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918B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9918B CN109309918B CN201710625322.9A CN201710625322A CN109309918B CN 109309918 B CN109309918 B CN 109309918B CN 201710625322 A CN201710625322 A CN 201710625322A CN 109309918 B CN109309918 B CN 109309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base station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erminal device
- target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3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12 deriva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目标基站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目标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本申请能够提供一种灵活的更换密钥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的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的安全性能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在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设备从源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与目标基站建立连接,此时,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之间采用更新后的接入层密钥进行通信。而在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中,基站采用了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分离的部署方式。即CU和DU分别负责不同层的无线接入网协议。同一CU下可以连接多个DU,同一DU可以覆盖多个小区。因此,终端设备在各小区移动的情况与LTE移动不同。与LTE系统相比,CU和DU的安全性能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如何灵活地更新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能够提供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或者,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至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更新或者不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更新密钥,节省了发送信令的次数,提高了决策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所述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请求不更新密钥;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更新密钥,节省了发送信令的次数,提高了决策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以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下一跳链计数器NCC;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二密钥,所述第二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NCC,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的情况下,可以在无需恢复终端设备的RRC连接的情况下,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密钥,从而简化了决策密钥更新的过程,并节约了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源基站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至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源基站可以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以便于目标基站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或者,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含第三指示信息,且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或,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是否更新密钥,节省了发送信令的次数,提高了决策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密钥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或者,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含以下任意一项:所述终端设备的跟踪区标识TAI、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属的无线接入网RAN组和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未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且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连接,并重新选择接入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三密钥,所述第三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属于同一集中式单元CU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或者,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且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根据下一跳链计数器NCC生成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一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且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的一个或两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两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两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两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基站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基站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基站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第六方面所述的基站以及第七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八方面所述的基站。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通信接口、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通信接口、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通信接口、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通信接口、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十方面、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基站以及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基站。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一些术语。
未激活(inactive)态:未激活态是终端设备的一种状态,它是区别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connected)态和RRC空闲(idle)态之外的另一种状态。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情况下,可以保留部分承载资源,例如,可以保留信令资源承载(Signal Resource Bearer,SRB),并且可以释放全部或部分数据资源承载(DataResource Bearer,DRB)。其中,核心网、基站和终端设备都可以保存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基站可以为处于未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分配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标识。例如,该AS标识可以是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可选地,Resume ID可以用于寻找储存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基站。可选地,处于未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可以和基站之间传输小数据。
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于移动网络的管理,可以负责对终端设备提供接入和移动性支持。可选地,AMF的功能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注册管理、可达性管理、移动性管理、接入认证、接入授权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收发节点,传输节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例如,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等。在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网络中,可以称为g节点(例如,g Node B,gNB),或者无线(New Radio,NR)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密钥更换方法,其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例如,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网架构中。图1示出了一种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能的应用环境。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感知到发生了小区更换。图1中的目标基站可以是上述基站中的任一种类型的基站,例如,可以是LTE网络中的eNodeB,或者是5G系统中的gNB;源基站也可以是上述基站中的任一种类型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用于提供一种安全、灵活的密钥更换方法,以提高通信效率。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应用环境。图2所示的基站可以是5G中的基站。具体地,在5G系统中,基站可以进行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或者说协议栈分离。换句话说,CU和DU可以处理不同的协议层。CU和DU之间可以存在通信连接,以互相传递相关协议层的信息。例如,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案,DU可以处理无线链路层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及以下的协议,CU可以处理RLC层以上的协议。例如,CU可以处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DU可以用于处理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协议、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和RLC协议。同一个CU可以与一个或多个DU连接,同一个DU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可选地,CU和DU可以合称为gNB。
可选地,在图2中,当终端设备在小区之间移动时,有可能存在终端设备更换了小区,却没有更换CU的情况。例如,终端设备从小区1移动到小区3的情况下,虽然更换了DU,却并没有更换CU。或者,终端设备从小区1移动到小区2的情况下,既没有更换DU,也没有更换CU。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本申请方法中的源基站与目标基站所执行的操作都由同一CU执行,或者说,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的方法可以由目标基站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若方法300应用于图2的应用环境中,其可以适用于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不同CU的情况。或者说,终端设备从第一CU覆盖的小区移动到第二CU覆盖的小区,第一CU与第二CU为不同的CU。如图3所示,所示方法300包括:
S301、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也可以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则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采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例如,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移动至目标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消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连接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例如,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移动至目标基站,若终端设备发生异常情况,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连接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PCI,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S302、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源基站,并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的,或者,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相同。例如,当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同一标识指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相同。例如,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可以都包括Resume ID。又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分别采用两个标识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时,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终端设备的标识。例如,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C-RNTI,以指示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例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恢复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消息。
可选地,当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时,该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adio Link Failure Indication)消息。
S303、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钥可以理解为用于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一密钥确定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也可以不将所述第一密钥确定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例如,后文中将会举例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自己生成密钥,以作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密钥。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该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二请求消息。例如,在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情况下,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是恢复终端设备上下文响应(Retrieve UE Context Response)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可以包含该第一密钥。
