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355208B -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5208B
CN109355208B CN201811505030.2A CN201811505030A CN109355208B CN 109355208 B CN109355208 B CN 109355208B CN 201811505030 A CN201811505030 A CN 201811505030A CN 109355208 B CN109355208 B CN 109355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yceps
javanica
strain
bemisia tabaci
gz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5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5208A (zh
Inventor
邱宝利
欧达
阿里·肖卡特
张利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050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52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5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5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5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5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5Fung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对烟粉虱和柑橘木虱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并筛选到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爪哇虫草菌株GZQ‑1,于2018年8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GDMCC No:60437。该菌株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在烟粉虱和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中,以及对于由烟粉虱和柑橘木虱传播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虫害指的是有害昆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如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众多作物,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另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引起的危害不容轻视。再如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对我国乃至世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威胁。受害的寄主嫩梢可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木虱还会分泌白色蜜露并粘附于枝叶上,能引起煤烟病的发生。更为糟糕的是,木虱在柑橘黄龙病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可产生大量的带菌成虫,成虫可通过转移为害新植株而传播黄龙病。柑橘木虱的主要危害作物为芸香科植物,以柑橘属受害最重,黄皮、九里香和枸椽次之。
目前虫害的防治仍是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但农药多数有剧毒已被国家禁用,而且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天敌昆虫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丧失、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虫害防控的非化学手段研究与应用已是急迫问题。
生物防治因其绿色、环保、持效等优点成为害虫最有效和最具应用前景的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食物链,使生物间的动态平衡向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向倾斜。因此,寻求有效的生物防治产品及应用技术是今后害虫可持续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烟粉虱和柑橘木虱等虫害防治方法的缺陷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对其高致病力的生防菌,即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该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作为一种具有高致病力的活体生物农药用于防治烟粉虱和柑橘木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爪哇虫草菌在防治烟粉虱和柑橘木虱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研究发现爪哇虫草(Cordycepsjavanica)对烟粉虱和柑橘木虱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并筛选到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爪哇虫草菌株GZQ-1,于2018年8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GDMCC No:60437,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因此,如下应用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爪哇虫草在防治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方面的应用。
爪哇虫草在制备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防治药物方面的应用。
爪哇虫草在防治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或制备防治药物方面的应用。
另外,一种包含有爪哇虫草菌的可防治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的药物,以及包含有爪哇虫草菌的可防治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的药物,也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爪哇虫草为上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优选地,所述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是指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
