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632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26632B CN109326632B CN201811158208.0A CN201811158208A CN109326632B CN 109326632 B CN109326632 B CN 109326632B CN 201811158208 A CN201811158208 A CN 201811158208A CN 109326632 B CN109326632 B CN 1093266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thin film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板、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子像素单元及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多个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信号端;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形成在一个薄膜晶体管上;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信号端电连接。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通道,使得:即便第一电极因弯折断裂时,第一电极的断裂开的区域仍能通过至少两个通道与信号端连接,在保证发光面积的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是一种利用了在电极之间的薄发射层的自发光装置,因此可以使得整个装置更薄。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不仅在低电压驱动的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色彩实现、响应速度、视角和对比度。
而柔性有机显示设备作为下一代显示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被制造成在诸如柔性材料(例如塑料)之类的显现出柔性的衬底上形成显示单元和导线,由此即使在像纸一样弯曲时也会显示图像。以柔性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为例,在显示设备弯折时,某些膜层可能因为应力而断裂,引起部分失效,造成显示面积减小或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寿命持久的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子像素单元及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多个薄膜晶体管形成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信号端;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形成在一个薄膜晶体管上;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信号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通道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沿第一方向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且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通过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传输通道的面积与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12%。
进一步的,所述旁通部的宽度范围为2-10um。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分别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同一个所述信号端,所述第三通道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端与第三端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一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分别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同一个所述信号端,所述第四通道连接第一电极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第四端沿第一方向排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多个通道,即便第一电极因弯折断裂时,第一电极的断裂开的区域仍能通过至少两个通道与信号端连接,在保证发光面积的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与信号传输通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与信号传输通道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与信号传输通道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在柔性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在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一电极的剖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像素限定层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在像素开口内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1、形成于柔性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2、形成于薄膜晶体管上的多个子像素单元及多个信号传输通道7,每个子像素单元对应一个薄膜晶体管2,且通过一个信号传输通道电连接。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形成于薄膜晶体管2上的第一电极3、形成于第一电极上的像素限定层4、有机发光层5及形成于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6,薄膜晶体管具有与第一电极3电连接的信号端21(比如,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源漏极意为源极或漏极)。当然,显示面板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结构,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位于第一电极(可作为阳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位于有机发光层与第二电极(可作为阴极)之间。当施加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有机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
柔性基板1的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I(Polyimide,简称PI)聚合物、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简称PC)树脂、聚对苯二甲酸类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塑料等。
薄膜晶体管2可通过在柔性基板1沉积各种不同的薄膜形成,如半导体主动层、介电层和金属电极层,半导体主动层可选用氢化非晶硅(a-Si:H)、多晶硅等作为主要材料,能阶小于单晶硅(Eg=1.12eV)。
第一电极3,例如为阳极,包括导电材料,该导电材料具有很高的功函数,以便向有机发光层提供一个空穴。第一电极3可以是用具有很高的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该透明导线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TCO),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锌(ITZO)、氧化锌、氧化锡。
像素限定层4可由无机亲性材料及有机疏性材料组成,采用两层浸润性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像素限定层,能够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溶液精准地喷墨打印和形成厚度均一的薄膜。
有机发光层5的材料可选用小分子型或聚合物型,小分子型一般用真空蒸镀的方法组装器件,其具有两方面的突出优点:一是分子结构确定,易于合成和纯化;二是小分子化合物大多采用真空蒸镀成膜,容易形成致密而纯净的薄膜。材料的纯度在电致发光中是极为重要的,材料的高纯度可以减少发光淬灭,延长器件寿命,从而提高发光效率。并且,高纯度的发光材料也是实现高质量全彩色显示的重要条件。聚合物型无法蒸镀,多采用湿法制膜,如旋转涂覆、喷墨打印技术、丝网印刷等制膜技术。这些技术相对于真空蒸镀而言,工艺简单,设备价格低廉,从而在批量生产中有成本优势。
