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7920B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7920B CN109307920B CN201710631235.4A CN201710631235A CN109307920B CN 109307920 B CN109307920 B CN 109307920B CN 201710631235 A CN201710631235 A CN 201710631235A CN 109307920 B CN109307920 B CN 1093079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end surface
- rear end
- cemen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组成三胶合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胶合组成双胶合透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长后焦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有镜头的显示装置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
在镜头装配中,往往要求尽可能减少装配工序,以减小装配误差。且在一些特殊领域中,例如,投影镜头或有长后焦要求的车载镜头,除了要求镜头具有较高的解像力,还在小体积、长后焦等方面对镜头提成了相应的要求。
比如车载镜头,车辆需要在室外使用,镜头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显得格外重要。同时,由于受到车内安装空间的限制,对镜头的小型化也有相应的要求。
比如投影镜头,投影设备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镜头在温度发生变化后的性能稳定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随着投影设备向便携式、小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投影镜头小型化也是必然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镜头,例如,长后焦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胶合组成三胶合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可胶合组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为球面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前端面可为凸面,后端面可为凹面或平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后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三胶合透镜中的第三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凹面;三胶合透镜中的第四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凸面;以及三胶合透镜中的第五透镜的前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双胶合透镜中的第六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凸面;双胶合透镜中的第七透镜的前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可满足TTL/f≤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BFL/TTL≥0.32。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第一透镜的前端面和第五透镜的后端面均可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后端面和第三透镜的前端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胶合组成三胶合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可胶合组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后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前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前端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为球面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可满足TTL/f≤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BFL/TTL≥0.32。
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七片)透镜,通过合理采用三胶合和双胶合架构以及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轴上距离等,可使光学镜头具有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后焦长;
装配工序简化;
体积小,便于携带;
能够适应较大范围的环境温度;以及
较小的色差和畸变,较好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前端的表面称为前端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后端的表面称为后端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七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前端至后端依序排列。
本申请中的光学镜头可应用于各类有长后焦要求的镜头中,例如,本申请中的光学镜头可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又例如,本申请中的光学镜头还可以应用于投影镜头。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物侧,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像侧。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应用于投影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放大端,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缩小端。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第一透镜可为凸面朝向前端的弯月透镜或凸平透镜。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例如车载镜头使用时,第一透镜前端面的凸面布置有利于将尽可能多的光线收集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例如投影镜头使用时,第一透镜的凸面朝向放大端的弯月形状或凸平形状有利于保证尽可能大的投影角度。
第二透镜可为凸面朝向前端的弯月透镜或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发散透镜,用以调整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第三透镜可为双凹透镜,第四透镜可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可为凸面朝向后端的弯月透镜。通过将第三透镜的后端面与第四透镜的前端胶合,同时将第四透镜的后端面与第五透镜的前端面胶合,形成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三胶合透镜。三胶合透镜除了本身可以消除色差,还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有利于实现较好的成像质量。与单镜片透镜和双胶合透镜相比,三胶合透镜能通过三款材料的组合(即,通过三款材料折射率与阿贝系数的组合搭配)更好地控制色差;同时,相比双胶合透镜,三胶合透镜有利于形成更高质量的图像,图像清晰度更好。三胶合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工序。
第六透镜可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可为凸面朝向后端的弯月透镜或双凹透镜。通过将第六透镜的后端面与第七透镜的前端面胶合,形成包括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双胶合透镜。双胶合透镜除了本身可以消除色差,也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其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成的双胶合透镜与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成的三胶合透镜共同作用,可以减小后焦随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漂移;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平衡色差和像差。
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可为球面。
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5,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3.08≤TTL/f≤3.48。满足条件式TTL/f≤5,可体现镜头的小型化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例如车载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指的是从第一透镜的前端面的中心至镜头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例如投影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指的是从第一透镜的前端面的中心至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的轴上距离。
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之间可满足BFL/TTL≥0.32,更具体地,BF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43≤BFL/TTL≤0.52。满足条件式BFL/TTL≥0.32,反映出光学镜头具有较长后焦,可实现有效空间的装配,使得该光学镜头可适用于各类有长后焦要求的应用中。较长的后焦可为光学元件安装及调焦预留空间,同时能够避免机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指的是从第七透镜的后端面至镜头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作为投影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指的是从第七透镜的后端面至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的轴上距离。
