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361000B -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1000B
CN109361000B CN201811024417.6A CN201811024417A CN109361000B CN 109361000 B CN109361000 B CN 109361000B CN 201811024417 A CN201811024417 A CN 201811024417A CN 109361000 B CN109361000 B CN 109361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exchanger
fuel cell
temperature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4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1000A (zh
Inventor
苏海兰
史立杰
段妮丽
司瑞刚
李晨佳
冯璐瑶
常俊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i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i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i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i Energ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244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1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01M8/04022Heating by combus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空分装置、气化炉、合成气净化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气液分离器、蒸汽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和换热器,该系统采用煤与氧气反应制备的合成气为原料,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蒸汽轮机联合发电,同时输出一定量的热水,解决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腐蚀及泄露问题,同时节省投资,节约能源,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 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根据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分为高温燃料电池和低温燃料电池,其中高温燃料电池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低温燃料电池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与传统燃煤发电技术不同,燃料电池是采用电化学催化,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无热力学循环,不受热机卡诺循环效率限制,因而发电效率较高。高温燃料电池与蒸汽轮机联合发电技术,除了利用燃料电池发电外,还将燃料电池尾气进行燃烧产生蒸汽进而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目前燃料电池发电效率约45~65%,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效率约55~75%,远远超过常规燃煤电厂(35%左右)以及先进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45%左右)的发电效率,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在煤清洁利用领域的应用已得到了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ntegrated Gasification Fuel Cell,IGFC)发电系统是煤气化技术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先进的发电技术,发电系统由三大部分系统构成,即煤气化系统、煤气净化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IGFC发电系统把高效、清洁、废物利用、多联产和节水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发电效率,又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煤炭清洁发电技术。将IGFC与蒸汽轮机结合起来实现联合发电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专利CN201410608387.9公开了一种整体煤气化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煤气化技术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和空气透平发电相结合,发电效率可达50%以上。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简称MCFC),工作温度为600~700℃,其电解质是熔融态Li2CO3及K2CO3混合物,高温条件下液体电解质的管理较困难,长期操作过程中,电解质腐蚀和泄露现象严重,降低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根据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CO2必须循环工作,即从阳极排出的CO2要用经过催化除H2的处理后,再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送入阴极,CO2的循环增加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系统结构和控制的复杂性。且以空气为工作介质的空气透平发电效率较低,不利于高温燃料电池系统热量的回收利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简称SOFC),也是一种高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700~1000℃。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相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具有全固态结构,避免了电解质的腐蚀及泄露问题;(2)、煤气化制备的合成气(主要成分CO和H2)可以直接作为燃料,无需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和脱二氧化碳工序;(3)、工作温度和排气温度更高,有更多的余热可供利用;(4)、杂质的容许度更高,更适合与煤气化技术相结合应用。因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联用技术被普遍认为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专利CN02111642.3公开了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专利CN201310269160.1公开了一种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溴化锂制冷机组联合冷、热、电联供系统,但天然气和焦炉煤气均不符合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情。
发明内容
鉴于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煤气化制备的合成气为燃料,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蒸汽轮机联合发电,除发电外还可以输出一定量的热水,实现热电联产,该发电系统避免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腐蚀和泄露问题,提高了系统热量利用率。
本发明的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进行分离的空分装置、使得煤和氧气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的具有氧气入口和煤入口的气化炉、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合成气净化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阳极尾气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使得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反应产热并预热氧气和产生蒸汽的蒸汽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和用于热量交换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换热器,
其中,所述空分装置的气体入口与空气输入管道连接,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个支管,一个支管连接于气化炉的氧气入口,气化炉的合成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合成气净化装置,出合成气净化装置后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尾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入口,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蒸汽锅炉的阳极尾气入口,
从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支管连接于蒸汽锅炉的氧气入口,蒸汽锅炉的氧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出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经第四换热器之后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的阴极尾气入口,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道连接于蒸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蒸汽轮机与发电机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输气管道依次连接的颗粒物脱除装置、脱硫装置和汞脱除装置。
