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9114B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9114B CN109309114B CN201811098928.2A CN201811098928A CN109309114B CN 109309114 B CN109309114 B CN 109309114B CN 201811098928 A CN201811098928 A CN 201811098928A CN 109309114 B CN109309114 B CN 1093091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layer
- touch electrode
- organic light
- touch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的封装组件,该封装组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一偏光板,以及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借此,使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同时具备显示、光学抗反射及触控功能,并有效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及重量。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13-11-12、申请号为:201310560588.1和发明名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OLED)显示器1主要包括一基板10,一设于基板10上的有机发光模块11以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模块11上方的透明盖板12,例如玻璃或透明压克力(PET)板。且基板10与透明盖板12的周缘之间会以一封胶层13黏合,以将有机发光模块11封闭于两者之间,使不致受潮氧化。且由于OLED显示器1为自发光之显示模式,其在室内或低环境光之条件下,具有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之显示特性,但其如果处于高照度之环境光源下,如接受室外的太阳光照射时,因OLED本身的亮度远低于外界环境光,则由OLED显示器1表面所反射的外界光将会让使用者看不清楚OLED显示器1所显示的画面。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OLED显示器1的透明盖板12上再设置一由四分之一波板与一偏光板所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图未示),使吸收来自外界的入射光。其中四分之一波板传统是以高分子膜面(polyimide,简称PI)经单轴向或双轴向延伸制成,其厚度约为数百微米。而偏光板传统是由TAC(三醋酸纤维素)膜(保护层)、PVA(聚乙烯醇)偏光基体及TAC膜(保护层)共三层厚度从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的薄膜材料组成。
此外,若要让OLED显示器1同时具备触控功能,则可以在OLED显示器1的光学膜片组上再设置一现成的触控感测模块(图未示),但如此一来,具备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器的体积、厚度和重量将大大地增加,而难以应用在以轻薄为要求的电子产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产品整体厚度及重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本发明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封装组件,其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一偏光板,以及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透明绝缘板,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上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上,该偏光板重叠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其中,较佳地,该偏光板是一液晶偏光板,且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透明绝缘板,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上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该偏光板重叠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上。其中,较佳地,该偏光板是一液晶偏光板,且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透明绝缘板,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上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该偏光板重叠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其中,较佳地,该偏光板是一液晶偏光板,且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设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上。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上,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玻璃,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且该玻璃以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朝下重叠贴合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玻璃,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且该玻璃以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朝下重叠贴合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上述的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
或者,较佳地,上述的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再者,本发明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的封装组件,其中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第一触控电极层,且该封装组件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一偏光板及一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玻璃,且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且该玻璃以该第二触控电极层朝下重叠贴合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透明绝缘板,且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下表面,该四分之一波板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上表面,该偏光板重叠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是该上电极层的一部分。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及一叠置于该上电极层的上表面的绝缘层,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基板、一设于该基板上的下电极层、一设于该下电极层上的有机发光层、一设于该有机发光层上的上电极层以及一设于该上电极层上的遮光层,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遮光层上。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发光层具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画素电极,每一画素电极包含子画素,该遮光层包含一透明绝缘板以及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下表面,用以隔离该有机发光层上每一画素电极的子画素的一黑色遮光矩阵,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绝缘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上述的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
或者,较佳地,上述的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此外,本发明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的封装组件,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及一设于该上电极层上的四分之一波板,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该封装组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以及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
较佳地,上述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
或者,较佳地,上述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的玻璃。
