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538A - 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11538A CN109311538A CN201780036476.2A CN201780036476A CN109311538A CN 109311538 A CN109311538 A CN 109311538A CN 201780036476 A CN201780036476 A CN 201780036476A CN 109311538 A CN109311538 A CN 109311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enoid valve
- electric current
- hydraulic actuator
- fluid
- det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PHCJRSXXXCZFPL-UHFFFAOYSA-N 5-[(1,3-dioxo-2-benzofuran-5-yl)sulfanyl]-2-benzofuran-1,3-di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O)C2=CC(SC=2C=C3C(=O)OC(C3=CC=2)=O)=C1 PHCJRSXXXCZFP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8000031725 susceptibility to spondyloarthropathy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72974 Panax ginseng CYP716A4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74 system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9/00—Power-plant nacelles, fairings or cowlings
- B64D29/06—Attaching of nacelles, fairings or cowl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9/00—Power-plant nacelles, fairings or cowlings
- B64D29/08—Inspection panels for power pl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70—Disassembly metho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72—Maintenan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4—Casings or housings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ith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50—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 F05D2260/57—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using servos, independent actuators,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致动整流罩门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所述螺线管阀可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以致动所述整流罩门,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与所述螺线管阀、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的液压泵。
Description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6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349,807号的优先权,该美国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地,这些系统和方法允许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
背景技术
飞行器发动机通常需要操作者典型地在沿着飞行航线的中途停留期间和/或在飞行器的预先规划的维护期间执行维护和/或修复工作。常规的安装在飞行器发动机的短舱上的飞行器整流罩被构造为两个半圆筒体,这些圆筒体铰接地附接至安装支柱上,使得其可以背离发动机核心向上枢转,以允许操作者触及发动机核心。
为了在维护操作期间便于打开和/或关闭飞行器整流罩,同时限制被带到飞行器旁边的机器(例如,外部液压泵)的数量,现代飞行器包括自含式打开与关闭系统,该系统是动力驱动的以允许容易地打开和/或关闭重型整流罩门。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的美国专利4,399,966(‘966专利)中描绘了此类打开与关闭系统。具体地,‘966专利描述了一种用于将液压流体从安装在飞行器发动机上的储器泵送经过控制回路的马达驱动泵,该控制回路将流体选择性地引导至与每个整流罩部分相关联的致动器,以将这些整流罩部分移动至其希望的位置。液压控制回路包括与每个致动器相关联的螺线管致动阀,这些致动器可操作来根据希望选择性地准许流体流入和流出这些致动器,以打开和关闭整流罩部分。
此类自含式打开与关闭系统的常规构型典型地需要电动马达来致动液压泵,使得进而该液压泵允许流体在液压回路中循环。由于电动马达太长时间保持通电的话可能被烧坏,因此不能让其在飞行器位于地面上时永久保持通电。因此,此类自含式打开与关闭系统的常规构型依赖于两个不同的开关来致动该打开与关闭系统,即,第一开关允许操作者对电动发动机供电,并且第二开关允许操作者命令飞行器整流罩打开。因此,需要两个不同的开关并且操作者进行两个不同的动作。
可以了解的是,即使常规的构型提供了益处,但是它们的代价是:额外的系统复杂性,由于存在某些子系统而导致的额外重量,和/或操作者要遵循特定的步骤序列所带来的某种操作复杂性。因此,改进可能是希望的。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整流罩的动力门打开系统,该系统包括:
电连接至电源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可操作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
螺线管阀,所述螺线管阀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并且与液压致动器和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所述螺线管阀可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流体储器引导至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所述液压致动器机械地连接至所述飞行器整流罩;以及
电气系统控制器,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螺线管阀,并且被配置用于:(1)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以及(2)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所述螺线管阀和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处理器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在又一个方面,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在断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换。
在另一个方面,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在又一个方面,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250mA。
在另一个方面,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50mA。
在又一个方面,将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包括次电力分配组件(SPDA)。
在又一个方面,所述SPDA包括固态电力转换器(SSPC),所述SSPC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执行时致使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吸入电流时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位置与飞行器整流罩打开位置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位置与飞行器整流罩关闭位置相关联。
在又一个方面,所述电源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电源组、电池、飞行器的主干电网、以及外部电系统。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飞行器整流罩的打开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模式与所述飞行器整流罩的关闭相关联。