上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收束光线的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前端至第七透镜的后端之间的任一位置处。可选地,光阑可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选地,光阑可设置于第七透镜与后端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七片。通过采用三胶合透镜和双胶合透镜架构,不仅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三胶合透镜和双胶合透镜还可在自身矫正色差的同时实现对残余色差以及轴上点单色像差的补偿,从而能实现较好的成像质量。通过合理的镜片形状设置、镜片排布、光焦度的分配以及各镜片的合理搭配,能够使得镜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在不同的环境温度范围内能够保持较好的成像效果),同时还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使得镜头具有较短的光学总长和较长的后焦长度。较短的光学总长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实现小型化,以有利于镜头在有限的空间内的安装。较长的后焦长度能够使得上述光学镜头适用于对后焦长度有特殊要求的应用中,例如,有特殊长后焦要求的车载镜头或投影镜头等。另外,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后焦较长,使得其作为投影镜头而与照明系统匹配设计时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包括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其前端面S1为凸面,后端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和后端面S2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其前端面S3为凸面,后端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前端面S3和后端面S4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其前端面S5为凹面,后端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前端面S5和后端面S6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其前端面S6为凸面,后端面S7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和后端面S7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其前端面S7为凹面,后端面S8为凸面,且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和后端面S8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其前端面S9为凸面,后端面S10为凸面,且第六透镜L6的前端面S9和后端面S10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其前端面S10为凹面,后端面S11为凸面。
其中,第三透镜L3的后端面S6与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胶合,第四透镜L4的后端面S7与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胶合,形成包括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三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的后端面S10与第七透镜L7的前端面S10胶合,形成包括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双胶合透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物侧,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像侧。S12为成像面,来自物侧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2上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投影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放大端,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缩小端。S12为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SLM表面),来自SLM表面S12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1并最终成像在屏幕上(未示出)。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他公知的光学投影元件,例如,棱镜、场镜等。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mm)。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S1 | 11.9924 | 2.7211 | 1.85 | 23.80 |
S2 | 20.0000 | 1.1972 | ||
S3 | 240.1096 | 1.6751 | 1.67 | 32.10 |
S4 | 5.8386 | 7.2953 | ||
S5 | -13.5049 | 1.1132 | 1.57 | 55.98 |
S6 | 16.4172 | 6.2474 | 1.62 | 63.33 |
S7 | -7.4253 | 4.5386 | 1.72 | 29.51 |
S8 | -10.9482 | 0.4971 | ||
S9 | 24.3294 | 3.2000 | 1.72 | 38.02 |
S10 | -10.3717 | 0.5500 | 1.81 | 25.43 |
S11 | -326.4346 | 31.3620 | ||
S12 | 无穷 |
表1
下表2中给出了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
其中,当光学镜头作为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指的是从第七透镜L7的后端面S11的中心至成像面S12的轴上距离;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指的是从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2的轴上距离。当光学镜头作为投影镜头使用时,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指的是从第七透镜L7的后端面S11的中心至SLM表面S12的轴上距离;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指的是从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的中心至SLM表面S12的轴上距离。
参数 | f(mm) | BFL(mm) | TTL(mm) |
数值 | 17.34 | 31.36 | 60.40 |
表2
根据表2可得,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之间满足TTL/f=3.48;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BFL/TTL=0.52。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包括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其前端面S1为凸面,后端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和后端面S2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其前端面S3为凹面,后端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前端面S3和后端面S4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其前端面S5为凹面,后端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前端面S5和后端面S6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其前端面S6为凸面,后端面S7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和后端面S7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其前端面S7为凹面,后端面S8为凸面,且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和后端面S8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其前端面S9为凸面,后端面S10为凸面,且第六透镜L6的前端面S9和后端面S10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其前端面S10为凹面,后端面S11为凹面。
其中,第三透镜L3的后端面S6与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胶合,第四透镜L4的后端面S7与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胶合,形成包括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三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的后端面S10与第七透镜L7的前端面S10胶合,形成包括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双胶合透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物侧,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像侧。S12为成像面,来自物侧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2上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投影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放大端,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缩小端。S12为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SLM表面),来自SLM表面S12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1并最终成像在屏幕上(未示出)。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他公知的光学投影元件,例如,棱镜、场镜等。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mm)。表4给出了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S1 | 13.9780 | 4.7614 | 1.85 | 23.80 |