第二电极5,例如为阴极,阴极材料可选用合金阴极、层状阴极或掺杂复合型电极,合金阴极是通过将性质活泼的低功函数金属和化学性能较稳定的高功函数金属一起蒸发形成的,如Mg:Ag(10:1),Li:Al(0.6%Li)合金电极,功函数分别为3.7eV和3.2eV;层状阴极由一层极薄的绝缘材料如LiF、Li2O、MgO,Al2O3等和外面一层较厚的Al组成,其电子注入性能较纯Al电极高,可得到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更好的I-V特性曲线;掺杂复合型电极是将掺杂有低功函数金属的有机层夹在阴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可大大改善器件性能,典型器件为ITO/NPD/AlQ/AlQ(Li)/Al,最大亮度可达30000Cd/m2(坎德拉每平方米),如无掺Li层器件,亮度为3400Cd/m2。
请参照图1及图2,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7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3电连接的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且第一通道分别与同一个信号端21(比如,薄膜晶体管2的源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通道71与第二通道72通过并联的方式电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间接连接例如通过其他元件或部分进行桥接。所述第一电极3包括第一区31及第二区32,第一区311通过第一通道71与信号端21电连接,第二区312通过第二通道72与信号端21连接。所述第一通道71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35,所述第二通道72连接第一电极3的第二端36,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71需要通过第二通道72与第一电极3的第二端36进行连接,从而与信号端21电连接。在柔性基板1的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均垂直于方向Z)上,第一电极布满像素开口41,从而保证了显示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发光面积。
在X方向上,第一通道的宽度d1小于第一电极3的宽度(X方向上的尺寸)d2,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的宽度d1为2~10mm,所述信号传输通道的面积(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的面积之和)与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的面积(也就是第一电极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12%。。
在显示面板沿Y方向(垂直于X方向)弯折时,由于第一电极3由于在X方向上尺寸较大,所受到的弯曲应力难以释放,容易产生裂纹(图2所示),而使第一区31与第二区32断开;第一通道71由于宽度较小,所受应力较小,容易释放,因而不容易产生裂纹。第一通道71能够电连接第一区31与与薄膜晶体管的信号端21,从而保证第一区31与第二区32都能接收到薄膜晶体管的信号,发光面积不会受裂纹的影响,保证了显示面板具有足够大的发光面积,从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图3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电极3A及信号传输通道的俯视图。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区31A、第二区32A、第三区33A及第四区34A。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71A、第二通道72A、第三通道73A及第四通道74A。所述第一通道71A电连接第一区31A与信号端21A,所述第二通道72A电连接第二区32A与信号端21A,第三通道73A电连接第三区33A与信号端21A,第四通道74A电连接第四区34A与信号端21A。可选的,第一通道71A连接第一电极3A的第一端35,第二通道连接第一电极3A的第二端36,所述第三通道73A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三端37,所述第四通道74A连接第一电极的第四端38,同时第一通道71A及第三通道73A均连接第二通道72A,第四通道连接第三通道73A,也就是说,四个通道彼此并联。所述第一端35与第二端36沿Y方向排列,第二端36与第三端37沿X方向排列,第三端37与第四端38沿Y方向排列,X方向与Y方向呈一夹角,且夹角的角度为90度。每个通道的结构类似,宽度的范围也同样为2~10mm。即便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沿X方向还是Y方向弯折而使第一电极3A产生裂纹(图3所示),第一区31A通过第一通道71A与信号端21A电连接,第二区32A通过第二通道72A与信号端21A电连接,第三区33A通过第三通道73A与信号端21A电连接,第四区34A通过第四通道74A与信号端21A电连接,保证各个区域均能接收薄膜晶体管的信号,从而保证了足够的发光面积。
请参看图3,X方向与Y方向也可设置为不垂直,而呈锐角或钝角,从而适用于不同形状(如菱形)的第一电极。
请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第一电极3B及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电极3B包括第一区311B、第二区312B、第三区313B,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71B、第二通道72B及第三通道73B,所述第一通道71B电连接第一区31B与信号端21B(借助第二通道72B及第三通道73B桥接),所述第二通道72B电连接第三区31B与信号端21B,所述第三通道73B电连接第二区32B与信号端21B(借助第二通道72B桥接),在第一区31B、第二区32B、第三区33B彼此断开时,仍能通道第一通道71B、第三通道73B、第二通道72B连接薄膜晶体管的信号端21B,从而使第一区31B、第二区32B及第三区33B均可接收薄膜晶体管的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足够的发光面积不受主体断裂影响,其原理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增加主体与薄膜晶体管的信号端的通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当然显示装置还包括外壳、边框、控制器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S1:请参照图5所示,在柔性基板1上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2。
薄膜晶体管2可通过在柔性基板1上沉积、刻蚀多个膜层而形成。所形成的薄膜晶体管2可包括栅极、源极、漏极等结构。
S2:请结合图6所示,在薄膜晶体管2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使第一电极层与薄膜晶体管的信号端21电连接。
S3:请结合图2,通过图案化工艺,将所述第一电极层分隔为多个第一电极,并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图案而形成第一电极及所述信号传输通道等结构。所述图案化的工艺例如为构图工艺或打印工艺等,构图工艺例如包括光刻胶的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或光刻胶的剥离的过程。
S4:请结合图7,在第一电极上沉积像素限定材料,而后通过刻蚀所述像素限定材料而形成像素限定层4,所形成的所述像素限定层4具有多个像素开口41,每一像素开口41与一个像素或子像素对应。第一电极3整体被所述像素开口41所暴露,信号传输通道仍被保留的像素限定层4所覆盖。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传输通道也可选择为不被像素限定层所覆盖。
S5:请结合图8,在所述像素开口41内填充有机发光材料,以形成有机发光层5。可通过蒸镀、旋转涂覆、喷墨打印技术、丝网印刷等工艺形成所述有机发光层5。除填充在像素开口41内,有机发光层5还可覆盖在像素开口41两侧的像素限定层4的部分区域上。
除有机发光层5外,还可将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填充在像素开口41内,这里不再赘述。
S6:请结合图1,在有机发光层5上形成第二电极6。第二电极6,例如阴极,可以不进行图案化,并且可以是作为连续层而在有机发光层5上形成。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通道,即便第一电极因弯折断裂时,两个通道能够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信号端第一电极断裂开的各个区域,在保证发光面积的同时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1);
多个薄膜晶体管(2),形成在所述柔性基板上(1),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信号端(21);
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电极(3),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形成在一个薄膜晶体管(2)上;