在另一个方面,本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致动整流罩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所述螺线管阀可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以致动所述整流罩门,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与所述螺线管阀、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的液压泵。
在又一个方面,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第一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流体储器引导至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打开所述整流罩门。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关闭所述整流罩门。
在又一个方面,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仅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在另一个方面,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在又一个方面,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从断开位置自动地转换成闭合位置。
在另一个方面,将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
在其他方面,本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存储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程序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指令可被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处理器执行以实施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他方面,本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比如,例如但不限于:电气系统控制器,该电气系统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程序指令的存储器,该程序指令可被该电气系统控制器的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施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说明书的背景下,除非另外明确规定,否则计算机系统可以指代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控制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和/或其适用于手头相关任务的任何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背景下,除非另外明确规定,否则表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存储器”旨在包括任何性质和种类的介质,其非限制性实例包括RAM、ROM、磁盘(CD-ROM、DVD、软盘、硬盘驱动器等)、USB密钥、闪存卡、固态硬盘以及磁带机。仍然在本说明书的背景下,“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和“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应被解释为是相同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相反,并且在任何适当时,“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和“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以被解释为第一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本说明书的背景下,除非另外明确规定,否则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作为形容词仅用于允许将它们修饰的名词彼此区分,并不是为了描述那些名词之间的任何特定关系。
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各自具有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中的至少一个,但不一定具有所有这些目的和/或方面。应理解的是,本技术的通过尝试获得上述目的而得到的一些方面可能不满足此目的,和/或可能满足本文未具体叙述的其他目的。
本技术的实现方式的额外和/或替代性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从以下描述、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及其他方面和其进一步特征,参照将结合附图来使用的以下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从飞行器的左前顶侧截取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飞行器的发动机组件以及一部分机身的左侧立视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门打开系统的图解;
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计算环境的图解;并且
图5是展示了流程图的图解,该流程图展示了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计算机实施方法。
还应注意的是,除非本文另外明确说明,否则附图不是按比例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叙述的实例和条件语言原则上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是将其范围限制为这些具体叙述的实例和条件。应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各种布置,这些布置尽管未在本文中明确描述或示出,但仍体现了本技术的原理并且包含在其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为了帮助理解,以下描述可能描述本技术的相对简化的实现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本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可能具有更大的复杂性。
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阐述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修改的有用实例。这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并且同样不是为了限定范围或阐述本技术的界限。这些修改不是详尽的清单,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其他修改,但其他修改仍然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此外,在没有阐述修改的实例的情况下,不应该解释为不可能进行修改和/或所描述的就是实现本技术的该要素的唯一方式。
此外,在此叙述本技术的原理、方面和实现方式及其具体实例的所有陈述旨在涵盖其结构和功能等同物,无论它们是当前已知的还是将来开发的。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是,本文的任何框图表示体现本技术原理的说明性回路的概念视图。类似地,应了解的是,任何流程图、作业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表示可以基本上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表示并且因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各种过程,无论这样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示出。
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以及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和适当软件来提供附图中所示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包括标记为“处理器”或“控制器”的任何功能块。当由处理器提供时,功能可以由单一专用处理器、单一共享处理器、或多个单独的处理器(其中一些处理器可以是共享的)提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比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专用于特定目的的处理器,比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此外,明确使用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不应被解释为专指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并且可以隐含地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其他传统的和/或定制的硬件。
软件模块或简单地被暗指软件的模块在本文中可以表示为流程图要素或指示过程步骤的进行和/或文本描述的其他要素的任何组合。此类模块可以由明确地或隐含地示出的硬件来执行。
具备这些基本原理,我们现在将考虑一些非限制性实例来展示本技术的各方面的各个实现方式。