S304、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在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直接将第一密钥作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或者,目标基站也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预设策略,不将第一密钥作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而是自己生成密钥,以作为该接入层密钥。
例如,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且目标基站将该第一密钥确定为该接入层密钥,则方法300还包括: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NCC,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NCC以及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以便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根据该NCC,生成第三密钥以作为接入层密钥。在这个示例中,第一密钥是源基站根据NCC生成的,第三密钥与第一密钥可以为相同的密钥。
例如,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且目标基站将该第一密钥确定为该接入层密钥,则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将第四密钥确定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其中,第四密钥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在这个示例中,第四密钥与第一密钥可以为相同的密钥。
可选地,在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终端设备的RRC连接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响应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释放(RRC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重建立完成,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建立(RRC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
在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的情况下,可以在无需恢复终端设备的RRC连接的情况下,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密钥,从而简化了决策密钥更新的过程,并节约了信令开销。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其中,在明示的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在暗示的方式中,可以通过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NCC来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密钥。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NCC,则表示目标基站指示该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若第一响应消息中不携带NCC,则表示目标基站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至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源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更新或者不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可选地,在方法300中,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上述将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请求消息中,节省了信令,提高了决策效率。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三指示信息;或者,目标基站还可以从终端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请求消息之中。
上述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请求消息中,节省了信令,提高了决策效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组合都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的过程。例如,可以由源基站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和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目标基站、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
例如,在目标基站作为决策点或决策点之一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例如,目标基站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该预设的策略。或者,该预设的策略也可以是预配置的。可选地,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目标基站可以保存有一个信任列表,该信任列表中存储有PCI与信任等级的对应关系,或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与信任等级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由目标基站和源基站的部署位置确定,还可由上述基站的制造商等确定。
示例性地,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和上述信任阈值均可以为一个数值,上述信任等级和上述信任阈值可以均是预先配置在目标基站中的。
例如,若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若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信任阈值,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例如,目标基站可以储存目标基站对多个基站的信任列表。若源基站位于信任列表中,或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符合预设条件,或目标基站对源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则可以确定第三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
示例性地,上述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可包括目标基站针对终端设备或者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的策略指示信息。这些策略指示信息可以由目标基站从核心网设备获得。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实体、结构数据存储网络功能(Structured Data Storage network function,SDSF)实体或者无结构数据存储网络功能(Unstructured Data Storage network function,UDSF)实体获得,该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可以用于指示用于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或者上述策略指示信息指示对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PDU会话使用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不参与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而是从终端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目标基站也可以将第四指示信息透传给源基站。例如,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决策点包括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以及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第三指示信息。例如,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则目标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若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更新密钥,则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若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不更新密钥,则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又例如,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则无论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做出何种决策,第三指示信息都可以用于请求更新密钥。
通过引入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作为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点,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可选地,在方法300中,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以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其中,上述方法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在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检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密钥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
其中,该单向决策原则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点(例如,终端设备、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从不更新密钥到更新密钥的单向决策过程,而不存在从更新密钥到不更新密钥的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存在多个用于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点的情况下,只要存在一个决策点确定更新密钥,则需要更新密钥。
例如,在目标基站为决策点或决策点之一,当第三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时,在上述S304部分,目标基站从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检验第一指示信息是否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则表示源基站未按照单向决策原则确定第一密钥,比如,在源基站的安全性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可能会确定并发送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的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确定不将第一密钥确定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而是根据从源基站接收的NCC生成第二密钥,并将第二密钥确定为接入层密钥。并且,在S304部分中,目标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用于生成第二密钥的NCC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三密钥,以作为接入层密钥。在这个示例中,第三密钥与第二密钥可以是相同的密钥。
作为具体示例,上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上述NCC和衍生参数,生成上述第二密钥。
其中,上述衍生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I、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下行绝对无线频点(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Down Link,EARFCN-DL)以及目标基站未使用的下一跳(Next Hop,NH)或者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作为一个示例,若与NCC绑定的NH未使用,则目标基站可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若与NCC绑定的NH已使用,则目标基站可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目标基站将使用NH作为密钥衍生参数。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目标基站使用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接入层密钥作为衍生参数。对于上述两种衍生方式,衍生参数还可以包含PCI和/或EARFCN-DL。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的方法可以由源基站执行。需要指出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术语以及步骤说明,均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图4所示,方法400包括:
S401、源基站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
例如,上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Resume ID,或者,上述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C-RNTI,或者,上述第二标识信息也可以包括其他指示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可选地,源基站可以根据第二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例如,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恢复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adio Link FailureIndication)消息。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源基站可以根据Resume ID,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可以包括接入层密钥,NCC等。或者,源基站也可以根据C-RNTI,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S402、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至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源基站可以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并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以便于目标基站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可选地,在方法400中,在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含第三指示信息,且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或,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
上述通过在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三指示信息,节省了信令,提高了决策效率。
其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参见图3的例子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组合都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的过程。例如,可以由源基站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和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目标基站、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S402部分,源基站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确定并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源基站确定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的过程需符合单向决策原则。