另外,本发明另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及一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的封装组件,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一形成于该上电极层上的四分之一波板,以及一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该封装组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及一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第二触控电极层。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且较佳地,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较佳地,在一实施例中,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玻璃,且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偏光板重叠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下表面。较佳地,该偏光板是一液晶偏光板。
较佳地,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是由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线电极所构成,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
或者,较佳地,上述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将由液晶材料形成的四分之一波板、偏光板及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封装组件上,或者借由将由液晶材料形成的四分之一波板及(或)一部分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有机发光组件上,且偏光板及另一部分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封装组件上,以取代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上盖,不但使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同时具备显示、光学抗反射及触控功能,并有效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及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9显示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的线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的线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图9与图10的线电极重叠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2显示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的电极列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的电极列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2与图13的电极列重叠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5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八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第八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模块的一种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7是第八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模块的另一种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8是第八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模块的另一种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有机发光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的遮光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九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20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的上方的封装组件30。其中有机发光组件20包含一基板21及一设于基板21上的有机发光(OLED)模块22,其主要包含由下往上堆栈设置的一具有数个画素电极的下电极层、一电子传递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洞传递层、一电洞注入层及一上电极层。且封装组件30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31、一偏光板32、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一透明绝缘板35以及一玻璃36,其中四分之一波板31是由液晶材料制成。
更具体而言,第二触控电极层34、透明绝缘板35、第一触控电极层33、四分之一波板31、偏光板32及玻璃36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透明绝缘板35的上、下表面分别布设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图未示),再于透明导电材料层上以蚀刻制程或激光制程分别制作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第二触控电极层34,并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以液晶材料制作四分之一波板3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布设偏光板32,最后再于偏光板上覆盖玻璃36,即完成封装组件30。其中透明绝缘板35可以是玻璃或透明压克力(PET)板,透明导电材料层可以是ITO(铟锡氧化物)、银纳米线(silver nano wire)、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导电高分子(PEDOT/PSS)、金属网格(metal mesh)或石墨烯等导电材料。
且本实施例使用液晶材料制作的四分之一波板31,其厚度只有数微米,相较于传统厚度达数百微米的四分之一波板,能有效降低封装组件30的厚度。
此外,若偏光板32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材质,则能扮演玻璃36的功能,而可省略玻璃36,以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或者,偏光板32亦可采用液晶偏光板,亦即,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采用例如湿式涂布制程(roll to roll)涂布液晶材料(例如胆固醇液晶),建构液晶偏光板,亦可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
然后,将封装组件30以第二触控电极层34朝下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20的上方,且在基板21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的周缘之间以一封胶层23黏合,将有机发光模块22封闭于两者之间,使不致受潮氧化,即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组装。
参见图3,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四分之一波板31、第二触控电极层34、透明绝缘板35、第一触控电极层33、偏光板32及玻璃36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先以上述制程,在透明绝缘板35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第二触控电极层34,并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上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且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布设偏光板32,最后再于偏光板上覆盖玻璃36,即完成封装组件30。
且同样地,本实施例可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偏光板32扮演玻璃36的功能,以省略玻璃36,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或者采用液晶材料(例如胆固醇液晶)制成的偏光板32,以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
参见图4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透明绝缘板35、第一触控电极层33、四分之一波板31、第二触控电极层34、偏光板32及玻璃36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以上述制程,先在透明绝缘板35的上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并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34,并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上设置偏光板32,最后于偏光板32上覆盖玻璃36,即完成封装组件30。
且同样地,本实施例可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偏光板32扮演玻璃36的功能,以省略玻璃36,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或者采用液晶材料(例如胆固醇液晶)制成的偏光板32,以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
参见图5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30省略了透明绝缘板35,且封装组件30的四分之一波板31、第一触控电极层33、偏光板32、第二触控电极层34及玻璃36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以上述制程,先在偏光板32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分别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第二触控电极层34,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并在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上覆盖玻璃36。