参照图1,示出了飞行器10。飞行器10是飞行器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并且还考虑其他类型的飞行器。飞行器10具有机身12、位于机身12前部的驾驶舱14、以及位于机身12后部的尾部16。尾部16具有左水平安定面和右水平安定面18以及竖直安定面20。每个水平安定面18设有用于控制飞行器10的俯仰的升降舵22。竖直安定面20设有用于控制飞行器10的偏航的方向舵24。飞行器10还具有一对机翼26。左机翼26连接至机身12,并且在其左侧上延伸。右机翼26连接至机身12,并且在其右侧上延伸。机翼26设有襟翼28和副翼30。襟翼28用于控制飞行器10的升力,并且副翼30用于控制飞行器10的横滚。可选地,每个机翼26在其尖端处设有翼梢小翼32。左发动机组件和右发动机组件34分别连接至左机翼和右机翼26的底部,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设想到,多于一个发动机组件34可以连接至每个机翼26。飞行器10设有更多部件和系统,比如起落架和辅助动力单元,在此将不进行描述。
现在同时参照图1和2,将更详细地描述左发动机组件34。由于右发动机组件34类似于左发动机组件34,因此将不在此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右发动机组件34的与左发动机组件34相对应的元件。
左发动机组件34具有短舱50,发动机52位于该短舱内。在当前实现方式中,发动机52是涡轮风扇发动机,比如Pratt&WhitneyTMPW1500GTM涡轮风扇发动机。设想到,可以使用其他涡轮风扇发动机。还设想到,可以使用除了涡轮风扇发动机之外的发动机。
吊挂架54连接在短舱50与左机翼26的底部之间,由此将发动机52连接至左机翼26。吊挂架54沿着短舱50的顶部延伸。吊挂架54的大部分在左机翼26的前缘56的前方延伸。吊挂架54的后顶部分连接至机翼26的前底部分。
如在图2中可以看见,发动机组件34还设有第一整流罩210(同样还可以被称为风扇整流罩)以及第二整流罩212(同样还可以被称为推力反向器整流罩)。第一整流罩210限定了第一门,该第一门可以通向发动机52的第一部分。第二整流罩212限定了第二门,该第二门可以通向发动机52的第二部分。第一整流罩210和第二整流罩212可以限定短舱50的一部分,并且被成形为限定短舱50的空气动力学外形。第一整流罩210和第二整流罩212还可以被称为导流罩部件。如图2中所展示的,当从左发动机52的前方观察短舱50时,第二整流罩212限定了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还被称为右C-涵道(C-Duct)面板)的外表面。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被展示为处于打开位置,由此提供到发动机52的第二部分的通道。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机械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2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240允许自动打开和/或关闭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如结合图3的描述将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在本实施例中,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是推力反向器系统的一部分。所述推力反向器系统可以用于在飞行器10着陆期间一旦触地后将由发动机52产生的一部分推力转向。在当前实现方式中,该推力反向器系统是冷流式推力反向器系统、并且包括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左推力反向器面板(还被称为左C-涵道面板)可以与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关于位于短舱50中心处的竖直平面对称。该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可以机械地连接至第二致动器260,以允许自动打开和/或关闭该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当推力反向器系统被致动时,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当飞行器在运行时这两者均处于关闭位置)在短舱50的后部分上向后移位。随着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向后移位,阻挡机构(未示出)阻挡空气流向发动机52的后部,并且将其朝向叶栅叶片(未示出)转向。该叶栅叶片将空气朝向飞行器10的前部引导,由此产生反向推力。当推力反向器系统未被致动时,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与短舱50的外蒙皮齐平,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并且这些叶栅叶片被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该左推力反向器面板覆盖。液压锁定致动器(未示出)将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锁定在其关闭位置,以在飞行器10不位于地面上时防止推力反向器系统意外展开。当飞行器位于地面上并且维护操作者输入打开/关闭命令时,这些液压锁定致动器可以将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解锁,以允许打开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和左推力反向器面板来进行维护操作。设想到,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推力反向器系统,比如但不限于:蛤壳式推力反向器系统和铲斗式推力反向器系统。
现在转向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门打开系统(PDOS)300的图解。PDOS 300可以整合在短舱50内,和/或是发动机52的一部分。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PDOS300的至少一些子系统可以位于飞行器内的其他地方,比如,例如但不限于吊挂架54和/或机身12中。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PDOS 300包括左H C-涵道(H C-Duct)开关310和右HC-涵道开关320。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分别连接至开关连接器312和开关连接器322。开关连接器312和开关连接器322经由开关信号连接器330连接至电源组326。在一些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位于短舱50内,是维护操作者可触及的。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可以位于飞行器内的其他地方。在还又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可以至少部分地被虚拟化,以便可经由从飞行器的系统或与维护操作者相关联的系统(例如,运行维护软件模块的、发出指向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中的至少一者的命令的平板电脑)发出的软件命令来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C-涵道开关320分别与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和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相关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可以允许控制左推力反向器面板的打开和/或关闭,并且右H C-涵道开关320可以允许控制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的打开和/或关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可以由电源组326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满足某些飞行器操作条件时,向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C-涵道开关320提供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飞行器位于地面上并且发动机关闭时,向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提供电流。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仅在飞行器位于地面上时,向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提供电流。作为实例,位于起落架中的至少一个起落架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飞行器位于地面上,并且向电源组326和/或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发送信号,进而对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通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中的每一个可以可操作来从与打开飞行器整流罩相关联的第一位置和与关闭飞行器整流罩相关联的第二位置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之一从第一位置转换成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换成第一位置,可以致使向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或右HC-涵道螺线管阀340供应电流。