其中,该单向决策原则是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点(例如,终端设备、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从不更新密钥到更新密钥的单向决策过程,而不存在从更新密钥到不更新密钥的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存在多个用于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点的情况下,只要存在一个决策点确定更新密钥,则需要更新密钥。
应理解,源基站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密钥的过程,或者,源基站可以不参与决策是否更新密钥的过程。
作为一个示例,在源基站作为单独决策点的情况下,源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并根据决策结果,确定并发送上述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源基站作为决策点之一的情况下,或者说,除源基站之外,决策点还包括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源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或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以及上述预设的策略,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例如,目标基站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例如,若包括源基站在内的任一决策点指示更新密钥,则源基站确定更新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若所有决策点指示不更新密钥,则源基站确定不更新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作为再一个示例,在源基站不作为决策点,而是终端设备或目标基站作为决策点的情况下,源基站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三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时,源基站根据NCC生成第一密钥,并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当第三指示信息请求不更新密钥时,源基站将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前使用的接入层密钥作为第一密钥,并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换句话说,源基站根据其他决策点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源基站本身不参与决策更新密钥的过程。
其中,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源基站对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例如,源基站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该预设的策略。或者,该预设的策略也可以是预配置的。
可选地,该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源基站对目标基站的信任程度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例如,源基站可以储存源基站对多个基站的信任列表。若目标基站位于信任列表中,或源基站对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符合预设条件或高于预设阈值,则源基站可以确定不更新密钥。
示例性地,源基站保存有一个信任列表,该信任列表中存储有PCI与信任等级的对应关系,或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与信任等级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由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部署位置确定,还可由上述基站的制造商等确定。
示例性地,源基站对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和上述信任阈值均可以为一个数值,上述信任等级和上述信任阈值可以均是预先配置在源基站中的。
示例性地,上述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可包括源基站针对终端设备或者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的策略指示信息。这些策略指示信息可以由源基站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该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实体、结构数据存储网络功能(Structured Data Storage network function,SDSF)实体或者无结构数据存储网络功能(Unstructured Data Storage network function,UDSF)实体获得,该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用于指示用于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或者上述策略指示信息指示对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PDU会话使用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在S402部分,若源基站确定更新密钥,则源基站可以根据NCC生成第一密钥,并且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NCC以及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作为具体示例,上述源基站可以根据上述NCC和衍生参数,生成上述第一密钥。
其中,上述衍生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I、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下行绝对无线频点(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Down Link,EARFCN-DL)以及源基站未使用的下一跳(Next Hop,NH)或者源基站当前使用的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作为一个示例,若与NCC绑定的NH未使用,则源基站可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若与NCC绑定的NH已使用,则源基站可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源基站将使用NH作为密钥衍生参数。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源基站使用源基站当前使用的接入层密钥作为衍生参数。对于上述两种衍生方式,衍生参数还可以包含PCI和/或EARFCN-DL。
可选地,在S402部分,若源基站确定不更新密钥,则源基站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密钥为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使用的密钥,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可选地,在方法400中,还包括: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密钥的NCC。
可选地,在方法400中,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在方法400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需要指出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术语以及步骤说明,均可以参见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方法500包括:
S501、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也可以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则可以采用PCI指示源基站、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未激活态的情况下,移动至目标基站,终端设备在感知到小区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消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连接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重建立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例如,终端设备在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移动至目标基站。当终端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连接态,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为PCI,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S502、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在方法500中,当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例如,在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终端设备的RRC连接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响应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释放(RRC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消息;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重建立完成,例如,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建立(RRC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
在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的情况下,可以在无需恢复终端设备的RRC连接的情况下,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密钥,从而简化了决策密钥更新的过程,并节约了信令开销。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其中,在明示的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在暗示的方式中,可以通过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NCC来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密钥。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NCC,则表示目标基站指示该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若第一响应消息中不携带NCC,则表示目标基站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是更新后的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可选地,在方法500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组合都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的过程。例如,可以由源基站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和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源基站、目标基站、终端设备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
例如,在终端设备作为决策点或决策点之一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四指示信息。其中,该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例如,目标基站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该预设的策略。或者,该预设的策略也可以是预配置的。
可选地,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包括根据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确定第四指示信息,或者,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包括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是否改变确定第四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上述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或PDU会话的策略指示信息。这些策略指示信息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得。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F实体、UDM实体、SDSF实体或者UDSF实体获得,该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用于指示用于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或者上述策略指示信息指示对目标基站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的PDU会话使用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
例如,在方法500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其中,计数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计数器,在终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第一请求消息,并接收到指示不更新密钥的第二指示信息时,可以将计数器加一,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更新密钥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将计数器归零。上述未更新密钥的次数可以用计数器表示。当计数器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时,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当计数器小于计数阈值时,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方法500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含以下任意一项:所述终端设备的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属的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组和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未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方法500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且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连接,并重新选择基站。其中,上述方法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检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接入层密钥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单向决策原则是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点(例如,终端设备、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从不更新密钥到更新密钥的单向决策过程,而不存在从更新密钥到不更新密钥的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存在多个用于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点的情况下,只要存在一个决策点确定更新密钥,则需要更新密钥。