优选地,所述颗粒物脱除装置为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脱除合成气中的颗粒物,使得颗粒物含量小于200mg/Nm3,优选低于100mg/Nm3
脱硫装置优选是采用本领域技术熟知的低温甲醇法或NHD法的装置,使得出口处总硫含量小于1ppm,优选小于0.5ppm。汞脱除装置优选采用活性炭法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得出口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优选低于0.01mg/Nm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实现合成气与净化气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与净化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尾气与氧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第四换热器的低温液体入口连接于冷水管,优选为管壳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阳极和阴极分别在电解质的两侧,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均为陶瓷,具有全固态结构,避免了电解质的腐蚀及泄露问题。合成气和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输出电能,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700-1000℃。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设有固体煤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热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轮机的冷凝水输出管道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的冷水入口。
空分装置中优选深冷法实现氮气与氧气的分离。
在气化炉内,煤和氧气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的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H2、H2O、CO、CO2、CH4、H2S等。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空气通入空分装置,在空分装置内氧气与氮气分离,氧气通过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股,一股进入气化炉和煤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从气化炉输出的合成气温度为例如800-900℃,进一步830-880℃,合成气组分一般为CO:30~70V%,H2:5~30V%,CO2:5~15V%,H2O:0~15V%,CH4:0~5V%、H2S:0~8V%,合成气经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换热后,温度降低至100℃以下,例如50-100℃,然后从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输出后进入颗粒物脱除装置(例如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使得颗粒物含量低于200mg/Nm3,优选低于100mg/Nm3;再通入脱硫装置(采用本领域技术熟知的低温甲醇法或NHD法),使得总硫浓度低于1ppm,优选低于0.5ppm;再通入汞脱除装置,(例如使用活性炭)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优选低于0.01mg/Nm3,净化后的合成气再返回经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与高温未净化的合成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450-550℃,进一步约500℃,再经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尾气进行换热(例如升温至600-800℃,进一步650-750℃,例如约7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阳极,
与此同时,从空分装置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股氧气经蒸汽锅炉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蒸汽锅炉获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燃烧的热量升温至400-500℃,例如约450℃,然后经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600-800℃,进一步650-750℃,例如约7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阴极,
(2)合成气与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发生化学反应,输出电能,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输出的阳极尾气温度为800-900℃,进一步约850℃,经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与净化后的合成气换热降温(例如至约100℃以下,进一步约50-100℃)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内阳极尾气分离出的热水作为产品输出,分离出的气相中的CO和H2经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进入蒸汽锅炉,燃料电池阴极尾气温度为800-900℃,进一步约850℃,经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预热上述出蒸汽锅炉的氧气后,经第四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四换热器加热由冷水管进入的冷水,然后经蒸汽锅炉的阴极尾气入口进入蒸汽锅炉与阳极尾气燃烧,获得的热量使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并预热来自空分装置氧气输出管道的氧气,实现热量回收;
(3)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道进入蒸汽轮机,带动蒸汽轮机转动,蒸汽轮机经传动轴带动发电机发电。
其中,引入气化炉的氧气的量与煤的量的比例是300~1000Nm3氧气/吨干煤,进入气化炉的氧气与进入催化燃烧器的氧气的比例范围是1:30~1:10,进一步例如1:25~1:15,进入阳极的合成气与进入阴极的氧气体积比是1:5~1:15,进一步例如1:8~1: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发电单元,该燃料电池采用陶瓷材料作为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具有全固态结构,避免了采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解质的腐蚀及泄露问题;
(2)净化后的合成气可以直接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省去了水汽变换装置、脱碳装置及催化剂等,节省了投资;
(3)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4)利用换热器充分回收气化炉出口合成气、燃料电池阳极尾气和阴极尾气的热量给燃料电池进口合成气和氧气加热,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进行分离的空分装置1、使得煤和氧气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的具有氧气入口和煤入口的气化炉2、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合成气净化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对阳极尾气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9、使得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反应产热并预热氧气和产生蒸汽的蒸汽锅炉10、蒸汽轮机13、发电机14和用于热量交换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3、8、11、12换热器,所述空分装置1的气体入口与空气输入管道连接,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个支管,一个支管连接于气化炉2的氧气入口,气化炉2的合成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合成气净化装置,出合成气净化装置后返回连接于第一换热器3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3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8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8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尾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8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8的高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入口,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蒸汽锅炉10的阳极尾气入口,