在图3所例示的实施例中,开关信号连接器330将左H C-涵道开关310连接至左HC-涵道螺线管阀350,并且将右H C-涵道开关320连接至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在一些实施例中,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可以被实施为机电式操作的阀。如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了解的,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可以由穿过螺线管的电流控制,从而通过修改流出量而允许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中的每一个从第一模式切换成第二模式。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右HC-涵道螺线管阀34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出口。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和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中的每一个与流体储器372处于流体连通。流体储器372与液压泵370相关联。
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与第一致动器240处于流体连通。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与第二致动器260处于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以第一模式操作时,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可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372引导至第一致动器240。替代性地,当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以第二模式操作时,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可以将流体从第一致动器240引导至流体储器37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模式与打开飞行器整流罩2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等同于打开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相关联,并且第二模式与关闭飞行器整流罩(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等同于关闭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相关联。
类似于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当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以第一模式操作时,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可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372引导至第二致动器260。替代性地,当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以第二模式操作时,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可以将流体从第二致动器260引导至流体储器37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模式与打开第二飞行器整流罩(未示出)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开第二飞行器整流罩还可以等同于打开左推力反向器面板。第二模式与关闭第二飞行器整流罩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第二飞行器整流罩还可以等同于关闭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可以各自与两个或更多个致动器相关联。
如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的,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关于以下方面的多种变化:(1)可以如何实施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以及(2)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可以如何与其他电气系统和/或液压系统相互作用。
电源组326还包括开关信号连接器374,该开关信号连接器可以向电动马达360提供电流。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开关信号连接器374还可以向开关信号连接器330、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以及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提供电流。开关信号连接器374连接至电气系统控制器380。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可以致使电源组326向PDOS 300的各个系统供应直流电(DC)和/或交流电(AC)。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向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供应28V DC电流,并且可以向电动马达360供应AC电流。在所展示的实例中,可以向电动马达360提供三相电流(由A相、B相和C相展示)。
如图3中所展示的,电气系统控制器380(经由开关信号连接器374)连接至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系统控制器380被配置为经由硬件电路和/或嵌入式软件来检测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至少一者中吸入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电气系统控制器380经由控制开关382(该控制开关同样还可以被称为“第二控制开关”)致使对电动马达360供电。如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因此允许对电动马达360自动供电,而无需来自操作者的任何进一步手动干预。因此,操作者通过仅启用左H C-涵道开关310和右H C-涵道开关32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致使打开或关闭左推力反向器面板和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中的至少一者,由此避免需要操作第二开关来专门对电动马达360通电。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他益处也可以变得清楚。
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包括控制开关382,可以依赖于该控制开关来通过将控制开关382从断开位置转换成闭合位置以致使对电动马达360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系统控制器380致使控制开关382从断开位置转换成闭合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至少一者中吸入电流包括:通过电气系统控制器来确定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至少一者消耗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之一从第一模式转换成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转换成第一模式(例如,在操作者与左H C-涵道开关310和/或右H C-涵道开关320交互之后)时,电流被消耗。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系统控制器380依赖于确定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之一消耗了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36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可以被配置成用于确定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至少一者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如果电流的强度为约300mA,则可以作出此确定。在还又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如果电流的强度高于250mA,则可以作出此确定。在还又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如果电流的强度高于350mA,则可以作出此确定。如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多种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可以包括次电力分配组件(SPDA),该次电力分配组件可以连接至主电力分配系统(PPDS),由此允许依赖于分布在飞行器的各个零件中的电气架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SPDA可以包括固态电力转换器(SSPC),该固态电力转换器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旦控制开关382从断开位置转换成闭合位置,就对电动马达360供电,由此驱动液压泵370。