例如,若终端设备作为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点或决策点之一,则终端设备在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之后,也可以检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接入层密钥是否遵守单向决策原则。例如,若第四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终端设备可以验证第二指示信息是否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该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则表示第二指示信息未根据单向决策原则进行指示接入层密钥。比如,在目标基站的安全性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可能会确定并发送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的第二指示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网络可能存在安全性的问题,终端设备可以选择与当前连接的目标基站断开,并重新选择基站。例如,当终端设备处于RRC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断开与目标基站之间的RRC连接,重新选择基站,并与重新选择的基站建立新的RRC连接。当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停止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恢复RRC连接的进程,重新选择基站,并向重新选择的基站请求恢复RRC连接。
例如,当终端设备处于RRC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断开与目标基站之间的RRC连接,重新选择基站,并与重新选择的基站建立新的RRC连接。当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停止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恢复RRC连接的进程,重新选择基站,并向重新选择的基站请求恢复RRC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中的一个或多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多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多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多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可选地,方法500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NCC;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三密钥,所述第三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作为具体示例,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NCC和衍生参数,生成上述第三密钥。
其中,上述衍生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I、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下行绝对无线频点以及源基站未使用的NH或者源基站当前使用的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其中,上述衍生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I、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下行绝对无线频点以及NH或者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与源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作为一个示例,若上述NCC与UE存储的NCC不同,则终端设备可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若上述NCC与UE存储的NCC相同,则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终端设备将使用NH作为密钥衍生参数。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终端设备使用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接入层密钥作为衍生参数。对于上述两种衍生方式,衍生参数还可以包含PCI和/或EARFCN-DL。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的方法可以由基站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若图6的方法应用于图2的应用环境中,其适用于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相同CU的情况,或者说,终端设备从同一CU覆盖的第一小区移动到同一CU覆盖的第二小区之中。需要指出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术语以及步骤说明,均可以参见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方法600包括:
S601、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S602、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可以指上述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为同一个CU,或者,可以理解为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为同一基站。终端设备从同一CU覆盖的小区移动到同一CU覆盖的另一小区。
在S602中,目标基站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源基站,然后判断源基站与目标基站是否属于同一CU。若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相当目标基站与源基站为同一基站,若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同一CU,则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和/或预设的策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可以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也可以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同一标识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可以采用恢复标识(Resume Identifier,Resume ID)来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例如,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采用两个标识分别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则可以采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指示源基站,采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指示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且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中的任意一个或组合都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的过程。例如,可以由目标基站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决策是否更新密钥;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共同决策是否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两个决策点(例如,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从不更新密钥到更新密钥的单向决策过程,而不存在从更新密钥到不更新密钥的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存在两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只要存在一个决策点确定更新密钥,则需要更新密钥。
应理解,目标基站可以参与决策是否更新密钥的过程,或者,目标基站也可以不参与决策是否更新密钥的过程,而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在以目标基站作为单独决策点的情况下,在步骤602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其中,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取的策略,例如,目标基站可以从核心网设备获取该预设的策略。或者,上述预设的策略也可以是预配置的。可选地,上述预设的策略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在同一CU中未更新密钥的次数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选地,该预设的策略也可以是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无需更新密钥。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都作为决策点的情况下,步骤602可以包括: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以及上述预设的策略,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例如,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和/或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更新密钥,则目标基站生成新的接入层密钥,且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且目标基站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不更新密钥,则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作为再一个示例,在目标基站不作为决策点,而是终端设备作为决策点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当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时,目标基站更新密钥;当第四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时,目标基站不更新密钥,即目标基站本身不参与决策更新密钥的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了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的一个或两个决策点,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以根据各决策点的实时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策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在引入两个决策点的情况下,可以由两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安全性能。并且引入两个决策点可以平衡每个决策点的决策能力,或者说通过分散决策能力,使得各决策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状态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并且能够兼顾其他决策点的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案。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方法600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根据NCC生成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一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作为具体示例,上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上述NCC和衍生参数,生成上述第二密钥。
其中,上述衍生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CI、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下行绝对无线频点(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Down Link,EARFCN-DL)以及目标基站未使用的下一跳(Next Hop,NH)或者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作为一个示例,若与NCC绑定的NH未使用,则目标基站可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若与NCC绑定的NH已使用,则目标基站可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若进行纵向密钥衍生,目标基站将使用NH作为密钥衍生参数。若进行横向密钥衍生,目标基站使用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接入层密钥作为衍生参数。对于上述两种衍生方式,衍生参数还可以包含PCI和/或EARFCN-DL。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在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且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
作为一个示例,目标基站中可以设置终端设备对应的计数器,目标基站每次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密钥为未更新密钥的第二指示信息时,可以将计数器加一,若目标基站发送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将计数器归零。上述未更新密钥的次数可以用计数器表示。当计数器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时,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当计数器小于计数阈值时,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源基站作为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通信过程。可选地,当源基站是图2中的gNB的情况下,源基站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由CU执行。方法700中与上文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方法700包括:
S701、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C-RNTI和用于指示源基站的PCI。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源基站。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未激活态或连接态的情况下从源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消息。该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消息校验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Code,MAC)信息,所述MAC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合法的终端设备生成。其中,MAC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gNB的根密钥(例如,KgNB)衍生出的RRC完整性保护密钥(例如,krrc-int)和完整性保护算法得到。
S702、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终端设备的C-RNTI。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上下文请求消息,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可选地,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还包括上述MAC信息。
S703、源基站在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之后,确定是否更新密钥。
其中,源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关于上述预设的策略的内容可以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MAC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安全参数校验MAC。例如,上下文中的安全参数可以包括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完整性保护算法等。
具体地,源基站可以根据上述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衍生出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并根据上述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和上述完整性保护算法校验上述MAC。
可选地,源基站在校验MAC成功后,可以执行步骤S704。
S704、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密钥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二响应消息中,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二请求消息。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为上下文响应消息,该上下文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括该第一密钥。