具体地,所述由烟粉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包括黄化曲叶病等双生病毒病,由柑橘木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包括柑橘黄龙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筛选得到了一株对烟粉虱和柑橘木虱具有高致病力的爪哇虫草菌株GZQ-1,经长期的侵染生物学和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烟粉虱和柑橘木虱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而且,该菌株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在烟粉虱和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浓度的爪哇虫草孢子悬浮液(1×103,1×104,1×105,1×106,1×107分生孢子/ml)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死亡率。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
图2为爪哇虫草菌株GZQ-1的形态图。
图3为爪哇虫草菌株GZQ-1的分子鉴定系统发育树。
图4为在半田间条件下,柑橘木虱成虫感染爪哇虫草菌株GZQ-1、玫烟色虫草菌株IF010和绿僵菌菌株CNGD7孢子悬浮液(1×107孢子/ml)后的存活率。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
图5为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不同龄期的致病力比较;注:图中同列柱端后具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图6为田间条件下各处理对烟粉虱死亡率(%);注:不同柱子上方相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Duncan检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爪哇虫草菌株GZQ-1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来源
(1)样品:爪哇虫草菌由华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续代保存,对该菌株保存样品采用单胞分离获得纯化菌株。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200g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L,煮沸20min,纱布过滤:趁热加葡萄糖20g,琼脂18~20g,搅拌使之溶解混匀,定容至锥形瓶中,放在高压灭菌锅(121℃,30min)中灭菌30min。
(3)无菌操作条件:所有器皿和用具须经过高压锅灭菌(121℃,30min),接种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4)培养条件:置于25℃光照(12L:12D)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转移到PDA斜面,再转入4所说的冰箱贮存。
2、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1)分离
该菌株由发明人欧达在2017年6月采集于华南农业大学长岗山2号网室的九里香叶片上被寄生的柑橘木虱成虫虫体,方法是:利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样品进行表面消毒,消毒后的样品在灭菌水中冲洗三次,并放入PDA平板中,倒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转移到PDA斜面中,再转入4℃冰箱贮存。
(2)纯化
对分离株分别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0d,待其形成孢子后,挑取分生孢子制成1×103孢子/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将悬液滴于放有盖玻片的载玻片上,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将一个液滴中只有一个分生孢子的玻片插入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中培养,获得分离株。
3、爪哇虫草分离株的筛选
虫生真菌在遗传、生态及生物学等方面具有多样性。高产优质菌株的筛选与获得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的首要前提。菌株筛选主要考虑3个指标分别是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致病力。本发明以这些指标为依据,筛选优良菌株。
(1)供试菌株的处理
经纯化的爪哇虫草菌株,在PDA平板于25℃的恒温箱(12L:12D)中培养。
(2)供试昆虫与寄主植物
柑橘木虱,来自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网室内九里香上的继代繁殖种群。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 L.,在广州增城购买大量的九里香嫩苗,种植在华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的网室内。
(3)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测定
爪哇虫草菌株配制成1×106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取1ml滴入直径为9cm的PDA平板内,用三角玻璃棒涂匀,待7d长出菌丝后用直径为13mm的打孔器取新鲜菌落,然后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5个重复,10天后测记菌落直径并于第10天收集分生孢子用血球计数器测定产孢量。
爪哇虫草分离株GZQ-1的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见表1。
表1爪哇虫草分离菌株菌落直径扩展量和产孢量(10d)
菌株 直径扩展±SE(mm) 产孢量(分生孢子/ml)
GZQ-1 42.3±1.86 2.26×10<sup>8</sup>
(4)分离菌株对各龄期柑橘木虱的致病力
将分离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培养10d后,用0.03%的吐温-80无菌水收集分生孢子,配制成1×103、1×104、1×105、1×106、1×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洒至含有柑橘木虱的九里香嫩芽致叶面形成水滴,每个嫩芽上留有1-2龄若虫、3-4龄若虫、5龄若虫及成虫各10头,对照喷洒0.03%的吐温-80无菌水,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将实验植株置于26±1℃,L:D=12:12的恒温气候箱中培养,并将湿度保持在90%以上,每隔2天记录其死亡率,共记录7天。
分离菌株对各龄期柑橘木虱的致病力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GZQ-1菌株对柑橘木虱1-2龄若虫、3-4龄若虫、5龄若虫及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7±2.36%,88.3±4.33%,73.3±3.32%和72.2±2.94%。
(5)爪哇虫草分离株的筛选结果