S2 | 154.4386 | 0.8185 | ||
S3 | -62.7097 | 1.5562 | 1.67 | 32.10 |
S4 | 6.2766 | 6.7176 | ||
S5 | -15.3887 | 2.0840 | 1.57 | 55.98 |
S6 | 19.8456 | 6.8450 | 1.62 | 63.33 |
S7 | -7.5414 | 4.9103 | 1.72 | 29.51 |
S8 | -11.4584 | 1.5453 | ||
S9 | 21.0726 | 2.6934 | 1.72 | 38.02 |
S10 | -11.0416 | 0.5600 | 1.81 | 25.43 |
S11 | 133.9596 | 32.0537 | ||
S12 | 无穷 |
表3
参数 | f(mm) | BFL(mm) | TTL(mm) |
数值 | 20.18 | 32.05 | 64.55 |
表4
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之间满足TTL/f=3.20;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BFL/TTL=0.50。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包括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其前端面S1为凸面,后端面S2为平面,且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和后端面S2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其前端面S3为凹面,后端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前端面S3和后端面S4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其前端面S5为凹面,后端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前端面S5和后端面S6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其前端面S6为凸面,后端面S7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和后端面S7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其前端面S7为凹面,后端面S8为凸面,且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和后端面S8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其前端面S9为凸面,后端面S10为凸面,且第六透镜L6的前端面S9和后端面S10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其前端面S10为凹面,后端面S11为凸面。
其中,第三透镜L3的后端面S6与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胶合,第四透镜L4的后端面S7与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胶合,形成包括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三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的后端面S10与第七透镜L7的前端面S10胶合,形成包括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双胶合透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物侧,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像侧。S12为成像面,来自物侧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2上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投影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放大端,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缩小端。S12为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SLM表面),来自SLM表面S12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1并最终成像在屏幕上(未示出)。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他公知的光学投影元件,例如,棱镜、场镜等。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mm)。表6给出了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S1 | 13.5114 | 7.8000 | 1.85 | 23.80 |
S2 | 无穷 | 0.1190 | ||
S3 | -191.41 | 2.8820 | 1.67 | 32.10 |
S4 | 5.49 | 12.4780 | ||
S5 | -7.82 | 2.8630 | 1.57 | 55.98 |
S6 | 13.43 | 8.1331 | 1.62 | 63.33 |
S7 | -7.63 | 3.3113 | 1.72 | 29.51 |
S8 | -11.17 | 0.4556 | ||
S9 | 24.07 | 2.9610 | 1.72 | 38.02 |
S10 | -9.30 | 0.7707 | 1.81 | 25.43 |
S11 | -167.81 | 32.0760 | ||
S12 | 无穷 |
表5
参数 | f(mm) | BFL(mm) | TTL(mm) |
数值 | 21.82 | 32.08 | 73.85 |
表6
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之间满足TTL/f=3.39;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BFL/TTL=0.43。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包括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其前端面S1为凸面,后端面S2为平面,且第一透镜L1的前端面S1和后端面S2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其前端面S3为凹面,后端面S4为凹面,且第二透镜L2的前端面S3和后端面S4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其前端面S5为凹面,后端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前端面S5和后端面S6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其前端面S6为凸面,后端面S7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和后端面S7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其前端面S7为凹面,后端面S8为凸面,且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和后端面S8均为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其前端面S9为凸面,后端面S10为凸面,且第六透镜L6的前端面S9和后端面S10均为球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其前端面S10为凹面,后端面S11为凹面。
其中,第三透镜L3的后端面S6与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S6胶合,第四透镜L4的后端面S7与第五透镜L5的前端面S7胶合,形成包括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三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的后端面S10与第七透镜L7的前端面S10胶合,形成包括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双胶合透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例如车载镜头等摄像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物侧,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像侧。S12为成像面,来自物侧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2上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当光学镜头应用于投影镜头时,上述前端即为镜头的放大端,上述后端即为镜头的缩小端。S12为用于调制投影信号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表面(SLM表面),来自SLM表面S12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1至S1并最终成像在屏幕上(未示出)。可选地,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他公知的光学投影元件,例如,棱镜、场镜等。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mm)。表8给出了实施例4中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
面号 | 曲率半径R | 厚度T | 折射率Nd | 阿贝数Vd |
S1 | 13.3470 | 6.1391 | 1.85 | 23.80 |
S2 | 无穷 | 0.3500 | ||
S3 | -64.06 | 0.4405 | 1.67 | 32.10 |
S4 | 6.08 | 6.8195 | ||
S5 | -19.16 | 2.6812 | 1.57 | 55.98 |
S6 | 27.68 | 6.1155 | 1.62 | 63.33 |
S7 | -9.37 | 4.8092 | 1.72 | 29.51 |
S8 | -11.7426 | 0.8966 | ||
S9 | 23.5831 | 2.6034 | 1.72 | 38.02 |
S10 | -11.0176 | 0.4454 | 1.81 | 25.43 |
S11 | 564.7634 | 28.0304 | ||
S12 | 无穷 |
表7