可选地,当步骤S703中源基站确定更新密钥时,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当步骤S703中源基站确定不更新密钥时,第一密钥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若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该第一密钥为根据该NCC衍生的密钥。其中,源基站衍生第一密钥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见图4的实施例。
可选地,关于具体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指示信息中设置保留密钥指令(retain-key)或修改密钥指令(change-key)。相应地,retain-key指令或change-key指令也可以应用于第二指示信息至第四指示信息中。
例如,当设置retain-key=真(true)或,change-key=假(false)时,表示不更新密钥,或表示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当设置retain-key=true,或change-key=true时,表示更新密钥或表示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若S703中,源基站确定不更新密钥,则还可以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KgNB*=KgNB。其中,KgNB表示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使用的原密钥,KgNB*表示新密钥。需要说明的是,KgNB*可以是图3至图5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密钥。
S705、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将该第一密钥作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至少两种方式指示是否更换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在第一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若retain-key=true,第二指示信息还携带有NCC;若retain-key=false,则第二指示信息无需携带NCC。
在第二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不携带retain-key。而是通过是否携带NCC指示是否更换了密钥。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NCC,则指示更新密钥。若第二指示信息不携带NCC,则指示未更新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RRC连接恢复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S701中,虽然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承载于RRC连接恢复请求中,但是在S705中网络侧可以不恢复RRC连接,而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从而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过程中完成上下文的迁移,无需重新建立RRC连接,节约了信令开销。
S706、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入层密钥。
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携带的NCC衍生新的密钥KgNB*。并将KgNB*作为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接入层密钥。
当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令KgNB*=KgN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引入了源基站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图8示出了终端设备作为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通信过程。可选地,当源基站是图2中的gNB的情况下,源基站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由CU执行。方法800中与上文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方法800包括:
S801、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四指示信息。该预设的策略可以参考图5的实施例。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未激活态或连接态的情况下从源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
S802、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C-RNTI和用于指示源基站的PCI。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源基站。
可选地,如图7的示例所描述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指令或change-key指令以指示请求是否更新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消息。该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AC信息。
可选地,若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为图2中的gNB。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属于同一CU。或者说,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为同一基站。此时,方法800无需执行S803至S804,而是在接下来执行S805。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6的实施例。
S803、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参考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例如,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终端设备的C-RNTI。
例如,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上下文请求消息,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下文信息。
可选地,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AC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第三指示信息。例如,若第四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则第三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若第四指示信息请求不更新密钥,则第三指示信息请求不更新密钥。
例如,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携带retain-key信令或change-key信令,指示是否请求更新密钥。
应注意的是,图8的例子中,引入了终端设备作为单决策点,以确定是否请求更新密钥,因而目标基站并不参与决策是否更新密钥的过程,而是相当于透传第四指示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例子中(例如,图9和图10的例子)还引入了目标基站作为决策点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基站参与了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而并非透传终端设备的决策结果。
S804、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二响应消息中,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二请求消息。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为上下文响应消息,该上下文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括该第一密钥。
其中,源基站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更新密钥。例如,当第三指示信息请求不更新密钥时,确定不更新密钥。若第三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则确定更新密钥。
可选地,在确定更新密钥时,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在确定不更新密钥时,第一密钥为终端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密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若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该第一密钥为根据该NCC衍生的密钥。其中,源基站衍生第一密钥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见图4的实施例。
可选地,关于具体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否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指示信息中设置保留密钥指令(retain-key)或修改密钥指令(change-key)。相应地,retain-key指令或change-key指令也可以应用于第二指示信息至第四指示信息中。
例如,当设置retain-key=真(true)或,change-key=假(false)时,表示不更新密钥,或表示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当设置retain-key=true,或change-key=true时,表示更新密钥或表示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MAC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安全参数校验MAC。例如,上下文中的安全参数可以包括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完整性保护算法等。
具体地,源基站可以根据上述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衍生出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并根据上述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和上述完整性保护算法校验上述MAC。
可选地,源基站在校验MAC成功后,可以执行步骤S805。
S805、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将该第一密钥作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至少两种方式指示是否更换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在第一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若retain-key=true,第二指示信息还携带有NCC;若retain-key=false,则第二指示信息无需携带NCC。
在第二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不携带retain-key。而是通过是否携带NCC指示是否更换了密钥。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NCC,则指示更新密钥。若第二指示信息不携带NCC,则指示未更新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RRC连接恢复消息。
可选地,若在S802中,目标基站与源基站属于同一CU,则在S805中,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图6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S802中,虽然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承载于RRC连接恢复请求中,但是在S805中网络侧可以不恢复RRC连接,而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过程中完成上下文的迁移,无需重新建立RRC连接。
S806、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令KgNB*=KgNB。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携带的NCC衍生新的密钥KgNB*。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检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则终端设备可以与目标基站断开,并重新选择基站进行接入。若第二指示信息未被降级,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选择保留原密钥或生成新的密钥。
其中,上述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可以指在第四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却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本申请实施例倾向于安全的更新密钥策略过程,因此,若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与目标基站断开,并重新选择基站进行接入,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引入了终端设备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图9示出了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作为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通信过程。可选地,当源基站是图2中的gNB的情况下,源基站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由CU执行。方法900中与上文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方法900包括:
S901、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C-RNTI和用于指示源基站的PCI。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源基站。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未激活态或连接态的情况下从源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消息。该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消息校验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Code,MAC)信息,所述MAC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合法的终端设备生成。其中,MAC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根据gNB的根密钥(例如,KgNB)衍生出的RRC完整性保护密钥(例如,krrc-int)和完整性保护算法得到。
S902、目标基站确定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三指示信息。该预设的策略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确定源基站,所述源基站存储有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S903、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终端设备的C-RNTI。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上下文请求消息,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可选地,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还包括上述MAC信息。
S904、源基站确定是否更新密钥。
其中,源基站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和预设的策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关于第三指示信息和预设的策略可以参见图4的实施例。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MAC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安全参数校验MAC。例如,上下文中的安全参数可以包括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完整性保护算法等。
具体地,源基站可以根据上述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衍生出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并根据上述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和上述完整性保护算法校验上述MAC。
可选地,源基站在校验MAC成功后,可以执行步骤S905。