参见图6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四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30的第二触控电极层34、四分之一波板31、第一触控电极层33、偏光板32及玻璃36是而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32的下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并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且于偏光板32上覆盖玻璃36,即完成封装组件30。
此外,本实施例可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偏光板32扮演玻璃36的功能,以省略玻璃36,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的整体厚度。
参见图7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四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30的封装组件30的第二触控电极层34、四分之一波板31、偏光板32、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玻璃36是而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32的上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并于偏光板32的下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且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上覆盖玻璃36,即完成封装组件30。同样地,制程亦可以是在玻璃36的下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且于偏光板32的下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31上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34,并将玻璃36以第一触控电极层33朝下贴合于偏光板32。
参见图8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四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30的四分之一波板31、第二触控电极层34、偏光板32、第一触控电极层33及玻璃36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以上述制程,在玻璃36的下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33,在偏光板32的下表面分别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34,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4上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31,将玻璃36以第一触控电极层33朝下覆盖于偏光板32上,即完成封装组件30。
而且,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其中之一如图9所示,是由数个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等距排列的线电极91所构成,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其中另一如图10所示,是由数个沿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等距排列的线电极92所构成,借此,使该等线电极91、92共同构成如图11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
又或者,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其中之一如图12所示,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93,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其中另一如图13所示,包含数个沿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94,且每一第一电极列93及第二电极列94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借此,使该等第一电极列93与第二电极列94共同构成如图14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当然,本发明的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的结构并不以上述为限,第一触控电极层33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也可以是其它现有或已知能达成触控感测目的的双层触控电极结构。
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入射光穿过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封装组件30时,该入射光即会被四分之一波板31及偏光板32所吸收。并且整合在封装组件30内的触控电极层33、34可发挥触控感测功能,而达到本发明同时具有显示、抗反射及触控感测的功效。
参见图15所示,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八实施例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40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40的上方的封装组件50。本实施例的封装组件50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四分之一波板51、一偏光板52、一与第一触控电极层45(见图16)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第二触控电极层53,以及一玻璃54,且四分之一波板51是由液晶材料制成。更确切地说,第二触控电极层53、四分之一波板51、偏光板52及玻璃5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52的下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51,再于四分之一波板51上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53,且于偏光板52上覆盖玻璃54,即完成封装组件50。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组件40包含一基板41及一设于基板41上的有机发光模块400。
且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模块400包含一设于基板41上的下电极层42,一设于下电极层42上的有机发光层43,以及设于有机发光层43上的上电极层44,以及上电极层44还包含一第一触控电极层45。更确切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为上电极层44的一部分。亦即,上电极层44是一片覆盖有机发光层43的共电极层,上电极层44则被分割出数个相间隔的区域做为第一触控电极层45的触控电极结构。具体而言,上电极层44和第一触控电极层45分时多任务驱动,有机发光组件画面显示由保存类型显示演变为脉冲式显示,在有机发光组件画面驱动信号之间加入单组或多组的触控信号,则在输入画面驱动信号时,上电极层44和下电极层42导通,有机发光组件发光并显示画面;在输入触控信号时,上电极层44的数个相间隔区域,亦即第一触控电极层45,配合第二触控电极层53判断触控发生的位置。
此外,如图17所示,是本实施例有机发光模块400的一变化实施例,与图16的实施例相较,其除了下电极层42、有机发光层43及上电极层44外,还包含一设于上电极层44上的绝缘层47,且第一触控电极层45是形成于绝缘层47上。
再者,同时参见图18、图19与图20,如图18所示,是本实施例有机发光模块400的又一变化实施例,与图16的实施例相较,其还包含一设于上电极层44上的遮光层48,第一触控电极层45形成于遮光层48上,如图19所示,有机发光层43具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画素电极P,每一画素电极P可例如是包含R(红)、G(绿)、B(蓝)三个子画素。如图20所示,遮光层48包含一透明绝缘板481以及形成于透明绝缘板481的下表面,用以对应隔离有机发光层43上每一画素电极子画素的一黑色遮光矩阵(black matrix)482。当然,上述图16与图17所示的有机发光组件400中亦同样设有如同本实施例的遮光层,只是未呈现于图16与图17中。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45是形成于遮光层48上,亦即于透明绝缘板481的上表面布设一透明导电材料层(图未示),再于透明导电材料层上以蚀刻制程或激光制程制作第一触控电极层45。
其中,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与第二触控电极层53其中之一是由如图9所示的线电极91所构成,且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与第二触控电极层53其中另一是由如图10所示的线电极92所构成,而由该等线电极91、92共同构成如图11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
又或者,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与第二触控电极层53其中之一包含如图12所示的数个第一电极列93,且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与第二触控电极层53其中另一包含如图13所示的数个第二电极列94,而由该等第一电极列93与第二电极列94共同构成如图14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45与第二触控电极层53也可以是其它已知能达成触控感测目的的双层触控电极结构。
然后,将封装组件50以第二触控电极层53朝下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40的上方,且在基板41与四分之一波板51的周缘之间以一封胶层46黏合,将有机发光模块400封闭于两者之间,使不致受潮氧化,即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组装。