如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电动马达360可以按照本技术本领域已知的布置被机械地连接至液压泵370。电动马达360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实施,并且被选择成能够适当地驱动液压泵370。一旦启动,液压泵370就可以致使流体从液压储器372流到致动器240、260,或从致动器240、260流到液压储器372(取决于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每一者在给定时刻的构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326可以包括电源,以对各个系统(比如左H C-涵道开关310、右H C-涵道开关320、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电动马达360、以及电气系统控制器380)提供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可以是电源组326本身(例如,嵌入电源组内的电池)。替代性地,该电源可以是连接至飞行器的主干电网上的飞行器系统之一(例如,辅助电力单元(APU))或外部系统(例如,位于地面上的电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326可以限定单一单元,该单一单元包括图3所展示的系统中的全部或至少一些,即,左H C-涵道开关310、右H C-涵道开关320、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电动马达360、以及电气系统控制器380。
虽然参照的是致动器240、260,左H C-涵道开关310,右H C-涵道开关320,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以及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但是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致动器、开关和/或螺线管阀。例如,本技术可以基于单一开关、单一螺线管阀、以及机械地连接至飞行器整流罩的多个致动器来实施。因此,可以设想多种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对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清楚。
现在转向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计算环境400的图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可以由电气系统控制器380来实现,例如但不限于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包括SPDA和/或PPDS和/或SSPC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包括多种不同的硬件部件,包括由处理器410共同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固态硬盘420、随机存取存储器43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450。计算环境400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计算机。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可以是被适配成满足某些需求(比如但不限于,认证需求)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计算环境400可以是“电子设备”、“控制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和/或其适用于手头相关任务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还可以是以上列出系统之一的子系统。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可以是“现成的”通用计算机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还可以分布在多个系统之中。计算环境400还可以专门专用于实现本技术。如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关于如何实现计算环境400的多种变化。
计算环境40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内部和/或外部总线460(例如,PCI总线、通用串行总线、IEEE 1394“火线(Firewire)”总线、SCSI总线、串行ATA总线、ARINC总线等)来实现,各个硬件部件电子地耦合至这些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450可以耦合至左H C-涵道开关310、右H C-涵道开关320、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电动马达360和/或电气系统控制器380。
根据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固态硬盘420存储程序指令,这些程序指令适合于被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430中,并且由处理器410执行,以致动飞行器整流罩。例如,这些程序指令可以是库或应用程序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环境400可以被配置用于检测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左HC-涵道中的至少一者中吸入电流,并且基于检测到螺线管阀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360供电(例如,无需来自维护操作者的任何进一步手动动作)。
现在转向图5,展示了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计算机实施方法500。虽然总体上是参照一种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方法,但是应理解的是,在当前背景下,飞行器整流罩可以涵盖结合短舱使用并且可以被致动以提供到飞行器发动机的通道的不同导流罩部件、面板和/或门。这样的飞行器整流罩可以涵盖例如但不限于:右推力反向器面板230、左推力反向器面板、第一整流罩210和/或第二整流罩2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电气系统控制器380和/或计算环境400(完全地或部分地)实施计算机实施方法500。
方法500从步骤502开始,即,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螺线管阀可以可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螺线管阀可以类似于右H C-涵道螺线管阀340和左H C-涵道螺线管阀350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储器可以类似于流体储器372,并且液压致动器可以类似于第一致动器240和/或第二致动器260中的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在步骤504处,该方法基于检测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检测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从断开位置自动转换成闭合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开关可以类似于控制开关382。在一些实施例中,使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04可以在不需要操作者的任何额外动作和/或从系统感测到的任何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换言之,步骤502可以足以将电动马达通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04可以允许操作者通过仅与左H C-涵道开关310和/或右H C-涵道开关320交互并且不需要与专用于对电动马达通电的额外开关进行交互来致动飞行器整流罩。
在步骤506处,如果螺线管阀处于第一操作模式,则方法500前进到步骤508和510。步骤508包括致使液压泵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压泵可以类似于液压泵370。步骤510包括致使液压致动器打开整流罩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步骤508和510可以同时进行。
在步骤512处,如果螺线管阀处于第二操作模式,则方法500前进到步骤514和516。步骤514包括致使液压泵将流体从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流体储器。步骤516包括致使液压致动器关闭整流罩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步骤514和516可以同时进行。
虽然已经参照以特定顺序执行的特定步骤描述并示出了上述实现方式,但是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这些步骤可以组合、细分或重新排序。至少一些步骤可以并行或串行地执行。相应地,这些步骤的顺序和分组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应明确理解的是,并非在本技术的各个和每个实施例中都需要享有本文提到的所有技术效果。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施可能让使用者不享有这些技术效果中的一些技术效果,而其他实施例的实施可能让使用者享有其他技术效果或根本不享有技术效果。