参数 | f(mm) | BFL(mm) | TTL(mm) |
数值 | 19.27 | 28.03 | 59.33 |
表8
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之间满足TTL/f=3.08;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之间满足BFL/TTL=0.47。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分别满足以下表9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TTL/f | 3.48 | 3.20 | 3.39 | 3.08 |
BFL/TTL | 0.52 | 0.50 | 0.43 | 0.47 |
表9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7)
1.光学镜头,沿光轴由前端至后端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组成三胶合透镜;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胶合组成双胶合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前端面为凸面,后端面为凹面或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后端面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胶合透镜中的所述第三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凹面;
所述三胶合透镜中的所述第四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三胶合透镜中的所述第五透镜的前端面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胶合透镜中的所述第六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面;
所述双胶合透镜中的所述第七透镜的前端面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满足TTL/f≤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BFL/TTL≥0.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后端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后端面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前端面均为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后端面为凹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前端面为凹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前端面为凹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f满足TTL/f≤5。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BFL/TTL≥0.3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31235.4A CN109307920B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光学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31235.4A CN109307920B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7920A CN109307920A (zh) | 2019-02-05 |
CN109307920B true CN109307920B (zh) | 2021-04-02 |
Family
ID=6520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31235.4A Active CN109307920B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079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96869B (zh) * | 2019-08-16 | 2021-04-06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0579862B (zh) * | 2019-09-16 | 2021-11-16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八千万像素超高分辨率广角光学镜头 |
CN117075308B (zh) * | 2023-10-17 | 2023-12-12 | 成都量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成像光学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4636A (zh) * | 2007-07-12 | 2009-01-14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三单元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其的图像拾取装置 |
JP2012247451A (ja) * | 2011-05-25 | 2012-12-13 | Canon Inc | 大口径対称型レンズ |
JP2014016574A (ja) * | 2012-07-11 | 2014-01-30 | Ricoh Co Ltd |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2014178522A (ja) * | 2013-03-15 | 2014-09-25 | Ricoh Co Ltd |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CN205665457U (zh) * | 2016-05-12 | 2016-10-26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清航拍光学成像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29058B2 (en) * | 2005-11-25 | 2010-06-01 | Olympus Imaging Corp. | Zoom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CN106918890B (zh) * | 2015-12-24 | 2020-08-0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其透镜组 |
-
2017
- 2017-07-28 CN CN201710631235.4A patent/CN1093079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4636A (zh) * | 2007-07-12 | 2009-01-14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三单元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其的图像拾取装置 |
JP2012247451A (ja) * | 2011-05-25 | 2012-12-13 | Canon Inc | 大口径対称型レンズ |
JP2014016574A (ja) * | 2012-07-11 | 2014-01-30 | Ricoh Co Ltd |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2014178522A (ja) * | 2013-03-15 | 2014-09-25 | Ricoh Co Ltd |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CN205665457U (zh) * | 2016-05-12 | 2016-10-26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清航拍光学成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7920A (zh) | 2019-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86690B2 (en) | Projection type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1644822B (zh) | 光学系统和具有所述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 |
CN108318995B (zh) | 一种透镜系统和镜头 | |
CN107884924B (zh) | 目镜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 | |
CN201773216U (zh) | 投射型可变焦镜头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 |
CN106324798B (zh) | 一种透镜系统和镜头 | |
CN108333725B (zh) | 摄像镜头组 | |
JP6741019B2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車載用撮像装置 | |
CN105334598B (zh) | 一种光学镜头 | |
CN108604002B (zh) |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
KR20200089235A (ko) | 렌즈가 6개 이상인 사진용 대물 렌즈 | |
CN106501918B (zh) | 投影装置以及投影镜头 | |
JP2004233609A (ja) | 投写用レンズ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
CN104793322A (zh) | 投影光学系统以及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 |
CN111722384A (zh) | 一种变焦镜头 | |
CN111694130A (zh) | 一种焦距85mm的长焦视频镜头 | |
CN109307920B (zh) | 光学镜头 | |
CN105652422A (zh) |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CN111722378B (zh) | 一种大像面高分辨率的鱼眼镜头 | |
CN109298506B (zh) | 光学镜头 | |
EP3474057A1 (en) | Image-captur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 |
CN110858024B (zh) | 光学镜头 | |
US11880024B2 (en) | Optical imaging lens group | |
CN113009670A (zh) | 望远式成像镜头 | |
CN113296251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