S905、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retian-key。若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该第一密钥为根据该NCC衍生的KgNB*。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二响应消息中,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上下文响应消息,该上下文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括该第一密钥。
S906、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其中,目标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过程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校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密钥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将第一密钥作为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关于单向决策原则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S907、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将该第一密钥作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至少两种方式指示是否更换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在第一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若retain-key=true,第二指示信息还携带有NCC;若retain-key=false,则第二指示信息无需携带NCC。
在第二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不携带retain-key。而是通过是否携带NCC指示是否更换了密钥。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NCC,则指示更新密钥。若第二指示信息不携带NCC,则指示未更新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RRC连接恢复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S901中,虽然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承载于RRC连接恢复请求中,但是在S907中网络侧可以不恢复RRC连接,而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可以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过程中完成上下文的迁移,无需重新建立RRC连接,从而节约了信令开销。
S908、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入层密钥。
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携带的NCC衍生新的密钥KgNB*。并将KgNB*作为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通信的接入层密钥。
当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令KgNB*=KgN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引入了目标基站和源基站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以协调确定是否更新密钥,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图10示出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作为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通信过程。可选地,当源基站是图2中的gNB的情况下,源基站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由CU执行。方法1000中与上文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0所示,方法1000包括:
S1001、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确定第四指示信息。该预设的策略可以参考图5的实施例。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处于未激活态或连接态的情况下从源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的覆盖区域。
S1002、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和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C-RNTI和用于指示源基站的PCI。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源基站。
可选地,如图7的示例所描述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指令或change-key指令以指示请求是否更新密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恢复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消息。该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或者,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AC信息。
S1003、目标基站确定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和预设的策略确定第三指示信息,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确定源基站,所述源基站存储有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可选地,若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为图2中的gNB。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可以属于同一CU。或者说,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为同一基站。此时,方法1000无需执行S1004至S1006,而是在接下来执行S1007。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6的实施例。
S1004、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Resume ID。或者,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终端设备的C-RNTI。
可选地,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上下文请求消息,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上下文信息。可选地,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还包括上述MAC信息。
应注意的是,图10的例子中,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共同作为决策点,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基站参与了确定是否更新密钥的决策,而并非透传终端设备的决策结果。
S1005、源基站确定是否更新密钥。
其中,源基站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和预设的策略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关于第三指示信息和预设的策略可以参见图4的实施例。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为上下文请求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上下文请求消息包括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可选地,若第二请求消息包括MAC消息,则所述源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安全参数校验MAC。例如,上下文中的安全参数可以包括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完整性保护算法等。
具体地,源基站可以根据上述源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衍生出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并根据上述RRC完整性保护密钥和上述完整性保护算法校验上述MAC。
可选地,源基站在校验MAC成功后,可以执行步骤S1006。
S1006、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retian-key。若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NCC,该第一密钥为根据该NCC衍生的KgNB*。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二响应消息中,该第二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上下文响应消息,该上下文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括该第一密钥。
S1007、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其中,目标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过程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校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密钥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并根据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将第一密钥作为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关于单向决策原则可以参见图3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S1008、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可选地,目标基站可以将该第一密钥作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至少两种方式指示是否更换了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在第一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retain-key,若retain-key=true,第二指示信息还携带有NCC;若retain-key=false,则第二指示信息无需携带NCC。
在第二种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不携带retain-key。而是通过是否携带NCC指示是否更换了密钥。例如,若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NCC,则指示更新密钥。若第二指示信息不携带NCC,则指示未更新密钥。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第一响应消息中,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例如,第一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RRC连接恢复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02中,虽然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承载于RRC连接恢复请求中,但是在S1008中网络侧可以不恢复RRC连接,而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可以在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的过程中完成上下文的迁移,无需重新建立RRC连接,从而节约了信令开销。
S1009、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接入层密钥。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不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令KgNB*=KgNB。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更新密钥,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携带的NCC衍生新的密钥KgNB*。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检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是否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则终端设备可以与目标基站断开,并重新选择基站进行接入。若第二指示信息未被降级,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选择保留原密钥或生成新的密钥。
其中,上述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可以指在第四指示信息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却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本申请实施例倾向于安全的更新密钥策略过程,因此,若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不符合单向决策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与目标基站断开,并重新选择基站进行接入,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目标基站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引入了终端设备、目标基站和源基站三个决策点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更新密钥的方法。
图11示出了通信方法1100。图11示出了在执行完方法300至方法1000中的任一方法之后,目标基站可以继续发起路径切换(path switch)的过程。目标基站可以从AMF获取未使用的{NH,NCC}对,进行密钥衍生。进而实现前向安全,即源基站无法推演出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密钥。方法1100包括:
S1101、执行方法300至方法1000中的任一方法。
S1102、目标基站和AMF之间执行路径切换的过程,以通知AMF链路改变,AMF会在回复消息中携带新的{NH,NCC}对。
S1103、终端设备确定是否更新密钥。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执行方法300至1000中的任一方法后的一段时间后,确定再次更新密钥。
S1104、终端设备再次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和源基站,该第一请求消息例如可以是RRC连接恢复请求消息。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是否请求更新密钥。
S1105、目标基站根据新的{NH,NCC}对,生成新的密钥,以作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S1106、目标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该NCC,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更新密钥。该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中止消息,或RRC连接恢复消息。
S1107、UE接收该第一响应消息后,根据NCC,衍生新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从源基站覆盖的小区移动至目标基站覆盖的小区之后,目标基站可以发起路径切换(path switch)的过程。目标基站可以从AMF获取未使用的{NH,NCC}对,进行密钥衍生。进而实现前向安全,即源基站无法推演出目标基站当前使用的密钥,从而提高了通信安全。
上文结合图1至图11,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接下来将结合图12至图19,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2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2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目标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2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200包括:
接收单元1210,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发送单元1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1210还用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发送单元12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3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3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源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3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300包括:
接收单元1310,用于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
发送单元13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终端设备14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终端设备14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终端设备1400包括:
发送单元1410,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
接收单元1420,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5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500能够执行图6的方法中由目标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5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500包括:
接收单元1510,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发送单元1520,用于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应理解,图15所示的基站可以是为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基站内的芯片或电路。该基站1500对应于图1至图11中的源基站。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接口1510也可以与收发器互换。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再进一步地,该基站15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530、存储器1520、接收器和发送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5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5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通信方法中基站的步骤。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5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53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53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53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即将实现处理器1530,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530、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图15的基站15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6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6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目标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6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600包括:
通信接口1610,
存储器1620,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630,与所述存储器1620和所述通信接口161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62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610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610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610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610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应理解,图16所示的基站可以是为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基站内的芯片或电路。该基站1600对应于图1至图11中的源基站。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接口1610也可以与收发器互换。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再进一步地,该基站16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630、存储器1620、接收器和发送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6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6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通信方法中基站的步骤。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6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63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63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63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即将实现处理器1630,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630、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图16的基站16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7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7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源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7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700包括:
通信接口1710,
存储器1720,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730,与所述存储器1720和所述通信接口171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72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710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710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应理解,图17所示的装置可以是为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基站内的芯片或电路。该基站1700对应于图1至图11中的源基站。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接口1710也可以与收发器互换。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再进一步地,该基站17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730、存储器1720、接收器和发送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7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7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通信方法中基站的步骤。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7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73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73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73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即将实现处理器1730,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730、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图17的基站17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8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终端设备18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1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终端设备18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终端设备1800包括:
通信接口1810,
存储器1820,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830,与所述存储器1820和所述通信接口181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82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810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810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应理解,图18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为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该终端设备1800对应于图1至图11中的终端设备。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接口1810也可以与收发器互换。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再进一步地,该终端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830、存储器1820、接收器和发送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8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8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步骤。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8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83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83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83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器1830,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830、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图18的终端设备18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9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900能够执行图6的方法中由目标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9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gNB、NR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基站1900包括:
通信接口1910,
存储器1920,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930,与所述存储器1920和所述通信接口1910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920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910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在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属于同一CU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910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应理解,图19所示的基站可以是为芯片或电路。例如可设置在基站内的芯片或电路。该基站1900对应于图1至图11中的源基站。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接口1910也可以与收发器互换。收发器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再进一步地,该基站19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
其中,处理器1930、存储器1920、接收器和发送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处理器19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9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完成本申请通信方法中基站的步骤。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9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93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93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93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即将实现处理器1930,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930、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图19的基站19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2000可以是图1至图11中所示的基站。例如,基站2000可以是源基站或目标基站。基站2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20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d band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2002。所述RRU20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011和射频单元2012。所述RRU20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BBU20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2001与BBU20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20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基站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20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2002还包括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所述存储器2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2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信息、码本等。所述处理器2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基站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2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100可适用于图1至图11所描述的应用环境中。为了便于说明,图21仅示出了终端设备2100的主要部件。如图21所示,终端设备21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2100执行上述通信方法200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通信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灯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2100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请求不更新密钥;
