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367416B -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7416B
CN109367416B CN201811142278.7A CN201811142278A CN109367416B CN 109367416 B CN109367416 B CN 109367416B CN 201811142278 A CN201811142278 A CN 201811142278A CN 109367416 B CN109367416 B CN 109367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pacitor
transformer
effect transistor
field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22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7416A (zh
Inventor
孟江涛
刘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22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7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7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7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7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车载充电机包括:第一变换电路、第二变换电路和第三变换电路,第二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与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三变换电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与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电感与第三变换电路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与变换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实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能量双向传输的功能,并且电路还具有谐振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储存的电能越来越多,把电动汽车用作供电设备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要求充电机不仅能给动力电池充电,还要能给动力电池放电。一般充电机包括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单元和直流/直流变换器,PFC单元支持双向工作,并且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直流/直流变换器大多采用的是谐振电路,不仅效率高,而且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功能较好,但是谐振电路能量只能单向传输,不能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
因此,亟需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能够解决谐振电路只能单向传输能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用以解决谐振电路只能单向传输能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机,包括:
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
第一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二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二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三变换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载充电机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单元;
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的动力电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第三电容、第五电容、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第六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变换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第四电容、第六电容、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和第八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变换电路中,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电感的同名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七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为开关管或者二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机;
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车身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可以实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能量双向传输的功能,并且电路还具有谐振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机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电路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直流/直流变换器,T1-第一变压器,T2-第二变压器,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2-功率因数校正单元,3-动力电池,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Q1-第一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3-第三场效应管,Q4-第四场效应管,Q5-第五场效应管,Q6-第六场效应管,Q7-第七场效应管,Q8-第八场效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直流/直流变换器1,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1包括:
第一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二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二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三变换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
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可以实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1的能量双向传输的功能,并且电路还具有谐振功能。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载充电机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
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的动力电池3。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变换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七场效应管Q7和第八场效应管Q8;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变换电路中,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用电效率的参数,低功率因数代表低电力效能。为了提高用电设备功率因数的技术就称为功率因数校正。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动力电池3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为开关管或者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均为mos管,mos管是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
当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用作开关管时,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用作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五电容C5工作在谐振状态,能量由所述第三电容C3向所述第四电容C4的方向流动,此时,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左边为原边,右边为副边,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左边为原边,右边为副边;具体的流动过程为:
当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开通,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关闭时,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即a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即b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1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2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1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3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4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即h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即g端)流到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即给所述第四电容C4进行充电)流向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即o端)流向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即n端)流向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8端);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流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即c端)流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即d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6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5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6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8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7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3端),从而形成回路,可以将所述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和第六电容C6旁路掉。
当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关闭,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开通时,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流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即j端)流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即i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1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2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1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3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4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即h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即g端)流到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即给所述第四电容C4进行充电)流向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即o端)流向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即n端)流向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8端);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流到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即m端)流到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即k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6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5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6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8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7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3端),从而形成回路,可以将所述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和第六电容C6旁路掉。
当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用作二极管时,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用作开关管,所述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和第六电容C6工作在谐振状态,能量由所述第四电容C4向所述第三电容C3的方向流动,此时,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右边为原边,左边为副边,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右边为原边,左边为副边;具体的流动过程为:
当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开通,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关闭时,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即g端)流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即h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4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3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4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2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1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即b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即a端)流到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即给所述第三电容C3进行充电)流向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即m端)流向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即k端)流向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6端);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流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即e端)流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即f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8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7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8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6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5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2端),从而形成回路,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五电容C5旁路掉。
当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关闭,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开通时,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流到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即q端)流到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即p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4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3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4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2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1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即b端)流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即a端)流到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即给所述第三电容C3进行充电)流向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流向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即m端)流向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即k端)流向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6端);谐振电流流向: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流到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即o端)流到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即n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8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即s7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流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在电流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即s8端)时,所述电流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6端)流到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即s5端)流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即s2端),从而形成回路,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和第五电容C5旁路掉。
所述第一变压器T1和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是指电压的输入侧,副边是指电压经变压器转换后电压的输出侧。对于升压变压器来说,原边就是低压侧,副边就是高压侧;对于降压变压器来说,原边就是高压侧,副边就是低压侧。所述第一变压器T1和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黑色的点标识为同名端,同名端就是初级是电流流入(流出),次级就是电流流出(流入),电流方向不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还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充电机;
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车身内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可以实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1的能量双向传输的功能,并且电路还具有谐振功能和电磁兼容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直流变换器(1),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1)包括:
第一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二变换电路;
与所述第二变换电路连接的第三变换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
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L2)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变换电路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
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连接的动力电池(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换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七场效应管(Q7)和第八场效应管(Q8);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变换电路中,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一电感(L1)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异名端和所述第二电感(L2)的同名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L2)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2)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3)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所述第七场效应管(Q7)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Q8)为开关管或者二极管。
8.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机;
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车身内部。
CN201811142278.7A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Active CN109367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278.7A CN109367416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278.7A CN109367416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7416A CN109367416A (zh) 2019-02-22
CN109367416B true CN109367416B (zh) 2021-01-12

Family

ID=6540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2278.7A Active CN109367416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741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8763A2 (en) * 2010-08-09 2012-02-15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DC-DC converter
CN106936184A (zh) * 2017-03-14 2017-07-07 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dcdc的集成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281B (zh) * 2009-09-15 2012-12-1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Cuk变换器的高频隔离式三电平交-交变换器
JP5630409B2 (ja) * 2011-09-21 2014-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プル回路、dc/dcコンバータ、ソーラー充電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CN206099475U (zh) * 2016-10-25 2017-04-12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直流变换器集成控制器电路
CN106787769A (zh) * 2017-02-24 2017-05-3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全桥llc变换电路及汽车
CN107888074B (zh) * 2017-11-17 2020-11-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向llc谐振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8312889B (zh) * 2018-04-25 2024-01-09 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车辆的大功率高效率的双向充电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8763A2 (en) * 2010-08-09 2012-02-15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DC-DC converter
CN106936184A (zh) * 2017-03-14 2017-07-07 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dcdc的集成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7416A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82808B1 (ko) 양방향 완속 충전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9062086A1 (zh) 一种带逆变功能的三端口充电机
CN108964469B (zh) 一种并串联结构的全桥双llc谐振变换器
US11831194B2 (en) Charger that enables absorption of power pulses
CN110768531A (zh) 双向高频隔离型dc/dc模块
CN110235336B (zh) 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
CN101741259A (zh) 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12003473B (zh) 级联式混合三电平Buck-Boost变换器
EP3255771A1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or
CN103023319B (zh) 带抽头电感大变比降压Cuk电路
CN106253679B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11342664A (zh) 一种集成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07100U (zh) 一种功率传输电路
CN203434860U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电压转移技术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106685223A (zh) 一种高效低纹波双向Cuk变换电路
CN105846674B (zh) 非隔离高变比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05829488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实现dc/dc转换功能的电路
CN109649184A (zh) 一种多功能电机控制器电路、控制器及其汽车
CN109367416B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和电动汽车
CN114614676B (zh) 一种转换电路及充电装置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CN109004829B (zh) 一种低电流纹波耦合电感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13007662U (zh) 充放电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07612352A (zh) 一种分段高效率的移相电源
CN201290067Y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直流-直流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