频资源占用的频域为这F个频域中的频域k,且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交织图样为该频域k上的第m个交织图样,那么,可以确定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为nFeq=k-1,且该m个交织图样qm的标识为nSeq=m-1,其中,F、f、m、k均为正整数。终端确定了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k的标识nFeq和在频域k上用到交织图样qm的标识nSeq之后,可以将该频域k的标识 nFeq和该交织图样qm的标识nSeq纳入计算加扰序列的因子,举例来说,先根据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和该交织图样的标识计算生成序列初值Cinit,然后再根据生成序列初值Cinit 计算用于加扰该上行数据的加扰序列,其中,生成序列初值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BL/CE用户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或对于PUCCH Format 2/3/4/5的加扰,Cini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在公式5-1、5-2、5-3中,nFeq为该目标时频资源的频域的标识,nSeq为发送该上行数据使用的交织图样的标识,x为根据该最大交织图样数Qmax=max(Qf)(这F个频域上哪个频域上的交织图样数量最大则该频域上的交织图样数量为该最大交织图样数Qmax)确定,当单个频域上扩频序列最多有Qmax个时,x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最大交织图样数 Qmax=max(Qf)越大则该交织图样的标识nSeq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x是根据该交织图样的标识nS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y为根据x和频域总数F确定,当有F个频域时,y取大于等于的正整数,由于频域总数F越大则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就会越多,因此也可以认为y是根据x和该频域的标识nFeq所占的比特数确定的,其余量以上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2: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接收该上行数据时可以检测出该上行数据使用什么时频资源在传输,因此该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出上述目标时频资源。若该终端在发送该上行数据时使用到了导频,则该网络设备也会检测出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导频。若该终端在发送该上行数据时使用到了扩频序列,则该网络设备也会检测出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扩频序列。若该终端在发送该上行数据时使用到了交织图样,则该网络设备也会检测出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交织图样。也即是说,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会被该网络设备检测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网络设备可以检测出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因此该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用于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可以理解的是,生成解扰序列的原理与生成上述加扰序列的原理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生成的解扰序列能够顺利解扰该上行数据。例如,该终端通过上述方案一生成加扰序列,该网络设备也通过上述方案一的原理生成解扰序列;或者该终端通过上述方案二生成加扰序列,该网络设备也通过上述方案二的原理生成解扰序列;或者该终端通过上述方案三生成加扰序列,该网络设备也通过上述方案三的原理生成解扰序列;或者该终端通过上述方案四生成加扰序列,该网络设备也通过上述方案四的原理生成解扰序列;或者该终端通过上述方案五生成加扰序列,该网络设备也通过上述方案五的原理生成解扰序列。该网络设备生成解扰序列之后再使用该解扰序列解扰该上行数据。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3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301,该发送单元3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3所描述的终端30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40 可以包括401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4所描述的网络设备40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该终端5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收发器503,所述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收发器5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存储器5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502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收发器5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701 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终端50中的处理器5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该收发器503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5所描述的终端50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60,该网络设备60包括处理器 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该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存储器6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602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收发器6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701 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网络设备60中的处理器6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该收发器603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6所描述的设备60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存储器、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含该芯片系统的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存储器、该收发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含该芯片系统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该加扰序列为根据该终端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其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细节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对上行数据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是该终端根据发送该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生成的,该网络设备在接收该上行数据时也可以检测到该无线资源,因此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该无线资源生成解扰该上行数据的解扰序列,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在网络设备未获取到该终端在小区中的标识的情况下,终端依旧能够对上行数据加扰且加扰后的上行数据依旧能够被网络设备顺利解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所述加扰序列为根据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其中,所述无线资源包括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的频域、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导频、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扩频序列和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交织图样中至少一项;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不需要经过所述网络设备即时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导频;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导频;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扩频序列;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交织图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导频时,所述加扰序列的生成序列初值Cinit满足公式四或者公式五或者公式六,其中: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经过了加扰序列加扰,所述加扰序列为根据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生成的;
其中,所述无线资源包括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的频域、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导频、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扩频序列和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交织图样中至少一项;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不需要经过所述网络设备即时调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导频;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导频;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扩频序列;
或者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交织图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线资源包括所述时频资源的频域和所述导频时,所述加扰序列的生成序列初值Cinit满足公式四或公式五或者公式六,其中: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操作;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指令来控制所述收发器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发送上行数据的操作。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接收上行数据的操作;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指令来控制所述收发器执行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接收上行数据的操作。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1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1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
14.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终端上运行时,终端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网络设备执行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其中:
所述终端为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终端;