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所述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以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二密钥,所述第二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接收NCC,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基站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或不更新密钥;
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或,
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密钥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含以下任意一项:所述终端设备的跟踪区标识TAI、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属的无线接入网RAN组和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未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且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连接,并重新选择接入的基站。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三密钥,所述第三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目标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和源基站;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请求不更新密钥;
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目标基站对所述源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所述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以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所述基站还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二密钥,所述第二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NCC,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CC。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
23.如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2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源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目标基站接收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含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或不更新密钥;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密钥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或,
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低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密钥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源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的信任等级高于或等于信任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为未更新的密钥。
29.如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包含所述第一密钥。
3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及源基站;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更新后的密钥或未更新的密钥;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含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或不更新密钥。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大于或等于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一次更新密钥的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未更新密钥次数;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更新密钥次数小于所述计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含以下任意一项:所述终端设备的跟踪区标识TAI、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属的无线接入网RAN组和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未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不更新密钥。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请求更新密钥,且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是未更新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连接,并重新选择接入的基站。
33.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下一跳链计数器NCC;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为更新后的密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CC,生成第三密钥,所述第三密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接入层密钥。
34.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未激活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第一响应消息中;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保持未激活态;或,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恢复RRC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322.9A CN109309918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PCT/CN2018/088311 WO2019019787A1 (zh) | 2017-07-27 | 2018-05-25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322.9A CN109309918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9918A CN109309918A (zh) | 2019-02-05 |
CN109309918B true CN109309918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503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25322.9A Active CN109309918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09918B (zh) |
WO (1) | WO20190197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9524B (zh) * | 2017-10-31 | 2021-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rrc连接恢复方法及装置 |
CN112087751B (zh) * | 2019-06-14 | 2022-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安全校验方法及装置 |
WO2021203439A1 (zh) * | 2020-04-10 | 2021-10-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EP4231705A4 (en) * | 2020-11-11 | 2024-0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16233848A (zh) * | 2021-12-03 | 2023-06-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6535A (zh) * | 2008-02-15 | 2011-01-12 |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时执行密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238541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密钥更新方法和基站 |
CN103747442A (zh) * | 2013-12-27 | 2014-04-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密钥上下文分发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
CN103959829A (zh) * | 2013-11-01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模式下的密钥处理方法和设备 |
CN104125563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设备 |
WO2017061924A1 (en) * | 2015-10-08 | 2017-04-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ode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6856A (zh) * | 2006-02-20 | 200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切换过程中空口消息序列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US20080039096A1 (en) * | 2006-03-28 | 2008-02-14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ecure distributed HO signaling for 3.9G with secure U-plane location update from source eNB |
CN102215485B (zh) * | 2010-04-04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保证多载波切换或重建安全性的方法 |
BR112016017475A8 (pt) * | 2014-01-28 | 2020-06-16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de alteração de chave de segurança,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
CN105933896B (zh) * | 2016-06-30 | 2019-05-24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密钥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法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10625322.9A patent/CN1093099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25 WO PCT/CN2018/088311 patent/WO201901978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6535A (zh) * | 2008-02-15 | 2011-01-12 |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时执行密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238541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密钥更新方法和基站 |
CN104125563A (zh) * | 2013-04-25 | 2014-10-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设备 |
CN103959829A (zh) * | 2013-11-01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模式下的密钥处理方法和设备 |
CN103747442A (zh) * | 2013-12-27 | 2014-04-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密钥上下文分发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
WO2017061924A1 (en) * | 2015-10-08 | 2017-04-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ode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9918A (zh) | 2019-02-05 |
WO2019019787A1 (zh)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09918B (zh)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
CN109803258B (zh) | 一种请求恢复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198556B (zh) | 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9600803A (zh) | 一种安全保护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11558925B2 (en) |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on of PDCP data recovery | |
CN11114809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
CN114254751A (zh) | 协同推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2056160B (zh) | 一种密钥生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3629538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246696B (zh) | 密钥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CN107113895A (zh) |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
CN109788544B (zh) | 一种层2处理方法、cu及du | |
CN103546989B (zh) | 一种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186697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0892753B (zh) | 用于执行无线接入网络到wifi网络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411847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RU2748314C1 (ru) |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радиоресурсов | |
JP2024054313A (ja)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 |
CN112399418A (zh) |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84321A (zh) | 一种路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用户设备 | |
EP3547787B1 (en) | Methods, device and system for link re-establishment | |
CN108377518B (zh) | 一种连接重建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9936444B (zh) | 一种密钥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3873546B (zh) | 一种计算服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111132217A (zh) | 通信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