多个信号传输通道,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3)电连接的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且所述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信号端(21)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一电极(3)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一通道(71)和所述第一电极(3)之间形成缺口;
所述第一通道(71)连接于第一电极(3)的第一端(35),所述第二通道(72)连接于第一电极(3)的第二端(36),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朝向不同且沿第一方向(Y)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1)连接所述第二通道(72),且通过第二通道(72)与所述第二端(36)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1)与第二通道(72)通过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通道的面积与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1)及第二通道(72)的宽度范围为2-10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三通道(73A),所述第一通道(71A)、第二通道(72A)、第三通道(73A)分别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3A)和同一个所述信号端(21A),所述第三通道(73A)连接第一电极(3)的第三端(37),所述第二端(36)与第三端(37)沿第二方向(X)排列,所述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呈一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四通道(74A),所述第一通道(71A)、第二通道(72A)、第三通道(73A)、第四通道(74A)分别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3A)和同一个所述信号端(21A),所述第四通道连接第一电极(3A)的第四端(38),所述第三端(37)与第四端(38)沿第一方向(Y)排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8208.0A CN109326632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8208.0A CN109326632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6632A CN109326632A (zh) | 2019-02-12 |
CN109326632B true CN109326632B (zh) | 2020-12-04 |
Family
ID=6526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58208.0A Active CN109326632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66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28032A (zh) * | 2020-01-19 | 2020-05-08 | 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5229A (zh) * | 2013-12-27 | 2014-04-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3943684A (zh) * | 2014-03-26 | 2014-07-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
CN105911777A (zh) * | 2015-02-24 | 2016-08-3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30032B2 (en) * | 2004-10-29 | 2008-09-30 | Lg Display Co., Ltd. |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with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ontrol electrodes formed on same layer and plurality of field distortion slits formed in pixel electrode |
TWI499849B (zh) * | 2013-03-12 | 2015-09-11 | E Ink Holdings Inc | 畫素結構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11158208.0A patent/CN1093266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5229A (zh) * | 2013-12-27 | 2014-04-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3943684A (zh) * | 2014-03-26 | 2014-07-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
CN105911777A (zh) * | 2015-02-24 | 2016-08-3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26632A (zh) | 2019-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10852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0930910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013251A1 (en) | El display device | |
WO2015103837A1 (zh) |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
JP5526610B2 (ja)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構造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1040237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製造方法 | |
CN103700683B (zh) | 一种oled阵列基板的对置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2132862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2005540A2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TW200829079A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hite light 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 |
JPWO2013057873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6019654A (en) | Multi-color organic EL display arr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3098551A (zh) | 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
CN1479559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6927535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9704925B2 (en) | EL display device | |
WO2015027532A1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阳极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0805270B1 (ko) | 유기투명전극을 적용한 플렉시블 유기 발광 소자, 이를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20060145602A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932663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H11135257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 |
US20110278575A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11046262A1 (ko) | 발광 소자,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조명 유닛 | |
CN114068663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00411612A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