在筛选优良分离株时,以菌株的产孢量、致病力、菌落生长速率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在本发明中,通过这三个评判标准来比较,菌株GZQ-1性状优良,具有致病力强、产孢量多的特点,通过菌株GZQ-1对不同龄期柑橘木虱校正死亡率(图1)可知其对柑橘木虱各龄期均具有高致病力。综合比较各方面因素,菌株GZQ-1对柑橘木虱各龄期均具有高致病力。
4、爪哇虫草分离株的鉴定
经过形态学及分子学鉴定,该菌株属肉座菌目,虫草属。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梗直,分生孢子呈长卵型,且相连成链(图2、3)。发明人将该菌株命名为爪哇虫草(Cordycepsjavanica)菌株GZQ-1,于2018年8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GDMCC No:60437,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实施例2爪哇虫草GZQ-1菌株对不同龄期柑橘木虱的致病力测定
1、生物测定是检测虫生真菌对目标害虫的致死程度和致死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能为综合评价该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就爪哇虫草GZQ-1菌株对不同龄期柑橘木虱的致病力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其对柑橘木虱致死的最佳龄期和浓度。
2、供试昆虫与寄主植物:柑橘木虱,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的网室内饲养柑橘木虱成虫,接种于干净健康的九里香上,每株九里香约接入成虫20对,用PVC膜制成的网罩罩住每一盆九里香,待成虫产卵24h后,赶走成虫,待柑橘木虱若虫发展至各不同龄期时进行试验。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 L.为教育部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内种植的盆栽九里香,苗高30~40cm时用于试验。
3、供试菌株的处理
经纯化处理获得的爪哇虫草GZQ-1菌株,采用PDA平板,于25℃的恒温箱(12L:12D)中培养10d,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倒入20ml 0.03%的吐温-80无菌水,用接种针轻刮真菌的菌丝及孢子,将菌液倒入烧杯中,经磁力搅拌器搅拌30分钟,待孢子完全被打散均匀后,用两层医用纱布过滤,得到较纯的孢子悬浮液,弃去纱布上面的培养基残留物和菌丝,在40倍物镜下以血球计数板计数母液的孢子浓度,再稀释成1×103、1×104、1×105、1×106和1×107孢子/ml 5个供试浓度各20ml,待用。
4、分离菌株对各龄期柑橘木虱的致病力
将分离菌株配制成的1×103、1×104、1×105、1×106、1×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洒至接有柑橘木虱的九里香嫩芽致叶面形成水滴,每个嫩芽上留有1-2龄若虫、3-4龄若虫、5龄若虫及成虫各10头,对照喷洒0.03%的吐温-80无菌水,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将实验植株置于26±1℃,L:D=12:12的恒温气候箱中培养,并将湿度保持在90%以上,每隔2天记录其死亡率,共记录7天。
5、爪哇棒束孢对柑橘木虱若虫的累计死亡率
结果表明(图1、表2、表3),在1×103孢子/ml的浓度下,柑橘木虱1-2龄、3-4龄和5龄若虫的死亡率很低分别只有30.6%、25.9%和20.0%。在1×104孢子/ml的浓度下,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各龄期若虫的致死率在27.6%~40.4%之间。同样,随着浓度的增加,爪哇虫草对柑橘木虱各龄期若虫的致死效果越来越高,在1×107孢子/ml下,对1-2龄若虫的致死率达到90.9%,这说明爪哇虫草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对5龄若虫的致死率也达到69.8%。在1×106和1×107孢子/ml浓度下,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的高龄若虫的致死率明显低于低龄若虫,说明玫烟色棒束孢对低龄若虫的侵染效果好,低龄若虫尤其是1-2龄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表2不同浓度的爪哇虫草对柑橘木虱若虫的累计死亡率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061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071
注:表中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Duncan检验)。
表3爪哇虫草对柑橘木虱成虫第7d的累计死亡率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072
注:表中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Duncan检验)。
6、爪哇虫草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浓度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得爪哇虫草菌株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及参数(表4)。柑橘木虱的LC50值是随着柑橘木虱龄期的增加而增加。
表4爪哇虫草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LC50回归方程及参数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073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081
7、爪哇虫草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时间效应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得爪哇虫草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致死中时间见表5。柑橘木虱的LT50值是随着柑橘木虱龄期的增加而增加。
表5爪哇虫草对不同发育阶段柑橘木虱的LT50回归方程及参数
龄期 致病力回归方程 LT<sub>50</sub>及其95%置信区间(天) R<sup>2</sup>
1-2龄 Y=0.549X-2.335 4.25(3.87~4.64) 0.950
3-4龄 Y=0.466X-2.101 4.51(4.08~4.96) 0.976
5龄 Y=0.449X-2.322 5.17(4.73~5.70) 0.981
成虫 Y=0.486X-2.668 5.49(5.09~5.96) 0.943
实施例3爪哇虫草GZQ-1菌株对柑橘木虱成虫田间防治
在田间条件下用爪哇虫草GZQ-1的1×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以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菌株IF010和绿僵菌Metarhi ziumanisopliae菌株CNGD7作对照。
其13d的累计存活率见图3,随着爪哇虫草孢子浓度的升高,致死率越来越大,且在感染7日后,爪哇虫草菌株GZQ-1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玫烟色虫草菌株IF010和绿僵菌菌株CNGD7(P<0.05)。