对本技术的上述实现方式的修改和改进可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清楚。上述描述旨在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意图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Claims (28)
1.一种用于飞行器整流罩的动力门打开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电连接至电源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能够操作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
螺线管阀,所述螺线管阀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并且与液压致动器和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所述螺线管阀能够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流体储器引导至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所述液压致动器机械地连接至所述飞行器整流罩;以及
电气系统控制器,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螺线管阀,并且被配置用于:(1)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以及(2)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所述螺线管阀和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进一步包括处理器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在断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250m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50mA。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将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电气系统控制器包括次电力分配组件(SPD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SPDA包括固态电力转换器(SSPC),所述SSPC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执行时致使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时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飞行器整流罩打开位置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位置与飞行器整流罩关闭位置相关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电源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电源组、电池、飞行器的主干电网、以及外部电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门打开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飞行器整流罩的打开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模式与所述飞行器整流罩的关闭相关联。
13.一种用于致动整流罩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所述螺线管阀能够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以致动所述整流罩门,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与所述螺线管阀、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的液压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第一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流体储器引导至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打开所述整流罩门。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第二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关闭所述整流罩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仅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从断开位置自动地转换成闭合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
20.一种电气系统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处理器;
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控制逻辑,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致使:
检测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所述螺线管阀能够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流体储器引导至液压致动器,以及以第二模式操作来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电动马达供电以致动所述整流罩门,所述电动马达连接至与所述螺线管阀、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所述流体储器处于流体连通的液压泵。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一步致使: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第一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流体储器引导至所述液压致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打开所述整流罩门。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电气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逻辑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一步致使:
如果所述螺线管阀处于第二操作模式:
则致使所述液压泵将流体从所述液压致动器引导至所述流体储器;以及
致使所述液压致动器关闭所述整流罩门。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系统控制器,其中,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包括:检测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的电流的强度高于300mA。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系统控制器,其中,基于检测到所述螺线管阀中吸入电流来致使对所述电动马达供电包括:将第二控制开关从断开位置自动地转换成闭合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气系统控制器,其中,将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转换成所述闭合位置使得所述液压泵启动。
26.一种计算机实现的系统,所述系统被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包括计算机实现的系统的飞行器,所述系统被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致使系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49807P | 2016-06-14 | 2016-06-14 | |
US62/349,807 | 2016-06-14 | ||
PCT/IB2017/053331 WO2017216679A1 (en) | 2016-06-14 | 2017-06-06 |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ctuating an aircraft cow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11538A true CN109311538A (zh) | 2019-02-05 |
CN109311538B CN109311538B (zh) | 2022-06-03 |
Family
ID=5925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6476.2A Active CN109311538B (zh) | 2016-06-14 | 2017-06-06 | 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168884A1 (zh) |
EP (1) | EP3468873B1 (zh) |
CN (1) | CN109311538B (zh) |
CA (1) | CA3027521A1 (zh) |