从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支管连接于蒸汽锅炉10的氧气进口,蒸汽锅炉10的氧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三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阴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阴极尾气出口连接第三换热器11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11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经第四换热器12之后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10的阴极尾气入口,蒸汽锅炉10的蒸汽输出管道连接于蒸汽轮机13的蒸汽入口,蒸汽轮机13通过传动轴带动发电机14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输气管道依次连接的颗粒物脱除装置4、脱硫装置5和汞脱除装置6,
优选地,所述颗粒物脱除装置4为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脱除合成气中的颗粒物,使得颗粒物含量小于200mg/Nm3,优选低于100mg/Nm3
脱硫装置5采用本领域技术熟知的低温甲醇法或NHD法,使得出口处总硫含量小于1ppm,优选小于0.5ppm。汞脱除装置6优选采用活性炭法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得出口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优选低于0.01mg/Nm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3为实现合成气与净化气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8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阳极尾气与净化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三换热器11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阴极尾气与氧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换热器12的高温气体入口连接于第三换热器11的高温气体出口,第四换热器12的低温液体入口连接于冷水管,优选为管壳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阳极和阴极分别在电解质的两侧,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均为陶瓷,具有全固态结构,避免了电解质的腐蚀及泄露问题。合成气和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输出电能,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700-1000℃。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2设有固体煤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器9设有热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轮机13的冷凝水输出管道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10的冷水入口。
空分装置1中优选深冷法实现氮气与氧气的分离。
在气化炉2内,煤和氧气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的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H2、H2O、CO、CO2、CH4、H2S等。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空气通入空分装置1,在空分装置1内氧气与氮气分离,氧气通过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股,一股进入气化炉2和煤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从气化炉2输出的合成气温度为800-900℃,合成气组分为CO:30~70V%,H2:5~30V%,CO2:5~15V%,H2O:0~15V%,CH4:0~5V%、H2S:0~8V%。合成气经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温度降低至100℃以下,然后从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出口输出后进入电除尘器,使得颗粒物含量低于200mg/Nm3;再通入脱硫装置,使用低温甲醇法使得总硫浓度低于1ppm;再通入汞脱除装置,使用活性炭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净化后的合成气再返回经第一换热器3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3,与高温未净化的合成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450-550℃,再经第二换热器8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8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尾气进行换热,升温至650-75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阳极,
与此同时,从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股氧气经蒸汽锅炉10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蒸汽锅炉10,获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燃烧的热量升温至约400-500℃,然后经第三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11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650-75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阴极,
(2)合成气与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内发生化学反应,输出电能,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输出的阳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二换热器8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8与净化后的合成气换热降温至100℃以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9,在气液分离器9内阳极尾气分离出的热水作为产品输出,分离出的气相中的CO和H2经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进入蒸汽锅炉10。燃料电池阴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三换热器11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11预热氧气后,经第四换热器12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四换热器12加热冷水管进入的冷水后,然后经蒸汽锅炉10的阴极尾气入口进入蒸汽锅炉10,与阳极尾气燃烧获得的热量,加热锅炉水管,使得蒸汽锅炉10产生蒸汽并如上所述预热来自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的氧气,实现热量回收。
(3)蒸汽锅炉10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锅炉10的蒸汽输出管道进入蒸汽轮机13,带动蒸汽轮机13转动,蒸汽轮机13经传动轴带动发电机14发电,蒸汽轮机13的冷凝水经冷凝水输出管道返回至蒸汽锅炉10,实现蒸汽的重复利用。
实施例1
(1)41750Nm3/min空气通入空分装置1,在空分装置1内氧气与氮气分离,氧气通过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股,一股(流量350Nm3/min)进入气化炉2和0.6t/min煤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从气化炉2输出的合成气温度为800-900℃,合成气组分为CO:30~70V%,H2:5~30V%,CO2:5~15V%,H2O:0~15V%,CH4:0~5V%、H2S:0~8V%。合成气经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3换热后,温度降低至100℃以下,然后从第一换热器3的高温气体出口输出后进入电除尘器4,使得颗粒物含量低于200mg/Nm3;再通入脱硫装置5,使用低温甲醇法使得总硫浓度低于1ppm;再通入汞脱除装置6,使用活性炭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净化后的合成气(1000Nm3/min)再返回经第一换热器3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3,与高温未净化的合成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约500℃,再经第二换热器8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8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尾气进行换热,升温至约7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阳极,
与此同时,从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股氧气(8000Nm3/min)经蒸汽锅炉10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蒸汽锅炉10,获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燃烧的热量升温至约450℃,然后经第三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11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约7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阴极,