实施例4爪哇虫草GZQ-1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
1材料
供试虫源:烟粉虱B生物型种群于2015年初始采集于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农场,此后接入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内。利用棉花植物作为寄主进行继代繁殖,繁殖10代以上用于试验。
供试昆虫病原菌种:爪哇虫草(Cordycepsjavanica)菌株GZQ-1和对照菌株玫烟色虫草(Cordycepsfumosorosea)菌株IF-BDC01(公开号:CN106065392A)均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分别为:GDMCC 60437和GDMCC 60011,并由华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继代保存。试验时将菌株转接到新的SDAY/4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用于试验。
2、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最佳处理龄期的选择
以将转接的菌种用1%吐温-80无菌水配制浓度为1×108mL-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测定分生孢子活性后备用。选取棉花叶片上分别带有烟粉虱1龄、2龄、3龄、4龄若虫浸入孢子悬浮液15s,每叶50头虫,每个处理重复5次,用1%的吐温-80作为对照。将棉花叶片放到有琼脂(10g.L-1)的培养皿里,用扎孔的保鲜膜封口,把培养皿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26~27℃,RH75~80%培养,14L:10D),连续记录7天的死亡率。
成虫实验,用干净的棉花叶片浸入孢子悬浮液15s,自然风干菌液后,将棉花叶片放到有琼脂(10g.L-1)的培养皿里,接入烟粉虱成虫(不分雌雄),用扎孔的保鲜膜封口,用1%的吐温-80作为对照。每个培养皿50头烟粉虱成虫,每个处理重复5次。培养条件同上一步操作,连续观察记录7天死亡率。
结果表明,利用相同浓度(1×108mL-1)的玫烟色虫草和爪哇虫草处理烟粉虱各龄期,第7天的累计死亡率如图5。可以看出,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均可以侵染烟粉虱各龄期,尤其是二龄若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91.28%和76.85%;且爪哇虫草对烟粉虱各龄期若虫及成虫的致死率均要优于玫烟色虫草。
3、不同浓度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最佳处理龄期的致病力
用1%吐温-80无菌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108mL-1、1×107mL-1、1×106mL-1、1×105mL-1、1×104mL-1、1×103mL-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测定分生孢子活性后备用。用带有烟粉虱不同龄期若虫的棉花叶片浸入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5s,用1%的吐温-80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表6)表明,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累计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在1×108mL-1时两株菌分别达到91.28%和76.85%的死亡率。即使在低浓度1×104mL-1下,爪哇虫草对二龄若虫侵染力依然达到54%,玫烟色虫草侵染力仅为36%。可以看出,爪哇虫草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玫烟色虫草(P>0.05)。
见表7可以看出在第1d和第2d天时,两株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率都很低,在第三天时爪哇虫草达到48.67%的侵染率,此时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致死率低于30%。第7天致病力达到最高,分别是92.68%和78.12%。玫烟色虫草各处理天数之间二龄若虫死亡率存在差异,爪哇虫草第6天和第7天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各处理天数间存在差异。
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二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9.01×103和9.74×104孢子/ml(表8),致死中时LT50值分别为3.051天和4.557天(表9)。试验表明爪哇虫草比玫烟色虫草杀死50%的烟粉虱2龄若虫所需浓度更低、时间更短,故爪哇虫草对烟粉虱致病力高于玫烟色虫草。
表6不同浓度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二龄若虫的致病力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101
注:表中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Duncan检验)。
表7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二龄若虫的逐日死亡率
Figure BDA0001899220710000102
注:表中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Duncan检验)。
表8爪哇虫草和玫烟色虫草对烟粉虱二龄若虫致病力的致死中浓度(LC50)
菌株 爪哇虫草 玫烟色虫草
回归方程 Y=0.421X-1665 Y=0.33X-1.646
LC50(孢子/ml) 9.01×103 9.74×104
95%置信区间(孢子/ml) (5.61×103~1.37×104) (6.11×104~1.55×105)
χ2 6.356 5.149
相关系数r 0.932 0.972
表9两株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二龄若虫致病力的致死中时(LT50)
菌株 爪哇虫草 玫烟色虫草
回归方程 Y=1.641X-3.384 Y=3.674X-2.420
LT50(d) 3.051 4.557
95%置信区间(d) 2.917~3.185 4.382~4.743
χ2 15.47 12.73
相关系数r 0.663 0.852
实施例5爪哇虫草GZQ-1菌株对烟粉虱田间防治
在田间条件下用爪哇虫草GZQ-1的1×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以玫烟色虫草Cordycepsfumosorosea菌株IF010做对照。