WO (1) | WO20172166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58710B2 (en) * | 2018-02-23 | 2022-06-14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anding gear retract braking |
US10933982B2 (en) | 2018-02-26 | 2021-03-02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anding gear retract braking |
US11293463B2 (en) | 2018-08-21 | 2022-04-05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Externally verifiable thermal compensation of cowl opening actuator |
US11591985B2 (en) * | 2020-10-21 | 2023-02-28 |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ust reverser operation |
CN114313302B (zh) * | 2021-12-23 | 2023-12-08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一种高可靠的航空发动机动力外罩开启作动系统和方法 |
EP4506259A1 (en) * | 2023-08-08 | 2025-02-12 | Rohr, Inc. | Nacelle actuation and control assembly for an aircraft propulsion system |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9966A (en) * | 1980-12-31 | 1983-08-23 | The Boeing Company | Power opening system for engine cowl doors |
US5029188A (en) * | 1989-11-03 | 1991-07-02 | Joyner Engineers And Trainers |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peration cycles of an electrically actuated device |
US5944285A (en) * | 1997-06-19 | 1999-08-31 | The Boeing Company | Vent valve with pressure relief |
US6227485B1 (en) * | 1997-12-03 | 2001-05-08 |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 Opening device common to two adjacent aircraft engine nacelle covers |
US20060145001A1 (en) * | 2004-12-30 | 2006-07-06 | Smith Matthew C | Fan cowl door elimination |
FR2913067A1 (fr) * | 2007-02-28 | 2008-08-29 | Aircelle Sa | Procede d'autocalibration pour verins electriques de nacelle de turboreacteur |
US20090065634A1 (en) * | 2005-06-16 | 2009-03-12 | Aircelle | Control system for the nacelle of a turboreactor |
US20100001123A1 (en) * | 2007-01-15 | 2010-01-07 | Aircelle | Translatable thrust inverter for jet engine |
CN101784448A (zh) * | 2007-08-20 | 2010-07-21 | 埃尔塞乐公司 | 用于控制涡轮喷气发动机舱整流罩的维修致动器的设备 |
CN101784781A (zh) * | 2007-08-20 | 2010-07-21 | 埃尔塞乐公司 | 具有用于制动致动器的系统的推力反向器 |
CN101815857A (zh) * | 2007-08-20 | 2010-08-25 | 埃尔塞乐公司 | 控制一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反向器整流罩的至少一致动器的方法和系统 |
EP2229322A1 (en) * | 2008-01-07 | 2010-09-22 | Rohr, Inc. | A method and component for determining load on a latch assembly |
US20100312450A1 (en) * | 2009-06-04 | 2010-12-09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pening of a thrust reverser for a jet engine of an aircraft |
US20110016846A1 (en) * | 2007-08-20 | 2011-01-27 | Aircelle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actuator of the cowlings of a turbojet engine thrust inverter |
US20120280082A1 (en) * | 2008-11-26 | 2012-11-08 | Calder David P |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 nacelle interi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US20130200178A1 (en) * | 2012-02-02 | 2013-08-08 | Spirit Aerosystems, Inc. | Cascade-style variable area fan duct nozzle |
WO2014197029A2 (en) * | 2013-03-14 | 2014-12-11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Latching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nacelle mounted latching system |
US20150078879A1 (en) * | 2013-09-16 | 2015-03-1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ircraft engine cowl door movem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US20150090810A1 (en) * | 2013-02-11 | 2015-04-02 | Spirit Aerosystems, Inc. | Thrust reverser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 with servo synchronization |
US20150300294A1 (en) * | 2013-10-23 | 2015-10-2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Rotary hydraulic motor driven hybrid thrust reverser actuation system with end-of-stroke snubbing |
CN105555665A (zh) * | 2013-09-19 | 2016-05-04 | 萨甘安全防护公司 | 伸缩式致动器和包括这种致动器的飞机发动机 |
-
2017
- 2017-06-06 EP EP17734480.1A patent/EP346887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6-06 CN CN201780036476.2A patent/CN10931153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06 US US16/308,940 patent/US2019016888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6-06 CA CA3027521A patent/CA302752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6-06 WO PCT/IB2017/053331 patent/WO2017216679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9966A (en) * | 1980-12-31 | 1983-08-23 | The Boeing Company | Power opening system for engine cowl doors |
US5029188A (en) * | 1989-11-03 | 1991-07-02 | Joyner Engineers And Trainers |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peration cycles of an electrically actuated device |
US5944285A (en) * | 1997-06-19 | 1999-08-31 | The Boeing Company | Vent valve with pressure relief |
US6227485B1 (en) * | 1997-12-03 | 2001-05-08 |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 Opening device common to two adjacent aircraft engine nacelle covers |