(2)合成气与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内发生化学反应,输出电能,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7的阳极输出的阳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二换热器8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8与净化后的合成气换热降温至100℃以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9,在气液分离器9内阳极尾气分离出的热水作为产品输出,分离出的气相中的CO和H2经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进入蒸汽锅炉10。燃料电池阴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三换热器11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11预热氧气后,经第四换热器12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四换热器12加热冷水管进入的冷水后,然后经蒸汽锅炉10的阴极尾气入口进入蒸汽锅炉10,与阳极尾气燃烧获得的热量,加热锅炉水管,使得蒸汽锅炉10产生蒸汽并如上所述预热来自空分装置1的氧气输出管道的氧气,实现热量回收。
(3)蒸汽锅炉10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锅炉10的蒸汽输出管道进入蒸汽轮机13,带动蒸汽轮机13转动,蒸汽轮机13经传动轴带动发电机14发电,蒸汽轮机13的冷凝水经冷凝水输出管道返回至蒸汽锅炉10,实现蒸汽的重复利用。

Claims (11)

1.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进行分离的空分装置、使煤和氧气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的具有氧气入口和煤入口的气化炉、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合成气净化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阳极尾气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使得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反应产热并预热氧气和产生蒸汽的蒸汽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和用于热量交换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空分装置的气体入口与空气输入管道连接,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个支管,一个支管连接于气化炉的氧气入口,气化炉的合成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合成气净化装置,出合成气净化装置后返回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尾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入口,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蒸汽锅炉的阳极尾气入口,
从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支管连接于蒸汽锅炉的氧气入口,蒸汽锅炉的氧气输出管道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出口经管道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入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出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通过管道经第四换热器之后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的阴极尾气入口,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道连接于蒸汽轮机的蒸汽入口,蒸汽轮机与发电机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输气管道依次连接的颗粒物脱除装置、脱硫装置和汞脱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脱除装置为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脱除合成气中的颗粒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实现合成气与净化气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与净化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尾气与氧气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连接于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第四换热器的低温液体入口连接于冷水管,第四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阳极和阴极分别在电解质的两侧,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均为陶瓷,具有全固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设有固体煤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热水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轮机的冷凝水输出管道返回连接于蒸汽锅炉的冷水入口。
10.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空气通入空分装置,在空分装置内氧气与氮气分离,氧气通过空分装置的氧气输出管道分为两股,一股进入气化炉和煤发生煤气化反应生成合成气,从气化炉输出的合成气温度为800-900℃,合成气经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换热后,温度降低至100℃以下,然后从第一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出口输出后进入颗粒物脱除装置,使得颗粒物含量低于200mg/Nm3;再通入脱硫装置,使得总硫浓度低于1ppm;再通入汞脱除装置脱除合成气中的汞,使气体中汞含量低于0.03mg/Nm3,净化后的合成气再返回经第一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与从气化炉输出的合成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450-550℃,再经第二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尾气进行换热,升温至600-8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阳极,
与此同时,从空分装置氧气输出管道分出的另一股氧气经蒸汽锅炉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蒸汽锅炉,获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与阴极尾气燃烧的热量而升温至400-500℃,然后经第三换热器的低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与燃料电池的阴极尾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600-800℃后进入燃料电池的阴极,
(2)净化后的合成气与氧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发生化学反应,输出电能,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输出的阳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二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与净化后的合成气换热降温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内阳极尾气分离出的热水作为产品输出,分离出的气相中的CO和H2经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进入蒸汽锅炉;燃料电池阴极尾气温度为800-900℃,经第三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预热上述出蒸汽锅炉的氧气后,经第四换热器的高温气体入口进入第四换热器加热由冷水管进入的冷水,然后经蒸汽锅炉的阴极尾气入口进入蒸汽锅炉与阳极尾气燃烧,获得的热量加热蒸汽锅炉水管,使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并预热来自空分装置氧气输出管道的氧气,实现热量回收;
(3)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道进入蒸汽轮机,带动蒸汽轮机转动,蒸汽轮机经传动轴带动发电机发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电工艺,其中,引入气化炉的氧气的量与煤的量的比例是300~1000Nm3氧气/吨干煤,进入气化炉的氧气与进入催化燃烧器的氧气的比例范围是1:30~1:10,进入阳极的合成气与进入阴极的氧气体积比是1:5~1:15。
CN201811024417.6A 2018-09-04 2018-09-04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Active CN109361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4417.6A CN109361000B (zh) 2018-09-04 2018-09-04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4417.6A CN109361000B (zh) 2018-09-04 2018-09-04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000A CN109361000A (zh) 2019-02-19
CN109361000B true CN109361000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35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4417.6A Active CN109361000B (zh) 2018-09-04 2018-09-04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1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6918B (zh) * 2021-01-04 2022-03-08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厂余热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CN114566687B (zh) * 2021-12-27 2024-01-23 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