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入射光穿过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封装组件50时,该入射光即会被四分之一波板51及晶偏光板52所吸收。并且分别整合在有机发光组件40及封装组件50中的触控电极层45、53可发挥触控感测功能,而达到本发明同时具备显示、抗反射及触控感测的功效。
参见图21,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九实施例,其具有与第八实施例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八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50的四分之一波板51、偏光板52、第二触控电极层53及玻璃5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5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53,并于偏光板52的下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51,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53上覆盖玻璃54,以完成封装组件50。同样地,制程亦可以是在玻璃54的下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53,且于偏光板52的下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51,并将玻璃54以第二触控电极层53朝下贴合于偏光板52,以完成封装组件50。
参见图22,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实施例,其包含第八实施例的全部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八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封装组件50还包含一透明绝缘板55,且第二触控电极层53、透明绝缘板55、四分之一波板51、偏光板52及玻璃5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先在透明绝缘板55的下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53,并于透明绝缘板55的上表面形成由液晶材料制成的四分之一波板51,且于四分之一波板51上设置偏光板52,再于偏光板52上覆盖玻璃54,而完成封装组件50。
而且本实施例可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偏光板52扮演玻璃54的功能,以省略玻璃54,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50的整体厚度。或者采用液晶材料制成的偏光板52,以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50的整体厚度。
参见图23,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一实施例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60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60的上方的封装组件70。其中有机发光组件60包含一基板61,一设于基板61上的下电极层62,一设于下电极层62上的有机发光层63,一设于有机发光层63上的上电极层64,及一设于上电极层64上的四分之一波板65,且四分之一波板65是由液晶材料制成。更具体而言,是在上电极层64上涂布液晶材料以形成四分之一波板65。
而封装组件70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71、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72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73,以及一玻璃74,更确切地说,第一触控电极层72、偏光板71、第二触控电极层73及玻璃74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71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分别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72及第二触控电极层73,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73上覆盖玻璃74,即完成封装组件70。同样地,制程亦可以是在玻璃74的下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73,在偏光板71的下表面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72,将玻璃74以第二触控电极层73朝下贴合于偏光板71,即完成封装组件70。
而且第一触控电极层72与第二触控电极层73可以分别由图9及图10所示的线电极91、92所构成,以共同构成如图11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又或者,第一触控电极层72与第二触控电极层73也可以分别由图12及图13所示的数个第一电极列93及第二电极列94所构成,而共同构成如图14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72与第二触控电极层73也可以是其它已知能达成触控感测目的的双层触控电极结构。
然后,将封装组件70以第一触控电极层72朝下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60的上方,且在基板61与第一触控电极层72的周缘之间以一封胶层66黏合,即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组装。
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入射光穿入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时,该入射光即会分别被设于有机发光组件60的四分之一波板65及设于封装组件70的偏光板71所吸收。并且整合在封装组件70中的触控电极层72、73可发挥触控感测功能,而达到本发明同时具备显示、抗反射及触控感测的功效。
参见图24所示,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二实施例包括一有机发光组件80及一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80的上方的封装组件90。
其中有机发光组件80包含一基板81,一设于基板81上的下电极层82,一设于下电极层82上的有机发光层83,一设于有机发光层83上的上电极层84,一设于上电极层84上的四分之一波板85,以及设于四分之一波板85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层86,且四分之一波板85是由液晶材料制成。亦即,就制程来说,是在上电极层84上涂布液晶材料以形成四分之一波板85,再于四分之一波板85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86。
且封装组件90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91’、一与第一触控电极层86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第二触控电极层92’及一玻璃93’。更确切地说,第二触控电极层92’、偏光板91’及玻璃93’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在偏光板91’的下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92’,再于偏光板91’的上表面覆盖玻璃93’,以完成封装组件90。
此外,本实施例亦可选用具备表面处理(硬化)的偏光板91’扮演玻璃93’的功能,以省略玻璃93’,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90的整体厚度。
而且第一触控电极层86与第二触控电极层92’可以分别由图9及图10所示的线电极91、92所构成,以共同构成如图11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又或者,第一触控电极层86与第二触控电极层92’也可以分别由图12及图13所示的数个第一电极列93及第二电极列94所构成,而共同构成如图14所示的触控感测结构。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层86与第二触控电极层92’也可以是其它现有或已知能达成触控感测目的的双层触控电极结构。
然后,将封装组件90以第二触控电极层92’朝下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80的上方,且在基板81与第二触控电极层92’的周缘之间以一封胶层86黏合,即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组装。
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入射光穿入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时,该入射光即会分别被设于有机发光组件80的四分之一波板85及设于封装组件90的偏光板91’所吸收。并且整合在有机发光组件80的第一触控电极层86与整合于封装组件90中的第二触控电极层92’可共同发挥触控感测功能,而达到本发明同时具备显示、抗反射及触控感测的功效。
参见图25所示,是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第十三实施例,其具有与第十二实施例相同的组成组件,而其与第十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封装组件90的偏光板91’、第二触控电极层92’及玻璃93’是由下而上依序重叠设置,就制程来说,是先在玻璃93’的下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92’,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92’上设置偏光板91’。此外,可采用液晶材料直接涂布在第二触控电极层92’上制成偏光板91’,以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90的整体厚度;同样地,制程亦可以是在偏光板91’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92’,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92’上覆盖玻璃93’,以完成封装组件90。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三实施例中,在有机发光组件20、40、60、80与封装组件30、50、70、90之间,更包括透明黏合层(图未示),透明黏合层覆盖于有机发光组件上使有机发光组件和封装组件电性绝缘,并使有机发光组件与外界的氧气、水分隔绝,避免其受潮和氧化而影响寿命,达到封装保护的作用同时并不影响有机发光组件的显示功能。