其13d的累计死亡率见图6,随着爪哇虫草孢子浓度的升高,致死率越来越大,且在感染7日后,爪哇虫草菌株GZQ-1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玫烟色虫草菌株IF010(P<0.0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株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菌株GZQ-1,其特征在于,于2018年8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GDMCC No:60437,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2.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在防治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哇虫草为权利要求1所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3.爪哇虫草在制备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防治药物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哇虫草为权利要求1所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4.爪哇虫草在防治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或制备防治药物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哇虫草为权利要求1所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是指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由烟粉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包括黄化曲叶病,由柑橘木虱作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病害包括柑橘黄龙病。
7.一种防治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8.一种防治由烟粉虱和/或柑橘木虱引起病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爪哇虫草菌株GZQ-1。
CN201811505030.2A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Active CN109355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030.2A CN109355208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5030.2A CN109355208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5208A CN109355208A (zh) 2019-02-19
CN109355208B true CN109355208B (zh) 2020-04-14

Family

ID=6533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5030.2A Active CN109355208B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5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662B (zh) * 2019-06-27 2021-10-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桨角蚜小蜂协同爪哇虫草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CN111778163B (zh) * 2020-05-15 2022-04-08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株新的灰肉红菇内生真菌及其提取物在抑菌方面的应用
CN113881576B (zh) * 2021-11-01 2022-04-19 云南农业大学 一株爪哇虫草菌株Bd01及其应用
CN115948251B (zh) * 2022-12-06 2023-10-20 湖南农业大学 野生型爪哇虫草菌生防菌株cj01及其应用
CN118345181B (zh) * 2024-01-15 2025-04-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爪哇虫草菌js001的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5895B (zh) * 2018-06-15 2020-12-25 浙江工业大学 蝙蝠蛾拟青霉zjb18001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5208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5208B (zh)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CN105176828B (zh) 球孢白僵菌XNBb-04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CN101319193B (zh) 一种蜡蚧轮枝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3243030B (zh) 一株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刀孢轮枝菌菌株
CN106065392B (zh) 一种柑橘木虱高致病力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及其应用
CN115074258A (zh) 一种球孢白僵菌Bals-1722及其应用
CN112143686B (zh) 一种拮抗水稻黄单胞菌的高地芽孢杆菌st15及其应用
CN104531571B (zh) 荧光假单胞菌及生物制剂和在防治甘蔗鞭黑穗病中的应用
CN106434362B (zh) 一株抗紫外线的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诱变菌株MaUV-1及其应用
CN103642704B (zh) 棉花内生真菌cef-714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14292760B (zh) 对普通大蓟马高致病力及高抗紫外性的航天虫生真菌菌株scauht38及其应用
CN117551562B (zh) 一株淡紫拟青霉ht535及其应用
CN103897992B (zh) 棉花的内生真菌cef‑193及其应用
CN103468579B (zh) 一种对柑橘木虱具致病力的蜡蚧菌属真菌新种
CN109699683B (zh) 一种滑石基质爪哇虫草孢子制剂
CN104120084B (zh) 一种黄绿绿僵菌mfyy090714及其应用
CN109337822B (zh) 布氏白僵菌brns50206及其应用
CN109496988B (zh)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3361291B (zh) 蜡样芽孢杆菌b2菌株、液体制剂及其制作方法和在防治板栗炭疽病中的应用
CN114317294B (zh) 对普通大蓟马高致病力及高抗紫外性的航天虫生真菌菌株scauht56及其应用
CN113462599B (zh) 一种包含植物源成分和微生物源成分的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植物线虫病中的应用
CN105296396B (zh) 棉花内生细菌hb3s-13及其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10055182B (zh) 对烟粉虱高致病能力的虫生真菌菌株sp433及其应用
CN114908003A (zh) 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性的弗氏葡糖杆菌mp262及其应用
CN117778196B (zh) 一株球孢白僵菌ht038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