US20060145001A1 (en) * | 2004-12-30 | 2006-07-06 | Smith Matthew C | Fan cowl door elimination |
US20090065634A1 (en) * | 2005-06-16 | 2009-03-12 | Aircelle | Control system for the nacelle of a turboreactor |
US20100001123A1 (en) * | 2007-01-15 | 2010-01-07 | Aircelle | Translatable thrust inverter for jet engine |
FR2913067A1 (fr) * | 2007-02-28 | 2008-08-29 | Aircelle Sa | Procede d'autocalibration pour verins electriques de nacelle de turboreacteur |
US20100107598A1 (en) * | 2007-02-28 | 2010-05-06 | Aircelle | Self-calibration method for the electric jacks of a turbojet nacelle |
CN101784781A (zh) * | 2007-08-20 | 2010-07-21 | 埃尔塞乐公司 | 具有用于制动致动器的系统的推力反向器 |
CN101784448A (zh) * | 2007-08-20 | 2010-07-21 | 埃尔塞乐公司 | 用于控制涡轮喷气发动机舱整流罩的维修致动器的设备 |
CN101815857A (zh) * | 2007-08-20 | 2010-08-25 | 埃尔塞乐公司 | 控制一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反向器整流罩的至少一致动器的方法和系统 |
US20110016846A1 (en) * | 2007-08-20 | 2011-01-27 | Aircelle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actuator of the cowlings of a turbojet engine thrust inverter |
EP2229322A1 (en) * | 2008-01-07 | 2010-09-22 | Rohr, Inc. | A method and component for determining load on a latch assembly |
US20120280082A1 (en) * | 2008-11-26 | 2012-11-08 | Calder David P |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 nacelle interi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US20100312450A1 (en) * | 2009-06-04 | 2010-12-09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pening of a thrust reverser for a jet engine of an aircraft |
US20130200178A1 (en) * | 2012-02-02 | 2013-08-08 | Spirit Aerosystems, Inc. | Cascade-style variable area fan duct nozzle |
US20150090810A1 (en) * | 2013-02-11 | 2015-04-02 | Spirit Aerosystems, Inc. | Thrust reverser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 with servo synchronization |
WO2014197029A2 (en) * | 2013-03-14 | 2014-12-11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Latching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nacelle mounted latching system |
US20150078879A1 (en) * | 2013-09-16 | 2015-03-1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ircraft engine cowl door movem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CN105555665A (zh) * | 2013-09-19 | 2016-05-04 | 萨甘安全防护公司 | 伸缩式致动器和包括这种致动器的飞机发动机 |
US20150300294A1 (en) * | 2013-10-23 | 2015-10-22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Rotary hydraulic motor driven hybrid thrust reverser actuation system with end-of-stroke snubbing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赵杰,张为民,鄢蓉: "整流罩纵向解锁机构装配与同步调整", 《航天工艺》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68873A1 (en) | 2019-04-17 |
CA3027521A1 (en) | 2017-12-21 |
CN109311538B (zh) | 2022-06-03 |
WO2017216679A1 (en) | 2017-12-21 |
US20190168884A1 (en) | 2019-06-06 |
EP3468873B1 (en) | 2021-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11538A (zh) | 用于致动飞行器整流罩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220001974A1 (en) | Aircraft for commercial air travel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JP6509835B2 (ja) | 垂直離着陸航空機 | |
US10281890B1 (en) |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parse set of simulation data | |
EP394339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ower allocation for turboprop and turboshaft aircrafts | |
JP6626328B2 (ja) | 航空機の電動タキシングシステム | |
US20210254556A1 (en) | Excess thrust control for an aircraft | |
US20170283041A1 (en) | Aircraft | |
US20160031553A1 (en) | Electric braking system with power conserv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0683051A (zh) | 用于飞行器的电力供应系统以及对应的飞行器 | |
US9630705B2 (en) | Drive system for ground spoiler, and aircraft | |
US20240239485A1 (en) | Blended wing body aircraft with a fuel cell and method of use | |
CN111279174B (zh) | 用于检测飞机中的燃料泄漏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935889A (zh) | 一种可减阻降噪的前缘缝翼空腔整形机构 | |
CN103224028A (zh) | 起飞助推器/副油箱组合体 | |
Valarezo et al. |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wing maximum lift | |
CN110683046B (zh) | 飞行器 | |
US20120187253A1 (en) | Leading edge device for an aircraft | |
BR102022009332A2 (pt) | Sistema de propulsão de aeronave | |
CN113165730A (zh) | 用于折叠式翼梢的整流罩 | |
CN108750098A (zh) | 一种后单螺旋桨可折叠式复合翼货运飞行器 | |
US12263937B2 (en) | Aircraft having a controllable center of gravity and method of use | |
US20250083812A1 (en) | Aircraf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odules and a method for its assembly | |
US20230356829A1 (en) | Aircraft having a controllable center of gravity and method of use | |
VALAREZO et al. | Maximum lift prediction for multielement wing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Quebec Applicant after: Airbus Canada Limited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Quebec Applicant before: C Series Aircraft L.P.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