CN114865026A (zh) * 2022-05-10 2022-08-05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碳化学储供能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852A2 (en) * 2001-05-24 2002-11-28 Clean Energy Systems, Inc. Combined fuel cell and fuel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N1216434C (zh) * 2003-04-10 2005-08-24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阳极循环预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JP2007109598A (ja) * 2005-10-17 2007-04-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2760900A (zh) * 2012-07-13 2012-10-31 华北电力大学 结合吹扫气集成otm的加压co2零排放sofc/gt/at/st复合动力系统
CN104755723A (zh) * 2012-10-31 2015-07-01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发电系统
CN108400358A (zh) * 2018-03-16 2018-08-14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焦炉气发电工艺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1210A (en) * 1976-08-30 1977-08-0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essurized high temperature fuel cell power plant with bottoming cycle
JPH02168569A (ja) * 1988-08-22 1990-06-28 Fuji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US6602920B2 (en) * 1998-11-25 2003-08-05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for converting natural gas to liquid hydrocarbons
CN1151574C (zh) * 2002-04-16 2004-05-26 上海交通大学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
CN1151575C (zh) * 2002-05-10 2004-05-26 上海交通大学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
CN102324538B (zh) * 2011-07-12 2013-08-2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的有机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JP5896885B2 (ja) * 2012-11-13 2016-03-3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発電システム及び発電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CN204204965U (zh) * 2014-11-03 2015-03-11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煤气化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结构
CN106025313B (zh) * 2016-07-15 2018-07-1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实现燃烧前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205863298U (zh) * 2016-07-15 2017-01-04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实现燃烧前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CN107276126A (zh) * 2017-07-21 2017-10-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电热冷气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及方法
CN108321416B (zh) * 2018-03-29 2023-09-29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o2近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852A2 (en) * 2001-05-24 2002-11-28 Clean Energy Systems, Inc. Combined fuel cell and fuel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N1216434C (zh) * 2003-04-10 2005-08-24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阳极循环预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JP2007109598A (ja) * 2005-10-17 2007-04-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2760900A (zh) * 2012-07-13 2012-10-31 华北电力大学 结合吹扫气集成otm的加压co2零排放sofc/gt/at/st复合动力系统
CN104755723A (zh) * 2012-10-31 2015-07-01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发电系统
CN108400358A (zh) * 2018-03-16 2018-08-14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焦炉气发电工艺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000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1001B (zh) 一种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工艺
CN106025313B (zh) 可实现燃烧前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9301283B (zh) 一种带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
CN108321416B (zh) Co2近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7829786B (zh) 一种带污染物控制的近零排放煤气化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09119660B (zh) 基于城市天然气的热电氢多联产系统
CN205863298U (zh) 可实现燃烧前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CN107829826B (zh) 一种三循环型煤气化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04196582B (zh) 基于mcfc电化学法捕集igcc系统中co2的复合动力系统
CN109361000B (zh)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及工艺
CN104157891B (zh) 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
CN106450389A (zh) 一种co2零排放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09374564U (zh) 一种带co2捕集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系统
CN112408324A (zh) 耦合化学链反应及co2分离捕集的高效低能耗氢电热冷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11200138A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的弛放气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1993730B (zh) 基于化石燃料化学能适度转化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CN110218583B (zh) 一种采用脱硫后变换工艺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8272200A (zh) 一种耦合垃圾焚烧发电及厌氧发酵的核能供热制氢系统
CN110867599A (zh) 一种采用高温净化的高效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18325037U (zh) 一种基于soec共电解的igcc发电系统
CN216563215U (zh) 一种利用高温燃料电池阴极尾气气化的igfc系统
CN211045602U (zh) 一种采用高温净化的高效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15558524A (zh) 一种煤气化制氢及尾气零排放工艺
CN115324668A (zh) 一种氨分解合成气发电系统
CN207538871U (zh) 一种带污染物控制的近零排放煤气化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