再者,上述的四分之一波板31、51、65、85利用液晶分子具有自我组装之特性(self-assembly),例如反应型液晶,以及相对成熟之表面配向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液晶的规则性排列,在膜体固化成形后,成为一具有晶体结构之薄膜厚度。由于四分之一波板31、51、65、85厚度只有数微米,相较于传统的四分之一波板厚度减少许多,故能有效降低封装组件30、50、70、90的整体厚度。且上述某些并非做为承载基材的偏光板32、52、91’,也可以利用上述的液晶分子自我组装特性及表面配向技术,由例如胆固醇液晶材料制成,而进一步减少偏光板32、52、91’的厚度至只有数微米,且由于不需使用TAC保护膜,相较于传统的偏光板厚度减少许多,甚至透过特定的涂布技术,可将液晶偏光板32、52、91’的厚度减少至约1微米,而更进一步降低封装组件30、50、90的整体厚度。而且由于不使用传统的四分之一波板,除了不需担心板材缺货、备料等问题,且可由业者自行于封装组件30、50或有机发光组件60、80上涂布液晶材料制作四分之一波板31、51或65、85,以缩短制程时间,并方便因应不同产品规格需求,弹性调整四分之一波板31、51或65、85的厚度及涂布位置等,而且可以节省部分向外购置四分之一波板的费用,使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
此外,上述该等实施例还可包含一边框装饰油墨层(decoration layer),其可设于玻璃36、54、74、93’的下表面,设于四分之一波板31、51、65、85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设于有机发光组件40、60、80的基板41、61、81的上表面等位置。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借由将由液晶材料形成的四分之一波板、偏光板及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封装组件上,或者借由将由液晶材料形成的四分之一波板及(或)一部分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有机发光组件上,且偏光板及另一部分触控电极结构整合在封装组件上,以取代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上盖,不但使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同时具备显示、光学抗反射及触控功能,并至少省去传统有机发光组件的玻璃盖板及触控感测模块的玻璃盖板、两层黏合玻璃盖板的OCA(Opticalclear Adhesive)光学胶,而有效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厚度及重量。此外,本发明使用液晶材料制作四分之一波板,可将四分之一波板的厚度由传统的数百微米降低到数微米,能更进一步减少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确实达成本发明的功效和目的。
Claims (9)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
一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及一设于该上电极层上的四分之一波板,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
及
一封装组件,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该封装组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以及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一第一触控电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偏光板的上表面;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上的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基板及一设于该基板的有机发光模块,该基板上设置有封胶层,且该有机发光模块密封于该基板、该封装组件以及该封胶层所形成的空间。
4.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包括:
一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上电极层,一形成于该上电极层上的四分之一波板,以及一形成于该四分之一波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层,其中该四分之一波板是由液晶材料制成;及
一封装组件,覆盖于该有机发光组件的上方,该封装组件包含重叠设置的一偏光板及一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共同进行触控侦测的第二触控电极层,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之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列,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其中另一包含数个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该第一电极列及该第二电极列包含数个串联成一直线的菱形或类菱形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该偏光板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玻璃,且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该玻璃的下表面,该偏光板重叠于该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偏光板是一液晶偏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组件还包含一片覆盖在该偏光板上的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组件包含一基板及一设于该基板的有机发光模块,该基板上设置有封胶层,且该有机发光模块密封于该基板、该封装组件以及该封胶层所形成的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8928.2A CN109309114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8928.2A CN109309114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N201310560588.1A CN104637976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60588.1A Division CN104637976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9114A CN109309114A (zh) | 2019-02-05 |
CN109309114B true CN109309114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5210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98928.2A Active CN109309114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N201310560588.1A Active CN104637976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60588.1A Active CN104637976B (zh) | 2013-11-12 | 2013-11-12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9309114B (zh) |
TW (2) | TWM488678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9114B (zh) * | 2013-11-12 | 2023-05-26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CN110244883B (zh) * | 2015-02-05 | 2023-01-10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方法 |
KR20170000187A (ko) * | 2015-06-23 | 2017-01-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5655501B (zh) * | 2016-03-18 | 2018-03-02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综合功能膜、其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
CN106527805B (zh) * | 2016-10-31 | 2019-09-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10574495B (zh) * | 2017-05-01 | 2022-04-19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
CN107193415B (zh) * | 2017-05-18 | 2021-01-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N107589873A (zh) * | 2017-10-11 | 2018-01-16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8172121A (zh) * | 2017-12-12 | 2018-06-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能膜层的制备方法 |
CN109962085B (zh) * | 2017-12-25 | 2023-08-01 |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监控显示像素发光强度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565356A (zh) * | 2018-04-26 | 2018-09-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装置 |