所述网络设备为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网络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64220.8A CN109391342B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PCT/CN2018/098608 WO2019024929A1 (zh) | 2017-08-04 | 2018-08-03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EP18841696.0A EP3637644B1 (en) | 2017-08-04 | 2018-08-03 | A data entry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US16/748,616 US11317404B2 (en) | 2017-08-04 | 2020-01-21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64220.8A CN109391342B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1342A CN109391342A (zh) | 2019-02-26 |
CN109391342B true CN109391342B (zh) | 2020-10-23 |
Family
ID=6523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64220.8A Active CN109391342B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17404B2 (zh) |
EP (1) | EP3637644B1 (zh) |
CN (1) | CN109391342B (zh) |
WO (1) | WO201902492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29640A1 (en) * | 2016-05-13 | 2021-10-21 | Intel Corporation | Scrambling for control message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8764B (zh) * | 2018-07-09 | 2022-0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US11271590B2 (en) * | 2018-09-10 | 2022-03-08 | Apple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LAN range extension |
WO2020211095A1 (zh) * | 2019-04-19 | 2020-10-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加扰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CN114666912B (zh) * | 2022-05-25 | 2022-08-05 | 广东海洋大学 | 请求上行资源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3585B (zh) * | 2006-06-13 | 2013-07-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
CN105245309A (zh) * | 2014-07-03 | 2016-01-13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84781B (zh) * | 2006-09-30 | 2024-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序列分配方法、序列处理方法及装置 |
KR101095420B1 (ko) * | 2007-03-07 | 2011-12-16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시퀀스 할당 및 처리 방법과 장치 |
US8169992B2 (en) * | 2007-08-08 | 2012-05-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
CN102026277B (zh) * | 2009-09-22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基站、用户终端 |
US8923905B2 (en) * | 2009-09-30 | 2014-12-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
US8948097B2 (en) * | 2009-09-30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3691172B1 (en) * | 2009-10-01 | 2023-12-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
CN102468917B (zh) * | 2010-11-15 | 2014-04-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
WO2013010305A1 (en) * | 2011-07-15 | 2013-01-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scrambling signals, transmission point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
CN103200694B (zh) * | 2012-01-09 | 2017-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6572543B (zh) * | 2012-02-15 | 2020-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3748859B (zh) * | 2012-07-23 | 2017-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
CN103718526B (zh) * | 2012-08-02 | 201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导频配置方法、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0390333B2 (en) * | 2013-05-02 | 2019-08-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
CN104853339A (zh) * | 2014-02-19 | 2015-08-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US10334644B2 (en) * | 2014-11-07 | 2019-06-25 | Sk Telecom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785664B2 (ja) * | 2015-01-28 | 2020-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
WO2016163738A1 (ko) * | 2015-04-06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유 자원 기반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104631B2 (en) * | 2015-06-17 | 2018-10-16 |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 Unique word (UW) based multiple access signal acquisition technique |
US20170048014A1 (en) * | 2015-08-13 | 2017-02-16 | Spreadtrum Hong Kong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crambling codes for repetition transmissions |
CN106470468B (zh) * | 2015-08-14 | 2020-08-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972224B2 (en) * | 2016-06-27 | 2021-04-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
CN106788943B (zh) * | 2017-02-16 | 2020-05-1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免上行调度许可的资源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8650001B (zh) * | 2017-08-11 | 2019-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8-04 CN CN201710664220.8A patent/CN109391342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3 WO PCT/CN2018/098608 patent/WO2019024929A1/zh unknown
- 2018-08-03 EP EP18841696.0A patent/EP3637644B1/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1 US US16/748,616 patent/US113174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3585B (zh) * | 2006-06-13 | 2013-07-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
CN105245309A (zh) * | 2014-07-03 | 2016-01-13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专网信道加扰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29640A1 (en) * | 2016-05-13 | 2021-10-21 | Intel Corporation | Scrambling for control messag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17404B2 (en) | 2022-04-26 |
EP3637644B1 (en) | 2023-04-05 |
CN109391342A (zh) | 2019-02-26 |
EP3637644A1 (en) | 2020-04-15 |
EP3637644A4 (en) | 2020-07-22 |
WO2019024929A1 (zh) | 2019-02-07 |
US20200154423A1 (en) | 2020-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4459B (zh) | 用于确定资源池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39134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07889266B (zh) |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3589048B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966825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rambling sequence configu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EP3253141B1 (en) | Signal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
EP3220564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991274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7733474B (zh)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EP3522416B1 (en) | Feedbac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EP3117554B1 (en) | Enb, ue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in mtc ue | |
CN108029105B (zh) | 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567074B (zh) |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6593733B2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5162553B (zh) | 一种传输块类型信令指示方法及系统 | |
CN107592155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974342B (zh) | 一种srs网络参数确定方法和设备 | |
CN108289020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13479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 |
CN109150455A (zh) | 一种指示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796330B (zh) | 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及接收方法和设备 | |
CN10691205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07006033A (zh) | 基于竞争的接入响应消息增强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1835483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218391A (zh) |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