CN112286398A (zh) * | 2020-11-18 | 2021-01-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64863A (ja) * | 1998-01-09 | 2004-09-24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タッチ入力方式の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05216596A (ja) * | 2004-01-28 | 2005-08-11 | Seiko Epson Corp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1059738A (zh) * | 2006-04-20 | 2007-10-24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向上发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透明触摸屏幕 |
JP2012108052A (ja) * | 2010-11-18 | 2012-06-07 | Fujifilm Corp |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819317T2 (de) * | 1997-04-23 | 2004-07-22 | Sharp K.K. | Reflektierend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mit optionalem berührungsbildschirm |
JP3410702B2 (ja) * | 2000-01-12 | 2003-05-2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メタル調柄を含む特定表示部を有する低反射タッチパネル |
JP2001343527A (ja) * | 2000-06-01 | 2001-12-14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158373A (ja) * | 2003-11-25 | 2005-06-16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発光デバイス及び当該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WO2006126604A1 (ja) * | 2005-05-26 | 2006-11-30 | Gunze Limited | 透明面状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
KR100685853B1 (ko) * | 2006-01-25 | 2007-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4816668B2 (ja) * | 2008-03-28 | 2011-11-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
US20100097344A1 (en) * | 2008-10-16 | 2010-04-22 | Tpo Displays Corp.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
JP2010204480A (ja) * | 2009-03-04 | 2010-09-16 | Hayashi Telempu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258258B1 (ko) * | 2009-08-27 | 2013-04-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KR101309598B1 (ko) * | 2009-10-09 | 2013-09-2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일체형 터치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
CN102713685B (zh) * | 2009-11-30 | 2014-10-2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薄膜及触控面板 |
CN102279662A (zh) * | 2010-06-13 | 2011-12-14 | 明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触控基板 |
KR101243828B1 (ko) * | 2011-06-22 | 2013-03-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20130025717A (ko) * | 2011-09-02 | 2013-03-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WO2013052834A1 (en) * | 2011-10-07 | 2013-04-11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Multi-twist retarders for broadband polar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
KR101908501B1 (ko) * | 2011-12-07 | 2018-10-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1472806B1 (ko) * | 2012-01-30 | 2014-1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US8946985B2 (en) * | 2012-05-07 | 2015-02-03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
CN103268883A (zh) * | 2012-06-29 | 2013-08-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3250289U (zh) * | 2012-12-27 | 2013-10-23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3293765B (zh) * | 2012-12-28 | 2016-04-2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屏 |
CN103247667B (zh) * | 2013-05-29 | 2015-12-0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封装效果的检测方法 |
CN109309114B (zh) * | 2013-11-12 | 2023-05-26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2013
- 2013-11-12 CN CN201811098928.2A patent/CN10930911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12 CN CN201310560588.1A patent/CN104637976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3 TW TW103205829U patent/TWM488678U/zh unknown
- 2014-04-03 TW TW103112516A patent/TWI55789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64863A (ja) * | 1998-01-09 | 2004-09-24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タッチ入力方式の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05216596A (ja) * | 2004-01-28 | 2005-08-11 | Seiko Epson Corp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1059738A (zh) * | 2006-04-20 | 2007-10-24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向上发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透明触摸屏幕 |
JP2012108052A (ja) * | 2010-11-18 | 2012-06-07 | Fujifilm Corp |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88678U (zh) | 2014-10-21 |
CN109309114A (zh) | 2019-02-05 |
TWI557899B (zh) | 2016-11-11 |
TW201519433A (zh) | 2015-05-16 |
CN104637976B (zh) | 2018-10-19 |
CN104637976A (zh) | 2015-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09114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CN109309113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CN104635967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TWI481927B (zh) |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integration | |
CN103681737B (zh) |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11550413B2 (en) | Touch sensor integrated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203607415U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TWI534664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
WO2016086540A1 (zh) |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491105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3607416U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CN203707133U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CN203606809U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CN104637974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 |
US20250017083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6669465A (zh) | 显示装置 | |
TWI591523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